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My name is Plissken
没想到这片子评价这么低哈,当初电影频道播放过一个叫做《电影魔术》的纪录片专门讲过这个片子的特效。我当时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酷的要死的片子。时隔多年,终于在eMule上如愿以偿的下载到了完整影片,感受只有一句话,史上最bad-ass B级片,永远,永远没有之一!
说真的,一个B级片没有了库尔特·拉塞尔,基本上根本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那深沉低哑的嗓音,一脸的胡茬,万能我主在上,他们甚至给他配了个眼罩!!
语无伦次了,认真说两句。
电影人们为了电影的娱乐性做过无数的探索,现如今,我们是多么的看重特效、剧情结构、大牌明星、大牌导演、多少多少亿的制作成本等等等等唬人的玩意儿,结果呢,归根不就是商业片么,我很容易就能列出一个公式来:
大牌X:一大票女性拥趸+大牌Y:一大堆男性拥趸+大牌导演Z:一大票文艺青年拥趸+随便一个剧本(不行就翻拍漫画,再不行就直接翻拍老片):老观众基础=既定票房收入。然后再搞一搞营销,弄点话题出来炒作一下下,收钱~
有意思么还?敢不敢站出一个人来,像卡朋特一样,弄一个鬼扯到极致的剧情,让库尔特穿上黑皮衣,握着两把带着夸张而且一次都用不上的光学瞄准镜的大口径左轮手枪,冲向无政府主义的洛杉矶,狠揍一个切·格瓦拉二世?!
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件真正有出息的事情,这才是一个商业片导演最应该做的事情。
2 ) 电影的配音
除了几句MS终结者的话..以及那场篮球投篮..
最记忆尤深的就是影片的配乐..激昂的电吉他曲调..
一直在寻找..电影原声带..这算最早接触金属.硬核摇滚..
最后的曲调..激昂却不失柔情...
因为英文能力一直有限..所以还没找到...不知道派拉蒙有没有出原声带..
3 ) 全片高潮在最后
独眼龙主角在冷酷而又坚定的一句disappear后,全世界回到无能源状态,一根火柴的划亮和熄灭隐喻着人类将重新开始创造文明以及文明最终的消亡。没有这个桥段,整个影片的内涵可能只能停留在打打杀杀你死我活上了。一分钟的结局让整部影片多了使人观后深思的话题。只是本片可能名气在当年不算太大,挺可惜的
4 ) 观后 有感
科幻动作神作!经典至极!!
延续了上一部「逃离纽约」的剧情模式(这次预算明显多了…)的一部融合了冲浪,科幻,夏天,公路,枪战,美女,赛博朋克,cult,西部,畸形人,政治,喜剧等元素的经典!
约翰卡朋特的电影把控能力真是极强,不得不佩服他的创新能力和他的才华!!
布鲁斯坎贝尔的客串立马使电影增加了搞笑和cult的恶趣味!
电影呈现出科幻的赛博朋克气息的世界真是令人惊叹,手绘的背景和有点假的电脑特效使画面别具一格,现在看来真的充满了离奇和cult!并且成功预言了VR时代来临的构想。
还有一个视装逼为生命又倒霉又打不死的男主角Snake。他每次出场都穿着那件老皮夹克!影片中那场摩托车追逐戏真是太刺激太精彩了!拉塞尔塑造出了一个如此经典的硬派动作形象,相比同样大破敌人基地的007我更喜欢又硬又爱装逼的Snake!!
电影充满了无政府主义
结尾处实在是令人称快!不禁拍手叫好!!!这是全片的升华!不得不再次佩服一下约翰卡朋特。
总结:太棒了…这就是我想要的。
5 ) 未来即现在
依然是战斗英雄再次因犯罪而交易,交易的报酬仍时是免罪;一样的情节和剧情,也同第一部一样充满反社会、反权威、反正全的意指,亦或许导演想表达的是只有在这种完全隔离的监狱里才有完全的自由——完全的自由就是无政府主义状态。第一部的大背景是冷战,核战,而第二部的背景是未工业化社会也就是第三世界联合反对美国。所有在洛城岛上的人的共同控罪是道德上反对美国,这是我听过的除了腹诽外最恶劣的控罪。“未来就是现在”是这部电影里最有哲理的一句话。15年后拉塞尔和导演卡朋特的再度合作并没有带来什么新意。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主角和对白都有点牛仔和西部片的感觉。
6 ) 格瓦拉在美国
一部典型的90年代朋克式电影,各种颓废,不安,迷幻,愤怒和革命夹杂在一起的科幻片。格瓦拉在美国人在第三世界人民心目中是革命英雄,当然对于美帝而言就是恐怖分子。历史永远这么诡异。当然,任何第三世界的革命者,最后都是难逃一死,格瓦拉自然不例外。这部片子我记得当时是有引入的,对于美帝的价值观,我们当时估计还是出去好奇为主。反正是丑化美帝的,我们都需要,与真实社会是否贴近与否,并不重要。很明显,里面的性感美女,可以说真多,简直像到了夜店一样。喜欢这部片子的人士,肯定要喜欢《杀出个黎明》第三部。都是异曲同工之妙。
7 ) Escape from L.A.
从Taken聊到硬派动作片,有人说他的前三个排名,是Taken,Escape From LA和Shoot 'Em Up。其中唯一没看过的,就是这部Escape From LA了。鉴于其它两部的大好印象,于是兴致勃勃地打捞了这条漏网之鱼,扔到笔记本上,在去Las Vegas的飞机上把它“煮”了一遍。煮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嘀咕,怎么都觉得像80年代的片子,动作做作,打扮夸张,情节弱智,……左右飞机上无事可做,还是强忍着看完了。游玩回来,确认了一遍,96年出品。96年还能拍出这样水准的作品,真是让人无语。这部片子本是三部曲之二,前一部Escape From New York,想来也不会如何好看,而计划中的第三部Escape From Earth,在大家被这一部恶心住之后,也就不了了之。我只能说,幸亏不了了之了,嘿嘿。
8 ) 电影,噱头,遮羞布。
我以为只有中国能拍出这么“有才”的电影,原来美国也可以。。。。
主角长的。。。。。带个眼罩,抽根烟:call me snake。 我这汗哗哗的啊!!!!!!!!!
美国总统长了一个卖猪肉的草包肚子。
配乐让我仿佛回到90年代看国产侦探片。
最大的不理解是,影片96年上映,咋这么落后呢? 是不是豆瓣弄错了啊? 1986年,还有可能。
擂台上的动作设计,是在让人崩溃啊。
麦姬和布莱恩,哪来的这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 导演脑子进水了。
最后总统还拿个枪杀人,街头小混混?
看着“逃出纽约”这个噱头上,给3星吧。
A.K.A. Ulatra Hyper Escape from New York Super Turbo Special Champion 10 Anniversary Edition EX:有钱就要瞎豁豁
Call me Snake and The name's Plissken 2nd。洛杉矶震后孤岛,蛇君继续限时逃生游戏。看到了BSG中那位同性恋该隐船长。当年约翰·卡彭特拦了Escape from New York的音乐,这回也忍不住插了一脚,因为有专业人士,这次显然更带劲点。
If we cannot balance the two sides, we can shut down both of them.
以前被这个电影折磨过
冲浪那段还不错 其他都凡善可称也许96年的时候看 会觉得很不错
7.7 既是续集,也是翻拍,电子感不及《纽约大逃亡》,但还算保住风格,库尔特拉塞尔嗓音低沉说出“Call me Snake”依然有范。尾声将近,我差点以为卡朋特会堕落到宣扬美帝民主自由主旋律,但迎来的却是一个末世感大增的黑色结局,不得不说这个结局是胜过前作的地方,也是拉分所在。
布西米是不是吸毒来着
看到大乱斗不想看了。最开始以为是女主角的女生死得好快,以为是runaway算了下设定30合适,查了一下确实是的,设定是穆罢了。cuervo名字西语式的,造型很眼熟。世界设定是dark paradise以外的地方都无目田了,la那儿莫名角斗士啊不过是打篮球这么健康运动真是幽默死了。灯塔国右翼独夫现实程度待查……。那个浪🌊是cgi吗……城……城市文化宣传片?看完。run baby run baby run away , run baby run baby escape l.a~。最后也算拯救总统女儿了。皮衣牛仔造型……
保持了ESCAPE FROM NEW YORK的风格,市中心滑浪实在CULT得有喜感
终于到了抽一根烟的时刻
概念、构图、未来感还不错,剧情好尬。
好的科幻题材,但确实拍得不好
这货才不是特种兵 简直笨蛋一个
要放在今天来看,就垃圾片一个!如果当时来看此片,效果肯定不一样了,可惜国内没有放映,都是在录像厅看的!盗版横行的年代很让人神往啊!
画风太浮夸,感觉有不少电影都沿用了这种套路,《死亡天使》《赏金杀手》一类的…问题是,东影都引进过(╯‵□′)╯︵┻━┻
片子很二,主角很失败、很绝望,被伤害,一遍一遍的重复。
6,还是看的很爽,卡朋特骨子里是真朋克,永远都是无政府那股愤青气质。卡朋特是一个独属于七八十年代那个B级片热潮时代下的导演,在那个CG电脑技术不成熟的时代,他那套土法炼钢的制作方式才有了契合那个时代的美感,粗糙中的精致,首先还是要糙,要低成本。所以这个片子这么多CG特效其实是看得很不习惯的,他那套东西大制作是玩不转的,所以90年代他就自然慢慢过气了,没办法这个是时代决定的
天啦钱一多就砰砰砰爆车,我还是喜欢钱少的。不过打篮球和老嬉皮彼得方达“我不去,在这儿等着冲大浪”特别搞笑。布西密老师是替代纽约的哈利迪恩吧但没有物尽其用
結局一幕被指控是《星戰8》的抄襲對象,實際看完覺得運鏡神似但韻腳全差。整容對應好萊塢,那籃球就是對應湖人和快艇?那銀河隊呢?足球隊對洛杉磯人來說這麼不足輕重嗎……
呼!15年一归的型男大英雄再次装逼到底。打倒独立王国,讥讽政府阴险狡诈!无形宣扬无政府主义。简直重操旧业,冷饭再炒!欣慰是科技领域和动作场面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