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更丰满的电影与更丰满的投行
作为一个混迹投行四年之久的标准文艺青年,加上有过与多家外资投行开会谈判的经验,同时,还有熟悉的朋友在大投行做MD,我觉得我有必要通过亲眼见证给这部片子一个公正的评价。当然,我也是看过豆瓣最负面的影评后去的,之前做足了失望的心理准备。
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如果把老徐的《杜拉拉升职记》作为她上一年的业绩,与今年的《亲密敌人》做一个纵向的比较,那么她真的进步了不少。这里面关于那些外资投行开会的场景,还有收购的整个故事结构,都很接近真实世界。甚至,这个收购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马云与雅虎之间的真实的收购故事,最近这件事又一次在中外媒体上突显风起云涌——收购,就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斗智斗勇的过程。
相比之下,其实《窃听风云2》才是一个不靠谱的企图讲述证券界故事的拙劣版本,我在观影过程中几次怀疑这真的是展现当代股市风云的片子,特别在影片高潮部分,刘青云及黄奕一干人居然在稿纸和白板上手算加权移动平均成本,天哪,微软OFFICE的EXCEL软件已经问世几十年了!别这么不专业了好不好?当然,编剧对融资融券、大宗交易等各种交易手段的完全不了解就不用再过多赘述了。
所以,从故事的整体编排来说,老徐对投行的这点事儿还是做了不少功课。但,这部影片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像老徐本人——太骨感,就是说故事结构很好,但无论作为爱情片、职场片、还是金融题材的剧情片,都还需要更多细节来丰满。老徐学过美术,她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就像作画,颜色需要一层一层铺上,才能让整体画作更具真实感,更有张力。我们需要更丰满的电影和,更丰满的投行。
试举一些让投行人士不舒服的细节:
老徐和黄立行分别是两家外资投行的MD——虽说他们的真实年龄也不小了,可是有没有必要一下子给主人公这么高的职位?特别是影片里老徐这种毕业了没怎么工作被黄立行介绍进投行的新人,是不可能这么快做MD的。影片结尾还有一句台词,说老徐进投行没多久就能带领大家做成这么一个大项目——这实在是不可能。很多人在投行混了五年、八年,也就只能做个VP,比较努力的人也许可以在快四十岁的时候混到MD,不过,那早已是身经百战。论资排辈(seniority),其实在专业化的投行真的比较严格(惟保荐人是尊的投行除外)。 而老徐,通过她会见目标公司主要股东时的表现,实在连VP的水平都没达到。
老徐回到香港,和同事一起在车里聊天,前排男同事说自己在投行拿着一年几百万的薪水,出去都得坐商务舱,连续四十八小时不睡觉,这就是应该的。当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词:败类。知道华尔街为什么大裁员了吧?就是这种自以为是的人搞的。在中国大陆,基本上投行人员都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大部分时候总是在一些穷乡僻壤出差,一整月一整月地忍受恶劣的食宿条件,做大量的基础工作。遇上真的能拿到上百万的年份,也要用好几年的打拼和频繁地在各个项目上加班换来。
那个狗仔的财经记者(或者是博客写手)实在是一个太怪异的角色,在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片子中他就像是一个魔幻的角色,老徐是想把自己的片子搞得有点徐克的感觉吗?
这个莫名其妙的人物简直就像是多余的副乳,真实的财经记者完全不是这个德性。我见过的财经记者很多都相当专业,他们的强项是分析和关注细节,而不是拍照片。然而这个狗仔记者只做对了一件事,就是去澳洲做目标公司的现场尽职调查。这让我想到了报道胜景山河造假的财经记者,当时觉得那个记者真的很了不起,他用自己业余的投行知识和专业的敬业精神战胜了众多专业中介机构和证监会发审委,如此伟大的一件事,就在这片子中变得像八卦一样轻描淡写。
记得我看美国电影《华尔街》的时候,还是在读的大学二年级生。那是货币银行学的最后一堂课,老师找来这部电影给我们放。当时的我,对证券和投行,完全不了解,却一下子被这部片子所吸引,因为,那里面描述的华尔街景象是如此真实和震撼。时至今日,想到这部电影还依然觉得心潮澎湃,我想,中国是不是拍不出这样真实的金融题材的影片了。
不过,我觉得我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因为,老徐其实是在拍爱情片,而不是着力于投行的故事。可不是?要真是两个投行的MD在谈恋爱,都工作多年了,恐怕早就是第二春了,哪有这么浪漫?
但老徐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背景题材,她应该对这种选择负更多的责任——这不是穿越剧,那么就尽量接近真实吧。
老徐选黄立行来演这么一个老谋深算的投行人士,就注定了这角色的失败。当然,老徐这是偶像剧的设计。可是,当年她选姜文来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老道的演员可以给略显单薄的剧情增加一些厚重的颜色。
这部影片还延续了“杜拉拉”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什么每次女主角都非得在办公室里或在众多职场对手面前没原则的乱发脾气?而且为什么总是没头没脑的嚷嚷?当场飙态度在任何时候都是绝对的职场禁忌,从这一点来看,老徐和她的编剧真的都是职场菜鸟。在工作场合不是不能有争执,但这有一种微妙的艺术在里面,这也是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最初火起来的原因——它道出了职场的很多微妙之处。但后来,作者犯了和老徐同样的错误——把职场写成了爱情剧,严重怀疑她们俩是不是成了闺蜜。
我真诚的希望老徐能在职场题材上做一些真实的研究和真实的呈现(当然,可能她没机会了,因为她说下一部不拍职场题材了),而不是误导我们本来很聪明的观众。例如:
谈项目绝不能有文艺范儿。工作上没有性别区分。身为女性的特殊性只能作为加分项出现。
与人沟通没有一两次成功的事。沟通需要坚持。伟大的销售人员也都不是通过一两次接触就成功发展出客户的。坚持不懈总能感动人,再加上方法得当,就最终会说服别人。
职场上相处讲究互相尊重,谁也受不了强悍作风的同事和领导。by the way,能不能让其他的女演员也能在出演职场角色时穿得像老徐一样美?老徐在片子里不停地换衣服,而梁咏琪几乎一水儿的衬衫加套装,这真是情何以堪啊……
当然,这部片子真的有些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黄立行在向老徐求婚时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跟她讨论,老徐还说:你觉得这个组合是不是风险高了点儿?这都让人觉得很接近投行的日常调侃。比如,我们常把结婚说成是IPO,二婚说成是资产重组,私下搞婚外恋则是非公开发行……
故事的结尾,梁咏琪离开投行前夕,与同事开告别party,她说了很简单却很点睛的一句话,她说:“我自由了,你们就继续加班啰!”我突然很有感触,可能只有离开过投行的人或者想过离开投行的人才会对这句话特别在意。当初,大家都是冲着能挣更多钱去的,用或长或短的时间来经验挣钱与拼命的个中滋味,有一天选择离开,看着别人继续狂奔在拼命挣钱的路上,需要有梁咏琪的这种心情——这是重获自由的机会。
最近,有一位重量级的投行人士在新年前夕离职了,他已经成就了历史,我由衷的希望,他是重获自由了,当然,也有可能在新的投行开始新的不懈奋斗。
其实老徐完全可以把投行的故事诠释成那句经典: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投行,就是这么回事儿。
2 ) 填充与挤压并不等于丰满有型——评《亲密敌人》
《奋斗》里的“亲爹”徐志森提到过一种很失败的思维方式——小巷思维。大意是人如果处在一个小巷中,选择只有不是进,就是退,甚至没有转身的余地,做事情要么就是成功,要么就放弃,所以很容易造成定势压力,这压力一多,就容易失控,一失控就离失败不远了。徐静蕾女士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的文娱工作者,她演的影视剧有我爱看的、她导演的片子有我爱看的、她的博客我爱看、她得书我爱看、她我爱看,当然这些都发生在看了《亲密敌人》之前。
应该说在这部戏中,老徐导与演还是很认真的。她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演技与才华和对流行元素的把握力,将某些大陆电视剧创作人员用20集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用一个多小时搞定了,印证出“时间跟乳沟一样,只要肯挤就会有的”这句话的不虚;而且,她还一下子超越了王家卫导演一部文艺片里包含一处风光片的技巧,让我们在同一个时间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中国的、英国的、南美的.......再有她延续了自己的《杜拉拉》风格,商战与情战交织在一起,向自己致敬,也向观众提醒,知新别忘温故;还有还有,凯迪拉克绝对是个好车,电影里的人全开它,连外国人都用,这种景象足以让我们国产汽车工业汗颜,唯有我们某国产品牌的药能与之抗衡,想起来了吧,对,就是“我们也用妇炎洁”!
不过,就像女人总有撑不下的鞋柜、衣柜和化妆包一样,电影就是电影,不是机器猫的口袋,想装什么装什么,其实就连机器猫的口袋也一样,尽管理论上什么都能装,但即使操作起来还是有一样装不了,那就是装B。而老徐在往她的片子里填充各种元素、原料,挤压剧情节奏彰显紧凑的同时,恰恰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多多未必益善,欲速注定不达。
如果你是一节一节看,《亲密敌人》很动感很时尚很有信息量,不过估计这样的人不会很多,而如果你一直看,就会只有一个感觉,很累,且不说并购这种事情的专业性,单单里面大量高速的英语,足以让我们看字幕的人费劲,再加上除了老徐和老赵的标准北京话没什么人障碍,黄立行等人堪称土语的中国话,不规则的纠结在英语中,实在让人无可奈何。其实老徐也不容易,她是个高调的人,喜欢高端事物,无可厚非,但要把这种大学教授几节课也说不清的事情,简单化的用多国语境展示出来,实在是挑战她自己的智力极限以及观众的忍耐极限。
单纯的图快,却没有整体的节奏感,显然“快”没有达到“快”预期,而多呢,更是没有什么效果,按说要商战有商战,要谈情有谈情、要风光有风光、要明星有明星,堪称非常完美了,不过,老徐显然是进入了我最前面提到的“小巷思维”,用杜拉拉及其之前的各种思维惯性,走进了一种事业的瓶颈,她一如中国很多导演一样,或者说跟很多混出来了的、有话语权的中国人一样,一旦自己能够自由发挥的时候,往往不如当初,总是想自己的作品要大、多、全,逐渐的“端着”说话,逐渐的要赋予其中这个、那个,逐渐追求某种自以为是意义的意义而非艺术,简而言之就是开始装B。
其实这个故事不管填充与挤压的多瓷瓷实实、多密密麻麻,概括起来无非是“男人忙女人怨,咋办?”商战完全是配菜,主料还是俩人的感情,而把感情当成生意来谈,显然不是老徐的菜,最后被处理成“让女人也忙起来”,这么玩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这跟“让女人在上面就是让女人翻身”的女权主义论调,类不类似?雷不雷同?
央视大楼很雄伟,但不是堆的;动车跑的快,但不是推的,这些宏观道理想必徐老师早就知道,那微观的诸如胸部丰满有型不是简单的填充与挤压,想必徐老师更清楚,所以,丰胸要看整体效果,电影也要靠整体的把握。
3 ) 一部每到老徐出现就心底一沉的片子
因为没赶上3点的龙门飞甲,就选了3点20的亲密敌人,因为要早点赶回家吃麻辣排骨。
平心而论,当年看将爱电视剧,就觉得老徐做得很厉害,再想表达初恋的傻痴愣,也不带那么多做的表情的,由是,对老徐无感。
看了不少电影,遇到不喜欢的片段或者演员,最多等待。但这个片子,我必须吐槽的是,老徐一出现我就烦。
脸永远是黄而浮肿的,牙齿永远是看不清颜色的,表情永远是怨妇似的,穿着范永远想是往高端靠拢的,看得我叫一个累。
主打商战,看得出来做了不少努力,这是我选择2星的原因;副打感情,对话苍白无力,空洞乏味,这也是选择2星的原因。
画面不错,剧情麻麻的,但多少能看出诚意,但老徐非要亲自上阵,又显得一点诚意都没有。
当他们在天台上,远眺港城夜景,本来我心情甚好,但老徐又出现了万年不变的表情,想要撒娇,想要忧伤,想要美丽动人,但组合到最后就是烦,我是女的,但我看到都烦。
好吧,这是一篇很烂的影评,我只想表达,还不错的一部休闲娱乐片子,被老徐自己毁了。
4 ) 差强人意的亲密敌人
某投资银行的经理戴瑞克李(黄立行 饰)正忙于对某锂矿企业进行收购,而他的前任女友艾米梁(徐静蕾 饰)此时也来到香港,以另一家投资银行副总经理的身份担任该锂矿企业的财务顾问,这对昔日情人即将在职场展开对决。戴瑞克的得力助手瑞贝卡(梁咏琪 饰)试图以好友身份劝说艾米退出,而热门金融博主亨利(李治廷 饰)发现了李、梁二人的过往,原来艾米因戴瑞克事业繁忙,绝少时间陪伴自己而赌气分手,不久却在戴瑞克的安排下,亦加入了投行领域。戴瑞克与艾米在飞往伦敦的航班上巧遇,为了从收购案中胜出,二人连番缠斗,而随着事情的发展,这对儿亲密敌人的关系再度变化。我一直强调商业片,不禁会让人认为老徐拍电影就是想赚钱。可事实呢,真如她在访谈里说的,的确可以赚钱,但对于她来说,如果真的很想赚钱可以去参加活动,去剪彩。我理解她去做导演来自于其内心的一种想法,我没有说是热爱,而是想法,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一件事,徐自己说是三分钟热度的人,而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已经自导自演了5部电影了。我理解这些的发生来自于她的真诚,对自己的真诚。觉得自己能做,可以做就去做了。关于情节我想说一句,大家有没有忽视佟叔这个角色,这个角色的出现体现了徐静蕾的一种情怀,或许你认为这只不过为了突出商业的残酷,但我理解为是对命运的激流冲击的对自己未来的航向完全失去左右能力却还始终怀有良知的底层人的关注。
5 ) 《亲密敌人》:西式婚宴上的冷火锅
在艾米(徐静蕾饰)老家成都,当艾米的亲属长辈在热烈地讨论是否应该以西式婚宴举办艾米与Derek(黄立行饰)的婚礼时,身为真实成都人的刘仪伟却建议两人的婚宴应该吃火锅庆祝。
不经意的一句台词,却彻底击中了此片命脉。在笔者看来,《亲密敌人》的确是一出西式婚宴的冷火锅,它是如此不协调、笨拙、不对味,于观众而言,着实是一桌拼贴了无数标签却浑然不知其为何物的残羹冷饭,创作者所能做的,便是将不伦不类的残羹冷饭一律倾倒在火锅中,任由观众品尝。至于个中滋味究竟为何,他们已不愿再深究。
影片设置的背景为处于金融危机风暴中的香港——中西方融合的前沿国际化大都市。影片在初始阶段,便辅以快速剪辑的镜语营造出香港快节奏高压力的大都市图景:都市白领在高楼林立的健身房挥汗如雨,职业女性脚踩高跟鞋快速地穿梭于高楼大厦写字楼,香港市民争相购买股票。紧随其后,本片主要人物先后登场,所有人都被贴上英文标签,艾米与Derek二人情场分手后,职场再见,效忠不同的投行,面临着职场上的针锋相对,同场竞争。片方在宣传时,特意强调“商战”,主线为商战,副线为情爱,用托马斯•沙兹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的一句话说,是“透过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经济冲突处理性别的矛盾与情爱。”为突出“商战”的绚丽效果,电影的叙事空间是游动的,创作者不惜花重金,把分体空间设定为跟随男女主角辗转的全球各地。香港是工作中心自不必说,主角们靠着海南航空的两张赞助票愣是从香港飞到伦敦这样低级的商业性植入我们也先不提。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男女主角俨然是空中飞人,以工作的名义招摇撞骗,行游四方,逛遍全球。五星级酒店、香槟红酒欧式大餐、豪华跑车、豪华住宅,一系列属于社会上层的标签,瞬间闪瞎你的眼。拿国外的MTV式风景哄骗观众也就罢了,就连女主角的老家成都也难逃厄运,被当地政府改造成为堪比欧洲的华丽景色。欧式街道、新的产业区,宽阔的马路,成都不再是朴野市侩生活味的城市,它变得陌生而可怕。艾米的家显然也是一派好莱坞乌托邦式的家庭架构,在美式别墅的花园里,亲戚朋友款款走来,举手投足间俨然是西方家庭的味道,连见面都改成了贴面礼与拥抱。创作者绞尽脑汁为观众打造一个自以为的“高端”环境,“时尚的气质”,站在自我的阶级属性去臆想大众,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说之前的国产romantic还停留在三里屯、国贸级别时,那《亲密敌人》则在影像与语言两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不仅把视角放准全球,在语言系统上也进行了革新。后九七时代的大陆女与ABC(american born china)男的爱情故事,全片将近一半都以英文台词进行,这就使得全片的语言系统显得冗杂而尴尬。艾米的香港同事说着不地道的国语,梁咏琪时不时穿插几句粤语,李治廷说着港灿的拗口国语,本是操一口京片儿的徐静蕾与英达、苏小明等人却不知为何空降成都。这些尚且是国语范畴,当徐静蕾飙出英文台词时,你是否又有一种重新考六级听力的胃部不适?徐导演的执着,不仅仅是在于要把电影拍成与“静蕾体”一样好看,还要在一票华语女星都不敢张嘴开洋腔的自卑时代里,勇敢地背诵出一首首带有京腔的犹如四六级作文般的台词。
徐静蕾是内地少有的、以演员身份出身的年轻女导演,自2003年开始当导演后,在八年间先后执导过《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五部作品,前三部为艺术电影,以《杜拉拉升职记》为分水岭,标志着徐静蕾从艺术电影创作者转型为商业片导演。在《杜拉拉升职记》收获到1.5亿票房后,更加扩大了她对商业电影的野心。作为女性导演,她着迷于女性独立角色的书写,迷恋于塑造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我和爸爸》里的少女小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学生,《梦想照进现实》里的电视剧女演员,《杜拉拉升职记》里的杜拉拉,每个角色都带有创作者自我指涉性的延续,倔强、勇敢、感性,基本气质大致相同。《亲密敌人》同样延续了以往女性角色的气质,但是又与前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这部主流商业电影中,女性可以参照为“花木兰模式”的变形,演变为“商战+恋爱”模式,艾米是女强人序列中的一员,她不甘心“一年365天只有28天在一起,在一起时也天天工作打电话”的感情,不想在感情上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宁愿跳槽到另一家投行,选择与前男友在事业上较量抗衡。这意味着女性权力的崛起,她与Derek竞争,试图僭越性别秩序,身上贴满了伪好莱坞的标签,但到头来还不是轻叹一声“我好累”,在影片最后接受了Derek的求婚,殊不知却在自身所预设的男性中心标准下维护而肯定着男性权威,最终以好莱坞式的父权制影像语言编码方式让女强人在反抗男性中心话语的同时坠入男性中心意识形态的罗网。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般,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共同存在。面对日益完善的消费社会和庞大而不可小觑的消费文化,也许它们并无法带来女性的真正解放,相反却是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压抑。通篇看来,女主角艾米的逻辑是混茫而错乱的,她始终无法说服自己,身为导演的徐静蕾同样也说不圆这个弥天大谎。我们丝毫看不到艾米与Derek之间的爱情有多么感天动地,却常常感受到人老珠黄青春不再的女主角努力收起隆起小腹穿紧身礼服的无奈与倦怠。爱情的解决是借由两人事业上的合作走向和解,更为讽刺的是,男主角求婚居然是用一纸合同,婚姻细则皆被资本侵蚀异化,在物化的时代,爱情却无法成为抵抗异化的救命稻草。时代发展太快,这样的空洞无奈也许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现实的几分残酷。在影片结尾,导演又象征性地出了几行字幕,鼓励大家要在2012年“在一起”,以画蛇添足般的笨拙结束了自己都无法证明的伪命题。我们是否可以说,走出内地的“杜拉拉2.0”脱离了群众,不但没有给予观众、尤其是都市白领心理上的安慰,相反却在物化的环境中给了她们当头一棒,“高端”与“时尚”变得虚假而难以忍受,如空中楼阁般的剧情设置会让观众很受伤。无论是商战还是情爱,于艾米而言,并不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叙事策略上,也无关痛痒,而恰恰被徐静蕾忽视的那一部分“头等大事”、那些市民性的根本欲望,在电影中得不到一丝展现。而回忆起《失恋33天》里东方新天地的喷泉旁的那个甜吻,或许后者更能激发一个观众对于影像的认同感。
唯一能让观众获得认同感的。第一,是这么高端的人,也用联想电脑。第二,这么高端的人,居然也用微信。
6 ) 风景优美的装X片
片子太装了
高旗是高盛和花旗么
有必要中英文夹杂的不伦不类么
要不就全英文
装到底
ok?
Amy完全就是一富二代呀
家里成都那小院那房子
爸爸过生日还是西式的
摆那一堆东西
夹杂着中式的热闹和嘈杂
无语。。。
还有父母也叫孩子英文名啊
又不是国外的
可能么
我也想去拍电影
完成自己所有YY的想法
但我会找尼坤那样帅气可爱的男主
商战的剧情很一般嘛也太装太夸张让人太无语
还有很多情节都猜到了
除了风景不错
各大地方的风景宣传片
老徐衣服也还行
还有就是偶尔的一些小话很有道理
我最讨厌你说你别闹
还有我想哭的时候你想笑
无论你有多少缺点,无论我们有多么不同,我,依然爱你。不管世界末日何时到来,此时此刻,让我们,在一起。
7 ) 好吧,徐静蕾导的比演得好
(PS.最新进展,因为听说“里面的人全有病”的烂片巨制《倾城之泪》首周票房达到了1600万,我都想给《亲密敌人》打五星了。虽然我喜欢周冬雨,但看《倾城之泪》真的会让您想抽死自己的。)
正当《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的两个大老爷们儿为了“争上游”打的水深火热的时候,一个倔强的小女子横空出世了。她,就是万千70 80后文艺男青年心中的女神,老徐……
打个比方,如果给让无数人觉得坑爹的《杜拉拉升职记》打30分的话,那么《亲密敌人》最起码能拿到80分。当然这个80分,并不是和两大片来比较,事实上,《亲密敌人》也许并没有《十三钗》的大气和《龙门飞甲》的情怀,但剧情紧凑,风光养眼,黄立行耍贱都快赶上王小贱了,笑点十分密集,如果拿它和《失恋33天》比,那就是,《失恋33天》除了文章哪哪都特一般,《亲密敌人》,除了老徐的演技,哪哪都挺好的!
说到老徐,我并不反对她靠卖萌装纯这一招鲜吃遍影视圈,只是希望她在进行电影艺术创作的同时,别忘了自己还是个演员,演员还是不能像才女一样只追求自然美,何况您又是需要靠穿吊带碎花小裙子来突出文青气质的姑娘,对副乳和脖子还是需要多在意一下的,毕竟大银幕那么大,你让观众看着那对抖动的副乳情何以堪,只能套用《十三钗》的话说:你看看你两边这么晃荡晃荡的怎么能行啊!!
之所以觉得《亲密敌人》值得推荐,是因为徐静蕾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是为人民着想的,不管她演的怎么样,但至少她在筹划电影的时候,对档期选择有着明确诉求。“为圣诞档量身定做的爱情喜剧大片”这是徐静蕾对《亲密敌人》的定位,看着简单,但对正处于盲目疯狂青春期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大多数导演都处于沉不住气的阶段,电影还没做好就赶着要上映,对大环境压根置之不理。就拿贺岁档来说吧,您看人家北美人民过年,去年看了罗伯特·德尼罗的《拜见岳父大人3》,今年看连邦·乔维都参演了的《新年前夜》,什么叫雀跃!什么喜庆儿!再看我们,大过节的不是南京大屠杀就是大漠孤烟直,就算入围了奥斯卡,人民群众也没法跟着您乐啊。更何况,去年我们还看了《赵氏孤儿》,前年看了《十月围城》,大前年还有《梅兰芳》,真是年年过年有血流,满眼都是心酸泪啊,我们能不一年比一年苦大仇深么?所以,在这种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观众还是需要《亲密敌人》这种生于春风里,走在新世纪的电影来平复我们那苦逼的心的,这种“定制的快乐影片”,对于刚刚经历完离奇井喷的内地华语电影界来说,是一种必需品,也是急缺品,而徐静蕾这种有目的的定制意识,也恰好折射出了中国的青年导演,正在渐渐走向更冷静、更专业的电影工业正轨上来。
《亲密敌人》讲的其实是一个比二人转还俗不可耐的爱情故事,一对分手恋人,经历种种风波重新走在一起。不过虽然俗,但并不影响老徐生生打造了好多让人特别有“体感”的台词。比如,黄立行跟梁咏琪控诉:“她想去投行工作,我就帮她介绍,她却反而更生气,躲在一个角落默默掉眼泪,然后你就只能不停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可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对不起什么。”再比如,徐静蕾走路摔了一跤,黄立行在旁边大笑,徐静蕾爬起来就喊:“你知道我最恨你的是什么?!就是我想哭的时候,你却想笑!”比如钟丽提教育他们俩说:“结婚就是碰上了就要赶紧结,恋爱太久就结不成了。”比如最后,徐静蕾大胜黄立行时候说:“太好了,你终于把我当成一个真正的对手了。”这些都是成熟男女的爱情观,每个谈过几次恋爱,经济又独立的姑娘应该都会感同身受。
现在好多二百五男的,你跟他说你想让他陪,他跟你说“我最牛逼!”,你跟他说你挣钱比他多,他跟你说“我最牛逼!”,你跟他说你怀孕了,他跟你说“我最牛逼!”,你跟他说咱们结婚吧,他跟你说“我最牛逼!”,你跟他说你要跟他分手,他跟你说“我最牛逼!”……完全没法交流,因为人家压根没把你放在眼里,为了能让男的觉得棋逢对手,女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用尽各种办法,只为寻求平等。其实《亲密敌人》从终端上也是要说这么一件事,艾米闹啊折腾啊,最后嘟着嘴去投行跟derak打啊算计啊,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自己被重视被关注,就是忍不了同是哈佛毕业凭什么你那么忙,我这么闲,就是耍小孩儿脾气也是为了争口气……这么说着,还觉得挺有女权主义色彩的……
由此可见,世上本没有好导演,恋爱谈多了,也有可能成好导演……
您做出今后再也不演自己导演的电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影院效果好也不是好是,我就是在观看女演员的眼纹、颈纹、脸上厚厚的妆和毛孔,以及老徐的副乳下完成看片的,太干扰叙事了。每次感情的细节处理场景,老徐的颈纹和副乳就发挥作用,让人出戏。电影本身还可以,李艾真像公关。
能死算了。
三星半,商战的剧情做得不错,两人的感情略有牵强。不过龙门我都给了3星了,这片子怎么也得4星啊。
这是一部很Fashion的电影,尤其在商战中加入了爱情后显得更Romantic。角色也总喜欢在中文里塞进几句English显得很洋气。商战与爱情,徐静蕾做得其实不太差,只是太平庸,两部分的结合也并没有太出彩。更大的问题是,被称作老徐的徐静蕾再去演时装爱情片,魅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抄都抄不利索
感情是感情,生意是生意,拍电影是拍电影,这三者不要混为一谈,好么?
金融商战玩的嫩,卖弄时尚全球跑,高端人士用联想,礼服睡着变T恤
带妹子去看这个,准备趁他们亲热时创造气氛亲妹子一口的,结果整部电影他俩一嘴都没亲,操,给一星
如果2012不是世界末日,那么,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
商业广告剧么。。
小家子气一览无余。即使这把年龄,沉淀了阅历也无法变沉稳这是女人的悲哀吧。
黄立行丑成这样为何还能上镜?
跨年电影,比预期好点,欢乐的地方并不多,职场部分弄得眼花缭乱,爱情部分倒是更好看一些,期间更多的感慨是老徐果然老了。。。P.S.介于凯迪拉克的遥远,我跟同事看了后决定还是去成都更实际。
黄立行越长越像吴佩慈。。。
算了,还是啥也不说了……
看了《亲密敌人》,感觉还不错啊,起码基本上是到目前为止国产职场电影的最高水平了。回来看豆瓣评分以及一些短评,将其批得狗血喷头的,我真是没法理解啊。豆瓣电影区的评分越来越没参考价值了,而且水也越来越深了……
圣诞档的电影,还是这部最适合,有帅哥美女,有风光美景!
的确是杜拉拉升级版,如果杜拉拉值0.5分(满分1)的话,这部片就是0.5的二次方,0.25分。因为它几何级数的放大了所有缺点,包括装嫩女主角的全程无精打采。
《亲密敌人》比《杜拉拉》好看,算今年《单身男女》之后,合格的时装爱情片,老徐在某个瞬间还是很好看,熟女味很正点,微微动了一下心。故事依旧软肋,太追求远离人民群众的成功金领的奢华生活,眼花缭乱流于表面,还是更喜欢彭胖子《志明与春娇》这种有生活味、人情味的时尚小片。老徐嫁给黄立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