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听说手语很美,很温馨
这是一部从名字开始,就很文艺的电影,男女主角:彭于晏、陈意涵、陈妍希,也都是颜值颇高的新生代。没有庞大的明星阵容的电影,在这几年里,是少见的,也意味着,故事不会有太复杂的人物关系,太狗血的情节。
当电影画面,从游泳池边拉开,让人想起了《翻滚吧,阿信》,难道又是一部体育片?当姐妹们比划着手语交流的时候,让人想这是一部关于听障人士的“煽情片”?
当然,都不是!完全没有按照狗血、无聊的套路进行的,青春爱情片。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也是个浪漫的误会。里面的所有的行为哪怕是误会,都出于爱,都是大家对彼此的关爱和尊重。当男女主角开始比划着交流的时候,整部片子变成了默片,大部分时候没有语言,满屏都是一双双漂亮的手在飞,但一点都不枯燥,非常的温馨、非常的温暖、非常的有爱。原来,不说话,有时候真的很美好。虽然会被误会,但是当情绪积攒到爆发的时候,透露出的不仅仅只有爱,还有关于人生的思考。相当的真实,相当的到位。
姐姐说:你要有你的人生,没有人能依附别人一辈子。
便当快乐男说:她不是哑巴,她是听障人士。
妹妹说:我的钱也是等待赚来的啊。
电影里有2个家庭的父母,秧秧的父亲vs黄爸黄妈
这部片子里,最让感动的,一定不是男女主角,而是黄爸黄妈
儿子没吃饭,7个便当伺候;
儿子消沉了,老爸给儿子讲自己的感情经验
老妈粗暴但不简单的给孩子多些零用钱
当听说,对方是听障人士的时候,计划去学手语
女孩子第一次上门,黄爸黄妈盛装打扮,还准备了温馨的卡片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真的感动的要哭啦
看完电影,很多人想其自己那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妈了吧
《听说》,不用听说,真的是一部很好看的小清新的爱情片。简单、温暖、励志!
2 ) 听你说
泱泱和天阔的误会来自于我们对眼睛和声音的过分依赖,和我们对一切事物自以为是的解读,往往会将无心的过失变成有心的伤害。比如听力障碍的人只是将用语言感知世界换作用手指和心灵去感知罢了,其实并无不同,而我们却硬是将此定义为残疾或非正常,这种认知观所产生的隔阂如果缺乏沟通的话会造成有朝一日不可逾越的地步。 而沟通的缺乏和认知的偏差时整部电影行将下去的原动力,首先是影片主线泱泱与天阔的爱情,其次是泱泱与姐姐的争吵,在姐姐的眼里自己是负担,是连累泱泱不能够追求幸福的最大阻隔,但在泱泱的眼里负担很可能是甜蜜的负担,阻隔恰恰是支持她能够坚强面对的勇气。看,理解和误解就这样距离得那么近,如果放弃用一切外因来分析感情得话,只需静静地用心去感受,幸福唾手可得。 不禁感叹台湾类似这样干净阳光的男生真是一大把啊,刚叨念完《蓝色大门》里的陈柏霖,又看到了再《九降风》里成长的王柏杰,这会再被彭于晏给萌到:“我常想象她的声音,应该是像林志玲或蔡依林那样的吧···”、“我不管你会不会理我,我就当做你在理我好了,那样我会好过点。”他浓眉大眼的样子实在讨喜,很适合演天阔这样的孩子,纯粹又傻气的爱情,只有在那样白衣飘飘的年代,才会感受得到,连单相思都不会觉得苦涩。 陈意涵该有26、7岁了,却是华丽丽的逆生长,越发见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细嫩,不用伪装的青涩和单纯,比那些台湾偶像剧里令人呕到哭的Y某某C某某之流要好太多,我希望她能走得更远,比起《痞子英雄》里的她,这里的泱泱可爱地让所有人都想收藏。 天阔的妈妈让我想到了《败犬女王》,很有趣的胖婶,她和天阔爸也是全片里最让人会心一笑的人物:“什么爱心无价啦,年轻人,关心菜价就好。”“我们天阔,很努力,很乐观,很可爱,很活泼,很孝顺,很亲切,很善良,对姐姐很好,对大家都很好”,这样的爱毋需赘言,彼此认真感受便好。 很久以前的事了,某一年的夏天跟喜欢的男生的第一次约会,傍晚牵着手听着路边的池塘边呱呱的蛙叫,在十六岁的时候我记得,在二十岁的时候也不曾忘怀,希望之后的每一天每一刻都不会忘记那些单纯的小美好,到我七老八十了,看见我爱着的人我还会轻轻地对他(或她)说: “爱情和梦想都是很奇妙的东西,不用听,不用说,不用被翻译,就可以感受到···。”
3 ) 由《听说》略略说说大陆手语和台湾手语。。。
手语是一门很神奇的语言,虽然在世界各地独立发展,却在各个截然不同的文化间有无比奇妙的共通点,比如中国手语和挪威手语的飞机起飞/降落的比法就近乎完全一样。你可以完全听不懂闽南话、英语、韩语,但是一个中国聋人却能轻而易举地领悟台湾手语、美国手语、韩国手语70%以上的内容,并且在短时间内达成某些方面的共识然后轻而易举地越过余下的30%的障碍流畅地沟通交流。。。
这大抵是因为手语是一门视觉语言,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听觉语言,面对一项事物,更直观的做法是直接用肢体进行模仿和示意,就比如面对动物的手语比法,倒颇似幼儿园小朋友扮作动物的歌舞。这倒和把鸭子叫做“呱”的豪萨语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几乎所有区域的手语都会把鸭子的扁嘴巴作为第一特征。
而视觉语言决定了,手语中,会用双手和面部的相对位置来表述“位置”的概念;而用动作的先后来表示时间顺序等。。。此外,视觉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会把事物的直接作用对象放在首位,放在汉语里,就是所谓“宾语前置”。“我吃饭”的手语语法其实是“饭我吃”(这个例子其实不恰当因为吃饭其实有固定简化手语表达),这里和日语的语法倒是很相似。
而词源词汇的相近、语法的相似也就必然导致了即使是不同文化的手语,其间的交流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而台湾手语和大陆手语,因为地区文化和听人语言的相近,其可交流度应该也更高。这里要说一下,手语也是有方言的,在大陆,主要是南方手语和北方手语的区别。
于是回归正题说《听说》。那天闲着无聊想搜一部电影看,于是在豆瓣里左翻右翻看到了这个。。。自己也正是冲着里面有大量的手语对话去看的。。。于是这个似乎是听障奥运的宣传片,所以不得不带有一些过于主流的气息,然后逐渐沦落为剧情恶俗的偶像剧模式——本来秧秧和天阔相互以为对方是聋人、小朋参赛资格被取消的时候,电影的剧情和格调是很可以有机会升华那么一小下下的,偏生为了作为宣传片,搞出那样一个不伦不类的结局,也恁蛋疼了些,倒是害得我充满期待情绪看了很久。。。
不过这个片还是有很多出彩的地方的。。。
首先,我非常非常开心的是,片中的手语居然是自然手语,这比CCAV的那些聋人基本上看不懂的播音员旁边有个可怜孩子卖力地用肢体比划的形似文法手语的汉语的手式话要好上很多很多,说实在的,从第一眼看到这片是自然手语之后,就对这片的印象“噌”的一下好起来了(自然手语是聋人生活中的表达形式,而文法手语是将汉语逐字/词翻译后按照汉语的语法进行表达,但是二者都需要双手和面部表情的协同参与,至于CCAV的那个面无表情或者一脸傻笑的手语翻译所比划的,那叫汉语的手式化)。这和笔者之前看过的某个叫《哑巴新娘》的苦B电视剧里面悲催的文法手语有着天壤之别。。。
不过看这个电影,如果不结合字幕,那些手语部分理解起来倒是不很流畅,这种压力在之前看《孤儿怨》里小max的手语可能还没这么大。当然这和电影不断晕眩地切换视角以及手语交流时并不总给正面镜头有很大关系,于是这个电影果断还是需要多考虑下聋人朋友的感受哇。。。
不过分解各个词汇来看,基本上还是都能有效理解的。。。
对于片中的台湾手语,大概分3大类,和大陆手语一致的、不是很一致但有共通之处的以及不看字幕完全看不懂的。。。
和大陆手语一致的:
于是主要是在日常行为和日常生活用品的范畴,这些东西因为经常用且共通,所以基本类似。最明显的就是“游泳”,伸出食指和中指交替上下摆动,模仿的是自由泳的脚部动作,这和大陆手语是一致的,顺便说一句,在北方手语中,这个动作还有“蓝色”的意思。
我想着重说的是,那个萌翻了的“薏仁莲子排骨汤”,里面运用了多种手语惯用表达形式。“莲子”和“汤”是非常典型的用手部动作模仿,“莲子”分解为“花”和“从花中取出的种子”,这里就是双手相对位置表达事物空间关系;“汤”是用动词指代名词。“排骨”是用身体部位指示,用肋骨指代排骨。而“薏仁”则是文法表达,“薏”是运用了谐音手法,用“意思”的“意”来指代“薏”,“仁”则是仿字,用双手比出“仁”的形状。谐音、仿字以及书空(用手写出字的形状,常见于字形简单意义抽象的汉字比如“千”、“干”)是不同文化间手语交流障碍的主要问题,因为这些受当地听人语言的影响很大。而在美国手语中,这种表达形式对用于手指拼写。以上的那些表达形式,在大陆手语中都是存在或者相同的。
还有些表达比如“工作”、“偷”、“第一/二/三”、“饿肚子”、“买”、“卖”、“辛苦”、“疼”、“受伤”等都是完全一致的。
不是很一致但有共通之处可以理解:
这些占了大多数,因为恰好完全一致的表达并不多,而有些表达虽然不一致,但是因为手语的象形等,也同样可以理解,这也是不同文化间手语交流的基础。比如“便当”,当然这是因为大陆的盒饭和台湾“便当”的包装不一样,所以“便当”是圆的,盒饭是扁的。。。
至于“说”,打法有些像大陆手语的“问”,但是可以看出表达的告诉、争论、责骂的含义。而大陆手语的“讨价还价”,分解动作就和那个很像。
再比如“来”和“去”,大陆手语会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立起来,大拇指表示人头,小拇指表示人脚,向不同方位的摆动以表示“来”和“去”,而其他的一些表达比如“剪头发”(另一手做剪刀状在大拇指上方剪)、“坐”(缩起小拇指摆在另一手掌上表示坐下)等都是这个基础手势的延伸;但是在台湾手语里直接是手掌摆向不同方向表示来去,这个倒是和美国手语相似。
而全电影的精华其实在姐妹含泪争论的那一段,金牌是为了谁,谁的梦想是什么。而这段可以说是我理解的最好的一段。当然一方面因为看了一段时间熟悉了一些与大陆手语不同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构词简单手形手势都很直接。“梦想”在大陆手语和台湾手语虽然不同,但是都是从脑子里冒出的“虚无缥缈”的东西,结合上下语境很容易理解;“负担”是一个放在肩上的东西,理解起来也没什么问题;“没有,空了”的表达和大陆手语中“没钱”是一样的,当然大陆手语也会那么用;表达“不一样”的后缀和在大陆手语中也很类似;而在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手势,仿佛把什么东西拿了扔掉,那是一个否定后缀,比如那个“不辛苦”,是先比一个“辛苦”,然后拿手抓住扔掉,台湾手语常用双手,看上去有点像大陆手语中表达“已经”的时间后缀“什么什么过了”,但是习惯以后可以理解,而大陆手语也有类似表达,比如“忘掉了”,是仿佛从脑袋里拿出一个东西然后扔在脑后。
那段争论其实挺感人,妹妹对姐姐成绩的希冀,姐姐对妹妹生活的期许,然后因为相互关心责怪对方,最后在亲情中和解。。。
当然还有些不看字幕完全看不懂的部分:
这些部分以抽象概念居多。比如,“姐姐”,在台湾手语里是单词,在大陆手语里却是合成词,是由“家里比我大的同辈”和“女性”合成得到的,“爸爸”、“妹妹”同理。而“姐妹”在台湾手语里面的手势在大陆手语里面是“比一比”的意思。“飞翔”的比法在大陆手语有点像比着一个“K”乱晃,“鸟”的手势有点像大陆手语的“蝴蝶”。而“金牌”、“等”什么的也完全不一样。这些概念相对抽象,很难用具象的手势表达,也不适合仿字或者书空,所以在长期生产生活里就会形成个固定表达,而这些表达是有一定的出入的。不过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在之后的理解上问题倒是也不大。。。
只是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没有手语基础的听人朋友,倒是有些不知所云。相比于之前天阔那个“降血压”的有爱表现,对大众的吸引度应该不高。
不过总的说来,电影还是比较真实地展现了聋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隔断的房间、会闪光的门铃、会到处跑的闹钟、打印的电话。还有有些听人对聋人的误解和“惋惜”。。。只是觉得,失火那段有点狗血,虽然可能是为了表达聋人生活的艰辛?不便?但是感觉还是很怪。。。另外,姐妹俩的爹也有些混帐了点,当然可能是价值观的不同,我还是不做评述。。。
电影可以看出还是引入了很多聋人演员参与表演,所以手语和有些表演都很自然。而且,男女主在手语方面也应该下了很大功夫,从自然手语的表达到手语的流畅程度,应该是“大学老师教的”很难达到的。。。
无论怎么说吧,手语作为一种具象、通用性高的视觉语言,需要大家的关注。。。而这个电影,如果能营造这样一种契机,也莫不是个好事~
4 ) 《听说》——那份淡淡的感动与那份无声的意境
《听说》是一部扣人心弦、温馨感动的小清新台湾励志感动爱情片。一部关于爱情、亲情和梦想的电影。电影很特别,蛮别出心裁的,60%都是用手语表达,是我看过最安静的一部电影。一部没有声音的电影,却可以让人泪流满面,在无声的语言中抒发着内心的感情,一样都可以触碰人类的最脆弱的神经。
电影中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场面,只是娓娓道来一个故事,一个让你感觉非常真实的故事,一个让你感觉就像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一样。而看完、听完这个故事后,你肯定会被里面的爱情和亲情以及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所触动。
而三位主演彭于晏、陈意涵、陈妍希在电影中默默无声,一直用手语交流,而且要表达出剧中的各种情感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深深的打动观众,表演的很棒很喜欢。不知道三位主演用了多长时间学习手语,也不知道他们的手语是否够专业,可他们却在用自己不擅长的表达方式来感动观众。我觉得他们是真诚的,他们想用自己的努力来唤醒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我们习惯了用言语表达自己,有时甚至不用直视对方的眼睛,
因为它有着抑扬顿挫的声调,与长长尾音的专横。
它足以表达所有情绪,或开心、或哀愁、或冷漠、或愤怒……
然而人世间,嘴巴是最会骗人的,而耳朵也是最挑剔的,
我们会说谎,我们会假装听不到,我们滥用了我们的嘴和耳。
而爱情跟梦想都是很奇妙的事情,
不用听,不用说,也不用翻译,
就能感受到它……
现在很少有导演能拍出如此纯美的爱情电影了,关于爱情和梦想,只要你还在污浊的现实中对爱情对梦想还有期待就可以看这部电影。
5 ) 水鸟听见树的心
看了几篇影评,都是说最喜欢秧秧和姐姐无声争执的那一段。看着豆大的泪珠从秧秧的大眼睛里滚出来,的确让人心疼。
但我的着重点还是在秧秧和天阔的爱情上。
纯的让人心酸的感情,是因为现实中不曾存在才那么美。
有人喜欢看现实的电视剧,因为符合生活的真实。但这种纯爱电影还是能打动我。就算是假的,看了还是能让人相信生活还存在些微的美好。生活已经一再打击我们,何必要在电影中继续沉沦。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天阔去看秧秧做街头艺人。丢下一枚铜板,秧秧如苏醒的石像随着手风琴的音乐翩翩起舞,像小时候音乐盒里光华镜面上不知疲倦旋转的小人。秧秧凝住之后,天阔比手语说,你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匆匆走掉了吧?男孩认真地比划,说出心里话,你从来都不会想自己,反而害我常想起你。全身紫灰的石像女孩,黑色眼珠一动不动。太唯美。
不知道台湾小清新的光是怎么打的,总觉得每个人脸上的光都柔和得像傍晚的逆光。乱乱的头发丝都是温柔的。
我之前也几乎以为秧秧也是听不见的,直到看到她跟姐姐在看水鸟的那一段才确定她原来是听人。然后就猜想她会怎么样让天阔知道她是会说话的。我不太喜欢电影里那个方式,第一句话就是“我愿意”。宁愿他们再游泳馆里揭开谜底也好啊。不过那样就不能表现天阔爸妈的善良了。解开平淡的误会后,他俩开始开口谈情,就没什么好说了。
可能是之前无声的恋爱演得太好,用光了力气,后来正常发挥就被比下去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陈意涵一开口说话,之前一直萦绕她的空灵气质就消失了。呃。导致结局很草草。
一直控单纯阳光男。天阔留鼻血那一段太可爱了。还有骑小绵羊带秧秧回家那一段也很有爱。白衬衫有夏天的味道,年轻的脸上闪烁着光。天阔说他的梦想是找一个老婆生两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随口说的,但我想以天阔那样简单的人,把这个认真地当做梦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其实这样很好,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有远大理想和宏远目标,好好爱身边的人,做好吃的便当给她,只为看到她的微笑。简单得很美好。
而且男孩很努力很乐观很可爱很活泼很孝顺很亲切很善良。
更何况他还很帅。哈哈。
6 ) 无声胜有声
无声胜有声的爱恋,在《听说》中得以最好的诠释,当无声的缺陷变成了只能用肢体的表达,这反而成为了电影令人倍感清新唯美的架构,而于此中那份爱的懵懂更形成了其最为动心的所在,励志命题的渲染那乐观的精神更是一种真正能为人共鸣的力量,爱情和梦想本就是一件需要自我去感悟的事情,《听说》最为独具匠心就在于并它不需要言谈便能感受到那这爱的美好和梦想的力量。
7 ) 听说是好片
■入评理由:尽管一再排斥台片里人人去搞青春小调,但不可否认隔几年总能有一两部精彩的。
■片名:《听说》
■导演:郑芬芬
■演员:彭于晏、陈意涵
■上映日期:2009年8月28日(台湾)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简单流畅的故事做到了无声胜有声,也许想一扫台湾腔,让人物不开口会是个好办法。
相比不怎么安分守己的《阳阳》,《听说》仅用到简单手语比划和不复杂的人物关系,同样完成了积极向上和奋力拼搏的成长主题。《听说》算得上2009年台湾电影的一颗遗珠,现在岛内青春片的好,大概也只能做到这个限度。挑剔者从许多角度都能挖出影片的不是:青春偶像依然那样,喜欢耍宝;开口说话的对白叫人烦躁,很想一笔拖过;大团圆的结局没啥不好,只是太想讨观众欢心了。不过这些东西可大可小,说多了也就那回事,下头要讲的是我觉得《听说》好在哪些地方。
《听说》是跟听障奥运有关的一项文化项目操作,固有主题先行、行销台北的意思,但在后面,小朋和游泳很快退为副线故事,服务于青春爱情冲击的主线。是咸是淡,观众倒也自知。听障奥运是很边缘的一个活动,我无意去说它跟奥运残奥的区别。毕竟在过年一两年,全民奥运动起来的氛围已经制造了可怕的逼仄感,失去了真正的欢愉意味。外卖仔天阔带着手臂受伤的秧秧赶往医院,踩小毛驴取捷径,穿越过大街小巷,挂有各种招牌的小吃店、晾挂的衣服、路边的小庙,一一出现。路边搞极限的年轻人,卖唱的街头组合,画面上到处都有青春正盛的气息。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台北,天阔熟悉这里的一切。这里也是中国,另一面真实的中国。他们发出的声音,也希望全世界都能听到。
影片有一些倒错的设置,比如小朋和秧秧的姐妹位置、涉及听障的微小细节,这些都跟结局有很大关系。包括我好友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听说》有bug,天阔在街头等秧秧、用纸币付账时肯定开口说话了,事实上呢,他从头到尾真的没说过,不信可以重新回头去拉片子。对电影来说,这个听障设置是关系到全片故事的命门所在,导演不可能没有顾及到这一点,连故事都圆说不了。这些印象上的不可信更多是证明了观众的错觉,他们仅仅用看就能轻而易举地易换为听,他们看到手语比划就无形中转换为听到的东西,一方面这也说明了片中手语确实是个非常迷惑人的虚招。如果要说有不可信的地方,大概就是秧秧和天阔居然都毫无发觉,然而这样的东西也能有解释:片中的秧秧把所有梦想都寄托在姐姐身上,她围绕着小朋在转,从一直没换过的MSN签名到赶来赶去的兼职工作。天阔从头到尾就有不切实际的地方,喜欢自说自话,傻乎乎加乐呵呵的样子,当个马大哈也不算为难他了。因此,有了这两个连自己生活都搞不灵清的家伙,《听说》的误会和意外更是多了一层合理性。
再有生活经验上的判断,一对同病相怜的姐妹花、一个撒手去非洲施教的父亲,没人照顾,独立生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在解释付钱和火灾的原因上,小朋和秧秧的个性差异就变得很突出。她们视对方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希望对方有自己生活,一个希望对方能拿到好成绩,这一切还真是全都为了爱,这般亲密的姐妹情意跟听障与否关系不大。
但很显然,《听说》在年轻人会错意的感情上没能打动我,它就一个没啥门槛的玩笑。我倒是想起内地的一味求大讲排场,体育运动的精神本质荡然无存,《听说》正好站在了反面,它也不同于韩国标准商业片《国家代表》。《听说》里,小朋她们几乎是专注于一项没人看没有观众的运动项目,她们的拼搏和自我要求,更多是做给自己和最爱的人看。微不足道的奖章和奖励,一换到中国来就显得太小,如同《不能没有你》。但《听说》的可贵就在于此,谁能言必谈国家、金牌与荣誉,那样做只会让一项体育运动失色变形。《听说》往边缘弱势群体去做,从小处上着笔,更没有假借听障人群行煽情能事,这才是它得以成功的奥妙所在。
这个片子到后面实在很......往坏了说叫做作......往好了说叫惊喜......不过还是得问一句——有必要吗?
①在夏天日落之前跟喜欢的男孩走在人不多不少光线不明不暗的街上,有乐队在路边弹着好听的曲子,是我一直觉得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了,希望在八十岁的时候也是②彭于晏特别像人猿泰山③结尾本来能完美绽放怎么成奥运宣传片了④陈意涵光用眼睛说话灵了很多
实在是部温暖的电影,彭于晏和陈意涵很搭,同属于温暖治愈系的。【爱情跟梦想都是很奇妙的事情,不用听,不用说,也不用被翻译,就能感受到它。】ost很棒,彭于晏你无敌了~
这个片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全片几乎无对白,少了讨厌的的台湾文艺腔,也让这个片子清新了很多,而到结尾开始说话也就开始无聊了。另外的成功可能来自于彭于晏和陈意涵这两位可爱主要吧,另,大反转的电影一定会有漏洞的,唉。不过,仍认为这是2009最好的一部台湾片。
很努力很乐观很可爱很活泼很孝顺很亲切很善良对父母很好
很好看的電影,感覺宛如一陣微風吹過夏日午後,靜靜綻放無聲的力量。
陈意涵的双眼皮儿好漂酿啊
国际章都入围了 为什么不让彭于晏妈妈入围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多可爱的中年妇女!
陈意涵不出声果然文艺多了。事实上演的不错,基本没台词,都一直在比手语。不沉闷,有积极正面的力量,有些桥段也很可爱,是部不错的片儿。【2010年看的第一部电影】
完全不是淡淡的台湾片味道。无声的部分还蛮温情的,但是一旦出现说话对白就变得超搞笑。便当店一家人无敌有爱,我笑得快抽调了,影院里N次响起掌声~ 两条线铺的还好,但是编剧用了个小伎俩把大家哄得团团转,到最后才揭晓答案,顿时恍然大悟状并且浓情蜜意。
消掉音再加点励志的偶像剧,还不是一样的虚假浮夸。彭于晏的表演总是那么幼稚。
《蓝色大门》之后还没见到过这么纯美的爱情,台湾小清新,2009个人最喜欢的台湾电影。天阔爸妈各有一句台词差点笑喷——老妈:“什么爱心无价的,年轻人,菜价比较重要啦”;老爸:“我们天阔,很努力,很乐观,很可爱,很活泼,很孝顺,很亲切,很善良,对姐姐很好,对大家都很好” 哈哈
天阔爸妈 太有爱啦 ~~~~~
充满爱的天阔爸妈..
“我的梦想就是娶你回家,生两个小孩,一男一女。”
我一直有话想跟你说,可是我们相处的时间好短,我常常还来不及讲你就不见了……
愛情和夢想都是很奇妙的東西,不用聽,不用說,不用被翻譯,就可以感受到
好久没看过这么舒服的片了。。。
三星半。时常有令人心动的温暖感觉。那种只属于傻傻笨笨酸酸的,陷入爱河的人。只是画面被对话填得太满,总会有看电视剧的感觉。爱情部分很好,梦想部分没拍出来,是个遗憾吧。
就那份美好啊,看着看着我就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