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一千零一夜第一季

综艺大陆2015

主演:梁文道

导演:谢徽

剧照

一千零一夜第一季 剧照 NO.1 一千零一夜第一季 剧照 NO.2 一千零一夜第一季 剧照 NO.3 一千零一夜第一季 剧照 NO.4 一千零一夜第一季 剧照 NO.5 一千零一夜第一季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6

详细剧情

  梁文道主持的电视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停播曾引发关注,而日前,梁文道推出一档网络文化视频节目《一千零一夜》,将在5月上线。
  据介绍,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力图呈现“行走”的读书节目,“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梁文道将在节目中与观众分享他对经典的理解。
  对于传统的 电视台读书、文化类节目是否面临困境,比如《开卷八分钟》的停播,梁文道说道,全球出版界所出的书类的总量是在增加的。当大家都预言书要完蛋了,为什么书的印量还增加?而且阅读人口没有减少,只是换了媒体。他相信电视台或者电台做读书节目之所以有难度,恰恰是旧媒体的问题。电视台是大众传播,比如晚上9点多播一个节目,你怎么保证当时那一刻全国要看读书节目的人都会在那儿准时地去看它?不太可能。也许新媒体会找到不同的方向。互联网比较有可能聚焦,更窄众地黏着一群想看书、想了解读书的,而且又想看节目的一群人。

长篇影评

1 ) 为了电视节目形态分析课的作业来看的

《一千零一夜》节目形态的创新性分析 一、简述 《一千零一夜》是一档全新的读书节目,“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梁文道将用1001夜,与观众分享他对经典的独特理解。 二、创新性分析 1.节目形式上 首先《一千零一夜》不同于以往其他类型的谈话类节目,它没有嘉宾、没有现场观众,主持人这一关键性人物的痕迹也在其中淡化成了让观众都感受不到的一个身份存在 。在整个过程之中,没有嘉宾与其对话,也没有观众的互动,只有梁文道一个人在自述式的讲着,他流转徘徊于城市的夜晚的街道之上,自顾自的慢慢叙述着那人生的哲理、生活的哲思、书中的情思和真理。 节目开场先是选取城市的一个景观,也许是慢调式的公交车站,是空寂无人的天桥大道,亦或是人潮涌动的广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梁文道(主持人)开始行走着,讲诉一段富有哲思的话语,从而将本期推荐的书籍引导出来。例如最早一期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梁文道先以“每个人都有梦想着当老师、科学家、警察等,但这些梦想随着年龄增长,终将会被遗忘、被掩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中。”继而又引出成功的标准定义是什么?在美国,所有人民都拥有的共同梦想…就这样,十分流畅的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以及他的作者生动的显现在观众的面前。 《一千零一夜》虽然没有直接式的与现场观众、嘉宾对话的形式,只有一个人的自述,但它成功的打破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这个屏障,在主持人的自述中,间接性的将屏幕前的观众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错觉,仿佛自己就是和主持人梁文道一样行走在夜晚的各式的街道之上,和他一起谈着对于人生、对于各种书的见解和看法,和他共同探寻着书中人物精神世界。当梁文道以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面向镜头时,观众也在此刻和他一起逡巡在书中的世界,那一刻,观众读懂了书、也顿悟了些许人生的哲理。 2.节目元素上 ①音乐:在以往的谈话类节目之中,音乐的运用少之又少,而《一千零一夜》巧妙的运用好这一元素,使之成为节目特色和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还是以第一期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在开头,节目先用较为沉重、压抑的音乐给本期节目奠定了一定的基调,随着梁文道的讲述进程,音乐也随之变化,由昂扬轻快到温情动人再到悲伤沉抑,或是与此相反等等,音乐在渲染氛围的同时,也更好的传达出了书中的情感,达到了一种情感与精神的平衡。 ②时间:无论是谈笑风生、深入透彻的《锵锵三人行》也好,还是以精英文化为基石的《可凡倾听》也罢,由于谈话类节目以探寻深度、多角度透析人物及事件见长,大多数谈话类节目每期时长都在半小时以上,而《一千零一夜》在保持节目内容丰富,具有相对的思想哲理的基础上,将每期时长都固定在了15分钟,这又是对传统谈话类节目的一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观众对节目的兴趣。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进程之下,片时短、富有实质性知识的《一千零一夜》成功的从众多谈话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③空间、服装和制作上: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节目特色的一大表现,内景化的演播室和直播厅是谈话类节目常使用的场所,主持人一般着西装,正襟危坐着与嘉宾交流,它给予观众的是谈话的正式感,也营造着严谨、严肃的氛围。《一千零一夜》又在常规化的形式下进行突破,整个节目地点选取在夜晚城市的某个街道小路之上,主持人梁文道首先以干净朴素的着装在外表上先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其次,街道小景通常都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必经之路,平态化的地点选取,辅之实景化的拍摄手法,具有极大的纪实性和亲近性。 最后,《一千零一夜》抛开了所有繁复多样的花式包装,采取最为简单化、传统化的包装制作方式,给经常性观看犹如“繁花似锦”的综艺娱乐节目的观众留有了一丝缓冲,给予视觉上的暂歇和心理上的平和。 三、结语 《一千零一夜》是完全超越以往的文化、阅读类节目,梁文道在街头、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导读中西方的经典书籍,寻找都市人渐渐遗忘的阅读乐趣,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其高度的 人文关怀化和知识传输化的形式内核,值得往后同类型节目的借鉴学习。

2 ) 看世界

今天我开始重新听文道的节目,这两年,我实在不知道自己到底都接触了一些什么文化和知识,大多数时间,我都在麻木的学习。久而久之,脑子空空如也,在很多与人的对话上也只能靠陈年的积累来应答,于是愈发的迟钝。

其实几个月前我初次听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是比较失望的,完全没有开卷八分钟一贯的酣畅淋漓的感觉,它缓慢,甚至开始充斥着信息——这会不会成为懒人新的乐园呢?我身边会不会又多了一大堆自以为是的人呢?我的狭隘开始作祟,文人的穷酸气又冒了三冒。加上日常生活的疲惫,脑残的娱乐节目便很快把我拉拢过去。

然而,我当我累的不能再累,累到一片空白,累到寂寞,累到突然开始审视自己——你究竟还剩下什么的时候。。。我开始怀念,便又开始听了这深夜读书节目。。听到那和缓的音乐以及文道式语调时,我觉得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于是,我开始放心的听这个节目,因为它的节奏,还是我所熟悉的那个。而这种对语言节奏老道的掌控,是目前别人还没有做上来的,我确信,我选了一个对我最合适的节目。

至此,我对这个节目是满意的。

然而促使我真的想要为这个节目写点什么,确实在结尾之时,我听到文道一再提到的我们,以及陈丹青,马世芳他们各个人的负责领域,还有文道说的那句话——陪你读到世界末日。油然而生的正是那个最为摧枯拉朽的词——理想。

我突然感到,这一切,这个节目原来竟然是这么的充满着理想。带着他们日渐年老的身躯的理想,带着他们或许从青春年代就埋下的理想,带着他们相知相交的理想。或许他们已经在无数次的聊天中在酝酿这件事情,一个工程,一项事业,一件东西——尽管仍旧依附于外力却已经是尽可能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这就是理想,所有真的认真在活着的人的理想。

这也就是这个节目,最最打动我的地方。你可以出一万个分析去看他们的前景,或者各种小道消息去揣测他们的收益。光与影固然总是相随,然而光。。。无论何时,却总如神迹。。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完成理想——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完成那件我们心爱的,寄托着一切来自生命思考的作品,并且为别人带来温暖。。。。因为,这将是,多么好的一生。。

爱我的爱人,是我的幸福。保护家人,是我的本职。追求理想,最终让我们看到灵魂的模样。。。

这一切,想必是这样的。

3 ) 《一千零一夜》——夜行中涤荡灵魂的读书人

开场白: 整座城市随着夜幕的降临,变幻成了另一种色彩。道路两旁的街灯、川流不息的车辆闪现着不同的色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有的穿梭于下班路上、有的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公交。总是能看到一个穿梭于他们其间的男子手捧一本书,步履不惊的从人流中走过,没有繁复冗长的铺垫,只是用心在向你娓娓道来每一本他认真读过的书。

《一千零一夜》不是一档综艺节目,是非常纯粹的一档读书节目。我想道长做这档节目不止是想向我们分享及推荐他读过的好书,也想让身边读书的人和他自己坚定自己读书的信念,也让身边那些不知道如何读书和不读书的人也开始读书,就像他在讲某期节目时说过的,推己及人,当我们自己不断向日趋完美的自己迈进时,别忘了让身边和这个社会也更加完美。

从开始看《一千零一夜》的第一期时,我突然意识我看过的很多书,其实只停留在书本的浅水区;看完道长的节目,我还会再重新读一遍这些书,肯定会有更加不同的收获和体验。道长不仅仅停留于分享和推荐的层面,他还会将他的读书方法在不经意间渗透到你的脑海。他的节目并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老派填鸭式讲授,他会让你置身其中,回味无穷。比如他在某期节目中,推荐和分享一本书,先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引出今天要推荐的书籍。然后简单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故事情节等常规性介绍(此处为常规性介绍,对于未读过此书的人非常必要)。虽说此块为常规性介绍,但并不是愚人的照本宣科,而是将当时的背景与现今做切换,让你不局限在历史中,也会根据历史跳跃到现今,你会发现历史与现在有时会有惊人的巧合,但到底是巧合还是必然,就需要身为读者的你细细品味了。常规性介绍结束后,道长会透过文字和故事内容的表层性,深入到书中的内核,那种感觉对我来说如同剥洋葱的过程,剥到最后的一刻你才在泪目中明白写作者的良苦用心。

关于《一千零一夜》背景及音乐也是这个节目的亮点。夜色、灯光、车水马龙的街头的阵阵喧嚣、众生相等等,还有伴随着夜色下读书人的背景音乐,不也是一本巨大浩瀚的书籍吗,其中的每个人都是一本行走的书,他们将生活与周围的景色交织起来每天谱写着不同的书,酸甜苦辣、他们内心的五味陈杂的某个角落应该也躺着一部等待别人开启的书籍。

希望你看到我的评论后,也能在一天落下帷幕后,静静地聆听在夜行中涤荡灵魂的道长为你娓娓道来。当你看完时,若其中的某本书能引起你的共鸣,愿你能拿来静静的体味出自己的故事。

4 ) 摘记01-13

01/02 了不起的盖茨比
绿灯的象征;
我们所有的梦到了最后都会抛弃我们,仍然在远方,我们被时代的浪潮,被这个社会,被不可逆转的命运,往后推得更远。
此书出版后滞销,直到二战美国政府和出版社合作出版大量平装书送往前线给士兵解闷,士兵读后大为感动,家书中称赞不已,五十年后这本书声名见隆
【我身处其中又置身事外,听闻着人世变幻无穷的面貌,我感到既入迷又厌恶。】
时代背景:1920年代 爵士年代 jazz age: 一战后美国国力上升,整个国家向钱看,但价值观崩溃,爵士乐代表着美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声音
美国东岸 纽约长岛区
士兵感动的原因是此书描绘了一战后的世界
Art Deco:装饰艺术 上海和平饭店
纽约是美国梦的顶峰标志
1920年代,现代主义开始兴起,但重镇是欧洲,美国文学还非常传统,菲茨杰拉德与妻子泽尔达及海明威在欧洲游历,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法,康拉德身上学到的“精简的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求精致而不求全,每一个片段高度浓缩,往后往前数年之间压缩在一瞬之间。而菲茨杰拉德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赎罪,他以前是畅销书作家,为了钱写作。
【盖茨比无可抗拒地意识到,财富能困住并保存青春和奥秘,还有只要拥有很多华服,便能永保清新亮丽,他也深深意识到黛西的存在,她像银子般闪耀,高踞在无虞而得意的生活中,与底下艰苦搏斗的贫寒人家处于两个世界。】
自传色彩: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一个越来越穷,一个精神问题越来越大
self-made man:自我成就的人,不靠家族财富,没有道德问题,一个人拼命苦干获得成功
【房里唯一纹风不动的东西,便是一张巨大的沙发椅,两个年轻女人在上头飘着,仿佛坐在一个系着的热气球上,这两个女人都穿着白衣裳,身上的洋装吹得飘飘然,仿佛她们绕着屋子飞了一圈,风才把她们吹回来似的,我站着听窗帘拍打的声音,还有墙上挂画发出的吱嘎声响,相比杵了好一会儿,后来汤姆·布坎南嘭的一声把后面窗户关上,屋里的风扣紧之后,就死沉下来,窗帘地毡和年轻女人,便乘着热气球,缓缓落到地面。】——黛西出场
原来我们最后始终困在一个人生的根本困境之中,这个困境让我们觉得我们就算有梦,最终梦总会醒

台湾 汪芃 译版
在中文之外有很多种语言构筑着不同的世界 天外有天


04/05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酷的——阿多诺,德国哲学家
被害者的羞耻感——有人比自己更该活着
【平民的道德标准再次出现在我们之间,这迟到的羞耻,是否合理呢?当时我无法确定,现在仍无法确定,但我的确感到羞耻,而且这羞耻具体/沉重而持久。】
一般人的世界观很简单,因为世界很复杂,我们需要简单的模型帮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集中营是一个世界,奥斯维辛是它的首都。
奥斯维辛大门上的标语:工作使人自由。工作是唯一让人感觉到自己还是人的东西。
卡波:临时担任管理其他囚犯的角色;特遣队:执行毒气室的按钮,再送犯人去烧,从骨灰中得到一些东西去卖钱。
谄谀之辈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服从。
万物之中只有人会自杀,而在集中营中你已经不是人了。
【在各个起义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受压迫的人们,从未能站在反抗的前列,事实上,革命都是由勇敢明智的领袖来领导,慷慨大度的领袖人物投身于斗争之中,哪怕他们原本有着安全/平静甚至享有特权的生活。奴隶打破自己沉重的枷锁这一纪念碑不断表现的形象是浮华而不现实的,实际上,奴隶的枷锁是由其他人打破的,正如马克思知道的,在真实的世界中,革命并不是由这些人完成的,只有在文化和电影的浮华词藻中,才会出现这样的革命】
历史有两种,文明的历史和野蛮的历史
罗马古道是罗马人抓来的奴隶建成的,建成后将奴隶钉死在道路两旁,6000人。
在集中营里面,所有的人都失去了意义,一个人要是懂得诗歌,音乐,艺术,哲学,文学,一点好处都没有,当被关在集中营里面,你最好忘记这一切,就像你应该忘记你的家庭/你的家人一样,否则你只会更加痛苦,即使你会说德文,党卫军对你说的德文也是黑话的德文,最粗鄙/最下流,最不像德文的德文。
记住那几行诗是一个人和他已经断掉的过去建立起联系的一个桥梁,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的世界之中,仍然看到一丝丝微弱的光线/回影的一个可能。

06/07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火车旅行
保罗·索鲁是有名的毒舌作家
独裁国家也有大选,每次选完都是同一个政党执政,民主国家则是所有的政党一起宣布我们获胜。
当代旅行文学再也不只是写去的地方的环境,文化/风土和人文,还要往后退一步,上升一点,去后设地反省,到底旅行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旅行,索鲁坚持乘火车去旅行就是为了保持对旅行的思考,对他而言,旅行不只是度假,不是一个轻松好玩的事,事实上是非常辛苦的,这么辛苦就是为了要发现,为的是知道真相,而知道真相和发现常常是沮丧的代名词,这么沮丧的旅行,换回的是对一个地方一针见血的认识,为了达到这样旅行的目的,就必须孤身上路,因为如果有旅伴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视线会模糊,有旅伴跟你分享眼前所见的景象的时候,你总是会把自己的记忆和他人所说的话错置起来,而一个人上路难免会寂寞,需要和遇到的人交谈,所以他非常坦白,他寂寞但又渴望孤独。

08/09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杨牧
背景:80年代的台湾经济发达(亚洲四小龙),但50年代国民党退守发生的恐共情绪等还没有退化。同时发生很多重大的贪污案。政治高压时代。牟宗三
【我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一封充满体验和幻想 于冷肃尖锐的语气中流露狂热和绝望 彻底把狂热和绝望完全平衡的信
礼貌地,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带着热血,想要社会更好,但是不得其法,不得其门而入的年轻人,甚至还要粉身碎骨,杨牧为这样的年轻人悲哀,这样的牺牲是必然的,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杨牧对这种牺牲年轻人的社会的不满/愤慨和哀叹。

10/11/12/13 人间词话
大学不是有大楼,大学有大师——梅贻琦
国学研究院四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
出生三个月,起名;男子二十行冠礼,取字,社会行走用;
【王国维之死】: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早起盥洗完毕,即至饭厅早餐,餐后至书房小坐。王国维到达办公室,准备给毕业研究生评定成绩,但是发觉试卷、文章未带来,命研究院的听差从家中取来。卷稿取来后,王国维很认真地进行了评定。随后,王国维和研究院办公处的侯厚培共谈下学期招生事,相谈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侯给了五元钞票,王国维即出办公室。王国维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王国维吸完一根烟,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事后人们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遗书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短短数言,却给了后人无数的猜测。

陈寅恪悼文:凡是一个人在一个文化里面,被这个文化化成,长出来,受那个文化教养极深的人,他一定对这个文化有很强烈的感触,当他看着这个文化消失败亡的时候,他必然有极大的痛苦,到了最后他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无法跟随新时代的话,那不妨就去死了,他是为文化而死,为在1927年逐渐消逝的再也无法唤回的中国文化。
【境界】在中国人来讲是一个外来语,是随佛教从印度传过来的,梵文叫vasana,「这又牵扯到六根,佛教认为人有六种感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六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根对境,境对识,根六界,境六界,识六界,故十八界)」,六根对六种功能碰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之内的东西就叫境界,即我的感官/我的意识投射所达的这个世界范围,世界之所以存在,离不开我对世界的感知。
第一本词的合集,晚唐《花间词》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境界即把真我投射到外在世界或想象到世界,或者是一个情感上的感触。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万红飞过秋千去。冯延巳
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我在里头,又仿佛抽身之外,静观万物皆自得。
讲做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成己达人之道
词的特点之一:男人们透过词曲折隐晦的借着女人的声音说出自己无法用男人的口吻去说的对人生对国家对天下的看法。
用代字就很隔,写东西要用最直接的字来写,反例:周邦彦 桂华流瓦
词是男人借着女子的嘴巴在讲话,本身就是曲折,词本身的情意也是曲折 ,所以他有很多隐喻和典故是不奇怪的,但隐喻和典故本身不能为曲折而曲折,尤其不能庸俗,用烂了的字眼如何表达真情实意呢?

5 ) 梁文道值得一星

怎么说这群人呢,自诩为文人,只要是说中国不好的,他们很快就举起双手赞成。中国不是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承认。最烦的就是那个陈画家,一辈子看不起中国,我们中国在慢慢发展入不了您的法眼。明知道中国在国际地位上西方国家一个个虎视眈眈找我们的麻烦,挑我的刺,你们真是会给我们找麻烦啊一群民主婊。

6 ) 一个观看小笔记

——《堂吉诃德》 “《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聪明到发疯的尊贵的乳酪傻蛋先生,来自一个被污染的烂地方》” “小说是一种带着透视法的叙事。” ——《先知》 “罗丹含泪推荐:说他是现代的威廉·布莱克!” 哈哈哈哈笑疯 原来以前就有腰封啦 先知人设纪伯伦 教主包袱很重了 模仿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 “牛顿说,我能精确地算出天体的运行,但我算不了人类的疯狂。” ——《生活与命运》 “历史就是这样,不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而是极端的邪恶与这种小小的、细微的、毫无来由的善良的斗争。邪恶是什么?邪恶就是要摧毁我们这种小小的没有来由的善良,让我们这一点点,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做得出来的好事,它的根源都被毁灭。” ——《伽利略传》 “他(布莱希特)认为,群众那么容易激动,或者说我们一般的人,那么想要被感动,这是一种变态,这种变态会导致我们容易被极权利用。因为极权最重要的特色,就在于它勾引你的情绪。” “(富二代与穷家女)......像这样的电影,这样的戏剧,它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是麻醉我们的心智,使我们忘记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下面的世界,是一个强烈的阶级剥削......那样的社会底下,总是透过戏剧透过艺术表演,使得我们的观众,在欣赏戏剧艺术的短暂一刹那,忘记了我们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真实状况......但是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因此得到任何改变,因为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没有变化。” “所以布莱希特认为,戏剧该怎么做?要让观众看得投入,快入戏了,啪,一盆冷水淋下来让你出戏。”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这是个意识形态批判。” “真正的批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你激情,只要你投入,它还要你冷静,要你抽离,要你看穿一切的虚假,进而产生改变的原动力。” ——《自私的基因》 “由于人有文化,有meme,有这种文化基因,因此我们就不再只是被我们动物性那一面宰割。比如说我们动物性那一面要求我们,基因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生孩子才对,都应该要结婚,应该要有配偶,因为这样子我们才能复制我们所携带的基因。但是世界自古以来,有很多独身主义信徒,他不相信婚姻,他不要孩子,他独身,他出家或者当神父,或者他要隐修,这样的一种想法,一种文化上面的基因的影响,就使得他摆脱了生物上的限制。” 非常应该给我妈看看。 ——《黑暗的左手》 思想实验 人类学考察报告 田野调查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我们都觉得好重要,你比如说男女的差异,性取向的差异,肤色的差异,种族的差异,国家的差异,漂亮跟丑陋的差异,她很多小说里面,都试着把其中一种差异抽掉,看看会怎么样。”

——《法官和他的侩子手》

“为了正义的理由,去做一件邪恶的事情,这还叫正义吗?为了邪恶的原因,却去做出一件正义的事,这又算不算是正义呢。”

哎呀,来到瑞士了。

幽蓝的天色,针叶林,木屋,和蜡烛,还有戴帽子的道长,这景象真让人喜欢啊。

——《威廉•退尔》

“瓦尔特:爸爸,住在这辽阔的国度里我感到憋气,我宁可住在雪崩底下深雪堆里。

“退尔:对了孩子,宁可背后是白雪皑皑的冰山,也不要有阴险卑劣的恶人躲在身后窥探。”

哈哈,录到一半还有热情的外国友人来打招呼!

——《神义论》

超级学霸Leibniz留给世人的规劝:

无所事事使人愚笨 一个人应当总是找事情去做 去思考 去规划 同时心怀社会大众 与人类个体 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我们的愿望得以实现 我们满心欢喜 如果没有我们也不必悲伤

——《一九八四》

“他们不只要控制历史,他们甚至还要禁绝小说和艺术,那是因为,历史是对事实的记载,而文学跟艺术则是对事实的另一种想象。”

7 ) 《一千零一夜第一季》笔记(一)

1.《大亨小传》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 暴发户盖茨比还是和贵族比不了。始终融入不了他们的阶级。二战时期的士兵很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他们看到的自己的“美国梦”。

2.《被淹没和被拯救的》普利莫·莱维。 为什么他们人多也不反抗?不逃跑?除非他们能钻的了缝隙,躲得了子弹和无处不在的探照灯。他们已经不是人了,丧失了人的一切尊严。要知道文明的背后是野蛮。

3.《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保罗·索鲁。火车旅行文学。

4.《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杨牧。诗。

5.《人间词话》王国维。“境界”。

6.《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 她个子矮矮的,但总是穿同类型的服装,人们久而久之就不注意她矮了,注意她的服装。(学到了哈哈)

7.《先知》卡里·纪伯伦。“心灵鸡汤鼻祖”。

8.《冲突的策略》托马斯·谢林。博弈论。

9.《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查尔斯·麦凯。泡沫经济。

10.《生活与命运》瓦西里·格罗斯曼。 人物之一:二战时期,在俄国生活了一辈子的仁慈的德国犹太老奶奶,帮助了很多人并且还在照顾人,就有一天,被俄国警察叫去警察局,再也回不来了。原来举报她的,还是从战争前线回来的,她曾经收留照顾过的一个女人,后来这个女人占有了老奶奶的房子财产;曾经说老太太好的邻居们,也突然变了模样,烫死了她养的“德国”小猫咪。(呜呜)

11.《倾城之恋》张爱玲。

12.《伊索寓言》伊索Aesop。 赫耳美斯(爱马仕)(运动员的守护神,小偷的守护神,信差,商人的保护神)太阳神阿波罗。 人跟动物不一样,人有理性。可以思考,可以辩论,可以举行活动。

13.《战时日本精神史》鹤见俊辅。 日本人对战争的认知与回忆和中国人对战争的认知与回忆都是不一样的。慰安妇是日本的一种说法,在文道看来就是传统讲的军妓。对呀,有没有想过,日本为什么要对中国和美国发动战争然后被挨打了。日本的知识分子为什么都转向了?“转向诱导术手册”。集体主义。这让我想到了上面《生活与命运》里的犹太人。为什么人们的转变会那么大,那么快?

14.《拥抱战败》约翰·W.道尔。 日本也有太多的孤儿,士兵回家不被接纳,妻子跑掉,抚恤金少,没有工作,又充满罪恶感。日本的将士也特别怨恨战争。日本发起战争的责任让谁承担了一直都模模糊糊没有好好解决。好像每个人都有人性,但为什么他们又做出那么那么没有人性的事情,回想起来他们不恶心吗?

15.《日本的思想》丸山真男。 有用的就取过来用了,新旧混合,根源难寻。

16.《伽利略传》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17.《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可以从我的利他行为获得报酬。蚁后和蜂后其实才是工蜂工蚁的奴隶,专门生孩子的机器,生出一大群工蜂和工蚁姊妹花们,工蜂和公蚂蚁们的基因相似度是二分之三,与蜂后和蚁后的基因相似度是百分之二。所以并不是因为伟大去保护蜂后和蚁后,而是要自私的拥有更多相似基因的姊妹们。“利他基因”。“文化基因”。我们是人,被另一套meme宰治,所以会遵守道德。

18.《黑暗的左手》厄休拉·勒古恩。 没有性别之分的人。可以反省我们的存在。

8 ) 赵南栋

看了赵南栋这一集。暂且不论老赵们的信仰,但他们对信仰坚定的程度令我诧异,愿意为信仰倾其所有的情怀已经到了感人的地步。我相信小说一定很好看,情节也一定会触动我,但我不会看,因为太沉重。

为了信仰,天伦之乐没有了,生命没有了;孩子们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正道上的人生没有了。

这真的值得吗?一边是虚空的理想,一边具体的人生。

我毫不怀疑陈映真是一名纯粹又异常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但是在他的描写里,左派们为了信仰失去的越多,越让读者们唏嘘喟叹,也越说明他内心在信仰与他所见过的沉重代价之间的挣扎。

他明明可以不让老赵的妻子被枪决,明明可以不让老赵的儿子们误入歧途,明明可以让老赵在出狱后再享天伦而不让赵南栋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

情节的发展如此残酷,我感觉到了陈映真对他同志们际遇的深深同情,可能还有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自怜。

但是陈映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在北京。我有的就只有深深的敬意和感动了。

短评

我看他一个人在深夜的街道呱噪地讲,好孤独。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旁边路上的车声太喧哗了吗?

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喜欢看普通话不纯正的梁老师大晚上在北京街头瞎晃。哎,水平不知道甩罗辑思维多少条街。

6分钟前
  • 第22条军规
  • 力荐

初看梁老师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解读便产生了兴趣,没想到出乎意料的好看,节目的取景,配乐还有拍摄方式都做的很好,最重要还是梁老师讲得精辟,希望“一千零一夜”后,我依然爱着这样的节目。(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3813578/)

10分钟前
  • Oasiis
  • 力荐

我更愿意把他形容为一个体制外的大学老师。桃李真可谓满天下。

14分钟前
  • 信仰之初
  • 力荐

我喜欢。夜幕下的北京,有点日本独有的“物哀”之美,但少了清寂,多了些烟火味。这样的时间,听一个文化人读书,是件享受的事情。

18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力荐

探讨的姿态,谦虚的态度,娓娓道来的从容,循循善诱的引导。非常难得非常优秀的读书类节目,道长干得漂亮!博尔赫斯那三集真的太精彩了,已经听了无数遍!

21分钟前
  • 盆花盆花
  • 力荐

读书节目没人做得过闻道

22分钟前
  • TairAlex
  • 力荐

行走版的《开卷八分钟》,一刻钟比八分钟更长些,更能说出些道道,非常喜欢!

27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在无数个暴走的日日夜夜,听完一千零一夜。

31分钟前
  • Joker
  • 推荐

这个剧组很有意思。

35分钟前
  • 莫丽莎
  • 力荐

幽默是很高级的。汉语这么美,因为逗比这种词的出现,仿佛烂掉了。我愿意称赞别人幽默,机智,有趣,甚至因此而偶尔刻薄这样的评价,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的。感谢所有有趣。如果说悲天悯人是世间的盐,那有趣就是世间的糖。道长说书当然可以打四星,但因为这点儿可贵的甜头,再点亮一颗。

39分钟前
  • 十三
  • 力荐

梁文道在大北京说着说着把伞打起来了还在说,萌翻

43分钟前
  • Fiona和平
  • 力荐

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阅读经验用这种方式讲出来,我们唯有加倍珍惜。听多了,也习惯了梁文道不标准的普通话,也爱上了路边的车声人声,那是生活的气息。

45分钟前
  • 琵琶鱼
  • 力荐

真是希望有很多人能够看这样的节目。我们整个民族现在被这个媒体环境搞的脑力都退化了吧。用这样的节目来补脑吧。要是一些人按图索骥去读书,那就更是功德无量了。

50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看了十几年梁文道。看着他从三人行到8分钟,从凤凰到看理想,从左翼妖僧到文青教主。之所以还爱看他,是因为在他身上总是能够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其实梁文道的千言万语不过是在对大众重复同一句启蒙的老话:“敢于运用你自己的理性!” 对牛弹琴了十几年,他还在坚持。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53分钟前
  • 斯多亞
  • 力荐

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黄黄的,真真的。

57分钟前
  • 孤灯映雪
  • 推荐

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该做的事情,纯粹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气节! PS:在说书人祸乱滔天的今日,难得有像梁文道这样纯粹的文人还在坚守。。。。。。。。。。

58分钟前
  • 良心人类学
  • 力荐

好爱这个男人

60分钟前
  • 十二
  • 力荐

感觉好像做到了一种困境。为了订阅量在小心翼翼地迎合恶俗,但是又因为并不真的拉得下脸去,所以既没摸到,姿势也格外别扭些。#看在这种蠢萌的份上多一星#

1小时前
  • 北溟鱼
  • 推荐

就像他给自己的书取名为《常识》,他选的书,他所讲的故事和他对问题的思考,是最重要的常识,很多复杂的思辨理论从他嘴里讲出来,都变得不难么艰涩了,很多普世的情感从他口中说出来,让人深深得感到共鸣,于是对这个世界感到安全。

1小时前
  • 玄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