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希望不会有年轻女孩看到这电影~即使有,请切记这是电影!电影!电影!(重要的事情说3遍!)
刚看完love in the afternoon,眼睛有点湿润,但仅仅针对的是赫本剧末追火车时精湛的演技,以及庆幸她或者说这电影最终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但说真的,以这电影的情节和表达的情感,我真不希望有太多年轻女孩看这部电影。说的其实就是一个循规蹈矩的19岁音乐生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跟一个美国老花花公子发生的一段旖旎故事。重点是;1.音乐生只有十多岁,感情一片空白,对感情极度认真。而美国花花公子已经40~50岁了,阅女无数,游戏花丛,只想要bed上的激情,恐惧heart 上的感情。2.花花公子是个富豪。不管哪一点来看,这个小姑娘都像在玩火,而且毫无胜算,99.9%都是悲剧收场……但电影毕竟就是电影,简直就是现实的反转版,一“下午”情后又一年,小姑娘又遇上了富豪,又共度了n个“下午”,最后富豪竟然爱上了这个“满口谎话”的小姑娘,带着她回美国结婚了。
但现实最可能的是什么呢?
1.一“下午”情后,富豪闪了,小姑娘终其一生没再遇到过富豪,心里攥着一朵白康乃磬郁郁寡欢的嫁给吹长笛的同学(当然也可能有些偏激女性会终生不嫁一直怀念,不过几率较少)。
2.即使遇见富豪,富豪已经把小姑娘忘得一干二净。小姑娘黯然神伤,心里攥着一朵白康乃馨,然后同上。
3.富豪还记得小姑娘(其实这个几率已经很小了,我觉得这个情节只有小说和电影才会出现,一个花花公子+一个成功商人会在一年后记得清一年前一个只相处过一天的床伴,我真为这个花花公子的记忆力竖大拇指),然后又进行了n“下午”情,然后拍拍屁股走了。小姑娘攥着两朵白康乃磬郁郁孤欢,然后同上。
4..富豪还记得小姑娘,然后又进行了n“下午”情,然后小姑娘不小心有了(估计这种可能性也是很低的,作为富豪,这种事情会很小心的),然后跟富豪开扯,对薄公堂,然后……
综上,就是我并不希望有年轻姑娘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因为我完全没看到一丝积极,相反只能看到一个循规蹈矩的音乐生,未来的大提琴家,为了所谓的“爱情”,奉献出身体和精神,进行一场99.9%都会输的赌博。
人啊,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想的事情就多了,特别是在资本和商业里打滚的越多,思想更加不可能纯粹。金钱,事业,机会,责任已经把人生追求排满了,爱情什么只能倒着在队列里找,这就是富豪的真实写照。记得之前在某个报导里看到,富豪通常不用花很多钱就能泡到美妞,因为很多女性会跟富豪“讲心”,不要富豪的财物,以示自己不是贪图富豪财物才跟富豪一起的,富豪也乐得装傻,泡妞不用花钱。这种美事傻子都不会拒绝,何况是有脑的富豪?!
虽然当今社会有很多“拜金女”(其实我觉得这称呼有点不贴切的,毕竟人家也是青春+技术换来的金钱,也算是等价交换,挺公平的),但也不乏有很多傻呆呆没见过世面,不知社会险恶,只看过一堆言情小说的少女(or中女)会真的以为有情万事足,有情能钓金龟的,持有这种想法的最终很大可能是为“情”上钩,然后人财两失……当然,也许我这种观点过度保守,但至少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
这部电影评3星。只针对演员演技和颜值,那个大叔颜还行,没有龌蹉恶心的感觉。赫本的颜当然更加毋庸置疑了。
刚好听到陈慧琳的“记事本”,我觉得作为剧中女主的心情写照很贴切,以下附歌词,晚安!
翻开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写着许多事都是关於你
你讨厌被冷落
习惯被守候
寂寞才找我
我看见自己写下的心情
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后头
等你等太久
想你泪会流
而幸福快乐是什么
爱的痛了
痛的哭了
哭的累了
日记本里页页执着
记载着你的好
像上瘾的毒药
它反复骗着我
爱的痛了
痛的哭了
哭的累了
矛盾心里总是强求
劝自己要放手
闭上眼让你走
烧掉日记重新来过
我看见自己写下的心情
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后头
等你等太久
想你泪会流
而幸福快乐是什么
爱的痛了
2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谈影片《黄昏之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谈影片《黄昏之恋》
范典/文(07年旧作)
从上次看完《龙凤配》后,我知道比利·怀尔德已经迷恋上赫本的清纯了。在他的影片中,女主角和男主角总是经历了一段挫折后最终结合在一起,《龙凤配》是三角恋,地位悬殊的爱情,而在这部名为《黄昏之恋》的1957年出品的黑白电影中,赫本与贾里·库柏俨然一对父女,年龄差距如此之大——1901年出生的贾里和1929年出生的赫本总共相差了28岁。贾里曾在银幕上饰演过西部硬汉形象,尤其是那部片长85分钟的《正午》使他声名大振。然而在《黄昏之恋》中,他虽已表现出绅士般的风流,但难掩其发福的身材和衰老的面容。为此,导演和幕后工作人员花费心机,把镜头作了滤光处理,并常常让贾里处于灯光昏昧的地方,赫本的脸本来就是票房保障的有力招牌,她总是毫无顾忌的站在最亮的灯光前。这样,贾里和赫本无疑跳脱出年龄的隔阂,演绎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老少恋”,他们在某个下午,在“丽池”饭店的某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相拥跳舞。于是,我终于明白这个片名的来由——它与人的年龄有关、跟爱情有关、跟下午有关……
据说,当初导演第二次找到当红影星加里·格兰特,请求他与赫本演对手戏。而加里以年龄相差悬殊而拒绝参演。与亨弗莱·鲍嘉相比,加利·格兰特要更加英俊风流,可是他辞演《龙凤配》,又再次辞演了这部《黄昏之恋》,直至1963年,他俩终于在斯坦利·多南导演的《谜中谜》里合作了一回。在我眼里,影迷们期待他俩的合作,是基于一种审美情趣,而导演及制片商的几次“撮合”明显是冲着商业效益去的,像加里·格兰特那样的“孔雀”型的男演员,凭着资历和脸蛋摆架子,赫本一定有所风闻。她的表演没有冲破自身“美貌”所限,在之前拍摄的这几部影片,虽然好评如潮,也得到了大大小小的奖项,赫本的表演技巧明显没有更大的突破。尤其是看过《罗马假日》、《甜姐儿》之后,她的舞蹈、美貌已经显现一空,此时她已经结婚,神情中偶尔带上一丝成熟的韵味,然而眼神中的忧伤仍在。她又一次出演了“少女”,出演了她自己,以本色的美征服了观众征服了半个世纪之后的我。我想,有资历、名声更响的人,比如加里·格兰特会对这些嗤之以鼻,他眼里的赫本是个大概的形态:一尊名贵、工艺精湛却毫无价值的花瓶……而亨弗莱·鲍嘉在出演《龙凤配》时对赫本指指点点,完全是因他个人问题,他在政治问题上受到了困扰。对此,赫本却毫无怨言,多年后,她对儿子说:“也许他(亨弗莱·鲍嘉)说得对,我不适合演戏。”
我至此看过的赫本的影片中,她饰演的角色都清纯、善良,具有很好的修养,《龙凤配》中的莎宾娜在巴黎求学并爱好烹饪、《罗马假日》安妮公主贪玩、淑雅却老是上当受骗、《甜姐儿》中的女孩乔爱好哲学,在这部《黄昏之恋》中,她总是身背大提琴穿梭于巴黎公寓。
似乎她的电影与巴黎这座城市密不可分,《黄昏之恋》她饰演的这个学大提琴的女孩子亚莉住在左岸。影片开始,她的父亲夏弗先生站在水塔顶用高倍摄影机偷拍名人隐私。他的一段独白成了全片开头语,随着一组组镜头展现,那些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在接吻的巴黎男女,是不是浓缩了巴黎人浪漫、有趣的性格特征呢,这无疑给整部影片投下了浪漫的背景色彩。
亚莉与父亲一起住,她平时在学校学习大提琴专业,与一位男同学相处甚好。她的父亲夏弗先生是一名私家侦探,常受雇于他人调查一些男女苟且之事。他把这些独家搜索来的资料分门别类锁在柜子里,却不意被自己的女儿翻来阅读。这一次,夏弗受雇于一位疑心甚重的富豪男人调查他偷情的妻子。夏弗调查的结果是,那位妻子总是与一位名叫法那肯的企业大亨单独呆在一起,在“丽池”酒店的某个房间,每日下午唤来吉普赛人组成的四人乐团,然后演奏一些华丽、悠扬的圆舞曲,有一首名为“意乱情迷”(有待考查),演奏完这首曲子,乐团便离开了,只剩了这位太太与大亨单独相处。这位醋劲大发的丈夫在私人侦探夏弗的住所听完了报告后果然大发雷霆,并扬言要开枪射死那位大亨。这时躲在另一间房间偷听的亚莉得知消息后,在学校课余时分打电话去报警,却遭到拒绝——理由是巴黎每日在发生成千上万的谋杀案,当一件事情还未有结果之前,出动警力是一种人力消耗——于是亚莉决定单独出动。她避开那个守在门口怒火冲天的吃醋丈夫,从阳台爬入法那肯先生的房间,道明了原委。当然,她跟那位夫人调换了角色,夫人从阳台逃走,而她与法那肯先生用巧妙的演技骗走了那位怒气冲冲的丈夫。之后,法那肯爱上了她——在他眼里,她是一块嫩肉,没有事故的沾染,毫不理会他的感受,他一向被人谄媚顺从养成的自高自大受到了挑衅。
第二天,亚莉在下午又与之见面,原因是他要离开巴黎了。她帮他整理行李的方式是,像孩子一样跳到箱子上,然后把鼓囊囊的皮箱锁上。分别时她已经爱上了他,从他外衣口袋里拔下一枝康乃馨聊作纪念。再次重逢是在音乐会上,亚莉用望远镜看到了他,当时台上正在演奏瓦格纳的《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场休息时两人相遇,弗那肯邀请她第二天到丽池饭店约会。恰好亚莉的父亲带回一件雪貂大衣,说是替客户存放在家中。因为亚莉听闻了太多法那肯的桃色新闻,聪明的她打算戏弄他一番。于是她将雪貂大衣藏在大提琴盒中,到公寓时换上,并向弗那肯先生吹嘘她接触过的富有男人。果然弗那肯受骗,在几天游玩、接触过程中,他不时向她追问那些男人的来历,而她总是能够讲出他们的细枝末节来,不由得他不信——其实那些讯息均来自于她的“个人图书馆”(即她父亲的调查案卷)中。在她给法那肯先生的录音留言中,她总共留下了她接触过的19位男人的身份职业,法那肯先生崩溃了,她的不愿透露姓名、对自己底细的了如指掌、外表纯净,却与如此之多的男性有过暖昧关系造成了她在他心里的印象——神秘。于是他去土耳其浴室洗澡,碰巧碰上那位扬言要枪杀他的吃醋丈夫,并把夏弗先生的名片递给他。于是故事终于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其实对观众来说,这不是什么悬念了,但我们很有兴趣看它如何表现,如何收尾。
法那肯先生找到夏弗,当时亚莉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剧情很巧妙的卖了个关子,然后等次日夏弗先生找到法那肯先生那儿,将自己女儿的资料交给他时,终于说明了底细。并请求法那肯先生不要伤害这样一位纯洁的女孩。到了分手时刻,亚莉强忍泪水,表现出那种随意的符合她扮演的那种“风骚”女性身份的大度,但是法那肯先生感受到了她心中的忧伤,当她跟着火车边跑边向他说自己有很多人追求、让他不用担心之类的话时,他再也忍不住,一把将她揽上火车。他们不久便结婚了。
故事似乎编得天衣无缝,但是我总要怀疑一个有着过多绯闻的男人,对待一个对自己了如指掌的女孩会否动情。大多男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个人隐私,而不是将自己透明的呈现在他人眼里,更不用提像法那肯先生这样有名有地位的男士了。而亚莉小姐显然是个吃饱了饭、善良过了头的人,她甚至不甘冒生命危险从阳台爬过去向一位互不相识的男士通风报信……这个故事之所以编得离奇动人,正源自这些机缘巧合性,如果两人不是通过一种奇妙的、惊心动魄的机缘见面,我想那位风流成性的钻石王老五法那肯先生就不会对她产生深刻印象。在这部片子中,贾里·库柏很好的演绎了这位风流大亨,但是被一个小女孩耍得团团转似乎缺乏说服力,这不是贾里的问题,而是编剧的问题。我认为赫本饰演的亚莉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父亲干私家侦探,她耳闻目染了很多离奇古怪的富人生活,因此会对这些生活产生想象,也由此培养成一些虚荣的坏脾气,当她存心耍弄法那肯先生时被其识穿,当法那肯先生离她而去时她突然醒悟自己正在深爱着他,而夏弗先生也适时出现,说明了一切,但这时已经无法挽回她的初恋……如果影片按照我的方法去演绎是否更合乎逻辑呢?可以想见,亚莉小姐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了艰辛,她必须忍受一位风流成癖的丈夫,而且她的婚姻建筑的根底是她的初恋,她没有完全享受青年时代的起伏波折的爱情坎途就奋然嫁给这位花花公子,一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这一点看来,她无疑是单纯得彻底,像一个爱情白痴,或者说她是极具虚荣心的女人。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否象征着她的爱情刚一开始,就已经走到山穷水尽了呢?难怪故事发生在巴黎的黄昏,虽然浪漫,却不免充斥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唏嘘哀惋。
有一个细节,不知观众注意到没有,当亚莉救了法那肯先生一命后,急着离开,却向他坦言自己不喜欢年轻的男人,因为他们冒失、自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完全是在讨好法那肯先生,并且向他暗示自己喜欢的正是像他那样成熟的老男人。她曾在父亲搜集的资料里看到他的相片,当时惊呼他像极了林肯总统,赞他英俊。正是这种好感导致她下意识中去讨好他,奉承他。这样,转念一想,我们就不难猜到亚莉那种潜意识中活跃的虚荣心,她不喜欢那个和她一起学琴的年轻男人,虽然他家境好,出身好,但那是一种平静、呆板的生活象征,她冀求的正是法那肯那般充满浪漫、被人追崇、跟踪调查的生活。她喜欢那些乐团围绕身边,喜欢他调情时将她的高跟鞋藏在口袋中,喜欢他在不明原由的情况下吃她那些男人的醋。她的聪明,换个角度来说,不比《名利场》中的夏普小姐弱小。因此,编剧强调她的纯洁,我觉得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这部片中,奥黛丽·赫本没有在演技上超越前几部作品,她年近而立却依然扮演着清纯少女,但无人不为她的美貌动情。看来故事开头那段冗长的独白完全没有什么必要,就像大家都知道奥黛丽·赫本要出演什么样的角色,巴黎的浪漫无需注解,这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实了。
瓦格纳
http://baike.baidu.com/view/8233.htm《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613.htm黄昏之恋
http://www.dyzdy.com/html/movie_article/2/2773.html贾利·库柏
http://www.cyworld.com.cn/club/album/list.php?startpos=2&clubid=202000011136&folderid=32 3 ) 台词
if i were an indian potentate ,I'd shower you with diamonds .if i were a cobbler ,I'd sole your shoes,but since I'm only a detective ,all i can offer you is a detailed dossier .
i know the rules .love and run
he doesn't believe in it, he's above it.
I'm the girl in the afternoon
do i know you?does an art student know picasso ?
i suppose she was trying to put herself in the same class with you
give her a chance ,monsieur .she's so helpless
4 ) 我最喜欢的Hepburn电影!
故事本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套路,年长的花花公子爱上纯洁的多情少女,最后喜结良缘。但幸运的是,Billy Wilder找到了Audrey Hepburn加上Gary Cooper这对绝妙组合,Gary Cooper真正充满成熟男性魅力,老而弥坚。Audrey Hepburn真正少女怀春,纯情可人。绝对本色出演,经典组合。
电影充满值得一次又一次回味的美妙情节,电影开头阐述巴黎人恋爱观的接吻戏,Audrey Hepburn和她老爸工作的争论的戏,作私人侦探的老爸认为那些偷情的人们是应该感到羞耻的,女儿认为那是浪漫的。一个老于世故的人和一个纯情的人的绝妙对比!
那什么都不要,只要Gary Cooper胸前一朵康乃馨的Audrey Hepburn,那在电话前杜撰自己恋爱史的Audrey Hepburn,那个被Audrey Hepburn迷得醉醺醺的Gary Cooper,那个为纯情女儿拿回每次耻于在花花公子面前拿回大提琴(为了不让花花公子知道自己是学生)的可怜老父,还有那总是被错怪的可怜小狗,那一个有趣的吉普赛乐队,当然最后不能忘了那个经典的Gary Cooper冲上火车拥吻Audrey Hepburn的结尾!
经典中的经典!值得一看再看!
5 ) 不要对浪漫那么苛刻
我喜欢这部片子的名字《love in the afternoon》,因为我觉得也许过了很久之后,我再想起这部电影,已经不记得那些情节和故事,甚至已经忘记他们的名字,但是我想我应该还会记得。。。我看过很多电影,但是看的电影越多就越发觉得自己记性不好,因为看完总只剩下一些片段,一些感觉,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是也不觉得忘记是一种可惜。不过还是愿意为了自己的舍不得记录一些东西。
我喜欢看老片子,喜欢爱情片,喜欢看老的爱情片,喜欢很老土的浪漫呵呵。虽然我自己觉得一点都不老土,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对浪漫那么苛刻。如果你觉得不浪漫也不用去追究他为什么不浪漫,因为这样的偏执其实有些愚蠢,如果你感觉到浪漫和美好,哪怕一丝丝请享受吧~~,至少我很喜欢看这样的爱情电影,是因为现在的爱情电影都不好看,偶像剧拍的永远是一些用烂的桥段还用不好,也许这不是一个爱情当道的年代,或许这里是一个永远不会是爱情唱主角的国度。
看完这部电影,一直沉浸在最后的A去火车站送F的情节中,看的时候就在想到底是F先生会跳下来,还是A会跑上车,反正千万不要是就这样离别呵呵,现在想起来是一个很蠢的问题。最后F把A抱上火车那一幕,足以包裹爱情的一切(在这里真的不想像剥洋葱式阐述怎么就包裹了爱情的一切哈哈,我相信我的直觉)。A从头到尾满口胡言,可是莫名其妙我感受到的却是她的真诚,她深深地被F吸引着,伴随着这样的感受她总是会做一些很幼稚但却很可爱的举动。包括其中她最花心思的利用各种从爸爸的file里知道的故事,通通加在自己身上希望可以和他心爱的F先生匹敌,这样的谎言美在他出于纯真的爱。
我从来不期望从爱情电影里面获得很多,往往很多时候只是想放松,想看帅哥美女谈一场恋爱,但是往往爱情电影却总是会让我惊喜。因为奇怪的是,我除了看蒂凡尼的早餐里的赫本之外,我从来不觉得赫本是我心中的大美女,她太瘦,鼻子好大,头也大呵呵,但是我还是喜欢她。我喜欢她的动作,她的姿态,我特别喜欢她抱着大提琴的样子。片中的男主角我也觉得毫无魅力,当然除了某些很特别的moment,哈哈,他真的除了老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我喜欢的是ariane,我喜欢她追逐爱情的纯真。当ariane被他注视,就觉得她是被爱情的眼光在打量,她总是勇敢地应对,并没有太多煽情的东西,更多的是简单和从容。
其实爱情电影会浪漫就是因为它里面讲述的都是一些你想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却很难在现实中发生,或者就算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未必有那样的爱的能力去给予美好结局的故事。但是电影就是给予你一场做梦的机会,一切准备就绪,一切都set好,等待你作为一个观众入场,那么电影才完整,我觉得电影的真正完成都是在观众入场之后。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只是需要去感受,抛开太多多余的理性,让我们自己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把自己放逐在里面,别对自己太苛刻,别对自己的感受太苛刻。我觉得拍爱情电影希望大家感受到的是爱,但是如果看完电影总是在想男主角怎么就莫名其妙爱上女主角了,那个男的怎么值得女生这样付出(虽然真的是有很多电视剧或者烂电影拍的很匪夷所思,但也只能说自己运气不好,看到烂东西哈哈)根本不符合逻辑,那不是太扫自己的兴了吗~~,我在这部电影感受到的是,你根本不用去关心他们为什么会爱上,甚至懒得去想,你只需要欣赏他们怎么爱的,然后最后happy ending时,小小地鼓掌就好嘻嘻=..=
6 ) 关于欲望的电影
华丽的外表下,无非是一对世俗的男女。小女孩情窦初开,挡不住高富帅的诱惑,喜欢冒险猎奇,向往高大尚的戏剧人生。男人有着强烈的,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的占有欲和控制欲。细分析和爱情没什么关系,无非是人类骨子里致命弱点的大暴露。
为了照顾美国人情绪加的结婚结局,超级烂尾。片中的男女,几乎只有赤裸裸的欲望。欲望不一定浮于表面,不是亚莉只要康乃馨就表示她清高,假如男人是个猥琐的穷屌丝,亚莉会正眼看他吗?
情侣与洒水车的互动关系。如果是站定街边忘情拥吻无惧浇湿,这是比利怀尔德黄昏之恋视角下的法式浪漫;如果是洒水车在接近情侣时暂停洒水等驶过后再打开,这是天才编剧山姆森·雷佛森依照*刘别谦式触觉*所构思的别致情景;如果是情侣在前面跑洒水车在后面追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没法浇湿,这是艾默里奇又在拍灾难大片了……话说回来,为什么雷佛森的拍法不可能出现在怀尔德那片中,而且出现了也未必成功?因为它是对当下浪漫情景的一种弱化,焦点从情侣转移到了司机,在表现司机人性丰满。而法国人却在推崇极致!只是这个极致的对象是——爱,而非金钱权利和名声等世俗欲望。法影与好莱坞属于:主题对立,情绪同归。
去巴黎的飞机上看的 看着海报选的没想到刚好切题 第一天的饭店就在丽兹酒店旁边 有幸亲自站在传奇酒店的广场上 赫本的衣服永远这么好看
这片子整体感觉一般,之所以觉得还不错主要是因为单纯演出了女孩子天真烂漫的赫本,花花老公子加里·库珀以及睿智可爱的父亲。似乎比利怀德的电影都有这样一个特色,那就是极尽能力渲染故事做全铺垫,然后在结尾的时候又结束的特别迅速,甚至带点反转再反转的味道,让人们压抑的情绪瞬间得到释放。3.5
前半段的少女思春记+后半段少女的逆袭……前半段最后的赫本一手大提琴,一手白康乃馨的造型着实惊艳,后半段最后那一幕告白,即使连最冷血的人估计也会动容~~可爱的狗狗,可爱的父亲,可爱的乐队;但是剧情本身却没让人记住太多,甚至有些累赘~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zkPfwZ_wBI/
如果最后Gary Cooper没有拉赫本上车那就是一部完美的电影!Billy真的是天才,怎么可以写出这么机智风趣的台词,设计出那么多可爱的戏(尤其是男主和乐队独自相处那场戏)。ps:A可以代表girl in afternoon!
奥黛丽·赫本的演技略略差些,不过复古波点裙+小黑高跟鞋造型真是迷人!老比利您太坏了,蔫儿坏!越到故事最后越坏!刘别谦灵魂附体呐!
大叔控花痴女拜金妹意淫教程
傻姑娘恋爱的故事本身挺无趣的,况且同样的表演我们在《龙凤配》、《甜姐儿》甚至《窈窕淑女》中都看过了。有趣的是导演通过本作完成的对好莱坞类型片的批评,让人觉得值得推荐。
和室友一起看的,笑声不断啊,比利怀尔德很有冷不防的幽默感啊
如今看来略显老旧的故事在黑白影像之下是这么的唯美,有些地方也处理得幽默可爱。
2.5;冗长无趣,以稚拙的谎言挑动嫉妒,就能激发爱情并巩固成不渝的相守吗?分明是怀尔德为满足某些趣味设定的角色与剧情,相当无感。
小狗很可怜,乐队很敬业,爸爸真好。不如怀德的其它片子,逗笑的细节什么也不错了。最后追火车那儿的背景音乐有点儿太惨烈了。
我在月光下触碰了你的手,下一刻,我亲吻了你,炫惑就此转为爱。
赫本在每部片子里都只演她自己?或者说都只有一种人格——傻大姐、花痴女、身段优雅、头脑简单的花瓶?虚浮造作的演技,看久了真是甜腻生厌。台词还是一贯的好。男女主角互相打着机锋调情,喝着香槟,拥舞到天明——这种桥段,正是亦舒小说最憧憬的浪漫,师太年轻时估计受比利.怀德影响匪浅。
guys don't like get attached yet they get furious when your life is not all about him. so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有Audrey Hepburn忍辱的小猫一般追着火车,谁抵挡得住?
大叔成功拐走少女的故事,傻逼兮兮的。。。
好莱坞50年代的老少恋与性暗示
已知加里·库珀1901年出生,奥黛丽·赫本1929年出生,求如果他们拍拖哪一年库珀的年龄是赫本的两倍?老师这题我会,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