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节奏太慢,故弄玄虚啊
个人是比较反感这种把异灵玄幻与精神分析的词汇搅拌在一起弄出来的四不像的,这样一来很矫情,也很无趣。一集完全可以压缩成30分钟长短,会精彩很多。
2 ) Thanatos---“死”所带来的幻想
【“死亡”这种现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具有持久而无法抗拒的诱惑力的。】
这就是我在观看《俯瞰风景》后思考了很久而得出的结论。
无论你相信与否,开头的这句话在很多层面上都完全成立,否则我们为何愿意一遍遍心甘情愿的在影象的世界中体验着死亡所带来的窒息般的压迫感?
啊,如我推断的一样,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不禁要拍案而起了吧。
一定会很激动的反驳:“死亡只会令人厌恶,所带来的也不过只有痛苦和悲伤这样令人绝望的东西”。
这可就是身为读者的你的不对了,我并没有说“死”这种现象会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啊。
我只是说---它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罢了。
所谓能够“诱惑”生者的东西,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好”的事物吧…
=====================================================
『Part 1.』 “死”的诱惑
“诱惑”这种东西的根源,与其说是“欲望”,倒不如说是“未知”比较恰当。
打一个比方,你从小就知道了“冰融化以后会变成水”这样简单的道理,并无数次亲眼见证了这个过程,你还会被这种现象诱惑么?
答案自然是不。
但是“死”不同,那是这世上活着的生物们所不能涉及的领域,即使被生者谈起,其内容也是晦涩难懂,令人无法探明其实质。属于另一层“未知”的世界。
人只有在失去生命之时才会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在心脏停止跳动的一刹那,那种压倒性的死亡奔流与生命的鼓动互相交织,即使是认为自己已经一无所有的人,也会在这种时刻猛然意识到,自己还拥有“生命”这种单纯而又重要的东西。如此深刻的终焉,让“未知”彻彻底底的化为虚无,这样如剑如雷般贯穿身体的壮烈终结,的确会带给人一种意外的满足感,不是么?
无法去抗拒这种“诱惑”,无论如何都想去尽力的接近那种“死”。
所以,要去探寻一下么?“未知”终结的世界究竟是怎样?
=====================================================
『part 2 』 “俯瞰“与”坠落“的联系
“俯瞰”所能带来的,是一种即使本我的意识会去抗拒,也仍会如同暴力一般强行侵入的“冲动”。
从未预见那高处的景色,所以想去亲眼见证。
可是这种在高处看到的景色太过壮观,就连平常的景致也显得如此美丽,“意识”与“常识”在此时产生了冲突,名为“遥远”的冲动便在瞬间失控。
所谓“视界”,并不仅仅指“视觉上所呈现的图像”,其本质是“大脑所反映出的影象”。
于是,虽然确确实实置身于那样壮阔的景色之中,却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置身其中的实感。
自己真的是活在这样深远的景色之中的么?还是仅仅生活在自己所能亲身体会到的狭小空间?!
必须想办法证明才行!
很快,在“意识”与“常识”的摩擦中,其中的一方(这一方往往是常识)败下阵来,我们基于理性所带来的“常识”已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基于情感所带来的“意识”,在这其中,对于“飞翔”的渴求便开始在人的思想中进行投影。
飞翔”这个词其实与“坠落”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对于天空的憧憬往往将这两者巧妙的区分了。
自古以来的人类从来没能成功的不借助任何外力进行个体的“飞翔”。其尝试的结果往往都是“坠落”。
不过,即使做到了“飞翔”那又如何呢?将视角颠倒一下来看,这不也正是一种向着天空的“坠落”么?
那么,在这片存在于“意识”中的景致消失之前,你的抉择又是什么?
是要在这片景色中“坠落”了么?
还是说,今天只是没飞起来罢了?
=====================================================
『Part 3』关于“消逝”的形式
死亡的“形式”确是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就如同一座无法找出通道之间有何关联性的迷宫。
看似有一些规律可循,但却无法用言语来进行精确的定义。
几乎对于所有死者而言,其“死状”就是最好的遗书。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些死者的“死”若没有向世间公布,他们本身的“死”也就不会发生。
当然,以上这个说法这对于某一部分死者而言是矛盾的。因为事实是他们很成功的死了,且没有留下只言片语。选择显眼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却不期待“观众的喝彩”。这种行为无疑是非常异常的。
举个例子的话,就像是去家门口的便利店购物,却在路上意外的遇到了交通事故。
而对于相当大的一部分死者而言,他们只是纯粹的希望把某种自身暂时无法传达的信息给传达出去。因为一个人消逝之前的状态所能蕴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否则侦探们就要失业了…)
然而,就像我前面说过的,这一部分人往往都不是在真的在寻死,而且他们的结局其实也是出乎了他们自己的意料…
本来只是想以“死亡”作为媒介,通过逃避现实来解放自身,结果居然真的死了!
这样的局面想来实在是令人发笑。
那么,如果是一开始就真的想“死”,是不是就会选用更加“不会麻烦他人”的方法,以悄无声息的状态,彻彻底底的去迎接“死”了呢?
这种事情恐怕也是做不到的吧。因为即使人的生命逝去,只要还有人的记忆中仍留有逝者的影像,他就不会完全回归所谓的“无”的状态。
就如同即使熄灭香烟的火焰,烟雾也不会立刻消失一样。
=====================================================
『part 4.』 “记忆”和“原本的时间”
“记忆”是“时间”在脑海中具象化的体现。
不同时间段的经历都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记忆。
而“记忆中的时间”和“原本的时间”最大的区别大概是在于“记忆中的时间”的速度被放慢了。
仔细回想一下,当你回忆那些令你记忆深刻的事物的时候,是不是花费了比当初这些事情发生瞬间更多的时间,只是为了回忆起细节。
这是何等危险的状态!
当你沉浸在“回忆里的时间”时,你身边“原本的时间”也在一刻不停的向前行进。
于是,你“回忆的时间”便开始与“原本的时间:产生隔阂,
其结果最终会变成“唯有回忆生存着”。
这是何等危险的状态!
当你沉浸在“回忆里的时间”时,你身边“原本的时间”也在一刻不停的向前行进。
于是,你“回忆的时间”便开始与“原本的时间:产生隔阂,
其结果最终会变成“唯有回忆生存着”。
无法正视“原本的时间”会令人错过许多发生在当下的事物。而无法正视所带来的扭曲性,通常也要过很久才能显示出来。而当它显示出来的时候,往往就已经无法挽回了。
在这世上唯一不会变化的就是变化本身。
人类不能够总是活在“记忆的时间”里,否则无论身边的时间怎么变化,作为个体的你也不能感受到任何的波动。
太过平静的境界会招来以“空虚”为代表的念想。而这些念想无疑是残害精神世界的毒药。
然后,等到你的精神世界也不复存在的那一天,你的存在本身也许也就失去意义了。
因为就失去了“内在的世界“和“抛弃了外在的世界”这一点来看,其状态就已经和“死去”没有太多的区别了吧。
=====================================================
Fin.
3 ) 不算失望
本姑娘的大爱,奈须之神作。轻小说看过几本,除了全金属狂潮之外,就空境最引人入胜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空境啥小说都不想看。翻过来复过去不断研读,沉溺啊!话说回来,这小说就像无间道2,一遍就想把所有的情节搞清楚,哼哼……
剧场版只有一个小时,今年1月1日就在日本上映了,但是近日才到手,等煞我也!不算失望,只要把片子中的人物挖掉,还是相当不错的。至于人物造型嘛,在片花里还是相当符合原著和我的想像的。但是正片里的黑桐未免偏瘦了一点,眼睛处理成蓝色,是因为一身黑太灰暗了吗?鲜花一点大小姐的感觉都没有哦,一点都不盛气凌人。式,太魁梧了,小说中的她很纤细呢,本来应该是大美人的脸却像老鹰一样阴鸷,直死眼活像教堂里的彩色玻璃。还有橙子小姐,我最爱的橙子小姐,她,她……越到后来眼神越温柔,刚开始时那惊鸿一瞥的杀人眼风范,竟随着巫条雾会一起随风而逝了……
算啦,反正神作中的人物是永远不能完美具现化的,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难得了,尤其是片花里。
原原本本地把铅字搬上荧幕,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何况空境小说本来就是以大量的对话为支撑,动作很少,特别是第一部,基本就是介绍一下故事大背景,冲突少到可怜。所以俯瞰风景从头到尾充满了碎碎念。鉴于它出过广播剧,总觉得两者之间多少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动作少是型月公司动漫作品的一贯特色,回想fate也是一样,总觉得情节和人物动作很被动,像被线条牵着,你拉一下,它往前走走,你不动,它就静静在原处等。拿全金来比较,两者的区别不言而喻。全金中大量人物生龙活虎你争我赶奋不顾身向前冲的激情澎湃,在型月系作品里完全找不到。
空境绝对不是jump派少年漫画。少年也没有耐心去啃闷死人的情节,没有兴趣去欣赏灰暗玄幻的设定。能看完空境,并被之吸引的人,多少都要有一点耐性,偶尔可能还会犯犯小抑郁。
小说版胜在深沉,哲学思辨浓到一撇撇,世界观的设定和氛围渲染令人击节。忠实于原作,剧场版加入了大量的空镜头,而这想空镜头非常赞!色调刚刚好!若说剧场版第一部有什么继承了原作的光荣传统,那就是氛围了!
因为是第一部,世界观还没有展开。貌似日本已经公映4部了的说……望眼欲穿,静观其变。
最值得一看的还是片花。如果俯瞰风景的正片打70分,片花就能打90分。什么叫浓缩的就是精华?两者对比,一目了然。片花采用了大量空镜头,氛围够味儿,此为取长;因为不必照顾情节 ,人物动作相当集中,此为避短。加上尾浦由纪的音乐,动感和玄幻兼备,实为片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小说和电影的改编,是忠实一点好呢,还是奔放一点好呢?改编成功的电影,如东邪西毒,笑傲江湖,卧虎藏龙,或者算上色戒,都是天马行空。毕竟小说和电影是不一样的。然而空境剧场版现在的样子,到底是因为原著的结构不适合电影,还是型月没有尽力去渲染起承转合,真是很难说。也许型月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肯做,坚决贯彻自己的“冷”风格也不一定。
最期待矛盾螺旋,心水中的心水。出场的都是大师,包括仅有的五个魔法使之一荒耶宗莲,同时也是本作品反面势力的boss。橙子的表现更是帅到死,升华到传说中骨灰级神人。而式也展现了她持着武士刀的杀人鬼的真相,顺便开了朵小桃花。
4 ) 死亡亦是一种解脱
因为实在没有勇气和所有人为敌。
所以,干脆和自己为敌就好了。
这样,只要赢了自己,便可以了。
死亡,亦是一种解脱的救赎。
5 ) 尾浦由记进化了?
不知道上回是哪看到的,大概上是这么个标题:菅野洋子退化了,尾浦由记进化了。
YK最近的几位合作者是Macross Frontier和创圣的河森正治,一个无厘头大叔兼机型爱好者,另一位是狼雨和黑之契约者的冈村天斎,因为原著是BONES的缘故,让人觉得冈村大叔走的是准闷骚男路线;这是动画方面的情况,期间YK也接了电影配乐若干,以及一款游戏配乐。总得来说YK的产量还是低的。
YUKI没有关注很久了,当年也是因为那首黄昏之海而被感动到了,才收集了不少她的配乐作品。之后有一个时期好像有一段时期的高产暴发期。总得来说YUKI让人感觉有点像周杰伦,同一种调调的变化,而YK则更加变化多端些。
较YK来说,YUKI的问题是没有找对对她路子的监督或是作品,像早期的NOIR,故事是一级的,音乐也是,但由于真下耕一的缘故,一个经典就被那么毁掉了;而YK的名声鹊起很大的原因在于渡边信一朗让她在Cowboy Bebop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虽然我初识YK是因为Kokia在Brain Powerd中演唱的ED爱之轮廓。
其实就个人而言,我十分反对YK与河森正治继续合作下去。要说YK有退化,有这样的感觉,完全是因为选错了与之协作的人。或者说,YK该比较有自主地去选择与自己的音乐相合契的作品,难道YK没有经纪人什么的吗?就像这次的YUKI之于空之境界,虽然不能说配乐让人印象很深,但至少非常的融洽,ED也非常透露着YUKI的味道。
因为空之境界本身故事所营造的氛围,我想不管是监督还是配乐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是非常的不起眼了,他们所能做的是在配合故事方面做出牺牲又最大限度地表达出自己的味道来。一个故事可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它本身的氛围实际上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不是会常常这么琢磨,在看完一个故事后,去掉所有的故事轮廓,这个故事到底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部分。就这方面来说,故事的感觉,空之境界做的很到位了,虽然故事本身并未与我产生共鸣,但毕竟这只是个七部曲的开章,五十分钟的剧场,也不能要求它做到Blood the last vampire那种程度。
6 ) 执念是跃下却向上坠入的云端
本来不想承认,但后来还是承认,如千也所说,活着仍是一切,自杀还是幼稚的,只有活着才有可能对抗这个世界的荒诞,只有活着才能用这副躯干和这个意识去记录和见证这个世界的荒诞,与它在相近的频道上共舞,却是要揭露它的不堪,不过这种英雄主义太过沉重,是一种永远的勇敢,而如千也所说,我本是弱小的人类,那些人的自杀确有难以承受想要逃避的痛苦,自杀多数时候是一场惊人的戏幕,从古至今经久不衰,人们看到后还是会格外震惊,因为是自我中心的戏幕,因此我觉得仍是幼稚的,却也是壮烈的,因为那也有一时的勇气,一个人居然要用这种形式来定格事件,生活已将ta压迫到何种逼仄的境地,作为一位观众,保持震惊是人道的,应该保持这种震惊,对戏幕的震惊,关注戏幕背后的意义,作为观测者去延长ta的生命,这是最后能做到的意义吧,有点自我感动了。
雾绘小姐最后以俯瞰的姿势自杀了,屏幕外的我们以这种形式看到了不存在的“遗书”,雾绘的这种死在众人眼前的自杀和前面提到的,有某种想和世界说的东西不一样吧,因为她的俯瞰不是完全是抽象意义上的在广阔世界飞行,有一点现实意味的俯瞰和飞行,她说她是受不了诱惑才去自杀的,所以这是一种赴死,其实和自杀没有太大的关系吧,看起来是自己杀了自己,却更像一场事故,选择飞翔,不幸死亡,死亡只是某种代价。我们不应该根据背负的罪孽来选择道路,而应该在选择的道路上背负罪恶。雾绘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最重要的点还是,作为一只蝴蝶,在意识到还有一种异于漂浮的状态叫飞行,它还能安然漂浮到生命自然结束吗?史铁生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残疾的,有的残疾表现在身体上,有的残疾表现在身上,我是蝴蝶,我也梦想雾绘说的像蜻蜓一样总是怀抱梦想、率真的人,只要他们有意,就能飞往任何地方,我是地下室人,但还没那么聪明,没有勇气和能力去异化这个世界,我抑郁焦虑得很,许久对世界失语,不想这么死去,害,emo了。执念,要怎么放下呢,雾绘可是实实在在地躺在病房里那么多年呐,于心何忍叫她别死,一部分虚伪的劝生应当省省,现实处境就是那样,有些人会被执念诱惑至死,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这里不能对当事人说什么对错,而且她的赴死确实也是当下的决定,她就是要飞行,坠入云端。对于执念,作为主体的我,能想着摆脱,也是我自己的决定,我做我的尝试和努力,无论它究竟后来怎样也好,如果还是要被执念逼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一条理性的、持续不断的解决执念的路,我不应当被指责,理由也不是我的确在努力这样的有一定要求的证明,而是因为这孤苦至始至终只能由我一个人来尝,你又做了什么呢?
7 ) 台词记录
逃走分为两种,没有目的的逃走和有目的的逃走,一般前者被称为浮游,而后者则被称为飞行,你的俯瞰风景属于哪一种,这是要有你自己来决定的。
但是,假如你要抱着罪恶的意识去选择其中一种的话,那你就错了。
――因为我们不是背负起罪恶再去选择相应的道路。而是应该在选择好的道路上背负起相应的罪恶。
我很软弱,没有和全东京的人对抗也要活下去的勇气,我会选择自杀。一时的勇气和必须一直保持下去的勇气,那边比较痛苦你也知道,但我认为死是一种娇气的表现。但当事人也会有不管怎么样都要逃走的情况吧。我无法否定也无法反驳,因为我也是软弱的人。
遗书吗?
如果对世间没有任何留恋的话,那么根本就不必让他人知道自己的死。没有留下遗书,即是没有任何意见痛快的消失,反过来,引人注目的死则是这种情况本身就给我们留下了遗书不过她们跳下来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就是说,其实原本没死的打算。她们只是正好去那边买东西,却不幸遇到了交通事故一样。
那边的时间是倾斜的,也许该说是顺序是反的吧。人的记忆,不,应该说是记录,那栋楼就像是仅仅被记录时间的流逝就相当缓慢,她们生前的记录还没有追上她们本所属的时间,结果,只有记忆还活着。即使人死了,只要有回忆,就不会突然化为虚无。正如掐灭了火,烟也不会突然消失一样。
1.“我们不应为背负的罪过选择道路,而应为选择的道路而背负罪过”;2.双重存在,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不同选择;3.坠落与飞翔,生存与死亡,勇气与逃避;4.风格真棒,配乐真赞。
第一战,俯视少女
用少女的死,谱成一首挽歌,献给寂寞的躯壳。站在高空俯瞰风景,是不是也会有“去死试试看,或许没那么容易死掉呢”的念头?音乐很赞
式真心帅气。。
大型剧场版系列
我个人很喜欢都市感很强的作品,不过本片偏于血腥。(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为:2、4、3、1、5、6、7、8)
“人不能离开自己的牢笼独立生存”
又看了一遍,不是很理解。
俯瞰风景,你是坠楼偏执狂吗?
音乐不错
“式,草莓也是蔷薇呢。满足味蕾的甜蜜,亦需要荆棘的庇护。”
挺诡异的,大楼里的感觉像寂静岭,人偶以及流放的精神和死亡的畏惧
非常赞,氛围营造的很到位,式耍帅也耍的没的比。大道理多到我都记不住。OST是神作。
第一章 俯瞰风景
很少看到这么黑暗的动漫了
蜻蜓在匆忙的飞,这时来了一只蝴蝶,虽然很努力拍打着翅膀想要跟上蜻蜓,果然还是不行,最后力量用尽坠落到地面上了..如果用浮游的方式展翅飞翔的话,可能会飞得更远一些吧,不过很清楚飞翔含义的蝴蝶,却无法忍受浮游中的自身的轻浮,所以飞翔了放弃了浮游..(如理想憧憬理想,如现实始终会在理想中坠落到现实,就算死亡也要在理想里终结..)
俯瞰風景
第一章就各种高能 完全当恐怖片看了
我实在咩看懂~但是画作真的好精美
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