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身体肥胖而行动困难的费德每天只能待在家里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真到有一天他的姐夫拉蒙给他看了他们外出旅游时拍的照片。这激发起费德对摄影的浓厚兴趣。在相片冲洗店里,费德遇到了店主的儿子,一个酷爱漫画书的孤独少年保罗。费德慢慢地发现摄影对他来讲已经不只是一个爱好,而是成了他生命的寄托。三个人的友谊也在交往中不断深化,并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前一秒嘴硬冒雨回家,雨中伸手,仰天,后一秒坐在餐桌上,犹如一只淋雨的可怜猫,好搞笑,《菊次郎的夏天》也有很多这样的画面。死亡笔记带来的笑点也挺多,小哥的发型和妹夫的不可思议,这些面对面的笑点,让我们情感处在同情、羡慕之间,但我觉得一开始同情还是多一点,他的体重给他带来的太多的不便,他很少出门,大多数时候行走距离只有客厅到卧室,他的妹妹对他很刻薄,他很孤独,但并不自卑!。 他带着一部老古董相机,拄着拐杖走出了那扇许久没被打开的🚪,门里门外是两个世界,门里破旧不堪,门外熙熙攘攘,他走到了相机店,整个过程用很多镜头强调他的不容易,没有他人异样的目光和嘲笑,街边踢球的小孩也没有,(如果世界是这样的,那该多好,我想这是导演想传达的)。 刚开门,怪怪的发型,重金属,漫画,一个小年轻坐在柜台,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小哥的笑容很容易让人放下戒备,他开朗、热心,在这样庞大的身躯下,他没有嫌弃或者害怕,没有关于他体重的任何问题 ,而是全力帮助。他带着承载着美好回忆的相片和一部小哥打大折的相机走在晚霞照射下红晕的墨西哥人行道上,两边来来往往的车,他孤身一人走在中间(墨西哥人行道在中间),宛如一个孤胆英雄,如果是拍的是背影,那种感觉可能会更强烈吧?呈现出来一种孤独的美感!因为这个打折,小哥还被他老爸开了,哈哈哈哈,其实这次出行最大的收获是他发现了一个以后给予他支持和陪伴的人。 去时,在半途中遇到了一群踢球的小孩(我也踢球),他们自由开心,充满自由的青春气息,这使他开始越发向往自由,但我觉得最后他会有无比坚定的信念(他想到海边去)的原因是陪伴,一开始让人觉得刻薄的妹妹,妻管严热心肠的妹夫,还有就是承包笑点的爱看死亡笔记连发型都模仿的小哥。记得小哥修好充电器的时候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抱住了他,得知他的不幸后,神情严肃地拿出维修费,口上说着吃了这么多饼干呢,似乎关心他起来了,“ 饼干还有这么多呢”话音落了没多久,“这不就没了嘛”他竟将郑罐饼干撸走了,连桌上的几块都不放过,他的大胆喔真的很羡慕,大胆且不失风度,哈哈,蹭完饼干蹭电视,,他不但是个聊天鬼才(这点和我一样)还是个厚脸皮(开玩笑),这让我想到《触不可及》中的黑人,说了可笑,我其实没有完整的看过原片,只是粗略了解剧情和看过解说,借用听过的一句话:他需要的不是同情,是尊重。 两个性格不同孤独灵魂的碰撞,互相理解、治愈,这样的友情是美好的令人羡慕的。
《行走距离》:这是一部墨西哥电影,开场就是一个如山一样庞大的背影, 男主角费德出场直接且震撼。 保守估计400斤,自己穿个衣服都困难,在房间里走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于是观众们揪心的看着独居的他缓慢的挪步,面无表情的吃喝拉撒,仿佛是最自觉的囚犯,将自己囚禁在一个老房子里。每天靠串珠子过着无聊至极却相对安全的生活。陪伴他的除了广播、电视、咖啡、甜点,就剩下自己费力的喘息声。生活无望得让人窒息,房子里连老鼠和蟑螂都不肯逗留。电影的开始便是灰色基调,死亡是心照不宣的主题。
费德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妹妹和妹夫一周一次的探访。不仅是亲人间的关怀,更是他唯一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巨大的胖子是如此的孤独且对这份孤独的不甘。这一天妹夫拉蒙给费德看了他们旅行时拍的照片,聊了那棵能测量人生命的大树。手长抱住多活的短,而手短抱住少,活的长。费德开心的说,我手臂那么短,肯定抱住的少,会活的很长。妹妹流露出难过的表情,因为谁都知道,这么胖的人是活不长的,而费德对生命是如此的渴望。
看了照片后的费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找出了一台旧相机,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去照片冲印店。虽然只有短短一个街道路程,对于400斤的胖子来说,比爬长城还累。看到他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走一步休息一阵的样子,所有的观众都会于心不忍。可是外面的世界多好啊,不再像个囚笼里的犯人,那里有高高的蓝天,街头有踢球的孩子,就连过往的车辆,路边的小狗,飞扬的尘土都那么可爱。
于是他认识了开冲印店的年轻人保罗。一来二去中,两人成了好朋友。保罗经常去费德家里,外加那个十分善良温和的妹夫,三人搭档,一起看电视,一起看书,一起做手工,画风十分温馨。
他还是那么胖,家还是如此破败,可是有了朋友,一切都不一样了。互相拌嘴,一起分享美食,聊人生理想,做手工。听着妹妹妹夫说的旅行趣事,费德非常想出去旅行。费德第一时间告诉了妹夫和保罗,三个人开了一个小货车去了旅行社却被婉拒了。是啊,不怪旅行社。费德心里清楚,拉住了同仇敌忾的妹夫和保罗。
失落的费德决定走出家门,去找其他的旅行社。但是这一走,却让他昏倒在路上。当拉蒙和保罗找到他时。费德已经躺在了医院里,肥胖的身躯让他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负担。费德的心脏每分钟跳120下,体积已经是正常人的两倍啦。
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那个貌似很嫌弃费德的妹妹,是打心眼里在意担心哥哥。出院后妹妹帮他洗澡,照顾他的生活,并劝他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出自妹妹的关心。可这也是妹妹不了解费德的地方。
费德似乎被判了死刑,生活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死气沉沉没有希望。保罗带来了费德昏倒前拍的照片,十分精彩,十分动人。说到底,对于摄影的迷恋其实是对生活的迷恋和对世界的好奇。如果放弃了这个爱好,也许对于胖子来说,真的意味着死亡,哪怕肉体还活着。两个好朋友冒了很大的风险,妹夫甚至不惜与妹妹翻脸,带着费德去看大海。
这一刻,我好像看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奔向大海,这一刻,我好像看到飞越疯人院里酋长打破牢笼。也许费德在路上就会心脏病发作,也许会出现各种危险。但旅途不就是充满各种未知吗,正因为未知才具备吸引我们的魅力。而温暖的是,有好朋友不惜一切的愿意陪伴帮助实现梦想。哪怕第二天就死去,仍然不辜负来这个世界一趟。
那么,拥有健康、体格正常的我们,是不是更走运一些呢,是不是应该更加勇敢一些走出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个平凡的个体,都有各自的精彩,纵然凡庸,也无可替代。
这部电影是在去厦门的动车上看的。发现旁座的小哥探头看我的屏幕,我轻轻把屏幕侧向他那一边,于是 愉快的度过了一段漫长的旅程。看电影是我所爱,把所爱分享给同好之人,真令人愉悦。亲爱的正在看这段文字的你,谢谢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我们有时是费德,有时也是拉蒙、保罗。对于豆瓣来说,这个电影8.3分有些低了。
看完电影从来不评论的我,看到几个热门短评,忍不住写点什么。
这个电影某些方面和《菊次郎的夏天》有些相似。
(我说的是某些地方相似,而不是一模一样,也没有拿两部电影比较的意思)。
菊次郎不是闲着没事找事干,或者慈悲心发作,才去帮助小男孩。
同样拉蒙和保罗不是在做帮孤寡老人扫院子,给乞丐施舍衣食的这类好事善事。
他们的确是好人,但他们的动机不是做善事帮助边缘人,关爱甚至是施舍弱者。
而是费德被吸引的。
一、对生活热爱,怀有希望。
二、性格温和,没有任何攻击性,不给身边的人带来压迫感,生气也是躺在床上背过头去一个人生闷气,没有向身边的人发泄。
三、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拉蒙有一个强势的老婆,限制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感到没有自由。
保罗按照父亲的指示每天待在小店里,每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对未来毫不关心。
他们内心渴望改变,渴望逃离现在的处境。
而在费德身边,在那个破旧的屋子里,就能实现他们的愿部分望。
所以才会被费德吸引,而不是大发慈悲心,渡凡人脱离苦海。
难道他们只是单向的付出,没有收获吗?
在读金庸小说时,会将自己代入到主角上。
但有一个主角却无法代入,那就是萧峰;
看《西部世界》时,因为主角是女性,所以自己代入的角色是威廉,
尽管他做了许多坏事,都能代入。
直到他杀死自己的女儿,我无法代入了。
这两件事的原因是一样的,角色不幸的遭遇让我感到不爽,因此无法产生代入感。
看《行走距离》的观众大概率会带入两个角色——主角费德和小男孩保罗。
代入费德的观众不会觉得爽,因为费德现实中是个失败者,并且没有上演咸鱼翻身、逆天改命。
代入小男孩保罗也会觉得有点不爽,因为觉得这样无条件的付出太吃亏了。
所以观影时才会感到有点别扭。
但我觉得保罗不会这么认为,在他的眼里,他们是对等的,并不是谁施舍谁,谁依靠谁,他们是一起玩乐的小伙伴。
而费德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为了摄影,走出家门;为了摄影,拒绝强势的妹妹,他有勇气去改变,这就是优点。
难道必须翻天覆地,直接母鸡变凤凰,才能叫改变吗?
有人感觉费德太消极。
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成功吗?
机遇,经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人们根本无法掌控现实。
有拼搏幸运的成功者,也有无奈不得已的失败者。
而且成功者只占少数。
一个幸运的成功者,应该心怀感恩的对待生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批判失败者你不够努力,你不够发奋,你不积极!
难道费德减肥成功,成为国际知名摄影师,娶到他的梦中情人,成为亿万富翁,给他的两个兄弟一人一个别墅,这才叫积极正能量?
真实的生活本来就存在正反两面,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
电影能拍成功者,同样也能拍失败者。
费德沉浸在与过去与家人美好的回忆,无法正视当下的生活;拉蒙无法挣脱老婆的束缚,感受不到自由;保罗被困在父亲的店中,迷茫而又孤独。
三人都身陷生活的窘境,无法向前迈出一步。
费德首先鼓起勇气,带动了拉蒙和保罗;拉蒙和保罗又给与了费德支持。
电影名《 行走距离》,不仅仅说的是主角费德走出家门,而是他们三人相遇后在人生的道路上,共同向前走出的一段旅程。
我觉得豆瓣与其他评分网站不同的是,用户不只看院线电影,他们也看一些独立电影、文艺片、落后地区或国家的电影、年代久远的故事片。
豆瓣用户观影面更广,包容性会更大。
8.3分,对于豆瓣来说,分数有点低了。
费德是一个体重三四百斤的胖子,他的生活靠着做手工工艺品勉强支撑,他的房子破破烂烂,陪伴他的只有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和慢吞吞的脚步,他每天行走的最远距离就是客厅到卧室的区区几米
有一天妹夫拉蒙向他展示了出游的照片,这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他想起来自己也有一部已经损坏的相机,于是将相机找了出来,决定将以前的照片洗出来,可是对于一个四百斤的胖子来说,从家到冲印店的不远距离却不亚于一次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归途更是艰难,他走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形单影只,但却正是这几张照片让费德走出了家门
冲印店的小哥保罗和费德慢慢熟悉起来,也认识了妹夫拉蒙,他们讨论漫画,一起做工艺品,费德的笑容变得逐渐多了起来,他也在不断的拍摄中明白了摄影对于他的意义,可能不只是爱好,更是精神上的寄托,他似乎感受到他自己的价值,他决定要订去海边的旅行团,然而订团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在保罗和拉蒙带他一起去到旅行社时,却遭到了歧视,但如今的费德离开家的距离却更远了
电影的最后,在保罗和拉蒙的陪伴下,在卡车上放好沙发,终于去到心心念念的海边,三人依偎着手握相机等待日出。这是电影里费德走出的最远的距离
日出后会发生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但确定的是费德拥有了走向远方的能力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想走多远,当你拘泥于脚下方寸土地时,你的生活只能原地旋转,周而复始,然而当你目光炯炯望向远方的光时,你脚下的路在自然的朝着远方延伸,待你回望时,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广袤无垠。
电影中,保罗和拉蒙帮助费德点亮了远方的光,并助他前行。
然而,生活中像保罗和拉蒙这样的知己一生中又能有几人?
我们是否更多的时候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匆忙的旋转?
那么如何自我救赎可能变成了我们生活的巨大疑问?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人是否更多的是像费德妹妹以爱为名义的绑架或者是像旅行社柜员一样虽有同情却无力帮助?
这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
但是当你身处迷茫身旁黑暗时,不论你幸运的遇到了保罗和拉蒙,还是你并不幸运,只能只身向前,你都要知道,你想走多远,你才能走多远
我最喜欢的季节是换季的时候,冬天到春天,换下厚重的衣物,看春暖花开;春天到夏天,看骄阳似火,吃冰冰甜甜的雪糕;夏天到秋天,看绿树变成金黄落下,秋风徐徐;秋天到冬天,天气开始转冷,期待一场雪的到来。一个季节要结束马上迎来新的变化的时候格外的期待和欢喜,而一个季节之中的时候,会觉得春天无趣,夏天闷热,秋天萧瑟,冬天臃肿,怎么都不开心,只想逃离,期待下一个季节。
人生亦是如此吧!当一直在原地,生活就会慢慢的变得讨厌起来,只有去改变,哪怕只是微小的不同。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40年,其次便是当下,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太开心,可以考虑适当的改变吧,一场旅行,一顿美食,一次任性都可!
迈出第一步,收获改变的美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十公斤熊”,更多影评和资源欢迎关注。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任你的灵魂再有趣,如果没有好看的皮囊,别人可能连了解你的欲望都没有。
很多时候,
我们宁愿要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也不要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何况这个灵魂,还是四百多斤——
行走距离
一部极其小众的墨西哥电影,豆瓣上看过的人才2000+,评分8.3。
曾参加过2015年芝加哥电影节和2016年北京电影节。
直到今天我才偶然地看到这部电影。
导演你在豆瓣上找不到相关简介,演员也全是素人出演。
讲的也是一群社会边缘人事的平凡生活。但切切实实地打动了我。
开篇的第一个镜头,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度肥胖、油腻、臃肿不堪的背影。
背景音乐的响起,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孤独的气息。
这就是本片的男主,费德。
因为重度肥胖导致行动不便,他的活动范围只能在这个老宅子里。
之后的镜头给我们展现了费德一天的日常。
早上起床,有时候还不一定成功,还要再试第二次。
一个人吃早餐,一个人洗碗;
一个人做手工活;
一个人看电视,困了就是去睡觉。
这种日子他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明天都是今天的剪切复制。
唯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每周自己的妹妹和妹夫来看望自己的时候。
妹妹每次到来总是摆出一副嫌弃的样子。
她嫌弃这个家脏乱差的环境,她嫌弃费德不洗澡浑身味儿,每周例行探访更像是完成一个任务。
反而妹夫拉蒙对费德非常热情,总是分享和费德他和妹妹出去玩的照片。
费德看着这些照片出了神,羡慕的表情全写在脸上,晚上,他从床底下翻出一卷老式相机的胶卷。
第二天,他穿好衣服,拄着拐杖,走出了家门,距离他上一次出门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
但身体的负荷让他没走几步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被天空的阳光,路上踢球的孩子们所吸引。
如果自己没有那么胖,想必也会和他们一样吧。
出门遛弯,奔跑,一切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活动对于费德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费德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家照片冲洗馆,他想把老式胶卷里的照片洗出来。
从这些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费德曾经也有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
有一群爱自己的亲人,有自己暗恋的女孩。
照片里的他笑得那么开心。
费德看着这些照片,笑得像一个孩子一样。即使是他,也是一个曾有有故事的人。
之后他咬咬牙买了一台二手的数码相机。
这台小小的相机给费德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他时刻将相机挂在脖子上,家里的一切事物都成了他相机镜头里的素材,而且他还尝试起了自拍。
甚至想到要拍一下自己的脚,大概是很久没见过自己的脚了(这里莫名有点想哭)。
摄影让孤独的人找到了精神寄托,还给他带来了友情。
冲洗店的保罗,留着一头非主流发型,总是一身rock打扮,喜欢看漫画。
自从有一次到费德家里帮他维修充电器之后,总会有事没事到费德家里来。
蹭吃蹭喝蹭电视,费德和保罗也日渐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
妹夫拉蒙无法忍受自己妻子对费德嫌弃和唠叨,干脆“叛变”,也来到了费德家里。
三个女人一台戏,难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三个男人,可以很安静,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手工,一起看《死亡笔记》漫画。
不用担心不说话会“空气突然安静”,彼此对彼此都是最舒服的状态。
这种陪伴对于一个习惯孤独的人来说弥足珍贵。
让费德本已死寂一片的生活变得充满了活力。
相机成了他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也许拍出来的照片在他人眼中平平无奇,但在他眼中这些都是属于自己创造的艺术品。
人一旦有了希望,就会开始变得“不安分”,费德一直向往的是外面的世界。
他的要求并不高,只是想去一趟海边,但这个小小要求当地旅行社因为怕承担风险无法满足于他。
他赌气般的离家出走,等到醒来才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
他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摆脱这个四百多斤的肉身,这个肉身就像一个囚笼一样,将他禁锢在原地。
活着不易,想死很易,费德开始变得自暴自弃,不吃不喝不洗澡,只想躺在床上等死。
曾经嫌弃他的妹妹前来照顾他,帮他打扫卫生,帮他洗澡。
他明白,妹妹一直是爱自己的。
费德在自己的“死亡笔记”上划去了妹妹的名字,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保罗和拉蒙决定要帮助费德完成他的心愿,用自驾游的方式,带着费德去海边。
保罗送给费德一部专业的相机,说道:这么好的摄影师,就应该配备专业的相机。
费德最后如愿地来到了海边,三人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日出。
全片剧情很平淡,没有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设置起转承合,但你丝毫不会觉得冗长,因为在费德身上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
禁锢费德的是身上挥之不去的赘肉,而禁锢我们的,是很多无形的“赘肉”。
每日机械重复的工作;
了无生趣的生活;
工作的压力;
生活的压力;
就像费德那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心脏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我们逐渐变得步履沉重,开始原地踏步,进而故步自封。
在生活面前,我们变得懦弱,变得妥协,不愿再尝试各种可能性。
明明碌碌无为,却还自我安慰说平凡难能可贵。
很羡慕费德有两个好朋友,孤独的人总会很容易找到同类。
他们在帮助费德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解救自己。
尽管看完日出之后,他们的生活也许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依然还是平凡地过着一天又一天。
但我坚信,在习惯性平淡中鼓起勇气迈出那一步,你的人生总会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你的转发和点赞是熊写作的动力
电影接近尾声,这句出现了多次的对白终于戳中泪点。
桑切斯先生和这位瘦瘦的小男孩因为一部破旧的相机认识,后来他用一罐饼干无意收买了这个小男孩。
故事开始,以为只是讲一个超级大胖子无味的人生,正好鼓励自己减减肥。电影中刚开始,桑切斯先生尖酸的妹妹,软弱的妹夫出场,他们偶尔的看望就已是一潭死水中的波纹。
直到桑切斯先生开始对摄影感兴趣,他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
那个被一罐饼干被收买的小男孩(啊哈,其实小男孩是被内心的善良收买的)经常到桑切斯先生家蹭饼干吃,一起看电视,看漫画。后来妹夫也加入看漫画的行列,一起帮桑切斯先生做手工。
桑切斯先生想看海,可旅行社不肯收他,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一次入院,妹妹的态度一改从前。桑切斯先生的小小朋友还有妹夫决定帮自己完成心愿。
“今天你又走运了”。男孩送他最贵的一部相机,并且打算一起开车去海边。
出门前妹妹发现了,对着病重的桑切斯先生哭喊,回来我可不会管你了。其实是怕他回不来。
终于到海边了。
故事也结束了。
嗯,桑切斯先生真的很走运。在死寂的角落里有人点亮了他的生活,在最想放弃的关头有人为他歌唱。这种简单的温情最容易让人动容。
那些拥有健康、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是不是更走运一些呢,所以,如果感到寂寞或者绝望,或许你该和朋友出去走一走啦。
一个孤独的,胖得跟河马似的出个门下个楼喘得跟风箱似的人,只有这种巨型胖子会孤独吗,不,英俊的相机/冲印店小哥也没朋友,胖子的瘦子妹夫也没朋友。小哥和妹夫相继走近胖子,看上去是打破胖子的孤独,其实也是对自己的解救。谁不孤独?
有真心的朋友,你就有了世界
一部简单温馨的墨西哥小品,讲loser的故事,无力感和温情交织透过非常平淡的生活展现出来,挺不错。
我爱这个电影。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新的看法。1. 希望是太美好的东西。不管我们多么卑微,多么不堪,可能身负重担步履艰难,但是只要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渴望,哪怕让其他人都觉得不堪觉得可怜,那我们也能从心底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 如果整个世界,只有那么2个人懂你,足够。友谊真好。
仅仅依靠别人的善意,走不了多远。
即使拖着几百斤的皮囊也阻止不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偶然爱上了摄影便想看得更加辽远。去往心心念念的海边,等待日出的过程也许有些漫长,但有两个好朋友相伴就无憾了。互相取暖的小人物之间的故事总是很打动人,善良是人最宝贵的品质。细节处好评,举步维艰的喘息声,有泥垢的指甲缝,斑驳的墙面...
等待日出就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动力
珍惜自己可以走的每一步,你的每一步,都可能是有些人走起来相当困难的一步
⒈虽然妹妹罗绍拉平时看似不通情达理而遭到哥哥费德的嫌弃,然而,在哥哥失踪时是她担心受怕、哥哥住院时是她陪在身边、哥哥养病时是她帮做家务甚至还帮他洗澡,没有抛弃肥胖的哥哥反而还悉心照料他,被她感动到了;⒉他们看的漫画竟然是《死亡笔记》,惊喜;看到有豆友也联想到《心房客》,也是惊喜!
黄秋生老师这戏拍得够辛苦
正在毕业季迷茫期,又突发感冒。感觉整个人都不在状态,有时候真的希望自己做一只猫,能找个像我自己一样好的主人,好好照顾我。对于现状的不满意,和对于未来生活不切实际的想象,都让我心情颓废,想过很多职业,想过很多种人生的方式,都无法脱离现在的样子。
每个在困境中自觉悲惨的人都像是失控的费德,把几百斤多余的赘肉想象成无数次重压下的焦虑总和,电影中的痛感往往与生活中的酸楚契合,但电影中的暖却不会延伸到每个人的身上,并不是谁都会碰到愿意带自己去海边拍照的朋友,在生活惯性的平淡杀死自己之前,永远都有一个迈出去的机会。
作为胖子,心脏病患者与摄影爱好者的同类,我深切的体会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一切的一切,对滴,都是等待一个新的日出!
剧情片中应该单独再列出来一种类型,称之为“废材片”。以日本,北欧,前南斯拉夫共和国,西语国家为代表,以各色各样的底层人民为视角,去反噬这个世界,擅长以小见大,以怪见长,去另类探视我们司空见怪的美和丑。如果说每一部电影都可以带入别人的人生,那我今天是一个四五百斤的善良可爱大胖子~
肥胖限制了行走,距离限制了世界,心脏限制了未来。环抱柏树看不到自己的尽头,躺在床上也看不到世界的美好,你说这是多么两难的局面啊!梦想和现实总是难以两全,可只需三两好友,只需带上照相机,只需行动,大海并非遥不可及,太阳总会升起。在海风吹拂的岸边,你的镜头会记录下最美的景色。
用蹒跚脚步丈量脚下的土地,用超载心脏包容生命的荒唐。费德一脸委屈地说,医嘱是减肥和少运动,后一个好实现前一个太难了。你身材清癯但空虚孤苦,他体型臃肿却有记忆一筐。他知道自己有味道却不想洗澡,你知道吃了发胖仍咖啡加糖。一生顺遂的你,永远不知那种如何努力都不完满的人生,该要怎么拼凑。
喜欢这种温暖的故事 歌都很好听 他笑起来也真的很温暖
废柴片都是在主张一个观点,就是消极自由。这是属于三个男人的小确幸,对于低欲社会的人民来说,给点阳光就灿烂。
超重摄影师和西班牙死亡笔记,海边等待日出,知心好友两个足矣
友情就是,在你变成鸵鸟的时候,带你装逼带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