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本电影新浪潮风起云涌,今村昌平屡屡在电影节获得殊荣,同为日活公司的铃木清顺实在是一颗被遗忘的明珠。其实两人的作品都以底层人民为题材,符合日本战后破败凋零百废待兴的时代特征,是对以小津安二郎为代表的文艺室内剧传统的反叛。铃木清顺的兴趣在于对类型片的改造,被主流鄙弃的B级题材虽是日活强加于身上的任务,但他也乐于接受。他要拍摄大众喜欢的电影,同时也为这些黑帮犯罪片赋予了鲜明的个人特征:像阿莫多瓦那样在背景上使用人工化的奇异色彩、夸张的空间设计和布置艺术,对枪战场面的风格演绎更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的雏形。这种独特的风格特征,日后被冠以清顺美学之尊称。而要探究清顺美学的原点,就要回到他1963年拍摄的电影[野兽之青春]。
本片改遍自大薮春彦的硬汉小说,起始的配置有如标准黑色电影:黑白画面,小旅馆里警察与应召女郎的尸体,玩世不恭的调查员宣布两人殉情而死。紧接着突然从死者颠倒的面部切入到彩色画面:60年代喧嚣的东京街头映入眼帘。伴随几近癫狂的爵士乐,少女疯狂舞蹈,身穿黑大衣的神秘男子在此出现。他叫做乔,简洁的名字像极了他的性格。街头小混混被他踩在脚底,他只是面无表情地蹭蹭血迹,继续上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是他的座右铭。影片中的大都会受制于两派势均力敌的黑帮组织,他来到其中一股势力掌控的夜总会,毛遂自荐当上了老大野本的保镖。乔并不安分,而是逐步挑起了黑帮两派的火拼,直至大厮杀。随着他的行踪的不断深入,其真实意图也渐渐浮现:影片开头自杀的警察是他的同事,而他自己因为被黑帮诬陷贪污而受到革职。他无法相信好搭档会轻易放弃生命,更不相信他会背叛妻子与情妇殉情。种种的一切迫使他深入黑帮的龙潭虎穴,游走于两大组织之间,挑起一场有关背叛,猜疑,劫掠,以及杀戮的黑帮龙虎斗。
铃木清顺的美学风格在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怪异的人物角色在这个舞台上纷纷登场。黑帮大哥总是一脸不阴不阳,怀抱大白猫,从他身边经过必须千万小心,冷不防射出飞刀到夺人性命。老婆背叛自己,他立刻一通鞭刑,看着她逃到漫卷黄沙的屋外披头散发的样子,黑帮大哥竟然兽性大发,疯狂扑向她。如果黑帮大哥是性反常,手下的黑帮小喽啰则趋于另一极端,见到另一派的女人便紧追不舍,恨不得以身相许。大哥的弟弟绰号剃刀秀夫,听到有人谈论他的妓女母亲,便会用藏在脚跟的剃刀划破对方的脸。黑道的世界在铃木清顺这里是反常的,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弱点。而乔就像硬汉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侦探菲利普·马洛,在城市的夜总会,临时旅店,小酒馆出入,为了探寻谜团,与形形色色的畸零人打交道,却逐渐迷失于人性的迷宫。
铃木清顺的风格还体现在对空间的巧妙利用,夜总会的双向玻璃镜使观众跟随乔闯进夜总会,看见舞女起舞,而另一别的黑帮却把乔的动作尽收眼底。他们实际互不了解,黑帮以为乔是为了金钱,乔却不晓得幕后的真凶在那灯火阑珊处。敌对帮派总部的背景墙被设计成一面不断播放黑白片的屏幕,和前景中混乱的黑帮形成有趣的参差对照。铃木清顺对打斗场面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结尾的高潮枪战,主人公竟然是倒挂吊灯上完成的,充分体现铃木清顺既要娱乐性又能兼顾创造性的创作理念。
叛逆如铃木清顺,在影片里也看得见影坛前辈的影响,主人公周旋于两大帮派的剧情架构和黑泽明的[用心棒]的剧情架构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尾以黑白背景中凸显出的一朵橙色山茶花作为结尾,让人联想到黑泽明的[椿三十郎]。片名叫做[野兽之青春],但导演自己都说这个名字只是一时兴起随手乱起,并无深意,也许这个片名只是为了吸引当时具有叛逆精神的一代年轻人,而这也正是同时代导演的真实写照,他们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影响,对美国类型奉若神明,对战前影片的一切规矩约束一概不管,任意践踏,这代导演的青春的确曾经像野兽一般疯狂。
Youth Of The Beast
http://citizen.yo2.cn/go/269954.html由于又有对着Movie文件夹发呆良久考虑要看啥到最后啥也看不成的趋势,于是采取以字母顺序倒序为看片顺序而略去冗长的选片子过程,好歹能节省点儿时间,于是这部“Y”开头的片子就荣幸的成了这个规则下第一个被选中的。
这是我第一次看铃木清顺的电影,这个导演对我来说既是鼎鼎大名又怪神秘的。一来他倍受CC宠爱,出了一大把他的片子,而且还多次在各种文章中见到说他对后人有着怎样怎样的影响;二来其实并没有见谁说看过并谈过他的片子,也很少见直接写他的文字,只知道是什么“暴力美学”大师,黑帮片拍的很厉害,这也大多是说别人的时候引用的。于是,怀着崇敬而又有些猎奇的心情,我开始了观看此片。(mmd,越来越罗嗦了)
果然是“暴力”当头的导演,说他的片子不提这个关键字简直是不可能的。影片一开头主角Jo出场后一句话没讲,就是一路打架打过来,什么剧情交代都没有的情况下,就是见人就削。打第一个人时把对方踢了满脸血,然后在他身上把皮鞋上的血蹭掉的镜头很令人印象深刻。可惜的是Jo摘下墨镜后露出的竟然是一副baby face,长的不够强悍啊。不过还好Jo在电影里一直都没有软弱过,硬朗的一塌糊涂。尽管和后来的港片在视觉风格上很相像,但是铃木的片子没有的是吴宇森式的摆酷造型,他的电影里的暴力更为直接,完全是拳头说话的世界,懒得花功夫在摆潇洒造型和说深沉台词上。
尽管是非常暴力的黑帮电影,但是大师手笔就是不一样,有很多风格化的镜头以及怪异的摄像机位置,总之就是一些让电影小青年看后很兴奋的镜头。首先有三处看过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的场景:黑帮大哥那变态的兄弟,用毒品挑逗手下应招妹;虐待狂的黑帮大哥鞭笞自己老婆,然后在黄沙中疯狂Kiss她;Jo被倒吊着与黑帮大哥搏斗。第一处吸毒妹眼中的世界很超现实,而她扭曲着满地爬的场景也怪迷幻的。第二处很经典,主要是背景处那黄的瘆人的黄沙就像一幅画一样,很唯美,最后黑帮大哥大嫂竟然跳进那幅画里了,又是很迷幻的一幕。和Sam Peckinpah的《Bring Me the Head of Alfredo Garcia》里的经典的一幕一样令人印象深刻,那一幕是一幅挂在墙上的印象派风格一样的画,画中表现的是吧台的场景,镜头对着画一段时间后竟然里面有人在走动,镜头拉下来才发现原来是一面镜子。铃木这里更为唯美,前面是皮鞭挥舞的SM场景,后面是泛黄的飞沙走石的背景,最后二者合二为一,这真是……太唯美了。第三处据说是类似《Fistful of Dollars》里的Eastwood的场景,这两个片子类似的太多了,反正都很经典就行了。倒吊着的Jo奋力的去够桌上的枪,后面的坏人从昏迷中醒来将要作势攻击,气氛被渲染的很紧张,而更有层次感的打斗也很有看头。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黑帮2的据点电影院里,背景处总是放映着黑色电影。不得不感慨的是,60、70年代的电影导演都是多么重视画面的感觉啊,摄像机的位置、运动都是富有创意、很有艺术性的,充分体现了“电影”——Moving Picture——的魅力。尤其是恐怖片,黑帮片,犯罪题材的电影里尤为常见,60、70年代的这些“不入流”的片子,给电影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野兽之青春》的故事是很典型的Film Noir的故事,不得不让我又想起了达希尔·哈密特来,我虽然只看过他的一本《血腥的收获》,不过这个故事在电影中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英雄潜入黑帮挑拨离间为复仇的经典模板。这个故事可以拍成黑帮黑色西部片,适用性极广,而且总能激发出导演的创作灵感。像Sergio Leone的《Fistful of Dollars》,科恩兄弟的《Miller's Crossing》,再加上这部《野兽之青春》,每部都是经典作品。看来硬汉派小说和黑色电影的影响力才是真正绝无仅有的啊。
喜欢他
与铃木清顺结缘是在5年前铃木敏夫的展,这次也算是还了愿!从夜总会双面镜那场戏开始便喜欢上了他,真是一个富有童趣和恶趣的导演,一直在与观众玩游戏。鼓脸男主居然是一个在50年代整容的人,导演果然是个坏胚,还故意把人脸按在玻璃上!那个时代的日活黑帮片和好莱坞主题如此近似,经典的蛇蝎美人与硬汉,也想到一些小说。片子的节奏就像它选用的爵士配乐,每当你觉得要flop了,它就给你飘回来。黑道大哥与猫咪舌吻的镜头激起观众一阵高潮版的惊呼,似乎比两性镜头更令人兴奋。(北影节,4K)
打肿脸充胖子的男主角
前半段略显无趣,但是后半段立马好起来了。夜总会的声音处理、背景的电影放映、性变态和虐待狂,复仇和黑色主题,铃木清顺的怪异镜头,个人气息十足。
主角的脸是怎么了?被人打的?这片色彩,空间构图不错
較為商業的鈴木清順,著重故事的發展但加添上跳脫的處理,是較為易看及易於受一般人接受的電影,當然獨特的風格以及有趣和鮮明的角色處理也頗為明顯,沒令人失望的選片
第一部铃木清顺,风格真喜欢啊。首尾黑白段落异色花朵、主角登场连续几场无来由打斗、风月场转作背景时的静音、黑帮办公室背景墙上放电影等等都绝妙。没想到内核这么柔软。
迅速成为铃木清顺、宍戸錠粉。日活hardboiled动作片,看得非常的热!假定的观影对象明显是热爱电影的男青年=我。其中很多耍酷的,大开脑洞的动作设计,元电影的导入尤其让人兴奋~(标题与电影内容毫无关系,但却恰如其分的契合了男青年观影心理。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980446458/
色彩不错.
豪派!
悬疑很好,剧情充满张力,铃木清顺独特怪异的镜头表达方式。
我是为了他的好身板打分的,晚上又可以做个爱爱的好梦了~ 7.6
色彩,摄影,人物形式感,空间布置,铃木都是大师。
重看。20190528
【2023北影节】好看的!不枉我顶着大雨来看!电影节文艺闷片看多了就需要这样直给讲故事的爽片来调剂下(又是结尾破套路反转。今年北影节喜欢的电影都是这个路数
娃娃脸警察 最毒妇人心哦
老故事。
如果我没理解错,影片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是最末尾的“大姐”两个字
花招不少,而且挺会埋伏,反转,挑高商业故事的快感,带来一种跟“野兽”,也跟“青春”相关的混沌冲击。日后许多故事,可以从这六十年代的架构里汲取许多养分。最有意思的片段,是三波与真凶的结局。三星半。#北影节13#4,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