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记录片美国2015

主演:科特·柯本  科特妮·洛芙  克里斯特·诺沃塞克  

导演:布莱特·摩根

 剧照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1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2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3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4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5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6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13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14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15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16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17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18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19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9

详细剧情

  科特·柯本的纪录片《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将于明年在HBO播出,该片由Brett Morgen执导,并获得柯本女儿Frances Bean Cobain的支持,提供大量未公开的家庭录像、录音、图片、demos以及歌集等等。收集的未发行音乐和录音就超过200小时。该片已制作了八年,将带给观众一个更不为人知的柯本。

 长篇影评

 1 ) 上帝要你承受成为天才的刑罚

一切的不幸都从童年开始。

在纪录片的最后,画面从布满洁白鲜花的纽约不插电现场转到Kurt小时候的录像,我看着金发的小天使笑着将饼干递到镜头前,奶声奶气地喂给玩具乌龟,几乎要落泪。那时他还不知道,作为家里第一个出生的、本该受尽宠爱的孩子,以后会遭受怎样的命运。

亲友的回忆是一出罗生门,是颤抖的夹着烟的手,是突然的沉默,是强挤出来的笑,是自我的辩护,我们没有办法得知完全的真相,那就先看看这幅残缺的拼图:母亲生下他时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连为何嫁给Don Cobain都不明确,就这样,1967年的阿伯丁,两边家庭的第一个孩子Kurt Cobain诞生了。母亲原本饱满的“他很关心别人”的温柔渐渐因Kurt的长大而流失,这个好动的孩子让她头疼,偏爱安静孩子的父亲也轻视Kurt。再后来,她与孩子的父亲分开,Kurt便开始辗转地流浪于不同的房子里。

继母说Kurt是被家族抛弃的孩子。母亲受不了他,将他带到父亲家门前,结果他在这个家庭里也不幸福,在其他亲戚家里更不要说。家人抛弃,同学嘲笑,敏感的少年最终陷于愤怒和孤独,于是后来有了Something in the way的歌词。太幸福的孩子大概是听不懂那些冰冷的河水、潮湿的雨和濒死的动物的,平稳之下是深重的绝望。

作为喜欢Nirvana音乐的我来说,Kurt Cobain值得一个更好的世界,但如果只是当一个普通人看,他真的不算一个多好的哥哥、交往对象和父亲。妹妹说他不愿意做家务,只想着自己;Krist说他容易被轻视激怒,而且总想着将作品做到最好,这种自尊心极强的男孩子不就是会被写进《交往自救指南》里那种吗;作为父亲,他的毒瘾也是危险的,《梦之安魂曲》和《猜火车》的剧情大家都知道。

我相信Kurt和Courtney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世人谩骂他也温柔地请大家喊“Courtney we love you”,不过建立自己的家庭也不能将他从敏感、慢性胃痛、毒瘾中拯救出来,在67颗迷幻药被取出以后,他很快再一次向死亡打招呼。

如果说才华是珍珠,那过往的苦痛就是让蚌生病的沙石,走得出是平庸也平静的余生,走不出可能会成为传奇,但也是“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的青山不在。

你拒绝化作日常可见的阳光,于是上帝要你承受成为天才的刑罚。

 2 ) 我愿意看到别人用不同方式去理解他,但不是这一种方式

导演真的很聪明,用蒙太奇这个词躲避问题。因为整个片子没有观点也没有看法,只是(筛选过的)信息的堆砌而已,从头看到尾,我只记住了Cobain美丽的脸和日记里歪扭扭的字。
不诚恳的观众看完之后可以顺势感动一番,感动于这个帅哥经历的悲惨,然后对他的死亡视而不见。最后,骂一骂他老婆,这次感动就告一段落,洗漱睡觉。
可是我很疑惑啊。关于他的作品,他的生活,他的爱情,他的责任,和他为什么一枪崩开自己的脑袋。录像里的他好像很快乐啊,那他在痛苦什么?他在躲避什么?他在害怕什么?他在愤怒什么?他的死是为了什么?
他眼里的世界,毫无疑问和别人是不同的。理解他是那么难,但是这不影响一群人,比如我,像中毒一样想去理解他。所以我们听他的作品,看他的照片,打听他的小道消息,同别人谈论他,找他的日记,下载他的纪录片。
我愿意看到别人用不同方式去理解他,但不是这一种方式。多么美丽的脸,多么经典和俗套的故事,一切的戏剧性都在这里,一个拥有美貌、才华和痛苦的人一夜成名,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好像还戴了绿帽子,然后咻咻咻,死掉了,留给世人永远的叹息。
片子就这样侮辱了一个死去的、不能为自己辩解的人,其实他活着的时候就没法为自己辩解。导演就像拍金庸的于正,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诠释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有一定受众。区别是于正有很多人骂。
对于Courtney到底有没有出轨,最后都没有一个解释。这个时候适时出现的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把我恶心到了顶点:这一刻Cobain的同情,他的善良,他的痛苦,他的迷茫,他的愤怒,统统被无视,只剩下一个关于放荡老婆和绿帽男的八卦。

 3 ) 世人皆醉我独醒,你们的崇拜,却是我最讨厌的枷锁

科特柯本是谁?下载电影的时候,我真心不知道,冲着豆瓣8.5的评分下的纪录片。当打开电影,看到“涅槃”之后,我知道了。科特柯本,肯定就是那个自杀的人。小时候,当所有人都在听港台流行曲的时候,我听的,是重金属、死亡金属,有Marilyn Manson,有枪炮玫瑰,有史密斯飞船,有X-JAPAN,当然,也有涅槃。小时候,哥哥(其实是我堂哥)当时是大学生,暑寒假或者星期六日,我都喜欢和他腻在一起,打游戏,看球赛或者,听这些我听不懂音乐。年纪还小的我,坐在大的低音音箱旁边,音箱线连着小小的CDplayer,播出来的,都是疯狂的东西。疯狂,但深深地影响了我,大概所以我现在才会时不时疯狂吧...如今哥哥已经是个文雅的医生了,当年他视如珍宝的CD在他家早已找不到踪迹了。科特柯本那天自杀了,他成为了不愿成为的偶像,卷入了不愿卷入的漩涡,世人皆醉我独醒,你们的崇拜,却是我最讨厌的枷锁...

 4 ) Kurt Cobian-他是ANGEL

好了,第五篇影评。这周是纪录影片中,曾经几番停下来,轻轻的喘气,故事最后的最后,握着手机旧旧不想放手,仿佛像kurt在我的世界,在我的时间里,再久一点点再就一点点。影评接力加油加油!


故事架构

Kurt从出生在阿伯丁到他被双亲舍弃,再到迷茫叛逆的青春期,初触摇滚,开始创作,酒吧演出,录制第一张专辑<nevermind>,在这之中谈了一次恋爱(按照纪录片的叙说来,但是实际上就无法得知了,恐怕也没多少人知道),全国巡演,地区巡演,世界巡演,认识了妻子Courtney,沉迷海洛因,演出,沉迷海洛因,胃痛,沉迷海洛因,胃痛,沉迷海洛因,胃痛,生下孩子Frances,想要重头再在,承诺为孩子愿意付出一切,复吸海洛因,胃痛,加重,巡演,胃痛,孩子,巡演,胃痛,胃痛,发现妻子出轨,吃重量迷幻药,胃痛,胃痛,出院,自杀……

深刻情节

1、导演凭借kurt大量journal,录带,图片,视频,旁述,媒体报道,重要人物采访,作品,画画拼接了一位与生俱来的才华天才,被一身忧郁、疾病、讽刺与幽默,玩世不恭的敏感,自毁性作品,疯狂式艺术,宽松的衣服,毛毛的毛衣,垮垮的牛仔裤,整天被砸烂的吉他的Kurt,导演表现手法很精彩,这里看出来很合观众口味,让观众去理解这个“究竟有没有出来过的”Kurt。

2、有一段Courtney和Kurt的录像,摄像头呈上往下140°,两位正在享受毒瘾的那阵子沉迷,仿佛看出了某种震撼吧,其实我也是说不清的,因为我对他一直沉迷毒品都是持有到底这个是消极的上瘾还是说自主的上瘾。

3、kurt跟孩子Frances的录像,其中一直都是看得出来,这个孩子的诞生,一旦弥补了kurt在童年因为家庭破碎,而飘忽不定的被抛弃在某某的家中的那种孤独感,那种迷茫感,仿佛自己的存在是无意义的,自己没有被人重视,但是孩子的诞生,仿佛是给他带来了一种寄托,让他曾一度认为,他能够为孩子做任何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无所遇见的,而以致最后的精神陨落,我猜想,kurt在临死那段时间(感觉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无比的纠结以及敏感,他遇到了很严重的人生难题。然后一大串事件接涌而来之后,“boom——”他的世界彻底陨灭。

我的看法

1、看了很多影评,其实也是符合我心中的想法,在我看来,偏于商业片,以至于里面有很多事件的链接,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想,kurt到底是真的这样想的,事情到底是真的这样发生的,每一次情绪的波动导演都是能抓得透的?这究竟是真正的kurt还是导演心中的kurt?亦或是导演想要给我们看到的kurt?

2、很沉重的就是,我不了解kurt,我不了解他的垃圾摇滚,我不能很贴切的明白当时的音乐风气,音乐流向,我自己感受到的,都是非常片面的东西。我不愿意完全结合这个影片去了解这位一代的影响人物,或者是我自己也是非常不肯定这到底是真的他吗?

3、但是他的音乐,他的live,他的语言,他的作品,他的画画,我是真的不由自主的拍手感叹,无法评价的好!

4、他是angel。

 5 ) 音乐记录一个时代的一面

音乐主题关于Nirvana主唱科特·柯本的纪录片: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烦恼的蒙太奇》。对歌手说不上喜欢,按个人的喜好会觉得音乐有点吵,歌词有点粗糙。共同点他也喜欢约翰列侬,翻唱他的And I love her比原唱还好听。他们是不同时代的歌手,不同的表达方式。万千宠爱的童年,不断被拒绝rejected的青春期;还好找到音乐来表达;遗憾的是为缓解痛苦,包括生理的胃痛,吸毒。比较难以接受的是Love怀孕时还吸毒。音乐上留下他的创作,作品也是80、90年代时代记录。可惜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有悲剧性。

 6 ) 27年的疯狂与爱

他是从小就会弹吉他画画的天才,他是堕入毒窟的瘾君子。他是众人追捧的摇滚偶像,他是被家人排斥的单亲少年。他满口脏话,他极度敏感。他灵感源源不断,他混乱与疯狂。他用音乐表达了自我,他用枪杀死了自己。有许多人像他一样成功,但不像他一样不幸,他叫科特柯本

少年的他,没有家。家人的温馨晚餐没有他,父母的呵护没有他。本该在游乐园里无忧无虑的年纪,柯本却与一群小流氓在桥洞下扔酒瓶,心情像那天小城傍晚的天色一样灰暗。校园欺凌折磨着他富有创造力,敏感的心灵,在上面划出一道道伤痕,他恨自己,恨社会,找不到家,融入不入欢乐。酒精和毒品,过早将他的人生拉入永远的黑夜。

直到柯本遇上了摇滚乐,他有了精神寄托,痛苦找到了表达的出口,借着音乐爆发,嘶吼。柯本的灵魂天生适合摇滚乐毁灭反叛的一面,没人能否定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天分。

舞台上的柯本,沉迷于强烈的鼓点和旋律。时而躺在地上,时而被人群抛起。时而仿佛要砸烂一切,他伏在地上,低着头,音乐带给他无尽的情绪,他在用生命用灵魂歌唱。病弱的身体燃烧着热爱,毒品的摧残使他疯狂,然而他没有停止这一切,他在毒瘾中越陷越深。尽管胃病的严重和精神状况的不稳定也没有让他决心走出靡烂堕落的生活。

柯本到最后一刻也没学会爱,他有一个妻子,却因为担心她出轨吞下了67颗迷幻药。他有一个女儿,却没能陪伴她长大成人。他被自身的敏感所累,敏感让他十分脆弱。柯本的生命竭止在27岁,一生的疯狂与爱竭止在27岁。这个音乐天才走完了悲苦的一生,一生灵魂从未安定。

敏感痛苦矛盾的天才,用墓碑告诫后人要如何生活。堕落的尽头是无止境的堕落,如果有可能,我们都不要那样敏感。

生活中,充满不公,艰难,欺骗。柯本是个勇敢者,用赤裸的心去承担一切,去嘶吼,去极端,去反抗。我们都是普通人,怕受伤害的普通人,我们糊涂,我们武装自己,看着柯本去死。

 7 )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我不在那儿

(芷宁写于2015年7月6日)
    “这是最好的一天,因为再也没有明天”(语自科特·柯本)。
    自1994年4月5日,涅槃乐队主唱科特·柯本选择以决绝的方式离开人世后,关于他的纪录片就隔三差五地不断冒出,而很多柯本纪录片的创作者们都会经由自己的理解、构想与加工,以看似摸到柯本精神世界的脉门、貌似贴近真相的方式将他们心目中的柯本呈现出来,事实上,任何关于逝者的纪录片,都是创作者们的主观意图,或许有可能接近事件真相,但都不可能作为逝者最适宜的表达或解读。
    可以看出2015年上映的这部讲述柯本短暂人生的纪录片《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的企图心也不可小视,它试图将柯本短短27个春秋的人生,做个“最权威”、“最全面”的诠释,看罢成片却难免想到,如果柯本本人看到这部纪录片,或许会丢下一句:我不在那儿。
    很多乐迷选择看这部纪录片,大概也是因为其“有理有据”地表示:这部纪录片获得了包括柯本女儿和遗孀在内的充分授权,搜集了大量柯本的日记、素描、家庭录像和未发表录音,并以此来显示有充分的素材来精心阐述一个最真实的柯本。从一些资深乐迷观后的反应来看,似乎并不买账,以相对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纪录片,也会感到有偏颇之嫌,那些藉由柯本的日记、文字的片段、情绪的偶发而臆想出来的动画画面,虽然丰富了该片的影像,延展了艺术表现力,但就某种意义而言,反而降低了一部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总令人有主创替柯本臆想出一切的感觉,似乎考虑到了这一点,本片被聪明地命名为“烦恼的蒙太奇”。
    当然,逝者已无法替自己诉说,通常生者对死者的“访问”,都必然地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因素,这本无可厚非,只是在该纪录片中,在取材方面似乎出现了部分一边倒的现象,比如,缺乏它所挞伐的彼时媒体或媒体人在当下的发声,这便令这部纪录片失去了另一种立场、态度和声音,从而有显得论据缺失且不够均衡,故而令其充满野心的立意无法达成。
    对于部分只看脸的年轻一代而言,萌神般的小柯本,美少年般的正太柯本以及颓废美神般的成年柯本,也够快进看几分钟的,如果他们当中有人想借此片来深入了解因为年代缘故而无法接触的昔日摇滚偶像及其作品,显然可能只得到残破的解读。那些看上去丰富炫目的影像却有着相对空洞的内核,让人不得不感到遗憾,片中曾展示的柯本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用别人零星散碎的个性来拼凑我自己的个性。”事实上,柯本本人充满了个性,倒是这部纪录片自身却呈现出个性拼凑、气质散乱的特点来,以散落的文字、臆想的动画、涅槃乐队的部分音乐、片面的采访拼凑出来的纪录片,也不太可能达到真正的观众想要的效果。
    柯本曾说:“我只想过简单的生活,我本该如此,我应当如此。”然而曲折伤感的成长经历、敏感纤细的神经、喷薄而出的才华、疾病缠身的身体,让他注定过不了简单的生活,而他似乎也不具备过那种生活所必须的心理基础和家庭状况。“我不在乎,自己是否独自枯萎,我不在乎,自己是否能思考。”或许柯本可以不在乎是否独自枯萎,但他可能会在乎能否思考,或许正因为思考太多反而将生路遮蔽了。
    维克多·雨果说过:“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人们无法准确地判断究竟什么才是压垮柯本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可以揣测的是,当时的他已经不堪负荷了。
    “这是最好的一天,因为再也没有明天。”
(杂志约稿)

 8 ) 柯本:闻花、宠猫、吻婴的垃圾摇滚头子?

柯本与科特妮,是列侬和洋子的Grunge版,还是下一个席德和南茜?

不不不,不要这么问。

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同为媒体的牺牲者。

Sources maintain that the Cobains have been heavily into heroin.
Courtney was pregnant and she was shooting up. Kurt was throwing up on people in the cab.
It's appalling to think that she'd be taking drugs when she knew she was pregnant.
Kurt seems fragile.
He looks as if he might break.

本片的看点不在于访谈、不在于所谓的“大量未公开的家庭录像、录音、图片、demos以及歌集”,仅仅在于将柯本的绘画作品修复上色,并动画化。一些作品的原版:涅槃乐队 科特•柯本的画

想看涅槃的现场?还是看看纽约不插电吧;

还有插电的百乐门现场,包括了经典曲目《Smells Like Teen Spirit》、《Lithium》;

本片片头以及中间穿插的Live是Reading现场:

Live and Loud现场也是经典,留下了Kurt背后有翅膀的“摇滚天使”经典照片:

本纪录片的所谓“带给观众一个更不为人知的柯本”?更是笑话,这就是猎奇心理吗?

评价、评价,他人的这些评价堆砌上来,又能说明些什么?

苍白、苍白,本片中难见柯本的精神,徒有对刺激的寻求、名利的消费。

以影片中104分钟处的一段电话录音收尾吧,

This is Kurt Cobain. I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say to you. A lot of fucking things to say to you, you parasitic little fucking cunt. You're not writing about my band. You're writing about how jealous you are of my wife. You have absolutely no fucking idea what you're doing. You will find out. I don't care if this is a recorded threat. I'm at the end of my rope. Never been more fucking serious in my life.

 短评

大荧幕观影效果真的非常爽,修复过的演唱会片段高清得让我忘记了那是一个被我彻底错过的年代。

6分钟前
  • 肉一
  • 力荐

片中的那些蒙太奇场景简直就是视觉艺术,而且最后的收尾很出人意料,也是童年毁一生的名人故事,才发现科特·柯本的颜值竟然这么逆天。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烂番茄98%,个人观感是即使大屏幕也看不下去。炫目,丰富,大开眼界,颜值爆表,与此同时loud, exploitive, commercial, manipulated, biased, phony。这部影片简直是Curt Cobain本人所讨厌的一切媒体的集合。

12分钟前
  • ann宁
  • 还行

在好莱坞Arclight的Dome看首演。音效太棒。两个小时大家都在不断地擦眼泪。电影之后的Q&A导演也感动得语无轮次。Kurt的录音和笔记是这部记录片的重要原素。导演将这两者运用得十分完美。

17分钟前
  • Griet
  • 力荐

史上长得最好看的摇滚明星,说到底Kurt cobain 的悲剧80%都是他的父母造成的。他们太不负责任了~看后很气愤。

21分钟前
  • 未命名
  • 力荐

美人你好!

22分钟前
  • 力荐

泪点太多。纪录片穿插用动画以及笔记涂鸦形式呈现,节奏把握太好。

24分钟前
  • Stella
  • 力荐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各有不同

27分钟前
  • 推荐

"幼者的稚趣之美是引取慈爱的骗局" kc真的也就如此而已~ 离艺术家远得很呢~

29分钟前
  • xlL
  • 很差

看的难受。如果他当时能挺过去,现在老了也许会做很多更棒的冷静的音乐,可是这种假设不存在

32分钟前
  • guiltyboi
  • 力荐

@ RichMix Great film to go through his life with an artistic eye. Highly recommended.

33分钟前
  • GA
  • 力荐

科本不那么痛苦的时候,简直和他小时候一模一样的,根本就没变,永远都是个孩子

34分钟前
  • 咂么嘴儿
  • 力荐

本届柏林,我经历的第一场观众过载、零人退场放映终于在最后一天到来,散场已是半夜1点,可见柯本魅力之大。关于他的纪录片有好几部,这个史料很详实,从刚出生到去世前的录像都有,少年时代啊,此人一生都维持在颜值和才气的巅峰...亲朋好友采访,动画填补情节,笔记和涂鸦做成暴走风小动画

3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一点钟出来到家到现在都没有睡…从kurt1~3岁生日开始,到小Frances生日,再回到3岁生日小kurt对着镜头飞吻的画面,简直戳心戳肺…有家人采访,Courtney贡献了很多他们的生活录像,可是我还是对她喜欢不起来……kurt的笔记配上音乐节奏表现成动画,只有音频资料的配上了制作精良的动画,总体很赞

43分钟前
  • (●⊙(工)⊙●)
  • 推荐

柯本很好 但是谈论柯本并不好

48分钟前
  • zjj
  • 还行

柯本被他的童年胃疼和媒体毁了,因此才能成为传奇才能一直站在巅峰。

53分钟前
  • 喜喜
  • 力荐

科尼和柯特他妈贡献了如此珍贵的影像素材,再次教育我们要想以后能有个说得过去的个人传记片,还是得多多自拍啊。其实科尼那些家庭素材,以前也曾在诸如“柯本性生活录影带”之类的色情网站流传,只是纪录片导演有本事把它剪为预兆柯本悲剧命运和终结X世代的漂亮节奏。加上自己逛过西雅图,这片完美了

58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Stoned in blissful oblivion

1小时前
  • Blavatsky
  • 力荐

纪录片为何总是这么屌…人生永远比剧本精彩

1小时前
  • 道臣岚
  • 力荐

“你不知道你帅过布拉德皮特” Kurt的sensitive fragile 笑起来cute都是让人心疼的,从他的blue eyes里看到的是他的一生。

1小时前
  • 尤里卡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