播放地址

木兰从军1939

剧情片大陆1939

主演:陈云裳  韩兰根  黄耐霜  刘继群  殷秀岑  

导演:卜万苍

 剧照

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1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2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3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4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5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6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13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14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15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16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17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18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19木兰从军193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北朝,战争爆发了,朝廷发出军帖征兵,每户必须派出一名男丁上战场。华世荣年岁已大,虽然有一个儿子,但儿子尚且年幼无法出征,看到父亲如此的苦恼,长女花木兰(陈云裳 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之后的三年里,花木兰和战友们同吃同住,在隐藏自己女儿身份的同时巾帼不让须眉,立下了屡屡战功,深得战友和将军的信赖,其中,花木兰和一位名叫刘元度的战友关系格外要好,两人之间结下了坚实的友谊。
  一天,木兰在无意之中识破了敌人的圈套,她和刘元度假扮成兄妹深入敌后,使得己方获得大胜。最终,花木兰一方赢得了胜利,回朝后,花木兰拒绝了皇帝的赏赐,返回家乡,侍奉父亲。

 长篇影评

 1 ) 最阳光的花木兰,我更喜欢那歌曲

曾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电影皇后的陈云裳,今年6月30日在家中睡梦中离世,享年103岁。

陈云裳于1919年8月10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台山人。她原名陈民强,父亲由于爱国心切,为女儿取名民强,小名阿民。

她出生后不久,就随父母移居广州,在荔枝湾边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陈云裳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具影响的电影明星之一。当年与胡蝶、周璇等齐名,红极一时。

陈云裳这个艺名正是由她师傅易剑泉所改,典出李白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1939年,20岁的陈云裳,到上海主演了国语片《木兰从军》,轰动了上海“孤岛”。

有缘的是,这个电影的插曲《木兰从军》,从小伴随着我成长。可是直到我二十岁时,才知道它的出处。

自我记事起,就每天反复地听一张唱片:粤曲《梅知府》。不由跟着咿咿呀呀地学唱:

“你的可恶的官差,偏要激人怒,今天我共少姑,探监入禁牢,被佢拦住要攞钱兼说话太粗。…….”

曲中一句念白:“你芝麻绿豆咁大一粒梅知府”,成了家人对我逗笑的常用语。

自然,我当时并不懂自己在唱什么,上中学后,回忆儿时所唱,方始逐渐悟出那些唱词的含义。

高中时,看了一部《粤剧名曲大全》,才知道那段唱曲的音乐,叫“小曲木兰从军”。

读高中时,我喜欢上了三十年代粤曲名伶小明星、徐柳仙的唱曲。

那个时期的粤曲,有众多新创作的“小曲”,也有不少是直接从电影插曲中吸收过来填词演唱的,并加入西洋器乐伴奏,十分丰富动听。

徐柳仙唱的《魂断蓝桥》,是著名词曲家胡文森根据同名美国电影的故事创作,其中也有一段“小曲木兰从军”:

“遥见阿娇似悲酸,挥巾遥别,手颤颠,涕泣莫诉言,别离故乡,爱人莫见。”这也是我后来经常学着哼唱的。

后来,我在上海一位表姐家中,看到她珍藏的1949年前电影歌曲集一厚册,翻阅中,偶尔发现了电影《木兰从军》主题歌。

我看着那简谱,心中突突蹦跳:这正是我最熟悉的“小曲木兰从军”!我问表姐:你看过这部电影吗?

她自豪地回答:当然看过,陈云裳演的!随后当即用国语低声哼唱:“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厢…….”

我听着真有一种又熟悉来又陌生的感觉。我很羡慕表姐看过这部电影。那时,这类电影早已遭禁,做梦也不敢祈求将来能有机会看到。

九十年代中期,音像市场上陆续有“三十年代老电影”的VCD 发售,我终于盼来了电影《木兰从军》!

宝贝到家,庄严地把碟片送入机器,几乎都不敢相信它真能播放出电影《木兰从军》。

职员表和演员表给了我第一个惊喜:编剧:欧阳予倩,……歌曲:严工上……演员:陈云裳,梅熹,竟然还有当年著名的一瘦一胖两笑星韩兰根和殷秀岑。

接着,迫不及待地搜索插曲,直到片尾,才搜到“月亮在哪里”。然后,热切地把这一段反复观看和跟唱多次。

木兰与战友刘元度一直并肩作战,屡立战功。刘元度早已发现木兰是个女子(这也许是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反其意而用之)。

他倾慕却不敢说破,而木兰对元度也暗自爱恋日深。在一次彻底击退番邦后的战地狂欢之夜,元度借着酒劲,徘徊在木兰的中军帐前。

身为元帅、一身戎装的木兰虽然心领神会,对于下属,儿女私情更难以启齿。她强令送走元度后,便在月下舞起宝剑,唱出心声:

“月亮在那里,月亮在那厢。他照进我的房,他照上我的床。照着那破碎的战场,照着我甜蜜的家乡。几时能入我的怀抱,也好诉一诉我的衷肠 。”

这时,并未远去而又折回帐外的元度,将唱词略改,应声回唱道:

“……(月亮)照着我破碎的心肠,照着我终夜在彷徨。她几时入我的怀抱,也好诉一诉我的衷肠。”

木兰走出帐外,佯嗔薄责:“半夜三更谁在这儿唱?”元度回应:“元帅不是准许百姓们今晚唱到天亮吗?”

“噢,又是你,好,你就唱罢。”

“请元帅指教指教。”

木兰朗声大笑,元度随即又唱:

“月亮在那里,月亮在我的身旁,我见着月亮的面,我浸着月亮的光。我向着天边望,我对着天边想。我不会癫也会狂,到头来却还是人间天上。”

木兰为其深情所动,情不自禁地说:“唱得好,我跟你十二年的朋友了,今天我也给你唱一支歌。”元度大喜:“这都是元帅的恩典,我真是万死难报。”

木兰嗔道:“啰嗦。”她随即接唱:

“月亮在那里,月亮在我的身旁,你见了月亮的面,你爱惜月亮的光,知道你年年望,知道你天天想,你不要慌不要忙,到头来自有那嫦娥下降。”

最后是两人合唱:“你不要慌不要忙,到头来自有那嫦娥下降。”然后是会心欢笑。

这段主题歌,现在被命名为“月亮在那里”,由严工上作曲、欧阳予倩作词,男女主角梅熹、陈云裳对唱。

歌词诙谐幽默,指月为盟,托物言志,浪漫含蓄;曲调委婉细腻,优美动听。

演员的演唱风格也与其他专业歌手迥然不同,他们的歌唱极为充沛地表达了咫尺天涯的思念之情,渴盼得胜还家、共结连理的急切愿望。

从小陪伴我的“小曲木兰从军”,其实只是严工上为电影《木兰从军》创作的一段乐曲。

1939年2月适值农历新年,《木兰从军》在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上刚落成的沪光大戏院上映。

上海全城为之轰动,几乎场场爆满,创下在同一家影院连映85天的营业纪录,(此前郑正秋的《姊妹花》连映60天,蔡楚生的《渔光曲》连映84天)。

“孤岛”时期,借古喻今,鼓励抗战,舆论更是好评如潮。影片在上海各剧院先后连映了8个多月,订票要提前三个月。

后来在中国各地包括重庆、延安都曾放映,甚至发行到日本。

陈云裳小时入学以后,便对唱歌跳舞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校游艺会上的“小明星”,为素社主持人易剑泉所赏识,愿意收为艺徒。
 
在素社,她向戏剧大师易剑泉先后学习了国语、昆曲、京剧、粤剧、唱歌、跳舞等。在一次元宵春灯会上,她演了三出折子戏:京剧《霸王别姬》、昆剧《贞娥刺虎》、舞剧《春思》。

1935年,陈云裳应香港导演苏怡的邀请到香港拍电影。16岁的陈云裳到达香港后,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连续拍摄了20多部粤语影片,成为影坛红星。

1938年秋,上海电影大王,张善琨约请欧阳予倩编写《木兰从军》电影剧本。同时,他又正在香港为《貂蝉》补戏。

通过华成影业公司摄影师张伟焘的介绍,认识了陈云裳。初次见面,就非常赏识陈云裳的健美身材和青春艳丽的吸引力,认定花木兰一角非她莫属。

经洽淡,与其签定了长期合同,张善琨决心要在上海捧红这颗明星。
 
陈云裳扮演的花木兰,从初为少女时的活泼可爱,到决心替父从军时的正义,直至一身戎装的英俊刚强,表现了古代女英雄性格的各个侧面。

这充分显示了她的表演才能,受到舆论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接着她又拍了《云裳仙子》,从此走红港沪两地,被誉为“南国美人”。

随着《木兰从军》的走红,很快上海滩随出现了“云裳热”,很多商店都以“云裳”为名:云裳时装公司,云裳舞厅,云裳咖啡馆等。

从1938年起,至1943年告别影坛止,陈云裳在上海一共拍摄了二十一部国语片,其中“古装片”和“时装片”各半。

陈云裳曾经说:“我从前演了一部《木兰从军》,后来演了《秦良玉》《费贞娥刺虎》,我好像读了三册书,三册正义感的书,又如唱完了三首正气歌。”

《秦良玉》是《木兰从军》的姐妹篇,编剧是周贻白,导演和主要演员基本上是原班人马。

影片以促进汉苗两族团结为主旨,背景取材于西南地区,剧本的经纬分明,以汉族书生马千乘(梅熹饰)与苗族姑娘秦良玉(陈云裳饰)的恋爱为经,以汉苗两族相互团结共御外侮为纬。

《费贞娥刺虎》改编自《煤山恨》,由李萍倩编导,陈云裳和刘琼主演。故事从崇祯皇帝金殿募饷开始,到费贞娥刺虎为止。

在“刺虎”一场戏中,陈云裳以她那“刚健袅娜的姿态,珠圆玉润的歌喉,深切动人的表情,以及清新流利的对白”,赋予费贞娥一种悲壮和热烈,和许多京剧名角演出的《刺虎》戏相比,别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1943年,陈云裳和一位医生结缡后退出影坛。此后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默默地为公众奉献爱心。

陈云裳曾荣膺三届“中国电影皇后”,并演唱了《教我如何不想他》、《月儿弯弯照九州》等至今脍炙人口的歌曲,是三、四十年代最具影响的电影明星之一。

梅熹1911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34年开始拍电影,1936年和王人美合演《长恨歌》,一举成名。

《木兰从军》后,他成为当年最卖座的红小生。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新成立的华影,拍过一些露骨宣传“中日提携”、“共存共荣”的影片,受到社会舆论批评。

1949年后,梅熹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参加过拍摄《风暴》、《停战以后》、《乳燕飞》等片字。1983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一生参与拍摄的影片达50余部。

不过,电影《木兰从军》的主题歌很少为后人翻唱,不数年间便变得少为人知。直到八十年代,台湾天才歌手蔡幸娟的翻唱,才把它推向国际。

蔡幸娟版的“木兰从军”以“月亮在那里”为题名,唱词稍有改动:

“月亮在那里,月亮在那乡,他照进我们的家,他照上了我的窗。照着那白发的爹和娘,照着那甜蜜的家乡。几时能入我的怀抱,诉一诉思乡的衷肠。

    “月亮在那里,月亮在那乡,他照进我们的家,他照上了我的窗。照着我思念的情郎,照着他思念的脸庞。你不要慌也不要忙,到头来自有那常蛾下凡。”

然而,电影《木兰从军》问世后,其主题曲的音乐便立即为粤剧界吸收,作为“小曲”,填词配唱。

七十多年来,小曲《木兰从军》一直在岭南地区和海外广泛流播,从不间断,广为粤剧爱好者喜闻乐见。

可是,包括专业人士在内,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来源于老电影《木兰从军》;而喜欢电影《木兰从军》的观众和歌曲“月亮在那里”的听众,则几乎无人知晓,这首曲子一直在粤曲中流播。



更多精彩文章,关注微信 张宇绰旧事新韵 即可见到。

转载务请事先联系作者。

 2 ) 爱情,都市现代性与传统伦理道德的调和剂——评《木兰从军》的电影主题

《木兰从军》是1939年美商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华成制片厂摄制,张善琨监制、卜万苍导演、欧阳予倩编剧、余省三、薛伯青摄影、陈翼青剪辑、张汉臣布景的一部当时很有影响的优秀古装片。本片由陈云裳(饰演花木兰)、梅熹(饰演刘元度)主演、韩兰根(饰演韩奎)、刘继群(饰演刘英)、章志直(饰演顺儿)、殷秀岑(饰演慈儿)、黄耐霜(饰演木兰姐)、王蒂(饰演木兰母)、何剑飞(饰演木兰父)、王小珠(饰演木兰弟)、汤杰(饰演军师)、王吉亭(饰演诈降番将)等参演,演员阵容强大,当时该片在沪光大戏院上映,创下在同一影院连映85天的营业纪录。本片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沙场建功立业、最后和沙场好战友刘元度衣锦还乡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本片因其所处的创作背景及其影片呈现出来的隐喻性爱国思想,受到当时人们的热烈欢迎和很多影评人的交口称赞。“木兰从军”的故事出自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的北魏民歌《木兰辞》,这首民歌称赞的是木兰的孝顺,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归来不用尚书郎”都是为了尽孝,这首北魏民歌歌颂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孝顺,但本片的编剧、导演对这个流传已久的传奇故事进行改编,描写逼迫木兰上战场的敌军的可憎可恶,在表现木兰孝顺的同时,增加木兰爱国效国的影像。在影片的情节设计上,讲述具有豺狼虎豹之心的番国入侵大唐,迫使年老力衰的花世荣重返沙场,让花家面临家庭离散的状况,这对应着一个日本入侵中国所造成的家庭分离,关于这段时期人民的家庭离散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与《大团圆》中都有描述;而木兰为父从军,沙场点兵,最后识破番国与本国军师的计谋,保卫了大唐的边疆国土,全军篝火庆贺,木兰衣锦还乡,合家团圆庆贺,又以这种胜利满足了当时人们对赶走侵略者、家庭再团圆的愿望,也鼓舞着人们为了最后的胜利像花木兰一样去保卫自己的祖国。木兰在与家人辞别时,说:“妈成全女儿的志向,使女儿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将来得胜回来,一家团聚,那才安稳……”;全军顺利时篝火庆贺的喜悦氛围,“爱民如子”“永享太平”都给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以美好的精神慰藉。在人物台词上,很多地方都映射着时局,如“青天白日满天下,村里的儿童笑哈哈,来吧来吧快来吧,一同打猎又看花。青天白日满天下,快把功夫练好它,强盗贼来都不怕,一齐送他们回老家。青天白日满天下,前面就是我的家,来吧来吧快来吧,一同前去吃杯茶”中的练好功夫不怕强盗贼来、番国将领在计谋未得逞被花木兰反扑后说出“抢钱抢女人”的台词,还有花母问:“我真不知道他们无缘无故打我们”花父答:“他们是强盗,还有什么可说?”,花父的回答是木兰在房间听到的,声画采用了对立,让这个回答的听众变得不仅仅是花母、花木兰,更是所有的观影观众,这些强盗、贼、“抢钱抢女人”、“无缘无故打我们”等词汇都成了当时侵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指涉。而且木兰的台词也很有指涉性,如木兰请缨替父清军说道:上战场“一来尽孝,二来尽忠”;与家人祭祖饯别时说道:“多谢爸爸教的女儿一身武艺,使得女儿能够尽忠保国,又成全了女儿的孝道”;刘元度夸木兰武艺精湛,必可在战场上步步高升时,木兰回道:“木兰不在乎步步高升的富贵显达,只求报效国家”,等等,这部电影的很多细节之处都体现了隐喻性的爱国思想。因此,1939年2月17日的《大晚报》上,刊登了14位影评人署名的《推荐<木兰从军>》一文,评价《木兰从军》“尽可能的透过历史,给现阶段的中国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告诉我们怎样去奋斗,怎样去争取胜利……上海电影界只有循着这条路,才能保证斗争的胜利,确立最坚固的基础。” 此片也因其爱国主题的隐喻性传达而受到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赞扬,在这本书中,关于上海“孤岛”及沦陷时期的电影,除了《木兰从军》《花溅泪》《乱世风光》等少数电影,其余电影属于被一棍子打死的状况。因此,《木兰从军》在电影主题上表达了爱国思想,这是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地位的重大原因,也是很多人提到这部电影第一时间能够想到的。
但在影片主题上,《木兰从军》仍一以贯之表现了卜万苍在都市现代性思想观念与传统伦理道德之间的一个摇摆,这部影片中,他试着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让二者和谐共存于这一部电影中。他肯定了自由婚恋,甚至塑造了一个“不要做官,要一辈子陪着元帅”的刘元度这样一个男性角色,但影片中仍包含着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尊重与回归,木兰即使在沙场上是刘元度的元帅,但最后仍会回归到一个传统家庭女子的角色中,相夫教子。
前文提到《木兰从军》是在北魏民歌《木兰辞》的基础上改编的,除了为了突显影片的爱国思想做了改编,为了表达卜万苍一以贯之延续的主题,编导令木兰具有都市现代性的思想以及不避讳传统伦理道德对女性的限制,即描写了木兰作为女性所受到的社会限定,最后通过木兰在完成所扮演的男性角色后重回其女性身份,以期用花刘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调和二者之间的冲突。
木兰虽然是一个古代的女子,但这个女子经过编导的改编,思想上已经具有都市现代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木兰是一个文武双全、能够在男性的领域有一番作为的女性,这也是她替父从军、沙场点兵、衣锦还乡的基础。影片开头一串伶俐的剪辑,塑造了木兰打猎的英姿飒爽及快准狠,万里无云的天空、切到地面飘飞的落叶、一只兔子飞奔而去、切到空中的一行大雁、再切到地面上手挽蓄势待发弓箭的手,再切到空中弓箭射中一只大雁的画面,再切到掉在地面上的大雁被骑马人的手伶俐地捞起来,接着伴随铃铛声,伶俐打猎的一个骑在马上的女性呈现在观众眼前,这是一个打猎动如脱兔、身手敏捷的女子。接着,这位女性误以为有窸窣声的草丛有一只兔子,结果射中王大哥,王大哥“哎呦”一声,一群人闻声而来,因为他们觉得受了他们瞧不起的花木兰的侮辱,为此,李家庄的五个打猎青年想要欺负木兰,木兰假借反手用弓箭射大雁的比赛为名目,机智化解他们的要挟,影片开场就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机智勇敢的女性。在文武双全外,木兰还淘气,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的箭术,把送信差役的帽子准确射了下来。
二、,木兰是一个孝顺的女性。木兰因父亲刚病愈而去偷打野味,让父亲补补身子;木兰面对父母不合理的惩罚,心甘情愿认罚;看到年迈父亲上战场,心疼父亲,自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上沙场之前与家人作别,仍拜托姐姐照顾父母,“料理家务,侍奉爹娘,就落在姐姐身上了”;衣锦还乡后,自己与刘元度的婚姻,还是去争得父母的同意。
三,木兰除了是巾帼英雄外,身上具有女性细腻敏感的特质。她与刘元度扮作番国男女,去敌军打探消息,当刘元度说他们今天在一起的装扮既不像朋友、也不像兄妹,而像夫妻时,木兰故意拿出领导的样子,说“一路上没有听你说军事,尽说笑话瞎扯,到底是办公事要紧,还是说笑话要紧”,当把刘元度遣走后,她脸上露出了娇羞的神色。篝火庆贺后,刘元度并没有走,而是在花木兰帐篷门口,木兰看着这样的刘元度,脸露喜悦;在听到刘元度心里有人时,她面露紧张,张口急问“是哪位姑娘”。在木兰与刘元度的感情中,木兰有着少女的细腻娇羞的性情,但在战场上她用自己的地位或是自己所扮演的男性角色来掩饰着自己的少女性情。
四,木兰是一个爱国的女性。这在前文有论述,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可以从上述描述中得知,木兰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与传统道德规范下的传统女性了,而是一个具有都市现代性思想观念的女性。这种女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参与进了社会的公共空间,木兰有一段宽慰母亲的话“一来尽孝,二来尽忠,得胜回来让人知道,女孩子也能光大门楣”,木兰以一个女子的身份为家人光大门楣,正是其要求在公共空间中获得认可的表现。
   但与其个人想要参与公共空间的积极性相比,木兰因自己的女性性别而受到的社会限定。这种社会对女性的限定,正是传统伦理道德对女性在公共空间上的限制,正如木兰自己所说:“爸爸从小教女儿一身武艺,留在家里也没什么用处。”,她只有改换男装,在沙场建功立业,才能实现其在公共场所的社会价值。木兰因自己的女性性别受到的社会限定有:
李家庄的青年说:“她不是花家那小娘们,装酷卖俏的,还在咱们村放肆”,他们看不起打猎的女性,认为社会分工中打猎是男人的天下,女子就应该纺线织布,相夫教子,不应抛头露面,更不该去争斗男性的生存空间,花木兰逾越了这条界线。
花母抓到拿着野味回来的木兰,批评她,“一个女孩子成天在外面乱跑,像个什么样子”;花父抓到打猎回来的木兰,令她快去把衣服换回来,三天织一匹绢;花父与花母在谈论上战场的事情,忽闻木兰的哭声,花母当时觉得木兰的哭泣就是因为“孩子一天一天大起来了,还没有人家,这也是我的一件心事。”;木兰说出她要替父从军的想法,花母当时的想法是“那不是笑话吗?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能够去打仗呢”。即使木兰临行之前,花母仍是不放心的。
韩奎、刘英二人一直对花木兰存着欺负的心思,看着他们曾经想要欺负而不得的花木兰成为校尉,韩奎说:“如果(花木兰)是个女子,那我可受不了”
军师在元帅面前与木兰对峙辩驳观点时,说:“我听说你还会扮女人,是不是,我看你还是不要当兵吃粮了,还是回去当你的花旦吧!”,元帅听了这话也对木兰的言辞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但值得注意的是,木兰最后成为元帅,建立战功,受到朝廷的赏识,这似乎表明花木兰成功实现了其社会价值。不过,她所获得的一切荣誉只能是以男子的身份获得,在朝廷受封典礼上,尚书郎一职只能是颁给花木兰所扮演的男性角色的。
因此,木兰身上都市现代性的一面与当时传统伦理道德对女性在公共空间上的限制存在着冲突,卜万苍在影片文本上想要调和二者之间的冲突,他通过塑造花刘之间的爱情来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花刘之间的爱情是非常具有都市现代性的,他们二人是具有都市现代性的,花木兰上文已有分析,现在来分析刘元度。
刘元度作为一名知道了花木兰女性身份的战场将领,能够忍受自己比花木兰军衔低的状况,在月下唱歌互诉衷肠时,元度:“这都是元帅的恩典,我真是万死难报”,木兰:“啰嗦!”,木兰说话是以一种高于刘元度地位的语气说的;而且能够听从花木兰的安排,毫无怨言,在木兰衣锦还乡、换回女装后,木兰用男嗓喊:“刘元度”,刘元度就立马声如洪钟地回答:“到”;木兰在篝火庆贺后告诉刘元度可能要升官的事,刘元度回,元度不要做官,要一辈子陪着元帅,在朝廷受赏时,刘元度也跟着木兰不受朝廷的赏赐,而是回到木兰家乡。刘元度扮演着“妇唱夫随” 这个角色,很具有都市现代性。
花刘二人在思想上都被编导塑造成了具有都市现代性的人。因此二人才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元度扮演着似乎弱势的一方,而花木兰也愿意为君展露其女性的娇柔。在衣锦还乡后,一面已经蒙尘的镜子,木兰看着这面镜子,画面一切,从一个将军郎变成美丽少女,这种着装的迅速改变表现了木兰从所扮演的男性角色回归女性身份的过程。木兰急着带母亲去看心爱之人刘元度,她摇步走着,一副少女姿态,在以女装面对刘元度时,她也是呈现少女的娇羞。回归女性角色的一个最终象征当然不仅仅是换上女装,还应该是进入婚姻,因此,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二人洞房花烛夜的情景,在洞房之夜,刘元度说:“我看你今晚逃到哪里去”,这句话很有深意,浅层意思是你今晚必须是我的妻子了,但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你再也不能用在沙场上你所扮演男性角色的地位来压我和拒绝我了,你现在只是一个传统的将要成为我妻子的女子。当然,木兰回归到传统的女性角色,也不是身上完全没有了她曾经扮演的男性角色特征的。如,木兰用男嗓喊了刘元度一声,花母说:“慢一点,我经不起你一拉”,这些信息都透露着木兰仍具有曾扮演男性角色的特征,也即其身上仍具有的都市现代性。
因此,在《木兰从军》这部电影中,卜万苍仍延续着其关于都市现代性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探讨,但他通过爱情,调和二者之间存在的冲突。

 3 ) 补

孤岛时期 具有爱国意义的影片拍摄 导演卜万苍 编剧欧阳予倩

作者在原有故事基础上突出了抗击外族侵略的主题。注重关照现实含义的表达。产生了借古喻今的效果。

影片创作态度认真,主题鲜明,肯定了人物于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的爱国气概和智勇双全的性格。剧作结构严谨,叙事顺畅,人物形象刻画也十分生动,始终洋溢着一股民族正气和乐观主义精神。镜头处理也非常自然流畅。

开辟了用古装片形式表达现实情感的一条有效之路。

 4 ) 按捺不住写影评的手:暗喻与讽刺

1939年卜万苍,欧阳倩予版《木兰从军》,是电影史非常时期,上海“孤岛”的代表作,掀起了古装片的第一个高潮,给在日本人压迫下,反战电影怎么拍还能瞒过日本人顺利上映,打了个漂亮的模板(尺v尺)!还让川喜多长政说服了日本当局,在日本上映~

虽然不太想,可是还得感谢华成公司的张善琨,——这位“上海滩影戏大王”——一位不折不扣的电影商人——《木兰从军》的制片人,要不是他估计也拍不成了。毕竟这部戏,是华成公司作为金字塔顶端投资的“巨片”,服化道群演都是大制作。(华成两个路线,其中之一是用来养公司养大制作的中小制作非常商业和娱乐化的片子,其二就是该片一样的大制作,可以理解为赚大钱的或者做品牌定位的233)

说回来片子。就叨逼叨几个我喜欢的点。

第一个是开头木兰射下鸟,男人们恶意揣测她。也许是过度解读,但我是觉得这里有一点点隐喻的味道,最起码日本人看了会觉得中国男人不足为惧,都是什么东西,从而让片子过审。我觉得那个鸟很像是被摧残的中国呢,自己打不下来还不许别人打,别人打了下来还要叨逼叨(根据历史自行对号入座啦)

第二个是木兰带着孩子们,自己唱词~这里是做个小笔记~

木兰➕孩子的数量是营的建制,孩子代指兵,木兰是帅,女人做帅孩子做兵,结合他们唱出“练好功夫打退他”这样的词,就会很没有攻击性,同时把中国男人或者说军人的形象大大削弱,一切都是为了过审。还有一层鲜明的意思也是导演在讽刺这群没本事的兵,上海或者说中国都如此被践踏了还如此懦弱。

第二个当然是“青天白日满天下”了,这个旗子是国md的,1937年八一三后上海沦陷,国md的抵抗也无能为力(懂得都懂),上海成为了“孤岛”,“练好功夫打败他(意同)”,不得不说导演和编剧二位老师用心良苦啦。

第三个征兵的时候,韩兰根和殷秀岑老师饰演的二位丑角,国家危难当前还想着自己的老婆,大胖儿子,还在看什么人好看,深讽刺了当局一类人。

第四参军。反派,收授敌人贿赂,里通外国,危害自己国家,不要太明显吧

第五将军。正是那当局的某些将军们的写照,愚昧啊。不过人家将军临死之际还用了木兰,你们呢?(骂得好!)

第六刘元度。也可以说爱情线了。我是看爱情线不止是爱情线,是导演反抗意图的完美伪装。看的时候虽然确实,他们好甜好甜啊,刘元度的种种表现似乎都很符合现在流行的,女权主义下,“妻管严”“大狗狗”男友的表现,但在1939年这不合理啊,除了新派年轻人,绝大多数人不这么想啊,大男子主义和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还是深深扎根的。那这样不是很奇怪吗?

我是觉得很好理解啦。刘元度的存在除了完成爱情线,更多还是给日本人看,“我们中国男人现在就是这么没用,为什么威胁”用的。

从他救下木兰,能做到二把手短短的描写来看,他是正义感很强的人,英武高大,是很传统的军人形象了,如果他再掌控欲强,能征善战,威胁性太大了。所以全片对刘元度的武艺没有任何刻画,反而去重点刻画他的“恋爱脑”“一切听老婆的”“老婆最大”的形象,凡是决断都交给木兰一个女人,这就深深弱化了男性。日本人巴不得中国男人都是这种呢。

还有他也代表了孝的封建礼教吧,毕竟木兰如此优秀,最后还是挣脱不了,还得嫁给他。更何况木兰这么优秀的女性,竟然心甘情愿,没想过不嫁,不接尚书郎,不是更讽刺喽?

第七。大捷后,木兰在营帐中边舞剑边唱的唱词:月亮。

分两段,第一段我是看木兰的两次表情变化。

这里第一次应该是木兰知道两情相悦的喜悦,但很快就忧虑,抓紧了手中的剑——仗没打完,何来家?然后又笑了,拿起剑开始舞——打。

她一边舞剑一边唱月亮,“破碎”“照我家”“入我怀”。看似唱的月亮,其实不是啊。舞剑是“战”是“反抗”的暗喻。

月亮这里有三层意思。

第一就是月亮本身。用来蒙蔽日本人的。

第二代表他们的爱情。不用多说。

第三代表和平。是导演在诉说,什么时候能和平,和平能照我床,入我怀,进我家?同时反问,没有大家何来小家?何来小爱?

此时木兰还在舞剑。导演在说,只有打,奋起反抗,去战斗。同时木兰还在笑着,告诉你这才是对的,是该做的,是大义的,是欣慰的。

当然最后,毫无意外木兰回归家庭,影片一直提到“忠孝两全”。可以说是局限性。但我倒是觉得导演和编剧未必认同,不过为了瞒过日本人,只好这么写。当然还有1939年那个时代,封建礼教思想还占据着市场主流。虽然是古装片,但张善琨投资它还是为了赚钱嘛,“孤岛”境遇下,大家也要吃饭(●'◡'●)

总之!这是一部特别好的片子!欧阳倩予老师后来也是中戏第一任院长!yyds!

哪怕放到现在语境下,说女权。虽然脱离历史语境说它传达女权很荒谬。但在这个说女权的社会,至少它是部让人看了觉得“很甜”,能看下去,很有意思的片子。(估计卜万苍没想到百年以后还能拿女权来牵强附会。╭(°A°`)╮)

 5 ) 曾经的辉煌

《火烧红莲寺》掀起了彼时古装电影的热潮,创造了三年拍十八部的记录。但是十天八天一部的速度实在无法保证质量。而《木兰从军》确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连映三个月而不衰,后来转到另一个影院继续盛映。今年的《花木兰》不仅面临着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成功的压力,还有我们自己曾经的经典的压力啊

 6 ) 《木兰从军》: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家乡

《木兰从军》: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家乡

1939年的这部电影,是上海租界区即“孤岛”的电影,可想而知它的创作与拍摄所面临的困难、压力和挑战,而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产生了这样一部没有让大家失望,轰动一时,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影片的创作团队着实很强大,张善琨导演,卜万苍和欧阳予倩编剧,陈云裳、梅熹、黄耐霜、韩兰根、刘继群等著名演员出演。影片的大体故事情节大家不会陌生,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学课本里有,从小就对这个传奇故事很熟悉也十分好奇,电影将这个故事丰满了一下,也加入了不少新角色进去,更重要的是,加入了不少借古讽今的台词,突出了抵抗外敌、保家卫国的思想,起到了振奋人心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关于借古讽今的台词,我相信不论是现在看这部电影,还是那个时期的人们,都能很轻易的听出这些台词背后的时代含义,并为之所激励。诸如,木兰的母亲说:“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来打我们?”木兰的父亲说:“他们是强盗!”以及木兰跟路上欺负他的人说:“现在边关紧急,没有自己人欺负自己人的道理!”

影片无论是从剧情设计方面,还是服装、演员、道具、拍摄技巧方面,都比之前的《塞上风云》要好太多,而且,这样的历史故事本身就很有趣,再加上借古讽今,就更有吸引力了,一个半小时看下来,很舒服,观影体验很棒,尤其是,影片快结尾部分的惊喜:《月亮在哪里》,木兰和刘副将在月光下的对唱,真是好听,真是经典,月下的这一幕真有画面感,超强的观影体验,作为一部黑白片,只能说:看得爽!

那段对唱的唱词也成为了经典:

花:“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厢。它照进我的房,它照上我的床。照着那破碎的战场,照着我甜蜜的家乡。几时能入我的怀抱,也好诉一诉我的衷肠。”

刘:“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厢。它照进她的房,它照上她的床。照着我破碎的心肠,照着我终夜在彷徨。她几时入我的怀抱,也好诉一诉我的衷肠。”

刘:“月亮在哪里,月亮在我的身旁,我见着月亮的面,我浸着月亮的光。我向着天边望,我对着天边想。我不会癫也会不会狂,到头来却还是人间天上。”

花:“月亮在哪里,月亮在我的身旁,你见了月亮的面,你爱惜月亮的光,知道你年年望,知道你天天想。你不要慌不要忙,到头来自有那嫦娥下降。”

合:“你不要慌不要忙,到头来自有那嫦娥下降。”

这段对唱直呼过瘾!

电影之外,我观看这影片的时候是2017年6月18日,当天刚好是父亲节,也与这部影片替父从军的主题有一点呼应。

 7 ) 木兰从军

战争时期上海租界区的商业片、卜万苍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屡获战功,和自己要好的伙伴识破敌人诡计,化作兄妹深入敌营,为己方取得胜利,最后拒绝皇帝赏赐回到家中和战友相爱。

影片并没有史书上所说的从侧面抒发当时影人的抗日情怀,影片中的娱乐性以及对战争场面的淡化都让观众觉得这不过是一部投机性质的影片。

影片设计了几个胖子还有几个丑陋猥琐愚蠢的士兵,为影片提供娱乐性。

在战争场景的描绘上,影片笔墨不够多,花木兰更多的是使用智慧战胜敌人,因此无法体现她的勇猛,没有彰显她的真实气概。

影片演员演技不自然,台词生硬,情节、造型虚假。在木兰离开家的那场戏,根本无法看出父亲的情绪和弟弟姐姐的情绪。木兰在军营的戏中,木兰依然画着口红,根本不像一个男性士兵。在结尾战友喝醉酒的那场戏中,战友甚至还暗示自己喜欢木兰的情绪,与影片最后战友惊奇地看到木兰穿着女装自相矛盾,因此可以看出影片只是为了哗众取宠,利用暧昧的情绪来吸引观众罢了。

这部影片整体制作粗糙,内容虚假不严谨,充分体现战时上海租借地区电影制作的投机性。

 8 ) 木兰从军------笔记

男和女两个人在比武比文

戏剧味道很重

从小教女儿,书写爱国主义,保家卫国的雄心。表层结构是花木兰活泼的性格和替父从军,深层结构则是借用花木兰的保家卫国,在特殊时期教化人民大众。

人民大众大多数是

借古喻今

家国情怀

东市买骏马,都写到尾

忠孝的书写

隐喻,自己人欺负自己人

花木兰,参军的时候,叠化,表现出想家的心理活动。

造型精致,化妆,服化道很精致。

韩兰根饰演的角色具有喜剧色彩,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正义战胜邪恶,戏剧化的结构,敌人的奸诈和我方的。

木兰的机智

敌人被美色诱惑

军师

造型美学,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同时也有士兵对木兰喜欢的爱情戏。

模块化的叙事

视线链接,唱月亮歌,表现出花木兰对士兵克制的感情。只有用歌曲来描写爱情。

木兰最后回家

叠化转场,花木兰上一个镜头是军装,下一个镜头是女装,为了后来的爱情双丰收奠定了叙事的基础,为反应做出了铺垫。

 短评

这片以古喻今,表达大家抗日的决心!虽然服装有点戏服化,置景也舞台化,但都能理解呢。感受到美国人的花木兰情节了!这片难能可贵的两点,一是展现了男性对于单身出行女性的言语行动上的性骚扰围剿,木兰都快哭出来了,我觉得这段陈云裳演得太真实了,太能引发女性的共鸣了,看的我拳头都硬了。二是男性内部的异类侮辱,只因为木兰长得白嫩精致,男性就无缘无故地欺负他。我终于知道陈云裳像谁了,像费雯丽呢。皇帝可太喜欢花木兰刘元度这样战功赫赫,啥也不要,安分守己回家的人了!

3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陈云裳长的美,嗓子可不怎么样。

5分钟前
  • 某位
  • 还行

上海孤岛时期的一部大作。当时的影片不能从正面刻画抵抗日军侵略的爱国精神,卜万苍和欧阳予倩便在《木兰辞》原有故事的基础上突出了抗击外族侵略的主题,注意观照现实含义的表达,赋予了这个故事以新时代的含义。通过流畅的戏剧性和真实自然的表演,使影片呈现了商业追求、政治压力与国族命运的的复杂交织,并达到了借古喻今的效果。

10分钟前
  • 高詩遠
  • 还行

太棒了

12分钟前
  • 福禄寿喜九段
  • 力荐

gay爱上拉拉,悲剧

17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相比桃花泣血记,卜万仓退步不少。当然也有可能是张善琨过度商业化的结果。除了通顺的讲完了这个民间传说,其间没有任何亮点。那几个胖子兵丁围绕着陈云裳转来转去的调度出现多次,可能是向观众要笑点吧。战争规模跟戏台上差不多,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大片吗?戏曲化……

21分钟前
  • yankea
  • 较差

现场看的胶片,搞笑中透露着严肃。

22分钟前
  • 我是坦克手贝塔
  • 还行

诈降将领-“小邦得罪天朝”;狼主-“好不容易得了城池,立刻就要退出”;前元帅说自己“死有余辜”(听信通敌军师谗言)。帐门的三次问答、以月为喻的对唱心曲。

24分钟前
  • xīn
  • 还行

果然不错

29分钟前
  • 苗艺馨
  • 推荐

很明显的文明戏痕迹,但角色不乏生动灵气,有笑点 = =

32分钟前
  • 玛格丽特拉肚子
  • 还行

“青天白日满天下”,害苦了这部电影差点被封杀。陈云裳英姿飒爽,做事体面心思细腻讲义气,最好的花木兰。

35分钟前
  • 安宕宕
  • 推荐

陈云裳太美了

37分钟前
  • 我读书少♂
  • 力荐

沦陷期电影;歌词青天白日;戏曲形式;商业卖点:情和边缘抗日。亮点是基情四射啊!

42分钟前
  • 朱聊聊
  • 还行

三星半,有几个特写镜头真是太棒了

43分钟前
  • 懿罂
  • 还行

剧本恰到好处。我很喜欢。

48分钟前
  • 王恶
  • 力荐

这临演的数量在那个年代就算大片了吧。花木兰一出场亮其智勇双全,练习变声给她配个鸡打鸣的背景声。台词表白忠君爱国,主线情节打番邦高潮抓叛徒。开场唱「青天白日」,各种抗日救亡擦边球。爱情戏是对唱,暖昧得来又趣致。导演真是很会想,也想得周到。演员们南腔北调的棒读好像也没那么要紧了

49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上海租界沦陷后,弘扬爱国

54分钟前
  • lee
  • 还行

【http://dou.bz/1rZWak】【http://dou.bz/2x5Qux】

58分钟前
  • 河原宏
  • 还行

有亮点,但对比现在,实在太粗糙。结尾太突然了。

1小时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影片中一些象征性场面和对歌传情明显可看出借鉴传统戏曲的痕迹,但是,另一方面,片中对白和表演又有当时文明戏的感觉,也许这就叫有时代感的电影吧。虽然是30年代末的作品,但即便是今天看来也十分耐看(最起码是看得下去的),而且能读得出导演、编剧情趣和志向,实在难得。不愧是孤岛时期的精品。

1小时前
  • 喃梨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