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结束来豆瓣看评论才知道导演是冯小刚。
我是无意中点开的第一集,是利用了晚上孩子们都睡了后的安静时间,泡上茶,用了五天,看了三次,第三次也就是今天看到凌晨3点,认认真真看完的。
首先,剧评们让我很失望,一水的低分,各种负面评论。其次,我认为这是一部比较优秀的电视剧。画面、演员、爱情、亲情、婚姻、家庭以及故事性和可看性,都没问题。问题是大多数评论透漏出的自以为是、刻薄、傲慢、浅薄和吹毛求疵,还有人身攻击般的嘲讽,这帮人在现实里有多渺小和自卑,就会在豆瓣上表现的有多俯视和骄傲。一个个装的跟高质量模范人类似的,充其量也就是个资深沙币。
冯小刚活的好不好,徐帆幸不幸福,不用谁瞎特么操心,最特么烦拿人家私事论人品作品的道德模范瞎哔哔,你们先把自己活成好人,把自己父母妻儿养活好!整天吃不到就眼红切齿酸人家的小人心态,活的不累吗?
去尼们玛的!!!
《回响》有感:这是一个充满女性视角且有点深度的社会剧,是我看到目前的想法。
由于字数太多,所以做成图片方式分享。
欢迎共同探讨,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仅限于跟我相同的观点,或许会有不同思路的碰撞。
但纯ky的别来~
刚好在gcj组的帖子有人讨论到了这两个问题,所以增加了女作家跟男主关系还有为什么不老实讲开房原因的看法。
因为我还没看到最新集数,所以有些看法可能会有些偏差,纯粹就目前看到的剧情自己的见解。
3/22完结更
“夏冰清”名字等细节反向呼应剧情
徐山川利用夏冰清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的心情、逃离家的强烈意愿,趁机强暴了夏。
#夏冰清受到了他的伤害却又离不开他
因为徐山川综合能力强、能解决问题
夏冰清父母很无能
作为原本中产的知识分子家庭:
1.搞不定无赖老李家,老李家把它们家当摇钱树的行为,一下子降低了他们家的生活质量(物质上的、精神上双重的)
2.父亲只会抱怨-典型的窝里横,不敢面对无赖老李家的巧取豪夺,对伸出援手的妻弟家却各种理直气壮的吐槽。且没本事还要面子,一点不反思自己还有家庭问题,一味责怪女儿当小三(给自己抹黑)。
3.夏父夏母都在医院工作,硬是把独女夏冰清的本科金融专业换成专科护理专业,有这样的吗?现在因为疫情大家对护士(护理人员)有更多的理解和敬重,实则在医疗系统里,护士地位并不高。医生和护士通力合作、朝夕相处你看他们结合率高吗?学医至少临床八年才能毕业还必须读研。护士学历最低,职业生命短,工作替代性强,绝大多数要干照顾病人的基础工作——受歧视 (很多男性表面上说护士姐姐人美心善,你让他和护士婚恋,他们又嫌弃对方是“伺候人的”~这个职业是有内在鄙视链的,外面人不懂,他家里人难道不懂吗?)
……不想列举,总之夏父枉为一家之主。角色价值跟《蜗居》里海藻的姐姐一样,推动剧情发展,使女儿夏冰清走入深渊无法解脱。(演夏冰清父亲一角的演员刚好是《蜗居》里海藻的姐夫)
但是徐山川不一样
他能用话语、用实际利益稳住夏冰清
他对夏冰清的承诺也做到了而且很缜密周全,让人有种安全感 (不知道这么描述合不合适)
比如他私人掏钱给夏108万,转手就弄了一个合同(看似合规的劳动合同)让她拿回家给他爸妈看,免得他爸妈怀疑,发现端倪反而坏事儿,把事情合规化,万一哪天夏又反悔告他强奸,这笔钱被洗白不仅不能成为证据,还能倒打一耙。(给人钱还想到让人安心拿钱去用,钱怎进怎出算的一清二楚,也跟夏说明白了,夏冰清心里有些许踏实,把她从家里带来防身的刀插进厨具中,为她后来慢慢接纳他埋下伏笔)
比如他给夏租房子,按剧情所述,他花了两天的时间买家具,公司老板在这种小事上亲力亲为,细节满满,看样子很贴心很用心,一只手帮夏拎两个行李箱眼里有活,从她原配老婆的描述中也能想象一下。我相信夏冰清在生存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过这么周全的照顾,她的情绪也经常被忽略。因为他们家被老李家搞得基础生活都自顾不暇。
(徐山川是做生意的,一眼就能看出单纯的夏冰清的处境,知道用什么方式对待她能拿捏她。他敢伤害夏,大概率看出了夏原生家庭脆弱,无人为她撑伞撑腰。但夏的刚烈、各种应激反应也是他没想到的。
*不过他城府深、心态好、心里调试功能强,你看他强奸了人,骨子里没有任何负罪感的。在外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看不出来一点问题,他一看夏收了钱,就知道问题能解决了,直接喊夏“宝贝”不违和、给夏安排住处……一整套下来,行云流水般,施暴者一点都不觉得别扭尴尬,搞不好这种事他不只一次干。)
又比如徐面上脾气很好,会说话能说好话、知道怎么安抚人。有点拧巴的夏冰清家里但凡有个什么事,他爸妈都要吵架,先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在这样的家庭里情绪价值消耗很大。
*是那种还没有开始解决问题,就已经被氛围、被情绪搞得很累的那种情况,那么事情还能好好解决吗?恶性循环。*
至少徐山川是用钱用力用心(可能是表面的/策略性的,但他有有效行动)解决夏冰清事件,一定程度上还真的解决了夏冰清家的烂事 。
现实中有很多不讲究的人,伤害了别人、亏待了人家,一方面表面工作都没有去做,另一当面还怪人家迟迟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一旦人家走出来,第一个要杀就是你好吗~堪堪是理直气壮的受害者有罪论。商人伤人但可能最懂人性。
无依无靠的夏冰清会爱上他想和他结婚,其实一点都不奇怪,用安徽高考的某年作文题来形容—— 既在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夏冰清的悲剧源于她爸妈的无能*
既没有能力抵御外部危机、也没有关心爱孩子的能力和意愿、忽视并打压女儿的正常情绪(夏冰清责怪父母未经她同意偷偷改她志愿,他爸第一反应好像说的是“注意一下跟你妈说话的态度”,毫无愧疚之心) 、要求女儿跟他们一样打工挣钱还钱给老李家——恨不得一家子全毁在老李家上、女儿在外面吃亏受伤害,没有父亲保护出头,也没有母亲贴心宽慰,那这个女孩子注定是无福之人。
她接受徐山川赔款私了的那天晚上内心痛苦、极其需要外界给予她温暖和力量,但她妈妈明知道她缩在房间两天没出门也不知道进去看看,亲子关系实则冷漠,反而为了钱还在家吵架喋喋不休,直接导致夏收钱换屈辱,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惨死……
(跟《蜗居》里海藻为了给姐姐海萍买房投入已婚男人宋思明怀抱很像,而且很多女性观众都喜欢男主宋思明。弹幕里很多人也喜欢徐山川……)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简单粗暴的理解:受害者依赖/爱上施暴者
学社会学期间最让我牵挂的议题——神奇的心理现象“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受害者往往是内心很柔软、骨子里是很善良单纯的女性、儿童……但她们往往脆弱/内核不稳/没有强有力的依靠……
可能因为儿时的心里创伤/受到当下环境的应激/本就处在水深火热中……
这个病最大的问题是循环性
施暴者本人也会有奇妙体验
继而相互影响、互有磁场牵扯
双向体验
(好比坏人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放了你,但你舍不得、离不开,又跑回去找他,一来二去,纠缠不清。)
#受害者是虐恋:单方面很痛苦的爱、与理性想斥却无法割舍的依恋~
或许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斯德哥尔摩倾向
一个人原本对你很不好,但没有坏到激发你厌恶的程度。你甚至对他有好感,为他对你的不好找借口找原因……
突然间他改变对你的态度
你会更快更满足的靠近他,且容易被他控制,而且得不到的在骚动,一旦得到,曾经强烈的失落感会令你对他的依恋更甚。
【本篇无剧透,请放心食用。】 冯小刚执导的《回响》是一部心理悬疑剧。 这部剧的亮点不在于要侦破的案件有多么离奇,凶手作案的手法有多么高明。 它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也就是审讯调查的过程中,所有嫌疑人、证人耐人寻味的供词上。 就如同一场罗生门,每个人说的话都可能是假话。 本剧的女主角冉咚咚是一位刑警,而本剧采用了双线叙事,一条线指向她所调查的案件,另一条指向她的家庭,她的丈夫。
作为刑警,冉咚咚要通过审讯,从嫌疑人和证人的供词中找到案件的真相。作为妻子,她也要从家庭的日常交流中找到丈夫隐瞒的真相。 总之,一个人的话语,多多少少会暴露他内心的隐秘。 我们每个人都说过假话。人心里真正想的,与他说出来的往往不一致。 假话也分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杀人凶手会有意撒谎,目的是掩盖犯罪真相。 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撒谎,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尊,以及照顾他人的感受。 人都会无意识的维护自尊,社会化交往培养的同理心,也会让我们无意识的照顾他人的感受。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会说不少假话,但大多是无意识的。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一回家父母就问他考得怎么样啊,他会无意识地回答“不知道”。 如果父母再多问几句,孩子可能会恼羞成怒,大吼“别问了!烦死啦!”然后冲回自己的房间锁上门…… 我相信以上这个场景,大多数人应该都比较熟悉,或者说比较容易理解。 孩子说“不知道”并不是真的不知道成绩,而是为了维护自尊,下意识地将谎话脱口而出。 然而,这句谎话没有经过刻意编排,它就像应激反应一样自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父母的追问。 我们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便可以这样将孩子的内心活动还原出来。 但实际上这一切的发生,只有一瞬间。所以我才强调,孩子的谎话是无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 同样的道理,我们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话语,大多也是在无意识中讲出来的。 即便它们很多是假话,但其中仍然蕴含着一些我们内心不愿面对的真相。 精神分析学有一个经典的比喻:我们的话语表面上看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冰山的大部分真身,则隐藏于潜意识的水下。 其实,《回响》里的案件审讯,和所有人物日常交流的方式,就已经很有精神分析的味道了。 冉咚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质疑、追问、分析、引导,就是在一步步揭开对方的内心,窥探对方的潜意识。
《回响》就是一部深挖所有出场角色潜意识的心理悬疑剧。 如果你对罗生门式的故事感兴趣,对精神分析感兴趣,《回响》应该是你的菜。 说完亮点,再说说本剧其他的特点吧。 一般来说,影视剧是非必要不使用内心独白的。 因为影视剧不同于小说,它是视觉化的艺术作品,它比小说更具体一些。而小说则比较抽象。 影视剧擅长用人物的表情、动作、对白这些比较实在的,可视化强的元素来表现故事情节。 而小说则擅长借助文字对人物做大量抽象的心理描写。 如果影视也像小说那样使用大量内心独白来表现故事,就无法体现影视作品的优势,变得和小说一样了。 然而,《回响》中还是穿插了一些内心独白的。 尤其是在悬疑剧中,角色使用内心独白来做自我剖析,就会过早透露太多的信息,从而破坏掉一些悬念。 所以,我的理解是冯导故意这么做的,又或者说,是“不得不”这么做的。 如果一部悬疑剧敢在前期透露很多信息,一定是后面埋了很大的反转。 由于之前透露的信息诱导观众产生“我以为是这样”的误判,结果反转来了“居然不是这样”。否则不能解释这些内心独白的用处。 通常情况下,内心独白不同于一般的人物对白。 之前提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难免撒谎。而内心独白是自己讲给自己听的,没必要撒谎。 也就是说,内心独白是最接近真相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我才说冯导敢在悬疑剧里使用内心独白,一定是“别有用心”。 可见内心独白确实是这部剧的一个特点,至于它会不会成为一个真的亮点,还有待后期观摩…… 另外再补充一点,女主冉咚咚的丈夫叫幕达夫,是一位文学教授。 而民国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文人,叫郁达夫。郁达夫一生情史复杂,结过三次婚。 他曾婚内出轨,给第一任老婆戴了绿帽,娶了第二任老婆后,这位第二任老婆也给他戴了绿帽…… 一个幕达夫,一个郁达夫,我相信这个名字不是巧合,应该是隐喻了什么…… 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说谎。” 不,准确来说,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说谎,有时候甚至说到连自己都快信了。
也许,我们的谎言不是为了骗别人相信自己。也许,我们最想骗的,就是我们自己。 就如同这部剧的剧名《回响》一样,你说出每一句谎言,最终都变成了回声,折返而归。 我们最想听到的,并不是别人对你的谎言作出的真实反馈。 我们想听到的,只是自己谎言的回声。
绿了吧唧的色调,同样是南方城市背景,比《隐秘的角落》和《狂飙》不知差了多少。里面尴尬的台词,男女关系那点破事被冯导老年痴呆般地唠唠叨叨个不停,感觉就像一个垂暮的老色狼洋洋自得地回忆自己并不光彩的人生履历…冯导真的老了,导致整个片子都是一股浓浓的暮气。还用张国立那些人玩多少年前的手机梗,把人尬到吐🙄🤮。
我还是给了三星,演员在努力了,但想改为两星,后面不知怎样,属于看不看都可。《平原上的摩西》我都在二刷了,要说怀旧和文艺,人家可用心多了。冯导现在的作品处处给人的感觉就是个老油子,而他自己恐怕还不知道自己的局限,还不服老~真的,早点享受有钱有闲的退休生活它不香嘛。
《迷雾剧场》,《回响》居然是冯小刚导演。
想想之前他导的《北辙南辕》,好像也并不算很出彩,中规中矩的都市言情片。似乎影迷们对于冯小刚的要求比普通的导演会更严苛许多,所以《北辙南辕》某豆的评分定格在4.9,这部回响目前的分数是6.1,看起来无比惨淡——我有时在想,如果导演不是冯小刚,这样的剧集评分会不会比现在更高一些呢,或者说,它们是不是真就值目前的这个分数呢。
爱之深,则责之切吧。在我们这一代影迷心中,冯小刚跟张艺谋陈凯歌一样,都属于殿堂级别的导演吧,所以当他一部作品出来,作品所要承担的普世意义上的批判,会比作品本身应该承担的多得多,因此,影迷们对其作品比其他导演的作品会更苛刻许多。
像当年的《夜宴》,当时出来的时候那铺天盖地的谩骂,如同陈凯歌的《无极》以及张艺谋的《英雄》,在那个当下,整个评论的语境里,没有任何宽容可言,并且那种语境会裹挟着影迷去进一步地疯狂,最终所有理性都会渐渐被瓦解,剩下的只有非理性的张牙舞爪。
我记得当年许多人在骂《夜宴》,我觉得真挺冤的,一个命题作文式的作品,能拍成那样其实并不容易,并且其实,我一直挺喜欢《夜宴》,但是在那个当下,影迷其实并不理性,许多人甚至会攻击我的喜欢,但是现在回头去看,其实似乎也并不有当年传言的那般不堪吧。
《迷雾剧场》和冯小刚,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来。可能是这部剧开播之前就会让人颇有期待,目前的6.1分会不会是因为期待值普遍太高而结果多少有点不符预期所以反而被拉低了分数呢。甚至在我看来,《迷雾剧场》许多剧,是不是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因为金玉其前,再攀巅峰的难度太高,所以大部分后出的剧,其评分都会比较偏低;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不求苟同。
我喜欢《迷雾剧场》,或者说——《迷雾剧场》里大部分的剧我都比较喜欢,但是因为影迷对它相对苛刻,所以它的许多剧,得分都相对较低。
比如这部剧,它同时被冯小刚和《迷雾剧场》两个IP同时加持,自然期待值在血脉上就会比较高,甚至会比其它的同类剧高许多,但是从它所呈现的效果来看,似乎有点盛名难副,于是它的分值较低,也就情理之中了。
我其实想过,这部剧的文本会不会比剧集更好呢,因为,剧情大部分都是在审讯、对话、聊天中去一步步推进,而在展现对话这一方面,文本可能还能比具象的影视来得更具备冲击力,毕竟影视还要靠演员的演绎来表达,但是没有任何演员,能比读者直接在脑海里展现出来的那种演绎更真实生动了。
看这部剧的时候,对于金额的阔绰着实让我惊叹,或者说,朱雨辰饰演的徐山川,他的挥金如土的能力,让我十分倾佩。是我对花钱有什么误解吗,还是冯小刚或者原著作者东西的钞能力超乎我的想象。
比如徐山川对夏冰清做了那件事之后,先给了她一百多万的现金,让她还清了她的家庭负债,而后给她租了房,一说要买车就给了几十万,一说要出国要注册公司就又是给了钱,简直不要太有钱,也给得太轻易。徐山川在剧里远不只夏冰清一个情人,他有众多情人,如果他对他每一个情人都如此阔绰的话,无法想象他手上可供挥霍的钱有多少。
可是,当吴文超设计出来的那场戏,夏冰清傍上了足球运动员王川,他却显示不出他所拥有的钞能力,竟成了十分无可奈何的被迫离场的那个人,并且反而不舍夏冰清离开而回头追过去。剧里明明说他想方设法要摆脱夏冰清——可能也对,抛弃是一回事,被抛弃是另一回事——所以,他可以对她弃如敝屣,她却必须对他不离不弃——而这又引发了另一个更大的矛盾,夏冰清说没有离开他,只是一场戏,他又反而受不了。
冯小刚意图把这两个人的关系弄得尽可能的复杂。先是强奸,然后是妥协,然后是斯德哥尔摩,然后是反客为主,然后再是欲逃之夭夭……而且这中间,冯小刚甚至意图让这两个人的关系看起来有些情感纠葛不清。我不说这不好,但是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种处理方式,看似是粉饰太平,似乎是表现了人性的复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千丝万缕的牵扯剪不断理还乱,但是这种表达在我看来太刻意,太强求,反而就显得不自然,不流畅。
另一对主角,也让我看得十分难受。冉咚咚与慕达夫,这同样是一对看似幸福美好实则千疮百孔的夫妻,他们有着让人羡慕的工作,并且在自己的领域里都是十分出色且优异的,同时他们有一个可爱懂事的女儿,以及健康并且乐观的父母,所以他们的生活,不可能不幸福。
然而事实上,他们的生活让人感觉窒息。慕达夫求欢而不得,在他们的夫妻生活中,这似乎是一种常态,并且冉咚咚在他们的两性关系中,一直起着主导地位,加上她的专业素养,慕达夫的一些小细节会被无限地放大。
慕达夫有没有背叛过冉咚咚,在我的理解里,是有的。他与美女作家贝贞从没停止过暧昧,他与自己的女学生几次开房虽然最终并没有在肉体上出轨,但是至少在当时,他曾经是想过出轨的,虽然他最终的确还是守住了自己,但是最后一次差一点,如果不是女方叫停,他其实就已经出轨了。
这几次开房却最终没有现实上的出轨,给了他们夫妻生活里,埋下了一个最不安定的注脚。如果,如果慕达夫身体也在这几次开房中出轨了,他其实在他们的两性关系里,就做不到如同剧里所表现的那样无辜、无奈、愤怒,以及理直气壮,他们的关系也许会更好处理。但是慕达夫是去开了几次房,并且他也确实在身体上没有出轨,并且他似乎也的确无法解释清楚那几次开房做了什么,因为如果按实说了,虽然身体上没有出轨但是精神上,他的那条车轨早已经不知道拐到哪去了。
解释不清,无法解释,但是他又确实没做什么出轨的事,于是他试图用谎言去解释那些不合理的行为。这便又激发了冉咚咚作为一个优秀刑侦的本能,她抽丝剥缕地把他的谎言的破绽都给找到了,但是她还是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于是她更加抓狂了。
好几次,看着他们躺在床上的两边,各自醒着又各自装睡,真的很好地诠释了同床异梦。可是他们明明还在想着对方,这种割裂感,让人更加难受。
我同样不喜欢剧中对吴文超与夏冰清两个人关系的那种处理。当然,我只能说,冯小刚对于这两人关系的处理,颇让我有些意外。
类似吴文超这样的人设,其实我们别的影视作品中并不少见,一个略带自卑,不好看,没什么钱,永远只能用仰视的角度在瞻仰着自己的女神——纵然,可能这个女神在他所看不到的地方,比他还要更加千疮百孔。但是他要么看不到,要么看到了也不在意,甚至更爱他的女神。
所以这部剧的大部分时间里,吴文超其实都是符合我们对这种人设的一个预期,直到后来他接受了徐海涛的那个计划。我甚至一开始还觉得,他会不会借着这个计划,让夏冰清离开徐山川,自己也就近水楼台,但是当他最后以一个更低的价格转包给自己的同学刘青时,我发现他开始偏离了这个人设应该有的预设路线。
冯小刚是不甘流俗的,但是在我看来,俗之所以约定俗成,是因为我们作为观众来说可能会更喜欢,并且接受程度会更好。我其实不喜欢冯小刚的这种不落俗套——我甚至可以接受更阴暗些的转折,比如说爱之不得,毁之……但是把自己的女神以一个更低的价格转包出来,这样的情节在我看来,是不是太过凉薄了。
相反,我其实有点喜欢另一对——徐山川和沈小迎。在这部剧里面,他们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财富自由,各自有各自的事业,然后各自有各自的各种玩,并且对对方的各种玩,都相当包容且理解。当然,他们最终死于政治正确,他们的这种夫妻方式是不为主流观念所认可的,所以不得不,给他们制造一些可能他们也许都接受不了的狗血剧情,毁掉了这段可甚称是人间清醒的情感故事。
沈小迎与徐山川,有着一个无比坚固牢靠的三观基石,所以要毁掉他们,必须从他们内部着手。看似毫无破绽的关系里,维系起这种关系除了无比浓厚的感情之外,另一种可能就是清醒无比的理性,而打破这种牢不可破,就是让他们的理性之外又掺杂点情感进去,然后再从他们都深爱的孩子下手,这种看似牢不可破的关系,瞬间土崩瓦解。
主流的观念最终也许是接受了这种呈现,但是在我看来,这样并不好。如果让他们一直清醒到结束,可能故事所展现出来的的那种彻骨的冰凉,还要更深刻几分。
整个故事的走向,一波三折的层层转包,颇有讽刺意味。最开始的时候,徐山川给了自己的侄儿徐海涛两百万,徐山川给钱的意愿综合来看,是因为他睡了徐海涛的女朋友占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应该也是表达了要摆脱夏冰清;徐海涛找到了吴文超,转包给他,花了五十万;吴文超找到了同学刘青,给了十万;刘青找了外来务工人员易春阳,给了一万……
我看到了结局,真心不敢相信,冯小刚居然这么玩。徐山川花了重金供养的夏冰清,最后之死,竟然是如此草率。人命,当真只如草芥一般——天地不仁,万物皆是刍狗矣。
冯小刚是懂观众的,所以最后的结局是——我觉得人间清醒无比牢固的那一对,终究溃几,而我觉得让人窒息的那一对,最终似乎走向一个团圆的结局。
可以说,这样的结局无疑是为了政治正确而做的。本来是一个冰凉的故事,最后却非要套上这么一个非常主旋律的结局,看得我十分不舒服。
我在想,这部剧的原著小说,会不会跟剧有不一样的走向。如果有,可能会比这剧更出彩,如果没有,我会觉得没什么阅读的必要了。但是在我对整剧的观感来说,我有种这样的感觉——可能,原著会比剧集更好一些——没读过原著,仅仅只是一种感觉。因为剧集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许多场景似乎文本反而能表达得更好。
2023-04-11 01:44:12;农历二月廿一。
对于凶手是谁,我并不关心。一个人死了,要么是自杀,要什么是他杀。如果是他杀,就该有一个所谓的凶手。至于凶手是谁,有那么让人关心吗?我不在乎。相对而言,我对人的状态更感兴趣,尤其是人在不同关系中的状态,他的心理和表现。
人都活在关系之镜中。关系就像镜子,映射出一个人真实的自我。这层自我在很大程度上不被自己所知,因为人会借助各种方式伪装自己,让自己信幻象为真。人之所以难以认清自己,原因盖出于他本来就不想,因为认清意味着承认人性的弱点。
在关系中,就不一样了,人不得不“敞开”自己。因为任何关系都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它乃是外界强加的结果,人必须对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做出反应。正是在对关系的反应中,埋藏着一个人更加真实的自我,这是之所以说关系乃人之镜的原因。
通俗文学或类型电影,喜欢用犯罪、破案等情节,采用恐怖、悬疑等元素,吸引观众的注意,开动观众的脑筋,将他们一步步带入剧情。《回响》巧立了侦探片的名目,这是吸引观众(读者)的手段。在此基础上,笔锋一转,探讨起情感的迷雾。
不借类型的外壳,直接切入现代婚姻的本质,就像伯格曼的《婚姻生活》,自然要吓跑一大半观众。谁愿意忍受高深乏味的哲理对话、争锋相对的吵架场面,即便它们都很真实。现实生活已经够让人烦恼的,剧或电影更多是喘息或逃避的窗口。
不管怎么说,《回响》的悬疑幌子是货真价实的。对最终的凶手人选无论多么不满,剧对情感、人性的探讨深刻而真实。这得益于专业作家对现实的透析,而不是无名小编对生活的想象。最终证明,好剧还需好剧本,好剧本还得是好文学来造。
毫无灵魂的做作剧情…比八角亭还离谱的存在,十分钟剧情就能让人如坐针毡
周蓉&蔡晓光挺有缘分,终于二搭了!
看了两集揉揉眼再次确认了下是不是冯小刚导演的,怎么能演的这么假,果断弃剧。
先说演员,宋佳就是有股劲儿,别人都没有;包贝尔我上次看他作品也是跟宋佳,一晃好几年,他还行,主打的就是自然不做作。最后说导演,反正我能看下去,我很吃冯小刚这套。
烂尾烂的离离原上谱……
还挺喜欢的,确实对白有一些文艺,有人觉得矫情,我倒挺喜欢的。只是弹幕一直在觉得女主令人压抑,我想说,婚后女人的压迫感来源于男人。你的另一半两次开房记录解释不清楚你还会对对方继续信任吗?
张国立、黄轩、董洁…跑个龙套而已,冯小刚是想证明自己人脉有多广吧。你说夏冰清最后是被葛优杀的我都信!
层层外包的结果就是最后接活儿的是精神病
迷雾剧场也就🔥了两部剧,其他的都乏善可陈,早就不是🥝的金字招牌了,这次连宋佳的演技都翻车了,怎么说话有气无力的,拜托,她演的可是名警察啊!
宋佳为什么说话用这样的腔调,不调大音量都听不清楚,眼睛也无神空洞,是不是拿错剧本了。
高级啊,破案剧的路数探讨婚姻,刚炮儿还是有两把刷子。
这里面,有一大半是徐帆对冯小刚的控诉。
演员( 除了局长)、摄影、美术指导、配乐都加分,问题还是出在剧本。由于原著本身一般,剧版略有提升但没大刀阔斧的改编,仍然保留太多小说里互相拉扯、比喻式的、严重失真的对话(竟还用内心独白这么落后的形式?)组成了一段段碎戏,导致悬疑剧失去了最重要的悬疑感。现在市面上这类关于女性面临工作与婚姻双重困境的题材算常见,但探案类的国产剧并不多,这部又让人看到离着Mare of Easttown的距离有多远。(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的冯小刚可是引领国产剧的先锋,不该越拍越回去
这台词都是哪整的啊???念课文呢? 各种举例子、各种比喻和排比,上小学语文呢?做作的一批!请问警察审案的时候到底是干啥呢,你爱她吗?你爱过她吗?……这特么是悬疑剧?一集电视剧50分钟里有45分钟夫妻俩吵架、回忆,干脆别叫《回响》了,叫《想离》吧!!!!
好矫情的台词,冯小刚是你教房东这么说的吗,“她对于我来说 就只是每月十五手机响的那一声叮咚”。谁家房东到警察入屋这么文艺
这不是刑侦探案剧,是家庭伦理批判剧。。。宋佳演警察的真的是一言难尽。。。
现在的电视剧能不能最起码把前两集拍好点,哪怕后面注水也行啊,要求不高吧。
感觉是,冯小刚2000万接了个活儿,然后层层转包,最后10万包给了几个电影学院在校大学生拍完的。(注:换算比率来自于本剧)
宋佳和王阳夫妻俩床上吵架这场戏就没处理好,两个人没有夫妻的感觉,表演也不在一个节拍上,各说各话,想要呈现的观点冲突完全没立起来。另外想吐槽一句,色调太难受了。
我已經氣的無話可說了心裡不禁湧起了一股魯迅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