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皮埃罗

剧情片法国1965

主演:让-保罗·贝尔蒙多  安娜·卡里娜  贾泽拉·加瓦尼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剧照

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1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2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3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4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5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6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13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14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15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16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17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18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19狂人皮埃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费迪南德(让-保罗·贝尔蒙多 Jean Paul Belmondo 饰)经受着一段糟糕的婚姻,又不幸被公司开除。他在一个无趣的聚会上遇见前女友玛丽安娜(安娜·卡里娜 Anna Karina 饰),重燃旧情。厌烦一切的他决定抛妻弃子同她一起逃离。他跟着玛丽安娜去了她的公寓 ,发现一具尸体,接着很快发现她正在被黑帮追杀。在相处期间,玛丽安娜给费迪南德取了个昵称:皮埃罗。他们开车奔向南方,一路上疯狂抢杀。当他们到了法国,两人关系开始紧张。皮埃罗不再读书、思考、写日记,玛丽安娜也厌倦了这种生活,坚持要回城里。他们在一个夜店里遇到黑帮,混乱中两人失散了。皮埃罗疯狂寻找玛丽安娜,两人最终重聚。玛丽安娜利用皮埃罗得到一箱钱,之后逃走去找自己真正的男友——之前她多次提到的哥哥。皮埃罗开枪打死玛丽安娜和她的男友,将自己的脸涂成蓝色,身上绑上炸药。最后一秒,他后悔了,试图摁灭导火索,但是失败了,炸药砰地一声爆炸了。
  本片获得1965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长篇影评

 1 ) 用电影来表现艺术

观戈达尔《狂人皮埃罗》(涉及剧透,未观慎入)导演戈达尔不用介绍了吧,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的话,千万不要说自己喜欢电影,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了解法国新浪潮的标杆人物。主演男主角:贝尔蒙多是我非常喜欢的法国明星之一,他曾多次与当时知名导演合作,我最早接触他主演的电影是7-80年代的一些硬汉警匪电影的老年形象,前几年才在梅尔维尔,夏布洛尔、戈达尔、特吕弗、德.西卡、路易马勒等大师的一些电影里看到他。他的戏路非常宽阔,文戏武戏,悲剧喜剧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红了几十年,是银幕上的常青树。曾被称为“法兰西最丑的美男子”。女主角:安娜•卡里娜1961年,在拍摄《女人就是女人》期间,她和戈达尔结婚。这段婚姻维持了七年。七年间,她几乎是戈达尔唯一的女主角。随着《小兵》、《随心所欲》、《法外之徒》、《阿尔伐城》和《狂人皮埃罗》,安娜•卡里娜的脸成为新浪潮一个重要的标签。我看了她的《随心所欲》后感觉她是我心中最美的女神。电影感受我看这部电影的载体是dvd,为了更好的了解影片,我连看了三遍,看完此片我脑中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电影想表达的是什么?每个人对电影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的成才历程都有所不同。有的电影是通过故事在某个不经意处打动你的内心,有的电影是用镜头来诠释艺术的思考。40多年前戈达尔拍摄《狂人皮埃罗》就是后者。“我不会拍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这是戈达尔一句口号,《狂人皮埃罗》也的确如他所说,用他独特的镜头来传达一种新鲜的艺术语境。作品在荒诞中表达一种犀利,在诗意的对白中透出一股张力,凌乱的剪辑有独树一帜的美。哪怕这个电影的主线就是一个简单的雌雄大盗故事。你还可以在电影里浏览毕加索《镜中的少女》,雷诺阿《手捧鲜花的小女孩》,莫迪利亚尼的《系黑领带的女子》,以及马蒂斯、夏加尔等大师名作。你可以在片中分析表现主义大胆而夸张的色彩;你可以在片中思考结构主义关于文化意义的探索;你可以在片中体味超现实主义的无序的美;你可以在片中聆听诗意的对白;你可以在片中享受古典音乐的韵味;你还可以在片中发现借鉴前辈导演的桥段;你还可以在片中探索爱情与欺骗的界限;但你不可以用今天的好莱坞的模式去看此片,否则你会得到失望与沉闷。这部电影对当时的绘画与流行艺术有着紧密联系,从毕加索到波普艺术大师罗森博格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影子。电影分析电影一开始贝尔蒙多在浴缸里读着一本艾里弗的艺术理论著作,从对绘画大师委拉斯凯兹充满诗意的评论开始,借主人公之口,阐述电影建立在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冲突上的理论,这也是戈达尔的理论。戈达尔也借委拉斯凯兹来说明自己即使被批评包围也要战斗(拍自己的电影)主角对一个小女孩讲述深邃的艺术理论,仿佛在幽默着自己电影观众的理解力。贝尔蒙多提到尼古拉斯•雷的《沙漠怪客》正好我也看过这个电影,尼古拉斯•雷的影片暗示了某种无视、控制国家法制体系的势力——麦卡锡主义。将女性推到西部社会冲突带中,那是一部有女权主义特点的电影。通过这点可以看出戈达尔在影射女主角的暴力倾向。这里也提到了这位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提到了巴尔扎克的名著《塞查•皮罗多盛衰记》,那本小说写一个在各方面看来都平凡的花粉商,因为抱着可笑的野心,在兴旺发达的高峰上急转直下,一变而为倾家荡产的穷光蛋;但是“绝顶诚实”的德性和补赎罪过的努力,使他的苦难染上一些殉道的光彩。黄金时代原是他倒霉的起点,而最后胜利来到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到了终局。这也恰恰暗示男主人公的结局。有人说戈达尔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忤逆者。他不仅仅颠覆传统电影语言,对当时的流行文化也进行了调侃。通过对白与“植入广告”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语境。对当时的流行艺术“臀部文明”进行了讥讽。现在的电影把观众当傻子,不让观众思考,导致现在的观众不会思考那些艺术的电影。红绿蓝三色组成聚会的场景,具有情景主义的特色开始,最后以闹剧形式结束。单色滤镜的手法最早用于早期表现主义的电影,不同于表现主义电影强调用夸张的打光与构图来表现强烈的视觉张力的电影手法,戈达尔固定静止的机位,通过对白来结合滤镜的效果,戈达尔通过画面的剪辑与对白很好的说明了他想表达的东西,来反映上流人士的浮浅与空虚。从滤镜运用的时间也不相同,由红色开始,红色代表权力与血腥,在红色的滤镜下面,表面人们平和的谈论产品,其实却是蕴含着野心与欲望的争夺,蓝色在这里表示背叛与阴谋,这两种滤镜的时间相对要长。绿色传统意义上讲代表希望、艺术与爱情。绿色的滤镜极短,仅仅是贝尔蒙多离开前的一瞬间。虽然这种手法今天已经时空见惯,但很少有人能运用的比戈达尔更贴切,不只是技术方面。中间出现了一个让资深影迷兴奋的镜头,“三线教父”塞缪尔•富勒出现了,(美国B级片、黑色电影、独立电影)戈达尔一直把他视为偶像。这时的色彩恢复正常。“你看起来很孤独”男主角在问富勒,其实这也是戈达尔在问自己,每一个成功的导演都很孤独,但他们不会寂寞,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电影陪伴。戈达尔传承着富勒追求的电影手法,即用小成本和小制作,通过对简单而富于象征意义的画面,并通过电影中的对白进行社会政治批判和对人性的反省。这也是在暗喻法国新浪潮源于美国电影。“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就像一个战场,爱情、仇恨、暴力、死亡。一个词概括,情感”。这是富勒的回答,也是戈达尔这部电影的主题。里面还有一些结构主义的因素。 “我用来看东西的眼睛,用来听声音的耳朵,用来说话的嘴巴,感觉毫不协调无法正常的工作。人应该感觉自己是个个体,我感觉自己是许多的个人一样。”这段话解释了电影的结构原理,指出电影是用来眼睛来观看的,用耳朵来聆听,以声音来表达的。然后主角扔蛋糕和礼花的剪辑制造爆炸的幽默效果。两人在汽车里对话一段,汽车明显未动。显得比较假,可能这也是戈达尔的疏忽之处吧。在这里戈达尔抛弃了常用的好莱坞反打镜头,让观众自己体味主角的情绪变化,色彩调性忽蓝忽红,恍惚中创造了色彩虚拟的诗意,这点和楚原拍古龙的电影里面的氛围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处。另外戈达尔的电影和时事总有关联。通过收音机的广播,引申对越战的困扰。“我不叫皮埃罗,我是费迪南”这是贯穿电影的一句重要台词。“狂人皮埃罗”是个罪犯,非常有名的罪犯,所以贝尔蒙多总说我不叫皮埃罗,我叫费迪南。其实主人公的名字也不是费迪南,就向女主角希望他是皮埃罗一样,费迪南是男主角向往成为的对象。玛丽安的住所凌乱,但却挂着毕加索的《镜中的少女》莫迪利亚尼的《系黑领带的女子》等名画,表达戈达尔艺术至上的观点。至于男主角的床头帖这毕加索的名画《恋人》的印刷品巧妙的揭示男女主人公的微妙心理,戈达尔有着残酷的现实主义倾向。常常让角色进入静止画面。电影也经常没有对主体做明确解释。这里的对白仿佛是与画面有关的诗歌,这种语境是其他的导演很少尝试的。同时用一些不连贯的画面构成赋予电影不规则的结构风格。电影画面不论构图与颜色都像现代艺术的绘画,例如冰箱上的瓶罐就像莫兰迪的静物画。加油站等场景到处都有对广告的影射,以及对美国电影的影射。仿佛告诉我们这是一部黑暗的轻喜剧。影片还提到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书中从社会历史学角度和精神美学角度分析了主人公迪克性格变异过程,透视了战后资产阶级世界的空虚、幻灭,以及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表述了书中的主人公命运也是电影主人公的命运。所以说看大师的作品往往很累,因为你要有一定的知识面,才能领悟大师的一些意图。 在卡通于文化之间徘徊。表现主义的颜色不计成本的出现,仿佛调整着观众的视觉习惯。“一定要真实点,这可不是拍电影”明明是拍电影吗,戈达尔对好莱坞的调侃。让你感觉不到这是一部四十年前的片子。不同于诺兰的《记忆碎片》这里的时间的错位,没有诺兰的规律性,完全是随着主人公的日记来表现电影的主题-文字与事物。他完全不遵守旧的电影规则。电影里的镜头还有向约翰福特的《铁血金戈》致敬的桥段。两人过河的场面也美轮美奂,同时贝尔蒙多夹着书的也体现,戈达尔对文化的重视度。也暗喻了了两人将来的命运。电影后半部的取景开始赋予活力,画面上我们可以感觉到梵高、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的影子。用毕加索的画来象征这打破规律的暴力艺术最合适不过了。还有一个场景,人在巨大的树下行走,在屏幕最下方消失这个画面,是致敬尼古拉斯雷《穿越大沼泽地的风》电影包含对越战的反思,用火柴爆炸的效果可以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的燃烧弹有异曲同工之妙。镜头语言从摄影的角度来看非常直接,人物总是在镜头内移动,戈达尔经常拒接反打镜头剪辑,传统意义上好莱坞最常用的反打镜头就是从一个角色来观察另一个角色的反映。戈达尔总是用戏剧般的短镜头来体现暴力。不是明显的长镜头,却给人一种长镜头的效果。我对这句对白非常感兴趣“为了赚一点钱,我们从游客那里乞讨。”个人以为可以改成“为了赚一点钱,我们从观众那里乞讨。”不仅仅是对好莱坞,对于今天的电影也是一样,现在的导演白痴行为,导致了一些观众的白痴,高科技的垃圾充斥着荧屏。污染着我们的眼睛。结尾时贝尔蒙多的脸上涂满克莱因蓝的涂料,我猜想是否是象征古代爱尔兰勇士上战场的图腾,就像《勇敢的心》一样。 电影的结局出人意料,我稍微留点悬念与想象空间。本来这是一部情节很简单的电影,可以拍成警匪片,悬疑片也可以拍成恐怖片,但戈达尔却把他拍成艺术片,这是让我兴奋的地方,也是让我痛苦的地方,中国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用电影来表现艺术的人呀!

 2 ) 找寻的句法--《狂人皮耶罗》的轻度分析

——“傻瓜”
——“我是费尔•迪纳”
在如此反复的对话之中,皮耶罗以面孔的呆板、厚嘴唇下的神经质贯穿了他的找寻之途。镜头在对讲童话故事的声音的期待中拉开,一个表面温暖的中产阶级家庭,从浴缸到克制的陈设,溢出皮耶罗的厌烦情绪。而马莉安命定般出现了,以N年前作为生活方式纪念的隐在情绪流。

反叛、反叛
出发
自然极了。皮耶罗用一个早晨、血、漫画书和一张老脸作出抵抗。他和马莉安坚定地出发。一切是新鲜的。一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般革命时期的浪漫,就连暴力因为距离和画面的亮度也相当干净。东西由于干净而获得质感,皮耶罗的行动像经过密谋。密谋者的心意几乎把行动的速度带出的快感淹没掉。

大海、大海
诗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如The Big Blue的清亮大海。这时皮耶罗是位诗人,他呢喃:这一天捕鱼、狩猎……在海边生活的部分很美。对于美不能说得太多,但是,这优美是设定的,皮耶罗在浴缸中讲故事时就反复被刻画着的,它是幻灭,是的,很快就会看到这灵光幻灭在无边的厌烦之中。正应了本雅明的言说:基于有机社会的灵氛只有在行将消释时才碰触出点点灵光。找寻的句法就是灵光的窜动,声线以诗句,在色块之间扩展裂痕:死亡、生命、执着、背叛……都破碎了,唯以诗歌留存。

厌烦、厌烦
背叛
合理的逻辑。皮耶罗不知道他找寻的是什么(难道是一种空旷的提问方式么?――人生为何),或者已经企及的东西一个转身就隐没到欲望的密林中,恰似爱情――最巨的神话。结果是一样的,厌烦。厌烦是自恋/卑贱和受虐/施虐的先行词,厌烦抑或郁闷,遍布于当下海量心理感受凝成的一个意象。这样,皮耶罗经历了背叛,在一场根本不算阴谋的阴谋中保存了性命。马莉安虚幻起来,比起身边的XX小国流亡王妃更不真实。因为有些东西从不曾真实过。

青春、青春
毁灭
皮耶罗在以前是要照镜子的。不得不再次谈到他的脸。这个中年的让人抓狂的脸。镜中的他在想什么?后来镜子不再出现,因为那时他就是青春,他在欲望之中。“你腰的曲线,你腰的曲线”皮耶罗在树林中吟唱。青春、生命总是一大主题,它面对的是镜中面孔的真实性。青春和真实在找寻途中对决,结果是毁灭,也就是没有结果,皮耶罗的找寻之途没有结果。

我意识到这样写过于男性中心,但影片给予的马莉安这个人物根本就是附属的,她存在于隐现的张力之中,似乎是她引领皮耶罗走向不归路。是她么?其实是皮耶罗自己,是他的欲望和身体。相反,影片取得了浪漫主义的效果,马莉安正是皮耶罗的神秘中心,象征他所有的不可企及。这个女人在道德上的瑕疵便无足轻重了。她本就是一具身体,四处漂浮,自我放逐。

再来看看影片结尾皮耶罗的最后一抹夕阳
大海、岩石以及所有
只是,只是皮耶罗用炸药缠在头上,这过于让人快意了。尽管死亡并不增加什么,它却增加了一种死法。

 3 ) 重看

剧场重看《狂人皮埃罗》,似乎没有初看那么触动,也许是因为看戈达尔需要调动出一种迷影状态,而现在的自己既没到段位,也不在心情。

当然是犀利的,三色调、画外音、破四墙、段落重复、跳跃剪辑,都可以看成是对时空的断裂与增殖,戈达尔用电影的技术反程式化的技术奇观,用符号的冲撞(内在是文化的冲突)反单一符号的殖民,在混乱、阻断、脱线的时空中,语言逃逸出意识,影像跳脱出情节,用模仿与引用消解了故事本体的意义,显出终归虚无的悲剧性。电影模仿的不是生活,而是无须对生活负责的文学。戈达尔在一个类型片题材里呈现的意义,几乎都是类型片所忽略的,并且,仍保留着对人(安娜)的深情,可能正是这一点,让那些红裙舞动、莞尔一笑、相对一吻的场景,成为了经典的瞬间。

喜欢的地方包括:

在安娜公寓那个人动镜摇的长镜头,回环的舞台和动作设计,空间的魔幻感打开,也呼应了之前引用的space reigns;

两人在树林模仿歌舞片,远景镜头,但切在半身,有种海平面感;

开着豪车冲入海中,消解了物质的驱动,同时又是情节的伏笔;

两人分别对着镜头独白,在事件/动作陷入疲劳时,情感与生活又出现了;

用名字的问答来提示人物的连贯性;

用图画来指代人物,用引文来宣泄带有历史感的情绪;

霓虹灯的蒙太奇和酒吧爵士乐的乱入;

码头男讲的自己人生是一首歌的故事,“十年了”真是悲剧;

表演中的表演,引用中的引用,以及打破它们的对话“-闭嘴吧预言家!-我说的是书名”

“我们是假释的犯人,树呢”

“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巴尔扎克了吗?”

正如《理解戈达尔》里写的,男女总是无法交流,接连的动作总是指向“不该来这”的悲剧。

有时我觉得戈达尔完全在依靠小聪明拍电影,缺乏那种手工艺人精神,比如有些声音的刻意断切听起来非常业余,还有些引文感觉在回避真正困难的问题,但仔细想想,能将这些自如地运用在电影里,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自信。正如结尾所象征的,这种自信也会带着天才的光芒进入永恒。

 4 ) 《狂人彼埃罗》电影剧本

《狂人彼埃罗》电影剧本

文/〔法国〕让一吕克·戈达尔

译/壬任

编者按:《狂人彼埃罗》是戈达尔1966年的作品。戈达尔拍片素来强调即兴性,现在的这个剧本显然只是完成影片的一个纪录。

戈达尔是非常强调电影创作的个人性质的,在六十年代时尤其如此。在他看来,拍电影就象写小说一样,应当随时给作者以自我表露的机会,从随心所欲地常常是离题万里地引摘各种各样的诗句、箴言、故事,抒发个人的情怀,发表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以至直接向观众讲述自己。《狂人彼埃罗》是这种创作主张的最充分彻底的实践。

狂人彼埃罗是一个失业者,他厌恶资产阶级社会,企图逃避到浪漫的遁世生活中去,但始终未能解脱“文明”社会的束缚,最后只能在死亡中找到归宿。可见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是疯子”之类的话更多是一个存在主义者的呼声,剧本中屡屡出现的如“存在就是一切”、“我们只是生存”、“唯一有趣的事情就是人的选择”、“生活是一个不解之谜”、“什么都不在乎,需要的就是活着”……等关于生活的讨论,使作品实际上丧失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意义。

《狂人彼埃罗》作为西方现代派电影的一个标本是值得一读的。读者未必能从中取得什么艺术养料,但是读了它之后,对于了解现代主义的反现实主义本质却大有好处。关于戈达尔本人的情况,本刊在1980年第6期译载他的《精疲力尽》时有过较详细的介绍。本期还译载了美国吉安纳蒂的一篇论述戈达尔影片的艺术特征的文章,均可供读者参考。

字幕:几个红色的字母A开始散现在漆黑的银幕上。音乐声起。随后,以字母表为序,先后出现字母,有红色的,有蓝色的。音乐声尖利、刺耳、阴森。最后,一一出现的字母拼成片头字幕:

JEAN一PAUL BELMONDO

ET

ANNA KARINA

DANS

PIERROT LE FOU

UN FILM DE

JEAN一LUC GODARD(注1)

片名字母呈蓝色,其余字母呈红色。随后字母渐渐隐没,只剩下片名中的“LE”和两个“O”,最后,这几个字母也完全消失。随着字幕的消失,传来费迪南的画外音。

洒满阳光的花园·外景

半身镜头,一位年轻姑娘,面对着摄影机,正在打网球。

球场远景,两个姑娘把球打得老高。

费迪南(画外音):“画家委拉斯凯兹(注2)从五十岁以后,就不再画形象具体、轮廓清晰的作品了。他在天光云影和苍茫暮色中求索。”(注3)

(镜头反转,网球场全景)

费迪南(画外音):“……在天色的明暗变幻中,他捕捉光彩的细微变化,谱出以色彩为主调的朦胧的无声交响乐章……”

书店·外景·白天

半身镜头,费迪南正在“世界之最”(注4)书店外的书摊前,浏览着各种图书;腋下夹着厚厚的一摞书,其中有一本连环漫画集《大懒虫》。他又挑了一本书,然后走进书店。

费迪南(画外音):“他对大千世界的唯一体验,就是看到了形态与色调之间的微妙联系。这种联系绵延不断,神秘莫测,纵有雷霆万钓的破坏力也遏止不住它们的发展。太空浩瀚无垠……”

港口·外景·夜

黄昏时分,河水倒映着几缕灯光,几幢高楼依稀可见。夕阳斜下,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抹落日的余辉。

音乐起。

费迪南(画外音):“……它犹如轻轻掠过物体表面的气浪,把物体表面散发出来的可见物质收集起来,塑造成形,传播四方,如飘散四野的香气,如远近传响的回音,如飘落空中的尘埃……”

费迪南的寓所·内景·夜

费迪南泡在澡盆里。读一本平装《艺术史》。他叼着一支香烟,神情傲慢。(特写镜头)澡盆旁边放着烟灰缸和一包香烟。

费迪南:“他生不逢时,碰上了凄凉的世道。老朽的昏君、易染沉病的王公贵胄、白痴、侏儒、病残,以及一些披着王侯华衮的畸形小丑;这些小丑的唯一差事就是插科打浑,就是让那些了无生气的人寻欢作乐。他们道貌岸然,诡计多端,满口谎言,只配去忏悔和自谴。等待他们的是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是一片死寂……”

费迪南翻过一页,转过身,正面对着镜头,招呼画面外的人。

费迪南:你听听这段,我的小女儿!

拉镜头,他的五岁左右的小女儿坐在澡盆旁(侧影),手搭在澡盆沿儿上,侧耳静听。

费迪南(接着读下去):“怀古之幽思盛行,然而人们看不到这种压抑年代中的丑恶、悲惨、残酷和蒙昧。而委拉斯凯兹纵然是白昼作画,画的也是黄昏景象;纵然侷促于斗室之中,也会画出茫茫荒野;纵然是在战火纷飞的疆场,或是猎号在耳畔回响,他画出的仍是万籁俱寂的意境。西班牙的画家似乎从未走出户外,从未感受过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的明媚时光,他们只是在暮色苍茫中寻觅知音……”

从画外传来背景音响。费迪南转过头来望着小女儿。

费迪南:写得多好,嗯,我的小女儿!

小女儿点点头。

他的妻子(画外音):你疯啦,给她念那些东西!

妻子穿着一件红色长裙,背对镜头,走进画面,朝孩子走去。我们只能看到她的裙子。她随手拿起身后的一件东西,拉着孩子又走了出去。费迪南露出厌烦的神情。

费迪南:去吧!上床睡觉去,小捣蛋!……为什么奥黛尔还没让他们睡下?

小女孩从洗操间跑出来,走进后景处黑黝黝的卧室,走出画面。妈妈跟在后面。(中景)双人床头边放着小柜,上面亮着一盏灯,放着一台电话。妈妈停下来,对着穿衣镜涂口红。

妻子(带着明显的意大利口音):因为先生你让她去看电影,所以还没回来,这是本周第三次了。

费迪南穿着浴衣,脖子上挂条长毛巾,走出浴室。他走进卧室门口,来到妻子身边,照了照镜子,然后拿起毛巾擦脚。

费迪南(模仿妻子的腔调):这是本周第三次了。大概,在那儿正上演《约翰吉他》。这也好,她应该长长见识。我们这个世界开始到处充斥蠢货了。

妻子走出画面,然后又走回来。

中景,卧室。他坐在双人床上,面对镜头,把毛巾搭在肩上,背对着坐在床对面的妻子。他感到很厌烦。他拾起刚才读过的,放在床头柜上的那本书。

妻子(焦急地):快点!你快点!弗兰克和佩拉马上就要来了。

费迪南:我不去。不,我不去。我就是不去!我要跟孩子们呆在家里。

妻子(焦急地):嘿,你听我说……弗兰克告诉我,他要把他的姪女带来,让她照看孩子,(她站起身来)等我们回来。她是一个学生,a semper questo(注5)。

费迪南:他什么时候又有一个姪女?我了解他那号人,八成是带来个应召女郎。

妻子绕过床头,扔给他一件上衣,上衣落在他肩上,然后走开了。

费迪南:我不去!(他又从桌上拿起一本书)

妻子:我让你去你就去。有个美孚石油公司总经理,我爸爸要把你介绍给他。

她又把袜子扔在他肩膀上,然后走到屋里面,在壁橱里翻弄。

费迪南:哼!我要跟电视公司打官司,他们凭什么解雇我。

妻子:噢,算了!你可以去打官司,可你准输……人家替你找工作,你就得客客气气地领情。去吧!好啦!

她从丈夫手里抢过了书,扔到桌上,自己坐下。他转身望着她,显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并厚着脸皮从床上捡起妻子的紧身短衬裤。

费迪南:你裙子里什么也没穿?没穿衬裙?

妻子:没有。可我穿的是一件斯康达尔牌新式透明紧身裤,肉眼看不出来。

她递给丈夫一本妇女杂志,显得挺得意,并让他看看这种新式紧身裤的广告。广告上画着笑吟吟的妙龄女郎,穿着一条红色长裤。镜头从上向下摇,停在女郎的臀部。一张黑白照片显示出穿着紧身透明短衬裤的臀部。丈夫拿起杂志,大声读起来。随着他读出的内容,镜头摇下。

费迪南(画外音):“在我的新式长裤下面……是‘斯康达尔’(注6),无耻!……衬出年青人的曲线。”从前有过希腊文明,还有过文艺复兴,现在臀部文明时代来了……(与这最后一句同时正好出现那臀部镜头,突出了这些广告内容的荒唐可笑)

中景,房门口。前面是两个小男孩,一个小男孩正在开一辆塑料小汽车玩,他的弟弟跟在后面推,费迪南的妻子从屋内走出来,拉着小女儿的手;小女儿穿着白色衣裙。她从弗兰克前面走过,弗兰克位于画面左侧,抽着烟,站在佩拉后面,佩拉坐在靠门口不远的软椅上,椅子前面摆着一个小茶几,随后,费迪南妻子朝着坐在右侧的玛丽安娜走去。

玛丽安娜穿着海蓝色运动上衣,显得天真而娴静,两鬓垂着柔发,发卡挽着头发,她正在玩一个小绒毛狗。

妻子:来,我带你们看看。(她走在前面)

弗兰克:她最喜欢孩子!

玛丽安娜起身,跟上太太和孩子们。镜头向左跟摇。这时,费迪南打着领带走出卧室。他穿着一件洁白的衬衫。

妻子(对玛丽安娜说)。如果您有事找我们,可以打电话,号码是……(对弗兰克)是多少?

弗兰克(画外音):225一70一01。

妻子(对费迪南说):你瞧!她就是弗兰克的侄女。

她把玛丽安娜介绍给费迪南,两人亲切握手,对视良久。

费迪南:晚上好……

玛丽安娜同太太走出画面。镜头反摇,跟拍费迪南,他走过去向弗兰克问好。

费迪南:你好!

弗兰克:你好!

两人握手,突然他的态度有了变化。似乎他的内心有些波动。他穿上上衣,从桌上烟盒里取出一支香烟,一扫方才的冷淡,和弗兰克开起有关电话号码的玩笑来。

费迪南:225!你不会说巴尔扎克(注7)?你不知道巴尔扎克?塞沙·皮罗多呢(注8)?——第五交响乐开头的几下就把他那笨脑袋壳镇住了!

费迪南朝门口走去。

弗兰克(不解地):你今天晚上怎么了?

音乐声起,贝多芬第五交响乐。

费迪南:快点,走吧,我们去吧,Alonzo(注9)……

他猛力地推开门,东倒西歪地消失在夜色中。他似乎决心干一番冒险的事业,似乎美好的前程在向他招手,似乎他会从绝望中自拔……弗兰克拉着费迪南的妻子急忙跟了出去。

街道·外景·夜

远景,夜色中的爱丽舍田园大街展现在眼前,远处的凯旋门隐现在暮色朦胧中,突然,灯光通明。

贝多芬第五交响乐伴着费迪南的画外音。

费迪南(画外音):第二章。一次家庭晚会。At the homo of Monsieu and Madame Expresso,whose daughter is my wife(在爱克斯普莱索夫妇家,他们的女儿是我的妻子)。

音乐停。

爱克斯普莱索夫妇寓所·内景·夜

中景,呈单调的红色画面:家庭晚会上几位附庸风雅的宾客。三个男客站着,三个女客坐着,他们在喝酒,抽烟,重复着令人生厌的资产阶级的陈词滥调。右侧,倚墙而立的是费迪南。传来轻柔的背景音乐。

银幕上的画面令人联想到法国影院前,推销化妆品、汽车、巧克力的诸如此类的商业广告,模仿它们的色彩与格调。

男宾(画外音):阿尔发一罗米欧牌车,从开始启动,到走完一公里,只需三十四秒,乘坐舒适,刹车灵敏,装有四个制动盘,当然行驶也相当平稳,用于旅游,极为相宜。质量好,速度快,驾驶方便,部件灵敏,行驶平稳。

费迪南点燃一支香烟。画面中间的一位女客也是同样快嘴利舌地讲起来。

女宾:要保持容光焕发,那很容易。肥皂可以洁肤,花露水可以爽身,香水可以香气袭人。要为防止汗臭,梳洗之后,我洒些普林蒂尔牌香水,一整天都不必担心有汗味儿。普林蒂尔采用喷雾器式容器,清爽洁净,备有喷嘴、吸管,简易瓶装。

左边的男人说的也是这一套。

男宾:奥兹莫别尔火箭8型车,向您提供更多的方便,结构严谨,外形优美,(画外音)这表明美观与性能并非冰炭不能同器。

费迪南拿着玻璃杯,从右至左缓慢地走着。当他走到画面左侧时,切入几位宾客的镜头。影片色彩恢复天然色。

在一幅俗里俗气的壁毯前,立着一个独脚小圆桌,桌上摆满酒瓶。一个女客坐在左边,一个男客站在右边(半身镜头),抽着烟,显得百无聊赖。强烈的灯光把他们的身影映在墙壁上。

费迪南停在女人和男人之间。男人是美国人,他喝着威士忌。费迪南转向美国人,开始交谈。美国人不懂法语,只好请旁边的姑娘为他们翻译。

费迪南:您好像是单独一个人……

美国人(对姑娘说,英语):他说什么?

姑娘(英语):您独自一人吗?(转向费迪南)他是个美国人,不会法语。

费迪南:请问他贵姓?做什么工作?

姑娘(英语):您贵姓?您做什么工作?

美国人(英语):我是美国电影导演。我叫塞缪尔·富勒(注10)。我在这儿,在巴黎,拍一部片子,叫《恶之华》。

姑娘(英语):他是塞缪尔·富……富勒先生。是个美国人。是拍电影的,在这儿拍《恶之华》。

费迪南:波德莱尔(注11)的作品,好极了!

一对男女从镜头前走过。

费迪南(又转身望着富勒):我早就想知道电影到底是怎么回事。

姑娘(英语):他说他想知道电影到底是什么。

富勒(英语):一部影片就象一场战斗。

姑娘:就象战斗,一部影片。

富勒(英语):对……是爱情……

姑娘:爱情……

富勒(英语):仇恨……

姑娘:仇恨……

美国人(英语):动作……

姑娘:动作……

富勒(英语):暴力……

姑娘:暴力……

富勒(英语):和死亡。

姑娘:和死亡。

富勒(英语):一句话,是情感。

姑娘:一句话,这是情感。

费迪南(举起酒杯,呷了一大口,转过头):噢!

近景,单调的黄色画面:墙上挂着一幅镶着镜框的照片,一个年轻男人立在照片前,喝酒。费迪南的妻子(侧影)抽着烟,站在他对面。男人与费迪南的妻子在聊天。他停住,吻她的双唇。这情景被走过来的费迪南撞见。费迪南停住脚步,注视片刻,随后,表情淡漠地向左走出画面。他的妻子和男人分开了。

近景,单调的蓝色画面,另一对宾客,站在同一幅照片下。男人喝着酒,披长发的女人说着话,声音娇嫩。

女宾:我的头发柔软光润,发型保持一整天不变,因为我常用爱尔诺特一萨丹润发剂。现在,如果用刷子刷几下,发浆自然消融,看不出一点痕迹。(她理出一络秀发让人看,然后她转身望着那个男人,嫣然一笑)你看,我的头发象缕缕金丝,光润、洁净。

近景,另一对男女,画面转为天然色。他们在喝酒交谈。男人穿一件晚礼服,女人上身袒露,带着耳坠和宝石项链。费迪南从他们面前走过,看了看那对裸露的乳房,似乎无动于衷。他仍象刚才一样,从右到左,慢慢地走着。另一个女人用教训人的口吻说话。

女宾:女人不应该穿轻盈透明的便服和浪漫款式的睡衣。在大白天,或在明亮的灯光下,穿一身内衣会使女人失去魅力,也显得不正派。

单调的蓝色画面:在墙上挂着的那幅俗里俗气的法国壁毯下,有一对男女分坐在桌子两旁。当费迪南走过时(半身镜头),男人正欠身给女人点烟。当男人卡嗒一声打响打火机时,镜头色彩由蓝变绿。

费迪南:糟糕透顶!

背景音乐止。

半身镜头,蓝色画面:费迪南碰到弗兰克和一个女人站着接吻(她不是佩拉)。女人佩戴耳坠和宝石项链,半裸着上身,抽烟。费迪南走过来、坐到弗兰克旁边,显得疲倦而烦躁。

费迪南(对弗兰克):把那串林肯牌钥匙给我。

弗兰克:怎么,……你不呆会儿啦?

费迪南:不……我累极了!我有一套看、听、说的机器,叫眼睛……耳朵……嘴巴。我觉得这些机器部件现在是各行其是,乱了套。本来我应该是一个整体,可现在,我觉得是四分五裂了。

妻子:你唠叨个没完!听着都烦人。

费迪南:也确实是……我的话太多了。(他伸出手)孤独的人总是爱唠叨。(弗兰克递给他一串钥匙)我在家等你。

他站起来,面对镜头。

镜头反打,一群客人,黄绿色的灯光从右边射来,红色的灯光从左边射来。

费迪南突然推开人群,奔到摆着一块大型奶油蛋糕的桌边。他抓起一块蛋糕,向惊愕的人群掷去,客人们慌忙避开他们中间的这位“狂人”……当蛋糕打在一名女客脸上的一刹那间,镜头变为室外夜景:一串红黄双色的焰火,腾入漆黑的夜空。传来客人们愤怒和惊愕的喊叫声,传来费迪南的画外音……

费迪南(画外音):下一章:失望,记忆与自由,忧伤,希望;追寻流水年华,玛丽安娜·雷诺阿。

又一串焰火腾入空中。

费迪南房间·内景·夜

中景,费迪南从左边走入室内。他看了看孩子们堆放在房间当中的塑料玩具跑车,然后目光投向右方画面外。

摇镜头,跟拍费迪南,成近景,镜头停止在挂在墙上的雷诺阿的一幅画上。然后,镜头随着费迪南的目光摇下,我们看到睡在椅子上的玛丽安娜。她坐在椅子上,头枕着写字台,手里拿着绒毛狗,双膝上放着一本打开的,厚厚的幽默画册,正是费迪南在书摊上买来夹在腋下的那一本。他轻轻地抚摸她,想把她叫醒。

费迪南:你还在这儿?

她没有动弹,费迪南碰了碰她的手。

费迪南:喂!

玛丽安娜(睁开眼晴):我……对不起……我……

摇拍,框入两人的面部。

费迪南:赶不上末班地铁了。你怎么回家?

玛丽安娜:我不知道……就您独自一人?

费迪南:是,我厌烦透了,所以就回来了。

玛丽安娜:您不舒服?看您愁眉不展的!

费迪南:几天来我都是这样……尽碰见蠢货……那就对着镜子,照照自己吧,可你连自己也开始怀疑……好啦!我送你回家。

当他们谈着话的时候,雷声隆隆,暴雨如注。她站起来跟着他走出房间,腋下夹着那本厚厚的幽默画册。

远景:几束焰火腾入乌云密布的夜空。

林肯牌汽车·外景·夜

隔着汽车的挡风玻璃,可以看到玛丽安娜(特写镜头)。

汽车在夜色中沿着高速公路行驶,红绿灯光时断时续地映在挡风玻璃上,光线似乎从路面上斜射过来,照进车厢内,掠过玛丽安娜的面颊,然后,突然改变方向,融入天空中。

玛丽安娜不时转身望着画面外驾车急驰的费迪南,和他交谈。迎面急驰而过的汽车发出刷刷的音响。

玛丽安娜:弗兰克借给您的车?

费迪南(画外音):是的……怎么?你不喜欢美国汽车?

玛丽安娜:不,不!

雨声、雷声止。

玛丽安娜:又重逢了,真好笑,是不是?

费迪南(画外音):是,整整四年了。

费迪南把手搭在玛丽安娜的肩上。

玛丽安娜:不,五年半。那是10月。您结婚了?

费迪南(画外音):是啊,我娶了一个有钱的意大利女人。可是,我对她不怎么感兴趣。

玛丽安娜:为什么你们不离婚?

费迪南(画外音):我有过离婚的希望,但又太懒……愿望……你不是说过,生活在于希望。我有过希望,我有过生活……(注12)

玛丽安娜:您还在圣·路易教西班牙语吗?

费迪南(画外音):不。我在电视台工作,可工作不顺利,你呢?

玛丽安娜:我,没什么新鲜的。

费迪南(画外音):你不愿意谈自己?

玛丽安娜:不愿意。

费迪南(画外音):两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在伦敦看见过你。你一直跟着这个美国人?

玛丽安娜:不,早就完了。

费迪南(画外音):那个弗兰克,你早就认识他?

玛丽安娜:不,不,……不过是,唔……就这么,偶然遇上的……

费迪南(画外音):总是神秘莫测。

玛丽安娜:不……我跟您说过,不喜欢谈自己。

费迪南(画外音):好……好……那就保持安静!

尽管费迪南示意保持安静,她还是斜过身子,打开汽车收音机,并且朝费迪南投去调皮的微笑。在收音机刺耳的噪音中,可以听到有关越南战争的最近战况。

播音员:……因为驻军在同越共激战中损失大半。越共损失人数为一百一十五人。新闻到此……

特写镜头:费迪南驾驶着林肯牌轿车。玛丽安娜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他叼着香烟,不时看看玛丽安娜。

玛丽安娜坐在左侧画面外。

玛丽安娜(画外音):这太可伯了,嗯?没名没姓地就完了。

费迪南:什么?

玛丽安娜(画外音):他们说死了一百一十五名游击队,别的什么也没提,可他们都是人,而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是不是爱一个女人?有没有孩子?他们喜欢看电影,还是喜欢看戏?这些,我们一无所知。就说……打死了一百一十五人。这好象是一张张照片,看照片,我能入迷。我们看一个人静止不动的照片时,总爱看附带的说明。这是一个胆小鬼,或许是个机灵鬼。可是拍照的一刹那,谁也说不出,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在想些什么……想他的妻子,还是他的情妇;想过去,还是想未来;还是想打篮球……谁也不会知道。

费迪南转身望着玛丽安娜。近景,隔着挡风玻璃看到两人的面部表情。绿色、蓝色、红色、橙色的灯光,接连不断地映在两侧的玻璃上。

费迪南:是啊……这就是人生!

玛丽安娜:对,不过,使我悲伤的是这和小说中描写的人生完全不同……我希望人生和小说中描写的一样……明明白白……合乎逻辑……有条有理……可是,人生不是那样。

费迪南:是那样!而且大大超过人们心目中的设想。

玛丽安娜:不,彼埃罗。

费迪南:……我再跟你说一遍,我叫费迪南。

玛丽安娜:是的,可是我们不能说“我的朋友费迪南”(注13)……

她把这句话唱出声来,这是一句唱词,为这个玩笑,她自己也笑出声来。

费迪南:那怕什么。只要你愿意,玛丽安娜……

由吉他伴奏的音乐渐强,似乎她要接下去唱“我的朋友费迪南”。

玛丽安娜:我愿意……你要我作什么,我都愿意。

费迪南:我也是,玛丽安娜。

玛丽安娜:我把手放在你的膝上。

费迪南:我也放。

玛丽安娜:我要吻遍你。

费迪南也一动不动。

费迪南:我也要,玛丽安娜。

玛丽安娜的特写镜头,轻风吹拂她的柔发。晴朗的夏日。音乐渐远渐弱,如泣如诉……

玛丽安娜的寓所·内景·白天

洒满阳光的露台。

玛丽安娜的面部特写。她正用蓝色梳子梳头。

歌声(画外音):我的老爷子,你真漂亮,你真漂亮,你真漂亮。

玛丽安娜(沉思地):看得出来。

插入镜头,雷诺阿的画《小姑娘肖像》。

费迪南(画外音):玛丽安娜·雷诺阿!

简陋的厨房内,玛丽安娜穿着蓝色浴衣,披散着头发,蹲在白色墙壁前,拧开水龙头。她走近软水管,(半身镜头,摇拍)拿着一个红色平底锅,灌满了水。

毕加索、雷诺阿、莫迪兰克画作的复制品和从《生活》杂志、《巴黎竞赛报》上剪下来的照片,杂乱地钉在墙上。在毕加索的一幅复制画下面,挂着三支自动步枪。

费迪南(画外音):哎唷、哎唷。

半身镜头,他穿着青色短袖圆领紧身汗衫(注14),在隔壁一间屋子里刚刚醒来,床上铺着红床单。室内四壁是白色的。他使劲地抬起头,发出一阵痛苦、吓人的哎啃声,半开玩笑,半认真。

玛丽安娜(画外音):喂,起来吧,死家伙!

另一间屋的远景,窗外可以看到巴黎上空的楼房屋顶。

玛丽安娜从阳台走进来(摇拍、中景),拿起放在步枪旁的一个更小的红色平底锅,把大锅里的水倒进去,然后,把它放在小煤气炉上,再点上火。她打开炉子右边的冰箱,取出一包糖。冰箱上放着几个小瓶子和几只玻璃杯。她老是不安地向左观望。

镜头摇过冲伯(注15)的照片和莫迪利阿尼(注16)的绘画。她在屋子左边一张双人床边俯下身去,准备把那包糖放在早餐托盘上。这时,我们着到一个男人的身体面朝下趴在床上,头部与双臂垂在床边。一把剪刀插入他的颈部。白色衬衣的背部上溅满血污。

她拿起托盘,若无其事地向右边走去,进入隔壁一间屋子(摇拍,半身镜头)。

墙上贴着一些明信片。镜头向左摇,跟拍玛丽安娜,直到她走到床旁。

费迪南坐起来,她把托盘放在他的膝上。

费迪南背靠着白色的墙壁。

费迪南:你看,我说的在理吧。

玛丽安娜:什么?

费迪南:我告诉过你,说我们会永远相爱,可你不相信。

玛丽安娜:不信。

音乐起。玛丽安娜跟着唱起来。这是一首巴希亚克歌曲。费迪南坐在床上,吃着早餐。玛丽安娜从左侧走到屏风后面,屏风上挂着一排衣架。摇镜头。她弄乱头发,随后,倚在门框上。

玛丽安娜(唱):

我从未说过,爱你终生,

亲爱的!

你从未允诺,永世对我钟情,

反向摇镜头。玛丽安娜在一张海报前(注17)停下。

(继续唱):

我们从未发过誓言。

你了解我,

我了解你……

向左摇镜头,她走过来,把手放在费迪南的头部。

(继续唱):

我从未想到会永远爱恋,

因为我们会见异思迁。

玛丽安娜向右走去,摇镜头,她倚在门框上。然后,又走进红瓷砖墙的浴室(近景)。后景处,在穿衣镜和桌子之间,是一扇窗户。她走到镜前,梳理头发。

(继续唱):

可是啊……可是啊……

柔情款款,默默无言,

渐渐,渐渐,

蚀骨销魂,

情真意切入心田……

向左摇镜头,随后向右摇,玛丽安娜在另外一间屋子里,从桌上拿起一片面包,然后,转身照镜子。她边唱边吃,还舔舔自己的手指。

玛丽安娜(唱):

往昔,爱情絮语绽唇边,

渐渐,渐渐,

喃喃私语溶在吻中更柔甜。

多少情话绵绵?

向左摇镜头,她拿起一罐蜂蜜。拉镜头。她走进费迪南的房间,倚墙而立。

(继续唱):

我绝不相信你会使我永远心欢,

亲爱的!

我们从来想到你我会相依为命,

永不厌倦。

清晨初醒,同床共枕,

多么惊喜,

一切快乐都比不上你我一起共欢!

她转身望着费迪南,(特写镜头)他正叼着烟卷儿,他望着画面外的她。不断传来钢琴伴奏声。费迪南忧伤地望着她,随后垂下目光。

歌声(画外音):

可是啊……可是啊……

柔情款款,默默无言,

玛丽安娜出现在银幕左侧,把烟卷从费迪南嘴上取下来,吻他。然后,把烟放回,走出画面。

(歌声):

渐渐,渐渐,

心不思爱,

爱却把你我紧紧相连。

你我情深,

有声无声的爱语怎能比,

你我情深,狂热,强烈,

从未想到这样依恋。

厨房远景:玛丽安娜关上冰箱门,走到靠墙角的小桌旁,拿起平锅。当她关上小型煤气灶时,可以看到墙角堆放着许多支步枪和手枪。她对趴在床上的尸体狠狠地盯了一眼,伴着音乐节奏,旋转着走出房门,回到费迪南身边(近景)。

(歌声继续):

你从未允诺,永世对我钟情,

我们不用什么誓言,

你了解我,

我了解你……

让我们情意深长,

我们的爱是真正的爱,

我们的爱没有明天。

她坐在床上,在费迪南的对面。

费迪南(画外音):不管怎么说,我们死的时候·……比如六十年后,一定会知道,你我是不是永远相爱。

音乐声止。

玛丽安娜:不说这个……我知道,我确实爱你……至于你是不是爱我,可拿不准……确实拿不准。

费迪南(画外音):怎么拿不准,玛丽安娜,怎么拿不准。

玛丽安娜:好,我们将来会知道的。

插入镜头:毕加索的画《戴假面具的彼埃罗》。墙上许多明信片复制品的蒙太奇。

玛丽安娜(画外音):你知道,你的妻子今天早晨来过这儿吗?

《月光下》的乐曲声起。

费迪南(画外音):说实在的,我根本不管她来不来。

画作《戴假面具的彼埃罗》的大特写镜头。

玛丽安娜(画外音):不只是这事!

插入雷诺阿作品的特写镜头,这是浅黄色衬底的女人头像。

费迪南:我跟你说过,我真的不在乎这个。

特写镜头,桌上,明亮的彩色台灯旁放着手枪、红色打火机、五个彩色小瓶。

玛丽安娜(画外音):玛丽安娜讲过……

费迪南(画外音):……费迪南……

玛丽安娜(画外音):……一个故事……

费迪南(画外音):复杂难懂。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认识了几个人……

费迪南(画外音):好象是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会把一切解释给你听。

费迪南(画外音):从一场噩梦中走出……

远景,费迪南穿好了衣服(摇镜头)走进左侧的大房间,看到床上的尸体。显然他是刚刚看见的,然而,他似乎毫不惊慌。他在房间里东摸摸西看看,从一个印着“莫尼埃巧克力”字样的木箱前走过,他从几支枪中抄起一支,又扔下。他坐在床上尸体旁边。

响起阴森的音乐声。

这时,玛丽安娜从另一间屋子走进来,穿着上一段落中从后景拿来的那件粉红绉边的衣服。两人坐在床上,分坐在尸体的两边。

墙上有一排字母:OASIS和OAS(呈红色),IS(呈蓝色)。

玛丽安娜掏空了死人裤兜里的东西,把它们倒在地板上,把身份证件扔到一边儿。她没有找到所要找的东西,因此,大为恼怒。

此刻,从外边传来一阵响声,他们俩有些惊慌。费迪南正要走出右侧的房间,玛丽安娜跳下床,把费迪南推回屋里。她急忙打开冰箱,扔给他一瓶威士忌,他接住。她藏在冰箱拉门的后面。

镜头右摇,弗兰克从外面快步走进来。他只穿一件衬衫,外衣搭在肩上。他朝里屋看了看,看到床上的尸体,无动于衷,随后,穿过隔壁一间屋子,来到阳台上。他披上外衣。

费迪南(画外音):弗兰克怎么有钥匙?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会把一切向你解释清楚。

费迪南(画外音):你爱过他?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会把一切向你解释清楚。

费迪南(画外音):他动过你?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会把一切向你解释清楚。

音乐声起。

弗兰克回到房间时,费迪南在他身后悄悄溜进另一个房间。

几秒钟后,弗兰克搂着玛丽安娜出现在阳台上。她笑吟吟地与他调情,显然,两人早就认识。

玛丽安娜仍然夹着那本厚厚的幽默画册。

他俩从阳台回到大房间时,弗兰克迫不急待地要吻玛丽安娜。她故意把他推倒在床上,仿佛要撩拨他的情欲。这时,她从弗兰克的肩上,巧妙地给费迪南打了一个暗号。一刹那间,她又打开书,读给弗兰克听,弄得弗兰克莫名其妙。

就在弗兰克感到惊诧时,费迪南从左边屋门走出来,一声不吭,镇静地走过床头,酒瓶藏在身后。

屋内,酝藏着不祥的气氛。

弗兰克依然坐着不动。

费迪南走到玛丽安娜身后,此时,她靠着墙,双手托着打开的画册,读着。费迪南从她手里拿过书本,悄悄地递给她一瓶威士忌。弗兰克仍毫无觉察。

玛丽安娜胆怯地微笑着,露出几分不安的神情。她悄悄溜到弗兰克身后,举起酒瓶,朝弗兰克头部猛砸下去,酒瓶应声粉碎,血从弗兰克的前额涌出来……

音乐声止。

费迪南把他拖到另一间屋内。

画外两人继续对话。语句既短且杂,与琐细的镜头分切相符合。银幕上,时间段落已经弃置不用,镜头简直短得令人看不出来有多少含义,表现出两人慌乱的心情。

玛丽安娜(画外音):一个故事……

费迪南(画外音):复杂难懂……

玛丽安娜(画外音):……赶快离开……

费迪南(画外音):……从恶梦中走出……

镜头跟拍玛丽安娜,她从屋内走到阳台上,拿着画册,穿着蓝坎肩,又顺着阳台跑到栏杆前,俯身朝大楼墙脚张望。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认识过几个人……

费迪南(画外音):政治………

玛丽安娜(画外音):一个组织……

费迪南(画外音):离开……

她转身面向镜头,走进第一间屋,费迪南正把弗兰克往右边拖,从房间里走出来。

玛丽安娜(画外音):偷运军火……

费迪南(画外音):轻点儿……轻点儿……轻点儿。

玛丽安娜从煤气炉旁拿起一支自动枪,回到阳台上。音乐声起。她朝楼下望了一眼,茫然地在原地转了一圈儿,然后又朝左侧走去。

玛丽安娜(画外音):这是我,是玛丽安娜。

费迪南(画外音):他动过你?

玛丽安娜(画外音):一个故事……

费迪南(画外音):复杂难懂……

中景,稍俯,一辆红色白茹牌404小卧车。玛丽安娜坐在驾驶盘前,费迪南背对镜头,打开右侧车门,钻进去。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曾认识过几个人……

费迪南(画外音):你爱过他?

隔着玻璃窗,看到穿着蓝坎肩,拿着枪的玛丽安娜,她走到阳台上,费迪南跟在后面,拿着画册。她转身望着他。

玛丽安娜(画外音):用我的房间……

费迪南(画外音):这就象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

全景。拉镜头,白茹小轿车沿塞纳河右岸驶向埃菲尔铁塔,从红白色的柱廊下驶过。

中景,屋顶。玛丽安娜拿着枪从电梯间走出来,费迪南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画册。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有一个兄弟……

费迪南(画外音):从恶梦中走出来……

两人在屋顶上跑。

玛丽安娜(画外音):赶快离开……(他们俩在屋顶上,朝楼下张望)赶快离开……(费迪南沿排水管爬下。他从排水管跳到墙根前,把枪放到地上,他爬起来,回身扶玛丽安娜跳下来。当她要跌倒时,他扶住她)赶快离开……

俯拍,全景:从阳台望下着,有两个人正从停车场上的汽车中间跑过去,一个高个和一个矮个。矮个儿的是强盗头目,高个儿的是他的同伙。

音乐渐强,几乎淹没对话。

费迪南(画外音):回答……

玛丽安娜(画外音):把他打死了……

费迪南(画外音):处决……

玛丽安娜(画外音):车库……

费迪南(画外音):这是谁?

玛丽安娜(画外音):在法国南部……

两人朝左跑。

重现前面的镜头。费迪南拿着枪,钻进白茹404。

费迪南(画外音):走出……

玛丽安娜(画外音):没钱。

重现前面的镜头。汽车沿塞纳河朝埃菲尔铁塔驶去。

全景,稍俯,出租汽车停车场。玛丽安娜钻进红色404,握住方向盘。

费迪南(画外音):无论如何,是离开这个卑鄙龌龊的世界的时候了。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们离开巴黎只有一条路。

重现前面的镜头。404顺着塞纳河右岸快行道,朝阿尔玛一特罗卡代罗大街(注18)驶去,经过上面提到的柱廊。

费迪南(画外音):两个人彼此感激……自由女神像向我们亲切致意。

沿着塞纳河畔平移镜头,自由女神像全景。

加油站·外景·白天

乡村风光。大路边孤零零地设着一个加油站。小车开到平台上。玛丽安娜把头探出车窗。

玛丽安娜:喂,先生!

汽车停在前景。费迪南下车,(音乐止)加油站工人从小屋走出来,费迪南迎上去。

费迪南:把“老虎”(注19)加在油箱里!

加油站工人:这儿没老虎。

费迪南(恼火地):好,那就把油箱加满,悠着点。

车厢内,近景。

玛丽安娜探出头与费迪南耳语了几句。

玛丽安娜:我去,他准会大意。

她下了车,走到前面,打开引擎盖。加油工向费迪南要钱。

加油工:一共四十个新法郎。

费迪南(冷冷的口气):油、水都加,老兄!

加油工走到车前,探身到引擎盖下,头靠近引擎。玛丽安娜砰然一下关上引擎盖,加油工被砸晕过去。玛丽安娜把全身气力压在车盖上。

同景,另一角度。她打个手势,叫费迪南过来帮忙。

玛丽安娜(喊):帮我一把,笨家伙!

费迪南下车,从汽车盖下拖出加油工,把他放倒在地上。玛丽安娜关上引擎盖。可是,此时费迪南又看到另一个人从油泵后走来。

费迪南:他妈的,又来了一个!

玛丽安娜:我想起劳莱、哈代的影片里的把戏。你先上车。

费迪南坐到方向盘前。玛丽安娜走出画面。

近景,玛丽安娜和加油工迎面走到一起。

远处是一片平原。

加油工:谁替你们付款,也不嫌害躁?没带钱?

玛丽安娜:没钱,先生,我们没钱。

加油工:是这样,应该干活挣钱。你们不想干活吗?

玛丽安娜:不,先生,我们不想干活。

加油工:那么,你们拿什么付油钱?

玛丽安娜伸出手指指着天空让加油工抬头朝上着。玛丽安娜趁机猛击他的肚子。他倒在地上。她朝汽车那边跑过去。

托塔尔王后加油站的全景。

费迪南:他妈的,还有一个。你上来,快来!

她钻进汽车,费迪南冲过去,与第三个加油工动手打起来,仿佛是一场拳击。正当费迪南把那家伙打倒在地时,玛丽安娜驾车冲过来,险些撞上他的脑袋。费迪南上了车,加油工爬起来,冲进办公室。

加油工:我去喊警察!

汽车离开加油站的院子,镜头跟拍,摇至加油站口木牌上的大字“托塔尔”。

费迪南(画外音):托塔尔(注20),全部……

特写镜头,一张波普艺术风格的招贴画,上画面着一个双唇红艳的女人头象,头象前画着一个“超人”的胸部。

玛丽安娜(画外音):一部惊险片。

特写镜头,毕加索的画《恋人》。

费迪南(画外音):血的王冠。

另一张现代画的特写镜头,大概是罗奥尔的作品,蓝色基调上涂着一片白色,上面有一张脸被另一张脸遮住一半。

玛丽安娜(画外音):全部……

费迪南(画外音):温馨的夜。

玛丽安娜(画外音):这是部爱情小说。这是部爱情小说。

费迪南(画外音):温馨的夜。

玛丽安娜(画外音):这是部爱情小说。

404卧车·外景·夜

近景,汽车在夜色朦胧中沿着高速公路急驰,灯光摇曳,左边是红光,右边是绿光,交替地映在挡风玻璃上,费迪南的特写镜头,他抽着烟,坐在玛丽安娜身旁。玛丽安娜开车。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们总会找到我兄弟。

沉默片刻。

费迪南: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玛丽安娜(画外音):噢,在非洲混事……安哥拉、刚果……

费迪南:我以为他在蒙地卡罗电视台播音。

玛丽安娜(画外音):对,对,也干过那个。

费迪南(沉默片刻后):我们得拿准主意,去哪儿?

玛丽安娜正面特写镜头。

玛丽安娜:我们说过去尼斯……然后还可以去意大利。

费迪南(画外音):你知道,去尼斯手边一万两千法郎不够。我们最好甩掉这辆404。

玛丽安娜:你已经杀过一个人,是不是,彼埃罗?

费迪南(画外音):我叫费迪南!你问这个干什么?

玛丽安娜:因为这对你不利,你明白……

费迪南的特写镜头。

费迪南:她能向警察报告些什么,我说不准,也许人家还没有盘问她呢。

玛丽安娜:别说傻话啦!她会把你干的所有坏事全抖出来。

费迪南:嗯,她是对的。反正在她面前,我觉得有愧。

玛丽安娜:有愧?象你这种男人总是感到有愧,可总是太晚了。

全景,后面一辆汽车的车灯映现在后车镜上。几束灯光在漆黑的银幕上闪亮。一辆汽车开过来,关闭车灯,停在路边。当车头灯熄灭时,仅能看到指示灯的闪光。

费迪南和玛丽安娜(侧影,近景)温柔地拥抱接吻。有几辆汽车超了过去。两人分开。费迪南扶着方向盘,对着后视镜,端详自己。

玛丽安娜:你干什么呢?

费迪南:我照照自己。

玛丽安娜:你照见了什么?

费迪南:一个男人的脸。他正以一小时一百公里的时速冲向万丈深渊。

玛丽安娜动一下后视镜前景,也对镜端详起来。

玛丽安娜:我呢,我看到一个女人的脸,她爱上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正以一小时一百公里的时速冲向万丈深渊。

费迪南:我们接吻吧!

两人接吻,音乐渐强。

远景,路旁停着一辆车,车上示宽灯已经熄灭了,只有右边的指示灯仍在闪亮。

特写镜头,一本侦探小说的封面: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一只手放在胸部,手里攥着一件上衣,另一只手举着枪,对着镜头。下面,黑底上有一行红字标题:《与死神幽会》。

费迪南(画外音):第二天……第二天……第二天……第二天……

404汽车沿着公路行驶的远景。

乡村·外景·白天

全景,河流,右岸绿树成行,左岸是一条公路,前景处矗立着一块木牌,写着:“小心一危险一岔路”。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们又看见404……

费迪南(画外音):……来到法国中部一个小村镇。

小咖啡馆·外景·白天

全景,稍俯。吕代斯咖啡馆——加里埃尼餐厅,404停在门前,车厢门敞开。两人下了车,朝咖啡馆走来。

玛丽安娜(画外音)(注21):油不多了……

费迪南(画外音):……在车里边……

玛丽安娜(画外音):玛丽安娜……

镜头反打,对准两人,他们面对面坐在咖啡馆里。他靠着柜台,侧影,酒店伙计伏在柜台旁,在画面上只露出一角。

费迪南(画外音):……和费迪南。

玛丽安娜(画外音):……停在酒吧前面。

费迪南(画外音):他们在点菜……

玛丽安娜(画外音):他们拿什么付款?

费迪南(画外音):那可不清楚……

中景,咖啡馆内。他们边点菜,边急于收听半导体收音机。他们把收音机凑近耳边,旁人什么也听不见。

玛丽安娜(画外音):警察局正在广播他们的体貌特征。

费迪南(画外音):人们看他们形迹可疑。

玛丽安娜(画外音):警察在广播……

费迪南(画外音):人们看他们……

玛丽安娜(画外音):警察在广播……

费迪南(画外音):人们在看他们……

玛丽安娜(画外音):警察在广播……

费迪南(画外音):人们看他们形迹可疑。

玛丽安娜(画外音):这里有……

一个男青年的正面大特写,他穿着条纹衬衫,戴着墨镜。他对着观众作自我介绍。

男青年:拉兹罗·科瓦克,学生,1936年1月25日生于圣多明各,被美国侵略军驱逐,作为政治避难者,居住在法国。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

一个女青年的大特写。褐色的眼睛,棕色头发,直接对着镜头讲话。

女青年:维万尼·布拉塞尔,1943年3月21日生于马赛。嗯……我二十二岁,在奥塞尔一家大百货商店,香料科,不,香料部工作。

一个老人的面部大特写,他戴着帽子。

老人:埃迪·安德烈,1903年5月25日生于厄尔一卢瓦尔省的马尔布埃,六十二岁,目前职业是电影临时演员。

近景:玛丽安娜和费迪南坐在蓝漆门前的台阶上,两人看上去好象正在交谈。玛丽安娜在逗弄毛绒绒的玩具小狗。

费迪南(画外音):给他们讲几个故事。从旧书里搬出点故事来并不难。

玛丽安娜(画外音):好吧,可是讲什么呢?

费迪南(画外音):随便讲吧,什么君士坦丁堡的围困战啦,什么尼古拉·德·斯塔尔(注22)的生年和自杀啦,我也说不准……还有威廉·威尔逊的故事。有一天,在街上,有个人与他长得一模一样,和他交臂而过,于是,他到处寻找这个人,要杀死他,当他真动手把人杀了之后,他才发现,他杀的是自己,而活下来的是长得像他的那个人。

他跟她耳语了几句。

玛丽安娜(画外音):好,他们也许会给我们点儿钱……

中景,露天咖啡座,玛丽安娜(近景在左边)与青年拉兹罗坐在桌旁,老人和另一个男人坐在那儿喝咖啡。玛丽安娜扬起双臂,打着手势,看来是在讲述一段离奇而神秘的故事。

音乐声起。

费迪南(画外音):玛丽安娜有着奥卡森和尼古莱塔(注23)的眼神,她给他们讲了一位年青英俊的维维恩的故事。维维恩是纪尧姆·奥朗日(注24)的侄子。他被三千萨拉森人(注25)杀死在阿里斯堪的旷野。他的血从千百个伤口中淌出,但是,仍孤身奋战,因为他发过誓,决不后退一步。啊!……年青、英俊的侄儿,为什么誓言竟如此高尚,又如此狂妄?

玛丽安娜向大家伸出手。

埃迪·安德烈给了她一些钱。

右侧近景,费迪南对着维万尼·布拉塞尔和她的男朋友比手划脚地讲着。男朋友只顾喝酒,两个人都心不在焉。

玛丽安娜(画外音):开始,费迪南给他们讲了居涅麦尔(注26)的故事,但是他们都不听。于是,他就聊起夏天、聊起谈情说爱的恋人,说他们喜欢沐浴夜晚习习的清风……

远景:阳光普照下的碧海。

特写:奥古斯特·雷诺阿画的裸体女人像,女人懒洋洋地躺在海岸边,身下铺着白衣。

海面远景同上,碧波上荡漾着金色阳光。

玛丽安娜(画外音):……在那幽静的夜晚。他给他们谈人类,谈季节,谈意外遭遇……(费迪南的镜头,听众对他似乎不感兴趣)。但是,他告诫他们永远不要问先有什么,比方,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实物?也不要问我们以后会怎么样?……

费迪南满心期待地伸出手,但什么也没有得到。

音乐止。

全景:他们回到停在咖啡馆门前的汽车旁。车被两辆车夹在当中。费迪南开动汽车,撞上前面的车,倒车时,又猛然地撞上了后面的车,横冲直撞地撞出几英尺,轮胎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最后,总算可以开出去了。

向左摇镜头,咖啡座上的顾客急忙跑过来,但是来不及表示抗议了。费迪南驾车狂驰在大路上,开远了……此刻听到玛丽安娜的说话声……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觉得我活着,只有这一点才是重要的。

田野·外景·白天

原野上,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不同方向驶来的两辆汽车直冲过来(向右摇镜头)。汽车喇叭声。

钢琴曲起。

插入镜头,一本漫画册中的动画片式的人物。这是他们在前后场景中一直拿着的一本精装的《大懒虫》连环画册,是法国儿童的普遍读物。镜头从左至右摇过一页,向我们介绍了书中三位主人公:克鲁基诺尔、菲洛沙尔和里布丹克。

钢琴曲渐弱。

远景,荒无人烟的田野,404小汽车停在路边,路两侧是成行的梧桐树。四周看不到有人居住的迹象。他们从两侧下了车,注视着画面左边,看看有什么动静。

费迪南:我有个主意。

费迪南回身进入车内。玛丽安娜闪到路边,关上车门。费迪南驾着车跟在玛丽安娜后面,慢慢行驶。

镜头摇拍,玛丽安娜在一座好象尚未完工的桥柱前停住,(正面,中景)前面是一辆汽车的残骸。汽车撞在桥柱上,整个掀了起来,车毁人亡。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尸体挂在车门和车窗外面,车门上血迹斑斑。费迪南驾车靠近那辆出了事的汽车。玛丽安娜兴奋地跑过来。

玛丽安娜:哈,真的!我们可以假装出了车祸。这样,警察会以为我们死了。嗯,彼埃罗?

他走出汽车,砰的一下关上车门。他没有注意她是冷静,还是兴奋。他仍象平时一样不高兴人家叫他彼埃罗。

费迪南:我叫费迪南!我叫费迪南!

中远景:费迪南回到车内,在玛丽安娜的指挥下,把车开近汽车残骸。她跑到小路上,紧张地环视四周,看看有没有警车,有没有旁人看见。当费迪南走出汽车,取出行李交给玛丽安娜时,两人争论起来。

玛丽安娜:喂……听着。只要……

费迪南:什么?

玛丽安娜:烧毁404,这一来,他们准以为我们被烧死了。

费迪南:哎!总是火,血,战争……

玛丽安娜:好啦,听着,当初这也不是我的主意,是不是了再开近点!那样,人家就不会以为我们在拍电影,在造假!再近点儿,再近点……赶快!

他最后把车开近到使她满意的地方。他从车后座取出自动步枪,又从行李箱里捡出几件东西,然后打开了油箱盖……

费迪南:该死,没火柴。走,走吧。

玛丽安娜:没关系,把枪给我。

她从车后走过来,费迪南把枪扔给她。

费迪南:拿着!杀死肯尼迪用的也是这种型号。

玛丽安娜(画外音):就是。你不知道那是我干的?小心,躲开,我要开枪了。

这时,费迪南正使劲从行李箱里拽出一只箱子。

费迪南:等一会儿!

近景,她在瞄准(侧影,背后是一片麦田)。费迪南赶快跑开。

特写镜头:玛丽安娜盯着瞄准器,按动扳机。汽车爆炸,燃烧起来。费迪南摇摇晃晃地跑到她身边,喘着气。

玛丽安娜:烧得真有意思,嗯?

费迪南:可不是。可你知道箱子里有什么吗?

玛丽安娜:不知道,有什么?

费迪南:美元……你在房间里寻找的就是那些钱吧?

玛丽安娜(恼火地):笨蛋!我肯定你是故意不告诉我!

费迪南:是的。

玛丽安娜:你想想,用那些钱,我们能做多少事?……去芝加哥,去拉斯韦加斯,去蒙地卡罗……笨蛋!

费迪南:是的……我呢……就去佛罗伦萨,去威尼斯,去雅典。赶快……走吧。浪迹天涯是青年人的本性!

她想到所有的钱都付之一炬,伤心地望着汽车。他转身离开她,沿着麦田走去。她勉强跟上来。

传来劈劈啪啪的燃烧声和鸟儿的啁啾声。

远景:两辆汽车在一座废弃的桥柱旁熊熊地燃烧着,这座桥大概修筑于战争年代,但现在毫无使用价值了;它孤零零的,上不着村,下不连镇。画面右侧是伸向远方的小路,左侧,两人走在麦田中。缓慢地摇镜头,跟拍他们俩,汽车在燃烧,冒出的黑烟渐渐遮住两人的身影。

费迪南(画外音):第八章。

玛丽安娜(画外音):在地狱中的一季(注27)。

费迪南(画外音):第八章。

玛丽安娜(画外音):我们穿越了法兰西……

费迪南(画外音):犹如影象……

玛丽安娜(画外音):……映在镜子中……

两人消失在远方。

远景:他们手挽着手躺着河水,走到河中心,水浸过小腿;费迪南腋下仍然夹着那本画册,玛丽安娜拿着绒毛小狗。远处青山兀立,长桥横卧。

阴森的音乐声起。他们对在河中冒险似乎感到愉快。河水越来越深,因此,他们回到岸边的一片河滩上。

远景:两人坐在树下,四周一片常青的林木,阳光闪烁,树影婆娑,展现卢瓦尔河河谷的美丽风景,真如置身在世外桃源。他们站起来,(全景)顺坡跑到绿色河谷的深处。(摇镜头,跟拍)一路上,他们跳着舞,幸福、快乐、自由。

阴森的音乐继续不停,与他们的心情恰成对比。

全景:他们走过树林边一条阒无人迹的田间小路,前景处,是一片玉米地。玛丽安娜穿着一条红色格子花呢长裤,一件红色套头毛衣,罩着一件美式军用夹克。费迪南只穿一件衬衫,手上拿着外衣和画册。

玛丽安娜边走边采集春花。

两人身影渐远。

音乐止。

费迪南(画外音):好象影象……

玛丽安娜(画外音):……映在镜子中……

特写镜头:梵高的画作《咖啡馆之夜》。

费迪南(画外音):我见过咖啡馆,一个疯狂的夜晚……梵高决心要割掉自己的耳朵。

玛丽安娜(画外音):老伙计,你在撒谎。老伙计,你见到过什么(注28)?

费迪南(画外音):我见过……

近影,他们坐在车库边托塔尔加油站的油泵前晒太阳。他戴着一顶软毡帽,正在看《大懒虫》画册。她从他的唇边取下香烟,抽起来……

汽车喇叭声。

玛丽安娜(兴奋地):看!彼埃罗,一辆福特银河牌汽车!

费迪南(抬头看)。我叫费迪南。是啊……一辆62型。

玛丽安娜:你得象个男子汉的样儿!

费迪南:等等!我这就读完了。

他读着:“……他们走了极远的路途,巴约达大沙漠就在眼前了。要到卡尔图姆去,这是必经之路。‘真该死,没有树荫’——大懒虫大发牢骚,烈日炎炎,茫茫沙海,行路真苦。‘要是有树荫凉,又有一杯满满的不起泡沫的甜酒,那该多舒坦’”。(注29)

玛丽安娜:你动手吧,不然,我自己来。

费迪南(合上画册):好……走,走!

远景,加油站。费迪南扶她站起来。他们朝刚开进库里的一辆美国大型无篷轿车跑去,又蹦,又跳。

他拉住她,让她跟在后面。

汽车喇叭声。音乐起。摇镜头,跟拍。两人走近车旁。音乐止。

中景,右侧是稍露出画面的小路,左侧是汽车尾部。汽车开上桥台。费迪南向玛丽安娜点头暗示。玛丽安娜藏在车后,费迪南绕过车身,走上前去。一个男人下车,取出上衣,给妻子打开车门。

男游客:修一下车!……厕所在哪儿?……(对妻子说)好,来吧,咪咪……我们上个厕所。

玛丽安娜藏在车后,然后,偷偷地走近车门,费迪南给她打开车门。当修理工出来时,她已经溜到车座上。

短暂的音乐声。

修理工把桥台提升起来,把车支在千斤顶上。费迪南跟他拉话。

费迪南:我说,小伙子,你也指望有这么一辆车吧,嗯?

修理工:我会有的。

费迪南:得啦,你永远不会有。

他把画册扔进车座上,关上门,走到车后身,车正慢慢升高。(音乐又起)他左顾右盼,让修理工把车头转过去,朝向大路。他又叫车内的玛丽安娜把车主的夹克扔给他,拿出钱来收买修理工。

费迪南:玛丽安娜!外套!(她把外套扔给他)喂,小伙子……挣一万法郎,你该高兴了吧!喂,拿着!

他把钞票递给了修理工,修理工从汽车下面取出千斤顶,汽车令人焦急地,慢慢地落下来。

音乐起。

汽车刚一挨上地面,费迪南便钻入车内,发动引擎,驾车狂驶出车库,奔向公路。车轮在吱吱直响。当他们驾着偷来的美国轿车飞驰离去时,玛丽安娜高兴地向外招手。

切入天空晴朗,阳光普照的镜头。

费迪南(画外音):景色渐渐上升……

玛丽安娜(画外音):岁月,几个世纪、几个世纪地流逝,犹如狂风骤雨……

乡间·外景·白天

远景,绿树掩映的道路,福特轿车绕过几个弯,离开大路,驶入一条岔路,随后开进一片草地(摇镜头)。收音机嗡嗡作响。

费迪南:去吧,我调头,你下去扔衣服,没危险……哈哈!……大懒虫!

车还在动,玛丽安娜就跳了出来,把他们的旧衣服扔在路旁的树丛中。

玛丽安娜:快点……快……!

费迪南在倒车,她赶上来……当车刚开上公路时,她正巧跳入车内。玛丽安娜这时穿着一件紫红色条纹衣服,显然,是从这辆车内偷到的。

汽车驶远,渐渐消失。

海岸小港口的一闪即逝的镜头。

远景,一辆403警车,警笛呼啸,黄色指示灯在旋转、闪动,驶入白色村舍间的一条沙面狭路。

插入镜头,霓虹灯指示牌,上面有三个白色字母在夜幕中闪闪发光——“VIE”(注30)。警笛声停。

福特牌卧车·白天

近景,隔着汽车前窗,可以看到费迪南正驾驶着红白双色的软座福特轿车,车沿着法国南部乡间道路行驶。玛丽安娜正在读《瓦尔一尼斯晨报》。背景处是蓝色海岸的风光。费迪南穿着黑色圆领紧身衬衫,戴着软毡帽。

费迪南:有什么消息?

玛丽安娜:没什么特别的!他们已经讯问过她。她说她看到我们俩光着身子在一起,在我床上。你看……你还以为我瞎说!

费迪南:再没别的了?

玛丽安娜:算了,真有意思。你对你的太太还挺不错!

闪回镜头:在爱克斯普莱索夫妇举办的那次家庭晚会上。

在前厅,费迪南与玛丽安娜相遇。

黄色场景:客人们饮酒交谈。

妻子让别人搂着接吻。

费迪南坐在床上,妻子把上衣扔到他脸上……

妻子(画外音):没发生什么事儿。我不明白。他变得太疯狂了。就是这些。

镜头回到坐在车内的两个人。汽车驶过村镇。

费迪南:嗨!你要是把一个女人甩了,她就说你神经不正常。

玛丽安娜:噢!男人……全是一路货色!

费迪南:真的……再说,我不知为什么,开始……闻到……死亡的气息。

她拧开车上的收音机,音响太大,以致他俩不得不提高嗓门儿交谈。

玛丽安娜:告诉我,你后悔了。说,说呀,说呀!

费迪南:嗨呀,别缠人了,你真让我心烦。不……死亡的气息,在风景中,在树林里,在女人面部,在车内……

玛丽安娜:你知道不知道,没钱,就他妈得倒楣!连意大利都去不成!

费迪南:更好,我们随便到哪儿都可以停下来。我们到哪儿都可以停下来。

镜头反打,从汽车内可以望见阳光灿烂的普罗旺斯风光。

玛丽安娜:那我们一天到晚干什么?

她把手放在脖颈上。

玛丽安娜:不……我们先得找到我的兄弟。他会给我们一大笔钱……然后,(她兴奋地挺直了腰板)我们就找一家漂亮的小旅馆,痛痛快快地乐一阵子!

收音机继续播送优美的古典音乐。

费迪南(转过身,面对观众讲话):你们看,她想的就是自己痛痛快快地乐一阵!

玛丽安娜(环顾四周,困惑不解地):你对谁讲话呢!

费迪南:对观众!

她笑了。

玛丽安娜:你着,我跟你说过……你已经后悔了。你疯了才会这样做。

费迪南:不,我是爱上了。

玛丽安娜(用手搂着费迪南的脖子):那是一码事。

她靠着他,轻轻地吻他的面颊。

玛丽安娜:我,我是下定决心,再也不去爱。(她抚摸着他的颈部)我觉得那样太无聊。

他们来到一个小码头。

费迪南:不,别这么说,(镜头反打,隔着挡风玻璃看到他俩)别这么说……

<

 5 ) 狂人日记

       戈达尔的《狂人皮埃罗》始于相遇,终于分离,中间是一场漫无边际的逃亡。

    1965年出现的这部影片对于戈达尔来说,标志着一个创作阶段的终结,所以他更加肆无忌惮,拼接、跳接、奇怪的画外音和毫无逻辑的剧情,但这一切却饱含深情,就像电影中塞缪尔·富勒的出现。电影是什么?----电影是战场,是爱,是恨,是动作、暴力和死亡,但终归一个词,那就是“情感”。

    在影片那个极有创意的片头中,红色字母和蓝色字母依次排列出现,组成主创的名字,接着又不规则地消失,就如同影片“恋爱与分离”的主题,最后剩下的两个蓝色字母“O”如同一只眼睛凝视着观众。在这种意料不到的情景下进入电影的观众会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被戈达尔彻底搞晕。第一个镜头两个年轻的女孩在打网球,此时贝尔蒙多饰演的主人公费迪南的画外音出现,一段关于维拉斯基的艺术评论,可悲的是,当我们竖起耳朵想认真听听这段话时,音乐响起了,音乐声太大以至于掩盖了独白的声音。此刻的镜头出现了主人公费迪南,他正在一个书店中选书,两旁是旋转书架,下一个镜头就变为费迪南躺在浴缸里阅读一本关于结构主义的著作。如果说“网球”与“书店”在戈达尔看来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代表,那么接下来费迪南被迫跟着富豪妻子去参加一个无聊的宴会就明确了这种对比。宴会上的女人们谈论着化妆品与奢侈的生活,这让费迪南难以忍受,在红、白、蓝的滤镜笼罩下,影片的色彩主题被凸显出来。最后费迪南疯了,他把蛋糕扔在了宾客脸上,回到家中见到帮忙照顾孩子的马丽安(安娜·卡丽娜饰),他们立刻决定私奔。短短几分钟,却讲完了故事的起因,如同那作为转场标志的烟花,如此美丽,但一瞬间落下,又让人措手不及(戈达尔电影中的标点符号就是这些意外插入的“无关”镜头,如本片中的烟花、霓虹字幕等等)。

    在黑夜逃亡这场戏中,镜头分别对准了马丽安和费迪南,正面固定镜头(汽车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动),挡风玻璃上依次出现各色光束,最后我们才看到男女主人公终于出现在了一个镜头中。戈达尔实在是太喜欢汽车了,在处女作《筋疲力尽》的开篇就是汽车,还记得同时期拍摄的《阿尔伐城》的最后一个镜头么?更别提之后的那部《周末》了。在《狂人皮埃罗》中,不同型号、不同颜色的汽车不仅仅是带领主人公逃离的工具,它们更是参与叙事的主角。有美国的福特汽车,也有欧洲的豪车劳斯莱斯,这些道具就如同戈达尔在影片中随意提到的巴尔扎克、贝多芬、兰波、雷诺阿和尼古拉斯·雷,你可以去分析它们的意义,但这些“意义”早已在影片的叙事中被解构了。

    黑夜逃亡之后的第一个镜头就是马丽安的特写(蓝色的服装、蓝色的眼影),这是本片多个凝视镜头中的一个。在弗兰克家的这场凶杀戏中,戈达尔几乎是用滑稽的游戏式的抽象拼贴完成的。镜头不时对准墙上的画像,跟随马丽安穿梭于房间中,完成一个个高难度的跟拍,危险逼近,马丽安和费迪南开始了反击,这是一段复杂无序的跳接拼贴而成的影像,也是戈达尔的又一个天才创造,可能只有希区柯克《惊魂记》中浴室杀人那段剪辑能与之媲美吧!

    在第二段的逃亡剧情中更是没有了所谓的规则与方法。马丽安给费迪南取了个新名字“皮埃罗”,但费迪南并不喜欢。他们为了不付加油的钱,袭击了三个加油站的工人,还抢了一辆敞篷汽车,不停换着服装,开车冲进大海,烧掉汽车制造意外身亡的假象,还有不挽裤脚就走过河流,这些孩子气的行为背后是戈达尔对成人世界规则与秩序的蔑视,还包括那本费迪南一直不离手的漫画书《大脚历险记》。戈达尔的主人公邪恶与天真并存,他们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爱情则只是游戏。马丽安不想要稳定的关系,“我们从不对彼此承诺”“感情比爱的誓言更重要”,马丽安幻想在逃离后,拿着钱可以去环游世界,而费迪南将钱故意丢在汽车里一起烧掉了,马丽安需要刺激的历险,费迪南则想停下来好好享受,他们能去哪里呢?不管是爬上屋顶,还是将身体埋在沙子下面,上天入地,都无法真正地隐藏起来,所以唯有行走于这个平行于地面的世界,逃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他们来到了一个小岛,想开始安稳的生活,就像尤利西斯的传奇旅程一样。岛上有大型的鹦鹉,像是《金银岛》中的描绘,还有马丽安和费迪南这两个长不大的孩子,这就是属于他们的梦幻岛。歌舞、嬉戏,费迪南开始写日记了,记录下他恋爱的感受。此时戈达尔对影片声音的处理也越来越夸张。那些画外音是独白么?是对白么?抑或两者都不是?他们经常你说前一句我接后一句,我说一个词你又说一个词,主人公在银幕上张开嘴,但观众却什么也听不见,画面上没有人物,却出现了语言。重复、断裂、拼贴造成了猜疑、质问与固执。此时,电影中又出现了凝视镜头,还是马丽安的,“你永远不会离开我么?”“不会”“你肯定?”“我肯定”。在卡丽娜的眼睛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种迷茫,这是谎言!我们无法不联想到此时的卡丽娜与戈达尔,如果说《女人就是女人》中的卡丽娜就是天使,这是他们蜜月期的情书,那么《狂人皮埃罗》就是他给她的告别的礼物,如同《阿尔伐城》的最后一句台词“我爱你”一样,一向“自命清高”的戈达尔居然在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上来了句直白的大俗话,比好莱坞还俗,但如果说台词的人是卡丽娜,那么一切都应该被原谅。

    《狂人皮埃罗》中的马丽安是任性的,她不是《随心所欲》里的娜娜了,迷茫地探索着自己究竟想要过哪种生活,在这里,她知道了自己想要不安稳的旅程,想要刺激,所以她去杀了军火商人,并离开了费迪南。费迪南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被追杀的目标,剧情反转了,浪漫的爱情中出现了暴力。戈达尔电影中的暴力永远都是戏剧化的形式批判,在戈达尔的电影中,他总是不放弃任何加入政治主题的机会,在黑夜逃亡那场戏中,收音机中出现了关于越战的报道,而费迪南与马丽安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也模仿了美军与越共,此时的画外音出现了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和炸弹爆炸的声音。在费迪南被黑帮抓住进行逼供时,马丽安的红色连衣裙成为了头套,而这场戏像极了戈达尔以阿尔及利亚内战为背景拍摄的《小兵》中的一个场景。

    在南方的艳阳下,戈达尔已经把传统电影打得体无完肤了,《狂人皮埃罗》一部六十年代中期的电影,现在看来却如此先锋,似乎时间仍然没有追上戈达尔的脚步。电影中戈达尔也继续实践着他的结构主义信条。费迪南的日记字体颜色由黑色变为了红色,原来整段的句子变成了一个个单词,文字开始结构自身;时不时出现的波普风格的宣传画;在电影院中看纪录片的费迪南又拿起了一本书(戈达尔对摄影机的不信任?);剧院角落里坐着的让·皮埃尔·里奥;尼古拉斯·雷风格的构图,景物占据镜头的主要位置,人物却被分割;费迪南在遭受暴力的时候镜头却切到了毕加索的绘画……所有这些都是戈达尔的创作,看似是“即兴”的,实则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戈达尔不会告诉库塔尔他想要什么镜头,他只会说他不想要什么镜头,所以库塔尔的镜头就如同我们观众的眼睛,我们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看到什么,所以戈达尔的电影总是给人应接不暇的发现的乐趣。

    《狂人皮埃罗》是创新的,是形式化、风格化的,但对戈达尔来说却更像是一次怀旧之旅,用来纪念他和卡丽娜即将逝去的爱情。男女主角的逃亡像是《筋疲力尽》,而浴缸中的对话、费迪南拉弓射箭等镜头在《蔑视》中都出现过,当然还有《小兵》与那个逼供镜头。在这些看似随意的爱情追逐中,戈达尔回望了他这几年来的爱情、人生、政治、艺术和哲学,毫无理由的逃离、抢劫、弃车、游戏、舞蹈、杀人与背叛,实际上都是戈达尔思考的延续。《筋疲力尽》中的疯狂,《女人就是女人》中的甜蜜,再到《随心所欲》中的迷惘和《阿尔伐城》中的爱能战胜一切,终于,戈达尔抵达了他这一阶段创作的终点“虚无”。影片以死亡结束,费迪南枪杀了马丽安,然后自杀,浓烟过后只剩下了大海和蓝天,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是马丽安的颜色,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在脸上涂上了蓝色油漆的费迪南终于变成了那个“狂人”皮埃罗,“又都是我们的了”“什么?”“永恒”“不,那只是海”“和太阳”。我们终究还是能理解戈达尔的,这本疯狂、迷幻、忧郁的“狂人日记”原来满篇都记载着真挚动人的爱的箴言。

 6 ) 叙述者与行动者

      世界上有两类人
      叙述者和行动者
      叙述者把已有的符号或发明新的符号
      注满意义
      一切都已经解释好
      行动者按照意义的指向行动
      事后的阐释者被排除了
      在当代之前的世界中

      但如果叙述者和行动者合二为一
      那么他也必定是阐释者
      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符号自己的叙述
      也就必须不断改变自己行动的方向
      结果是符号不断生产新的符号
      意义缺失
      意义在事先不确定
      只有借事后阐释来补充
      解释学循环不闭合
      意义就有了瞬时性
      叙述,行动,阐释都是瞬时的
      jean luc-godard就给pierrot为所欲为的理由
      他把他解放出来了
      
      但他渐渐发现了符号生产的徒劳
      最后的一幕
      就像非物质主义的艺术家
      yves klein在
      international klein blue中解脱了无限的循环相同道理
      物质就是符号
      蓝色才是解救
      他涂上了蓝色的涂料
      自我燃烧
      
      向jean luc-godard致敬

 7 ) 狂人皮埃罗

一对小情侣疯狂的放逐与探索人生的过程,最后相爱想杀,真是够癫狂。在戈达尔的电影世界里似乎是不需要任何逻辑的,也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一切都是很自然地进行着,很畅快。宁波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展,画面与中文字幕分开的观影过程很煎熬,不能专心地看电影,尤其是戈达尔的画面拍的极美不愿错过一帧,而又是个文艺话唠,台词也很棒,也不愿错过半句,精神高度集中。戈达尔是鲜有的先锋主义者,从一开始就各种讽刺,最后更是将嘲讽进行到底。
雌雄大盗的前身,不得不说,法国人民都是曲高和寡的吟游诗人,男女背景式的独白,明明简洁的叙事能够阐述清楚的东西,一定要通过题外词把你的思考搅乱,这点上,美国人拍的才是可以定义为以人为本的电影,法国则更注重生活的体验,却又难有德国人民的深度。

 短评

看完黑白标准银幕的《筋疲力尽》紧接看彩色宽银幕的皮埃罗,形式感倍增。开场时红黄蓝白调色,夜奔闪烁的车灯,人物在环境中的心理畸变呼之欲出。故事虽然跳跃得缺乏现实逻辑,台词倒是富有哲学思辨,他谈艺术文学语言,却不谈生活,人物间也不追求有效有意义的沟通,真实吐露都在狂人日记里了。戈影展

8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无数个世纪过去了,就像许多风暴。我们都到了中年,不再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我们杀人,我们唱歌,每次呼唤对方都用不同的名字,我们玩着小时候的角色扮演,我们是在休假的死人,我们讲故事维生。你在日记里写:诗是失败者的游戏。

11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戈达尔挑战“集齐七种艺术就能召唤神龙”,随便黑了一把爱国主义。Marianne是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失散之后再会,女主Marianne就一身国旗色,而男主Pierrot就没有白色(王室色)。最后还是国家背叛了爱国青年,后者只能把脸刷脸了捆着红炸弹去死。

13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8/10。戈达尔嘲讽地运用象征平等和博爱的法国国旗颜色,皮埃罗参加岳父家的无聊派对,他每走过一对情侣画面色调就随之变为红、蓝,笼罩着中产阶级的无聊,驾车逃跑一段皮埃罗和玛丽安娜的脸分别打着蓝、红的灯光,后面两人分别靠着射杀夺来的蓝色和红色的汽车兜圈打转,也对两人性格进行了对比(爱的小丑和生活的疯子),玛丽莲娜坐在船上那长镜头后面飘着的法国国旗加强了无政府主义的暗示。音画错位和镜头感称得上挥洒自如,两人逃上岛向美国游客表演越战,玛丽莲娜把脸涂黄、戴越南斗笠,皮埃罗扮演趾高气昂的美国水手,把燃烧的木材丢进大海表现击落飞机,画外音炸弹轰鸣,创造了非同凡响的效果;荒野中火烧车祸现场、两人手拉手趟过河流、加油站与工人对打,长镜头大全景、跟摇戏仿喜剧和动作片,皮埃罗坐船跟着玛丽莲娜的不对称构图表现妒杀之心。

16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色彩涂抹 横插一杠子的画面 唠叨的哲学或诗人般的阐述,无法无天的行为,往脑袋上缠炸药 我们永远无法互相理解

18分钟前
  • 琧婯
  • 力荐

中二得我好尴尬 够傻逼的 这片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没有工作、财产和社会经验 没有车 其实也未必真的有文化 可能有彼此但很快就会厌倦对方 这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小家子气的事情竟然被当作浪漫去拍 因为只读过很有限的书便将之当作整个世界 真的很糟糕

21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重看#SIFF@环艺,四星半入;文化名人大集合,配以鲜亮色彩(镜头略过聚会不同场景的色彩变换最绝),美丽无比的卡里娜;疙瘩无意讲述亡命鸳鸯,时时戛然的配乐,跳切镜头,叙事节奏的飘忽,刻意断裂的时间点,存心打乱的事件碎片,反复吟诵的诗句,游历地狱一季,历经天堂瞬间。

2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戈达尔让我的语言捉襟见肘,他肆意的张狂的设置,调皮有意思的情节让人大呼过瘾。诗与画,感与想,总是乱入,充斥了电影。疯狂的气质,活蹦乱跳的表演,使这部一跃成为最喜欢的公路片。他电影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他不是为了完成故事,而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表明他的观点,比如他对越战的看法。

27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巧合就是,今儿没网,就从C.E.F盘找存货,随随便便看了两部都是戈达尔。鄙人浅薄,是看过不少电影,可向来对特吕弗,戈达尔,侯麦,新浪潮等没有太多共鸣和悸动。可这部不一样,看完以后有冲动,而且是性爱的冲动,而且是那种法式又绸缪又猛烈的性爱的冲动。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3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场疾病。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次梦境。这是一首现代诗,一首狂想曲,是某种最接近爱情和永恒的东西,以及随之而来的绝望、希望、苦涩、激情和暴力。我不知道戈达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要挑战电影的一切常规来呈现这段感情。我只知道,我度过了余生都不会再有的两个小时。

34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这片子让我想起福克纳,野棕榈里的那个女人,不知道为什么女人和男人总是在不同场合象征着生活和语言的对立。粗暴和鲜艳,玩笑和狂躁,他的花招太多让人应接不暇。作为电影白痴,我喜欢那些被压缩成最小片段的抒情,那些自由疯狂虚无,那些无意义的符号的运用。喜欢他们忽然凝视镜头的时候。

37分钟前
  • 有必要
  • 推荐

不看看狂人皮埃洛怎么知道末路的焰火是怎么美,怎么知道戈达尔曾多爱卡里娜。是他写给她的长长情书,蔓延了整个夏日。你看贝尔蒙多一脸迷茫,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自由自在的奔跑。她是南方的风,不肯熄灭的彗星,笔墨未干的信纸。

3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又是没法形容的一部电影,结尾简直了。戈达尔是怎样一个导演啊,把我想得到、想不到、做不出、做不到的事情都实现了,还不仅是电影层面上的,是文学艺术政治哲学爱情生活全方面的。不得不服。这部片配乐实在极佳啊...

4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如果伍迪艾伦也可以叫姿势分子,那么戈达尔无疑是姿势狂人(Intellectual le Fou)了!!!

43分钟前
  • *******
  • 力荐

用拆解与破坏去构筑全新的结构,浓烈鲜艳的色彩是疯狂的写照,不计后果的行为是无因的宣泄,电影里的人物和电影后的戈达尔一样无法无天。

4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色彩大赞。虽然形式仍然逃脱不了导演钟爱的亡命戏水鸳鸯~~主题也总是重复着诗意的酸溜溜思考。人生...... 孤独...... 革命...... 和艺术...... 但这一部几乎一点都不闷,男人恨兔子,女人恨芭比,音乐恨可爱,节奏恨跳药。总之,恨强大 。。/// Tu vas perdre 96 secondes de ta vie.

49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阅片量每增加500部就应该重看一次

5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上海电影节】目前看过的五部戈达尔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诗意,浪漫,美妙,摄人心魄。1.宽银幕,绚丽色彩,蓝白红,滤镜,斑斓路灯;2.烟花与霓虹,语词渐破碎的日记;3.声音拼贴与跳接,越战游戏配真实背景音;4.对流行文化与高雅艺术的碎片式重组;5.绝美风光与迷幻台词,梦,电影就是情感,远方,永恒。(9.5/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自身的浅薄学识在戈达尔的电影面前自惭形愧,那些诗意的独白是哲思、智慧还是其他?我已不甚明了。三言两语无法概括对这片的评价,哪怕只是一个镜头里的色彩也足以看出导演的用心,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别具深意的段落。开向海里的汽车,实在太潇洒浪漫。看到最后才发现这原来是戈达尔的黑色电影。

5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色彩表意的极致。她说,警察不抓我们,是让我们自己堕落。他说,我以每小时100公里的时速抛弃自己。他们开车冲向大海的时候,激起的水雾映出了一道短暂的彩虹,美丽的就像他们自由而浪荡的一生。

57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