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耶科(内博伊沙·格洛戈瓦茨 Nebojsa Glogovac 饰)是一名高校教授,专门研究克罗地亚历史。在一场意外中,弗耶科身受重伤无奈住院,负责照料他的是一位名叫玛雅(克塞尼娅·马林科维奇 Ksenija Marinkovic 饰)的护士。在玛雅的精心照料下,弗耶科的身体情况渐渐好转,除了照顾他,玛雅还照顾着弗耶科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
弗耶科对于玛雅的无私奉献感到十分的感激,想要找个机会报答她。巧合的是,玛雅的丈夫安迪(德扬·阿西莫维奇 Dejan Acimovic 饰)是一名警察,即将参加克罗地亚宪法考试,但他对此是一窍不通。弗耶科决定帮助安迪补习克罗地亚历史,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意外。
看完这部影片不得不感叹人类个体是多么矛盾复杂而又微妙平衡:
教授是一个执着的种族主义者,认为其他少数民族,比如塞尔维亚族,野蛮愚昧,同时本人却又属于小众的LGBT群体受到主流群体的排挤;他感激邻居带给他的生活温情,但依然打心底里不认同他们的宗教食物和文化习俗;他想自杀去天堂与已逝的爱人和母亲团聚,却依然自责贪生怕死无法下手;常年尽心尽力照顾父亲,恨父亲给自己幼年时带来伤害,而在父亲死后也失声痛哭,失去与世界最后的牵绊。
男邻居是一个塞尔维亚族莽夫,暴力,酗酒同时深爱自己的妻子,甚至自己的宠物小狗;他也许与所有警员一样暴力执法,动辄对嫌疑犯拳打脚踢,可是却保持着朴素的正义感,虽然自大骄傲的种族主义邻居瞧不上自己,他仍然要尽己所能为他讨回公道,捉拿罪犯;他同情弱小动物,嫉恶如仇,立志要逮捕虐狗变态。
女邻居是一个温和友善能干热心的女性,同时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精明,梦想在邻居死后能获得他的大房子,甚至趁邻居不在带丈夫游览教授的房子畅想获得房子之后的安排,令人可笑可叹;她虽然在医院干着脏活累活,但是依然没有放弃爱美之心,能欣赏教授的优雅和美丽,愿意倾听他的故事;在危机关头带着丈夫夺命狂阻止教授自杀。
教授的父亲是一个纳粹老兵,早年在战场上杀人无数,却又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在退役后帮教会记账;受人敬仰,却又好色地拼着病体也要吃女护工豆腐;他偏执可笑地认定女护工是特务,但还是吵闹着期待女护工的照顾。
人人都是一个脆弱的矛盾综合体,维护自己内心的平衡秩序也需要一百二十分的小心翼翼,更何况一对邻里,一个社区,一个社会,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呢?最后镜头中摆放玻璃碎片香肠的虐狗变态是否预示着,不知情的教授可能疏忽大意不小心让邻居寄养的狗受到伤害?而这对邻里机缘巧合共同经历若干事件后才获得的来之不易的信任是否会因此瓦解?或者是否暗示着一个看似处处平等的社会也会因为一些人微小的破坏而将微妙平衡的天平轻易打破?这就是最后一个镜头以及该影片留给我的思考。
《Ustav Republike Hrvatske》
痛苦从未离去的人生还是很美
楼上教授与楼下夫妻,不止居住环境的大相径庭,还有社会地位的天差地别,以及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旷日持久的种族矛盾。一个人怎么可以是基佬,同时又是一个顽固的克罗地亚种族主义者,但现实即是如此,他不在乎同性恋标签给他带来的外界伤害与内心挣扎,穿上女装意味着面对麻木,不断翻看着相册沉湎悲痛,唯有爱让他痛苦,谁又能理解这样偏执怪异又脆弱深情的他,而那份对父亲最后的爱将随时终结,上膛的枪也早已为自己备好。
从未走出困境和痛苦,痛苦永远不会离你而去,愧疚伴随直至生命终结,但是人生这么美,何必现在就离去?有那对夫妻的鼓励,我怎有勇气饮弹自尽。平等被写进法律,伤痛终于被善消解,尽管某种超越了我们自身的事物划定了我们的身份,虽然无法靠努力改变这个事实,至少还我们每个人还能有一颗敞亮的心,来接纳与周遭世界迥异的美;用一双深邃的眼,去凝视与我们自身一致的爱。
宪法为消除偏见只指明了道路,如何&何时踏出那一步,要靠一壶咖啡、一夜畅聊感悟。
影片讲述男主、男主邻居夫妇,男主与邻居信仰不同性取向更是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的故事;
影片看完后还是能按着顺序将内容回忆起来,叙事的顺序特别好;
主人公借着背宪法照顾老人这种小事相识,思想和言语发生冲突,坐下来慢慢细谈再逐步理解;
不过邻居在希望得到男主的家产后的所作所为是否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我没有太理解,即便带着目的性,似乎也没有什么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全片融合了克罗地亚的政治、居民出身背景、民族、宗教信仰和性取向等各种有形、隐形的社会及个体冲突,宪法所叙述的人人平等的条例仅仅是生冷的印刷文字,而宪法的实施与否则由人性决定。
痴情的同性恋男教授痛失爱人近一年,白天是学校里一本正经的知识分子,也耐心照顾着残疾瘫痪的老父亲,夜晚则将自己精心打扮为美丽妖娆的贵妇,听着生前担任乐团首席提琴家爱人录制的音乐黑胶片,用酒精麻痹自己失去他的现实。若不是被街上激进的反同性恋分子打伤至医院,他与楼下地下室的邻居夫妇便不能由陌生人般地礼貌招呼变为前期冲突不断、后期互帮互助的友善邻居,最后成为彼此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挚友。
邻居妻子与丈夫相亲相爱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对话的细节里,教授将自己母亲的遗留的漂亮裙子和自己的口红赠送给邻居妻子,并教她如何提高化妆和服饰搭配技巧;邻居丈夫时刻惦记犯案致伤教授的嫌疑分子,最终缉拿归案;教授在老父亲去世后对生活完全失去念想准备轻生之夜,邻居夫妻即时找到了他,鼓励他继续好好一起活下去,因为无论生活多么破碎不堪,但依然有美和爱在其中。
基调悲伤的电影里源源不断地涌出人性之真善美,最是令人感动落泪。
影片围绕住在同一楼却性格迥异的四个人物所展开
边缘题材啊,是我们大陆没有办法去创作的,真希望,我国也能拍些这种类似的电影,宗教,同性等等
竟然会有这种直白简单又好看的政治家庭片。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兼受歧视的同性历史教授,一个竟然替克罗地亚独立而参与过八月风暴行动的“塞奸”警察(而今塞族在克不足4%)。同性异装癖教授老爸是将死的前法西斯乌斯塔沙战士,而警察老婆也算是爱上敌人的“克奸”。试问街上的萨格勒布小混混,是先打死死基佬呢,还是先打死抓他们的塞族警察?第一次去萨格勒布,我还偏偏住了个不敢在单位出柜的中学历史老师家,全圣日那天,带我去墓园看他爸妈,他也顺带对着图季曼墓碑鞠躬。感觉几乎是对着这个沙发主故事拍的。电影中的民族主义同性恋,辩称,古希腊底比斯就曾有过一个强大的同志军团,既为自己而战,更为爱人而战。故事也是按能想象的和解温情方向发展,似乎巴尔干困境就只能靠少数派来慢慢解决。
非常巧妙,你能想象有部片子叫你国宪法吗
我们被自己的过去牵绊,却仍放不下对他人的偏见。
角色很少,矛盾很多,好在是暖心的,看得舒服。(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满嘴脏话的少年,什么都没经历过的他,何以心中充满如此多元的仇恨?这样的新一代,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的都是什么样的故事?)
原来亨德尔可以这么悲伤,原来人类关系可以这么美丽可爱。我觉得我要爱死爱死爱死这部电影了,它几乎把克罗地亚社会的绝大多数问题,关于宗教同性恋历史种族矛盾都冗杂在一起讲了,但是却一点一点都不浅层!可爱的笑点,沉默的泪点,看完鼓掌到手红泪流满面!就像片里的台词,这是我们共同的亲爱的国家
所有深情都从容,不把任何议题(同性恋、民族、宗教)当做煽情噱头,最后俗套地回归到情节剧式的主题上,反而有一种难得的质朴感。痛苦永远无法摆脱,但是“毕竟世上还有那么多美男呢”。
本来对如此题材的影片兴趣不大,但此片拍得相当有趣。通过两个并非典型的克罗地亚相邻家庭,展现克罗地亚社会的现实。导演对一些敏感话题均有所涉及,但度拿捏得很好,不让人讨厌,而且影片诸多幽默的桥段,让人体会到一种真诚与感动。
安特:你到底怎么想的就要自杀,别这样,你总能再找一个啊,你知道这世上有多同性恋吗?我们每天晚上都能抓到,我可以把他们的档案拿来,你随便选,管他是高的、矮的、瘦的……是要多爱一个人、用情多深?才会在其离开人世,依然恋恋不忘、铭记于心?弗耶科如此,《火车司机日记》里的伊利亚亦是如此。
歧视未必是心存伤害,而是心存差别。被流氓殴打的异装癖同性恋教授饱受社会歧视,而他本身却在歧视生活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籍警察。父亲深深藏起的纳粹军服、男人悄悄剪裁的女性裙装、变态偷偷放置的玻璃香肠、警察默默背诵的国家宪法、女人暗暗幻想的富人之梦。这个世界歧视遍布,请给异类一丝包容。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195946/
难以抹淡的偏见 一个弱势群体歧视另一个弱势群体 人人平等的克罗地亚宪法却能熟稔于心 口号式的宣言听起来有多耳熟 这部电影就有多讽刺
我们都是从多小的窗户望向这个世界
非常喜欢这个节奏,几个人物立体饱满。男邻居准备宪法考试为主线,开始是克族和塞族的历史矛盾,到最后请教授做孩子的教父为两个民族的和解(或者说编剧的一种美好愿望)。谷歌一下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历史恩怨会比较有帮助。教授的异装癖故事为辅线,寄托了克罗地亚未来对LGBT更包容开放的努力方向。
同性恋与塞族人是克罗地亚的少数群体,对彼此却也抱有最深的偏见,偏见源于对差异的不理解,它带来恐惧,恐惧引起仇恨。父亲的纳粹军服、男人的女性裙装、虐狗犯的玻璃香肠、女人的富人之梦,在基于“自由”与“平等”的宪法的荫蔽下,不可杀死。
举重若轻,不多不少,细节里见真章。这部电影仿佛是克罗地亚社会的一个病理切片,故事挖掘到这个深度,我给满分
超乎意外的好看 感谢电影节 SIFF
一栋楼,两户人,折射出克罗地亚的各种社会现象。 有宗教、民族和性向,有偏见、误解和包容。善恶美丑皆是生活,活着才能感受生活。配乐很有格调...
看到了萨格勒布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