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瓦岗寨义军的营外忽然有人要与罗义认亲,罗义拒认,反诬是杨林派来的奸细。程咬金察出其中必有蹊跷,亲往南营视察。姜桂枝终于说出原委。原来,四十年前,罗艺赶考途中发病,被河南南阳姜家集员外带回家中调养,其女姜桂枝一见倾心,在父母应允下,与罗艺结为夫妻。后来,由于战乱,夫妻分离。罗艺因战功卓著成为隋朝大将,并另娶妻生子罗成。程咬金巧妙安排,使罗艺亲自出战,大败姜桂枝的花枪之下。罗艺理屈词穷,只得认错,结发夫妻重新团圆。
对花枪讲述,罗艺少年时,进京赴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姜桂芝父亲救回家中,并让女儿姜桂芝向罗艺传授姜家花枪。二人结为夫妻。罗艺再次赴京应试时,姜桂芝已身怀有孕。离别后,音讯难通。姜桂芝父母亡故,携子离开家乡,流落在外。隋朝战乱四起,罗艺又娶秦氏生子罗成。四十年后,姜桂芝因而得知罗艺在瓦岗寨,遂带子罗松,孙罗焕到瓦岗以求团聚。罗艺怕见责于秦氏和儿子罗成,又怕在众人面前有失自己长者尊严,因而矢口否认和姜桂芝的姻缘。姜桂芝见罗艺忘了前情,气愤已极,披甲上马,要在瓦岗寨众将面前和罗艺比武对花枪。罗艺无奈应战,结果被姜桂芝打下马来,罗艺乃认妻谢罪。姜桂芝在众人劝解之下与罗艺重归旧好,一对老夫妻又得团圆。
哈哈我看过哟~挺好听的,蛮喜欢豫剧。
还记得马金凤在桥上唱的情景。。类似的还有七品芝麻官,卷席筒,朝阳沟。惊觉小时候跟着爷奶看了不少啊。。
补标
豫剧,原来罗成的花枪是传自姜家
很治愈,童年回忆。每次观看还都会被感动,故事情节起伏动人,马老师唱功无可挑剔,服装造型布景都很具有艺术性,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电影啊。
纪念马金凤老师!
喜欢这样欢乐可爱的大女主戏!豫剧的理念一直都好先进啊!
外行看热闹之豫版乡村爱情。
京城四月百花香,谁人不赞对花枪
马金凤演的很好,罗艺这个人负心不算,也太不聪明,死不认命,最后落得众人耻笑,不如痛快认了!
如今再看,姜桂芝真是个令人倾叹的女性。四十年活寡,一力撑起家业。老来还寻夫。全凭当年一缕痴情。幼时无数次为影中那景还有年轻时的她着迷。刚烈性却又柔情满腔。负心人真是让人无言。理屈词穷才认错,此团圆又有何意义。
姜桂芝和罗艺均有武戏场面,最后在瓦岗众兄弟解劝,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
最喜欢的几段唱词:姜桂枝教训罗成、罗艺观书信、姜桂枝众位英雄跪在地…众人跪地代求饶真乃道德绑架之绝活儿。儿媳的扮相俊美极了。不过就思想主旨来说,依然是男权至上的思想,完全可以改嫁的姜,携子孙一家去认亲,只是为了一个名分而已,甚至连让罗艺认错都那么敷衍。姜再强大,终究还是男权的附庸。
景美人更美,唱腔喜庆清亮,唱词和剧情比京剧更俚俗。
从小就喜欢豫剧,旋律优美,戏文押韵,朗朗上口,还有很多喜剧情节
乡间有种说法,姜桂芝、罗焕等人最终还是被罗成设计毒死,但无论小说,戏曲还是评书都没有这方面的演绎。
看了N遍,依然看不厌
我觉得这个是最能代表马老艺术特点的一部戏。(两花一挂一游看完了)看于四月下。
老太太帅啊,不过认了亲,这以后的日子也还是不好过呢。
精彩,姜桂芝不亚于穆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