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红军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情下,来到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的群山之中。此时,蒋介石已布重兵数万,和红军拉开决战架式,妄图让毛泽东做当年的石达开。敌情重重,风声鹤唳,毛泽东(韩适 饰)、周恩来(赵申秋 饰)、朱德(刘怀正 饰)、刘伯承(傅学诚 饰)等红军高级将领临危不惧,紧急布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作战方案。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另一路飞夺泸定桥。蒋介石随既调整方案,妄图分割围歼渡河红军,毛泽东将计就计,分兵几路迷惑敌人,当蒋明白过来,临阵换将,令川军何湘辉(李宁 饰)部回援泸定时,泸定桥头已被红军占领并控制,当蒋来电询问守桥情况时,一切已晚矣......
导演,虽然是复原历史的电影值得称赞,但穿帮太多了,一部分打枪镜头明显用的烟花,枪子弹会发光,像弹珠连在一起打出去的。红四团的一个指挥官问离泸定桥还有多远的时候,那时候镜头里面水流是朝下方。而在历史以及结合地理常识,大渡河流向应该是偏西北向偏东方的流向。红军夺桥之前进军方向跟水流方向是相反的。
有短评从红军中女兵比例构成上质疑赵娜不可能成为争取唯一渡船的关键角色?史实真相或有出入,艺术虚构倒也无妨。但如此改动的根本原因很大可能还是与对于作者风格延续性的执着追求有关:导演林农六零年代经典作品《甲午风云》中有两场重头戏,水兵听琴十面埋伏、邓世昌亲驾致远追撞吉野,其创作思路也在因材施变之后搬到了本片的关键剧情中。前者,就是赵娜借哼唱纤夫曲去统战了老船工。算是活用巧改;后者,就是陈宝国举炸弹追扔川军先爆捐躯!有些突兀违和。三星半。
跟着看了点后半部分,这部拍得比昨天看的《闽赣风云》好太多了,演员那种真挚热忱的情感,特型演员到位的肢体语言,激昂的音乐,很能打动人,故事讲得怎么样就不那么重要了。那些摄影手法和表现方式,人设样板虽然现在看有些老旧,比如坏人的那些固定表现形式,但一特写到人物眼睛就很有感染力。有陈宝国,熟面孔,浓眉大眼适合这种。
好...多...帅...哥...其他的就一般吧。
很激烈的战役,红军长征中重要的一战,惊心动魄。
刘怀正、翟乃社、陈宝国在本片闪亮登场,尤其是陈宝国得以成长。上世纪80年代的大渡河第一次在电影里见到,30年后,我也数次走过大渡河、泸定桥。
小学
老套虚假的剧情 ,我方个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就像是旅游团,哪是缺吃少穿,困难重重的长征红军,不奇怪这就是那个时代中国革命电影的一贯套路。
切进特写和特写切出特别多。当年缺点是“演得”一眼可见。80年作品,陈宝国很年轻。
总觉得老蒋是在放水。(补记)
老电影拍战争还是差点儿,情感处理倒是很充沛,几个红军指战员的人物塑造还是成功的。年轻的陈宝国真是英气逼人哪。
重温!回看翼王当年,32岁命丧大渡河,时也运也。而我伟大的红军,勇往无前
路过康定时想到了。
以前的老电影还不错啊,色彩饱满,风光优美,人物朝气,比现在奇形怪状的审美好多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家有这个电影。。。后来某某某战士掉到河里,我还哭了很久~
6.5分中国电影
20180722
太刻板印象了……而且大大们前一秒春风得意地上了泸定桥,后一秒就开始为死去的战士脱帽致意……好打动人啊……
红军战士各个是男模啊。。。
陈宝国起点真高,第一部电影就在演员表上除了领袖之外排名第一了
我记得当年这个电影上映的时候,两个重要的卖点是第一次启用特型演员和在大渡河泸定桥原地实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