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国语1998

香港剧香港1998

主演:陈妙瑛王喜傅明宪罗家英韦家雄王青张玉珊李家声朱咪咪叶振声刘永健黎彼得张英才李鸿杰马清仪郑家生白茵李家鼎何启南温双燕黎秀英

导演:梅小青

剧照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1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2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3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4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5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6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13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14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15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16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17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18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19 花木兰国语199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5:27

详细剧情

  花木兰(陈妙瑛 饰)的父亲花弧(罗家英 饰)因为偶然之中撞破了朗氏父子探望枉法的罪行而遭到了后者的迫害,被列入了剿灭突厥的征兵名单之中。花弧年老体弱此行注定有去无回,而家中唯一的男丁木棣(韦家雄 饰)亦只是一介孱弱书生,无奈之下,花木兰只得男扮女装,替父从军。
  军中,花木兰遇见了贺高升(王喜 饰),这一对欢喜冤家整日吵吵闹闹笑料百出,然而,在木兰的真实身份险些要暴露之时,亦是善良的贺高升帮助她度过了难关。除了要隐藏身份,花木兰还得应付郎氏父子两人派出的各路卧底刺客。背腹受敌之际,聪明勇敢的木兰屡建奇功,太宗更是将御妹郎小小(傅明宪 饰)许配给木兰为妻。

长篇影评

1 ) 又一部典型的美国动画片

又一部典型的美国动画片。如果是中国人来拍,且不论视觉效果、音响效果,中国人肯定是将木兰放在军中,也许她能出谋划策,但最终完成任务的一定是众志成城的。而看看美国人吧,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救了大家,却被发现了女儿身;被丢弃却意外发现敌人;无人相信却用自己的方式救了皇上;离开军队返回家乡却赢来了爱情。

2 ) 当迪士尼遇到花木兰

这部动画片,说看过100遍肯定是夸张了,但50次,却是不为过的。不为别的,纯粹的喜欢而已。
虽然借用了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但一看就是老美的手笔:创意、敬业,诚心诚意地做给孩子看,令各年龄层的人都着迷。这就是真正的动画精神吧?而其中尤以敬业最令人赞赏,只有认真才能造就经典。
一部片子做得是否精致,看第一遍就知道了,如何精致,却是要拿着放大镜翻来覆去研究细节的。以我看过50遍而依然乐此不疲的资格,可以判定,迪士尼的《花木兰》绝对是精致的动画片,经典中的经典,堪称完美。
来看看美国人的认真劲儿吧。

1、人性化——用美丽演绎死亡:
动画片本来就是给孩子看的——你可以反对,但是你必须承认,这部片子是给小孩子看的。所以虽然讲述的是战争杀戮的故事,除了木兰伤口的那一点血色,看不到任何血腥。
那场惊心动魄的雪山大战,匈奴的大军损失成了零丁,并不是靠刀枪棍棒,而是雪崩。多么用心的构思啊,用诗意的雪白掩盖了所有残酷。
最后可汗的灭亡则更加美丽,他化作了烟火,在深夜的皇宫上空,散开五彩斑斓。多么俏皮的想象,野兽般的匈奴用死亡成就了最后的浪漫。
而李翔父亲所率的部队全军覆没,则是用战火焚毁后的断垣残壁来表现的。一顶头盔,一个布偶娃娃,就足以传达死亡的讯息,不必直面血淋淋的现实,依然可以渲染沉痛的气氛,这种会意手法已然是中国文化的真传。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只有全心全意为孩子考虑的人,才会如此竭尽全力。

2、阴影——恰到好处的生动
画面中有没有阴影,够不够多,是我用来评价一部动画大片制作是否精良的武断标准(另类画风如水墨动画等不在此列)。我们都知道,油画对光线要求十分严格,有了光影,会更加真实立体。动画世界不追求具象,可以不管,也确实有很多片子是不画的。但是,可以不做,却非要做到最好,这才是真正的完美主义者。
《花木兰》的绘画者们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认真,有光就有影。最着力的是在雪山上,匈奴的大军密密麻麻,从地平线上跃马狂奔而来,铺天盖地。用了一个航拍的镜头,每个骑兵都画出了阴影,突然一只鹰的影子急速掠过。千军万马而盖不住一只鹰,迅雷不及掩耳却能让你清楚看见,恰到好处,生动无比。

3、表情——细心描绘毫不惜力
人物的表情多姿多彩,十分细腻,很多只是几秒钟的镜头,但是画了大量的图片。比如木兰相亲之前的化妆,中途要穿过一条街,街上有一胖一瘦两个老翁在下象棋,一个将了另一个的军,木兰移了一个子,扭转乾坤。人物表情细腻无比,胖子先是愁眉苦脸,继而惊讶,继而狂喜,甚至幸灾乐祸。瘦子的眼神更是千变万化,先是沉着思索,继而是稳操胜券的挑衅,然后是决绝落子的笃定,接着是叉手闭眼看你怎么死的狂妄,突然被声音打断之后的大跌眼镜,继而不知所措,最后愤恨。而这一切,总共只有十秒而已。(插播一个穿帮镜头,瘦子的“将”走了对角线)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群众演员,就是主角身后充当布景的人物。在日本动画片,绝大多数TV版甚至剧场版如《名侦探柯南》者,人物一旦不说话,就“石化”了,说话那位也是只动嘴,十分生硬。而《花木兰》就算远远站在后面没有任何戏份的虚化人物,也是有表情的,比如“花瓶”这个名字诞生的那一幕,一群鼻青脸肿的士兵站在三位主角后面,和观众一起听着主角的搞笑对话,正常人看十遍也不会注意到他们,可是他们的形象并不静止,不是这个晃了晃脑袋,就是那个转了转头,总有人是动态的。光凭这个画面,就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4、道具设置——草蛇灰线不浪费
我一直认为在话剧中道具越少越好,一个道具用途越多越好。《花木兰》也有这么点意思。比如木兰座驾的铺布,既是马的装饰,显得威武,又是马儿内心柔情的昭示,木兰仓皇出浴时,马儿用它掩护撤退,木兰被驱逐在寒风中时,马儿替她披上做了寒衣,多么绅士的一匹座驾啊。还有那把纸扇,刚开始是相亲的作弊工具,最后关头又是救命的武器,靠它才缴了可汗的武器。还有些首尾呼应的东西,比如小狗和母鸡,其实这些都不算高明的创意,只是因为同一样东西,出现的次数超过两次,就说明设计者是考虑过的,这比那些连人物设置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导们要负责多了。


5、中文配音——同样出色
中文版的翻译和配音同样出色,基本没有损伤,有两处细节作证,阿尧向木兰发火时说了句:“It’will make your ancestors dizzy。” “ancestors”的发音是张大嘴的,不能用“祖宗”直译,如何对上口型呢?中文翻成“包你老祖宗两眼冒金星”,用“两”对应就轻松化解了。
还有宰相整队时说了句:“Order ,people order!”本意应该是立正点名之类,士兵们则顺势点起了菜来了。“I’d like a pan-fried noodle……”如果直译就不搞笑了,中文版改了改:“还吵,吵什么呀?”“我要炒个葱花蛋。”一样的效果,真是不知花了多少心思。
这得归功于成龙、陈佩斯、李玟等本土明星,还是美国人花重金聘请的团队呢?

当年,美国人要拍《花木兰》的消息传来,国人纷纷怒斥,就像端午节被韩国人拿去申遗一样愤怒。《花木兰》的造型出来,国人更是生气,怎么把巾帼英雄画成这个德行?美国人理都没理,只说了一句:“我们研究过资料,那时的人就长这样。”国人立刻闭嘴了,因为没人研究过,不好立刻反驳。
我也没研究过,我也觉得木兰长得确实有点对不起“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意境,不过我相信,美国人是做足功课的,片中充满了中国元素,三从四德啦、老祖宗啦、算盘啦、象棋啦,风筝啦,纸扇啦,饺子啦、舞狮啦、笔墨纸砚啦、武术啦,除了京剧,能想到的都放进去了,刻意而为之显出他们的可爱。还有绘画中融入国画技巧、配乐中使用民族乐器。据说总共动用600名动画师,花了四年。光这两个数字,就值得我们闭上嘴巴了。
“迪斯尼公司为了使影片具有鲜明的东方风情,特别派出一组创作人员赴中国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他们的足迹遍布北京、大同、西安、洛阳、敦煌等文化名城,参观各地博物馆、美术馆,还曾亲临嘉峪关感受长城的壮美,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此外,几百名迪斯尼动画师不惜耗费时间,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所讲究的凝练传神的艺术风格和平衡和谐的艺术哲学,琢磨模仿中国国画的画风和手法。”还能说什么呢?
唯一令人生气的是,他们借了中国的故事,借了中国的手法,借了中国的票房,推销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美国文化。而且他们还没有错,我还不能对此生气,这就是我最最生气的地方。

3 ) 难忘《花木兰》

《花木兰》大概是迪斯尼第一次尝试全方位接触中国文化的创作,因此下了很大的力气研究中国,这比起后面那些电影只取皮毛的做法要值得钦佩得多。

《花木兰》是一部给我许多感动的电影,其中第一个出场人物——在长城上巡逻的小兵就很让我感动。他在遭到匈奴突袭后的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拼命爬上烽火台,赶在匈奴单于之前点燃了烽火台,将警讯传出。面对单于,他没有求饶,而是挺起胸脯,给单于一次最后的心理打击。

之所以为他感动,是因为我在新疆巴里坤城外见过另一种烽火台。雍正年间,正是新疆叛乱多发的时代,当时巴里坤城内驻守了许多军队,而城外十里、二十里处就都有烽火台。守台士兵不过几人,如果敌军突然来袭,他们即便能及时点燃烽火,也不可能逃走了。他们的命运,不是投降,就是战死。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士兵都会选择英勇赴死,就像《花木兰》中的这个小兵一样。

现在,巴里坤城外的烽火台遗址依然矗立在那里,每次从那经过,我都会浮想联翩,为当年在这里牺牲的士兵感动。

《花木兰》给我的第二次感动,就是花爸爸(好像叫花狐……)接受军帖的时候。就如诗中所说,“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花狐老先生不是平民,大概是曾经立过战功,受过公伤,现在离休在家的老将军。所以,虽然他的腿有残疾,但他仍毅然扔掉拐杖,一瘸一拐地接受了征召,准备像一个男子汉一样为国家出力。

第三次感动在木兰换装的时候,配合动人心魄的鼓点,木兰削去了自己的秀发,顶盔贯甲,从宝剑中照出了她俊朗的面庞,骑上战马,呼啸而出。一个女子在那样的危急时刻,那样的凄凉雨夜,能有那样的果敢与豪情,我又怎能不感动呢?

第四次感动是木兰在军营中,通过一夜的努力,用巧妙的办法咬牙爬着旗杆。因为她是女儿身,所以训练中总是跟不上队伍,差点被校尉李翔“劝退”。但她硬是不服输,用巧法子一点一点地攀登着旗杆,终于,在朝阳的映照下,在曾经互相厌恶的战友鼓励下,她爬到顶端,摘下了李翔为所有士兵设置的第一道困难——他射上去的箭。她用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他们这些新兵。

第五次感动,也是最后一次,就是在木兰消灭了单于,皇帝向她鞠躬时,全城百姓都纷纷下拜的场景。在古代社会,一个平民女子能受到这样的礼遇,是不可能的。歧视妇女的观念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就连奥运会上的许多女子项目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才加入的。另外,动画中的木兰此时所遭受的苦难其实远比诗歌中的木兰要少。诗歌中的木兰是“壮士十年归”,即便不是十年,也是好几年。我坚信木兰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更为那位1000多年前的伟大女性而感动。

说完了感动,再说说感慨。一部美国人制作的中国故事的影片,竟然能让我感动五次,而且是在之后每次重看都会继续感动,这不得不说是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成功演绎。也许外国人和我的经历、思想、性格不同,体会不到这么多感动。但也没准,说不定有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内容在他们看来更加感人。

只可惜,现在运用中国文化的这些好莱坞导演和编剧们没有这么乐于钻研的了,他们多数只是用到了中国的皮毛,如武术、五行、戏曲、龙图腾等等。真正能再让我感动的好莱坞中国片,从《花木兰》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4 ) Notes

Those lines I love:

1 A single grain of rice can tip the scale. (我想要译成“一根稻草也可以成为压死骆驼的关键。”又或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 One man ma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ictory and defeat.(有时候,一个人就是成败的关键。)

3 Mulan Mother: I should have prayed to the ancestors for luck.
Mulan Grandmother: How lucky could they be? They're dead!(如果这些祖先真的能显灵保佑木兰的话,他们就不会死啦!)

4 Who split her bean curb?(直译是:谁弄碎了她的豆腐?意译却是:谁惹她不高兴了?哈哈,很有中国特色!)

5 An apple for serenity; a pendant for balance; beads of jade for beauty. (苹果可以使你内心平静,玉佩可以让你保持端庄,翡翠则衬托出你高贵美丽。-,- 翻得很渣)

6 I will die for doing what's right, (结合剧情应该译作:为了国家,我宁可牺牲自己。)

7 No matter how the wind blows, the mountain cannot bow to it.(这么有骨气的一句话,一定要用古诗词来托物言志。搜索了一下得了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 The flower that blooms in the adversity is the most rare and beautiful of all. (开在悬崖绝壁上的花是所有的花里面最珍贵和最美丽的。这是皇帝emperor对Mulan的评价哦~)You don't meet a girl like that every dynasty. 不是在每一个朝代你都可以遇上这么一个有个性的女孩。哈哈,这句好搞嘢。)

9 The greatest honour for the family is having you for a daughter.(有你这样勇敢的女儿,才是我们家最大的荣光。这是给予木兰最大的肯定了。TAT)

5 ) 我看木兰

从电影《花木兰》看中西文化
《木兰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文学作品,长期以来它和女英雄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近带女革命家秋瑾还引用她的典故入诗,“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巾帼不让须眉”成了中国家长激励女儿最长用的话语,可见,中国人是非常推崇花木兰的英雄实事迹的,有趣的是在中国花木兰没有延续自己抗击匈奴的符号意义,却成了最古典式的女性主义。
我们没有必要去考究中国文本和这部最美国的好莱坞G级片究竟有什么出入,不难看出,导演只是托了中国故事的衣钵向全世界的小朋友献上他们一贯的大礼——享受愉快的电影过程,我想,再学究的老先生都不会和这部动画片过意不去,它实在是太讨巧了,小朋友门喜欢,还能怎么样呢?真的不是给上了年龄的人准备的。
所以,我所关心的是动画片在转述中国经典故事上的成功,虽然说只是市场的成功,不过从贩卖中国魅力的角度来说,美国人确实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怎样去表达我的的典藏并被人喜欢呢?是用一幅老中国的面孔去讲花木兰、杨家将和岳飞霍元甲吗?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逗大家开心就好,所以我们看到,在电影《花木兰》的结尾,美国人给我们来了一个更中国式的大团元结局。皇帝对李翔说“这么好的女孩不是到处都有的”,李翔也心领神绘,千里迢迢的来到花家送还帽子,最绝的是木兰:你可以留下来是晚饭吗?这里,你可以理解为好莱坞对小朋友门期待视野的又一次献媚,当然也可以看做为美国人把中国的大团圆结局给彻底搞过头了。在原文中,只是写到木兰以前的朋友来花家拜访,更没有写到,有男人对木兰暗生情素,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看看电影中对木兰的特殊照顾,最敏感的就是安排了一场洗澡的情节,一方面,为将士门将信将疑的认为木兰是女人打好了铺垫,另一方面也迎和了小观众对两性关系的初步认识与兴趣。当然,该场景自然是很好的消融了,诙谐又不缺乏“有意思”。而反观我们的文本根本找不出任何这方面的蛛丝马迹,若没有点噱头怎会有人理解呢?所以,好莱坞的一大好处就是把花木兰真正“女性化”了,无论是小朋友还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龄观众门都觉得亲切可人,可见感情戏是美国好莱坞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中反映出美国派对人性的态度:每个人都是充满了感情的——无论她是不是英雄,而中国人一碰到英雄人物便严肃得不得了,总想把他往高、大、全上弄,最后在历史的长河中风化成一个古老的符号,活泼不得,这便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会在美国人手中宣传开去的原因。我想,有一位男子喜欢上木兰是多么正常的事,如果《木兰词》中稍有暗示也不见得就会掉价,或许,我们今天的中国观众们会在看完电影后还可以理直气壮的批评动画中的李翔确实没有书中描写的那样帅。
另外,我们看到,电影对原著也有大胆的加入有趣的角色,这当然不是《木兰词》的错了,但我们可以看出,小龙和小蟋蟀还是博得了满堂彩,从电影《狮子王》开始,这种插科打诨的角色成了迪斯尼动画中最有特色的元素,这次在中国经典上“动刀”, 迪斯尼当然是手到擒来,在推动故事情节和逗笑上有时简直成了最重要的角色,看完电影,你仍然相信没有这两个家伙,但你若是想起这部电影,你一定会首先想到那个陈佩斯陪音的小龙,这就是把经典交给迪斯尼的好处,他门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阐释一古老的故事,他们建立起了一个和中国完全不同的木兰世界,或许,这个版本比我们的更出名,或许,在我们的小朋友还没有看过《木兰词》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木兰有个男朋友,还有一个小龙和小蟋蟀是她的宠物,这就是迪斯尼,你是说它好呢还是讨厌它呢?真的很难。
当然,我们看到,就算是小龙和小蟋蟀其实也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予以尊重和“理解”之后的产物,小龙是花家先灵们的使者,敬重先灵是中国给世界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龙是最中国的符号,所以就算是中国观众也可以买单照收的,更何况那个关在笼子里的小蟋蟀呢!他是用来祈福的,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虽然被美国人彻底解构了,可到底也不乏“中国味儿”,另外诸如木兰相亲,媒婆和木兰父亲对神灵的敬重等等,都是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的,而且,我可以说,其中的手法不比中国的真人古装戏差,甚至还要好很多。
《木兰词》和电影《花木兰》,我们可以看做对同一事件的两种阐释方式,中国人自有其婉转徘徊的叙事方式,美国人也有cowboy直接与简单的作风,任你喜欢哪样,真正的花木兰只在你自己的心中。


6 ) [轉貼] 臺灣光華雜誌 - 花木蘭的造型師──張振益卡通夢成真

分享一下光華雜誌對花木蘭造型師的採訪報導:-) ***   迪士尼公司第一百三十六部卡通片主角──花木蘭,堪稱去年美國亞裔社區最風光的人物。不但在美國創造了一億五千萬美元的票房,還掀起一陣美國少年以木蘭為模範、報名武術課程的熱潮。   負責《木蘭》人物造型設計的是來自台灣的張振益,木蘭的整體設計讓他得到了漫畫動畫界如同奧斯卡獎地位的「魯本獎」,張振益從十一歲就懷抱的美國卡通夢已然成真。   從阿拉伯文學的《阿拉丁》、美國原住民文化的《風中奇緣》、法國風情的《鐘樓怪人》到希臘羅馬神話的《大力士》,迪士尼公司一直在尋找具有世界共通性的題材,並且用親情和善惡分明的觀念,以神話和動物角色沖淡異國情調中隱含的文化隔閡。一九九○年一直想拍東方故事的迪士尼,從一位蒐集世界民間故事的作家處聽到花木蘭的故事,覺得女主角性格很有時代意義,就開始籌備拍攝。   為了《木蘭》,迪士尼公司五年前從對手公司挖走了張振益。當時張振益是美國華納兄弟公司的企劃設計師,負責電視卡通《蝙蝠俠》的造型設計。從華納到迪士尼,薪水反而少了,但他不以為意,「迪士尼拍第二部中國題材的機率幾乎是零,這機會可不能放棄,」他想。                  不夠中國?   卡通片的製作工程相當龐大,從故事發展、角色設定、背景構圖、電腦繪圖、特效到音樂段落風格,迪士尼每部畫片,參與的人員多達五、六百位,分工相當細密。   擔任《木蘭》「角色設計美術監督」的張振益,為了塑造《木蘭》的整體風格,從中國繪畫中發現一個可以運用在動畫上的元素──古代人物畫勾勒法裡的游絲描」,尤其是神佛佛手「S弧線」的線條,看似行雲流水,也成為《木蘭》人物設計的美術原理。   張振益家中三層書架擺滿了中國兵器、古代衣飾與居家、出土秦俑等中英文參考用書。為了讓同仁看得懂,他將影片可能參考到的圖片用電腦掃描出來,裝訂成冊,中文圖解也翻成英文,提供給各部門同仁參考。   「為了拍木蘭,迪士尼想必參考了不少香港武俠片。」有論者認為,木蘭與士兵在軍中操棍練武的畫面,讓人不由得想到《黃飛鴻──男兒當自強》中眾人在海灘練功的場面。   張振益也同意「亞洲題材帶給好萊塢新鮮感」的說法,「我們公司的同仁都知道Jackie Chan(成龍)。」   雖然《木蘭》突破了東方女子「柔弱服從」的刻板印象,但不少人的疑問是:為什麼木蘭女兒身的衣服像日本和服?她臉色慘白的樣子也像極了日本藝妓?就有華裔人士指陳,木蘭的服裝考據「不夠中國」,尤其對木蘭臉上的白粉「很感冒」。   張振益不得不反駁這種說法,他表示,如果參考中國隋唐五代婦女面妝圖像,就可以看到古代婦女先塗白粉再塗胭脂的化妝法,這種梳妝技巧到了清代,還是很普遍。而日本傳統文化中的造型、衣飾本來承襲自盛唐文化,現在一般人反而倒果為因,才會認為花木蘭有「日本味」。                  超越史實   木蘭的故事源自北魏樂府的木蘭辭,但中國歷史上究竟有沒有花木蘭這位奇女子,已經不可考。不過民間故事的傳奇性卻給了他們創作上的自由。   例如,《木蘭》片中最壯觀的場面,就是木蘭為了阻擋從雪嶺冰原席捲而來的匈奴大軍,以火箭轟裂遠處的高山雪嶺,淹沒了匈奴大軍,而立了大功。   張振益說,如果按照史實,中國到宋朝才有使用火藥的紀錄,但木蘭故事流傳在北魏時期,所以片中時代一直很模糊,「時間上有些錯亂,」他解釋,這是因為迪士尼不喜歡暴力血腥,如果用兩軍對峙、可能出現流血死亡的畫面,才改成利用雪崩來阻擾匈奴的進攻。   參與《木蘭》的工作,讓張振益的夢想成真。   從小愛畫畫的張振益,十一歲看到「讀者文摘」上一篇介紹華德迪士尼的文章,就下定決心,長大要加入卡通動畫製作行列。到現在,他還留著這本影響他一生、早已泛黃的雜誌。   五專聯考完,十五歲的他就到宏廣卡通公司打工,以後每到寒暑假就在宏廣、遠東這兩家卡通公司進進出出,累積畫卡通的經驗。工專畢業後,他完成第一部動畫片《兒時印象》,得到了金穗獎動畫短片獎的鼓勵。為了賺取留學費用,他在宏廣又待了半年,完成第二部動畫後,就到美國留學,並選擇了「讀者文摘」中提及動畫人才搖籃的加州藝術學院「實驗動畫系」。   迪士尼公司有項傳統,每年都會從全美藝術學院招募實習生,挖掘有潛力的卡通、美術人才,抱著「把作品丟過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的心情,一九九一年他成為迪士尼招募的五位實習生之一,在佛羅里達片廠實習了三個月。                  鍍了一層金   雖然知道「自己在好萊塢將會很順利,因為在迪士尼實習過,就像鍍了層金,」他說。不過,他也瞭解像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要從基層畫師晉升到高級畫師,得慢慢「爬樓梯」。於是他回到學校修碩士學位,也開始探詢其他工作機會,當華納兄弟公司要找構圖師時,他前去應徵,結果華納公司看了他的作品集後,提供他職位更高的「企畫設計」工作。   《木蘭》成功,他的薪水漲了兩倍,「把以前浪費的錢都賺回來了,」他笑說。今年暑假迪士尼照例也有新片,推出《泰山》,張振益同樣參與主角人物的造型設計。   兩者差別在「《泰山》這種題材美國拍多了,不會出現民族情緒,」他說,但木蘭不一樣,「木蘭是責任,做不好要自殺的,會覺得對不起中國人,壓力很大,」他說。有幾次他看到影片細節出錯,狗頭軍師的衣服顏色不對、中國藥房標記的顏色也不對,他要求製作人重做,萬一公司不願重做,他要製作人估算這三秒鐘動畫要多少錢,他自己掏腰包也要重做。                  在畫紙上演戲   張振益形容動畫師就像「拿鉛筆的演員,演技表現在畫圖的技巧上」。雖然動畫片來到電腦時代,但動畫師不能只熟悉繪圖軟體,而忘了基本的美術訓練,因為美術訓練不夠,連人物怎麼走路、骨架都會畫不準。他花很多時間訓練自己基本人物素描能力,晚上還去上油畫課,加強自己對色感、光影的體會。   《木蘭》的成功讓不少國人見了他就問,為什麼我們不能拍《木蘭》,反而由老美為我們詮釋自己的故事?想到這個問題就讓他心情沈重,實在也不知從何答起。他只能說,大家一起努力吧! *** 報導來源://www.taiwan-panorama.com.tw/Articles/Details?Guid=4154c9ea-0808-4ba0-8419-c573bfd8bb25&CatId=1

7 ) 感叹中外文化巨大差异

迪斯尼版花木兰拍得太好了,毫不犹豫五星。

电影中无论是细节还是剧情均改编了不少,更像是一部电影,而不是生生把历史搬上荧屏,同时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大致形象也刻画出来了。

生趣。不愧是迪斯尼的电影,台词到场景都极具童话色彩,木须和好运蚁也很可爱,相比之下增加的木兰相亲很好地映衬了木兰的性格。

Open的文化渗透,最明显的是最后那场戏。在皇宫救了皇上,而且是一个女子的形象完全颠覆三从四德出现在那么多人面前,最终还拥抱了皇上,所有这些都是古代中国不敢想象的,也是中国的花木兰电影不可能出现的镜头。然而迪斯尼的这个版本有,也非常出乎我的意外,很惊喜,很符合西方敢想敢当的文化氛围。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你认真就输了”,从诙谐的人生态度来说,我非常欣赏这样的性格与作风,就像未企的ws文化,崇尚一种举重若轻的豁然与幽默。

短评

外国人YY下的中国古代社会

3分钟前
  • 暴富的女孩是我
  • 还行

我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8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

刻板印象太明显了,西方思维披上东方的外衣。没啥意思。

11分钟前
  • 海鲜高汤面
  • 还行

这是一个真正“人文主义”的中国,所以它一点也不像中国。但伟大的迪斯尼们又把所有关于中国最美好的意向编织在一起,所以它又是最中国的故事。想象一个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古典中华,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梦。我真希望我能看见这个中国梦实现。

16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这是迪斯尼唯一一部完全的中国故事的动画电影。音乐很好听,里面那只苜蓿的小龙特别有趣。但是故事里的文化底蕴不完全是中国的,有点不中不洋的感觉,各位主创们对于这一点功课做的不够。听说要拍真人版了,希望能够改进。

20分钟前
  • 露咪亚
  • 还行

“你的孙女居然是变装人士!”哈哈哈哈这句话承包我的笑点。太久没看2D动画了好怀念~~~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喜欢这部片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须龙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22分钟前
  • 宇宙
  • 推荐

陈佩斯延续了他在《宝莲灯》中的高水准配音~~

2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这是一个美国女兵,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巾帼英雄,效果和动画都很赞,但是get不到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她只是一个叫花木兰的人,并不是那个雌雄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花木兰。

26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还行

李玟唱的主题曲我很喜欢

3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原版的艾迪·墨菲和国语版的陈佩斯都碉堡了

3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很经典啊这个故事…很多年前看的…也是为数不多我看的非真人影视作品…反正我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我还是有点期待真人版的哈哈哈哈哈哈…动画的总是…我还是有一点偏爱真人演出来的戏吧…尽管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会想给真正想演好一个角色的演员们一个机会…

34分钟前
  • EL_CR
  • 推荐

唯一遗憾是没有细致刻画中国的大好河山,希望真人版可以好好弥补,人设简直教科书级的可爱

37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除了对中国文化理解有些误差以外,本片的制作堪称上乘。

38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为什么涉及中国题材的我都觉得老外实在不能理解我们的文化。。。。。

40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中国学外国 外国赚中国

41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虽然少了些创意,但这部电影的内核很强大,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不需要三从四德不需要贤妻良母也能为家族争光,迪士尼太会挑选主题了

46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推荐

拍我们的素材还能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有的努力呀!

51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故事很好莱坞,但不得不说人家来中国是做足功课的,首先开始的几个女人的服饰很符合南北朝时期的样子,高胸襦裙,还有那些发髻,相比我们一些古装片各种非主流造型人家至少用了心的了

52分钟前
  • MIKI莉莉
  • 还行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精髓,因为老外都是浮于表浅,但让人心痛的事,中国人自己根本不抓,抓不住自己的文化。

53分钟前
  • 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