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永不消逝的电波

大陆剧大陆2010

主演:赵立新焦俊艳吕行邹涵虹阎娜李梦男刘磊

导演:智磊

剧照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2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3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4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5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6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3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4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5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6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7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8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9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2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抗战初期的上海。日军用无线电定位车破获中共地下情报网,上级派李侠(赵立新 饰)与何兰芬(焦俊艳 饰)与情报站仅存的金达(王国京 饰)、白丽遥(刘莹 饰)等秘密接头,用发假电报的方式诱内奸上钩。李侠设计击毙了日特金达,并伪造身份打进了76号魔窟,为延安方面发送了许多重要情报。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大员接收了上海,军统上海副站长赵子歧(呂行 饰)大发横财,李侠趁机又潜伏在保密局中。后来,赵发现了李侠的共党身份,他大为惊愕。本来能成功脱身的李侠为拿到上海城防图,用妻儿性命做人质,爭取保密局上海站站长欧阳山(李梦男 饰),欧感叹党国的昏庸和腐败,终于答应与共产党合作,不料此时,赵子歧显现杀机......

长篇影评

1 ) 随想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小时候看过的电影,看的时候提心吊胆的,生怕坏人把好人抓走,直到看完心还提溜着。现在在看,地下党员与敌人周旋,为了大局不惜牺牲自己,来掩护其他同事,来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那个年代没有那些英雄和无名英雄的付出,也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眼前所有的一切,做一个守护者,守护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2 ) “烈士在那流血牺牲,我却在这里当太太!”

结点清晰,故事流畅,表演也很好。 咱就是说,老片子真的拍得比现在的好 镜头切的一点问题都没有,看着真舒心。结尾发报的画面叠化在天空之上,含蓄交代了李侠同志的结局,又表达了缅怀之情,非常有巧思。 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字幕,好多话都听不懂。 虽然主线在男主身上,但女主成长的结点也非常清晰。一开始不喜欢过小资生活,后来慢慢理解,甚至学会了发报。

“烈士在那流血牺牲,我却在这里当太太!”这句台词秒哭… 一句话就把女主立稳了。 李侠同志有着崇高的信仰,坚韧的意志,又温柔有耐心。这种人谁能不喜欢呢?说话声音也很好听~ 于是我和我妈因为孙道临和王心刚谁帅吵了起来 看资料发现居然是国内第1位女导演的作品!好厉害! 潜伏的灵感来自于此吧。 一开始在电视上看的,半边拉块的,一头雾水。查了下,居然是剪辑版!光前头就掐了将近20分钟 观影过程中想到一个经典话题。总有人说以前的老电影太脸谱化,正派反派一目了然,人物不够立体。 可是想想当下,倒是不脸谱化了,优点缺点一顿堆,某些剧更是连最基本的生活逻辑都理不顺。 更有些不要脸的创作者,打着丰富人物的旗号,暗戳戳给垃圾洗白

3 ) 《永不消失的电波》

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李侠同志的爱国革命精神,在革命的道路上如何能够帮助到自己的队伍,他一步步的深入敌方阵营,获取有利的情报,但是不慎被敌人发现后被残忍的杀害!在被杀害的时候发出了最后的一条电波 揭露了敌人见不得光的丑恶嘴脸!

我顿时明白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因,电波不仅仅是用电台发出的情报信息,还是主人公李侠同志那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因为他的肉体消失而消失,相反,他却激励着身后千千万万的爱国人士!这种精神会被永远传承下去永不消逝!!!

4 ) 托体同山阿

「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什么】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从而奉上牺牲往往是必经之路。而这个牺牲,绝大部分就包括自己的生命。

一九五八年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千里赴戎机—奔赴上海

电影的开头就是故事的结尾:从来不止一位李侠。

从来不止一个人在最后的时刻会用明码和战友永别,这一次是白马翩跹的李侠。

孙道临可能是穿西装最漂亮的人,我说得是《不夜城》。所以他一度为自己不像一个解放军而苦恼,甚至决定转行。虽然之前他已经出演了《渡江侦察记》。

李侠开始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他就像任何一个战士那样首先要求的是前线,去最危险和艰苦的地方,去最容易牺牲的地方。孙道临同样如此。

在《电影传奇》里,孙道临提到很多老革命得知他要演这个角色,不谋而合的要求是:

无论怎么演,你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军人。

作为地下工作者,我潜意识里觉得值得炫耀的该是:神仙老虎狗,昆乱不挡。但就是这句【你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军人】让这部电影有了定海神针。让我醍醐灌顶。

不仅仅是他乍到上海,在汽车里会看着马路思索如何巷战;发电报时候会不由自主说:就像敌人将要进入埋伏圈。甚至在新婚燕尔的中秋节,还会思念着老首长,老战友。

李侠来到喘不过气的敌占区,离开战友。一个个深夜里,冒着危险和汗水工作着,坚持着。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军人,甚至从肉体上都从未离开过延安。

他的微笑都带着宝塔山的光辉,他不过是骑着白马换了一个阵地。他渴望着被捕和牺牲,那不过就是回家。

离忧离怖,无畏无惧。

寒光照铁衣—被捕立功

李白烈士在历史上同样是两次被捕,并且在第一次被捕时最后发送了五遍【再见】。而影片中李侠的第一次被捕起到了另外一个作用。

一生一世,竟然能看见留着小胡子,穿着花衬衫,为膏腴多汁的女特务簌簌发抖又精关不守的王心刚。

据说美国人民被《西部往事》里亨利方达竟然是坏人吓坏了。

我被王心刚扮演的坏人乐坏了,

朋友,你知道王心刚吗?他就是我们的美国队长。无论是冯喆,孙道临,甚至庞学勤,在伟光正值上都比不过王心刚【提石挥您就是城里人太会玩了】,简直是至醇至纯。

有生之年,王心刚却演了坏人,甚至还是小人。

在一口一个【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李侠面前,姚苇简直已经不是抖如筛糠,就是糠,还是糟糠。在妮娜尖尖的胸和眼神下面,我们的军统王牌发报员,上海地下电台负责人一泄如注。

【真像清水一样】。

彻底投降的姚苇才是真正快乐的,就像终于吃了兄弟尸体的花铁干,又像在冉阿让面前咆哮穷人的体温计是自己皮肤的德纳迪。他可以肆无忌惮暴露自己的软弱,无知和情欲。

“我爱你,蓝眼睛,你驾着红帆破浪而来,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爱情。”

可惜生活不仅仅是莱蒙托夫,因为他对李侠近乎皈依的信任,造成了上海谍报史上可怕的丑闻【可怕的是这是一部分真实的历史】。

他没有信仰,他自以为找到了新的神,虽然这次连背叛的机会都被剥夺。

如果说李侠始终是一个军人,他就是名副其实的芦苇。他以为摇头摆尾只是在苟且,他想不到的是苟且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

托体同山阿—从容就义

和烈士李白一样,李侠本来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可是必须完成最后一次任务:江宁城防部署图【历史上就是如此】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别的可能。

李侠端坐如山,伴随着敌人的破门而入纹丝不乱地完成所有发报工作,吞下电报。

回眸一笑。

你觉得邱少云不可能在烈火里纹丝不动,你觉得黄继光胸腹被机枪子弹撕开不会顶着枪眼而上,你觉得董存瑞做不到忍受炸药包逐寸逐毫的引爆在即,但他们都做到了,从容不迫地做到了。李侠也是,笑容也是。

曾经质疑:没有看见过神,神是否就是不存在的。

不用质疑:你没看过那个在特务面前依旧微笑的男人,那种信仰依然存在。

【 “同志们 永别了 我想念你们!” 】

我和你们始终一直在并肩作战,就如往昔,就如在这之后的每分每秒。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你从未见过,却坚信永不消逝。

李白烈士永垂不朽。

所有烈士永垂不朽。

孙道临创造的李侠,永垂不朽。

5 ) 《永不消逝的电波》:另一种可能?

叙事上,正邪阵营的对立构成本部电影的基本冲突。李侠的每一次行动都会在日本人处产生效果,逼迫日本人作出反应,又在李侠处产生效果。1938、1942和1949年的三次情报对决就是遵循这个效果-反映的链条。在这个主要冲突的引领下,还穿插着李侠和妻子的感情变化、和战友的遥相呼应等剧情线,使全剧叙事变得立体化,也使得《永不消逝的电波》拥有了一个模型很经典,效果很理想的叙事体系。 镜头语言上,导演设计了一些巧妙的切换。例如:李侠受刑被灌水的画面以流水做引子切换到日本人和柳尼娜倒酒的场景;李侠烧掉情报的火焰切换到日本人烧掉报纸的火焰。以上两者是为主线正邪叙事服务的镜头切换,以电影的独特语言传达了文字所不能及的情感导向——将李侠的坚毅品质与反动派灯红酒绿的糜烂生活做对比,激化善恶的差距;同样的一张报纸,对于李侠是情报输送的战果,而对日本人则是阴谋的败露,火焰的切换,传达了正义者胜利的喜悦与反动派失败的滑稽可笑。不过,本部影片的镜头也有一些略显幼稚之处,例如人物在从一个屋子进入到另一个屋子时在镜头中会出现墙板,显得不像电影,而更像舞台剧。

音效上,本部电影的音乐浓度很高,感觉比当代的好莱坞大片要高。音乐一向承担者调动情感的作用,如此大篇幅的音乐运用,切合抗战这一情绪激昂的电影主题。具体的音乐运用上,开篇李侠奔赴上海与结尾李侠牺牲都出现了《延安颂》的主题,光明的大调和大合唱的恢弘气势将观众情绪推向高潮;影片中段李侠工作顺利时或男女主情感进展顺利时,音乐是舒缓昂扬的大调,李侠遇到停电或敌人来查户口等危机时,音乐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和摩托的刺耳轰鸣声,使观众感到烦躁和恐惧。起到点题作用的、李侠打电报时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声贯穿整部电影,成为李侠特殊的“主题曲”,与李侠彻夜聚精会神工作的画面挂钩,提升了整部电影的美感体验,也使打电报的声音成为中国谍战片的一个经典意象。姚苇评价李侠打电报声“点划清楚,像一股清流”,可见导演有意将电报声作为李侠革命精神的象征,显然,这个目的达到了。

演绎方面,本片有孙道临和王心刚两位艺术家坐镇,颜值上首先有了保证。全片演员的风格总让我想起舞台剧或中国传统戏曲——孙道临的扮相浓眉大眼,额头宽阔;姚苇和日本人的扮相则是油头粉面,道貌岸然。演员们说台词前先要盯着镜头看一会,作出在当代电影中略显夸张的面部表情,说出并不很口语化、带有呼语和抒情性质的台词。有人说这样的演绎模式过于“脸谱化”。但我认为这种批判或许已经先预设好了立场——以当代电影谋求塑造“立体”“多面”的形象所统领的演绎方法而言,显然《永不消逝的电波》人物都显得单薄;但“脸谱”这个词本身就是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在那个戏曲作为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的年代里,将戏曲“黑白分明”的对立模式引入电影,不仅使老百姓易于接受宣传,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路径。个人认为,在当代电影走向流水线生产的大背景下,所谓“立体”“多面”有时也成为了公式化的产物。我们可能需要回头从历史中找寻一些其他的可能,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

6 ) 向李白烈士致敬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这部片子;原因是爸爸很喜欢历史和电影,非常佩服像江姐和李白这样的英雄,所以我一直记着片中李侠那个机敏而坚强的形象,那些永不消逝的电波; 时光流逝,不知是巧合还是注定。2006.9.13号,我考上了北邮,在校园和爸妈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座白色的雕像,还有那个熟悉的名字“李白烈士”;原来他一直默默伫立在北邮校园里,是当年陈云亲自提的词;一想才恍然大悟,北邮是搞无线电和通信起家的,而我党最早的这方面应用就是地下党电台,可以说李白是最早的“通信员”,原来如此 可惜就如历史上的地下生活一样,李白的雕像默默无闻,静静的在那处不起眼的角落里,很多的北邮师生都不知道他的来历,甚至都不知道在校园中有此雕像,实在令人惋惜;7年生活转眼过去,每每有重大抉择和心事的时候,我总会学 寓言"长着驴耳朵的国王“里的那个理发师一样倾诉;愿李白有知亦能莞尔 多年不写文章,写出来很像小时候的读后感,也罢,全留自己看呗


原剧评在上面,就是当时有感而发随手写的,以后的增补放下面

增补1:“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时间: 2019.10.14号

标题: 这段发往70年前的电波,告慰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链接://www.toutiao.com/i6747530060263080459/?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602854125&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010162115240101290321302919FBFE&group_id=6747530060263080459


听说最近重播《永不消逝的电波》了,真好,我也看到了部分的高清彩色修复版图片和视频,期待早日有成片

增补2:推荐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在上海解放的第三天,中共中央情报部代理部长李克农给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发来密电,恳请他帮忙寻找一位叫李静安(即李白)的同志,并且嘱咐,这位同志是对党组织作出过大贡献的人,自己已向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推荐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这篇文章讲述了李白烈士牺牲和发现的全经过,应该也是过了保密时限,很多细节都出来了,最让我震惊的是 李克农部长的这句自己已向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推荐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所以如果有如果,北邮校园就应该少一座李白雕像,而多一个李白部长的题字 希望能写上 - “信网中心提升校园网访问质量,广大北邮学子上网之余控制好时间,上网不是谍报,夜晚别太拼”

//www.toutiao.com/i7034703775101108744/?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638864951&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112071615500101511921550F1416CC&share_token=7dcc7430-791b-414a-80cd-772b11ebbc8c&group_id=7034703775101108744

7 ) 看到了好多谍战片经典片段的来源

一开始很像潜伏,女主从外面看到战友牺牲回来闹脾气很像赵丽颖演的一个片,潜伏,麻雀……好多谍战致敬了经典。

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一群甘洒热血写春秋的人,深藏功与名,铸就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特科的人,受工作性质影响,好多人再迎来光明的时候,再次被自己人给推进了无底的深渊,好多人内心的光明,在大风大浪的时候都没有被浇灭,却被一点点的泪水给扑灭了。

黎明之前的黑暗再黑,也终究长不了,共和国勋章让大家再一次认识了他们,希望那些牺牲在路上的战友,不要太寂寞。

短评

孙道临真俊!貌似潘安……

9分钟前
  • 李哥
  • 推荐

有些许闪光点,不过人物塑造脸谱化,整体太“样板戏”了,同时也是毫无意义的上色修复。

10分钟前
  • 发条橙
  • 还行

2024.10.4 修复版点映场。老电影不愧是老电影,一句多余废话、一个注水镜头都没有,吊打市面上某些注水电影电视剧。孙道临堪称那个年代少男少女们的梦中情人,哪怕时隔多年,他身着长袍出场依然能让身边的中老年观众们倒吸一口凉气。现在的小鲜肉,别说演得不如孙道临,长得也不如孙道临,审美在倒退。

15分钟前
  • Odair
  • 力荐

滴滴滴,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

20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看了故事里的中国过来的,正如胡歌所说,烈士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一直潜伏在黑暗里,但恰恰是这根火柴,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向所有为国牺牲的先烈致敬!

23分钟前
  • 安妮
  • 推荐

李白同志,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26分钟前
  • 如也
  • 推荐

镜头中有个人在影印毛主席讲话传单的时候,简直就是在表演hip-hop 。哈哈哈哈哈哈

30分钟前
  • 余获获
  • 较差

尽管倾向于认为这次转制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借由机会能进行重温,依然是当下如此平淡的院线中的期盼- -《庐山恋》、《早春二月》、《冰山上的来客》…有机会吗?全场都是陪伴中老年观众来看的子女们,大家一言不发看完整片的感觉真好;如同那个完全不出落俗套的结局,都值得珍惜。孙道临和王心刚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饰演“柳尼娜”的陆丽珠;彩色画面下的她那种独特的气质与形象或许更添说服力。翻到演员一段在电影之后的经历倍感唏嘘,也庆幸她度过了那样的浩劫。

3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2021.10.07沈阳工人文化宫影城 那个年代不只有理想主义,还有组织给分配的对象。(电影院可真应景啊)

32分钟前
  • MIss_三三三
  • 力荐

小时候看过若干遍。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是李侠那句“好好生活”。

36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记得当时和同学说,这辣椒水、老虎凳不用上刑,往眼前一摆,我就全招了。真是敬佩当年的共产党人

37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1.《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素材由国家安全部一位了解李白生平的人士提供的,经黄钢艺术加工而成,因此影片片头字幕的编剧名字是一个化名。2.有人认为孙道临的气质只适合演大户人家的公子,不适合演八路军干部。而在解放前接触过地下工作者的王苹认为,孙道临的眼神有种让人琢磨不透的感觉,这是长时间做地下工作的人特有的眼神。3.扮演叛徒姚苇的王心刚长相正气,一直扮演的是正面人物,大家都担心他很难转型,建议找演反派人物比较有经验的演员来演,连王心刚本人都没有把握。王苹凭着自己的导演经验相信王心刚能够演好这个角色,鼓励他抓住这个机会开拓戏路。4.有人认为袁霞不会演戏,启用她太冒险。王苹认为何兰芬是一个朴素的上海女工,有点土气,参加地下工作后,身份变了可本质变不了,而袁霞的气质恰恰有点土,所以适合扮演何兰芬……-百度百科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孙道临-李侠,密码专家。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延安颂

43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斯人已逝

46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力荐

我发现第三代导演有个特点,相比于第二代导演在建国后虚伪的歌功颂德,第三代导演虽说政治宣传色彩也很浓,但是有相当大的现实主义成分在里面。可见,他们对共产党才是真爱啊,哈哈。此片是一部当时难得的谍战片,也是孙道临演员生涯中一部为历史所铭记的电影。王苹导演的仍旧很细腻,相比于某些导演流水账式的叙事,脸谱化的叙事,王苹镜头下的人物是有层次的,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十分难得。李侠与兰芳建立革命友谊之后,又升华。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家三口,生活于市井之中,但却暗流涌动,时刻有着危机的降临。李侠牺牲了,可他的电台之音永垂不朽,为新中国的建立添砖加瓦。

50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推荐

因为故事里的中国过来看这部电影。何兰芬的扮演者袁霞说的那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真的震撼到我,从头到尾哭的不行。这部老影片黑白的,没有字幕,但是很有感觉。致敬革命先烈

55分钟前
  • noheartx
  • 力荐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56分钟前
  • KID
  • 力荐

帅惨了

1小时前
  • Erizalebeth
  • 力荐

我是看了刘涛和胡歌演的片段才知道这部电影的 感激那个时代的前辈们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所有

1小时前
  • lucking star
  • 推荐

57年在李克农一手推动下拍摄的。既颂扬了烈士又严守组织的秘密,保守了很多情节。

1小时前
  • Die Katz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