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庐山穿越时空来看你
前不久实习去庐山,玩了一个星期,老师推荐这部电影,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看,如今再看觉得真是神奇,神奇祖国的发展,神奇那时祖国的发展,那时候就有马上照相就可以得照片的相机,我一直以为是这十几年才有的,神奇庐山依旧那么美丽,但不得不说画质真的很渣,现在我们用手机乱拍都比那个清晰,可见时代的变化。男女主演技受西方戏剧影响比较大,记得一个场景就是女主得知男主因为自己被抓去询问时候和男主母亲告别的场景,觉得有点不自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作,不管怎样,它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电影的发展,希望我们中国的电影能更加棒。
2 ) 忐忑的等待
那个年代,尽管已经解放,但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还是有一定的纷争,相互不待见,仇人的孩子就这样相恋了,当时的爱情是含蓄的,也是纯粹的,在国家开始的环境下,爱情也伴随着同样的爱国情怀在其中。
四人帮不久之后,中国的婚姻很大情况下还是以父母意见为主的,尽管认定了彼此就是自己的那个Ta,却还是会担心对方父母会不满意自己,更或者是不同意,忐忑的等待着男方的电话,期待着心中的答案,却又怕等到了自己害怕听到的拒绝,可是等了一晚上都等不到男生的电话。生活总是这样的造化弄人,女生爸爸告诉女生双方父亲是仇人,一个是共产党的将军,一个是国民党的将军,作为死对头,男方爸爸不会同意的,电话却在这时候响了,女主不敢面对男生的拒绝,害怕亲耳听到心痛的拒绝。拖着疼痛的身心想要远离这里,回到大洋的彼岸。
幸好,男生带着父母及时赶到了。
女主矛盾的心理,男主急切紧张的心理,让人感同身受。
很感动的一部老片,一度哭的我稀里哗啦。
3 ) 那个时期的感情
很简单,很美好。
感受爱情的美好纯粹。
在虚浮的现世,偶尔回过头看看,
就会明白我们进步的筹码是什么,
物质世界逐渐丰盈,可内心却越来越迷茫,
现代社会如此令人摸不着头脑。
而爱情,似乎真的是奢侈呢。
4 ) 40年后再看《庐山恋》
一部电影能够在电影史上留名是相当不容易的,何况还能在社会发展史上留名。《庐山恋》就是这样一部片子。在经历了极度贫困、极度封闭、极度左倾近20年后,人们突然看到了大胆追求爱情、国共对手可以成为亲家、敌对国家美国正面形象出现,等等这些“大逆不道”的镜头和情节,对人们心理和情感的冲积是多么的巨大!何况还有庐山那美丽的景色、女主人公时尚的服装和比基尼,在那个灰色的年代,无疑成了滋润人们心田开启人性觉醒的那道光。所以,尽管在今天看来,演员们的表演略显夸张(别忘了那个时代的电影主要是革命样板戏,其实就是舞台剧),场景的转换略显生硬,有些情节设计很不真实,甚至还有点庐山旅游宣传片的味道,但我仍然给了4分。致敬那个年代,致敬那个年代勇敢的电影工作者们!我相信在庐山,《庐山恋》会一直放映下去。不是电影需要,而是历史需要。
5 ) 庐山恋,看完后评论
我是一个不常看电影和电视的人,尤其是有年代的电影,对于00后的人来说,吸引并不大。
一直听说庐山恋,几次去庐山也并未去看过。但是今天,在庐山公众号上看见了一篇推文,点进文章看了一下
点进去之后看见,这个男主我好眼熟啊!
后边我就决定看一看吧。
电影一开头就是老的不能再老的歌,画面也极具年代感。女主从美国回来开始回忆之前在庐山发生的事。
他们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这里,我心里想完了后边肯定还有介绍景点……缘分又让他们相遇在御碑亭
后边的故事,全程没有扯皮,言简意赅。说一说拍摄手法,一镜到底,没有花里胡哨和特别夸张和脑残的剧情,虽然狗血了一点但是都在合理范围内。
其中最甜的部分,我还是觉得男女主相约第二天早上5点去含鄱口看日出的场景。男主看着女主在含鄱口亭子上跳舞,眼里大概只有女主了吧
女主跳舞的那个笑声,半夜看还以为是恐怖片😹
含鄱口的风景也很漂亮,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居住的时候经常去含鄱口散步
女主后边又拉着男主在含鄱口拍照
后边又有花径和锦绣谷。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男女主在庐山相恋,并且游玩了整个庐山。
1980年的芦林湖
2021年的芦林湖
芦林湖的湖水依旧清澈
关于电影我就不过多评论了,看到电影场景,就会想在想这些地方是在庐山哪里拍的。 他们去了三叠泉,如琴湖,植物园,含鄱口,锦绣谷,仙人洞,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去了三宝树……
有一点点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一起去险峰,险峰说庐山风景最好都不为过。无限风光在险峰!
最后的结语,庐山恋并不仅仅是爱情片,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片,也是庐山旅游宣传片。 看过庐山恋的人对庐山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希望大家来庐山识庐山真面目~
6 ) 看老电影《庐山恋》
看老电影《庐山恋》
《庐山恋》是上影厂1980年摄制的一部知名度很高的风光+爱情电影,编剧毕必成,导演黄祖模,副导演包起成,插曲演唱朱逢博、钱曼华。演员张瑜、郭凯敏、智世明、温锡莹、武皓、高淬、张云立、叶志康。
这部电影当年曾轰动一时,主要是缘于它的“美”,一个是景美,把庐山风光拍得非常美;一个是情美,描写的爱情故事比较优美,有些表现手法在当时还具有一定突破性,比如接吻,比如张瑜一套一套的时装。观众看到男女主角郎才女貌,金童玉女,既传统又时尚,喜欢得不要不要的,几乎亮瞎了许多年轻人的眼。
本片介绍了庐山许多著名景点,展示了庐山迷人的风光,等于为庐山免费做了一次广告。如果现在再拍这部电影,肯定不会这么做了,除非庐山景区出钱邀请电影制作商拍摄,因为现在是金钱社会,是利益社会,谁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无偿的为某个单位或部门做宣传,而当时是做公益,大家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有制。当年拍电影考虑的只有一点,就是艺术。
影片中介绍的庐山景点其实还有缺憾,因为庐山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些景点就没有介绍,比如庐山会议旧址、蒋介石宋美龄住过的美庐、毛主席写诗江青摄影的仙人洞,等等,但这些在当时的电影里也确实没法展示。
《庐山恋》让张瑜一举成名,之前她只是一个演配角的二三线小演员,此片爆红一下子让她进入一线,一时间风头无两。但其实她的演技并不算高。在本片中,她的表演显得稚嫩、青涩,与剧中人物有一定差距。而且她的长相有些显小,略感缺乏风情。此外,由于编剧缺乏海外生活经历,对海外女子了解不多,把周筠这个美国生美国长的华侨女孩写的还是像一个中国内地女孩。甚至连说话都是内地话,张口就称耿桦为同志,不称先生,还说大陆解放云云。可以说除了海外华侨标签之外,演员完全没有表现出美国女孩的气质和谈吐。
郭凯敏演的相对真实一些,当然也未必算演的真实,而是他本色如此,比较纯吧。耿桦的形象其实是那个年代社会上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好青年形象,这种人不爱说话,老实本分,爱学习,有理想,(七八十年的所谓学习就是学英语,显得时尚。)当时的作家(包括文青)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信奉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认为男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会有漂亮女孩主动送上门,不用刻意去撩妹。所以很多文学作品都这么表现:男的木讷老实,女孩大胆主动。呵呵。不过,这种观念现在已经不行了,因为古时候讲究学而优则仕,只要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个举人进士,然后当官,金钱美女就会送上门来。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这种观念还行得通。但现在不行了,一个原因是金钱至上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择婿的标准只看金钱地位而不关注是否有文化。第二个原因是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学习再好毕业后也可能失业。第三个愿因是当官途径多样化,(有些话点到为止)。所以,书中不再有黄金屋和颜如玉,黄金屋里才会有颜如玉。不过这也符合另一条古训,就是金屋藏娇。
郭凯敏在本片中演得很木讷,我印象中他演的电影里木讷的就这一部,别的影片中都在耍小聪明,缺乏深度。这似乎更是他的本色,他后来的经历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影片中有些观念今天看来比较落后。比如周耿第一次相遇是在枕流石,耿在那里读书,偶尔被周拍到,于是成为两人相识的契机,这个情节似乎很浪漫。但认真想一想,耿的做法是有问题的。枕流石是公共景点,不是荒郊野外或者私人场所,你凭什么坐到哪里读书?难道不考虑会影响其他游客的观赏吗?虽然那时不像现在旅游景点到处都是人,那时人少,但这毕竟也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表现。还有,后来两人重逢,由于激动和迫不及待,跳进湖里游泳相遇,更显得很浪漫,但其实更成问题,因为湖里还养着金鱼,应该是不允许游泳的,这显然也是不文明的表现,而且违规,应该抓住他俩罚款。
虽然影片中的两个年轻人的表演腼腆、青涩,稚嫩,甚至有些做作,但也可以理解,因为这也表现了他们的单纯,那个年代本来就是一个纯真的年代,国家也好、个人也好,都是从年轻时走过来的,稚嫩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有朝气。我很怀念那个年代,单纯,有点土气,但朝气蓬勃,充满理想。
7 ) 在庐山看庐山恋
山下是36度的高温,我在山上。
有一个小镇,时而要走山坡,穿短袖出去走一圈,身上滑溜溜的,是庐山上的牯岭镇。
车行过,看到了庐山恋电影院,25元一张电影票。有人说,买个光碟回去,可以看无数遍了。我说不,我要在庐山上看《庐山恋》。
是一种虚无的小资情调在作祟。
电影院是一个大礼堂,木头椅子。习惯了在家看电视的人变得不那么尊重电影院了,大声嚷嚷,找人,喊人,时不时对应着电影院里的庐山风景,“就是这个啊”“就今天我们看的那个啊”,我脱口而出几个“安静安静”,没人理。
《庐山恋》我是看过的,初中的时候。
当来到庐山,突然问男女主角在电影里的名字时,除了张瑜和郭凯敏外,竟然怎么也想不起周筠和耿桦,不止是我,还有伴随着庐山恋长大的父辈一代。
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是有点好笑的,张瑜的脸红扑扑的,带着婴儿肥,几年后和心上人重逢时的那一句“耿桦~~~~~~~”叫的人鸡皮疙瘩起来;当耿桦知道周筠是在国外学建筑的时候,对她诚恳地说“我衷心祝愿你能回来建设祖国”,一字一顿,极其认真;影片最后,周筠那一声“爸爸”竟然让全场暴笑。
周筠得知耿桦被带走时的杏目圆睁、仰天悲怆,不禁让人想到《红楼梦》里林黛玉听闻贾宝玉要结婚时的天旋地转,一路小跑回到潇湘馆,然后口吐鲜血。镜头的运用,音效的配合。
只不过这一切来的太快了。
我不是故意要挑些什么不入流的东西,只是觉得每个年代的电影真的是带有那个年代深刻的印记,有时候是服装,有时候是对白,有时候是思想。
故事并不新奇,甚至有人在后面说“这么恶俗的情节,自己都可以想象出结局。”我也不喜欢它的大团圆,因为能打动我并且让我心有戚戚的是那些“明知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无奈,比如《似水流年》里的黄磊和刘若英,比如《廊桥遗梦》里的中年妇女和摄影师。只要相爱,却走不到一起,是一种绝望的凄美。
但这些,都不影响我对《庐山恋》的钟爱,甚至因为迷恋而为女主角现在的色衰而惋惜,流光容易把人催,那个处女座的女人如今也是人到中年。
可能是冥冥中的感觉,几年前只看过一遍,却能背出一些台词,当来到御碑亭,一下子反应过来是当年两人躲雨的地方,我也象征性地用书包做了个挡雨的动作。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份心境,是一个催化剂,把久违的心情掏出来,在一个风清云淡的日子想念。
如果可以,还要去牯岭镇,如果可以,还要看庐山恋,如果我来编书,它一定要入闱“一生必看”。不是它的电影技巧,不是它的编剧巧妙,不是它的金童玉女,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是对年华的追思。
8 ) 中国电影的银幕初吻
作为中国电影的银幕初吻,《庐山恋》拍得未免太像一部风景宣传片。我觉得能称得上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大的软影(由软文派生)。
而且这个吻也只是一个简单的闪电吻,在腮帮子上亲一下就名垂青史了。而且一亲之下郭凯敏就晕了,是一个惊恐的眼睛的大特写,对面张瑜的镜头顿时虚了三下,周围的风景也在晃晃悠悠,实在太有趣了。郭凯敏被亲之后还不趁热打铁,却执手相看说什么你大学毕业了,就回来我们一起工作,现在祖国形势一片大好之类的话,我真的想知道八十年代的帅哥美女们真的是这么谈恋爱的吗?
后来,清华大学研究生郭凯敏同学再上庐山,下车的时候手里拎着一个包像是收电费的。接着,两个人纷纷跳入水中激情相逢,这一段夸张得简直有周星驰电影的感觉,我真害怕在水中会出现郭凯敏手指托着张瑜的下巴,张瑜摆出鹌鹑状的绝世Pose。
还有,历史会记住的,建国后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个吻是女方主动的。
这部意义非凡的老电影在庐山葱翠间一放就是三十年,放映场次之多(每日不间断循环播放)早已录于吉尼斯史册。这部文革后的第一部爱情作品不仅成为庐山旅游永恒的招牌,更是中国人民心中最纯情的记忆。女演员张瑜的表演妙不可言,在今天看来也是那么的可爱。来庐山吧,来庐山恋爱吧。
马马虎虎
张瑜和郭凯敏是属于那个年代标准的“国家脸”,本片从此也成为庐山清秀俊美又浪漫的旅游标签,也贡献了新中国银幕上第一次的吻戏。在那个年代,确实是清纯的一塌糊涂,纯粹而含蓄,妙不可言。7.5
那个年代,尽管已经解放,但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还是有一定的纷争,相互不待见,仇人的孩子就这样相恋了,当时的爱情是含蓄的,也是纯粹的,在国家开始的环境下,爱情也伴随着同样的爱国情怀在其中。很感动的一部老片,一度哭的我稀里哗啦。
真时髦,真纯洁。
郭凯敏好帅,国人的这种权权联姻传统,倒是绵延不绝
老电影总是能勾起一些不一样的情绪,时代的落差竟成了不断迭出的笑料。"I love my motherland,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 孔夫子,很和谐很有爱嘛~
纯确实纯,作为庐山旅游宣传片尤其不错,前半部70年代前期的风貌展现也比较有价值(豆瓣简介不知道是哪个历史盲写的,片中出现的是中美上海公报,不是建交公报)。主题可就太扯了,典型的80年代思维,以为自废武功、告别革M、拥抱美蒋就能和列强做朋友,就能使G家富强、M族复兴,结果90年代转眼就被美帝狠狠教做人了,到了本世纪更不难意识到那会儿的想法有多天真可笑、一厢情愿。另,片中有处情节很有意思,主角在聪明泉以玩笑口吻展望了一番诺贝尔奖,但他们估计打死也想不到,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不是因为改开后的任何成果,而是毛时代搞出来的青蒿素。
耿桦被抓走了,因为和台湾女特务偷偷摸摸专往没人的地方走,还有接头暗号。为什么连接头暗号这样的事情都知道,应该是被窃听了,真是细思恐密
到底是矫情还是纯情....呃
最初的乐子就是看一天一套装扮的周筠怎样靠近每天都不换衣服的耿桦(桦不该念第四声么?)。很喜欢看他们的调皮与笑。看时代烙印很深的电影会想,那种颇具感染力的纯真与热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改头换面了,但更感慨,经过那么多人为劫难,他们还可以死心塌地地相信“这样的时代不会再来”。三星半。#FIRST#vivo修复,桃红柳绿地鲜艳。
我记得这部片子,那时候在庐山军训,后来下暴雨泥石流塌方,半夜转移去庐山电影院放的就是这片。据说它还得了个什么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些我都不管,我只是突然想起那个夜晚而已,全身湿透昏昏欲睡,教官拿手电晃我眼睛说,不要睡会感冒的。
晋江高干文师祖。
剪辑和画中画有想法但却是生硬笨拙。国民党的将军在美国抽中华香烟赞颂大雁,可国内连共产党的老干部还在接受审查批判;大雁和夜景拍不出来就用画的,张瑜的衣服真是一套接一套,密谈联络接头暗号写交待,感觉男主全程被监控。最后过去的真的都过去了…吗?
印象很深
男主长得很像保剑锋。女主很娇憨可人,以至于让人不忍苛责其表演上的做作。更喜欢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
美丽多金的爱国华侨和英俊博学的高干子弟教会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什么叫浪漫。
中共和国民党的高干子女在庐山相恋的故事,经典高干文剧情有木有……@庐山,2011/8/14.
社会主义夸夸片,意识形态论,政治权利关系与性别权力关系的对应—国共/男女。
我还是在庐山上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