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皓月骄阳怎么选”的千古难题
“这个皓月清风、芝兰玉树般的少年居然就是名震长安的石舫舫主?红姑愣愣地望着车内的孟九。天之骄子的霍去病好似骄阳霓虹、寒梅青松,本以为和玉儿已是人间绝配,不成想人间还有这般人物,皓月比骄阳,芝兰较寒梅,竟难分轩轾。”
这是《风中奇缘》原著《大漠谣》上卷末尾,女主金玉(电视剧中为莘月)的闺蜜兼合伙人红姑对两位男主的概括。皓月VS骄阳,这怎么选?无怪乎女主金玉会感觉自己就像石磨里夹着的一粒苦命豆子了,上下一碾,她就碎了。
来看看两大男神出场时的气场,孟西漠(电视剧为莫循)是“眉目清朗如静川明波,身姿俊雅若芝兰玉树。他只是静静坐着,我已觉得仿佛看到朗月出天山,春风过漠北。”
霍去病(电视剧为卫无忌)则是“身姿挺拔如苍松,气势刚健似骄阳,剑眉下一双璀璨如寒星的双眸,脸上带着一抹似乎什么都不在乎的笑。”
一个是立下赫赫战功、名垂青史的少年名将霍去病,他是大汉朝在“最好的年华”里拥有的一名最好的天才战将,生下来似乎就是为了开疆辟土保家卫国的,舅父是西汉另一传奇名将卫青,从小耳濡目染得其言传身教,立下驱逐匈奴的雄心壮志,又得到了和“秦皇唐宗宋祖”齐名的汉武帝刘彻的赏识和提拔,一战成名少年封侯,抢尽风头夺人眼球,不知谋杀了多少媒体胶卷。更难得的是,他大智若愚又看淡名利,看上去除了打仗啥都不懂,行事张扬任性,其实他世事洞明深谙政治,以看似不经意的无赖招数,躲过了帝王猜忌和无数的政治漩涡。
一个是作者桐华虚构的人物,孟西漠,人称九爷。他有着如“阿里”一般的庞大商业帝国——“石舫”,不但控制着长安城的各大零售、服务行业(包括但不限于药材、玉石、丝绸香料、酒楼、赌馆、歌舞坊等等),还和西域诸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和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匈奴、西域小国、沙盗看到他,即便不俯首帖耳战战兢兢,至少也要给他三分薄面,西域的老百姓则受他救命恩惠,简直把他当神来拜。
不仅如此,他还有着华佗再世扁鹊转生(好吧,其实华佗晚于西汉)的玄妙医术,救霍去病时发明了皮肤“吃药”法,解决了霍大将军病中死也不张嘴喝药的难题;卫氏势力对霍去病下毒手,在箭头上抹上了有万种配方可能的禁药“七日瘟”(七种毒药按照一定顺序炮制,解药则必须按照相反顺序),也被他以深厚的高数造诣和以身试毒的惊人勇气(自残招数)给化解了。此外,他还阅万卷书,通晓多国语言,掌管了类似中情局这样的情报机构……好吧,汉武帝还是他舅。
作者桐华自己也在后记中概括说,“霍去病和孟西漠,一个代表着整个民族飞扬激昂的进攻姿态,一个展示了时代巨轮下对个体关注的守护心态;一个代表着当时痛打匈奴的激扬民族精神,一个反映了在战争下呵护弱小的仁爱之心”。
“皓月骄阳”,两种气场,两种人生观,又都很帅,太难选了对不对?无怪乎小说中也说“不管九爷还是去病,一个女子若能遇见其中一人,得其倾心,绝对是一生中天大的福分,可两个天大的福分加在一起,却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幸福翻倍,而是一不小心三个人都会被压垮。”
更难选的是,想象一下胡歌版的“皓月”孟西漠和彭于晏版的“骄阳”霍去病。
其实在《风中奇缘》之前,对彭于晏的印象还停留在某口香糖广告里“两粒一起次才最好”的二傻形象。但《风中奇缘》里的彭于晏实在太耀眼了,演霍去病实在太到位了,简直成为了一座丰碑。小说中霍去病的朝气蓬勃、血气方刚、天生神勇,由运动小能手彭于晏来演绎再合适不过,彭于晏的身形气质都与霍十分贴合。而霍去病坏坏的、满不在乎的笑容,外冷内热的眼神,也只有痞痞的彭于晏才能驾驭。
前阵子从“拇指阅读”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更是令人对彭于晏刮目相看,这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大男孩,却为了各种运动电影,对自己进行各种“魔鬼训练”。在2011年的电影《翻滚吧!阿信》里,他每天和台湾宜兰体操队员一起训练,一周练6天,足足练了半年,电影中的专业体操动作,后来都由他亲自完成。2013年,他拍摄《激战》,这回是演一个拳击手,于是,三个月里他每天都要挨200多拳,鼻子耳朵都肿到无法入睡,双腿上全是淤青。
和彭于晏有的一拼是胡歌。其实在《琅琊榜》梅长苏大火之前,他已经在《风中奇缘》中成功塑造了身弱志坚的男主形象,以至于后来偶第一眼见到他演的老是要烤火的梅长苏,不禁想,他怎么又演弱不禁风智商爆表的角色,这是演上瘾了吗。不过,他来演立如芝兰玉树、笑似朗月入怀的孟西漠,也的确是形神兼备(就是年纪稍微大了点,不像少年像大叔),他坐在轮椅上,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眼神深邃藏着万语千言,活脱脱就是那个克制隐忍、韬光养晦的九爷。他和彭于晏一文一武,各自演到了极致。
顺带便提一嘴,陈法拉演“倾国倾城”的李大美人实在欠缺说服力,同样失败的还有她在《冲上云霄2》里饰演的女主,不知道一个疯傻女孩是怎么先后搞定张智霖、吴镇宇两大型男机长的。
再顺带便表扬一记刘诗诗,虽然对于诗爷是否算美女,至今仍有两大派各执一词互扔砖头,但她在《风中奇缘》里演狼女金玉(莘月),的确是成功的,从古装扮相(尤其西域服装)、表情眼神到感情投入都可以拿高分。大家尽可以吐槽她,但读原著《大漠谣》的时候,偶实在找不到任何一名女演员能比刘诗诗演得更“贴”。和彭于晏、胡歌一样,她让原著角色更饱满生动,丝毫没有减分。
胡歌版孟西漠和彭于晏版霍去病,这么难选的两枚男主,无怪乎有网友说,一刷时喜欢霍去病,二刷时同情九爷。不过,作者还是做了选择,一是因为作者对霸道深情角色的偏爱,请看《步步惊心》中四爷和八爷之争即可,一是因为角色性格的合理性,因为情场如战场,谁错失良机,就满盘皆输。
对于九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某种意义上,他的落败是“自作孽不可活”,他的性格太过延宕,老是问着哈姆雷特似的问题,去爱还是不去爱。真不知道他是爱得不够,还是顾虑太多。如果是前者,那莘月选对了人;如果是后者,那他的高智商到哪里去了。拜托,你的对手可是叱咤风云纵横沙场的一代名将好吗?你一次喘息一个犹豫,人家已经杀到你营帐门口了。你辛苦养大的狼女小萝莉,就要穿上你送的楼兰衣裙嫁作他人妇了,你们眉来眼去的牵线信物“鸳鸯藤”,也成为他们的定情花了。到米已成炊你再去争取,即便苦苦告白甩出纠缠招,即便数度昏迷使了苦肉计,即便亲自试毒牺牲双腿,又用神马用呢?
反观霍去病,看似没心没肺嬉皮笑脸,其实城府暗藏有勇有谋。在争夺爱人方面,也像他攻打匈奴一样,果断,利落,漂亮。从九爷脑子不清楚拒绝莘月、令莘月心碎出走开始,他该虏人时虏人,该隐瞒时隐瞒,该表白时表白,该“敲定”时敲定,死缠滥打软硬兼施,既展现了沙场上的铮铮铁骨,又吐露了内心中的款款深情,整场追求战,节奏火候都掌握得恰到好处。电视剧一开始给了九爷十几集的时间,九爷都若即若离玩暧昧,磨磨唧唧不知道在干吗。霍去病只花了四五集,就在战场上大败了匈奴主力,在军营里和女主谈了恋爱定了终身。
所以九爷,不要叹什么情深缘浅造化几番弄人,从来只有成王败寇性格决定命运。
2 ) 反对大漠谣禁播
因为喜欢步步惊心,所以去看了《大漠谣》,看之前就在豆瓣上看了评论,据说这部小说在歪曲历史黑霍去病,于是我在读时,认真寻找作者所谓歪曲历史的部分。但结果和我最初的设想大不一样,所谓歪曲和儿女情长的描写我认为完全在可以承受范围内,虽然我也确实认为大漠谣没有步步好看,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但他也绝对不值得那么多人去反对,去要求禁播。自己想为大漠谣鸣一下不平,正好在网络上看到了以下这个帖子,我认为写的很好,说出了我自己想说又不会说的话。(以下为转贴)
最近看了小说《大漠谣》,一连看了两遍,还是意犹未尽。第一遍看时喜欢前半部分,喜欢那一架金银花藤和那种温馨酸涩的暗恋情怀,第二遍看时对霍去病的生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翻《史记》查网络,希望能多了解一些那段历史的真相。
本来我是不想趟这趟混水的,每天忙忙碌碌的,何必花这功夫去斗气。可网络上有些可网络上有些人对此小说的诋毁,实在让人气愤难平,甚至已经杀青的电视剧都要求禁播。一些人举着捍卫历史的旗帜,断章取义,把大漠谣批的一无是处,一些没看过书不明所以的人纷纷跟风附和。
我想问那些批判大漠谣的人,你们真的看过小说吗?是一目十行地找批判的证据?还是人云亦云,把对现在胡编乱改的电视剧的不满都发泄到大漠谣上?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忍不住要为《大漠谣》说几句话。
一、小说将匈奴对汉朝的侵略说成保家卫国,诋毁汉人汉族了吗?
那封写给广电总局的信中列举了伊稚斜和小玉瑾说的话,“一个卫青已经让我们很头疼,如果将来再出几个大将,以现在汉朝皇帝的脾性和胃口,我们只怕迟早要为我们的鄢支山和祁连山而战……”抹黑者死抓着这句话不放,说小说洗白了侵华战争,并把匈奴和日本相比较,影射当今时局,甚至说会造成动乱,危言耸听。
据说写那封信的还是大学老师,我想问这位老师,你现在看到的战争片里的日本人难道就说“中国人都是大大的好人,我们都是混蛋”吗?讲话总是有一个语境的吧?就算像《汉武大帝》那样的正剧,其中也会说“匈奴出了个伟大的冒顿单于”“真不愧喝过匈奴羊奶长大的”,如果照这样的逻辑,岂不是也在歌颂匈奴了?
而且,你真的有看《大漠谣》吗?怎么不举另一个例子,就在你举的例子的后几页,阿爹的心上人被迫和亲匈奴造成了两人的悲剧,他对玉瑾说,“如果我们再晚生几年,赶上当今皇上亲政,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当时还是孩子的玉瑾还感叹:一个汉朝的皇帝居然让阿爹和伊稚斜一个想晚生,一个想早生。对比起来看,这样的论述是不是很正常,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而已,这是从侧面在赞叹汉武帝刘彻的雄才伟略。
批判者说小说对匈奴的惨状大书特书,我看了两遍也不知道在哪里。是说河西之战后市集和客栈里都有人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吗?只要是介绍霍去病生平的,一般都会放入这首匈奴歌谣。霍去病让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这也是在赞叹霍的功勋,就看人怎么理解了。书中市集和客栈的那一幕是为了汉人和匈奴人的冲突作铺垫的,然后引出了霍去病和伊稚斜比箭。比箭时霍去病沉着冷静,视死如归,伊稚斜两次想让他为匈奴效力,霍都断然拒绝了,宁愿赴死,他说:他是汉人,只做汉人想做的事情。那一段写得一波三折,很是精彩。
书中的李诚,亲人都被匈奴杀了,他的理想就是要上战场杀匈奴。金玉助他练功,帮他上战场,可最后却看到成功杀了匈奴人的李诚死在她的面前。
还有金玉和马夫在讨论战争时,马夫说“战争中苦的永远是平民,前年两杖死了十多万士兵,多少老妇没了儿子,多少女子没了夫君……匈奴不是不该打,可这杖打得……”金玉举了单于羞辱吕后和公主和亲的例子,反驳说“从高祖登基到现在的皇帝亲政前,百姓的一时苟安是几十位绮年玉貌的女子牺牲终身幸福换来的。她们又凭什么呢?汉朝年年要向匈奴馈赠大笔财物,那些是汉家百姓的辛劳,匈奴凭什么可以不劳而获?难道我们汉家的男儿比匈奴弱?要任由他们欺负?”
书中金玉还对霍去病说,你收复了祁连山,让阿爹能长眠在汉朝的土地上,他应该会很喜欢你的。
这些例子为什么没人举?是没看书,没看见,还是别有用心。女人描写战争,角度自然和男人不同,不会动不动就写“杀的如切菜瓜一般”“杀的一时兴起”,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表现战争的残酷,体现的是一种反战情绪,也许这就叫妇人之仁吧,女人总是见不得杀戮。“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二、小说污蔑霍去病了吗?
批判者是这样说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匈奴姑娘和霍去病之间的爱情故事,而霍去病最后为了那位姑娘抛弃自己的国家而在战场上诈死,最后与那位匈奴姑娘远走他乡。”更有甚者,什么“和匈奴老鸨私奔”、“叛国投敌”、“跪倒在岳父汉奸丞相的坟前”“小淫贼”等等,真是惨不忍睹。
1.匈奴姑娘
书中并没有写金玉是匈奴姑娘,他只是一个汉人在狼群中捡来的孩子。她在匈奴长大,但不是匈奴人,而且和单于伊稚斜有杀父之仇。金玉的阿爹心心念念要她回汉朝,说到了那里就安全了。在长安和霍去病重逢时,她指着自己的心说:之所以我觉得自己是汉人,是因为我这里是汉人。还说,也许她什么人都不是,她的归属在狼群。
2.老鸨
金玉初到汉朝,无以为生,甚至和乞丐一起在树林露宿过。靠着和石舫九爷的关系,让她掌管落玉坊,是一个歌舞坊并非娼妓舫,而且她只是一个幕后总裁,掌握大方向,实际上是由红姑打理生意的。小说之所以这么安排,一是为了融入李夫人倾国倾城的故事,二是为了展示她的经营才能,因为她的阿爹从小教的是权谋机变,想让她用来保护自己,看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如果实在有人要说“老鸨”的话,那也只能说人言可畏了。
3.在战场诈死
漠北决战后,“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霍去病因为射杀了李敢,在朝中的影响不好,武帝派他去朔方,他是在途中去世的。即使书中也没提是在战场,何来在战场诈死一说。
4.阿爹
阿爹青梅竹马的爱人被封为公主和亲匈奴,阿爹追随到匈奴,做了自己爱人的儿子即太子于单的老师。她因为帮不了自己心爱的人,所以从小教玉谨的就是权谋机变,想让她心思机敏、能断善谋,不至于受人欺负。阿爹心心念念的就是等太子当上单于后,自己的爱人有依靠了,他带上玉瑾回美丽的汉朝,看着她嫁人生子。可是伊稚斜发动政变,想让阿爹帮他,阿爹不肯,在听闻自己的情人——先单于阏氏自尽后,他也自尽了。从后来伊稚斜在他墓前说的话来判断,阿爹的主张是稳定的农业国家一定能战胜动荡的游牧民族。阿爹是这么一个汉奸,而且从来不是丞相。“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下未篡时。若是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5.叛国投敌
书中的霍去病只是想鸟尽弓藏,远离朝中的勾心斗角,学范蠡携美归隐,历史上除了范蠡,哪个功臣有好下场啊?他或许住在祁连山一带,或许住在西域,但绝不可能是匈奴,匈奴可是有好多人认识他的。虽然这个假象的完美结局有点狗血,可怎么都不算叛国投敌吧!如果是住祁连山,那当时祁连山已是大汉领土;如果是西域,那难道不住在自己的国家就是投敌叛国吗?照批判者的说法,那要置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于何地啊,还有那么多在日本工作学习甚至和日本人结婚的人,他们又算什么?
6.小淫贼
言情小说难免有一些卿卿我我的场景描写,这是他们小夫妻两人的事,也不算太过分,言情小说多数如此,如果看过《蜗居》就知道那书尺度更大。书中可能写到小霍看《十问》等书,这也无伤大雅吧,现在去买本《优生优育》也会有这些描写吧,没准批判此小说的人们有些自己私下还偷偷看呢,一转身又在那里正襟危坐大义凌然。《汉武大帝》里刘彻还和他舅舅田蚡同看春宫图,刘彻还笑说图上的人像舅舅。这种戏谑之言,不用太较真吧。还有一处,金玉伤心出走,小霍找到了她,气愤情急之下用被子一卷就把金玉给带走了。这种场景武侠小说里多的是啊,到了这小说里就被打成小淫贼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至于怕电视剧中出现激情戏,这根本是瞎操心,看《步步惊心》就知道了,唐人和广电总局都是专家。虽然温泉的剧照已经流出,估计也就这么多了。
三、小说污蔑卫青了吗?
《大漠谣》的主角是霍去病,提到卫青的地方实在不多。当时霍去病横空出世,风头已经盖过了他的舅舅。如果把时间在往前推个十多年,那时的卫青才是光芒万丈,《汉武大帝》里一身戎装的卫青真是很帅啊。
第一次是暗写,金玉在排《花月浓》时映射平阳公主和卫青将军的故事,红姑表示担心得罪卫大将军时,金玉说:“卫大将军因为出身低贱,少时受过不少苦,所以很体恤平民百姓,而且为人温和,属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我们这件事情传到他耳里,卫大将军最可能的动作就是一笑置之,不予理会。我们只是讨碗饭吃而已,他能理解我们的心,他也能体谅我们的心。”
第二次是霍去病昏迷,九爷的治法很冒险,卫少儿犹豫不决,金玉又没有名分,发表不了意见,这时他们征求卫将军的意见。他说:“二姐,事情到此,别无他法,只能冒一点险了,就让孟先生下药吧!皇上对去病极其重视,孟先生绝不敢草率,一定是深思熟虑后才做的决定。” 当时,金玉心中感叹:不愧是连刘彻都无可奈何的卫大将军,一句话里绵中藏刀,该做的决定做了,该撇清的责任也都撇清了,该警告的也警告了,竟然滴水不漏。
第三次是得知霍去病射杀了李敢,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在远处打猎的卫青此时才赶到,看到场中景象,听到侍卫的回话,一向沉稳如山的他脸色一变,视线从公孙敖、任安、卫伉脸上扫过,公孙敖、任安都避开了他的视线,低下了头,卫伉却是愤愤不平地回视着父亲。”后面还有一处:“不大会儿工夫,公孙敖已是血流满面。卫青眼中神色复杂,最终还是不忍占了上风。当年公孙敖对他的救命之恩,他真的是感念一生。卫青跪在刘彻面前,磕头道:一个是臣的外甥,一个是臣的下属,李敢之死,臣也营该负责,求皇上将臣一并惩罚。”
从这三次描写来看,第一次对卫将军只有褒没有贬;第二次也许有人会认为把卫青写得世故了,可难道每一个英雄都要心无城府吗?伴君如伴虎,如果不是谨小慎微、精于世故,以刘彻对外戚的忌惮,他怎么能独善其身?第三次,从卫青看公孙敖等的眼神,很明显,不是他的主意,后来他内心斗争的结果是维护卫氏的利益,救下自己的救命恩人。所以整本书至始至终都没有污蔑卫青啊。然而书中的确是黑卫伉了,这一点后面再谈。
四、小说通篇未写一点正史吗
批判者说,《大漠谣》通篇未写一点正史,未体现疑似汉族的气魄和风骨,只有霍去病、匈奴姑娘在风尘场所及附近谈情说爱的内容。毫无思想可言,加上其造成的描黑历史,在青少年心中形成错误历史观甚至反动思想的作用,拍摄它只会耗时耗力。
真没看出来小说哪里体现反动思想了,郁闷,不提也罢。
《大漠谣》是言情小说,本来就是借历史背景写一个爱情故事,总不能要求言情小说写得像三国演义一样主要描写战争。小说场景有落玉坊后院、石舫、战场、市集、祁连山、皇宫、霍去病的家等等,就算落玉坊后院是风尘场所,种个花说几句话,又和风尘有什么关系呢。小说主要是以霍去病的生平为背景的,一战封侯、二战河西、河西受降、漠北决战、射杀李敢、请封三王,甚至司马迁写的他的缺点,在军队玩蹴鞠、不体恤士兵,凡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提到的,哪一件事情没有写呢?作者还发挥了想象,写了与伊稚斜比箭、部队被匈奴军队跟踪等等也比较成功,怎么能说通篇未写一点正史呢。
原来霍去病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汉朝将军的名字。看完此小说,我不敢相信他真有这么厉害,翻史料,查网络,原来霍去病真的就是那么一位军事奇才,每一仗均是深入险境,孤军奋战,每一仗均是以寡敌众,大胜而归,战神无敌!生命在他最璀璨的时候戛然而止,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少年英雄英年早逝,纵死犹闻侠骨香!
五、以死遁世
看书时以为霍去病是一个必死的结局,可没想到结局居然是霍去病以死遁世、携美归隐了。这本来就是作者的一点痴念,毕竟这是一个故事,不是历史。我觉得作为言情小说,也没什么不可以,就当是朱允炆和八爷穿越到了现代,给故事一个完美的结局(至少小霍党认为是完美的)。
据说桐华原来想写另一个结局,就是小霍死了,金玉带着孩子走了。一日夕阳西下,在大漠一个同样是祁连山形状的墓前祭拜时,遇到了骑着天山雪驼的那个人……
这不是很好的结尾吗?不用写卫伉,不用写以死遁世,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反对者,搅得喜欢大漠谣的人不得安生。我们虽然喜欢小霍,但历史人物归于历史结局,大家肯定都是接受的。如果唐人改了戏,我觉得读者也不会反对。小霍党从书中得到了满足,九爷党也能从电视中得到安慰。我想可能蔡艺侬也喜欢小霍,舍不得改结局吧。
六、阴谋论
网络上有一篇神文《西汉战神少年英雄霍去病怎么死的》,逻辑清晰,文笔老练,写的人绝非泛泛之辈。文中写,前119年漠北决战李广自杀,李敢刺伤卫青;前118年丞相李蔡坐侵陵园,自杀,霍去病射杀李敢;前117年三月,请封三王,四月册立三王,九月,霍去病死;前116年,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罪被削去侯爵;前115年,御史大夫张汤被丞相庄青翟及三长史陷害,自杀,武帝处死庄青翟和三长史,太子太傅赵周既任丞相。短短的几年间,朝廷发生了激烈的震荡,死了两个丞相,一个大将,一个御史,分封了三个诸侯王,无论是朝内朝外都出现了很大的人员变动,这里面包含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充满了血腥味,而一系列变故中唯一得到好处的是太子,也就是卫氏集团。这篇文章中写到“尊霍抑卫”、写到对“李蔡之死”和“霍去病射杀李敢事件”的怀疑,和《大漠谣》中的描写如出一辙,我猜想桐华是看了类似这样的分析才会这样去写的。所以桐华并非是阴谋论的创造者,她也没这个能耐。
我们并不知道当时的历史真相,司马迁虽生活在当朝也未必了解这些政治机密,个人觉得历史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客观题,多一种视角来看待问题,也没什么错。何况《卫将军骠骑列传》中也有一些描述,如“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大将军故人、门下士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很明显,汉武帝却有尊霍抑卫之心,其原因估计是怕卫青功高盖主,帝王平衡术罢了。就如梁王和周亚夫互相牵制,梁王一死,周亚夫也兔死狗烹了。卫子夫让卫青娶寡居的平阳公主,也是为了能保住他,不让他步周亚夫的后尘。然而霍卫虽可相互牵制,却同出一脉,从射杀李敢事件可以看出卫青在霍心中的分量,他不仅是霍的长辈更是他的偶像。在请封三王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会维护卫太子刘据。
射杀李敢事件一说是两个年轻人一时冲动干下的糊涂事,一说李敢伤大将军在先霍去病杀他符合当时习惯,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阴谋说了。霍去病为什么要在甘泉宫狩猎这么一个热闹的场合射杀李敢闹得人尽皆知?为什么要在李敢击伤大将军一段时间后才杀他?难道是预谋已久?李敢可是他的副将,李敢因漠北一战封侯(他父亲李广一辈子都没封侯),霍对李敢有知遇之恩。如果是蓄谋已久的谋杀,霍不可能会选择这么一个对自己最不利的场合。所以,很可能他是当时才知道这件事,以他雷厉风行的个性,一箭就要了李敢的命。还有,为什么武帝帮霍隐瞒说李敢是被鹿撞死,而这件事情却众人皆知呢?这个事件有太多的疑问,其结果就是霍去病的名声是彻底臭了,的确是对卫氏集团有利。
有人说,司马迁说卫青和霍去病都不养门客,哪里来的卫氏集团?真的没有吗?那“大将军故人、门下士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怎么解释?劝卫青送金给王夫人家人贺寿的宁乘怎么解释?皇后卫子夫、卫太子刘据、卫青、平阳公主、公孙贺、陈掌、公孙敖等,这些人都不是吗?
至于霍去病的死因,那就真的不好说了。霍去病和卫氏集团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有他在,李广利算什么,卫太子刘据也许不会因巫蛊之祸而几乎灭门。霍去病究竟是病死?自杀?瘟疫?或者是其他原因,反正《史记》《汉书》都没有写,我们不得而知。
七、对史记的质疑
桐华说对史记的描写有质疑,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你桐华胆子也太大了,敢怀疑太史公写的不是历史,你桐华想象出来的就是历史了。桐华的言辞的确是太任性太不知天高地厚,可如果你看了《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和《卫将军骠骑列传》,难道不会产生怀疑吗?写李广时,太史公妙笔生花,多次给予特写,把李广塑造成射箭入石的高手、被俘后巧妙逃脱的智者、遇大敌时镇定自若的将军、生活上清廉无私的好官员、工作中爱兵如子的好上司,以至忽略或忘记了李广几次神勇表现的背后竟是败仗。而写卫青和霍去病时,把两人并成一传,对于卫青首次打退匈奴的历史性胜利没有任何评价,写霍去病时只写了某年某月出征,哪些人担任什么职务,胜利后天子曰如何如何,封赏多少,然后写缺点“粱肉事件”“蹴鞠事件”,然后写“元狩六年而卒”。他为什么会这么写?
宋代理学家、朱熹再传弟子黄震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夷夏,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公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黄氏日钞》卷)
司马迁对于前朝的人可以比较客观,可对当朝的人,明显地体现出了他的个人喜好。卫青、霍去病是外戚,尤其是霍去病,十八岁封侯,少年得志,位居大司马。对于霍去病的成功,司马迁说:“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可见司马迁把霍去病的胜利归纳为运气,兵强马壮。那么霍去病首次出征前只是一个公子哥儿,他为什么从来不曾迷路,而诸宿将常常迷路误期?难道在战争之外,霍没有下功夫做过功课吗?如果只是运气,为什么他一万兵马就能收复祁连山、鄢支山,五万兵马就能几乎全歼匈奴左贤王部封狼居胥,而在他之前之后就没有人能如此所向披靡。为什么后来为了汗血宝马攻打大宛要用二十万的兵马?为什么李陵和李广利后来只能投降强弩之末的匈奴?如此战神,司马迁却惜字如金,使我们不得目睹当年霍骠姚的风采。
这里不得不提下《史记》中的《佞幸列传》,这简直是同志秘史啊。当时帝王多有男宠,汉武帝的男宠坐实的有韩嫣和李延年,太史公均用了“与上卧起”。写完李延年,太史公有一句话历来争议很大,“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有人认为,凡是在《佞臣列传》中出现的名字,都脱不了男宠的干系,这个论断会使多少人心寒啊!太史公的意思,到底是说卫霍是靠外戚的身份当上将军的,还是说他们是男宠?或者太史公没有事实依据,只是在捕风捉影?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对当时的事情像装了监控一样的什么都很清楚吧。
所以我觉得史记也不见得就不可以质疑啊?司马迁对于霍去病描写的太少太少,而且“少言不泄”的少年英雄,会不会也被当时的人所误解了呢?
八、不符合历史
也许有人还要说此小说有些地方不符合历史,还把小说讽刺为“大造谣”,真是很无奈啊。迄今为止,真的还没见过那部影视作品是完全符合历史的。别的不说,就说一下正剧吧。《汉武大帝》自称根据《史记》《汉书》改编的,其中改动也很多。把冒顿单于杀妻弑父的事情改到伊稚斜头上,把伊稚斜由军臣单于的弟弟改为大儿子,还要加上一些伊稚斜和南宫的感情戏,其实更多的人认为南宫并没有远嫁匈奴,当时远嫁的人中身份最高的是翁主;还有于单的死,金日磾的身份,李夫人的戏等,都作了改动。让人最受不了的是对漠北决战的改动,李广迷路误期自刎而死。可电视非要改成让李广以三千兵马作诱饵,战死沙场。如果是这样,怎么会有后来李敢寻仇、射杀李敢的事情呢?还说要让李广用三千人造成几万人在攻阵的假象,试问三千人怎么造成几万人气势啊?剩余的四万多的汉军主力部队要隐蔽在哪里啊?在人家匈奴人的地盘上,在人家的眼皮底下,当人家匈奴是白痴吗?还是当观众是白痴?而且明明伊稚斜是趁乱逃走了,非要拍成被射死了。漠北决战卫青之所以没有封赏,一是因为没有抓住这次机会歼灭伊稚斜,二是李广自杀。如果他真灭了伊稚斜,那就是首功了,怎么会无封赏?另外说到平阳公主嫁卫青的时间,这个也是存在争议的,现在很多史学家认为是公元前117年,当时霍去病已死,卫青是第三个丈夫。很多电视剧为了表现两人的感情,都会把这个时间提前的,也不仅是《大漠谣》如此。另外不得不提下《三国演义》,把周公瑾赤壁之战的胜利归结为孔明的借东风,还把“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写成气量狭小,让他说出“既生瑜何生亮”,甚至心胸狭窄到被孔明三气而死,天妒英才的周瑜就这么毁在罗贯中手里了。以为新拍的《三国》会替周瑜平反,结果更加变本加厉。
九、小说确实存在的问题
(一)卫伉
这一点已经被批判者扒了N遍了。
《史记》记载,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三子封侯,青固谢曰:“……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伉等三人何敢受封!” 不知道卫青当时有几个老婆,三子均在襁褓不太可能,如果是卫青的谦辞,那么卫伉的年龄也不会太大,就当是1-5岁吧。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卫伉也就8-12岁,实在不太可能去算计霍去病。
可卫伉这孩子实在也不是省油的灯,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卫伉因矫诏失去侯爵。当时的人以十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也就是说霍去病死于那一年的年末,与第二年紧紧相接。霍去病之死与卫伉失侯最短有可能只相差一天,最远不过一年。史记记载:“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毫无疑问,这两件事在时间上紧紧相接。这孩子究竟为什么假传圣旨,和霍去病的死究竟有没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本来小说电视为了情节需要改一下人物年龄也没什么,就像《大汉天子》把李陵的年龄改得比霍去病还要大。问题是,在没有任何史料证据的前提下,让卫青的儿子去做这样的事情,的确是不合适。蔡艺侬说剧本改了几处明显的错误,不知道这是不是在修改之列。
(二)李妍
书中的人物李妍是综合了李夫人和王夫人两人的生平来写的,把李夫人进宫的时间提前了。李妍是书中的反派,她想利用进宫来阻止大汉西扩的步伐,凡是有碍于她计划的人全部是她的敌人。李夫人虽然真有其人,可书中却是借倾国倾城的她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把她和金玉作比较,虽然都有杀父之仇,但金玉的阿爹要她快乐地活着,可李妍的母亲却要她仇恨。汉朝时楼兰人生活在匈奴和大汉的夹缝中,常持两端,或杀汉使,阻通道。元凤四年,汉遣傅介子斩其王安归,另立尉屠耆为王,更名为鄯善。当然这是后来的事情。
书中李妍想阻止汉军西扩的说法其实也说的通,但她父亲死得很惨,是被汉军活埋暴晒致死。我不知道对于这样的事情桐华是否有史料依据,如果没有,的确有污蔑汉军之嫌。如果改一种说法,比如误杀,比如背叛后被杀,可能更好一些。
书中还有一个地理概念的错误,是匈奴挡住了汉朝与西域之间互通,而不是西域在汉朝和匈奴之间。金玉明明在匈奴长大,可是有时却说在西域长大。匈奴打的差不多了,后来汉武帝的手才越伸越长,连年征战,想要四夷臣服。
(三)桐华本人
桐华显然没有见识网络的厉害。面对质疑谩骂,她只需说:本故事纯属虚构,这只是一个故事,不是历史。不就好了吗?哪怕自己觉得这样的推测是合理的,也可以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偷偷说,自己躲起来沾沾自喜就好了。世界这么大,每个人的想法又都不一样,面对历史问题,谦虚一点不好么,何苦搞得这么不可收拾。被骂火了,她小姐脾气一发,说我就是如何如何怎么了。她的应对方式可害苦了《大漠谣》的爱好者,害苦了唐人了。改编历史的小说电视多了去了,偏偏这一部被指责为三观不正。其实小说本身真的没什么大问题,碰上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把某句话剥离语境大肆宣传,或者把你不小心犯得一个错误扩大,真是蛮可怕的,文字狱不过如此。
言归正传,至今电视剧《大漠谣》是否如约在2013年6月播出还是一个谜。看剧照,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小霍和金玉在雪中坐着的那张,金玉的眼神满是失望落寞,小霍的眼中却是怜惜和深情。如果《大漠谣》可以播出,收视率肯定不会低,粉丝还是不少的,只是实在骂不过那些抹黑的。仇恨《大漠谣》的人请手下留情,满荧屏的烂戏不去说,何必死盯着这部戏不放,好像《大漠谣》杀了他全家一样。还没看到电视剧,怎么就知道一定不好呢?除了那个以死遁世的结局没有改(我也希望能改),加一点匈奴扰边的戏,加一点卫青大义凌然的戏,删掉李妍父亲的死法,改下卫伉的戏,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如果有问题,到时再禁也来得及啊!
3 ) 一直很期待,也不算太失望。
本人学生时代在好友推荐下看的小说,本人虽然不算历史迷,但也不是什么历史盲,咱书还是有念的嘞~当时看书时并无三观不正之感。对于作者在战争方面的描写,只觉得角度新颖,蛮有意思。
后来听说要拍成电视剧,也是很期待,后来又在微博上看到各种刷话题,说要被禁播。一段时间里,真的没有听到该剧的消息了。蛮久之后,听说改名再改名(其实我个人觉得风中奇缘比星月什么的好听多啦),一晃眼我都参加工作了,终于等到要播出的消息。
本人也不算什么粉丝,只是最近闹剧荒,也就看了一下这个剧。第一二集真的看着郁闷,剧情发展简直是以飞的速度在走。想必就是因为要过审之类的原因删减了的缘故吧。好在第三、四集,就放慢了脚步缓缓道来。
就我个人来说,最刷好感的是本剧中的戏中戏,片方没有一笔带过,而是很用心的把这个戏中戏呈现给观众,加之服装造型都算精美,增添了不少观剧趣味。
其实看个剧也没必要这么严肃吧,要是想看历史史实的看正剧或者看纪录片呗(其实又有谁能保证正剧类的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改编呢,就算是历史学家都不敢说某一段历史就是未经加工的事实吧?),这个本来就是古装偶像剧,就是因为部分观众纠结于史实才让原剧被改的面目全非招致非议。
于大编剧那些个剧哪一部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呢?还不是照样播,照样有人喜欢。
总的来说,对本剧真的不算失望,对于男主和红姑等几位角色的选角可以说甚是满意呢,我就觉得彭于晏的形象就是我心目中的男主啊,每个人对小说的主观臆想不一样也就无可厚非了。
希望大家看剧的时候都轻松一些吧,就别太较真啦。
4 ) 【转载】火墟:那些年桐华黑过的老祖宗们
伏羲:我没有为了贪图黄河版图而牺牲女儿的幸福强迫她嫁给河伯!我也没有拆散后羿和宓妃!
嫦娥:我真不是后羿和宓妃的小三!
王母:我不是精神分裂的神经病!
女娲:我真的没有在补天之后死于黄帝的政治暗杀!
黄帝:我真没有为了自己的野心不择手段把自己的儿子女儿一个一个地推去送死!我不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失败的丈夫、失败的君王!我更不是万恶之源!
霍去病:我没有假死遁世抛家弃国!我的妻子不是浑身长毛的狼女,她没有匈奴国籍,不开妓院不当老鸨,也没有匈奴丞相的干爹!我没有一个女儿叫霍云歌!霍嬗真是我亲儿子!
卫青:卫氏集团是啥能吃吗?
平阳公主:亲爱的,我想那会我们还没领证吧?
卫伉:表哥!我真的没有处处针对你!也没有给你下毒想要害死你!我才8岁啊!
任安:我没当过太子少傅,谢谢!
刘据:谁要和上辈子都没过完的昌邑王争太子位啊……
卫子夫:皇后要管理后宫很忙的,没空宫斗。
李夫人:我是正宗中山人士!我没有外国国籍!楼兰国那个李妍我不认识!不要和我扯上任何联系!
李敢:陛下冤枉啊!臣真没有和您的后宫妃子不清不楚。
刘彻:朕有那么蠢吗?什么玛丽苏都能在朕旁边兴风作浪?
李蔡:大将军!我真的没带领李家勾结后妃找你麻烦。
赵破奴:我已经死了,别让我诈尸好吗?
霍光:昭帝不是我毒死的,我也不用为了争权机关算尽,因为……还有谁能比我更大权在握?我也没和解忧公主和冯嫽三角恋!
刘询:昭帝也不是朕毒死的,平君不是被朕用“故剑情深”故意坑死的,那个叫王中王的谁不认识别说是朕杀的。
昭帝:嘤嘤嘤在未央宫盖个玻璃房顶夏天星星冬看雪这么挫的审美真不关朕的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2258ec01017hxq.html
5 ) 男神与男朋友
期待这部戏期待了很久,因为主演皆是适合演古装剧的人。要知道,长得漂亮和帅的人很多,但是穿上一身古装,有古典韵味的演员并不多。刘诗诗和胡歌就是这样的人,甚至可以说着古装比现代装好看。
这部戏也没有人让我失望。衣着华美,造型典雅,画风唯美,妆容也比步步惊心精致许多,刘诗诗的脸上不再是一脸桃花红,或者透着熬夜拍戏的痘痘。
故事情节也是十分吸引人。胡歌饰演的九爷,非常讨喜。不得不说,胡歌演活了这个角色。演出了温润如玉,月朗风清的九爷形象。总是一身素衣,言语温和,眉眼或带着暖暖的笑意,或笼着一丝清愁,让人仰望,让人怜爱。他是莘月的男神,为了他,莘月学吹笛,学种花,总希望能离九爷近一点,再近一点,做九爷身旁的树,相守相依。为了他,她时而喜悦,时而哀愁,为了忽远忽近的九爷,看似近,却十分遥远的男神。
卫无忌,玩世不恭,但是铁骨柔情。为了莘月,他放下自己的骄傲,落寞立于槐花雨中,为了莘月,他在朝堂中立下“天下太平,亦言齐家”的誓言,宁愿又一身的孤独去守候莘月。为了莘月,他包容她的过去,她的纠结,因为他知道,至少她在他的身边。他的霸道与柔情,如阳光一般,一点点,温暖了莘月的心。他是哥们,是好朋友,也是男朋友。她可以放肆地笑,放肆地哭,甚至耍小性子。做最真实的自己。
6 ) 回顾风中,一堂珍贵的课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没有什么比电影或者电视剧更适合成为通往记忆之路的通道了。它可能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关照,可以触动我们的内心,给与我们一种启示或是一种态度。而当一个电视剧真的对你有所触动的时候,说明它依然抵达你的内心。回顾风中,她给予的启示,太多太珍贵。
每一个女生在成长之初,心中多多少少都拥有一个梦。它慢慢滋生,在时光的润泽中不知不觉地成长,等我们都成了少女,端详着自己身体的变化,我们开始愿意相信在苍茫人世有那么一个他,与你自成一体,彼此映照,仿佛天造地设,内心呼应。他会与你自人群之中识别彼此,从此执手同行。
于是,大大小小的暗恋或明恋就在这样的年纪开始了。单纯、脆弱,非此即彼。有些始于暗恋终于暗恋,长大之后回想起来是淡淡的怅然;有些始于暗恋终于告白,终于开始一段青涩的初恋经历;有些始于明恋终于拒绝,年少的自尊心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心态开始变得龟缩不敢向前;有些一开始便踏入禁忌之地,在反复的自我斗争中不断确认着自身的取向……无论你属于千百种情况中的哪一种,你终会有所经历,然后成长。
莘月就是如此,她第一次被月牙泉边的的一抹白衣惊艳,那种清风朗日的笑容成为她一生的回忆。即使岁月匆匆,她依然记得自己当初懵懂地想要一个人幸福,为他种下鸳鸯藤,即使被一次次拒绝,那种暗恋的疼痛与幸福,那种经历,和现代的自己那么像,望着小月的成长,伴随着自己的记忆。
那些细腻、执拗、任性、傻气并没有完全地消失,它们随同青春的躁动、困惑、感伤和无奈一并被收藏在了心的最深处,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为外人观。但总有那么一天,忽然袭来的怀旧情绪霸占心头,或撕心裂肺或淡淡忧伤,风中所展现的就是为年华怀念,为情怀凭吊,为自己舔伤。
这个叫卫无忌的男人不再只代表他个体,他高大挺拔如一颗松柏,他骁勇善战,心思缜密,他看似专横霸道实则天真可爱,对爱情更是执着坚定。他的设定让我们感觉穿越了遥远的古代,看到一个现实中的模糊身影。作为一个将军和一个丈夫,他的演绎让我们看到,哦,他就是那个经历了懵懂的青春后,我们要找的那个人,穿过层层迷雾之中不曾放开我的手的人。比起青春的青涩,他让观众感受到的安全感,来自于丈夫,来自于家庭。他的爱,相伴一生,来自于日常相处之后的点滴甜蜜。
无忌对于小月的重视,在任何一次对话和互动中都显示的淋漓尽致,随着无忌面部的牵动,眼神的焦灼像铅一样注入观者的心里,他并非是那样高调激越的人,只是因为心中那个她,已经重要到无法放弃,重要到此时此刻必须马上见到马上抓住,仅此而已啊。
九爷莫循,每次的出场都显得寂寞而冷清,他的孤寂由心底散发直到周遭,他的定力与温柔都让人沉迷,向人想要靠近拂去他的哀愁和冰冷。
九爷是其中最悲情的角色,如果说九爷毕生的愿望,一是天下安定,二是小月幸福,三是自己可以双腿痊愈,自由行走。然而事与愿违,他的愿望总是建立在玉成他人,伤害自己的基础上,甚至到了最后,当谨言终于离去,九爷望着羯族人民的生活的眼神,让我觉得成全别人已经成为某种支持他活下去的动力。
他放弃了小月,真诚的帮助无忌远离纷争。然而当无忌真正中毒的时候,他想到的永远是别人。为了小月的幸福,他答应了皇帝的要挟,让石舫的经营危在旦夕,甚至为了救卫无忌,成全两人逍遥大漠,九爷积毒太多,无法再次站立。他驱逐了石风,让他独立。谨言也永远离他而去,对他而言,这场残酷的宫斗夺取了九爷太多太多的精力和感情。他最后的泪水,最后对于石舫和谨言的悔恨,最后留给小月的吻,最后孤独的背影,最后交握卫月的双手,最后望向大漠的眼神伶仃苦寒,但是却依然如此清澈。
于是,我们都流泪了或颔首了,这姿态中饱含着太多复杂的情绪。我们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放打动我们的细节,仿佛看在回忆莘月一袭蓝衣的大漠飞扬,莘月和九爷的知音互动,秦湘和小月讨论书目的羞涩,和无忌建安打闹的温馨,红姑泼辣热情的调笑,李吉风采非凡的射箭,秦湘最后的飞舞,莘月和无忌的相拥。 好像历历在目的镜头,就好像让我们经历了他人的一生,又好像,在影射着我们。回顾风中,心情依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卫月夫妇甜死人。步步惊心的打造班底,唐人和桐华合作的又一部力作。
对比看了#风中奇缘# TV和未删减的,TV节奏很快很紧绷,但是由于剪刀手剪了一些画面,场景过渡上来的突然去的也突然。未删减版的节奏也相当快,不过有松有驰,存有比如小月遇见9后的内心独白,剧情较为合理,还有萌萌哒卫月骑马调戏剧情=w=说了那么多就是叫你们去看未删减版~~~PS真的无法直视偶像派狼胸
不是很喜欢女主和男二的人设,女主典型的先爱上男二后才喜欢上男主,而且男二也伟大的要命了,为了这两人,不但帮他们养孩子还舍命相救……男二一开始喜欢女主非得因为腿的原因死命推开女主,这下好了吧,女主爱上男主了他又不甘心了,居然不再因为腿的原因想要女主了,一个字,作,作死的作
好看,好看,彭于晏的人设太讨喜了,这样的老公给我来一打,啊啊啊啊
很喜欢刘诗诗的长相,尤其是笑起来有酒窝,本人比荧幕上还要有气质,有次去探班一直盯着她看了好久。可为什么顶着这么好看一张脸,这么多年演技一点儿长进都没有,这部前面演的简直烂透了,演了这么多年戏,而且这部的造型这么好看,居然演成这个屎样,这已经不是不开窍的问题了吧
看完这部剧,心疼胡歌,他的演技真的成熟了不少。一个深情无私的男人,彭于晏这个角色也不错,刘诗诗古装每次都不错。
服化道还不错,比小说能看下去一些。但是想到是我大汉朝就觉得难受,虽然基本是原作的责任,抹黑了历史人物。影视化来讲还是大漠谣比云中歌好点。桐华的女主人设都好作啊。
男一男二演技没话说,奈何女主演技有限,有待提高啊
这个剧情真的喜欢不起来啊,心疼九爷,真的好心疼啊
现在想来,真的是满满的回忆呀,虽然当年因为一些原因改了台词,但是会永远记住它
人长大了就应该多看看玛丽苏,不然就忘了心动的感觉、爱情的滋味啦
拍的比那古剑奇谭有诚意多了。可以给5星,不是粉,只是觉得自己看这部剧有时候比较累,脑子会跟不上。。
沙漠屌丝女进京惨遭拐卖入舞厅当公主,谁料屌丝公主摇身一变为玛丽苏妈咪,秒杀京都无数~
没看过小说的只想说,一个惊艳了岁月,一个温柔了时光。
刚开始很吸引我,服装造型都挺好,哦哦哦,对了,还有歌曲☺但是后来发现我站的不是官配就看不下去了,哎
卫无忌萌萌哒,真是好男友,莘月也好萌。被刘诗诗边吃面边流泪那段的演技惊到了,那段表达的感情很复杂,完成的很好,很戳我
看古剑奇谭后接着看的一部剧,故事挺不错的,结局看起来很舒服,就是感觉男二的命运有点悲惨
虽然刘诗诗演撒娇卖萌简直受不了,虽然剧情略狗血狼女电梯啥的简直太穿越,但是,彭于晏好帅好嘛!!!霸道将军爱上我啊!!!为了小卫5分好评啊!!!!!!!!!!!!快更新好嘛!!!!!!!!!!!!!
彭于晏太讨喜,诗诗也很有气质,不过演技还需要加强,内容有的地方衔接有点生硬,我胡的造型不能忍,然后历史被扭曲的不行,为了我彭多给一星辛苦分吧。
看过原著,因为拍成影视作品,避嫌所以把原来历史背景、名字都改了,翻拍整体上来说还是可以,剧组把狼兄变成哈士奇这一点,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