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危途

剧情片美国2009

主演:维果·莫腾森  柯蒂·斯密特-麦菲  罗伯特·杜瓦尔  查理兹·塞隆  盖·皮尔斯  

导演:约翰·希尔寇特

 剧照

末日危途 剧照 NO.1末日危途 剧照 NO.2末日危途 剧照 NO.3末日危途 剧照 NO.4末日危途 剧照 NO.5末日危途 剧照 NO.6末日危途 剧照 NO.13末日危途 剧照 NO.14末日危途 剧照 NO.15末日危途 剧照 NO.16末日危途 剧照 NO.17末日危途 剧照 NO.18末日危途 剧照 NO.19末日危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1-07 04:38

详细剧情

  绝望的未来,世界恍如巨大的废墟,双眼所及之处尽是荒凉与灰暗。人类文明在末日的劫难中毁灭殆尽,在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幸存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烈情况,整个世界呈现地狱般的光景。一位父亲(Viggo Mortensen 饰)和他的儿子(Kodi Smit-McPhee 饰)进行着漫无止境的旅程。他们不断向南,寻找着更为温暖的避难场所,破旧的超市小推车负载着父子二人所有的家当。前路漫漫,希望渺茫,父亲不断回忆着妻子(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的音容笑貌和他们过去美好的时光,而如今美好不在,父子俩的明天更不知将在何方……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考麦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作品改编。

 长篇影评

 1 ) 我觉得他父亲应该吃了他儿子

两颗星仅仅是给那无比灰暗阴沉的末世风情。
什么人性的真善美在这部影片里完全就是扯淡,且不说那时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就是文明进步到了今天,都市也依然是水泥丛林,一个弱肉强食的生态体系。在那个明显是被核战争摧毁了的世界里,大家为了生存相互厮杀真的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试问你在那个情况下,难道不会为了活下去拼命吗?
导演的命题之搞笑,让人无语。难道好人的标准就是不吃人?还是说在保留所谓基本的不吃人的人性的前提下,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话题绕回到了,他那个极品的儿子!
很难想象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居然会形成这种性格,及无能又懦弱,还他妈爱心泛滥。真心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善良吗?还是您老人家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在自身不保的情况下还要去超度别人!
片子父亲做出的种种举动都是为了生存下去的无奈之举,或者可以说是为了能让他儿子生存下去。但是反观一下他宝贝儿子做了什么呢?除了拖后腿、跑不动、吓晕掉、一遍一遍谴责他爸爸没人性没爱心以外什么都没做!你有本事给人吃的,别没本事挨饿呀!不是人情冷漠,现实是你想帮助别人你也得有能力呀!自己都活不下去了你拿什么帮助别人呢?那不是帮人那是自己找死啊!
此外这个邪恶的死孩子数度让他们陷入绝境,在山顶大宅两次,如果那死孩子跑的再慢一点,如果在浴室里声音再大一点,他们父子绝无可能生还。在老家的时候也是,明明外面就是个人吃人的世界,那死孩子看到个人还傻逼呵呵的冲过去,你有病啊?你拿什么保障别人不是为了吃你引你过去,你亲爹在后面追你还跑个不停,你还执意去找死,连3岁小孩都知道的不要跟陌生人走的道理,这么大的孩子居然不知道!如果是个幻觉的话,难道你不知道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会有危险吗?更何况那里还是片废墟。在海边那段也是,我都无力吐槽了,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道歉有个屁用,没吃的会死的!后面他爸做的有点过但也无可厚非,毕竟那是为了保护他儿子。那孩子到好,还完衣服还要给吃的,怎么不见你在山顶大宅的地窖里也这么博爱呢?
躲人逃命的时候,赖在那里跟一头死猪一样,要他爸扛着跑。倒树的时候跳起来窜的比谁都欢,他爸为了救他差点没给树砸死。
最让人可气的就是被人射箭那一段,人在你老爸腿上射了一箭!你不给你亲爹报仇也就算了,居然还拦着你亲爹。人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这个死孩子,你有没有人性啊!
大家不要觉得我激愤,麻烦对比一下行尸走肉里的小男孩,人比他小,比他能干、懂事、自然。那个小孩才是末日模式下正常成长起来的,至于这个角色除了体现出导演失败的善恶观以外,一无是处!!!

 2 ) 题目就剧透了。所以想看的人请进来看。

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

以下为影评。

爸爸,再见。——《the road》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论语·子张》

一般地说,我们默认父母是世界的一部分,也背负我们的一部分,并且他们比我们聪明、强大、能干。当电影开始,父亲像每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一样,保护着儿子上路的时候,我觉得这又是一部类似《后天》乃至《2012》的电影,成年男子担起一个顶天立地的重任,并经历重重险境最终保护了他想保护的人。

但是在迢迢漫漫看不到头的路上,却不是振臂一呼的英雄壮举用武之地。这里的父亲不是英雄,他瘦骨嶙峋,握着枪的时候手直打战,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单枪匹马对付一群吃人恶匪,或是去解放快要被吃掉的人;偶然发现食品仓库固然走了大运,也只是艰困的道路上转瞬即逝的一道闪光而已。在儿子面前,他时常显得脆弱,所做的决策,即使是正确的,也全没有英雄式掷地有声的权威,男人的强壮和气力,在其他电影里可以挑战自然拯救世界,在他身上,好像只是用来扛起儿子逃命。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做所有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儿子并且,如果能的话,教他做好的人,做好的事。他尽力着。

而孩子不永远是孩子。“我想大概是十月了。”影片一开始就这么说。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当父亲抖抖索索地对着匪徒举起枪,男孩害怕得捂住眼睛,可是后来在海边,一个流浪汉偷了他们的小车,父亲追上去,用枪指着流浪汉,逼他交还小车,再脱掉自己的衣服和鞋丢上车。“不要这么做。”孩子说,“帮帮他……他会饿死。他吓坏了。”父亲粗暴地否决了他。“推车!”他喝道,虽然虚弱的声音中并没有底气,“我也吓坏了!”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开始带着怨气训斥,“你又不用担心每一件事情!”

“我担心的。”孩子小声说,像一切尚不愿意反抗父母的孩子一样。
“什么?你说什么?”父亲带着气推搡他,像一切除了年纪并没有更多别的权威的父母一样。
“我担心!”孩子冲着他吼道。

他们转回去了。被抢夺得精光的流浪汉已经不见。孩子把流浪汉的衣物堆在地上,想了想,又在上面放了一个罐头。

孩子总是在逐渐地长大的,但为了父母,我们甚至不愿意长大。我们多么愿意永远做他们的小儿子,他们的小女孩,我们承认他们的权威与强大,一厢情愿地接受他们对世界的解释。爸爸,我相信你是对的,这样我就可以永远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愿意用这种方式爱我,那么你就一直这样带我走下去吧。但是男人倒下了。他起初便生病,后来受了伤,身体更加虚弱。在海边,他终于躺倒了。

爸爸,我该怎么办,你不会留下我一个的,你说过的……
我不能了,对不起……

世界在逐渐地从父亲身上剥离开来。当父母死去时,他们为我们背负的那一部分世界,转移到了我们身上;他们为我们遮挡的那一部分世界,显露在我们眼前。婴儿从母亲的怀中离开时总会大哭,那时他意识到自己与母亲——爱的、安全的环境脱离,意识到自己是独个儿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上。当父母从这世界消失,我们也会深深感到躯体的一部分从沉睡中醒来,骚动起来,那是一直活在我们心里的婴儿,始终牢牢地抓着他的母亲的,现在,他像刚下生到这世上一般,放声大哭。从此之后,我们就再没有借口去躲闪什么了。

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当我们抬起头来,再也看不见爸爸,再也看不见妈妈,只有映在我们瞳孔里的天空,也许是阴天,也许是晴天,现在唯有我们自己告诉自己。但是总会有一些东西传递下来,“不要熄灭心里的火焰”“不要吃人”“照我们一直做事的方式去做”。“我会一直跟你说话的。”男孩子低声在死去的父亲耳边说,拉上了盖尸的被单。然后他离开了,虽然他还那样小,成人的衣裤包在身上,拖拖沓沓的,他也还是把枪塞在腰里,然后走下去。导演安排他遇到其他人,“good guys”,成年的男人、女人,小男孩和小女孩。是的,孩子要自己去面对世界了。

Goodbye,papa.I will be on the road.

以下是PS

1看到有人抱怨没高潮,我倒是从头到尾忘了这回事。如果细节已足够传达出世界观或情绪,我很乐意被一个又一个琐碎片断打动或引入沉思。
2关于吃人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反对自己被吃,不过唯一的理由是:如果我靠吃别人活下来,准做一辈子恶梦。除非有司马迁那样不得不活的理由,但即使如此,我活下来也仅是为了完成某事,而不堪再过其他的生活。
3我想如果真有世界末日,那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4想过如果主角是女性,会是怎样的。我想女人在这世界上的任务差不多是爱、安慰和温暖。我们既然与生命和自然更近,我们有义务给男人认可、温存与希望。(当然,作为一个人,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战斗或保护)
5在影片的最后,我并不觉得绝望。毕竟,有女人、孩子,还有信任与爱。

PS2
总是写不短。

 3 ) 不是所有的好电影都有机会出现在公众的记忆里--写于奥斯卡颁奖之后

有些电影基于技术的创新,或者巨大的票房,被人们记住了,比如Avatar。

有些电影则在颁奖季扬名立万,载入史册,比如The Hurt Locker.

但很显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这样的际遇,比如The Road。它是以一种被“河蟹”的方式在09年的美国电影界被直接忽略了。

先是公映时银幕的稀缺,最开始只有几个大城市有屈指可数的屏幕放映,等到公映近一个月了,才能在一些中小城市依稀看到。

然后是颁奖季在提名阶段被近乎恶意的略去。即使你诟病这部电影的一些缺点,恐怕看过的人也难以想象Viggo Mortensen连一个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都没有获得,同样出彩也同样可惜的还有Nick Cave和Warren Ellis合作的配乐。

在美国看过这部片子的人不多,但不少看过的都直接把这部片子放到了09年美国电影的Top5里。The Hurt Locker自有它的精彩,但综合而言,我并不觉得它真的比The Road更出色。考麦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原著这几年在美国如此畅销,甚至在这部电影出来后,都直接再版发行了以电影海报为封面的口袋书版本。所以我就在想,如果这部电影是由科恩兄弟这样的美国本土导演来拍,即是同样的质量,是不是也有可能拿奖拿到手软,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被无声无息的直接忽略掉。

也许所谓圈子与人脉这样的社会生态,中国的情况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独特和夸张。

谈到原著,发现很多人批评这部电影把好好一本Cormac McCarthy普立兹奖的原著糟蹋得如何如何,我就很困惑。说这种话的人,真的每个都认真的读过原著了吗(如果真的读过,只是读法不一样,就不用对号入座了)?这本书的原著英文版和中文版我都读过,在看过电影后,我觉得此片最成功也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忠实于这本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原著,以至于其口味大大迥异于美国主流的电影消费者(注:不是阅读爱好者)。平缓沉郁的节奏,以及近乎没有高潮的情节走向,其实都缘于导演对考麦克·麦卡锡致敬般的忠实。把原著改成自己的风格谁都可以做到,拧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就更是TVB三流电视连续剧编剧们都能做的事。反倒是很大程度上的去忠实于原著,是需要勇气的事情,这,难道不也是种自信么?

所以最后,向John Hillcoat致以敬意。大众的历史没有给他所谓“成功”的机会,但他一定不会在小众的记忆里沉没。

 4 ) 没有尽头

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精彩之作。电影只是在叙述一个逃亡的过程,发展的线索单一,且并无太多旁枝末节的延伸。在世纪末的边缘,每个人为了活下来拼命的往前赶,去哪里?也许自己都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已经不再清晰,但只要脚下其还有路,就会一直往前。也许仅仅是为了“浑浑噩噩也比死了好。”其实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自嘲的话语下面,恰是对生的向往和仅存的最后一丝希望。

整部电影在灾难的前后情节交代的并不是特别清晰,但在色调上做了明显的区分,形成时间空间上的差异。灰色阴郁的镜头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衣裳褴褛的两父子、很低的云层、高架桥、大海,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灰色的基调,透露着绝境中的冰冷。这些画面精致大气,把绝望从直观上传达给观众,让人心生压抑和沉重。但还是忍不住惊叹,这镜头和画面真酷毙了!

好像世界末日如今已成为一个定时炸弹,随时爆发。这几年的相关电影题材层出不穷,但相较于场面恢宏气势浩大的科技场面,我还是更喜欢像末日危途这样类型的末世片。它用简单的剧情传递我一种情绪,用阴暗晦涩的精美画面给我视觉的震撼。已经不再需要其他。

眼见着路已经走到尽头,前面是一片茫茫的海。这漫长的一路走来,已是身心疲惫。爸爸已经死去,只剩下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幼小儿子。在电影的结束,导演和编剧仍然留给我们一丝绝望中的希望,站在儿子对面的,有一群友善的人和一只忠诚的老狗。

 5 ) [影评]The Road:南方到底有什么

这是一部老片子了,记得刚上映时我曾经看过,感觉大抵也是压抑、绝望,但当时这种灰暗的色调并没能俘获我的心。几年后,我独自一人在家,无意间打开来又看了一遍,结果,久久不能自拔。

说起来,成长终究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些什么,一些在更为年轻的时候无论通过怎样的方式都不可能触及的什么。比方说,年轻时的我们多少都带着一点自负,这种自负并不体现在自认比他人优秀,而是觉得自己就是和别人不同。记得念小学的时候,社会上离婚率还比较低,班里只有一个男生是从离异家庭出来的,因此老师们总是对他特别关照,也悄悄叮嘱我们要善待他。然而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眼中,这个男生不但不可怜,相反倒是令人羡慕,以至于我们也恨不得发生一些什么,好让自己和他一样,可以拥有某种孤单不群的理由。
显然,那时的我们,是不会懂得何谓真正的绝望的,因为真正的绝望,绝非仅仅是苦难的产物。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相信未来会与现在不同,哪怕遭遇了不幸,这种不幸在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也令我们感到,自己又多了某种不一样的可能。童年时我曾背井离乡,长大之后,我也曾与人热恋又分手,我知道无论是故乡,还是深深爱过的那一个人,都一去不返了,我为之悲伤,但我却并没有在这种悲伤中停留。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日落是沉潜,日出是成熟,在最深重的黑暗中,未来,它一步步,来了。纵然它并不一定会变得更好,但还是以它全部的未知和新鲜吸引着我们,令我们不能自禁地向前走——直到有一天,仿佛是突然之间的一种了悟,我们开始明白到:人生就是这样了,再怎么走,也就是这样了。就像片中的父亲,带着他的孩子一路向南,可是南方究竟有什么?他到底也没有说得出来,那或许只是他心底的一个执念,一个在妻子离开时所种下的执念,其实他深知这一点,只是面对孩子,他无法说出口罢了。

我想,这是属于一个中年男人的绝望,它既不是苦难本身,也不是失去希望,而是明知没有希望,但仍不得不拖着脚步向前走,扛着他全部的生活重负。孩子曾经问他:“如果我死了,你会怎样?”他很坦白地回答:“如果你死了,我也就死了。”是的,这个问题并不难,相比起“南方有什么”来说,它轻松多了——倘若身上没有重负,倘若他只是孑然一身,那么他明天死在哪里就毫不重要,他的绝望连同他自己,就根本无足轻重。但他并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孩子,因此他得时时拿出地图,指给他的孩子看:快了,南方很近了。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男人死去的一幕才如此令人动容。有很多人奇怪,照理说苦难的童年会令人早熟,但这个孩子到底还是那么柔弱,在望风时睡着,连枪也不会握,看起来这一切都是他父亲的错,因为在如此乱世之中,这个父亲不教孩子任何的求生技能,却让他成为了一个“天使”……可是这样认为的人似乎都忘记了一点,最重要的一点(抑或是根本就不懂得):这是一个早就绝望的父亲,他根本没有指望过南方真的会有什么,也不认为结局会有任何的不同,在这条末路之上,他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仅仅是陪他的孩子直到最后罢了。
最后,他终于要死了,我是说,终于。孩子伏在他的身上哭道:“你说过要永远陪着我的!”而他则用最后的气力回答:“对不起,我不能再走了……你要找个好人,然后一直向南走。”可是南方到底有什么?他天使一般的孩子在离开他后,真的能幸存下来直到看见下一个日出吗?没有人知道,知道也说不出口。
或许,对这个疲惫的父亲来说,在那一刻,答案已不如想象中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终于走到了最后,虽然从一开始他就没有理由那样做(当妻子问他为什么要她把孩子生下来时,他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然到最后也没有谁给他惊喜,没有任何意义在其中获得,但他还是那样做了。在最后的那一刻,他终于将“向南走”这句话传给了他的孩子,也终于放下了他全部的重负,然后,永远地,去了。

请不要觉得这番话说得过于凉薄,也不要觉得,一个会说“Carrying the fire”的父亲,绝望就不是他人生的底色。(如果换作是你,面对孩子,你又会怎么说?)事实上,“南方到底有什么”这类的问题,终究是没有答案的,作为“终有一死者”的我们,对此再清楚不过。可尽管这样,在所有故事的最后,我们仍然走着,就像这部影片的结尾一样。它貌似给我们留下了一条出路,又或者,那是影片的作者在对我们说:
对不起,我只能到这儿了,你要一直向南走。

 6 ) 比世界末日更杯具的父亲

父亲是伟大坚强的,为了孩子能够活下去,他可以大冬天裸泳、可以用装订机缝合伤口、可以大口吐完血回来给孩子讲故事,甚至可以杀人。
但他耗尽心血和生命,最终却惯养出一个娇里娇气懦弱无能的儿子,如果没有天降的“好人”,他根本无法独立生存下去。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杯具么?

 7 ) 吃饱了撑的——《末日危途》

    很久没写影评了,烂片吐槽的人太多,我都懒得吐槽,好片交口称赞的也太多,就锦上添花来说,我的天赋点明显没点这项。最近确实也没什么好片,看一个一个烂片,能碰上看个热闹槽点不多的商业片都很少,让我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被诅咒了,头顶有个DEBUFF写着:点开必烂片。不过这几天有人推荐我看这部《末日危途》,这片也不是第一次有人给我推荐了,有时太忙想不起来看,这次一推荐想起来了。还专门跑豆瓣去看了看影评,好评如潮啊,几乎看不到负面影评。连忙跑去下载看了看,但是看完以后我终于忍不住吐槽了。
 
    很多人都喜欢在电影院看电影,神马气氛神马效果,享受啊,对吧。可惜我身为学电影专业的从来都喜欢在电脑上看,确实不支持正版,毫无公德心。之所以这样一来是一个人去电影院真懒得出门,在家看盗版还不花钱。二来是我看电影就喜欢吐槽,在电影院跟朋友去都不喜欢这边看电影那边听我絮叨,而在家我可以随时暂停在QQ上找人喊:卧槽!我在看电影,这片太烂了!总能找到愿意听我吐槽的人,就算不愿意听反正我也吐完了,不爽把我拉黑吧。三来就是作为专业人士,我觉得影院的效果太好,总会把注意力放在效果上,不能专注细节和剧情,而且看片的时候我经常会:等等。刚才那是神马?倒回去再看一遍!有这习惯的据说也不少,他们选择先去影院享受遍特效然后在家再细看一遍。不过我个人很少电影能看第二遍的,一遍看完回味一下就OK了,再看一遍对我来说就味如嚼蜡了。
 
    其实说这么多无关的话题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这是部评论很好的片子,我在家看的盗版,我他妈的想吐槽。
 
    《末日危途》的剧情很简单,世界末日了,一家子在窝里缩了十年,最后龟缩活不下去了,母亲觉得没盼头自杀了,一对父子出来闯荡江湖挣扎求生。在我看来也挺文艺的,毫无商业片的高潮点,就是平淡叙事。可能是视角不同,影评都在谈末日之后的绝望、人性和坚持还有爱什么的,我看的是这是什么类型的末日,我应该怎么活下去。这片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很多人说非常忠实原著,改编的很好。我没看过原著,但是仅看这片来说,真的很忠实原著的话,这原著不看最好。片子里没有提世界末日的成因之类的,背景完全被淡化处理了,甚至于主角父子的姓名都没有提及,有的只是灰暗的色调,破败的建筑,隐约的火光,枯死的树木。很明显,导演的意思就是老子不是科学家懒得去解释世界为毛末日了,反正它就末日了,你丫的给我看爱和人性就好。不过背景还是大致的交代了太阳看不到了,植物枯死动物饿死气温下降。片里也有提到,主角的媳妇自杀前也说现在不见天日越来越冷,你必须往南走不然熬不过下一个冬天。根据地震和火光,我只能理解为是火山爆发,火山灰遮盖太阳导致不见天日,食物链断裂。这也是之前2012年比较盛行的一种末日类型。之所以选择一开场就是末日已经十年,大概就是想避开整个社会体系崩溃的过程专注讲述爱与人性。不过拍的季节估计不是冬季,人物看不到哈出白气,水也看不到结冰。说真的,十年太阳没出来过,你要说穿的跟南极科考队一样我觉得毫不为过,片里虽然也说冷,但是作为一个北方人,说实在的,真心在片里感觉不到任何冷的意思。那点衣服感觉也就初冬的打扮,可能说初冬都有点过了,片里还在下雨而不是下雪。虽说也有提到说现在可能十月了,我不确定,因为很多年没有看过日历了。说真的,十月我们这就已经供暖了。不见天日十年气温也就跟我这持平么?总之一股浓浓的违和感在我心中翻腾,水都没结冰你丫穿这么厚假了点吧?最夸张的,男主角维戈·莫特森(就是指环王里的阿拉贡,再吐个槽,本片里他扮相除了衣服破点还是阿拉贡那扮相)敢脱光了毫不热身就跳水里游泳洗澡,不止一次,而且回来还不感冒。这算神马?冬泳爱好者?真的十年没见太阳了么?这就是片子前面你媳妇自杀时说的不往南方走你在家里熬不过下一个冬天?
 
    整部片子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绝望感,这不像其他末日片我们要绝境逢生,重建文明,尤其是《2012》里所有富人政要都坐船里安逸的过末日,等灾难过后再继续享乐。那片就完美的诠释了穷人都该死,有钱人末日也玩蛋不了的道理。但是这片不是,动物都死绝了,植物也都枯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才能出来,也许永远都出不来了。活着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还要活着,阿拉贡的漂亮媳妇有吃有喝有丈夫儿子陪着都自杀了,阿拉贡带着儿子也见过全家上吊的场面。再加上整部片子几乎黑白的阴暗色调,这股子绝望确实感同身受表现得很好。你看不到任何希望,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毙路边。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阿拉贡他媳妇自杀,因为她无法再过这样的日子了,末日十年他们一家是怎么活下来的片里没有交代,只是说我们是好人,我们宁愿饿肚子也不吃人。从他媳妇自杀时衣服也不很破旧脸色也没有任何营养不良来看,这十年他们过的还不错。影片一开始末日的第一时间阿拉贡就开始好像早就知道末日要来开始存最后的自来水的表现显然是暗示他早有准备的。但是多少食物能吃十年……他真的没干过亏心的事情?他老婆真的是因为没希望才说过不下去的?想象的空间比较大,而我的思维过于龌龊,这些片里没提的事就不细谈了。我们姑且认为是阿拉贡准备了够吃十年的食物和饮水。他媳妇是因为毫无娱乐,担惊受怕,子弹越来越少,害怕弹尽粮绝时会有饥民过来破门而入把她全家先x后吃。而且亲戚朋友都死绝了,也看不到世界恢复的希望才自杀的。这点确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屯粮党是没有未来的,他们不会饿死,但是会无聊死。记得以前在生物课本上学过一个案例,一种神马稀有的鹿被放在岛上繁衍,结果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数量还越来越少,最后科学家扔了两批狼上去,鹿群恢复活力,有威胁就有动力,每天被狼追着连跑步,运动过后吃嘛嘛香,种群数量反而增加。屯粮党的清单我也见过一些,单子上也不乏包括一些人力发电机,充气娃娃,电动棒之类的东西。但是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8小时,你能撸几小时?就算你有电又能干嘛?看电视没频道,上网没网,给手机充电打手机游戏么?就算你下了一手机游戏你能玩几年?在密闭空间里算衣食无忧,没有任何外界交流你能多久精神失常?囤积一堆东西的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他会选择冒险出去散步么?明显不会。而在密闭空间缩久了缺乏运动,出去死得更快。你别说还整一堆健身器械囤积起来,就算那么干了你一个人能坚持健身多久?身强力壮喜欢健身的人还至于缩在耗子洞里囤积食物么?所以囤积党毫无前途可言。只是晚死一点罢了。虽说人总有一死,但是囤积党精神失常的死法看起来更加毫无希望。
 
    从一个专注末日求生的人的角度来看,片里的幸存者未免多了点,十年未见天日,不是一年,他们吃什么活下来的?片里确实有不少吃人的镜头,尤其是一家子地下室全是囚禁的活人口粮,有的已经吃了一条腿什么的,但是还活着,大约是为了避免死肉腐败。小孩进屋子看见客厅理堆得满满的一座小山一样的各式鞋子我就知道这是食人族的房子,这场面其实是非常著名的二战集中营的景观。非常容易联想到鞋子的主人都干嘛去了。但他爹竟然对那么多的鞋子视而不见,专注找食物。说真的,你真的是在找食物么?都不用每个房间稍微仔细的看一眼就直奔主题了?问题的关键是,十年了,该死的人早都变骷髅了,你养牲畜也得喂饲料吧?吃人也得有人可吃吧?当然,导演是为了展现人生百态,各种不同的人对待末日的方法。不过十年这个跨度确实太大了,这么绝望的世界十年下来幸存者不会有这么多的。
 
    整部片子的主题就是绝望中依然坚持底线坚持爱,我觉得这点应该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比如阿拉贡找到汽水教儿子怎么打开怎么喝,因为儿子是末日后出生的,易拉罐汽水这种高科技没见过。后来熊孩子看见一个90岁的老汉饿肚子也眼泪哗哗缠着父亲非要分一罐食物给老汉,还教他怎么打开罐头。这种爱的传递的象征手法实在太过明显,不过我真的很想说,你是末日后出生的没见过罐头也就罢了,人家老汉活了90岁连罐头都没见过还至于还得跟你个熊孩子学怎么吃罐头?整个片子也不断重复着不要放弃心中的火焰这种台词,影评里也有不少人说吃人的话我们和野兽有什么区别诸如此类的话,持有这种论调的人不在少数,米国乃至西方的主流思想都是这种,以这个为题的片子数不胜数。我也没少听到身为人如何如何,丧失底线和野兽无异的论调。不过知道我的人都知道我对此论调嗤之以鼻,说真的,人类能干出的恶心事绝对不是野兽能达到的下限。而我也不认为野兽的行为准则有什么低等,它们不贪婪,不会做过多的无谓杀戮。它们不会无限的索取,它们在维持着整个自然界的平衡。当然我不认为有所坚持是错的,如果真的饿得皮包骨头了看见地上一个刚饿死的新鲜尸体还给人埋了,自己在哪啃草根,我确实敬佩。有所坚持,牛逼。虽然我不会跟你一样这么做,但我敬佩你的坚持。只不过说这种话的人全都没少吃过一顿,没受过什么罪,那我真的嗤之以鼻。就像无畏不是勇敢一样,真的勇敢是你虽然害怕依然前行。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勇敢,君不见汪精卫当年也曾大义凛然当过刺客,失手被捕后在狱中还写过豪迈的诗篇表示不怕死。但是最后真要杀头了,尿的比谁都厉害。从此以后一口一个保留有用之身再不提视死如归了。你一口饱饭没落过,跟我说末日没吃的也要坚守原则,那只是自己的臆想罢了。说到和做到的区别也不需要我多做赘言。
 
    这部电影就在试图表达这种坚持,熊孩子不停的问我们是好人吗?阿拉贡一脸慈祥的回答我们当然是好人。两个人分吃蚂蚱也不肯吃人肉。熊孩子看见饿肚子的人眼泪汪汪非要分对方一听罐头,这种场景也出现了几次。在别人眼里这是孩子的纯真,是人之初性本善,不少人直呼这部影片直击人性。不过在我看来更像是溺爱过头的败家子,自己不会寻找食物反倒是把老爹找到的食物拿去送人玩,让我恨不得大嘴巴抽丫的。真有种你说把我那分让给这个可怜人,我晚上那顿不吃了,那我算你懂事。救济别人可以,你倒是拿你自己找来的食物救济别人啊,自己嘛能力没有,反倒是见谁都不落忍,你爹就是你玩死的知道不?我也惊异于米国人的价值观,都世界末日了小孩说晚上别吹蜡烛吧,行,给对方罐头吧,行。一路上还带个布娃娃,到处都在照顾孩子的纯洁之心。话说我小时候一个人睡不敢关灯第二天就会被骂竟然一晚上灯都没关,浪费多少电,败家玩意要账鬼!阿拉贡你丫都咳血了还在照顾小孩的纯洁之心塑造完美童年是不是有点溺爱的过头了?这种时候一个爹难道不是应该教小孩如何独立的生存下去么?我不知何时会倒下,我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他总要自己活下去,那么他就得学会求生的手段。这种不才应该是正常人的逻辑么?最后阿拉贡又冷又饿伤病难支挂在海滩上也没教小孩怎么寻找食物这是一个什么心理?当然我知道这是米国人的主流思想,要给小孩一个完美童年。但是这玩意套在末日背景上不觉得矫情了么?很小资有木有!不对,这已经不是小资了,这简直就是万恶的大资本主义腐朽的证明啊,这尼玛太奢侈了。这玩意根本说服不了我,引起不了我的任何共鸣。米国的这类人性与爱的题材无论怎么拍都无法让我产生半点共鸣的原因就在这,你们的坚持与爱不接地气,是悬浮在美好生活之上的。你们的主流思想者们都吃得太饱了,你们臆想中的贫困与灾难都是那么的虚假,只是舞台上画风华丽的一道背景幕布。帮助别人是需要资本的,而你们习惯了这种资本,在套上臆想中的贫穷与灾难以后还在沿用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资本去展示困境中的爱与帮助,这根本无法让我感到认同。所有认同这种观点的都是他妈的衣食无忧过惯了从来没想过怎么过苦日子的人。原著获得了多少奖都不重要,因为那是一群发达国家吃饱了没受过罪的资本家评出来的奖项。而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老话精辟的挂在人们的嘴边,这句话只有真正饿过肚子知道食物珍贵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这句话就是:吃饱了撑的。
 
    虽然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们比起来,我也算是衣食无忧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娃了。小时候父辈们没少说你们这代赶上好时候了。要说真正的贫穷,我能坐这上网就已经说明我不是穷山沟里吃不饱饭的娃了。但是我还是无法忍受老美这种吃饱了撑出来的困境中的爱与坚持,影片结尾毛都不会的熊孩子爹刚死了,立刻就有接盘侠出现,一个看起来比他就拿一把破左轮里面还只剩一颗子弹的爹强大的男人现身,人家手持猎枪,身上还挂满子弹,问小孩要不要跟自己走。然后展示了标准的美国家庭配置:夫妇俩带着一男一女俩娃还有一条狗。解释了之前阿拉贡在地窖里听到的狗脚步声,以及一直疑心有人跟踪自己。因为这对夫妇承认了,俺们跟着你俩好久了,你爹终于死了么?大部分的观众对这结尾似乎也略有吐槽,因为太完美了。但你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那边一家子尾行父子俩N久,从不现身,就等人家爹死了接手小孩,这尼玛是一个神马心理和动机?不要说我思想太阴暗,我真找不出任何光明的理由来解释这种行为。最光明的理由还是那句老话:吃饱了撑的。

PS.至想喷我的人们:
鉴于不少玛丽苏前仆后继的来喷我,不过带有人身攻击的回应我都已经删了,你们要还想喷麻烦有技术含量点。我尊重你们的发言权,你们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是没有侮辱谩骂的权利。鉴于这么多的玛丽苏来喷我,这片的评价我又降了一星,理由是这部片子既然宣扬人性真善美,结果喜欢这片的人有大量毫无素质的喷子,那么这片也挺失败了。意见不同者无非就是觉得我吹毛求疵,人家宣扬人性真善美,你特么抠细节有意思么。实际上,很有意思!因为这片大量情节都是没挨过饿的人YY出来的穷逼生活。我不说别的,您去野营三天,光带水不带干粮,自己野地里刨食试三天,体验一下挨饿的感觉,放心,三天不吃饭死不了。然后您要还觉得我特么就是一吹毛求疵的碎催,您大可来这喷我。对于吃撑了花钱减肥的人,这片拍的好,仁义!再特么黑暗的地方也有人性的光辉。但是对于真挨过饿的人来说,这片和晋惠帝听说饥荒人没粮食吃变饿殍时疑惑的那句千古名言:“何不食肉糜”差不多。这是在侮辱食物,是在侮辱求生。两个村子可能因为上游下游用水就进行全面械斗,两个部落可能因为对方追猎物到我的猎场就进行战争,要按着玛丽苏的想法,大家退一步海阔天空,永爱来感化对方不是最好的么?为什么要去争斗,为什么要去流血?因为特么的不这么做活不下去!!!懂么!活不下去!人口多了他们把上游的水用完了我们下游的村子水量不够浇不了地,粮食就没收成,我们特么的就得饿死!上游的不把水都用了灌溉,粮食也会歉收,会有人挨饿乃至饿死!猎场的猎物是有限的,你进我的猎场打了猎物,就意味着我的家人可能就要挨饿。而他如果不进对方猎场追赶猎物,那么他们全家今晚就没饭辙!所以能做的只有一样,战斗吧,消耗掉多余的人口,有限的食物就够大家消耗了,因为爱与人性特么的填不饱肚子!当你爹还节衣缩食扣屁眼吮手指都吃不饱的时候,你特么把自家食物给一陌生人,这特么不叫人性,不叫爱,不叫慈悲,这特么叫败家子!当一个爹为找食物拼得遍体鳞伤,也特么不愿意教自己儿子任何生存技能,这特么也不叫爱,叫他儿子是充话费送的!《三字经》听过么?中国这就叫“养不教,父之过”!娃不是你特么光喂他就算完成任务了。你们的人性你们的爱都是建立在吃饱的时候。当你们真的挨了饿再来跟我说人性,跟我说爱。你们吃饱的人性在饥饿下没有说服力!请允许我代表我自己发表一下我的意见:没挨过饿的资产阶级拍不出无产阶级吃不饱饭的辛酸。

 8 ) 注意片尾字幕的后半段,注意音乐没有了,但是电影背景声音的继续。。。

        大家有没有在正片结束后看字幕看到尾?如果有,那会发现字幕后半段没有了电影音乐,而是电影继续的背景声音。有很多鸟叫,像是在树林里,有狗叫(这个很明显),还模模糊糊传来孩子们嬉戏的叫声。这进一步呼应了救赎的结尾。
     我没有习惯性的在看完正片后就关掉播放器,想让字幕过完,让结尾充满温暖和希望的背景音乐包围我,结果意外发现了结局的延续。

 短评

充满文学气质的阴暗末路

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最后,那家人把小孩吃了

6分钟前
  • 达斯佛™
  • 推荐

跟书一样,更多的是氛围,没什么情节,新年选择原因:总有比你更惨的,绝望到最后还是有出路的。

7分钟前
  • 陈楸帆
  • 推荐

当父与子来到敌托邦,爸爸我爱你~

10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又是末世恐惧,又是孤独绝望,看多了总会心烦,虽然在后半个小时稍有改变,但这个神神叨叨的片子始终让人提不起精神,即使他的主演是雨果·莫特森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再次明确美国四好家庭的标准:一儿一女一条大狗。

20分钟前
  • Eudemonia
  • 还行

这部电影会告诉全世界,Viggo Mortenson,只是一个被忽视太久了的,过于低调的学者,诗人,和影帝

25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那个小孩长得好像莎莉兹塞隆啊

28分钟前
  • 苏打水
  • 推荐

我等啊等的,一直等到影片那莫名的结尾出现,都没有发现高潮的来临

3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最后那段只不过是他死前的幻觉。

36分钟前
  • 肉腾腾
  • 力荐

地狱提前来临,结尾有点扯淡。

38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推荐

绝对不想再看第二遍 太阴暗了

40分钟前
  • Leito
  • 力荐

编剧4星 摄影4星 剪辑5星 布景5星 音乐5星(你娘的,Nick Cave啊!) 表演Viggo Mortensen5星小男孩5星半……

43分钟前
  • Cyber Marlboro
  • 力荐

音乐加分,小演员加分

47分钟前
  • ybm
  • 力荐

电影的历史会证明Avatar的伟大而历史本身会证明The Road的伟大

51分钟前
  • lowdive
  • 力荐

色调太灰暗了 以至于我经常性以为显示器亮度有问题……

56分钟前
  • Welch
  • 推荐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59分钟前
  • Leann
  • 力荐

原来是阿拉贡大人

1小时前
  • 水木丁
  • 推荐

看到最后两秒一只大脏狗狗出现的时候,我鼻子酸了。

1小时前
  • 狼大疯
  • 推荐

《The Road》不明原因的灾难毁灭了世界,生命的迹象越来越微小,人们开始互相猎杀蚕食,父子俩遵循着人类最后的道德底线,不停的行走躲避猎杀,收集仅存的食物,衣服鞋子。镜头滑过散落地上的美元和珠宝,此刻却再无价值。海边是他们仅存的一个希望,路途中遭遇散落在世界角落中不同的人群,最终到达海边。本质上不是灾难片或亲情片,它是一个哲学拷问,直指人类在生存困境面前的道德虚空。因此,它讲的不是什么后灾难时代的故事,而是现在,此时此刻,你、我所置身的世界:只是此时此刻匮乏不那么极端,作恶也不象食人那么极端,但是把电影里的极端性去掉,它所暴露的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身。它追问每一个人:如何生命的虚空里打捞“善”的意义?

1小时前
  • Leon Winters W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