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12年,德国科学家弗里德里克(汤姆·伯克 Tom Burke 饰)提出了“泛大陆”的理论,意指地球上的大陆曾经全部都连在一起,因为地壳运动导致碎裂才形成了如今的格局。1939年,尽管战争正在激烈的进行当中,德国人还是排遣了一只海洋考察队前往北极腹地斯瓦尔巴特群岛,去寻找更多能够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
这次出行的,除了弗里德里克本人和他的助手莱尼(詹妮特·海因 Jeanette Hain 饰)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他们在俄罗斯船长(斯文·诺丁 Sven Nordin 饰)的带领下扬帆起航,向目的地驶去。一边是云谲波诡的无尽海洋,一边是变幻无穷的战争局势,大陆上发生的一切,无不影响着科学家们之间关系微妙的平衡。
构思不可谓不巧妙。
二战的爆发波及一艘正在北极证明泛大陆理论(韦格纳理论)的科考船,船上的科学家来自德国、英国、苏联、挪威、瑞典、波兰……电波传来的战事演进使船上气氛紧张,科学家之间产生敌对情绪,昔日老友反目成仇。但瑞典爆破专家与德国女科学家却恋爱了。
德国男教授接到德军命令,让瑞典籍爆破专家炸山阻塞海峡,困住英军驱逐舰。瑞典人先是逃亡,逃无可逃之际,改变爆破方向,让山体倒向另一边,把科考船给砸沉了。
科学上,泛大陆理论没证明成,但战争的事实让所有人明白,地理学意义上的大陆相连没什么卵用,世界永远是被分割开的。在民族冲突面前,即使是为了共同科学理想而肝胆相照的科学界,即使在远离大陆、远离人类社会的北冰洋上,也不可能无动于衷置身事外。
战争、科考,遥相呼应,把原本特别浅显的道理通过特别的角度呈现出来,变得尤为深刻。
囿于史实与合理性要求,着边际的历史脑洞可遇而不可求,不仅要求大背景与小事件之间天衣无缝,还需要调度好每一个技术细节和角色安排,包括人设与性格,言行与心理。加之此片大多数场景安排在船上,二战背景及演变全靠会话来构建,表现难度就更大。
此类题材凤毛麟角,为了这份难得也要奉上四颗星。
那么问题来了,《坏蛋必须死》是不是抄的这个片名? 一个数国科学家在二战爆发前后于海洋考察发生的故事。德国人真是无时无刻不在反思二战。值得尊敬的民族。 在战争面前,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科学家,文化人士也不例外。只不过美好地希望平民百姓不会被祸及。但其实科学家、文化人往往是战争的推波助澜者,如有人发明了新武器,有人鼓吹宣扬某种主义。两国交兵,对方就是敌人,敌人就必须死吗?假如敌人是无辜者呢?战争才是可恶的,无论“正不正义”。战争必须死,人民不需要战争。
意识流,像看了一部科幻小说
在船上的杀人案。
提不起兴趣
战争的滑稽与非理性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极佳的体现。谁是敌人,谁决定了敌人是谁?
科学家历史背景大逃杀(或波兰球2chan现状
故事本身和时代的设定以及还原,都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后半的处理节奏上和前半一样,反倒显得结尾高潮来的不那么强烈,欧洲味的絮叨拖沓了结尾的动人
党棍都是一幅嘴脸
德国能从战后反思本国以前反人类的行为,值的日本好好借鉴一下啊……地球只有一个,所有的人类都有生存权,任何团体不能因私欲消灭他人。有个假设,如果那个德国女子没有和瑞典男子恋爱,结局会是怎样的?
科考船上的战争,很困,几欲睡着
这部片子告诉我们科学无国界。
在战争的硝烟中,没有科学家,没有和平主义,更没有和平人士。也许我们都来自星辰,但如此多的星尘却没有给我们如此多的善良!虽然在地理认识上,我们是一个整体,其他方面呢?中规中矩的一部电影!可以看看!
世界泛大陆只存在于地理层面
来自不同的国家的科学家,不同的立场,在面对同样的战争,思考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算紧凑,就是爱情戏有点牵强了。
最一開始完全get不到點……看到後來覺得還有點意思3.5
编纂的太肉,演员怎么也不像执着的科学家们,在专项研究行动和战时还居然谈恋爱,也是没的写了。
科学。战争。国家—民族。整体——分裂。
在船上这一孤立封闭空间人性会变得很可怕。最近石岛的船那件杀人事件又被翻出来,很有戏剧性没钥匙要改编这个事件,那么这部德国电影已经做了比较成功的范例了,一些细节的刻画很到位。
纳粹卧底真系几丑样的
莫名其妙黑了俄罗斯。【我们生来就不自由】。很黑色幽默 泛大陆永远只存在于地理概念中。
cct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