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恰同学少年

剧情片其它0

主演:李钰赵燕国彰冉然张泳琪冯雷

导演:赵燕国彰

剧照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2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3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4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5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6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3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4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5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6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7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8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9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5 20:05

详细剧情

  本片讲述了一群从事艺术的文艺青年的生存状态。嘉男(赵燕国彰 饰)、姗姗(李郁 饰)与郭青(唐唐 饰)是大学同学,姗姗美艳如花,在学校时就不乏众多追求者,嘉男也是其中的一位,而姗姗现任男友常博(冉然 饰)则是一个跑组的群众演员。因在剧组跟导演发生争执,女友丽丽(张泳淇 饰)又弃他而去,一气之下嘉男离家出走,住进了常博家,不料碰上以前暗恋的姗姗。同是校友的郭青与姗姗是以相互利用的方式存在的,两人有时相互攻击,但过后又和好如初,最后这种关系以郭青与姗姗的又一任男友田松出国宣告结束。几年过后,大家因拍纪录片重新相聚在一起,不料却早已经物是人非......

长篇影评

1 ) 少年强则国强

非常优秀的青春片,充满了正能量,不造作,有历史真实的基础,所以就算有艺术加工,但是没有脱离基本史实。 弘扬了那个时代的青年追求进步,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民族解放与独立。就算他们最后信仰不同,不代表他们反目成仇,反而是更真实地反映了各自的追求,都是为了个性的解放与灵魂的自由,他们幸运的投生于那个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他们大多数人,不管男女,并没有辜负那个时代。 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追求,汇聚成中华民族的追求,他们每个人的自由,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和自由。 这部片子,对得起它的名字《恰同学年少》。 我想这也是当年已经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的那位28岁的湖南青年写进他的诗歌,怀念少年时代以及他自己的小伙伴们,同时寄许于自身命运与祖国民族未来的真实写照。

2 ) 刘俊卿的悲剧

一、人物性格 自卑、虚荣(好面子、爱攀比)、卑鄙、渴望名利、不明是非、渴望被认同、色厉内荏、内心深处存有一丝良知 二、人物事件. (一)恶 1.偷萧子升入学考试文章,开学后又向校长暗示告密毛泽东帮萧子升代写. 2.开学的时候,为了面子,说自己的父亲是自己雇来的挑夫. 3.食堂羞辱蔡和森 4.在向警予和陶斯咏面前撒谎,污蔑毛泽东和蔡和森 5.讲习科考试作弊 6.不分黑白,写亲日文章 7.向纪墨鸿告密,由被迫转为主动搜捕孔昭绶,导致其父被枪杀,孔昭绶逃亡海外 8.不顾往日情谊,用枪逼供王子鹏.

(二)善 1.其父工作剩下一碗臭豆腐,留给刘俊卿,刘俊卿饥饿,但仍推诿,让父亲吃. 2.想给父亲帮忙,但其父说“你这是读书的手,哪儿干得了这个”,只好作罢. 3.王子鹏不肯吃饭,秀秀为难,刘俊卿解围. 4.秀秀替王子鹏挡枪,刘俊卿只好作罢. 5.排长让刘俊卿和马疤子进城探虚实,刘俊卿不忍家乡遭遇战火,劝马疤子三思. 6.马疤子想逃走,刘俊卿为秀秀挡刀,阻止马疤子报信,最后身死. 三、造成其人悲剧的四大因素 (一)父亲的无知和溺爱 1.家里很穷,却让刘俊卿好吃好喝,像少爷般生活,养成了刘俊卿对生存环境的挑剔. 2.除了读书写字,什么也不让刘俊卿做,什么也不让他去体验,其结果就是性格上的轻浮和好逸恶劳. 3.一次又一次地明示或暗示刘俊卿,你是读书人,你的手是读书人的手,不能干粗活……他给刘俊卿编织了一个梦,让刘俊卿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梦,所以他不能脚踏实地,一直试图靠投机取巧来达到目标. 要知道,生存环境的优越与否不会决定孩子的性格,真正决定孩子性格的是父母带给孩子的爱是否健全. 十岁伊始,孩子对爱的态度会从接纳(被爱)向给予(爱他人、创造爱)转变. 刘父没有给刘俊卿自己创造爱的机会. 所以最终,刘俊卿只能是一个只懂得索取,只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和面子,不懂得给予,良知淡薄,自私自利的卑劣小人. (二)现实环境的打压 刘父为刘俊卿营造了一个梦,但现实里却常有马疤子这样的人羞辱刘俊卿.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导致了刘俊卿内心的极度自卑.因为自卑,所以他拼命地想要证明自己.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他偷萧子升的文章,以为这样自己就是第一.为了让自己成为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他向方维夏暗示萧子升舞弊.被蔡和森的作文压了一头,于是在食堂羞辱蔡和森.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为他自卑,他渴望被认同. 除此以外,他的运气也非常差: 考一师范结果碰到了蔡和森、毛泽东、萧子升,入学考试被压的死死地、日常作文分数被压的死死地、讲习科考试还是被压的死死地,最后作弊还被逮到. 喜欢的姑娘她爹嫌弃她,好不容易自己当了侦缉队长,她爹同意了两人的事情,靠山又倒了,进了监狱.被保释出来,结果喜欢的姑娘要嫁给别人,半道上还自杀了. (三)自食其果 现实一直打压着刘俊卿的自信,不给他喘息的机会,但那些又确确实实是他自己的选择,与人无尤. (四)第一师范的老师们 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潜意识里他们就喜欢那些勤俭、节约、品德高尚、志存高远、想要报效国家的学生.他们……并没有给刘俊卿重新开始的机会…… 杨昌济第一堂课时觉察到了刘俊卿的异样,但并没有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刘俊卿羞辱蔡和森时,孔昭绶直接公开批评了刘俊卿,以一种最酷烈的方式让刘俊卿记住这件事,但本质上并没有起到令其改正的作用,反而会灼伤其自尊.如果他不是公开,而是私下里和刘俊卿告诉刘俊卿其行为的不得当,刘俊卿的结局也许是两说. 说到底,这其实是时代的局限,注定了这批人有着磅礴的学识,但认知上却有些狭隘,无法超越自身的好恶. 四、刘俊卿和毛泽东之异同 这部剧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刘俊卿这个角色似乎是针对毛泽东专门刻画出来的. 这两个人其实是同一类人,即“自我主观意识强烈,不太顾忌他人感受”. 比如,毛泽东和陶斯咏关于“雨”诗的对话里,他充满了豪气,但也有些武断. 再比如,借萧子升的书,千叮咛万嘱咐,还是给上面写了很多自己的笔记心得. 不过话虽如此,这两人的本质却截然不同. 毛泽东自我,但其内心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并不需要向外界什么满足,所以只要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他就能改正;刘俊卿则不然,他很自我,但其内心却自卑软弱,他无力承受挫折,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差异,是因为二者的原生家庭和生存环境不同. 毛泽东是被他爹放养了,让他自己去经历,士农工商体验了个遍,但却不娇惯他.所以毛泽东吃得起苦,经得起打磨,也能苦中作乐. 刘俊卿则相反,不让他经历任何事情,只是娇惯他,给他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有少爷的自尊,却没有少爷的命,所以刘俊卿感受到的只能是满满的恶意.

3 ) 刘俊卿分析

刘俊卿,反一号。这个人可怜、可恨、可悲、可恶。

这个人物,最大的性格特征,是自卑。他生在贫穷的家庭,长期受到外界的嘲笑欺侮,他因此想要有一天出人头地,获得体面和财富。然而,他骨子里却都是自卑。
这个自卑,不可小觑,他是刘俊卿许多卑劣行为的根源。比如他偷考卷,就是原于嫉妒心。嫉妒实际上就是自卑引发的。一个自信饱满的人,是不知道什么叫嫉妒的。嫉妒心又导致了他做出卑鄙的行为,使他丧失道德标准。所以,我们可以说,刘俊卿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由自卑而导致的极端利己主义。
导致他命运的第二个性格特点,则是没有善恶辨别力。他信奉强者法则,而从不考虑当权者的政治立场。他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往上爬,其实不过是做着黄粱美梦罢了。因为他所依托的,是没落的封建余孽势力。他把自己的前程寄附在衰落中的袁世凯统治集团上,是必然没有好结果的。所以,他是个完全没有政治观点的人。

他的堕落以及他性格的形成,负主要责任的,是社会。
在一个笑贫不笑娼,道德体系衰弱的金钱社会中,他从小经受的是外人的冷眼、嘲笑,他的自尊得不到满足。社会所给他的,只是冷遇,他所拥有的,只有自卑。自卑的同时,他又必然渴望成为那些有权有势的“强者”,他瞧不起自己,瞧不起穷人。

除了社会原因,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
刘的父亲错就错在对刘俊卿的娇惯。这种娇惯,使刘俊卿身在贫穷,心如少爷,最后使他的心灵无法接受自身的处境,终于导致人格扭曲。刘的父亲是个好人,他付出了许多,可能是付出了太多,不让干活,就是教他鄙视劳动,向高利贷者下跪、向校长下跪,就是教他向权力俯首。
和刘俊卿家境最像的,是蔡和森。然而蔡和森没有自卑感,因为他有一个好母亲,一个虽然在糊火柴盒却能够背诵拜伦诗歌的母亲。这样的母亲,给与儿子的,绝不仅仅是文采,而且还有自尊和正确的思想。蔡和森的母亲,不会像刘父这样,把外人当老爷,把儿子当少爷。蔡母身上,我们感受得到她毅然离开封建家庭的铮铮骨气,感受得到他教育儿子的良苦用心。有了这样的母亲,才会有蔡和森这样的好青年。

刘俊卿堕落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他个人。我们看到,在电视剧中,刘俊卿身边有多少好的榜样,多少好的老师,可他偏偏只认准纪墨鸿。刘俊卿身在一个朝气蓬勃的学府,没有去反思和改造自己,而是固步自封,坚守着出人头地的狭隘思想,这本身就是可笑可厌的。
他眼里只有对子鹏这样的少爷的羡慕;只有对纪墨鸿这样的衣冠楚楚者的羡慕。他眼里没有国家兴亡、没有是非正误,而只有他自己。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孩子,应该给与更多的关爱和教诲,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给与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长大以后活得正值、光明、自信。

从这个人的成长身上,我们应该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也有鄙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的目光;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爱慕虚荣的一面;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是否也会犯刘父那样的错误。

最后用一句话概括刘俊卿这个成功虚构的人物形象给我的启示:性格决定命运,选择决定人生。

4 ) 《恰同学少年》算是一部开创先河的剧

这种开创先河体现在两点上:

第一次将革命历史题材以青春偶像剧的形式进行展现,而且取得了成功,这种方式影响到后来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最近的《觉醒年代》等一些列影视剧的制作。

其次,没有完全拘泥于真实的历史,而是采用类似《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方法,在大部分主要人物、背景和故事情节有历史依据的基础上,虚构了少部分人物,同时在人物关系和情节的细节做了相当程度的细化和扩充。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两点,《恰同学少年》提升了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吸引力。

从影视创作来说,这两点都是一种进步,正是因为有了两点,历史人物才从历史属性的形象,发展为兼有历史属性和文学属性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诸葛亮那些人一样。

5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来源于//mp.weixin.qq.com/s/_6lVG_1xxyNrAL7nGNSIPQ

1913年的中国,正是清王朝覆灭,民国刚刚建立的第二个年头,旧的一切尚未打破,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也在蓬勃发展。历经重重劫难的中华民族,在新旧交替的满目疮痍中,苦苦探寻着未来的出路,也悄然孕育着灾难中那微薄却终将照亮前程的阳光。

这是第一集的画外音,是整部剧的时代背景,最后一句则是全剧的核心内容。

就从电视剧的故事发生地——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说起吧。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湖南史说是半部中国近代史一点也不为过。其中以湖南第一师范(以下简称一师)最为耀眼,她的三个学生:曾国藩(城南书院),黄兴,毛泽东。一个组建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一个缔造了中华民国,最后一个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于她的其他学生,像左宗棠,谭嗣同等也都不逊色。

这所学校底蕴深厚,承古启今,这个在第一集的第一幕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陶斯咏随父亲到一师去,恰巧看到一师的外文教师费先生(德国人)拉着小提琴领着学生们唱校歌:

衡山西,岳麓东。
城南讲学峙其中。
人可铸,金可熔。
丽泽绍高风。
多材自昔夸熊封。
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城南:城南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前身。

峙:高高地立起,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丽泽:《周易》“兑封”象义:“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泽”意为两泽相连,其水交流犹如君子朋友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学说。

绍:作动词,义为:继续;继承。如“绍,继也”——《说文》

高风:高尚的品格。

丽泽绍高风:君子朋友们经常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学说,以此来继承先哲们高尚的品格。

多材自昔夸熊封:人才之多要从西周时熊绎被封荆楚说起。

岳麓书院门口,对联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蔚:本义为草木茂盛,如“蔚蔚,茂也”——《广雅•释训》,“望之蔚然”——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这里是指荟萃,聚集,如“蔚为大观”。

歌词蕴含了多少湖湘文化在里边(回想我所读过的学校的校歌,实在惭愧),这是中;穿着中式服装的费先生和他拉的小提琴来自海外,这是西。开篇便点明了学校的特色,中西结合,新式学堂。

向警予点出了歌词的问题所在,最后一句“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为什么一定是男儿,女儿不行吗?

旧的一切尚未打破。

一师要进行新一届的招生,向警予也想报考,却被袁仲谦以“男女之大防”赶走。向警予气不过,与陶斯咏商量“女扮男装”考一师。这次“女扮男装”非常精彩,同时也引出了两段感情。

一.青春的情感

很多剧的“女扮男装”就是个笑料,基本上是奔着被识破去的,识破的原因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而向警予的“女扮男装”大概是电视剧里最难被识破的一次了,她取了个笔名“向胜男”参加一师的入学考试,只让人代交文章,自己并不露面。

一师的入学考试结果出来了,“向胜男”名列第四,一二三名分别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记住了排在她前面的这三个名字。同时在一师和周南任教的杨昌济将一二名的文章带到周南女中(名字取自周南女中,南化流行)传阅,蔡的文章,平实稳重,毛的则“气势汹汹”,向喜欢蔡的文章,陶喜欢毛的文章。陶斯咏打趣平时“气势汹汹”的向警予不喜欢“气势汹汹”的文章,反而喜欢蔡的文章。蔡和森人似其文,锋芒内敛,外柔内刚,后来向警予喜欢上他可能是性格互补的原因吧。两篇文章引发的两个少女对异性的倾慕,这种“另类”的青春难能可贵。

周南女中门口,周礼尽在,南化流行。

在观止轩书店,陶斯咏与毛泽东二次相遇,二人互道名字。毛泽东直接说出了陶斯咏的名字典故:出自《礼记·檀弓》“喜斯陶,陶斯咏......”

试想,一个男生在书店搭讪一个女生,在问知她的名字后说出她名字里的典故,这得多浪漫多美好。

天忽然飘起了雨,两人就在书店门口聊了起来。陶斯咏喜欢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毛泽东则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认为诗人写诗言志,不能像李煜一样只想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应该要有杜甫那样的胸襟。虽说这只是个人喜好的不同,却从一开始暗示了两个人的未来。剧末,陶斯咏为了躲避与表哥王子鹏的婚姻去找毛泽东,毛泽东说他只把斯咏当朋友。她梦想她的浪漫,我执着我的责任。或许青春总是有遗憾的吧。

回到那场雨,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一起躲过雨的书店,是雨里的诗文相对。毛泽东说他喜欢“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谁说知音难求?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陶斯咏回去后将这八个字写在了初见毛泽东时借给他的书的第一页,大概从这个时候起,陶斯咏便喜欢上了毛泽东。这场雨是本剧感情戏的高潮,卓文君碰到了她的司马相如,又更像是郭襄到了她的风陵渡口。陶斯咏并不知道她跟毛泽东后来会发展什么样子,美好的邂逅怎能不让人憧憬未来,这应该是她的青春里关于男女最美好的回忆了。

与陶斯咏自由恋爱对应的是封建旧制给她的包办婚姻——和表哥王子鹏的娃娃亲。两人唯一一次单独接触的戏是在教堂,一群小孩子跑过来问王子鹏要钱,王子鹏倒也给得大方。若是换了部剧,陶斯咏可能会被王子鹏感动。本剧没有,陶斯咏直接给王子鹏发了“好人卡”:“表哥你是个很好很善良的人,可是一个人光靠心地善良是不够的。你可以发善心给这些孩子施舍,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能改变他们的前途,改变他们的命运吗?中国到处都是这样的孩子,如果光是靠施舍,而不去为他们做点什么,那他们今天是这样,明天还会是这样。甚至他们的孩子,他们孩子的孩子也会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去读师范,要去当老师的原因。表哥,你看,看看你的这双手能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能让你自己觉得你是一个有用的人......”

这个千金不傻白甜,少爷也不纨绔。王子鹏回家后用心思考陶斯咏说的话,从下人阿秀给他端的粥里意识到自己什么都不会,连碗粥都要被人煮好给他端过来,他决定去考一师,做个有用的人。

“富二代”们尚且如此进步,贫家子弟呢?

在毛泽东陶斯咏相遇的同一场雨里,刘俊卿遇见了赵一贞。有意思的是,刘俊卿和赵一贞的两位扮演者在电视剧《血色湘西》里扮演的是一对夫妻——龙耀武和瞿月月,只是两段感情都是悲剧。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少年维特之烦恼》

刘俊卿,父亲刘三根,是长沙城里大街上卖臭豆腐的。父子名字差异之大,表达了穷苦的父亲对儿子成才的期望。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一切的自卑与虚荣都源于比较。刘俊卿被分到跟王子鹏同一个寝室,少爷穿着几十块大洋的皮鞋,吃着家里专程送过来的美味,这也还好。只是当刘俊卿跟赵一贞的恋爱被赵父发现的时候,赵父毫不留情面地直戳刘俊卿的痛处:“没钱别跟我女儿交往。”儿女情长,英雄“志”却不短。刘俊卿终于抛开了虚荣,做了湖南将军汤芗铭的走狗,抓捕自己的校长,害死自己的父亲,站在爱国进步学生的对立面......后来,袁世凯倒台,汤芗铭也跟着树倒猢狲散,刘俊卿被抓进了监狱,赵一贞为了救刘俊卿答应嫁给别人。刘俊卿出狱的那天,赵一贞出嫁。无力抗拒婚姻的赵一贞自杀于婚轿中,血流了一路。

陶斯咏和向警予曾劝赵一贞远离刘俊卿,赵一贞说她知道刘俊卿干的坏事太多,但她相信刘俊卿对她的爱是真的,爱不会骗人。通过赵一贞的话或许我可以理解《色·戒》,王佳芝为什么会喜欢上易先生,《色·戒》背后的张爱玲为什么会喜欢胡兰成(汪精卫的追随者,汉奸)。他人很坏,但他对我很好,感情和是非本来就是两码事。还有电影《芳华》里的刘峰和林丁丁,刘峰向林丁丁表白被拒绝,林丁丁说谁都可以喜欢她就活雷锋(刘峰的绰号)不行。为什么呢?恋爱是不患富患均,刘峰是活雷锋,是中央空调,他对林丁丁的好跟其他人没什么区别,林丁丁感受不到他的爱。感情必须得是单一的,用情要专一。这也是毛泽东没跟陶斯咏在一起的原因,他要去救他的中国,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不能只对你好,我还得对大家好。

二.亲情

毛泽东的父亲与母亲很好地诠释了“家严”与“家慈”。毛泽东回家问父亲要钱考北大,毛父不同意毛泽东读书并将他关在家里。半夜时分毛母将毛泽东放出来,临别之际,毛母对毛泽东说“娘这一世没什么用,只瞒着你爹攒了这点钱,找个便宜点的学堂好好念书吧,趁着你爹还没醒赶紧走吧。”这个时候毛父出现了,他把一袋子钱扔到毛泽东面前说“听你娘的找个便宜点学堂读,要是不好好念书就给老子滚回来。”刀子嘴,豆腐心。

毛泽东感动地说“爹娘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念书。”

在真实的历史中,毛泽东改了一首诗言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后来毛母操劳过度患上了淋巴腺炎及其它杂病去世。

再说说刘俊卿的父亲刘三根。刘俊卿的母亲可能很早就去世了,刘三根一个人既当家严又当家慈,我们能看到的是家慈占了主导地位。刘俊卿读书要钱,刘三根卖臭豆腐卖不了几个钱,只得将女儿卖给王子鹏家,父女俩一起供刘俊卿读书。一师开学第一天,刘三根挑着行李送刘俊卿入学。方学监问刘俊卿刘三根是他什么人,刘俊卿说是雇的挑夫,刘三根愣了一下,说:“对,我是挑夫。”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溺爱万万要不得,特别是穷人家的溺爱,单亲溺爱尤甚。不然,只会索要无度,不知感恩。

刘俊卿看着王子鹏的新皮鞋,也想买一双,就去找刘三根要钱。刘三根将女儿给他自己治病的钱都给了刘俊卿,自己平常就咽高粱饼度日。

此处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主题是“我眼中的中国农民”。里面有一篇文章让人印象深刻,大意是主人公的父亲病重,在生死边缘徘徊,医生说能不能撑过去就全看他自己了。然后母亲就跟父亲讲:“家里的房子又漏水了,地还没耕,二娃的学费还没着落……”家里人很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让父亲担心。父亲听完,淡淡地说了一句:“扶我起来……”

病,就这么好了。

三.教育

杨昌济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是“修身”,俗话说修身养性,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杨昌济问学生们的志向是什么,王子鹏说想当个老师教书育人,杨昌济说这是很崇高的理想。刘俊卿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上人,杨昌济没有说话。

一师校长孔昭绶说办教育是为国为民,校长与师生们不惧汤芗铭的淫威,开会怒骂日本帝国主义狼子野心;学生们印发册子揭露袁世凯复辟真相,办夜校教民工读书识字,组建学生军巡逻维护治安,这两百学生军甚至赤手空拳缴了三千北洋溃兵的械,保长沙古城于危难之间。这些都符合湖湘文化的特点“经世致用”,像曾国藩组建湘军,谭嗣同百日维新,黄兴领导了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

那是1913的中国,封建旧制尚未完全被扫除。105年后的今天,在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多学校似乎还比不上当年的湖南第一师范。不是说非得抛开升学率去办素质教育,起码应该两者并重。一师入学的第一天,孔校长说“什么叫人才,有德才有才,要是有才无德的话,将来一定会成为更大的祸害。”就怕流氓有文化。小学不谈,中学读书完全是功利性的,甚至大学也是如此,听室友讲有的实验室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并没有研究出特别有用的东西。

记得《明朝那些事》里讲王阳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点我很推崇,包括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 ) 今日之责任,仍全在我少年!

很久没完整的看电视剧了,觉得太拖沓,不如电影节奏快。可就这样一部电视剧,让我天天熬夜看了十多天(只有一个台放在很晚播~)。反而越看越来劲,关上电视睡觉时脑子里浮现的全是里面的情节。

对于毛泽东,我们知道的他年少的故事太少了,往往只是闹市读书之类的,往往还神话了。而这样一部电视剧,立刻拉近了我们与伟人的距离。

最大的感受,是遇到一个可以当知己的老师是多么重要。杨老师、孔校长帮毛泽东转移逆书让我从心里感叹毛泽东的好运与老师们的关爱。而杨老师对毛泽东的各种关照、教育、爱护更是令人动容。可以说,如果没有杨老师,毛泽东的成就可能会少很多。

常常为剧中那一群热血少年而感慨,他们小小年级,就把救国作为己任。毛泽东的气魄让我感叹,训练学生军,办夜学,赶走桂军,保护长沙百姓。非凡胆识与才能在青年时边一展无余,正如杨老师所说,不谈救国则已,谈救国则定是毛、蔡二人。

个人很喜欢向警予和蔡和森,向警予的大大咧咧与蔡和森的“憨气”在一起,很互补,看到他们我就不由自主地祝福他们。可惜这样一对热血青年英年早逝,真让我扼腕叹息。而且向警予还是逝世在武汉。武汉好像有座警予中学,算是我们武汉人对她最好的怀念吧。

为什么现在身边这样有志气的青年就这样难求呢?我们满口背着《少年中国说》,可实际行动呢?愿有志青年都看看这部优秀的电视剧。要知道,今日之责任,仍全在我少年!

7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开播之时,曾引起过很大反响。但当时我正读高中,学业繁重,且终日寄宿于校,竟错过了这样一个热潮。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电视剧也鲜有人提及。人们热衷的依旧是情感大戏和娱乐真人秀,这些真正的好剧却日渐冷落,被人遗忘。近日,颇有闲暇,想看一些有深度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正中我意。这部剧给我的感受是震撼的,从中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以下就几个关键词谈谈感悟。 关键词:俭朴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普通的衣食住行都成困难,更别说教育了。在剧中,就有这样一批贫寒学子,他们因经济窘迫而选择去免费的一师大就读,他们没有好的物质条件,有时还要忍受饥饿的煎熬,但是他们人穷志不穷,积极向上、勤奋刻苦。正如古人所言:“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毛泽东家境虽不十分贫寒,但他的父亲并不赞成他读书,因此未给他多少资助。剧中的毛泽东,身着粗布衣服,脚穿一双破布鞋,但脸上永远是满满的自信。他身材高大,饭量比一般人要大。但是因为没钱,他经常忍饥挨饿,好几餐吃不上饭,又加上他酷爱买书,生活常常是捉襟见肘。但毛泽东似乎有着天生的乐观,它从未为这些事感到难堪或失落。只要有书,他的精神世界便是充实和富足的。剧中有一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当杨昌济先生看到毛泽东终日穿着一双露出脚趾的破布鞋后,决定给他钱买鞋。毛泽东颇为感动,拿着老师给的钱准备上街买鞋,可临时又钻进了书店,忍不住买了自己心爱的书。第二天,杨昌济先生看到毛泽东还是穿着那双破布鞋,便问他原因,得知真相的杨昌济只是微微一笑。后来,他竟亲自给毛泽东买来了鞋。 又如蔡和森。他出生于官员家庭,本是不愁吃穿的少爷,但由于其父要将10多岁的妹妹卖与别人做童养媳,母亲葛健豪便带着子女逃出家庭,来到了长沙。一个妇女,带着子女独自在外生活,十分艰辛。但即便生活再艰苦,葛健豪也决不能让子女没有书读。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蔡和森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立刻从衣食无忧的少爷转变成自立自强的青年。他为了帮母亲分担艰辛,趁着课余时间偷偷在街上帮别人擦鞋。有一次,他将自己的午饭让给妹妹,后自己因饥饿捡了刘俊卿剩下的窝窝头吃,遭到了刘俊卿的冷嘲热讽。返回的妹妹看到了这一切,早已泪流满面,那一刻我的心里也酸酸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幸好这时,徐特立老师出现,他抢过窝窝头大口吃了起来,并强烈谴责了刘俊卿的行为。在这之后,校长孔昭绶在全校开了一场俭朴教育大会,他用慷慨激昂的声音说:“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吃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吗?不,孩子们,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的东西。今天的你们,都还年轻,将来步入社会,你们都要经历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都要面临理想与现实的选择。等到那个时候,你将会真切地感受到,当你不计个人得失,尽己所能,使尽可能多的人得到幸福时,你的精神将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反过来,如果你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那一点私利,只盘算自己那一点得失,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就算你天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等到了晚上,等到你一个人安静下来,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你所拥有的,只是无尽的空虚,因为在精神上,你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牢牢记住,俭朴为修身之本。” 这段话语,振聋发聩,激荡在当时的一师学子心中,同时也激荡在每一位观众心中,催人反思,催人警醒。俭朴是中华传统美德,可如今随着物质的逐渐富裕,这一美德也渐渐被人遗失。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昂贵的食材、名牌的衣服、富丽堂皇的住宅。我们消费了大量原本不必要的消费,浪费了原本不应该浪费的资源。很多人一心只追逐着权利和名利,而丧失了一颗朴素的心。也许,这些是当今时代的必然产物。也许,我们也无必要再像以前那样省吃俭用,委屈自己。但是,俭仆却是当今每个人都需要培养的品质。看完此剧,我也反思自己之前的浪费行为,愧疚的同时,也明白了今后的行为方向。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劳动来之不易。不要为了所谓的虚荣,花费过多的金钱用于外在的打扮。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住豪宅、开豪车。不要去炫耀那些外在的一切,如金钱、权利、地位,因为那不值一提。真正重要的是,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俭朴成就更多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读书 毛泽东曾说:“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不能一天不读书”,这部剧也生动地展现了毛泽东好学的精神。他只要一有空闲,便无时不在看书。图书馆中他永远是最晚离开的,有时为了摘抄老师的手稿,竟然通宵不睡觉。而且他看书极为仔细,笔记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字,其中用各种符号标志着,旁边还批满绳头小楷的批语。因为文章写得过于天马行空、狂放恣意,所以毛泽东的国文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毛泽东冥思苦想地寻找根源,通宵达旦地学习,直至成绩赶上为此。除毛泽东外,其他一批青年如蔡和森、萧子枫、周世钊等都是勤奋好学的青年。他们一个个见多识广,彼此经常海阔天空地谈论交流,这些都得益于他们平时的广泛阅读。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谓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古代的读书人,惟读书是务,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读书,通过博览群书他们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司马温公所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之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可见古人对待读书是怎样一种态度。而反思当今,读书不再是人们的每日功课,甚至是读书人也无法做到每日读书,更别说无时不读。比起枯燥乏味的读书,很多人更愿意通过影视媒体来获取信息,但是这种获取信息的效果是浅层次的,他限制了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今天的我们看似无所不知,实则孤陋寡闻,看似思想万千,实则难放异彩。这些,都跟我们缺乏阅读有关。所以青年学子,不可不重视读书,尤其是要多读文学、历史、哲学等古书,因为这些凝聚着古人智慧,能够大大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教育 这些恰同学少年之所以能够意志风发,很大程度上跟一师开明的教育风气有关。时孔昭绶任一师校长,他以"人格教育、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惟一之教旨"大胆办学,这些也是吸引毛泽东等一批有志青年的理由所在。孔昭绶给他们上的第一课,便道尽了其教育主张的真谛。“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那种关进书斋里,埋头故纸堆中做些于国于民无关痛痒的所谓之学问,不是我湖湘学派的特点,湖南人读书,向来只为了两个字:做事!做什么事呢?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事!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为民智未开,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落后,教育人人,则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真才既出,则国势必张......”诸如此类言论,孔昭绶是常常说给学子们听的,这无疑是春风化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灵。当然,孔昭绶并非只会纯讲道理,他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如对待毛泽东的偏科现象表示理解,又如提倡学生自治,创办学友会,支持学生兴办夜学,组建志愿军等等。而让为我最为感动的却是那次明耻事件。时袁世凯复辟,日本企图同中国签订“二十一条”,湖南军务将军要求在一师开展“论袁大总统英明之中日亲善政策”的征文活动,校长孔昭绶深感耻辱,万般不愿,但面对上级的军事压力,他不得不照做。他的心在滴血,他怎么忍心看到自己亲手教出来的学生为日本的狼子野心唱赞歌。所以没张贴多久,孔昭绶便立马贴上了另一份征文启事——《就五七国耻告全校师生书》。之后他又在全校开展了明耻大会,会议上大力痛斥日本的罪恶,并呼吁全校师生“把我们的恨,且埋在心里,要恨而敬之,敬而学之,学而赶之,赶而胜之!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比他日本人做得更好,更出色!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孔昭绶因此次事件受到逮捕,被迫逃亡日本,但他却用实际行动为一师学子上了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除校长孔昭绶,一师尚有一批思想进步、真才实学的教师。如学监主任方维夏,历史教师黎锦熙、伦理教员杨昌济,教育老师徐特立等。其中我想谈谈杨昌济老师和徐特立老师。杨昌济是杨开慧爸爸,他学贯中西,对教育、哲学、伦理都有深入研究,乃湖南有名大学者,他自言平生志愿:“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杨昌济非常欣赏毛泽东的才华和魄力,平日里对他也照顾有加。如经常给毛泽东进行额外的辅导,还邀请毛泽东去他家看书。其中有一次,杨昌济说与毛泽东听的一席话,可谓十分经典。此番谈话大致为: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修学储能,书本知识和实际能力应平衡发展,求学路上应先博后渊,不要过早框死自己修学储能的范围,而应在渊之前先广泛学习,多方涉猎。此外,我们还要培养自己坚、忍的品质。正所谓“坚者如磐石,虽岁月交替而不变,忍者如柔练,虽困苦艰辛而不摧。坚忍者,刚柔并济,百折不回,持之以恒也”。这番谈话给毛泽东的启发很大,从此之后,毛泽东开始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教工人学字,暑假游学等,他也不再是把目光仅仅专注于哲学和伦理之类的书籍,而是广泛的阅读,他也开始锻炼自己的强韧的意志,如用冷水沐浴、体育锻炼等等。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坚忍。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亦十分重要。这些道理,我们不是不懂,但却难以做到。这大概就是普通人与伟人的区别,面对同样的道理,普通人听懂却没有行动,或是行动不久却又终止,而伟人是用之于身,并且持之以恒。愿我们都将此铭记于心吧。徐特立是省议会副议长、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同时还兼任三所学校的课,收入极高,但为人却十分朴素。他身上是补丁衣服,脚下是草鞋,坐不起轿子,吃学生食堂,连一把油纸伞都买不起,下雨天还穿着蓑衣,可谓十分寒碜。他的钱都去哪里了呢?原来他在家乡办了一所学校,免费招收贫困农家子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值得永世敬仰。 毛泽东他们就是在这样一批才学兼备的老师们手下学习,老师的言传身教时刻不在影响着青年学子。少年强则国强,但少年强则在于教育强,可见教育意义之重大。而当今教育仍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注重理论忽略实践,培养的学生死读书,动手能力差;对待学生一概而论,缺乏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的学生虽然文化高,但普遍缺乏开阔的胸襟和社会担当意识等等。教育应该怎么发展,孔昭绶、杨昌济等一批优秀教师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示范,育才先育己,教人先教德,言传身教胜过空洞说教,既教学又教能,既要有所引导,又让其自由。 关键词:体育锻炼 说到体育锻炼得从易永畦的离世说起,剧中的永畦十分瘦小,笑容腼腆,他与毛泽东关系亲密,曾帮毛泽东多次缝补鞋子,是一个内心善良,体贴朋友的男孩。但永畦家中贫寒,身体虚弱,在一师读书时得了肺结核,没能及时治疗而英年早逝。永畦死后,毛泽东十分伤心,流泪为他写有挽联:“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城南草萋萋,涔泪浸双题。” 一师成立学友会后,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商量活动的开展,而平时爱出谋划策的毛泽东却在一旁沉默。他想起了离他们远去的永畦,他说:“永畦是那么善良那么优秀,可是他的身体太差,稍微有点风雨,第一个感冒的,肯定是他。”“没有健康的身体,你学问再大,命都保不住,又有什么用呢?反观我今日之国,身体羸弱者比比皆是,学校里,学生啃书本,老师教书本。家长更是一双眼睛只盯着孩子的书本,一国之青年都病恹恹的,这样下去,别人凭什么不把我们当成东亚病夫?国家的强大、武力又靠什么来保证?中国的未来,需要我们青年,青年的未来,需要野蛮强健的身体。”同学和老师们都被毛泽东的话所震撼了,纷纷表示赞同。紧接着,一师掀起了一股体育锻炼的热潮。毛泽东也是在此时期写作了《体育之研究》,全面论述了体育的一系列问题。杨昌济看完此文后频频夸赞,并且将之推荐给《新青年》的陈独秀先生。毛泽东之所以如此重视体育锻炼,与他自己小时多病有关,再加上后来经历同窗好友永畦之死,更是让他明白了生命的重要性。毛泽东重视锻炼并不仅限于个人幸福,而是将之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国家的未来在于青年,而青年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否则拿什么报效国家。这一观念,对于今日的我们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今日之教育,依旧以应试为主,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很多青年学子终日坐在教室勤学苦读,身体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自然是差。而一旦步入工作,生活忙碌,更是与体育锻炼脱节。何况,这是一个浮躁而忙碌的时代。很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拼命付出,提前透支自己的健康。殆不知,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不过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体育,在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体育锻炼的行列。虽然,在这其中,我们大多数是从个人健康角度出发,缺少毛泽东为祖国未来强健体魄的胸怀,但这也确是一种进步。因为珍重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客观上促使个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俗话说,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但我想说,生命的宽度是以长度为基础的。为了个人的幸福,珍重自己的身体。为了家人的幸福,珍重自己的身体。为了祖国的未来,珍重自己的身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个人真正的好状态,是身体和灵魂都是健康的。 关键词:青春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这是一师的校歌,也是这群恰同学少年给我们所呈现的青春状态。他们勤奋刻苦,为祖国之未来而奋力读书;他们豪情壮志,志在改造旧中国;他们胸怀天下,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他们胆魄惊人,组织反袁活动、筹办志愿军,赶走敌人;他们也活力四射,登岳麓、游湘江、浪遏飞舟。他们的青春是积极向上的,是热血沸腾的,是令人敬仰的。而反观我们之青春,多了一份幸福,却少了一种胸怀和气魄。生活在祖国强大的今天,今日之青年不再肩负救亡图存的重任,但我们依然有我们之任务。青春如朝阳,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它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活力的,是奋斗的,是拼搏的。愿我们青年能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用新时代该有的朝气和活力,度过属于自己的青春。

8 ) 恰同学少年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短评

很好看。青春是最美好最令人感动的,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一样。

5分钟前
  • 江仙*响姐
  • 推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7分钟前
  • 时代的尾巴
  • 力荐

不管是否真实以及主席苏,但是里面的朝气和蓬勃,确实感受到了。少年确实应该活成这样,学习,锻炼,游学,心怀天下,不拘小节。

10分钟前
  • sea
  • 推荐

唤起心中潜藏的那股热血。

11分钟前
  • 怀山鹿
  • 力荐

经世致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3分钟前
  • 陆路
  • 力荐

毛爷爷年轻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的反思打动了我。我觉得中国青年都该看看这部剧,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比现在某些无病呻吟的青春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1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一部让你找到为什么是毛这个答案的电视剧

15分钟前
  • 小辣椒
  • 力荐

刘俊卿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自行私译本送给了赵一贞,与我而言是最浪漫的表白。萧子升说鸡兔同笼函数求解对现实毫无用处,与我的心声完美重合。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的美好,古白话表述方式真是酣畅,少年意气多迷人多美好。

16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力荐

小时候看过几眼。

21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这部剧是我高考第一年看得,当时我就深深被吸引了,堪称良心之作。这部剧让人看完之后,心中宏志顿生,有感当年毛主席那批人的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和现在的学生相比,那时候的学生更加珍惜学习。剧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等人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深的人格魅力,其中最喜欢蔡和森。

22分钟前
  • xgbkind
  • 力荐

改变我价值观的一部电视剧 且拍得很美

24分钟前
  • bamboo
  • 力荐

呜呜呜,没想到我一个浑身负能量的人竟然被这部电视剧感动得热泪盈眶。要是主旋律电视剧都这样拍,那我肯定早就入党了。

29分钟前
  • 张又耳
  • 力荐

青春正好,风华正茂,当立志报国,勤学向上。原来沉重的历史也可以这么阳光有朝气。

34分钟前
  • 醉里挑灯看花
  • 力荐

想整理一个"这TM也是湖南卫视拍的电视剧"豆列!拯救大众的刻板印象!

39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毛润之 启是没读过几本书的喽喽們能够妄评的

42分钟前
  • A
  • 力荐

喜欢向警予~~~

43分钟前
  • 赵哈哈
  • 力荐

想当年,强迫我们看还要写观后感。。。

46分钟前
  • 较差

hhhhhh还会唱片尾曲噢2333

4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这是我的童年记忆,也很自然的解决了我的一些苦闷。我多希望,我能够与同学们一起朗诵李白,朗诵梁启超。我有多希望这是我的青春生活,我的每一天。众志成城永远比孤军奋战好。在这样的青春里,只有激情友情信仰,没有空洞乏味,话题,行事永远是大我而非小我。

51分钟前
  • 大米荣荣
  • 力荐

少年强则国强,重看一遍!仍然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好剧,全剧时时刻刻流露出一股朝气是如今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电视剧所缺少的!

52分钟前
  • 彬大喵~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