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限地带23Ⅰ》:当高概念科幻设定遇上烂俗动作片剧情,但还是有小惊喜
《黑客帝国》(人类在不知情中被超级计算机掌控,生活在一个模拟20世纪末的虚拟世界里)×《移魂都市》(人类不知情中被外星人掌控,生活在模拟人类世界的实验基地中)×《西蒙尼》(虚拟偶像)的高概念科幻设定,却配套上了B级片用烂的三流爱情戏和动作戏,除了日本动画特色的机甲和虚拟歌姬动人的演唱之外,比起日本动画更像是滥竽充数的美国B级片。虚假世界,超级计算机,虚拟偶像,政府阴谋,流亡星舰的后地球时代……这部片子在设定上想要插入的元素太多,以至于根本没有能力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讲好故事,属于是野心太大,能力有限。而小人物发现政府大阴谋,再添加一些感情戏的生离死别,也不能从剧本层面拯救这片。
虽然绝大部分的高概念科幻元素在本片中可能由于时长的限制而并没有得到比较有价值的展开,但有这么一点却让人印象深刻:人工智能所以把人类控制在20世纪末的模拟环境中,并不是基于想要掌控人类,而是出于对人类的爱护之心。这一点成功的把本片中的人工智EVE,和对于人性的探讨有别于《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中人工智能为人类选择了20世纪末,是因为这是一个对于人类来说有着各种机遇,因而能让他们产生希望的时代背景,而之前无论是模拟的天堂和地狱,都证实了人类是一种没有办法脱离希望而存在的生物。这种对于哪怕是最渺小的希望的探求,是人性的闪光点,是我们区别于绝对理性计算的人工智能,并且拥有了在某种意义上优于他们的可能性。而AI之所以要给予人类希望,也不过是想要你希望作为胡萝卜让人类能够继续维持作为生物电池的运转,是AI纯粹出于维持自身需要的考虑,而不是为了人类。
而在本片中,人类被AI圈养于模拟20世纪下半夜日本都市的星舰内部,虽然乍一眼看来设定上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但本片中的AI却是和《黑客帝国》大相径庭。这个时代背景是她(Eve以女性歌手形象示人,就暂且用“她”,虽然工智能并没有人类意义上的性别)基于自己对人类已有历史的分析,得出来人类最好的黄金年华。她并不想利用人类达成任何目标,相反,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帮助人类,因此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只得将人类圈养于一个已经过去的黄金时代的一缕残影中。无论是用战争毁灭地球,还是流亡星舰后在宇宙中再次自相残杀的历史,都让AI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讽刺而又可悲的结论:人类是一种如果不被彻底圈养起来,就只会自相残杀到彻底灭绝的生物。Eve圈养人类是因为她爱着人类,不忍看到人类走上自己选择的战争与灭绝之路。一个只想为了自己而利用人类AI和目标就是保护人类,最终却走上了将人类圈养起来的殊途同归之路。
2 ) 有理想、有梦想的年轻人
当年动画界年轻的制作人员(现在都是行业里的牛人)制作出动画,富有年轻人有的理想、激情、反抗、爱情等要素。现今看这部动画都能从画面,镜头语言能感受到制作人员的心。
其它不多以评论,就这部作品处的时代背景是在80年代中后期,也能对其作品有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受了很多西方文学的影响,比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等。再加上日本动画界那个时代盛行世界+爱情+机械那种模式,创造出了这部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更是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此感谢那些有理想、有梦想的年轻人,也期盼新一代年轻人力量。
3 ) 地底都市 极致的美
请设想几个场景:
1、有一个喧哗的现代化都市,城市的中心有一条很长的公路隧道。隧道里有一条小岔路,但是因为岔路门口总树立着“立入禁止”的牌子,所以从来没有一个市民进去过。
2、一天,我们的主人公机缘巧合下骑着重型摩托车进入了这个隧道,里面异常安静。正当他们感到诧异的时候,所处的公路突然开始下陷,原来是个巨大的电梯。
3、当电梯来到尽头的时候,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不可思议的画面。竟然是一个和地上世界几乎完全一样的都市!
4、但是这个世界一片漆黑,人眼绝迹。所有的摩天大厦,高架公路都安安静静的躺在这个浩旷的空间里,只有“它”除外---矗立在地下城市的最中间的,一座闪耀着绚丽光芒的建筑。
5、主人公们所生活的地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的描述到此结束,你们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幻想呢?
这些画面来自于我在初中时看的一部动画电影,叫做MegaZone23(无限地带23),那是一部机缘巧合下得到的VCD。具体的剧情我不便多说,朋友们看过后自会了解。这两天我又把他翻了出来,感慨良多。
在看过这部以后,它所描述的画面以及震撼人心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更夸张的说,是我有印象以来在所谓的“美学”以及“世界观”上邂逅的一次美丽启蒙,并且直到现在还为之深深着迷。我的发小听了这段话以后告诉我,这就是所谓的“意义重大”了。
这部动画带给我的美丽画面还不止于此。
我现在很向往一种“世界末日”---荒芜的城市里,在夕阳照耀下的钢筋混凝土高楼群中,一座早已废弃的建筑静静躺在那里。但是镜头前移,越过被木板钉牢的门窗,走向漆黑的地下室,里面却是一群摩托飞车族的栖息地。他们在整座城市将要走向末日的时候,在无人知晓的基地里过着表面疯狂却充满目标的生活,坚守着心中的最后一份希望。
真是绝顶的美。绝顶的向往。
如果现在问我最喜欢的动漫是哪一部的话,上面所有的文字就是我的答案。
(带图片版的原文请点击
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356519475&owner=1627077015)
4 ) Megazone 23:Matrix的启示录
《无限地带 23》(メガゾーン23,Megazone 23)是个三部曲(Trilogy):
PART I 发售于1985年3月9日,同年3月23日于影院上映;
PART II 《告诉我你的秘密》(秘密く·だ·さ·い, Project Card) 则先是于1986年4月26日在影院上映,而后才于同年5月30日发售了OVA(这还叫不叫OVA!?);
PART III 则被拆成了两部分,《夏娃的觉醒》(イヴの目覚め,Awakening of EVE)和《解放日》(解放の日,The Day of Liberation),并采取了这样独特的配给模式:先是于1989年9月28日发售了影片前半部分《夏娃的觉醒》,之后于同年11月25日在影院上映了完整影片,最后才在同年12月22日上市发售了影片的后半部分《解放日》。
《Megazone 23》这种独特的配给模式,有点像美剧新季开始前在网络上出现的泄露版(PreAir)现象,可以说是种强势的宣传(推销)手段,先看看群众反应如何,然后咱再大规模圈地捞钱;因此,就现在看来,这也仍然是种相当高明的手段。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它并不以TVA/OVA/剧场来区分质量,对于它来说不管是何种配给方式也都不过是一种倾销的途径划分而已;但这又绝对是一个被认真对待的东西。
《Megazone 23》的故事大致上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2003),《移魂都市》(Dark City,1998),《变形金刚》(Transformers G1,1984)……
首先,这是早期的“机械变形”题材之一,《Megazone 23》中的变形设定只有一种名为格兰度(Garland)的摩托,所以它不像变形金刚那样什么交通工具都搀和一脚,也不像Macross中那样整艘太空船舰都能变成个巨无霸摆设然后在绿毛和女王的飚歌串烧中进行人虫大战。
《Megazone 23》比“Transformers”系列和“Macross”系列都要晚个几年,也没形成一个庞大的系列TVA/OVA/剧场/真人电影满天飞(虽然它完全有这个资质)。虽然不能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影响,还是有承前启后的关系,但《Megazone 23》与Transformers和Macross的变形设定还是存在着不同的定位,Transformers的变形完全是为了娱乐性,Macross的持续变形则完全归功于神棍河森正治的执念,而Garland的变形设定更像是高桥良辅《Flag》中的变形坦克HAVWC(强化装甲服,High Agility Versatile Weapon Carrier)这种类型——当然还是要比后者要花俏的多,但还是有一种现实化的倾向,特别是把它置身于它的整体世界观下时;不过,相比起《战斗妖精雪风》,《Megazone 23》的变形设定与世界观的结合度仍然是十分的不靠谱,按照我的看法,Garland的设定对剧情也并非十分必要,只不过是为了增加一点场面的激情度而做的努力。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变形并非重点”的假娱乐行为,让《Megazone 23》的变形光辉被他同时期的兄弟们给淹没了,而IMDB上那不过半百多一点的评分人数便是佐证。不过也幸好如此,如果让Garland喧宾夺主,《Megazone 23》就会变成大杂烩,那么它的地位就尴尬了,虽然这样极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它。
其次,也是重点,《Megazone 23》无疑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题材的元祖之一,充满了各种激情的赛朋克(Cyberpunk)元素。这是一个世界观以及更多的细节设定远远比故事要来得重要的多的样本式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打算recap一遍故事情节的主要原因了,因为故事本身并不是重点);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也正是它的世界观以及诸多细节设定。
如果说Transformers和Macross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是否与《Megazone 23》存在着相互影响,那么the Matrix,Dark City……不管是从设定还是立意上多少都存在着对《Megazone 23》的发展、借鉴甚至是抄袭。
The Truman Show是其中与《Megazone 23》联系最弱的,但虚拟现实的立意还是有点雷;只不过是前者的故事发生在地球,而后者的故事既发生在太空(前两部)又发生在地球(第三部,伊甸城的设定);因此,相比起来还是Alex Proyas的电影Dark City来的更有联系性。
Dark City被圈养的悬念式设定以及悬念的发生地设定与《Megazone 23》如出一折,甚至氛围上的营造比后者来的更为出彩——cyberpunk通常都会透着一点反乌托邦的气息,叫人着迷;事实上,押井守的宗教故事《天使之卵》中的世界观设定也与此相当类似,这是个1985年的OVA,与《Megazone 23》PART I是同期的作品,押井守的《迷宫物件 File 538》(1987)也表达了相似的对存在产生困惑的主题。这种很雷的点子在同一时期集体浮出水面的现象非常像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的“Cyberpunk & Virtual Reality”狂潮:the Matrix,Dark City,eXistenZ,The Thirteenth Floor,The Cell,Avalon,铃音,灰羽连盟,攻壳系列……
对Matrix的好感度一直都不怎么样,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导演讲故事的风格不感冒的缘故,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同时期的The 13th Floor、Avalon、eXistenZ这样的作品;看过《Megazone 23》的人,恐怕还可以加上这么一点:那两兄弟拼凑(贴金行为)实在是太让人不耻了!
如果说Matrix的三部曲节奏是“1、1、2”拍,那么《Megazone 23》三部曲的节奏就接近于“1、2、1”拍。Wachowski兄弟(不对,现在是姐弟了)拍三部曲的初衷肯定是因为受了《Megazone 23》莫大影响,你看,他们甚至都是前后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指的是第一部与最后一部影片的上映时间间隔)。
当然那只是个巧合,但你应该看一下以下的巧合,就是前头说到的所谓“1、1、2”和“1、2、1”结构的意思:众所周知,Matrix的后两部Reloaded和Revolutions同一年年首年底上映,剧情联系的紧密度甚至可以把Matrix Trilogy变成二部曲。而《Megazone 23》的前两部也同样是紧密相关的,相同的主角,故事都发生在重返地球的太空船里,时间跨度不过五年;到PART III的时候故事则发生在千年后的乌托邦之城伊甸中——离一下题,这样的城市设定,男球(manglobe)的TVA第二作Ergo Proxy中的苍穹城市不能说完全没借鉴过该作,而在Matrix里,那无数的机械和钢铁管道纠缠起来的阴郁萧瑟的现实未来也几乎是照搬自《Megazone 23》的。《Megazone 23》有点像是一部被截取了三个片断的史诗的一部分,而Matrix首部曲与后两部的关系则更加像Batman Begins和The Dark Knight的关系,都是先把世界观引出来,然后放肆地讲刺激的故事,当然Wachowski姐弟玩的远没Christopher Nolan那么尽兴、出色。
Matrix的本意是子宫、母体、孕育生命的地方,同时,在数学名词中,是指矩阵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各种有关联的数据;而在《Megazone 23》里,控制Megazone 23的电脑BOSS叫巴哈姆特(Bahamut或Bahamuth)。幸亏Wachowski姐弟找到了Matrix这个词,不然我们现在知道的可能就是Bahamut三部曲了。
不过,《Megazone 23》中的巴哈姆特(Bahamut)的典故又来源哪,有什么意思呢?
以下这段是可以从网上找到的:
Behemoth(贝希摩斯,圣经中一种类似于河马的巨兽、庞然大物)的复数形式“Bahamoh”在流传到阿拉伯之后被误写为“Bahamut”,关于它的传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巴哈姆特的传说代表着阿拉伯人的宇宙观,巴哈姆特形似巨鱼,飘浮在一片没有泡沫的汪洋大海上,在它的背上是一头巨牛,牛背上扛着一座红宝石山,山上有一天使,天使头上是六重地狱,地狱之上是地球,地球上面是七重天堂。在巴哈姆特的身下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海洋下面是黑暗的深渊,再下面是火的海洋,最下面爬着一条巨蛇,如果不是因为惧怕真主阿拉,这条蛇会把所有的创造物都吞入肚中。巴哈姆特是如此之大,人的视线根本无法达到,《天方夜谭》第496夜的故事说,耶稣在看过巴哈姆特之后,曾经昏倒在地三天三夜不省人事。
博尔赫斯《想象中的动物》中也有一段关于巴哈姆特的描述,基本上跟上面的叙述没有什么出入:
他们把它从一只河马(原文就是Behemoth)或大象的形象变为一条漂浮在一片深不可测的汪洋上的鱼;他们在鱼上面放了一只公牛,公牛之上是一座红宝石山,山之上是个天使,天使之上是六层地狱,地狱之上是大地,大地之上是七重天堂。某种穆斯林传统在这里起着作用:神创造了大地,但大地没有根基,所以他在大地之下创造了一个天使。但天使没有立足之处,所以他又在天使脚下创造了一座红宝石峭壁。但这座峭壁没有根基,所以他在峭壁之下创造了一头天生四千只眼睛、耳朵、鼻孔、嘴巴、舌头和脚的公牛。但这公牛没有立足之处,所以他在公牛脚下创造了一条名为巴哈姆特的鱼,在这条鱼之下是水,在水之下是黑暗,而人类的认知无法到达黑暗之外。
我们得知伊撒(耶稣)有幸看到了巴哈姆特,伊撒晕倒在地上,直到三天三夜之后才恢复知觉。
故事继续讲述道,在这条不可以凡间尺寸衡量的鱼之下是一片大海,海之下是天空的巨大裂口,再下面是火焰,火焰之下,则是一条名唤法拉克的大蛇,它的口中装着六层地狱。
红宝石山是公牛之上,公牛是在巴哈姆特之上,巴哈姆特又在其它什么东西之上,这种概念看起来像是对证明神存在的宇宙论的图解。这种论证认为所有的因都由更前的因引起,而为了避免推究到无穷无尽,第一因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认为Cyberpunk是一种变质的“神控论”,因为“cyber”一词来自希腊语“kubernetes”,意为“舵手”——指的就是一艘船,一个系统或一个世界的控制者,Bahamut就是Megazone 23的舵手;再加上Bahamut它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一个世界建立在另一个世界上,另一个世界又建立在别的世界上,而最上面的世界也将是别的世界被建立的基础。“巴哈姆特”所体现的世界观其实就是对《Megazone 23》世界观的一个暗示以及补充,而Wachowski姐弟则只不过是把这种概念延展开来了——也许他们还真的看过某些博尔赫斯的小说,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想象中的动物》,比如说《沙之书》,比如说《环形废墟》。
总之,你瞧,就算是Matrix那最迷人的哲学部分,现实和虚拟现实和虚拟现实层层相套的概念其实也是受此启发。因此,Matrix真的不是什么哲学教科书,它不过是本借鉴了许多别人的点子装帧华丽并且非常厚的娱乐小说而已。
此外,另外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实:像脑后数据插槽(先不说攻壳也玩过了)、被电子乌贼一样的敌人追杀,触手系的机器杀手(这种东西在AIC社的“AD POLICE”系列中也有出现,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他们的机械设定同为荒牧伸志,就是后来监督CG大作Appleseed系列的那位)等等在Matrix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元素,其实都在《Megazone 23》中早用滥了。
所以,说穿了Matrix也就一致敬之作,你看人家用的“锡安”也不过是《Megazone 23》中一个劫网者(黑客)的名字。
漫谈|ACGTalk:
http://www.acgtalk.com/node/862 5 ) 超时空要塞的劣化版
因为三部曲的出品年代相隔太远导致情节断裂,故事衔接度不好。
三部曲根据个人的喜爱度排列为:第三部>第一部>第二部
第一部故事平平,不多谈。
第二部因为是坂野一郎这个机车狂人做监督,导致变成了飞车党胡闹剧。人物画风也变得很难看。所以排在榜尾。
第三部画面好了很多,画风比较容易接受,未来的社会描写也很赞。可惜结尾还是为了迎合前作,硬性加入了省悟黑化变boss的情节,一个大好青年无端的变成了坏蛋,也没有描写变坏的原因,让人不解。
不得不说,这片子里的歌曲没法和macross系列相提并论,一点也不好听。
6 ) 无限地带23
共分三部,每部长度都在80分钟以上,是专门针对欧美市场开发制作的日本商业动画录像带(OVA),走的是80年代最流行的太空科幻路线,有少许露骨的色情和血腥镜头,大量借鉴<高达>和<超时空要塞>系列的各种创意,从世代宇宙飞船到人机二段变形战斗机无所不包,三部的作画监督和脚本家都有所变动,剧情上的联系也相当薄弱,以今日的眼光来看风格稍显古老,但通篇细腻流畅的手绘画面和通俗悦耳的配乐依然是高素质制作的证明,故事节奏也拿捏得甚为精准,主创人员更是群星璀璨华丽无双.第一集只辅助作画的梅津泰成在第二集成了主要作画监督,恒野内成美在第二集退出,原画除了美树本晴彦,阪野一郎,结城信辉,荒木伸志和北爪宏信,庵野秀明等高手,森本晃司也加入了,第二集总体作画水准比第一集大幅度提高.第三集分为上下两集,监督从阪野一郎变为了美树本和荒木,北爪成了主作画监督,从脚本,音乐(不再是鹫巢诗郎了)到原画和声优(换上了山寺宏一,林原惠等现在比较有名的声优)都几乎完全换了套班底,原画人员中也出现后藤圭二(机动战舰),冈崎武士,电脑98.改(这个家伙是谁?)....等一批新高手.
冷门不是没道理的,想法很前卫然而剧本平庸,少年的中二还可以理解然而成人式的中二就很难受了。
matrix+transformer+dark city的世界观
可以说是里程碑了。
请相信这是最美好的时代。30多年过去了,你相信了
果然是太老了所以感觉各种配乐和各种对白的不搭么= =
额,,,现在看,太一般了
很奇妙,并不是典型的地下反叛军推翻极权统治的故事,而是媒体的极权与野心的军队之外绝望的个人。虚拟偶像超前到结合人工智能自动创作hit词曲还会深度学习,全面象征了“文化工业”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片中出现的麦当劳、IBM等品牌以及对涩谷驿、涩谷交叉路口的描绘都是真实的,这在赛博朋克中很少见
生硬……各方面
太先锋了!居然比Akira还早。电摩托巴哈姆特6号,可以变成飞船和变形金刚,但它相当于是整座“乌托邦”的中枢系统,并且唱歌贼好听的爱抖露是它的分身。全片的BGM都超级无敌好听!不成熟的设定也很多但那个年代的作品就像迪斯科一样,目眩神迷的,飞车的尽头是宇宙和巨大的机器引擎、战机和漂浮的陨石,它会瞬间引爆你身体里的活力因子,能有东西翻出来看就很开心。
4
OVA1,强大的世界观,强大的设定,强大的制作团队(就是后来鼓捣出MACROSS那帮人),强大到不禁怀疑后世的许许多多经典赛博朋克作品都是在致敬。至少你会想到黑客帝国移魂都市楚门的世界和虚拟偶像。
原来黑客帝国的概念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
片尾曲真心不错。
这个动画我还真看过,当时总觉得画面怎么那么熟悉,后来才发现人设居然是美树本晴彦而原画是庵野秀明,这是后话。剧情挺科幻的,总觉得和超时空差不多。那个那个,没记错的话,里面有小小的少儿不宜,大约1分钟左右。。。被当时还是少儿的我看到了。(赚到了囧)
阿尔法投票->突然想知道“银英”的导演是谁->石黑升-> 无限地带23 II ->友邻都打5分->找去
绝对Matrix启示录!!!!!
开局还以为是飙车族泡妹的爱情故事呢、慢慢才意识到原来是一部科幻大作、世界观介末大、地球毁灭之后、人类生活在太空飞船里的虚拟世界中、一切由电脑操控、这设定真的好厉害、所以我说老番总是惊喜不断、1985年就有如此剧情设定!而且制作也很优秀精良、我本来以为是90年代的作品、一看豆瓣才发现竟然是80年代|歌曲配乐亦是神、开篇就是昭和风味十足的歌曲、配上省吾飙车的画面我直接就爱了、整部电影歌曲无疑都是优秀的且贴合剧情、结尾省吾受伤从机甲里走出来、加上所配的歌曲「風のララバイ」直接让我泪目、感觉好伤好伤、另一边由唯的好友们也都离开了她🤧🤧
世界观の建置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195605,设定超前然而情节平庸:?xt=urn:btih:f9488a0e65f894c420d829d4be9965d57c6e08c0
当年用录像带看了两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