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有个编剧叫“关山”
“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自从《刀锋1937》在祖国各地热播以后,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陌生的刀迷们彼此见面的切口。不管是对《刀》爱得如醉如痴的,还是恨得咬牙切齿的,所有的人至少可以达成一个共识,《刀》的台词的确悦耳、醒目,然后齐刷刷将目光聚焦到一个人身上,原来有个编剧叫“关山”!
最早注意到关山,是在看《我非英雄》的时候。虽然不大喜欢这片子,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台词一流。
最近看了《刀锋1937》,也不大喜欢,然而它的台词功夫简直让我叹为观止了。可以说,国内的电视剧中,几乎还没有对台词下过如此功夫的。一看字幕,还是关山!
但为什么凡是他作编剧的片子,我都是光喜欢台词不喜欢片子,无一例外地买椟还珠呢?不得不研究研究这问题了。
有一个叫斯坦利•梭罗门的美国电影理论家,写过一本书叫做《电影的观念》,其中的某一章节,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论断:“我认为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作品,都不适合搬上银幕,只适合诉诸舞台。”
由此,我也想说:我认为关山的剧作更适合舞台,而不是银幕、荧屏、显示器等任何不能直接观看真人表演的方式。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莎翁还是关山,他们的剧作语言本身都太有表现力了,都已经非常影像化了,不需要再通过摄像机来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且看莎翁的这段:
“在一场暴风雨未来以前,天上往往有片刻的宁寂,一块块乌云静悬在空中,狂风悄悄地收起它的声息,死样的沉默笼罩整个大地;可是就在这片刻之内,可怕的雷鸣震裂了天空。”(《哈姆雷特》第二幕)
单看单听这段文字,眼前就能出现清晰、完整的画面,感受到其间的氛围。
且看关山的这段:
“后来人们曾经这样描述过这个人,他身体瘦弱,但意志坚定如钢,他看似手无缚鸡之力,但枪法极准,他的左手发报时如同写作诗歌,他一半是那种左手拿着普希金诗集,右手仗剑的行吟诗人,另一半是磐石般的坚强的革命者,他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情人。”(旁白对被处死前的黄旭初的评价)
实在难以想象导演要怎么安排、调度,摄影机要如何运动,才能表现出与这段画面感极强的文字相匹配的画面!
他们的剧作语言对读者和听众来说是莫大的享受,而对电视、电影观众来说,却是艰难的抉择,——不知道是该看导演的影像,还是该听他们的台词,彼此的力量互相削弱,一样也不能畅快!所以我们看《刀锋1937》的时候,老觉得那些文辞瑰丽的旁白对于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来说,显得多余,但又舍不得它们,因为实在优美。
影视虽说是综合艺术,毕竟首先是影像的艺术(优秀电影甚至可以没有台词,同样能感染人,比如韩国导演金基德的作品《空房间》),台词只是一部影视作品的从属因素。所以呢,像“关山”这类的(其实目前也仅仅发现了他一个),有着超强语言表现能力的剧作家们,还是慎重考虑跟影视导演的合作吧。(除非是遇到了像《大明宫词》那样奇异的作品,可以另当别论。)
2 ) 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
我花了1又3/4天将这部48集的电视剧一气呵成。当大幕落下,我怅然若失。在漆黑的夜里,想起剧中死去的每一个可爱可憎之人,竟然鼻子一酸就掉下泪来。
在观影过程中,最常做的事情,除了抹眼泪,就是因为某场戏大气都不能喘一口,然后扭头与身边人目光相对,慨叹说:这个编剧太牛了。戏剧的张力,饱涨的情绪被他随意挥洒,让观者目不暇给。
那些因为失去、孤寂产生的刻骨的恨;那些因因缘、错失产生的隐忍的爱;那些乱世中无法逃脱的命运般的相聚和死别;那些相互交织的残暴冷漠和热血理想……总结下来,这部剧开头是带点黑色幽默的黑帮剧,在中途因为黄旭初的出现,急转向悲情的英雄主义抗日情怀。有爱情,有仇恨、有忠义、有节烈、有民族大义,有儿女情长。似乎再也想不起任何一部电视剧,能够囊括着所有的情绪和情节。
看了几篇评论,也有对编剧的批评。当然,我承认剧中确有败笔。例如,那段庞德、乔乔和郑树森的三角爱情主戏显得有些拖泥带水,不够出彩;加之叶童模仿30年代上海滩美女做派的表演,对今日之观众陌生且怪异,缺乏打动人心的说服力,所以略显拖沓和苍白。
另外剧情行至结尾,从区十四的行凶开始,主要配角人物的行为开始有了斧凿之痕。所有的意外和纷乱都由那该死的日本人一手谋划,也有点过了。
然而,瑕不掩瑜。除爱情戏之外,编剧几乎达到了所有情感戏的极致。整篇剧中常有光芒四射的段落让人啧啧称叹。
例如生命中相互依偎完全坦诚的亲情。“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郑树森在误入江湖之前,和身边的几个可爱可笑可亲的小人物结拜成为兄弟,和一个农村来的莽撞媳妇、给自己起名叫曹操的小家伙成了家人。从此,他的世界里有了家,有了可以为止付出生命的亲人。也许只是因为一个馒头,只是因为一场施救,只是因为能吃上一碗饭,简单的感激和信赖,成为他们彼此托付性命的开始。
例如残酷无情的乱世中变换莫测的兄弟情谊。庞德和郑树森有着迥然不同的起点和人生,然后,当庞德将郑树森纳入自己的计划之后,他们就不断改变的对方的人生。所有的轨迹,开始向一个谁也有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他们彼此有塑造和施救的恩情,有杀害对方亲人的仇恨,有猜忌,也有兄弟的忠义。正如虞家茵剧中一句经典台词:“江湖就是踩着别人的尸骨向上走。薛宝钗是踩着黛玉的尸骨走上来的,袭人是踩着晴雯的尸骨走上来的,女人尚且如此,何况男人。”
在纷乱的江湖里,必须依靠兄弟才能生存,必须背叛兄弟才能雄起。谁都知道这种潜规则,所以,那始终不变的忠贞、以及无条件的信任,才显得如此可贵。
最后,必须要说黄旭初。
这个共产党员被塑造成了一个完人,但是绝不会让人讨厌。他继庞德之后,再次塑造了郑树森的人格。他儒雅却坚定,他爱家却甘愿为千千万万个家牺牲自己。尽管他的戏份不多,却场场重若千斤。尤其死囚牢房诀别一场,他的慷慨陈词让人看得到他身上奔腾的热血,他给郑树森的热情拥抱让人了解了同志之间的灼热温度。他说过的那些话,被郑树森背诵了七七四十九遍,甚至成为郑树森老爹死前的遗言。他在刑场上被割掉舌头时含着满口鲜血,却热切的望着郑树森,用力张开双臂。所以,郑树森虽然并不能完全听懂他的话,但却能背的一字不差,继承他的家国念想,感受他的正直和温度,秉持他对国家的忠义,把他认定为自己的兄弟。
所有的爱恨情仇,在民族大义之前,都可以放下,都可以携手;所有的生死离别,在民族大义之前,都可以相视而笑,都将殊途同归
3 ) 为叶童的小鸭梨正名
叶童演的小鸭梨很有风情,大哥的女人。现在看来大部分人对叶童演的小鸭梨的美欣赏不了,觉得做作,但我觉得很有特色很有女人味啊,现在是不是除了大眼睛尖下巴的女人是美,别的样子都不叫美。作为上个世纪上海滩非常有名的艺妓,腔调是必须的啊。而且人家很有脑子好吗。多少次在当事人都陷入思维僵局的时候都是她提醒的,用现在的话讲叫拎得清。
看过的抗日剧中不让人尴尬的剧,有写实有情怀。人物丰满,紧张气氛中人物真性情的表达也显得可爱有趣。外敌入侵的年代,老百姓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他们不再只是在自己的上海滩里互相争斗,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体现。
4 ) 顶针,顶针,顶针,这个不起眼的名字,在细微之处观察却有着深刻的寓意。
郑树森的外号---顶针,这个名字大家在《刀锋1937》这部电视剧里应该听了几次,各位观众应该和我一样也对它有些印象。
第一次听顶针这个名字,是郑树森亲口说的,他说身边的人都叫他顶针,说他胆子小。但是重点来了,我觉得这正是导演为这部电视剧埋下的一个伏笔,相信很多观众对顶针这个名字理解也和电视剧中的郑树森所说的一样,把顶针和女人联系到了一起。
但是我最近的学习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这里要穿插一些英文知识,在英文当中thumb代表拇指,而他的同源单词thimble代表顶针,在英文当中是同源单词。为什么呢?在古人造英语的时候,那时候的工艺还不能造出绣花针,五个手指,大拇指最有力气,所以在往里面摁针的时候,应该用的大拇指。再比如,我们现在也在使用大拇指摁图钉。
想必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觉得,顶针是这部电影作者埋下的一个伏笔呢?
5 ) 宣判书
《宣判书》现在死刑犯黄旭初,男,三十六岁,无正当职业,祖籍不详罪行如下:罪犯黄旭初在秩序井然,在文明繁华的上海滩,多次兹生事端,极为猖獗近三个月以来罪犯经常丧心病狂地无端杀人,永安里良民常昆,良商田丰林,人力车夫薛五薛六兄弟,钱庄老板孟胖子等三十八人尽皆无辜,死于其人之手罪犯对商贾富豪和社会精英一向恨之入骨多次挑唆流氓,闹市罢工,寻衅滋事,以讨要工钱名义,敲诈钱财,造成多家工厂的大量经济损失,数次闯入民宅强奸民女,偷盗钱财,还屡有吸食大烟,聚众赌博,调戏艺人,逼良为娼,绑票勒索之恶行,罪犯言语无端,多次大放厥词,制造谣言仇恨社会,破坏政府并聚众策划暗杀政要之恐怖行为以上罪行,经多方指认,确凿无疑罪犯本人对其罪行供认不讳,光天化日之下此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千刀万剐,死不足惜现判决如下:判处杀人犯、强奸犯、挑唆犯、绑票犯、盗窃犯、流氓犯、赌博犯、造谣犯黄旭初死刑。立即执行!
——孙红雷
6 ) 编剧要么就是存心侮辱人智商,要么就是他妈一个傻子。
编剧要么就是存心侮辱人智商,要么就是他妈一个傻子。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1.区十四跟着他爹二十年,还遗传了他爹的基因,竟然头脑那么简单,合符常理吗?2.无论是庞德还是乔姑娘,其实早都可以一开始就向郑树森说明一切真相,认错,赎罪,但总是在一枪打死区十四的时候才……3.一个黑遗传了黑社会老大的基因,组在另一个黑社会老大家里长大的女子,竟然那么单纯,连续被日本人……不想说多了,只能说编剧要么弱智,要么就是侮辱和欺负观众。
7 ) 经典上海滩,有情有义
这部电视剧真是不错,尤其前半段非常吸引人,最喜欢庞德开始设计培养郑树森的几次——惊险刺激。
角色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其中庞德、郑树森、乔谯、虞中和、虞家茵、秦善宝、曹操、老萨、馒头这几个角色都很有趣。乔谯自然是女一号,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善解人意而且有担当,叶童的表现无可挑剔,那种柔声细语真是可以轻易揉碎男人的心; 秦善宝作为二号也独具特色,以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乡村女子而言,居然一下子能看穿很多事情,可谓是外粗内细、颇有胆识。虽然那张脸实在逊色太多,可是居然能让人生出怜惜之情,实属难得。
郑树森和乔谯的虐心之情让人看着颇为难过,有些期待他们能有些突破,可惜只能等待下辈子了。庞德绑住乔谯后,郑树森和乔谯的那一段交心对白,有情有义有功力。本剧很多的台词都颇为精彩,情深意切,值得仔细品味。
可惜的是本剧虎头蛇尾,后面的情节有些粗制滥造,令人遗憾!比如说,和全上海的黑帮老大翻脸之后,所有人都在找郑树森,他们还可以在那么一所大房子里面待了好多天,大吃大喝,还办喜事,天天一帮人进进出出,黄包车还来了几次,最后才被日本人找到,这个也太低估了黑帮的实力了吧;
前面虞中和出场时显得老谋深算,后面的表现简直是个智力低劣的普通人,面对别人的招数毫无还击之力,这个变化也太快了; 对比一下郑树森,在几个月时间里从小弄堂里的瘪三华丽转身到上海滩的黑帮老大、然后跳跃到爱国志士,这个变化也太大了吧;
最后乔谯带着曹操在炮火中逃难,郑树森和庞德都不去保护一下,这兵荒马乱的环境,一个绝色孕妇带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带着绝密文件,简直是九死一生啊,那兄弟俩都还很放心,这是对待所谓最爱的女人的态度吗!
8 ) 人人都爱秦善宝
N年前在贴吧发了这篇文,现在发到这里吧。
1. 郑树森
他第一次对这个乡下女人表示出关心是他还是小混混的时候,那天馒头急急忙忙的跑来:“哥,嫂子出事了!”,郑树森赶过去,原来是媳妇乘车不给钱,当着乔谯的面,郑树森又哄又劝,可媳妇就是不给面子,最后还是乔谯给的钱。
郑树森杀了常昆,田丰林抓了秦善宝,他又是急急忙忙地跑去,第一句话:“馒头,你嫂子没事吧?”接着他冲田丰林吼:“我杀了你兄弟,是我和你之间的事,你抓我媳妇干嘛?”,然后把田杀了。
有个女人慕名而来,说自己丈夫卖了孩子,要郑树森做主。那时郑树森还没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老大的角色,所以拒绝了。秦善宝却不干了,她狠很地打了郑树森一下:“你给我准备口棺材吧”就冲了出去,郑树森又方寸大乱:“馒头快跟着你嫂子,有什么事你上!”呵呵,为什么又是馒头?
黄旭初第一次登场,被郑树森折磨得半死,秦善宝出现了,郑又没辙了,连庞德都没辙,放了黄旭初,还不放心地指点了一番。
第一次带秦善宝去见黄旭初,秦善宝穿得很漂亮,也很不自在,郑树森学着那些达官贵人的样子让她勾着自己的手臂,有点淘气,有点害羞,有点得意地走在街上。
第二次带秦善宝去见黄旭初,坐在电车上,两人都以为要就此别过了,郑树森忍不住说了些肉麻兮兮的话“你挺好看的,挺有女人味的”,秦哭了,郑树森开玩笑道:“下点毛毛雨还行,再大可就涝了”其实心里一样想哭。
黄旭初约了在码头见面,离别前的晚上,就郑树森和秦善宝在家。郑树森趁秦在楼下,把一堆大洋放进她的箱子,想了想又放进一叠银票。秦善宝上来了,贴着他坐下,郑树森紧张得结结巴巴:“干~~干嘛?”呵呵,他总往歪里想。郑树森是舍不得的,但他说不出口,只能背对着秦善宝,极力装成开玩笑的样子,说了句:“我后悔了,我不把你还给黄旭初了。”当秦说“万一我有什么事……”他大喝一声:“你说什么呢!”,其实是他在恐惧,他害怕秦善宝会出事,他低着头让她再唱一遍她家乡的老婆歌,她唱得没有乔谯哀怨,没有乔谯动听,他却还是哭了。
秦善宝死了,郑树森被兄弟紧紧抱住,看不见秦善宝,他看不见他的媳妇,他孩子的娘,他拼命地伸出手去“秦善宝!秦善宝!”,却什么也抓不住。
所有人都说郑树森爱乔谯,其实郑树森也爱秦善宝,这种爱和秦善宝一样质朴却铭心刻骨,这种爱也许不是爱情,也许是,但郑树森没有发觉……
2.黄旭初
当郑树森把黄旭初折磨得半死,当他把枪抵在黄旭初的胸口,黄旭初大义凌然,笑对死亡,但当秦善宝扑过来打了他一下,骂了他一句,他却哭了。
在酒吧,秦善宝出现了,敌人也出现了,他只有看着她,她也只有看着他,然后彼此擦身而过。
12点了,黄旭初如约来接秦善宝和曹操,可秦善宝发现了这是日本人的陷阱,她不顾一切地喊“曹操他爹,有日本人!别过来!”黄旭初眼见秦善宝被杀,他撕心裂肺地喊:“不!”,只一个字,却已足够。
在房间里,黄旭初呆呆地坐着,喃喃道:“我得去看她”,然后发疯似的想冲出去,他一贯那么冷静,那么以民族大业为重,但这是他失控了,他哭了:“她是我的媳妇!我的爱人啊!”他画了一幅秦善宝的画像,画得很美,但他却说:“她本人更美”。
“你英雄好汉需要抱负,可你欠我幸福,拿什么来弥补… …”,黄旭初 , 唉,亏欠秦善宝太多了。
3.曹操
秦善宝的儿子,她的依靠,秦善宝问他跟着郑树森还是黄旭初,他说娘在哪,他就在哪。秦善宝死了,他流着眼泪一遍遍的说“打死我娘的人说的是日本话。”曹操很坚强,很聪敏,但这时他只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他与秦善宝相依为命,想到这里,觉得区十四真是可恶!
“一个弥陀一支香,一盏红灯照娘亲,照得娘亲慢慢行,逢着茶馆就吃茶,逢着庙就烧香。”
总觉得《刀锋》中,秦善宝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是个太重要的人物。是她连接了黄旭初和郑树森,连接了爱国志士和上海滩热血的老大们,郑树森为了她和庞德翻脸,她是位伟大的女性。
而她,也是个幸福的女人。她的两个男人,都是英雄。她得到了太多人的爱,馒头哭着吃了她做的菜,拼命忍着不让自己吐出来;老萨痛苦地说:今天不宜出行,为什么我没告诉曹操他娘?;老刘为她流泪;蕊生泣不成声;乔谯和她一起死过,一起醉过,一起聊过男人;庞德说“连秦善宝这样淳朴的乡下女人都死了,乱了”;就连区十四杀过那么多人,惟有这次内疚不已,他其实是不想杀秦善宝的,不然他也不会为了不让她认出来,打扮得怪里怪气的。秦善宝被田丰林抓了,馒头,老萨,维特,和尚,老刘都那么紧张。她死了,他们喊着嫂子,哭得那么伤心。
她虽然死了,但郑树森忘不了她“表面上看上去马马虎虎,但我知道,她每时每刻都在为我担惊受怕”,黄旭初忘不了她“每当我把蚕宝宝拿在手里,放在鼻尖上逗孩子,她紧张得手心都能出汗”,树森的爹忘不了“儿媳妇怎么还没回来,该吃饭了”,在上海滩刀枪不入的兄弟都为她哭得像个孩子。
这一切的一切,不为她是郑树森的女人,只为她是秦善宝,只为秦善宝这个乡下女人,这个没有一件象样衣服的女人,这个浓眉大眼粗粗拉拉的女人,这么多爱,她却如此受得起。
寇世勋真是帅,演员全部演技在线,很悲壮吧,记得孙红雷在剧中说,人总要有个念想。忘了原句了。
其实是4.5......棒!!!
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
孙红雷演过很多入木三分的黑道人物。唯独这部,他黑道气质的背面,是家国情怀以及对苦难的悲悯,这才是一个能够屹立于天地的大英雄。这肯定是孙红雷黑道生涯的最高峰,也远比他此后那些神经病的作家、厨子、富豪角色动人得多。如果你想知道共产党人是以怎样的热忱和牺牲来播撒自由的种子,唤醒一代国人,不妨参考这部。
很多年前迷恋老大成长记,现在再看一遍,读懂了原以为是剧本老套路的剧情,发现这部剧真的没有一个废镜头,没有一点废剧情,如果单讲一个黑社会老大的成长,必定会从五星逐渐被超越《跛豪》《雷珞传》很多同类剧本,如果没有家国情怀的升华,也不足以成为经典,这是一个无论什么时候看都不朽的作品。
三星
赞。不懂怎么就很喜欢看有旁白的片子。
看到26集,决定就让故事停留在前半段吧。
叶童+寇世勋+孙红雷。为数不多的精品合拍剧。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好。。。orz
父上看
x 刀锋1937
。
叶童还是很大哥的女人的,而且三角恋两边还真都挺配的。郑树森棺材铺开张俩女人一人送一身衣服的设定不错, “不入党怎么当黑道”设定也不错(就是个么叶童的配音是什么鬼????
隐约还记得叶童演的,结局也是悲啊
这里娇媚的叶童让我完全忘了许仙(当然配音还是有点奇怪)…杨志刚的区十四凶残又略有一丝阴柔的美感,我认为是他最好的一个角色。
这部戏前前后后看过三四遍,写人物非常出彩,尤其是小角色,寥寥几场戏,个个性格分明。
看这部剧相当过瘾,连绵不断的戏剧张力,鲜活别致的大小人物,饱满到要涨裂的爱恨情仇。我对该剧编剧膜拜到五体投地
孙红雷演过很多入木三分的黑道人物。唯独这部,他黑道气质的背面,是家国情怀以及对苦难的悲悯,这才是一个能够屹立于天地的大英雄。这肯定是孙红雷黑道生涯的最高峰,也远比他此后那些神经病的作家、厨子、富豪角色动人得多。如果你想知道共产党人是以怎样的热忱和牺牲来播撒自由的种子,唤醒一代国人,不妨参考这部。
这剧拍的一惊一乍,整体节奏把握上不是太流畅。但其中演员都是喜欢的,寇世勋,孙红雷,当然还有叶童,只不过叶童那配音实在是够别扭。孙红雷的确演技高超,而且在这剧里,他的眼睛好大,华丽丽的双眼皮啊,哈哈哈,谁敢说咱雷爷是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