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世界还是那么硬实,人心还是那么柔软
“Bobby呀,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啊……没有啊。”
知道麦兜2014要上映新片的时候,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看了。电影院冷清清的排片和上座率并没有怎么影响心情,我拿着单人的入场券坐在故事里。留心的话会发现台词里留下了彩蛋,“听华仔的歌会急便便”又把人带到“春风亲吻我像蛋蛋蛋蛋挞”的温暖里。【=。=以下有剧透】
《麦兜我和我的妈妈》里,世界还是那个硬实的世界。麦太还是那个超人,拥有无穷家长里短的智慧:能歌舞能播报,能砍价能通渠,铁衣架弯一弯变法宝,尼龙绳打个结能通渠,买菜的时候能多省一毛就绝不嘴软。她在外面强撑着抵抗贫穷的生活,回到家却把最温暖柔软的世界毫无保留地给了麦兜,为了不让麦兜受打击,想出很多美丽的童话来隐瞒贫穷和病痛。在妈妈的庇护下,麦兜也还是那个迷迷糊糊的小胖猪,“不是低能,只是善良”,分不清左右,看不懂菜单,运动不行,学习不行,霉猪手抓六合彩一个号码都不中,而又希望妈妈能不那么辛苦,有机会发达,笨笨地相信了妈妈假装旅行和上太空的说法。
不过这集里麦兜开始长大了。这个世界还是那么硬实,他的心也还是那么柔软,只是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懵懵懂懂还能笑出来了。他开始心有不甘,觉得外面的世界一定跟四方窄窄墙壁内的不一样,想出去看看。但在海上飘来飘去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其实跟之前没什么两样,而他还能保持这种状态,或许全仰仗在家里还有一个超人母亲。而他失去了这样一个依靠后,即使哭,也不敢用力地大声地哭,也不再有那个宽阔的怀抱能容纳他的脆弱,眼泪只在摸起许久不碰的琴的时候,淌过眼角,在荷包蛋打散在旋转着的水涡的时候,滴到汤水里。
这个故事的结尾,麦兜有如神助地“逆袭”了,可也许更多的时候,麦兜还是那个麦兜,就像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那又怎样?应该要怎么样并不需要是怎么样来支撑,甚至最美的往往是,当事实远不如意的时候,你的相信仍然在坚持与其对抗。说起来,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保有一颗柔软的心灵?因为世界既温暖又柔软?事实远非如此。因为柔软的人总是会有好报?好像也不一定对。世界硬梆梆的,未来灰蒙蒙的,但我仍然愿意相信愿意爱。根本没有为什么,我只是愿意。
我觉得麦兜系列里最重要的两句话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啦。”“以后你争气最好,但如果真的不行,咱们母子俩就一起使劲吃鸡。”
这个世界硬梆梆的,像一颗咬也咬不动的硬板栗。努力去做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努力去追也有守不住的东西。你呼喊,你求救,你希望时间走得慢一点,你希望未来能再明亮一点,但是没有用,那些挣扎和叫喊被黑暗吞噬,之后再没有回音。而人的心那么软,像一掰就弯的铁衣架和柔软的尼龙绳。但柔软也有柔软的力量,铁衣架变作书架头盔,尼龙绳打几个结上阵,这力量未必很大,甚至还很脆弱,可已经足够支撑起你整个世界的相信,足够让你在黑乎乎的世界里,亮起寂寞而笃定的光芒。
龙应台对安德烈的期许是希望他用功读书,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迫谋生。麦太对麦兜已经没有期许,即使他是霉猪手,即使他最后还是没能争气发达,即使输光了的自己未必会在他身上赢回来,她也还是毫无保留地相信。
以上这些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吗?
并不是。
讲故事的人只是讲而已,故事也仅仅是故事。希望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是我们,希望听出什么意义的也是我们。
我想我和麦兜一样困惑,困惑的同时也太无力。可是我们一样柔软,柔软到不可摧垮。因为我们有爱,有相信。
2 ) 妈妈,我想你了。
广州看电影的好处是,港片都是粤语的,不用挑不用拣。
我的同事们总是一副惋惜的模样,觉得我小时候看的黄飞鸿、周星驰、TVB都是国语的有什么意思。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麦兜电影,跟耗子在影厅里两个人哭的凶残。我妈妈的爱一点儿也不比麦兜妈妈对麦兜少。碰上一个叛逆自私的女儿,总是格外伤妈妈的心。
这些年,我在外头。
妈妈,在家里。
观念差异越来越大。
他们忍我、爱我。
一边被我伤害,一边却依旧付出着,渴望着我的回应却总是落空。
来广州后,两个半小时的火车即达,却没有回过家。
借口总是很多的,忙碌也好,身体也好。
习惯了在亲情中被动和享用,想主动做点什么事情总是羞赧的放弃。
太久太久的被动,似乎丧失了表达的能力。
麦兜等到妈妈上了太空,一夜长大。
而我,要等到几时去?
3 ) 美食线索
无论是香港电影的低迷期,还是现在的回暖期,麦兜系列都稳稳地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这样的成绩,自然源自它的独特,它不同于香港过去辉煌过的任何一种类型,它不随波逐流,它就在自己的那一隅淡淡讲着故事,可以欢笑,可以悲伤,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尽显活着的一种模样,别无他求。
其实麦兜跟人间小团圆挺象的,都是香港平民的家长里短,小团圆惆怅些,而麦兜就没那么伤不起,骗骗哄哄的,一天也就过去了,不管怎样,做人最重要是开心。
当靓煲皇出场,一张菜牌上,熟悉的啫啫鸡煲,西柠鸡柳等顺着麦兜鸡鸡鸡鸡的蠢萌台词滑过我的眼睛时,那吃中的浓浓港味便渗了出来,啫啫鸡煲,我的最爱之一,港式的茶餐厅几乎都有供应,秋冬时节,来上一锅热气腾腾,咸香无比的啫啫鸡煲,真的好享受。
靓煲皇,承载着故事中的变迁,无论香港还是内地,日新月异已经是一种常态,难得有个地方,象小团圆里挖出炮弹的那里,居然几十年都没被挖过。变迁总是欣喜夹杂着忧伤,无力改变,只能接受。其实这两年,社区已经开始变样,旧的人搬走,新的人搬来,大家心中有数,都开始找工作。变迁之后,还要想着如何维持生活,日子总还是要过下去的。
靓煲皇的结业,让人默默的难过。咕噜鸡球,西柠鸡柳便在荧幕上飞舞起来,晃呀晃的,勾着你不得不去回忆,曾经有那么家已经不在的馆子,那里有那么些你曾经那么爱吃的菜。
大肉罗汉斋,麦太的美食节目,这道菜便是母爱。孩子都不喜欢吃菜,只吃肉,智慧的麦太便把菜藏到肉里,孩子吃了肉,就不晓得原来连菜都一起吃啦。这样的母爱一点点累积起来,就成了伟大。
江南有名菜素鹅,用豆腐皮制造肉的口感,斋食的人既能解馋又不致破戒,两全其美。麦太的大肉罗汉斋反其道行之,大肉裹上素菜,让孩子既能吃下蔬菜,又能吃的开心,真是万能的妈妈经。
旅行,总是麦兜故事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平民难得的娱乐。当初的马尔代夫,现在换成了日本韩国。以为中奖发财,麦兜理所当然想去日本吃寿司,去韩国吃石锅拌饭。为难的麦太颇受到点惊吓,于是拖着旅行箱转了一圈后,又回到家里,只是换了气氛,多了一桌日本寿司,然后,又多了一桌石锅拌饭。麦兜说,我到底是去没去过日本韩国啊,好象去过,又好象没有,糊涂了。好心酸,也觉得有一些幸福。到底麦太是万能的。
提到寿司,就不得不插一句,还是海胆跟鹅肝的好吃,牛舌的也不错。石锅拌饭嘛,记得配人参牛尾汤,很补的。
这一次的麦兜故事,经历了成长的痛。麦兜躺在床上,想着如果麦太买了那张彩票的话,虽然觉得这么想很坏很坏,心里总还是酸酸的。终于离开家乡去讨生活。免不了历经艰辛。此时,大表伯的荷包蛋方便面,便是一碗心灵鸡汤。迷失荒山的人,能吃到一碗热乎乎的荷包蛋方便面,就是安慰。麦太去了太空,麦兜一路游走,默默悲伤,顿悟时分,没有忘记煮碗荷包蛋方便面,抚慰自己曾迷失的心。
我也实在是个方便面爱好者,最喜欢面的汤头,每看到新的口味新的品种,必买回家,细细品尝,日式的清淡与极致是最有功力的,韩式辣泡菜汤又是独具一格的,港式的麻油公仔面很亲切,台式的浓烈汤头很刺激,东南亚的咖喱叻沙也是难得的清新爽口,无论如何,不能忘了加一颗蛋,这样才够完美。
麦兜终于长大,成了名侦探。回忆里满是麦太的望春风,和miss chen的闽南语小曲儿,市井的小生活,买菜讨价时的乐趣,六合彩的喜与哀,万能家居侠,好多好多,全是麦太。所以,麦太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她的人心里。
也依旧是暖人心的画风,似微风拂过,好像有些伤,却总是淡淡的。
麦兜美食语录:
大难不死,必有锅粥。
肉不啄,不成饼。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霎时之蛋挞。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猪猪肉肉。
有情人终成扣肉。
啊武汉终于到了武汉,这片卧虎藏龙的土地武汉,您孕育了热干面和鸭脖子,没理由不顺便孕育我,麦太快快鸡!
4 ) 哭也不敢哭得太大声的你,别寂寞,我们都一样。
喜欢麦兜很多年。
这只小猪,从 2001 年开始出现在荧幕上,到现在,陪伴我 14 年。别人问我爱的电影排名时,麦兜系列一定在 Top 3 。于我而言,它不是一系列童话片,更不是好笑的喜剧。无论是 14 岁时看第一部,还是 28 岁时我看第六部,都毫无意外的流下眼泪。
很多人说麦兜讲港人的奋斗精神,因此感动。可是麦兜让我爱,是因为这只小猪跟我一样,对于「生活」这件事,有一样的困惑。
我十四岁时,麦兜说:「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该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
我十七岁时,麦兜说:「其实,我没有哪儿想去,我只不过好喜欢现在这样子啊。」
我十九岁时,麦兜说:「可是我的真谛,只有一个啊。」
我二十二岁时,麦兜说:「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我二十五岁时,麦兜说:「我们庆幸心里总唱着一首歌,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我二十八岁时,麦兜说:「不是所有事都能像荷包蛋一样,拌着拌着,就又都聚到了一起。」
我不知道你们,但对我来说,麦兜的每一次执拗,每一次困惑,都是我。
小时候觉得努力很多事情也未必行,害怕硬邦邦的世界,我一直想,长大了会怎样?再长大一点,会努力想要守住一些什么,相信一些什么,希望世界不要变得太快,我怕我跟不上。真的进入成人世界了,眼睁睁的看到生活不是童话,最后我们的愿望,其实都没有实现。现在,到了 28 岁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执着的去看对和错、因为有更大的命题在我们前面要我们面对——生离死别。
死亡真是一件残酷又严肃的事情啊,严肃到不敢想。今年,周围很多人失去亲人,陪他们悲伤了一次又一次,其实我们都知道,死亡不是上太空,也不是回老家,那些我们爱的人,一旦离去,永不相见。但还是不愿说破,不愿面对。即使我们已经可以伪装成独当一面的样子,即使哭也哭的得体,但是面对死亡这回事,麦兜和这个年纪的我们都还是幼稚又毫无经验的小孩子。我们突然明白,生活不是最大的杀手,时间才是。
所以,学,拼命学。学着放手,也学着把离开的人放在心里。
只是学的好辛苦啊,眼泪总也擦不干净。哭也不敢哭得太大声的你,别寂寞,我们都一样。
5 ) 冬天很冷,但这里很暖
哭着看完的。
电影虽然是动漫,但很暖人心。
剧情很平凡,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但换一种视角,感觉立马不一样了,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份暖意驶来。
麦兜每次买的彩票都不会中奖,但麦太还是每次都会买他抽的号码。大概就是因为即使全世界都不相信麦兜,麦太还是会相信他的。这大概就是家人的温暖吧。
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心里不高兴,不开心了,我就会很想回家。觉得只要回家心情就会变好,其实事情还是那样没什么改变,但就是觉得很踏实,有了勇气。一直以来,家的温暖这个是我心灵最脆弱的地方,稍微提及就会眼泛泪光。看了麦兜更是,全程哭成狗。
片里那个大麦伯也是个温暖的存在。即使生活不尽如意,但依然有阳光照射进来。
6 ) 麦兜和他背后的香港
从2001年《麦兜故事》到2014国庆档的《麦兜我和我妈妈》,麦兜系列电影已经推出六部。来自香港的小猪麦兜发过梦、学过太极拳、与华仔同台演出过。这一诞生于香港本土,后来北上的系列电影,兜兜转转后又回到故事的起点。
按照故事的套路,他原本该憨憨地与单亲妈妈一起生活下去,胸中怀着斑斓梦想,然后无奈地长大成人——和千千万万的香港普通民众一样。但在这一集里,麦兜却应验了流行的成功学,终于发达成为精明能干的英雄。看完此集,失望不止一点,疑惑也不止一点。在为普通而辛酸的香港生活代言二十余年后,成为社会栋梁的麦兜,究竟要怎样续写这部“草根童话”?
麦兜和他的表弟麦唛早在1988年就问世。最先问世的《麦唛》系列,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猪麦唛。香港俗语里称傻傻笨笨的人为“猪唛”。然而麦唛并不傻笨,他精明能干,中英双语流利,生活富足潇洒。最初的故事以麦唛的日常生活为主。之后慢慢转入它所上的春田花花幼稚园,麦唛逐渐淡出,麦兜转而成为故事的主角。
麦兜的右眼上有一块红色胎记。他出生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里,自小和单亲妈妈麦太相依为命。麦太望子成才,倾尽一切希望孩子能多学一点东西。无奈麦兜笨笨的,傻傻的,似乎有把一切搞砸的能力。作者谢立文曾在访谈里说,“麦唛在香港或者广州或者英国都没什么区别,但麦兜只能在香港的背景下出现。他的单亲家庭,他的母子关系,还有自己天生资质低等,和麦唛有很大区别。”
虽然并非刻意,但从麦唛到麦兜,香港社会的境遇变化不知不觉依附于这两只粉色的小猪身上。麦唛问世之时,正是香港经济最好的时刻。那时候香港顶着“亚洲四小龙”的光圈,港人也多半自豪于自身的发达和高效。但到1997年前后麦兜变身主角,经济下滑的焦虑、社会矛盾的逼迫,通通都在麦兜母子身上凸显。1997年,13集动画片《麦兜与麦唛》问世,两只小猪第一次走出纸面走进电视。第一集里麦兜想在感恩节吃火鸡。节俭的麦太狠下心买了一只最小的火鸡,结果这只火鸡足足吃了一年。
2001年,电影《麦兜的故事》上映。当年这部电影的香港本土票房超过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名副其实的港人骄傲。影片中,麦兜前往长洲学习帆船本领的桥段,则来自1996年奥运会李丽珊为香港夺得首枚奥运金牌。然而长大成人,麦兜没有和李丽珊一样成为奥运冠军,只是在压人的楼市、故事中逐渐变成负资产。他的一句“垃圾股果然会让人跳楼”,也许比帆船和金牌更击中港人心脏。
继承首部票房奇迹,2004年归来的《麦兜,菠萝油王子》自豪地在片尾打上了“百分百香港制造”的字样。依旧是细细麻麻生活和幻想童话的交织,这一集电影里,麦兜的身世之谜被解开,那个叫麦炳的男人,抛下沉浸在新婚甜蜜里的麦太,留下一部《菠萝油王子》的书稿,回去完成自己的“复国之梦”。镜头跟着年轻的麦炳和麦太,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香港。年轻的女工们在工厂里劳作,香江上画舫游弋。然而下一个镜头,画舫焚毁,麦太和麦兜的居所仍然狭小逼仄,却和春田花花幼稚园一样,面临拆迁的命运。
2003年,香港经济仍没有走出低迷,经历SARS疫情以及之后的若干不当政策,更是让局面雪上加霜。几乎在同一时期,香港影坛拍出了《金鸡》。与麦兜母子一样,妓女阿金也是香港中下层阶级的代表,在时代的大浪中起起伏伏。而《麦兜,菠萝油王子》里,“活在过去”的麦炳似乎缅怀着旧日殖民地时期香港高速发展的荣光,而“活在未来”的麦太则希望告别劳碌生活,买一块墓地对着大海抖抖脚。只有活在当下的麦兜,在时局和经济的萎靡中进退两难,为了让时间过得充实一点,只能抖抖腿。
在这之后,麦兜系列日益成为代表着港人的“草根童话”。关于它的漫画接连推出,并被引进内地。麦兜图案的文具衍生品也一度热销。在媒体票选的“在香港居住的十大理由”中,麦兜应声上榜。对小朋友而言,粉色的麦兜和它幼稚园的好伙伴们稚气可爱,常问出些傻傻的的屎尿屁问题。但在大人来看,无厘头的麦兜系列却暗含着无数成人世界的辛酸。2006年的《春田花花同学会》将麦兜动画和真人表演结合起来。影片中应届毕业生面临残酷的就业局面,烧味店的盛饭工甚至都是哈佛毕业。现实的孤单、寂寞、焦灼困境在这部电影里都被无限次放大重现。在迄今上映的五部麦兜系列中,这部充满了恶搞的电影评分最低,却因为“超女”周笔畅和张靓颖的加入得以在内地上映。
2009年的《麦兜响当当》是一部有内地投资、制片和演职员班底加入的合拍片,甚至连故事也一并搬来内地。故事的源头实际来自电视动画片《麦兜与麦唛》。麦家祖先麦仲几千年前“吃饱了撑着”的发明因为三峡工程被发现。几乎同一时刻,麦兜跟着妈妈北上。来到武汉,麦太赞颂这座”成就了热干面和鸭脖子“的城市,希望屡次投资失败的自己能在这里找到春天。她把麦兜送进“太乙春花门”学习太极。
这部电影在2009年暑期档上映,出品方在同年春节档刚将喜羊羊系列搬上大屏幕。据传片头的3D场景和片尾的三峡大坝,都是应投资方要求所加。普通话版的配音阵容包括了那年刚开始走红的黄渤,在上映时间上也比香港本土早了半月有余。
北上的妥协发生在电影里,也在实际生活中。2003年,内地和香港间开始实行CEPA政策。两地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在大陆定居。根据2008年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调查,约有50万港人长期居于内地。2009年一年间,就有4万港人移居内地,首次超过内地定居香港人数。
2012推出的《麦兜当当伴我心》讲述的重心不在麦太、而在憨憨的校长身上。春田花花幼儿园的校长注重音乐教育。他的学生似乎都没有成为“社会栋梁”,却一直让音乐陪伴身边。
这部电影的内地色彩依然强烈:麦兜遭遇了带着东北口音的小伙伴,在她家的豪宅中找不到厕所迷了路。影片尚未过半,这个女孩即告家道中落,落入和麦兜相似的阶层处境。
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内地和香港在处境上似乎更同声同气,彼此生活上的关联也更加紧密。影片里,一辆载着小合唱团成员的小巴在深圳和内地两地奔波,即是当下生活的写照。比起前几部,这部电影少了童话色彩,多了写实的意味。
在接连北上之后,2014年国庆档的《麦兜我和我妈妈》,却又把故事搬回了香港。然而麦兜和妈妈没有回到他们位于本岛的闹市区,而是生活在一个小渔村。依然是生活的窘迫、拆迁的来袭,前几部里的麦太的卖力工作和望子成龙,在这一部电影里变本加厉。
在《菠萝油王子》的结尾,曾经有过一个“春秋大梦”般的结尾:靠着抖腿,麦兜和大提琴家Jo-Jo Ma(戏仿马友友)同台演出,麦太盛装为儿子鼓掌喝彩。然而在《麦兜我和我妈妈》里,先是麦太真的离世,再是一向傻傻的麦兜似乎打通任督二脉,奋发图强,终于出人头地。
只是发展至此,故事似乎脱离了大时代的背景,“香港仔”麦兜在人生道路上,又一次变得面目不清。他没有像前几集里一样,长大成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着没有梦的现实世界,而是变成了名侦探。成为名侦探的麦兜带着猎人帽,像福尔摩斯,也像柯南。陡然发达的结局,虽让一路看着麦兜走来的观众倍感欣慰,但心中却有不适。这个干任何事情都“麻麻的”(粤语很一般)、甚至有点呆、有点憨的小猪,原本是万千普通港人的人生投影。但在故事的最后他还是翻身成了成功学典范——仿佛不这样无法证明人生意义。
相比之下,我更中意《麦兜响当当》的结尾:若干年后,成为OL的牛牛阿May遇到了开烧鸡店的麦兜。就如同麦太常说的睡前故事,麦兜从一个小朋友变成了一个大叔,依然傻傻的,依然善良着。阿May觉得,能够这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如今,渴望成为“社会栋梁”证明自己的麦兜,和屹立在这只小猪身后的大香港一样,面临着自我认同的焦灼困境。
7 ) 从鱼旦粗面到荷包蛋方便面
这次看麦兜,没以往笑得那么开怀,心情反而有点沉重。
以前的麦兜,没有粗面还可以选择鱼旦,没有常餐还可以选择快餐。到了这一集的麦兜,却发现,不是所有事“都能像荷包蛋一样,拌着拌着,就又都聚到了一起。”尤其是那些关于生活、关于身边人的事。
是的,这一集,麦兜长大了,而一直看麦兜电影系列的我们也长大了。渐渐地发现,生活再不是从前的无忧无虑,而更多的是无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麦兜·我和我妈妈》里提到的人生必须面对的一个命题——妈妈有一天会去外太空。
《麦兜·我和我妈妈》的故事其实特别简单,片名基本就可以概述这部电影——长大的麦兜回忆起了小时候和妈妈的点滴。那些麦兜儿时的故事,很亲切,因为那跟我们很多人成长的故事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才是麦兜系列电影的魅力,它的“接地气”,不是为了要揽更多的大陆观众,刻意地加入一些大陆的元素,而是将“地气”接入了每个人心底最深处,接入了我们的回忆里。关于这一点,其实个人觉得,上一集的《麦兜当当伴我心》有点迷失了方向,而这一集又回归了。熟悉的麦兜回来了,只是它长大了。
其实长大意味着什么?这一集的麦兜告诉我们,长大可能就意味着失去,甚至可能会发现,以前拥有的一切,其实都是爱你的妈妈为自己制造的假象而已,但能为我们制造假象的人,却伴着我们的长大而渐渐离开。是啊,长大就是这么残酷。长大的我们会像长大的麦兜一样,发现当旅程上少了那些陪伴你成长的人时,旅程会变得如此无滋无味。其实,重要的不是旅途上的风景,而是陪伴我们看风景的人,又或者是为我们制造旅途风景的那些人。或者这就像陈可辛导演提到过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到了30岁就开始看到不少熟悉的人一个个地离开我们,这让生活有了悲观的基调——这也是这集麦兜留在我心里的基调。
但麦兜毕竟还是一部合家欢的动画,别忘了里面还有那个永远会让麦兜开心成长的麦太。再沉重的话题,麦太都会携手麦兜,用最欢快的方式道来。我们依旧能为那个傻傻的小麦兜笑翻天,因为从它身上我们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们依旧能从麦太的积极乐观中获得生活的动力,因为她就像所有普通家庭的妈妈,“将输的留给自己,将赢的都给了我”,这也是为什么这一集麦兜里,当年那只“猪”,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只“神探”猪的原因。
刚开始喜欢麦兜,是因为三姑,她确实“配”活了麦太。后来,整个系列动画慢慢看下来,就完全被萌萌哒麦兜和充满港式人情味的故事吸引住了,每集必看,也会一直追看下去。
在这个“史上最残酷的国庆档"又见到了新一集的麦兜,真特别希望它和《亲爱的》都能大卖。我们的电影市场,需要真实感动的《亲爱的》,也需要能够陪伴我们成长的麦兜。哪一天,看到老了的麦兜,或许我会好好哭一场,因为那代表着,我也真的老了。
我们必须长大,总有一天会再也没有鱼旦和粗面的选择,只能下一碗荷包蛋方便面,但希望下一回,我们还能吃上那家记忆中的靓煲皇。
这一集麦兜,提到的母亲甚至死亡,让我想起《麦兜故事》,所有的亲人,总有一天是会离去的。而这次的感受却不一样,“虽然离去了,可还是存活在爱的人的心里”。在“全世界都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都不信任你,我都只信你”时冷不防的哭了……画面比上一集更好,背景甚至有油画风采。好评。
AMC提前场,一堆妈妈带小朋友来看。结果,看到看着,看到最后,都是大人在哭,小朋友一个个不明所以。这一集的煽情更加直接(妈妈的吻、母子对话),有些不留情面。哎,真是年纪大了。人生太寂寞。
“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里。” 麦妈太不容易了,麦兜和麦太那种相依相偎,艰难却依然热爱着这个世界的单纯,每每击中内心,电影没上一部好看都不重要了。“我没有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我的人心里…”
每次我感觉很聪明,每次我感觉很勇猛,每次我感觉很灵巧,我都真切地感觉到,我和妈妈在一起。
当麦兜都长大了,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我也不再年轻。看得眼圈泛红,可能是因为我也有这样一个妈,将输的留给自己,将赢的都给了我。
我只想说,很好看。不要害羞,大胆地进入那个可能坐满了小朋友的放映厅。然后你就会知道,它真的好像是为了治愈背井离乡的累死累活工作的你而作的,就像一碗当你又冷又饿又闷又沮丧时摆在你面前的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一样,让你重新充满力量和勇气。
为迎合北方市场舍弃了一些特色而转为一味下猛料的煽情催泪通俗戏法。靠几个想法还是很难撑到80分钟,不如再买多点歌从头唱到尾。
很温暖,很感动,特别是那些充满童真的小谎言,孩子们未必能懂,正因为如此,对于成年人来说才更致命。故事的首尾在结构上有没有散掉倒也无所谓了,重点是那份成长中的母子情感,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点相似的共鸣吧。
想起很小的时候,一次邻居家有人玩插卡游戏机,我看了好久可是都不给我玩,就不开心的回家跟妈妈讲,她就说帮我试试在电视上能不能搜到邻居玩游戏的信号。现在回想,也许那就是妈妈和我的“环游世界”。祝所有妈妈平安快乐。
很想看《黄金时代》,不料排片极少,只好去看《麦兜我和我妈妈》。仍然是《麦兜故事》和《菠萝油王子》式的温情,料不太足,旁逸斜出的地方挺多的,但母子情依旧动人。感觉最大的问题还是内容太香港,情怀太成人,内地孩子看不懂。现场孩子很多,但笑声很少,通常是父母在笑,孩子却在问:还没演完吗?
”全世界的人都不爱你,还有我爱你。”毁灭系人格听到泪奔~~(>_<)~~。愿为你在天涯海角煮一碗泡面。愿你不管是否能搭对神经,都能无忧无虑的开心。
麦太说:我的傻猪猪,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
误打误撞碰上点映,电影结束麦兜和帅气的配音小哥就出来了。小朋友乐不可支,大朋友涕泪交加。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爱你,还有我爱你。
几度哽咽落泪,这应该是麦兜北上之后最棒的一部了。故事线清晰,整体的叙述也比之前两部大大提升,虽然主题上和《麦兜与菠萝油王子》重合的地方,但是依然直击观众的心房,最后那一段依然让人泣不成声。
全场不过十多个人 孩子占了一大半 孩子们从开始笑到了结束 还在一边说“什么时候结束 上太空就是死了”原来这么难过的东西在孩子嘴里说出来那么简单 后面的情侣说太无聊了 前面的妹子吐槽着情节 我一人看的满眼泪光 我最觉得最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有一种无奈,叫“我选了5张票30个num却连一个数字都没有中”。有一种痛,叫“即便如此,你仍相信我的选择”。有一种无知,叫“我渐行渐远,远到彼此无话,因此不再按动拨号键”。有一种唏嘘,叫“我学会了回到地球,你却上了太空”。然而,有一种人性,叫“十分感动,然后忘记”。
一段段的心灵鸡汤啊,多说无益,喝也喝饱了
就是说纸包鸡、童子手抽不中六合彩号码、假装去旅行这些梗都是早就用过的,什么“爱你爱到心肝里”,结尾字幕“永远住在爱的人心里”都太直白太low了。麦兜还居然成为名侦探,而不是那个舍不得用掉橡皮的善良的只有腿很粗壮这个优点的笨猪,也不能让我这卢瑟预备役产生同理心,但,这是最喜欢的系列了
泪点三次。如果做一辈子动画就看一辈子。
内容围绕麦兜妈妈对麦兜的爱展开,真的很温馨,看的好感动,最后麦兜妈妈离开的时候好想哭,很温情的一部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