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小刚这个广告导演还能骗到何时?
今天到电影院一看,非诚勿扰2竟然占了大半的排片表。
再一看票,全没了。
最后再一看,全是赞助商包场,电影院还摆满了各种赞助商商业活动的牌子和礼仪小姐。
好嘛,广告商出钱,广告导演拍,广告商买单。
买了一张晚一点的票,进去看了不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直接退场。
这也叫电影啊?要故事没故事,要人物没人物,整个不知所云,葛优到底喜欢舒淇什么?大街上随便抓一美女,哪个不比这个装13的舒淇差?这部片子的逻辑在哪?
最后就剩葛老爷子在那耍贫嘴,我看着都替他累,50岁的人了,还在那装深情,你深情没关系,问题是你这深情换随便一美女一空姐都可以成立,这是爱情吗?
我看子弹飞,葛优演得都高潮了,再看这个非诚勿扰2的葛优,只能是叫不举。据刘嘉玲说,葛优私下说三部中让子弹飞最好。果然表面装糊涂,心里门儿清。谁都不得罪,就是敢糊弄观众。
据冯大导说,这片子是走心的。我看是走钱吧!净把功夫花在怎么插广告了吧!
气死我了!
2 ) 十点档的冯氏电视剧
(以下内容有涉及剧情泄露,不过完全不会影响观看。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观看本片,都不存在有剧透的麻烦)
可能觉得让观众哭比笑更容易,冯小刚好像对死亡话题上了瘾,赶制的新片继续拿绝症和促膝长谈做文章。等着大拿票房,吃喝玩乐当大款。看着孙红雷扯了大半天的人生感悟,就差再来一句张涵予的旁白画外音,你们大家被感动了么?
在这部续集电影中,冯小刚继续身披“三无导演”的新衣。这部电影没诚意、没技巧、没认知,不但不好笑,更有无数睡点,催你入梦。仅有的一丝儿人情味,那也是编剧王朔带来的。这个冬天,冯小刚在姜文的电影里死了。在《非诚勿扰2》里,他也死了。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段子不够笑声不多,不给力。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该做的爱没有做,很丧气。也有人说,这部电影有胡德夫和仓央嘉措,太文艺。抛开这些众说纷纭,看到结尾处,孙红雷一人端坐,众人围绕。他开始对着镜头扯人生读感悟,致完朋友致女儿。那会,我就觉得这太不冯小刚了。话说冯小刚也不是没讲过葬礼、面对过死亡,但基本是嘲讽性质为主。他从未这么正儿八经过,正经到全片只需要这么一段老男人的感言,其他地方全部是植入广告都没关系。
几个朋友解释说,那是因为他老了,接完地气接文艺。或者说,幕后的王朔和台前的冯小刚都老了。他们开始害怕一些东西,害怕没了以后,别人会怎么看,亲朋好友怎么办。然而如果仅以年龄阅历来加以区分,那《非诚勿扰2》岂不是成了中年人的最爱,婚姻家庭有问题,活了一辈子,最大感触就是无力,临终关怀不到位。那中国也出现了专门面向中老年观众群的电影了?我觉得并非如此。冯小刚再怎么接地气,他也不是山田洋次,人文关怀这东西,还真不是他想推销就能推销得通。
不谈前作,跟有些人觉得“这部电影很真诚”相反,我觉得《非诚勿扰2》很不真诚。首先,冯小刚依然没能解决老大难问题。如何把电影拍得像一部电影,他依然不懂。当然了,跟喜欢打开电视看电影的观众一样,中国有更多观众喜欢进电影院去看电视剧。从求婚离婚、选美拍卖会再到吃饭追悼会,没一场戏给人印象突出,能记住的只有人物台词,只有风光地点,只有小题大做耍贫痞。其次,前后断裂感严重,戏与戏、段落与段落之间完全不接,后半段直接成了孙红雷的专场表演。跟依赖字幕的《山楂树之恋》一样,《非诚勿扰2》也用旁白交代了很多事情,甚至还留下了一个轻浮结尾(亦可以说完全是为了再拍续集的考虑),完全不理会观众的情绪是否还残留在蹈海的悲伤里。最后,这部电影脱离实际,完全不理会当下现实。大喊满足我活够了,怎么听都不顺耳。如果第一部的谈谈情说说爱还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幻想,这部电影的牢骚感慨就像是作秀,拿死亡作秀,大老远跑去海南玩濒死告别。而在突如其来的绝症背后,冯小刚暴露了创作力的空洞。
几乎可以这么说,《非诚勿扰2》的弊病依然是冯小刚的各种短板,而它的好,大多来自于编剧王朔的贡献。但是光凭这一点贡献,《非诚勿扰2》尚不足以成为一部像样的电影,否则王朔大可自挂招牌,开上一家新店。作为惟观众论的支持者,冯小刚非常清楚这部电影能带来什么,除了票房,他对批评一点都不敬畏。你说我不真诚,人都死了,感慨都发了,还有什么不真诚的。你说我拍得不好,有观众看,那就是好的,更何况这是一部文艺片。
3 ) 给自己的自画像~真正看懂的人,会为冯而感伤。
骂的已经够多了,我想说点别的。
本文并非软文,只是一种猜测,那就是:冯小刚本来就没有打算拍好这部片子,他是拍此片是一种抗议,是一副自画像。
为什么这么说,前提如下。
1,纵观冯小刚以前的作品,水平和风格还是比较稳定的(除了跟风的《夜宴》之外),纵使冯小刚江郎才尽,但是作为一个数十年导演经验的他来说,没人可以否认至少冯小刚还是具备电影的基本的判断和懂得如何取悦观众的,所以他拍出非2这种片子,他是很清醒的,并非沉浸如陈凯歌的那种自我陶醉的情绪中,他,很清醒的能认识到,这并非是观众喜欢的片子,刨去观众的感受,就电影本身而言也难称及格。
2,冯小刚曾数次再媒体面前批判演艺圈,称自己以及厌倦了演艺圈和导演行当,并且不时的透漏出想退休并且对退休生活的向往,但是冯欠华谊的情,冯也要有人支持他的电影事业,冯内心是挣扎的,有想法有追求,但是也有他自己的私欲,想做出头鸟,挣脱出这牢笼,但不想被枪打,不够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冯已经被固化了,被王中军,被他自己,被周围的一切,他被定为为喜剧片导演,摇钱树,不能也不可以再有拍如《一声叹息》的自由,在上部《唐山大地震》中,我们已经能察觉他的无助及不自由,他也许内心并不想拍这种应景的电影,不想把自己搞的那么累,但是他已经失去了自由,挣脱不开华谊的情,也挣脱不开钱,他被华谊,被政府,被周围的一切,劫持了,内心的理想和冲动,只能湮灭。
3,无论电影里拉来多少广告,这只是华谊兄弟的工作,王中军的决定,王中军作为商人,考虑的也只有商业回报而已,冯小刚无疑是他最好的摇钱树。冯作为导演,拉多少广告并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他做能的,只是把这些广告插入电影,王中军爱他,更爱钱,也可以说王中军爱他是因为钱,冯电影拍的再出神入化,不能赚大钱,依然不能入王中军法眼,所以在拉多少广告的层面上,冯并没有有力的否决权,他能操控的,只有电影而已。
所以,冯小刚用非诚勿扰2,他唯一能控制的--电影,来回击他所面对的现实。
王中军不是狂拉广告么,好,我插,我狂插,瞎插,赤裸裸的插,我也不讲价不费心如何艺术的插入了,直白的,生硬的插,拉多少插多少,全插满才好,插个痛快!唐山大地震就已经忍耐到极限了,而且连这种的主题的也要插,碍于政府合作项目和这个题材的敏感性,我不能胡来,不能发泄,但是非2,我就给你看看,你不要脸的把我当广告导演,我就给你弄一个赤裸裸的广告电影,不要脸就都不要脸,爷们也血性一把,把我的老脸豁出去了。
如电影中葛优代表了冯不满的态度一面,不想再搞伪艺术,香山的话代表了冯无奈的一面:“给钱不说好话,那叫不义”,这个对话暗喻了冯的纠结和无奈,这两句话,都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于是就看到了无数赤裸裸的广告,但是不给好好插,以插广告的拙劣,来回应插广告本身。于是DOVV手机的大logo出现了,葛优打捞舒淇那双ecco鞋这样毫无意义的场景出现了,各种各种恶心人的广告都直白的出现了,华谊旗下的那些有名没名的大小明星,适合不适合出现的,纷纷出现了(艾美红地毯明星们纷纷从车里出来的那段),总之怎么恶心怎么来,还有葛优对选美的怒骂,但是同时又出现大量的选美片段,而且故意搞的乌烟瘴气,情欲纵横。另外剑南春的广告,厂商本想以环保理念卖酒,但是冯用大波妹作为厂商代表,插了个企鹅的笑话,潜台词无疑是拉上个保护动物的幌子,你们关心个屁环保屁企鹅!这代表了冯的妥协的无奈和其内心的态度。大家犹然记得非1中,舒淇用的一款moto的手机,并没有作为一个品牌正面出现,而是作为一个道具很自然的出现,搞的大家观影后纷纷猜测究竟是什么手机,但是非2中,dovv手机赤裸裸才出现了,冯难道不会如何让它自然的出现吗?不是不会,而是不想。
再看电影,孙红雷变成了主线,电影开始就是他,最后也是他,由他的离婚,到得意的成功人士,到惴惴不安的病人,到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和慈父,到对人生的感悟,到选择了生前开追悼会,到主动体面的解脱。难道大家不觉得这是冯小刚说的就是自己么?香山有一个女儿,冯也有一个女儿,尤其是香山得的那个罕见的疾病,为什么那么多绝症,冯小刚偏偏选择“黑色素瘤”?这不是正和冯小刚自己的“白癜风”,一黑一白相对应吗?还有那些人过半百的感悟,香山对钱的追求到厌恶,感叹时间蹉跎,一去不返,从前的那个我,再也回不去了,无一不隐含着冯小刚自己深深的哀伤。
冯小刚已经用这部电影给自己提前开了追悼会,这部电影就是追掉会,代表着一种自我电影生涯的毁灭,而冯小刚自己,只想有尊严,体面的离开。但是,他不能。体面的有尊严的离开,只是他的一种无法达到奢求。
这是一部冯小刚拍给自己的电影,既然人还是在江湖不由己,他能操控的,能理解他自己的,只有他的电影,这是他与他自己的电影的对话,带给他成就是电影,毁灭他的也只有电影,唯有热一壶酒,与他这个相濡以沫的“老朋友”,不记恩仇,酩酊大醉,最后相忘于江湖。
4 ) 王小刚,你凭什么与姜文比?!
姜文《让子弹飞》中为了不植入广告而与制片人翻脸,冯小刚《非2》植入20个广告。就这一点,还怎么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小刚啊,你输的不是你那毫无主题的剧情,不是大杂烩的制作方式,输的是你对电影的态度和对影迷的态度。试问小刚,你一部影片植入20多个广告,你把你的影迷当成了什么?我们可以容忍你的半生不熟,可以谅解你的粗制滥造,但是我们却不能容忍你为了挣钱糟蹋电影,糟蹋影迷的行径!
5 ) 最好不相处,也便不填堵
李香山最后托女儿给前妻带了句话,说抱歉一辈子没让她过得痛快点。
夫妻一场,五味杂陈,人生最末了能念叨出这么一句,任往事再纠葛,也该能一笑泯恩仇了。
一句话里,故事、滋味儿,都有了,是好台词。
只是这谁让谁一辈子痛快的事儿,本来就是伪命题,人生在世,自己都痛快不了,遑论他人。这一辈子到头来,还是李香山的话实诚,是给大家填堵了。
人与人聚在一起,寻的是开心,填的都是堵。无论名义如何,爱情还是生活,总免不了要做些相互填堵的事儿。秦奋说谁动感情谁完蛋。越在乎填的堵越多。
也就难怪要有人说,这货不是爱情电影,这货不是爱情电影。不是韩剧里的粗暴逻辑,我就是爱你,谁不让我跟你在一起我就跟谁急。
这世上没有来由的爱不是没有,只是先哲也说了,为爱而爱是神,为被爱而爱才是人。
笑笑说,这世上再没有人比我更盼着你好。这就是爱情,是人的爱情,而且还牛叉闪闪。
哪怕她看见他时心里偶尔犯堵。
这也就是为什么韩剧总在两人排除万难终成眷属后戛然而止,你侬我侬的日子不是观众不想看,是导演拍不出。拍痛苦容易,拍幸福难。幸福这个词太大了,看不见摸不着,你一定知道自己痛不痛苦,但你不一定知道自己幸不幸福。所以李香山最后对芒果说,我想过了,我们那几年,其实是幸福。
婚姻没有一辈子的痛快,回头来,能够日复一日地相互填堵,也便成了幸福。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这诗初读并不讨喜,透着怨念。见它改编成了片尾曲,顿觉呼应的好。或许它拐弯抹角想说的不过是,为了要相见相知相伴,只好忍受相思相负相欠。也便相互填堵。
为此寻寻觅觅,辗转反侧,抓狂,流泪,值不值得。
你心自有定论。
6 ) 强烈谴责中国人寿在植入广告中误导消费者的行径!
电影情节中,秦奋为了像笑笑表达爱意,将自己三百万保额的寿险保单受益人写成了笑笑。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寿一点也不负责任!对于一个国有的保险公司有这种行径感到悲哀和气愤!
投保人在投保时,收益人是可以指定的,也就是说保单上受益人笑笑与秦奋的关系肯定写的是配偶。事实上,秦奋与笑笑并没有领结婚证,也就是说不存在真正的法律关系婚姻。并且在影片最后说两人到了2030年才领结婚证。如果说被保险人在他俩领结婚证以前身故了,笑笑与他还没有领结婚证的情况下,她是一分钱理赔金也拿不到的。因为保险公司理赔是需要提供关系证明的。没有关系证明只能将这笔理赔金理赔给秦奋的第一法定继承人,也就是说子女或者父母。
中国人寿在没有考虑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强行植入此情节的广告,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
那些在外面有小三的人要注意了,如果你们没有领结婚证,即使她是你的受益人,到时候真理赔了,小三也不会拿到钱的!
到时候只能对薄公堂了!
7 ) 爱情是人生中的一场修行
《非诚勿扰2》这部影片整体来说还不错,有给人值得回味的东西。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爱情,更没有完美的婚姻,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倒是将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回到一个圆满的桥段上来。
禅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才是最伟大的雕刻家,艺术家。一辈子很短,我愿意和你在一起,但不应该是将错就错。如果一开始就是错误的选择,还不如不选择,跟有情人做快乐事,莫问是劫是缘。人应该活在当下,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一切随缘,但要惜缘!生,只要还活着,一切都是未知,没有发生的就是我们追求的。死是整部戏最感人的部分应该是香山人生告别会。香山和亲友告别时说了好多话,这些话如果不是他面对死亡了,可能他这辈子都不会对她们说。面对死亡,香山选择了有尊严的去死。人,一旦知道了死期,一切争斗、算计、荣耀、耻辱都会化为去年的雪,现世与他恍若隔岸,幸福对他仅存的生命而言,是怎样一种奢侈?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是怎样一种洒脱?
如果你活着,你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永远都活着。死是另一种存在,相对于生。这就是佛家说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香山的死,换来了秦奋和笑笑感情的活。幸福就是历经铅华后,相爱的人能够在一起。希望秦奋和笑笑放下屠刀,一心向佛。早日修成正果!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爱情是人生中的一场修行。
8 ) 《非诚勿扰‖》:寂静欢喜 默然相爱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题记
今年的贺岁档竞争异常的激烈,以至于呈现白热化的状态,从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到姜文的《让子弹飞》再到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可谓精彩纷呈,作为影迷的我在其上映的第一天就陆续观看完这三部水平上乘、既较好又叫座的电影,其中最引起自己深思的是《非诚勿扰‖》。
这部由冯小刚执导、王朔与冯小刚联合编剧的电影,延续了第一部中的人物关系,没有《手机》式的满场爆笑,没有《唐山大地震》式的一地纸巾,它让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冯小刚,虽然一贯的冯氏幽默仍氤氲其中,但王朔的加盟为影片增添了一层淡淡的悲情色彩,让人在观影过程中笑中带泪,电影并不热闹,却深入人心。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导演的冯小刚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其中关乎婚姻与爱情,也关乎生离与死别。
秦奋、梁笑笑,如一对“冤家”般千里姻缘一线牵,兜兜转转间好也好不了,散也散不了,两人之间如一场持久的拉锯战,怀抱着不同的初衷,一个为婚姻,一个为感情,一个重视结果,一个重视过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秦奋是梁笑笑在溺水之时的救生船,在这个男人身边,她觉得被需要,觉得踏实,觉得自己作为独一无二个体的重要性。好感可以成就爱情,但好感无法取代爱情,仅仅靠好感来维系的婚姻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因此,于他们,试婚的重要性变得不言而喻。
“要试,我们就试那种在激情退去后,是否还能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婚姻”这是梁笑笑对秦奋的考验。作为女人,天生渴望安定,渴望有一个真心待自己的男人,渴望有一段细水长流的爱情,渴望最终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携阔,与子成说”,渴望邂逅那个替自己绾青丝,白头不相负的真命天子,想起论坛上很流行的一段话“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婚姻于女人来说,无异于一场充满风险的投资,赌注则是自己一生的幸福,梁笑笑尝试无性婚姻的提议,正是对男人激情散去后、自己一朝红颜春色尽后的担忧,同时也正是女人内心向往安定,向往一辈子、天长地久式爱情的体现。
而秦奋则假设自己晚年瘫痪来考验梁笑笑,于是他假装瘫坐在轮椅上,吃喝拉撒睡全需要梁笑笑来服侍,看着电影中戴着墨镜、显得茫然的秦奋,让自己联想到《不见不散》中葛优为博得徐帆好感而假扮盲人的那一幕。
确实人生中有太多的未知,也有太多的变幻莫测,生老病死由不得我们自己去掌控,我们都只是命运这只翻云覆雨手之中的一粒毫不显眼的沙子,身边那个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是否在面临种种困境与厄运的时候仍能对自己不离不弃,成了我们心底最迫切探知的秘密,只因我们深知有时候摧毁一段爱情抑或是一段婚姻的,不是因为彼此爱得不深,而是形势与现实占了上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历经重重考验、一波三折的爱情才更为永恒而持久。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中的两个典礼,一个是开头的“离婚典礼”,一个是结尾的“活人葬礼”,同样的让人跌破眼镜、大开眼界,前者传递着好聚好散的婚姻观,因为拿得起、放得下而显得豁达,就像秦奋的那句“散了买卖,不散交情,离婚也要有面子”;后者向我们诠释着“这不是葬礼,这是人生告别会”的引申义,人生短短数十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正因为洞察生死,所以显得从容而镇定。
电影中秦奋与李香山之间的友情,那种中年男人之间“狼与狼的交情”让我们动容,这样的交情双方都不抱幻想,谁也不图谁什么,让处于其间的当事人感到踏实、真诚。朋友不图数量的多少,就像鲁迅评价他与瞿秋白之间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誓当以同怀视之”,真正的友情,不掺杂任何虚与委蛇,伯牙子期式的友情着实让人艳羡不已。
秦奋与梁笑笑之间的试婚最终以分手而收场,彼此的初衷不同,在这段感情里最终追求的也不同,“最熟悉的陌生人”形容他们之间的现状再贴切不过,梁笑笑含泪的依偎在秦奋的怀里,绝然的说出分离,并不是没有好感,只因这样的好感还没有上升的爱情的高度,纵使这个男人一路以来细心的呵护着自己,甚而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掉了,信奉婚姻以爱情为底色的她还是忍痛说出分开,看到影片中已过中年的秦奋一步步的背着梁笑笑上台阶,看到他买保险时把梁笑笑设定为唯一的受益人,看到他伤感的拿着吹风筒吹干梁笑笑的高跟鞋,看到他趁着梁笑笑熟睡之后用创口贴包扎好梁笑笑脚底板的伤口,看到雨中他孤单的离开的背影,作为观众的我,内心一阵阵的酸楚,这样的一个中年男人,放低姿态来疼惜他爱的小女人,甚而爱到低到尘埃里,只因觉得值得,所以义无反顾,毅然绝然,却被伤害得遍体鳞伤。
所幸,李香山的病危与死亡,成为了他们之间感情的转机,就像张爱玲《倾城之恋》里的范柳原与白流苏,一座城池的倾塌成全了一段爱情,与此雷同,在李香山死亡中,他们看到了人生的无常,体会到了生命的短暂与珍惜的重要性,一味的苛求完美,追求理想中的爱情而错失身边疼惜自己的人,也许会成为人生中永远的遗憾,我想即使就像电影中所说的“婚姻就是个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但我想,于秦奋,只要对象是梁笑笑,那么他一定宁愿一错再错。
秦奋与梁笑笑之间的故事最终以圆满而收场,他们的故事已经结束,但带给我们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影片中在李香山的告别会上,女儿川川朗诵的仓央嘉措的一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这里……”以及告别会上响起的胡德夫的《匆匆》都让自己泪盈于睫,“莫道人生尽头,才妄谈一切成空”,生与死,爱情与婚姻,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短暂与永恒,唯有活在当下,把活着当作一种修行,“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懂得珍惜眼前人,方能在人生尽头,了无遗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是美好的,我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找寻散落在天涯中自己的另外一半,并期盼与之携手共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与之寂静欢喜,默然相爱,这是我们此生不懈的追求与唯一不变的执着。
《非诚勿扰2》让我们在欢笑中收获了一份感动,让我们在眼角还未风干的泪痕中领悟到生与死、爱情与婚姻的对立与统一面,就像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一样,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只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只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非2的辛辣与苍凉、豁然和平静,难道真的没人看到心里去吗?反正姐是哭肿了双眼。生命到底是什么,也拼也淡,最后还是顺其自然。PS:负责任地说,非2真的比非1好多了。真的没有那些人骂的那样差。
很难专心
冯小刚用胶片写的微博,全是牢骚,全是警句。
那番恳别人生真好,动人。但是这种好,不是电影的好。坐着把心掏了,是作家的本事。有运动,有人物,有命运,有故事,一切都在,给人领悟,才叫电影。有语言,还要有电影语言。 电影是Show me,不是tell me。
比非诚1好看。对于台词方面,故事情结上,比1都下功夫了。几个看点:1、离婚仪式。搞笑。2、给活人办告别会。搞笑。3、有跟非诚1呼应的地方。比如:建国、比如一年一次的内个。4、有句台词严重讽刺了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5、葛优真的老了。但还是爱他。爱冯小刚。
小刚:我的心太乱
看了点映 非诚勿扰2很不错 很煽 王朔编剧立马就不一样了 最后葬礼的发言完全是千岁寒女儿书里那套 濒死体验啊什么与光共尘之类的 开头的典礼大亮 比非诚勿扰1好很多很多
俏皮的台词不适合温情片,续集还是免了吧。
还得说是有钱才能去住那亚龙湾的树屋,开50万一瓶的酒,弄喝香槟的离婚礼和人生告别式,让孩子一分钟都不为钱发愁,虚度年华,《资本论》和仓央嘉措的情诗岔着读,我也对钱发誓,我被感动了。
非诚勿扰 2
“没有了激情还能不能不离不弃?时间可以把人拉近,也可以推的很远。活着是一种修行。” 娘的,第一部那么水,第二部居然可以扭转,最后半小时的“人生告别会”,当时我就醍醐灌顶了。
冯氏幽默+王氏感悟。前半部分许多搞笑的情节都来自生活,有人情味儿,但转折却来的比较突兀,有点儿不明就里。最棒的主演是孙红雷,他的最后一段戏份让人特堵心,尤其是最后的最后,把我难受坏了,擦了点泪,我最受不了听遗言,即便是在电影院。葛优姚晨很可爱,舒淇很美。圣诞快乐,喝瓶红酒,睡了。
“谁在前世约了你?”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个人是十分喜欢《非诚勿扰》,也因此对《非诚勿扰2》特别期待。但纵观此片——拖沓冗长,支离破碎,还时不时来一下广告植入,要不是有王朔在撑着,很难想象……片尾曲歌词用的仓央嘉措的《十诫诗》,也让人觉得十分古怪。好在还有美人、美景。★★★
让悲观者无力,让软弱者更怂……躺着挣钱都太累,改趴着吧…
没第一部好看
前半截还能看,起码画面效果不错,葛优依然幽默十足;后半截实在不靠谱,简直七拼八凑,草草收尾,疲软无聊。
第二部里感觉笑笑有点儿作了,没事自己找不痛快,也就是秦奋比他年长心里承受力足够,要换上同龄的或是年龄差距不大的,谁还买你的帐呀!当小三儿的还想翻身当太后,笑话!
剧本儿结构松散,要是没有王朔的台词撑着,就真的烂尾了。
你不诚,我不扰,2。掏钱买票的百姓们,祝你们愉快。
《非1》说的是,再不相爱就老了;《非2》说的是,再不做爱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