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联合摄制的2008年残奥会献礼片。该片讲述残疾人艺术团团长方颂扬在巡演中发现了极具艺术天赋的盲女月明,便邀请月明参加艺术团的演出,面对这个不可多得的盲人钢琴人材,爱才心切的方颂扬想帮助月明找到合适的工作,可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要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非常艰难。影片取材于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成员陈敏敏的真实故事。
除了女主角姚星彤外,《绽放》里的演员大多是本色出演的残疾人。所以影片创下了一个纪录,该片是国内起用残疾人演员数最多的一部电影。昨天参加首映式的专家一致表示,这部电影朴实自然,故事令人感慨深思,算是近年来反映残疾人生活最真实的一部影片。
(资源链接见个人简介)
这部电影真的相当棒,它采用插叙的手法,两人在party上遇见,坐在一起闲聊,聊天内容却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没有头绪,但又勾起你的好奇,迫切想要了解两人究竟发生了什么?
接着镜头随着两人的沉默来到七个月前,揭晓一切未知的谜题。让小北想到《爱的路》,但时间线没有《爱的路》跳跃的那么频繁。
电影发生在芝加哥,一个冠有“犯罪之城”的大都市,与犯罪相伴而生的还有大肆泛滥的毒品交易。科特便是一个靠毒品买卖谋生的毒贩,同时自己也是一个瘾君子。
科特的男友保罗,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在超市里当售货员。他深深爱着科特,希望能帮助科特摆脱毒品的泥潭。这样的救赎,让我想到《痛苦与荣耀》中萨尔瓦多的短篇独白《瘾》,壮烈而凄美。
可毒品不仅是科特生活的部分,也是生活收入的来源。贩卖毒品的轻松和高收益让科特无法去忍受普通工作的艰辛与乏味。两人因为工作的不同,生活状态也是截然不同,科特昼伏夜出,白天无所事事地待在家中,给正在忙着工作的保罗打电话。虽然工作中不能接电话,但保罗都是会偷偷接听。
电视新闻中播放着针对同志的恐怖连环杀人案,同事艾迪提醒保罗回家的路上小心。对于艾迪的提醒,保罗看上去不在乎的样子,回到家后就开始担心男友科特。因为在夜间出没在各种场所贩毒的科特,无疑风险最大。虽然保罗讨厌大麻,不喜欢出没与毒品相关的场所,但白天的新闻,还是让他坚持晚上与科特一起出去。
保罗不喜欢毒品,但他努力地融入科特的生活中,愿意为他忍受被毒品呛得头晕目弦。他不希望科特继续抽大麻,但总是管不住他。(提醒:下方可能涉及剧透,建议领取汁源,看完再回来)
保罗想带着科特一起去巴黎,去一个崭新的地方,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帮助科特摆脱毒品的泥潭。保罗为科特付出的种种,科特都知道,但这份爱能否带来救赎?科特想要变得更好,想配得上保罗,想要回应保罗的那份期望摆脱毒品,但离开毒品溺水般地无力感让他无法呼吸。
令人苦涩,《痛苦与荣耀》中的那句“爱或许能移山填海,却不足以拯救你爱的那个人”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贩卖毒品时认识的青年凯文,开始对科特展开追求诱惑,两人在厕所里一起抽大麻,晚点到的保罗一边给科特打电话,一边找他。当看到两人在狭小的空间里边抽着大麻,边席地而坐有说有笑,保罗难受地转身离开了。虽然科特与凯文没有发生什么,但这样场景,哪个男朋友看到心里会没有一丝丝难受?
一边是保罗对自己的爱的压力,希望自己能摆脱泥潭,一边是凯文的诱惑追求。半夜,科特睡不着,开始有些心猿意马。凯文在电话说的那句“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我真想一巴掌扇过去,本来好好的一句话,常常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滥用。把自己的不负责打上“自由”的标签,还想着拉上别人一起烂掉。完全不明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也许像陈奕迅的歌曲《红玫瑰》里唱得一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科特虽然努力忽略凯文的信息,但内心却没有宁静过。
科特躺在地上回想着自己与保罗的感情,已经没有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种萌动。当初的一切充满了新鲜与刺激,每发出一个短信,内心都会怦怦乱跳等待着回复。每一次身体的碰触都沿着神经回路传导大脑,浑身颤栗。而如今,那样的火花消失了。
也许瘾君子的一个特质便是不断追求刺激吧,被现实与感情的逼迫下,科特不想改变,循着人最低级的本能选择逃避,选择放弃。
当他在派对上看到保罗身边站着的两名帅哥,简直赤裸裸的颜值碾压,科特打完招呼转过身就哭了,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了。
即使他与死神擦肩而过,从连环杀手的手中侥幸活下来,依旧没有醒悟,继续在毒品与狂欢中痴迷沉沦,直到他亲眼见证死亡,才明白:原来生命这么脆弱!
当你了解完两人的过往,再回到电影开头看两人在派对上的对话,心里好像打翻五味瓶般不是滋味。最后两人就那么无语凝噎地坐着,明明手靠的那么近,只要稍微挪一挪手指便能碰触对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无限种可能。
该握紧的手,怎能松开?当你总想着会有更好的出现时,你可能已经失去了最好。
艾迪平时有些木讷,像小孩子一样有点傻乎乎的,喜欢保罗,却不知道该如何搭讪,只能找一些工作上的事才能跟保罗说上几句,还都被保罗几句话给冲开。
想找保罗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一方面怕保罗拒绝,一方面希望保罗能去,纠结的话都说的磕磕巴巴。艾迪虽然木讷,但木讷中带着几分简单的可爱。本以为会找到一个人与他温柔以待,却等来了他一直提醒保罗小心的杀人犯。受伤后还有心情打趣道自己会上新闻,将会被世人皆知。
艾迪对保罗的喜欢,太卑微了,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卑微到了尘埃里,可惜没有开出花。他一直默默隔着手机关注着保罗的动态,而保罗却不记得自己有加过艾迪好友。
或许许多人的爱恋都是这样,隔着手机默默翻看对方动态朋友圈,一句喜欢还未说出口,一切便无疾而终地消散在了风中……
如果是在现实里,我希望能有人疼一疼艾迪!
经历过了,便也懂了。 爱情, 没有那么重。
你爱的,是在恋爱时爱人眼里的自己。 那是萌动的时刻。 没有了小鹿乱撞的冲动,也就没有了爱情的催化效应。
剩下的,是生活。 两个人如何一起生活。 尊重,妥协,信任,珍惜。 这些才是一段感情中最沉重的东西。
你会是Paul,也会是Kurt。 是没有对错,但总会有一个人先放弃。 你能理解Paul低三下四的挽留,冷眼相对的决绝。 也能理解Kurt怅然若失的迷惘,藕断丝连的期许。
但是他已说不出我爱你。 那这缘分已经结束。
他们不会再有当初怦然心动的热烈, 也不会再有以后惺惺相惜的重来。
只有远远的,相见不如怀念的关心。
如影片最后两人尴尬的,咫尺天涯的,不会碰触的双手。 导演已足够温情。
Childish和没目标的生活简直是感情杀手,复合干嘛。。。
6.5/10. 两只手各自安放,相敬如宾,没有靠近也不再萌动,爱情一去便再难复还。可爱情究竟只是那最初的冲动,还是幻想中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的感情?不论答案是哪一个,当它离去就真的离去了,不管最初是多么美好,不管最后的画面定格的多么绚烂美丽。萌化了的一部小片,尽管有渣男。
告别了相识的激情,步入了生活的平庸。再无波澜起伏的心跳加速,再无爱情新人的来电刺激,是否还可以珍视,是否能够继续肯定这段从美好开始的爱情?当那你选择重新发现心头的激动,换来的却是后悔离开的心头刺痛。只是爱不可以重来,转身之后却难以重新面对。对于爱,请珍爱,需坚持,方明意。
因为年轻,所以不甘心就这样把一生交托给另一个人,其实,别不甘心。还不错,好看。
说好看吧,也不造哪儿好看,说难看吧,也不至于。男二分手后的态度值三颗星,换对BG情侣估计来不了这么干脆。
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塞:一部同志版的“蓝色情人节”。惊悚元素的掺入很有意思。
为何我们都会在青春年少时不懂得珍惜爱的可贵,非得在经历生死之后才痛悔错过的温暖,电影可以重来,人生错过便是错过。
最后还是没再牵起旧人的手。因为年轻,以为会有更好的人,想要更多而不甘,继续寻觅,随之而来的则是无法挽回的不甘。穿插的凶杀案也许是指向两人感情摇摇欲坠的状态,但去除也无碍...
当你还感觉自己太年轻,就要把青春托付到另一人手上,这却是会让人心有不甘。你觉得彼此的梦想和生活偏离的越来越远,以为未来有无限可能,有另外一种不一样的人生。现实中结局常常是悲剧,众里寻他千百度,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对错过的人念念难忘,之后一辈子都会去寻找someone like him。★★★
當愛情風平浪靜的進行 某一方開始感到不安 也許也不是厭倦 只是太順了 再也感覺不到激情 當愛情變成親情 那種不適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至少我不行 我在男主身上看到了犯賤的自己 比如一轉頭淚流滿面卻不能看著對方的眼睛說出我愛你 明明很想念 卻也不想回去。
这个电影刚出的时候就下载了。。放在电脑里一年半都没提起兴趣看。。今天看了就想说。。好!喜!欢!真心喜欢
穿插杀人狂的情节到底起什么作用啊?那个金发小男孩好可爱!本来还担心他会被砍。没想到死的竟然是超市小哥,请男主角吃顿饭就遭此横祸,长的丑也不是他的错啊。。。
爱情本来就是有保鲜期,何况是纯净的初恋。当激情不再,两个人再也不会如往日般一个短信就心率不齐,所以最终走入婚姻殿堂又共同生活几十年的人他们从来都不是靠激情来过活,生活是生活,爱情是爱情,爱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生活的全部包含的是二十几岁的男男女女所无法想象得。
愿你曾与这个世间,有过情人般的争吵。
嘻嘻
最后一个镜头很美,剩下的就是虐
现在的Kurt或许后悔当时的选择,但重来一次,他还是会选择分手,尝试一种新的可能。电影把同性感情解构得非常细致真实,所以看着真是酸甜苦辣啊。
这种激情褪去之后的爱或不爱,最是真实,也最是残酷。
太漂亮了~
编剧结局设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