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美姐

剧情片大陆2012

主演:叶兰  冯四  葛夏  冯云  李玉琴  郝帼英  杭志鹏  杜焕荣  

导演:郝杰

 剧照

美姐 剧照 NO.1美姐 剧照 NO.2美姐 剧照 NO.3美姐 剧照 NO.4美姐 剧照 NO.5美姐 剧照 NO.6美姐 剧照 NO.13美姐 剧照 NO.14美姐 剧照 NO.15美姐 剧照 NO.16美姐 剧照 NO.17美姐 剧照 NO.18美姐 剧照 NO.19美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5-01-21 18:26

详细剧情

  铁蛋的爱情开始得早,八岁就恋上了邻家巧妇美姐(叶兰 饰 成年美姐)。文革禁唱地方戏曲二人台,也驱离了美姐一家人。辗转十多年,铁蛋(冯四 饰)俨然已是条汉子。随着美姐(杜焕荣 饰 中年美姐)与三个女儿返乡,看似忘不掉美姐,铁蛋先与其大女儿(叶兰 饰)私恋未果,却被迫娶了二女儿(葛夏 饰)作为“补偿”。最后决定跟着戏班子流浪,随他出门的却是美姐家的老三(叶兰 饰)……
  有道是二人台不是天天有,情歌永远唱不完。

 长篇影评

 1 ) 影评

≪美姐≫,讲述生活在农村的铁蛋从小恋慕美姐,但长大后却和她的三个女儿展开了轰轰烈烈爱情的故事。本片远离大片的喧嚣,把观众带到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当地风土人情使得这场跨年代的爱恋更具特色。片中所蕴含的怀旧风情使得这段被命运捉弄的爱情更有一番传统风味,不容忽视的杰作。总之,值得一看。

 2 ) 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缨

拉拉缨是西北宁夏那边的一种野草,寻常、普通、不值钱。这个生僻词语来自苏阳的一首《贤良》,“你是世上的奇女子呀,我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缨哟”。也看到有人说,苏阳的人生经历就是贾樟柯的《站台》。换如今,也许有人要说,那也像《美姐》里的铁蛋。 美姐未必是世上的奇女子,然而,她的形象一分为三,三个女儿带给铁蛋热恋、婚姻跟诱惑,这倒是今年华语院线片的一大看头,因为,少有如此离奇但又真实鲜活的电影角色,经得起推敲解读。 “睡你全家”或是宣传的调侃,然而,美姐除了承担铁蛋的性启蒙跟欲望投射,她也跟铁蛋父亲搭对唱二人台。二人台是这部电影的精华,每一个唱段都紧扣剧情故事,男主演冯四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二人台演员,演到最后,尤其是一上舞台,完全是人戏不分的状态,极为精彩、感人。 铁蛋从小耳闻目睹,长大又爱情受挫,不公的命运扼住他的喉咙,然而,他却更加放肆地歌唱,头也不回地走上了流动戏班和流浪歌手的人生道路。打从出走开始,《美姐》就暴露了它的野心,如果对照现实,它和《站台》的走穴演出竟然覆盖着相近的地理版图。甚至,《美姐》的野心来得更大,它从文革前讲到了90年代,从一个毛孩的懵懂讲到了中年的不惑。大量低角度的仰拍镜头,应是在模拟儿童视角,不时还做夸张变形。很多时候,电影是如此在意脚下的那片土地,无论是内蒙古的草原还是黄土朝天的乡野,更可见导演的赤子之心。音乐一起,我突然记起看罢《黄土地》的长叹。如果说,《黄土地》是被点燃的爱情跟梦想,最终无人可救。那么,《美姐》是粗放的欲望和梦想,后来的二人台歌声里,直白地诉说着梦醒和心碎,一个男人用燃烧的时间换来了真正成长。 在一把尘土和一丛野草的比喻间,我实在不知道哪个更适合《美姐》。总之,它离不开那片土地,也离不开那些活生生的人。 注:感谢douban第一影评伉俪半辈子和张未来老师夫妇。 【《大众电影》】

 3 ) 月亮虽远,但必有月亮

电影《美姐》是近年来上映的电影中可圈可点的一部。
一、视角
在《卧虎藏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尝到了海外发行甜头的中国影人疯狂的拍摄古装大片。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还是一个穿着长袍在天上飞来飞去的神秘民族,如何利用中国元素讨好西方美学视角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影人钻营的课题。厌倦了粗制滥造的古装大片后,我对这种没有勇气的纯视觉表达感到无比厌倦,一部古装片好像只要有服装、化妆、美工和大明星就够了。没有导演、编剧也有戏。
在《失恋三十三天》、《泰囧》等小成本现代题材戏取得巨大成功后,电影界又一窝蜂地开始拍摄投机的现代题材喜剧电影。满以为找两个年轻明星,编个四六不靠的烂故事就能骗到年轻人钱了。
《美姐》却不同。背靠文革时代背景,讲述的却是完全的个人体验。本片选择的时代,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有模糊的记忆,亲切又不亲密。文革题材真是中国文化的富矿,令很多荒诞的背景都有了令人信服的时代土壤。
郝杰导演并不投机,他始终坚定地将创作目光投向他最熟悉也最感兴趣的个人成长环境:北方农村。由于持续地体验和关注,故事才带有芬芳的土腥味,镜头对农村表达有一种克制的抒情。

二、商业性
《美姐》如果取得院线支持,是有可能出票房成绩的一部小成本电影。虽然成本很低,但是故事戏剧性很强,很多人拿《美姐》和《站台》相提并论,《站台》所天赋的贾樟柯式的节奏感使它注定是一部没有观众缘的小众电影,而《美姐》的戏剧性、情节点是有可能取得院线成功的。
铁蛋一生的感情都与美姐母女四人息息相关。剧中涉及到裸露、恋母、小姨子和姐夫的不伦情感、似是而非的同性情谊,都是很有宣传点的。

三、镜头语言
1、主观镜头
导演在拍摄《美姐》时,使用了大量的手持拍摄的主观镜头。
电影一开始,视觉上就很刺激,手持低位的摄影机摇摇晃晃来到一户农村的土厕所前,一个毫不害羞的大姑娘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和大腿,仿佛来自摄影机上的儿童声音问:“美姐你在干什么?”大姑娘理直气壮地答:“我在拉尿。”
铁蛋童年期间,几乎所有的机位都在成人膝盖位置。让人想起小津电影著名的与榻榻米等高的机位。很多场戏儿童铁蛋并没有出镜,但是故事却与他密不可分,是他带领观众从他的视角感受到对美姐的真诚和被成人世界忽视的愤怒。
 2、幻想
电影还有几个幻想的镜头非常有意思,一个是大女子远嫁内蒙古后,铁蛋骑驴去追。大女子在蒙古包里举行结婚仪式,铁蛋赶着慢驴竟然到了蒙古包门口。这显然是一个铁蛋幻想的镜头。所以他骑驴走过大女子的蒙古包,却好像没看见一样,从门前走过。和好莱坞式剧作不一样的是,从此大女子再也没有出现过。两人最后一次擦肩而过,是铁蛋幻想着自己经过她新婚的帐前。
还有一次非常明显,是铁蛋疯了之后,被迫与二女子结婚,结婚前,他幻想的全是和大女子结婚的喜人场景,由于是同一个演员,甚至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心中幻想的是美姐还是大女子。这时候画面的色调是明显不现实的,铁蛋爹的瞎眼也奇迹般地好了。这个幻想场景结束后,紧接着剪进一个现实场景,铁蛋和二女子真实的结婚场景,两人都不愿意,被强按着拜堂,最后演变成一出闹剧。这两个场景的对比非常有趣。
3、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
铁蛋小时候,美姐在灯下,嘴对嘴喂他吃坚果。将坚果放在嘴里咬碎,再直接把果仁吐到怀中铁蛋的嘴里。非常香艳,又难言不妥,导演这一场表达铁蛋对美姐迷恋的原因非常有说服力。
铁蛋和二女子新婚并不顺利,有一个镜头,非常非常明显的修辞。铁蛋和二女子各靠一边,中间是一床寂寞的红婚被,一切都那么疏离和寂静,只有中间一根电灯线在晃悠,划清二人的界限。
铁蛋一家三口商量娶媳妇的时候,画面是一家三口坐在炕上,夫妻二人在前景,铁蛋在后景,形成了一个经典的三角构图。这时候,这一家三口形成了稳固的攻守同盟,但是铁蛋的话语权显然并不有效,所以他在后景。
在铁蛋疯了之后,家里人请来了一个朋克风格的神婆,这时候机位从窗户的位置,用广角镜头拍下了整个窑洞,作法的神婆、生病的铁蛋、焦急的母亲、闷闷不乐的父亲、看热闹的乡亲。。。这个镜头交代了全部背景,又由于广角产生的视觉变形,让这一幕显得格外荒诞。
4、太阳和月亮
月亮主要出现在铁蛋和大女子谈恋爱的时候,他俩好上了之后,有一个画面是他们站在定情的土坡前,这时镜头呈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角度,仰拍两人,两人出现在画面左下角,人物显得非常短促、不舒服。但是抬头一看,右上角有一轮又大又美的月亮。原来导演是想带到月亮,才委屈两位恋人。月亮远远地照在两位恋人的身上,中间是深远的夜空,如此寂静,如此私密,他们的世界,只有彼此的存在。之后在两人谈恋爱的很多时刻都用到了月亮。
和月亮代表客观的恩爱相反,牵涉到太阳的是有关离别的主观镜头。
影片开始,美姐举家搬往口外,坐在驴车上,呼唤铁蛋别再跟了。最后,与这段相应的,是铁蛋的主观镜头,他迎着太阳,根本看不见美姐的脸,只听见自己喘着的粗气和美姐的迷蒙的声音,眼中只有一轮明晃晃的太阳。

四、演员
《美姐》全片只有两个专业演员,导演用观众不熟悉的面孔,是一张说好故事的安全牌(可以和顾长卫《最爱》的演员模式对比)。女主角叶兰一人挑战三角,不仅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而且让观众对铁蛋的“美姐情结”更能理解。
男主角冯四就是某乡村歌舞团团长,虽然满脸皱纹演和大女子谈恋爱的青年铁蛋不太有说服力,但是二人台被他唱的乡土味十足,而且这位非专业演员越演越好,非常真诚。
演二女子的葛夏是本片编剧之一,戏份不多,但是是全片的精神提线。有一幕二女子坐在窑洞里,穿着铁蛋给她买的红裙子,没有人帮她把裙子扣好,和她一贯的孤独一样,她站起来站在炕上跳起舞来,真是太美了。二女子一直是被忽视的女性,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心理需求,但是没有人关注她,没有人问她,她始终是失语的。但又只有这失语的女性,得到了最后的幸福。
和《站台》不同,《站台》中一代青年始终是迷失的,而《美姐》的男主角铁蛋,在寻找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着自己对美好的一份执着。所以最后,在经历了美姐母女四人的生命历程后,他回来了,回到了稳固的、安全的家庭生活的怀抱,回到了安静的二女子身边。
参加剧团后的铁蛋,与其说是在内蒙古巡回演出,不如说是在内蒙古寻找自己。一开始他是想去寻找大女子,但是走着走着,他就找到了内心深处呼唤的声音,是对二人台表演的爱好,也是通过逃避得到的一时平静。

《美姐》中所寻找的内心安宁,那在对现实就范和追求美的梦想的摇晃挣扎,就像铁蛋和大女子恋爱时候的那轮月亮,虽远,但庇护着他们。

 4 ) 不成功的乡土。

《美姐》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虽然他综合了《站台》,《人生》等名片的乡土气质,但在低层次上满足不了对欲望的窥视,高层次上缺乏对人性的探究,中间层面欠缺一个精彩的故事结构。而且为了兼顾角色的二人台唱功,让一个中年人装嫩演年轻人,丧失了影片的真实感,数码影像更让影片丧失了乡土的质感。和《站台》,《活着》相比,《美姐》更缺少了历史的纵深感,强调了一个人的四段感情,但却对社会时代的背景完全是浮光掠影的描摹。原本在诸如:和美姐的不伦之恋,哑巴二女儿的畸形情感上等大有可为之处,却选择了放弃。让人惋惜。此外二人台对唱的片比过重,也削弱了叙事的流畅与力度。

 5 ) 《美姐》:世俗化影像表达和欲望投射

    电影究竟该是娱人梦境还是现实的点醒,这个纠结不清的问题本来就彰显着一个导演,一个影像创造者对于电影本体的深切思考。作为绝对小众化的电影,《美姐》还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进入了院线,在浮躁繁杂的商业圈里被猎奇与奇观性观影心理淹没,鞭打的体无完肤,可见这个时代用心在做电影的导演已经不多,商业利益的大浪盖过了血肉丰满的生活。一部最追求世俗化表达的电影却在世俗社会里消解于后现代操蛋的“消费”逻辑中。
    在商业电影如火如荼的今天,再去探讨描摹现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仿佛已经不合时宜,但仍有年轻的导演仍然追求着对现实生活的摹写。《美姐》的粗粝感和世俗化是铺面而来的,像枪弹直击关众,小成本电影亦可以产生独特的美感,导演意欲最大程度的接近生活。很难想象启用大明星去演这样一部电影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后果。非职业演员在小成本文艺片中的参演已经成为惯例,但电影并不是生活的搬演,还需要演员高度凝练的表达。在《美姐》里铁蛋的扮演者冯四真正的做到了收放自如,有几场戏表现的异常的出彩。在大女儿出嫁蒙古人的段落里,铁蛋的挣扎、愤怒、裹挟着声泪俱下,整个段落没有切分,一气呵成,显示出悲愤的爆发力。舞台的戏曲表演是融进线性行进的生活的另一个时空段落,冯四作为现实中真正的二人台演员,舞台表演自然是他的天地,在戏曲电影中很难得的让舞台段落最大限度的介入了表演者的真实情感,戏与生活在电影中达成了同构关系。
电影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最世俗化的表达并不吸引世俗化的观众,在这样的前提下商业性和艺术性渐行渐远,商业片走上了叙事传奇性、视觉奇观性的道路,而文艺片则越来越偏离生活,走向极端情绪和人物过激反应的表现。而《美姐》中的乡土化和世俗化是非常清晰的,因此很多人评论说第四代导演的乡土情结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其实郝杰电影所要表达的欲望母题和第四代有着本质区别。相比于文学,电影中对性和欲望的表现往往加之于现代化的都市影像,与色情和享乐构成一种光怪陆离的都市化记忆。都市化的欲念是现代性身体色情文化的边缘,虽然世俗化但充满罪恶感,而乡村中的欲念表现则直指大地,是万年生养的根基,是对身体美感发自内心的欣赏,《美姐》中的欲望投射笼罩着一圈近乎神圣的“光晕”。
    电影中的欲望从符号象征和观看视角两个方面投射向银幕。与抽象化的视觉符号不同,《美姐》中的情欲符号大都来源于生活化的道具、动作,土地构成了承载欲望的最大母体,土地意味着耕种、意味着一种生养,电影里也将男女耕种的场景进行了反复的表现,人的欲念其实就发散自脚下的黄土。在电影里驴也是一种欲念的象征,驴的身影无处不在,是男人胯下的骑具,是现世男欢女爱的旁观者,是受孕的影像表现,是欲念的象征。“食色性也”吃饭和繁衍构成了人类生存最本源的主题,电影里将这两方面进行了捏合,在做莜面和面的段落,手指将面团撑出女阴的形状,注入一汪清油,这本就是一种关乎生养繁衍的符号化表现,只是在这里欲念退行为原始的生命力,欲望在这里是可敬的,不是可欲的。甚至有些隐喻性的符号可能不是导演有意为之,因为欲的符号在世俗生活中早已比比皆是。
    影片中的欲念投射伴随着摄影机的游走和人物视点的转换。电影机制就是一个欲望的机制,传统观念认为演员扮演者被窥视者的角色,其实银幕中的欲望表达和观影者的欲望投射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在拉康看来“凝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看”,眼睛作为一个欲望的器官在观看中得到满足,影院中的“凝视”是观众退行到想象界之后的“观看”,其实在看的过程中已然完成了一次欲望的投影。也就是说观众是带着欲望进入观影者的角色的,导演有义务满足观众的欲望,也有权利使观众的欲望受阻。在《美姐》中,摄影机的视点、人物的视点以及观众的欲望投射是合一的。《美姐》中铁蛋对四个女人的情欲其实生发自男人对女性整体的欲望,最宝贵的是郝杰的电影中对性欲这一人性本能的社会学解读,这和《光棍儿》中的探讨是一脉相承的。美姐对于铁蛋是母性的象征,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显现,这种爱是发自于本性的爱,是可敬的而不是可欲的,表现在电影中模仿儿童的仰视视角和蜷缩在怀中、被窝中犹如回到子宫的铁蛋的形象,原欲通过唯美和朦胧的特写、升格的描摹造成了一种处于想象界的模糊印象,观众伴随着这种根植于生命中的原始感情开始退行到想象界,滑落到自恋的镜像阶段。铁蛋的阉割并不来自于父的威胁,在电影中父亲是盲人,是软弱者和受害者,铁蛋的阉割来自于更宏大的“国”,来自于文革对于一代人的集体阉割,在“国家”的意志下不只铁蛋的欲望受到压抑,连威严的父权也被迫服从,退出象征界绝对霸权的角色,情欲的社会性反思在这里达到了应有的深度。
    在父权旁落的时代铁蛋完成了镜像我到社会我的转换,欲的对象由母性转向女性,随之转换的是影片的视角,在美姐的三个女儿之间挪移、穿越。美姐的三个女儿在设置上有着很强的结构性意识,铁蛋视点的转换也近乎变成了一种男人对女性欲望的结构化分析。首先是铁蛋对大女儿欲望的投射,这种欲望是一种最真实的对性的欲望的表现,铁蛋和大女儿交往过程中的场景设置点明了这一点,白天的荒野、月下的荒野、生长如性器的杨树林、美姐家的地窖,上面提到的莜面段落也出现在这一过程中,铁蛋对大女儿的爱是热烈的,是可欲的,是从男人对女性的感情中剥离出来的欲念的展示。而二女儿则是另一种女性身份的表征,二女儿代表着生养、繁衍,代表着女性之于人类社会的最原始意义,二女儿在田里耕作,在田中大肚子的特写,新婚之夜的拒绝之后,影片中再也没有出现与之相关的任何的欲念表达,二女儿是可敬而不可欲的,是母性的象征。三女儿充满了青春活力、开放泼辣,是最好的欲望对象,但铁蛋对三女儿的情感有着典型的中国伦理特征,是“发乎情,止于礼”在隐忍、含蓄的中国情爱观念中的延续,从买胭脂的段落来看,铁蛋对三女儿是有感情的,但随着个体的成熟,道德观念的规束,以及对女性欲望认知的深刻,他选择了一种克制,选择了一种千百年来共有的选择。
    影片的结尾像高潮刹那过后的那阵空虚,情欲在最高点戛然而止,歌里面不也尝到“做了就泪流成河,不做就难耐忧愁”,欲,不就是这样,需要你半生的参透,然后在某一天突然顿悟,像铁蛋一样最后回到妻女的身边,归复到繁衍生息的最原始的生命命题。

 6 ) 《美姐》中的文化符号

本片视听语言的瑕疵显而易见,但是和《光棍儿》一样,再大的瑕疵也难掩其蕴含的浓厚的生命气息。可能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导演会去还原这些正在消弭的生命力了。
…………………………………………………………………........................................分割线1.0
本片的故事完全不是发生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西北”,而是冀西北。
……………………………………………………………… ..................................分割线2.0
进入正题:我和本片导演算起来应该是同乡。我在这儿只是随便说说片中的一些文化符号。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点到为止。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谷歌,如有错误欢迎随时打脸。


1.二人台
       贯穿影片始终的调调,流行于内蒙西北、晋北、冀西北等地。和东北的“二人转”没有任何关系,但同样是“大俗”的东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轶事荤段子之类见长。在我不怎么记事的时候,大致老家村里仍有片中走村串巷的剧团出没,后来已基本绝迹。
      现在此物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是遗产嘛,不是死人留下的东西,就是自己快死的东西。隐约记得家乡的老戏台大概十年之前就被拆掉了。当然没人关心戏台这种“公家”的东西。自家土地都保不住的村里人,哪里还能保得住乡土里的那点文化。不过明明声称自己是“遗产”,却总是唱《十X大精神暖人心》这么先进的玩意儿是肯定保护不了民俗的。
      另外,冯四唱得真好。

2.走西口
      迫于生存压力,自明清以来山西(特别是晋北)大量人口往内蒙移民,大致通过山西的杀虎口和河北的张家口,过长城到达内蒙。这本质上和“闯关东”一样是一条饱含苦难心酸的求生之路。当然后来像《乔家大院》里讲得那样到“口外”经商之类,完全是后话。
正是这样的移民潮很大程度上造就现在的内蒙西北、晋北、冀西北的文化趋同性。本人的家乡话和大同话相差无几,老家流行的地方戏也是晋剧。

3.蒙古人
因为移民的关系这里的民族还不少,各族通婚也不是什么奇事。从小学到中学同学校友里不乏蒙古、回族、满族等等。尤记得当年高考前夕,很多同学突然失踪。后来听说是“走了西口”,摇身一变成了蒙古人了。

4.黄米糕与莜面
       黍子去皮为黄米,黄米磨成黄米面,可做成黄米糕。而黄米糕最传统的做法就是片中展示的那样:和面蒸熟,放到陶盆里揉匀揉实了。然后在一大块儿黄糕上戳个小洞,倒上麻油,抹得油光闪闪,便大功告成。
      莜面可能比黄米糕有名一些,做法花样也更多。我就不再赘述了,这个大家可以自行谷歌之。
黍子莜麦都是粗粮,不见得能做出什么美食。这里曾经流行它们,无非是干旱少雨,只有这样耐旱的庄稼才更有果腹的可能。要不也不会有片中跪拜“奶奶”求雨的情节。
      另外黄米也是这边方言里妓女的代称,所以嫖娼也称“量黄米”(原意为买米)。这个可参见导演的前作《光棍儿》。

5.狐仙、“奶奶”与求雨
     不管狐仙、叫魂、算卦之类的都是根植在乡土文化中的,这里无需对其做“迷信与否”这样的价值判断。这只不过是土里刨食的人们的一点思想寄托而已。这里的干旱是透过影片的画面都能闻得到的干土味儿。只要人们还得不到应有的安全感,这样的东西就永远有它存在的道理。其实村里的各种古怪传说,远比京极夏彦小说里卖弄的那些精彩得多。
       说句题外话,即使现在摆脱了靠天吃饭境况,以当前的经济境况,小块儿地上耕作的村里人用地下水来浇地,也是一件极不划算事情。更何况的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想靠种地稳定地谋生都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6.露天电影
      农村最美好的“文化事件”。曾经露天电影只是如片中那样的革命样板戏的战场,但对于当时农村青年来说,简陋无比露天电影远比现在的3D好莱坞大片之于很多人珍贵得多。当然,世界变得太快。在我小时候这种露天电影就已经因为失去了市场,而消声觅迹了。隐约记得看过的最后一批露天电影应该是《阿郎的故事》之类的。总之,和很多其他东西一样,露天电影被人为推动得过快的时代轻松地代谢掉了。

7.邓丽君与脱衣舞
      邓丽君和脱衣舞之于村里人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都是外来的,似乎都是他们需要的。但是不管是当初“多快好省”,还是后来“改革开放”,时代之于他们都太快了。不管经济还是文化,他们都是“原生态”的受害者。

       最后夹带几句私货,《光棍儿》和《美姐》都是一段段“含情脉脉”的故事。但是这种“含情脉脉”最后都得像二人台那样成为遗产。并不是所有的遗产都能换钱,所以终于有一天它会被这个失速的时代代谢掉——就像是我现在讲的家乡话一样:所有的声调似乎全对,但是我已经几乎失去了所有描述我家乡的特殊语汇。

 7 ) “美姐”让男人得不到,也唱不完 ——评2013文艺电影《美姐》

                                                                                          文/罗建勋
    
          2013年最后一天,同事发来问询,请推荐本年度个人认为最棒的国产电影。
          我笑了,又是一年点评,新旧年交替,总是绕不开各种年终特刊盘点和交流。
          于是我不假思索,想到了这部十月中旬上映的《美姐》。
          同事接着问我:为什么是《美姐》这部电影?问了一圈人都不曾知晓。


几近“零票房”收入的《美姐》却收获好评如潮、掌声无数

          我笑了。这个问题将我的思绪倒带至四五月份,那时我还在平和堂兼职白班,趁老板不在,办公室同事们因为行业属性集体观摩陈可辛《中国合伙人》,向由行业领军企业改编的创业奋斗史致敬。当中,黄晓明所饰演的成东青在没有实质性的有效的追求措施下,强吻杜鹃所饰演的苏梅,苏梅百般拒绝但抵抗不过,于是发问:”为什么是你?“
         可见,苏梅平日学习认真努力积极上进外表下,内心里实则对爱情向往已久,但非常挑剔严格。她脑子里可能有过关于爱人的想象,那一定是她在美国实现梦想以后,一定是一个美好的模糊的轮廓。她肯定在想:平日里连看不上眼、还玩些低级小伎俩的成东青完全不符合她长时间关于爱情的预期,何德何能能半路杀出要来打乱了她的生活按部就搬平稳的节奏?
         电影所要力捧的男主必定有过人之处,见招拆招,一反往常,变得毫无结巴口吃、字字珠玑强硬回答道:“为什么不能是我?”
        可见,与其说是苏梅质问成东青为什么是你,不如说是她在质问自己:为什么成东青会出现在她的生命里?为什么彼时尚生涩的成东青偏偏就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男朋友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于是在理想与现实面前,苏梅选择了暂时妥协,选择了后者,好歹有个伴。但后来千帆过后,她首先是放弃了平庸的现实,选择了理想。偏偏那位平庸现实中的男主因为过人的机智和社会转型下勇猛的胆识,“一夜暴富”,成了理想中的那样。但此时,大家都是过来人,已回不到过去,只能擦肩而过。生活就是这么奇妙!
       
         那么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年度最佳国产电影不能是《美姐》?海内外各种电影打分和各种影评人推荐,它都表现不赖!
         “几近零票房记录”、“知名度一般”、“无大牌明星” 、“非畅销书改编无过硬基础”、”片方过度情色宣传“ ......OK,我都接受。
         无论怎样,它是2013年我所观看过的电影中最扣我心弦的,是我心目中的最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铁蛋爱上美姐母女四人
           
           从《美姐》电影中,我看到了张艺谋根据余华原著拍摄的《活着》和朱塞佩·托纳多雷三部曲之一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影子,向经典致敬的意味儿浓重,尤其体现在村民邻里朴实的情感、男女人相处的是是非非,乡土的地方文艺特色在时代变迁下的式微等层面。但和《活着》相比,《美姐》没有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尔虞我诈,没有过多贫富差距导致的无奈,没有平民和官员间的较量,更没有对大格局时代的政治隐喻。而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在二战时期意大利小镇一位性感风情、谜一样女子的宿命,以及一个男孩在她那婀娜身影下所投射的成长与挣扎的故事不同,《美姐》讲述的是母女四人之于一个男人的感情归属和纠葛。

        《美姐》实则简单,无论是从人物的角色、性格、价值追求和人生观,还是从情节发展,及其寓意来说。
         六七岁的小男孩铁蛋儿被活灵活现、漂亮可亲、才艺双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邻家美姐阿姨所俘虏,许下了“美姐是我的”的童年誓言。文革后二人台唱戏表演被禁止,美姐一家人搬家离开。十几年后小男孩长大成人,却始终逃不开回村后的美姐的影响,与美姐的三个女儿轮番上演看起来“匪夷所思”其实超级平凡的爱情故事。
        有其父必有其子,同样,有其母也必有其女。仨女子和年轻时候的美姐差不多长同一个俊俏模样儿,都是小男孩心目中的美姐。
        首先是大女子, 铁蛋儿和她是认认真真处对象的,各种细节都闪耀着彼此初恋的美好,但乡村就那么大,容不下举止尺度异常的热恋中的两个年轻人,于是女方家长棒打鸳鸯,活脱脱拆散,将已破坏规矩的大女子远嫁内蒙,干脆让她自生自灭和杳无音信;
        其次是二女子,自幼失语。美姐夫妻俩听信当地巫婆迷信占卜,彩礼分文未收,将其当做补偿许配给了铁蛋儿,因为铁蛋由于其大女子的远嫁他乡已近失心疯状态。两祸需要相克,才能彼此共生。可随着大女子的消失,铁蛋的爱情已死。两人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貌合神离。
         铁蛋儿婚后郁郁寡欢,终日借酒消愁,生活不尽人意,跟着偶然进村的二人台剧团流浪去了远方,唱遍了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唱了很多年,在技艺激进的同时,从青年唱成了中年,从小角儿唱成独当一面的副团长。
        最后是三女子,新时代邓丽君情歌哼唱中成长,敢爱敢恨,也敢做。长大后十七八岁的三女子来剧团报考新演员,在一台卡式磁带录放机的伴奏下,她佯装拿着话筒来了一首《甜蜜蜜》惊艳四座,给整个剧团吹进一股清新之风。三女子的模样又是个活脱脱的年轻美姐。中年铁蛋儿逐渐苍老的心在看见她的瞬间,两眼放光,时光逆转,旧情貌似也要复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铁蛋深爱着大女子,失去了她以后,他逃离父母、家庭、形同虚设的妻子、甚至孩子去了远方流浪,一头扎进艺术的汪洋大海中,任凭悠悠的岁月和日复一日的技艺事业吞噬消磨掉他的曾经朝思梦想的情感。当心灵干涸荒芜了多年后,一个和初恋对象无论脸蛋、身材还是血统都一模一样的正当青春年纪的女子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和生活里,他能否能抵制得住来自内心深处涌动出的那份对于异性的本能诱惑?


美姐母女四人分别给铁蛋带来女性的启蒙、爱情、家庭、诱惑

         如果说孩提时的铁蛋儿被美姐的人性美所打动,并誓言长大后娶她,属于一种超越母亲式的爱恋;
         如果说二十来岁的青年铁蛋儿将对美姐的美好情愫转嫁到了她大女子身上并展开轰轰烈烈的追求,突破当地当时男女禁忌,属于正当芳华、你情我愿、两情相悦;
         如果说成婚后的丈夫铁蛋儿面对没有言语能力的美姐二女子拿着勺子捶打使他不能近其身而无奈,面对孩子诞生后又归于家庭祥和,属于一种岁月沉淀后作为丈夫恪守着的义务,
         那么阅尽人世沧桑后的铁蛋此时面对机灵可爱、青春盎然的美姐三女子,还有她作为新时代女子开放、大胆、炽烈、有技巧有谋略的倒贴式的追求,则属于一种纯粹对于女性之美的小心翼翼的克制。

         电影《美姐》的巧妙之处在于,囊括了一个男人一生中可能遭遇到的关于女人的几乎全部,按着成长顺序依次为:美姐给他女人的启蒙,大女子给他真正爱情,二女子给他稳固家庭,三女子给他中年诱惑。
         美姐年轻时长得好、有才艺,和睦群众,人气超高,亲近孩童,无处不留下属于女性的倩影和母性光辉,但年岁渐长后,中国传统家长礼制思想作祟,她限制女儿们的婚姻和职业自由,家庭控制大权在握。颇有几许张爱玲《金锁记》七巧的范儿;
         大女子是传统中国“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式的女人,虽不满意婚姻,但毫无反抗精神,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能忠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欲求。充其量也只是位淑女,和婚后循规蹈矩的良家妇女;
         二女子的主体和反抗意识有所凸显,起初不愿和不爱自己的男人亲近,但由于她是个哑巴,话语权尽失,最终还是屈服;
         三女子是一个新时代的叛逆女性形象,全是地方言交流的环境里操着一口的普通话,内衣、蕾丝连衣裙、硕大的蝴蝶结、花式小发卡、修身旗袍、各种花色戏服轮番上身----穿着打扮引领剧团改革风向,关键是还有一脑袋时髦前卫的思想、对爱情有自己的想法,大胆僭越世俗礼教勇敢去追索,比如竟想出用自己不是Virgin的借口主动向姐夫示爱,未果后,又使出假意与导演亲热引出姐夫破门英雄救美的路数。


男女谈情说爱乃天经地义,于是长、慢、反复镜头多次运用

       如果从诗歌的意象来分析,《美姐》赞美女人、土地、粮食、牲口、庄稼、花花绿绿的衣裳、蓝天白云山岗、山歌、方言、二人台嘶哑的唱喊叫、举手投足间舞蹈似的表演等;如果从小说会折射思想观点态度的角度来看,《美姐》用唯美的镜头让人领略到附着于土地上的人情原始维系、乡村风序良俗的简单、女性的体态美动作美思想美、初恋的美好与一辈子的牵念、青春的禁忌、朦胧和大胆、“食色性也”的本能启蒙、 家长礼教的戕害和地方传统艺术的保存延续等。

         我很喜欢侧目观察电影的长、慢镜头,和反复出现的镜头,以为这些是导演等主创特地要着重强调的,往往起到提示情节、环境渲染或者连缀起故事前后呼应关系的作用。
        在电影《美姐》中, 一望无垠的麦田、向日葵花海、高粱等庄稼地、大小不一的黄土丘陵中错落有致的狗尾巴草丛、三女子和铁蛋儿某一出的搭档戏、哪怕乡间看起来不怎么让人害臊的不完全围挡的厕所等等,这些镜头导演都刻意为之,使之出现多次,是在向观众表明土地是人类各种文明的孕育起源根本、民以食为天、男女谈情说爱乃天经地义、半遮半羞可能更适合本能的释放、二人台唱戏风俗遍地方都是等等。
        而若干次用长长的镜头将唱山歌的山岗、悬崖、高原等拉伸拉远,声音在巨大的空间内变得辽阔、回荡,则在表明乡村男人的粗狂、伟岸和多情,乡土环境的绿色、空灵、幽静和寂静,还有村民们的品性淳朴简单!
         若细细观察,以上镜头的使用其实不怎么专业,因为太露痕迹了,有点不自然,毕竟是青年导演。但其他几处长、慢、反复镜头的使用则让人心生敬佩,恰到好处,意在说明男主角铁蛋儿的三次反抗。
        第一次是美姐年轻时离村讨生活,孩童的铁蛋单独跟随很远,并一直在追问,美姐去哪里。小铁蛋怕未来自己要娶的人没了,怕美的事物消失再也不见了,他在反抗,于是一直追。这个镜头分别在影片开始、中途和最后三四次出现在铁蛋不同人生时间段的回忆里,这是美姐故事的肇始起源。
        第二次是美姐大女子的远嫁他乡让他心如死灰,跟着戏班子去远方流浪多年,这是铁蛋对美姐二女子的逃离,对分配的包办婚姻的有力抗争。于是电影中总是出现流动剧团卡车奔波各处时,不停轮换的黄土原野的环境的镜头,且镜头时远时近,贯穿整部电影的中间骨干环节。
       第三次是当貌美如花、娇艳欲滴的美姐三女子的狂热示爱且主动献身时,他又选择逃离,是在铁蛋看透世事后对错误情根的反抗。 电影后期铁蛋看美姐三女子的眼神,始终游离在直接和不敢直接之间 ,屡次偏偏就是要忤逆着三女子本意行事,这样的镜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多次。
       说到这儿,不由得让观众心领神会:铁蛋真的是对三女子只有如长辈一般的呵护么?如果仅有亲情和剧团的师长之情,那为何铁蛋不敢坦然直面人家女孩子柔情蜜意的眼神,还要躲来躲去?可见,在欢爱情欲和礼数面前,铁蛋已告别从少年刚步入青年时的那份对异性的好奇与狂野,以钢铁般的意志选择了伦常。
       铁蛋对小姨子的拒绝,很难说是出于道德考虑,也许,他内心真爱的位置永远是为曾经那个美姐大女子占据着。他铁蛋没读过几本书,也没什么本领,难道就凭几首土情歌,睡了美姐的大女儿,娶了美姐二女儿,如今美姐的三女儿也想送上门,难道真要让这份孽缘无穷无止么?铁蛋可能考虑到,绝不能让变态的不羁的爱恋继续“荒唐”下去,于是他最终选择回归家庭的平静。年纪到了,就让年轻时候的”荒唐“永远封存在过去吧。
       这个男人从少年开始到青年,到中年,自始至终迷恋的是同一种女性形象和梦境,梦醉梦醒都是同一个”美姐“,二人台戏里戏外都只关乎同一个“美姐”。这种美姐形象只跟美姐本人、其大女儿和三女儿有关,二女儿则是另一番模样,不属于“美姐”的范畴,而偏偏二女子就是他的包办婚姻中为她诞下千金的妻子。最后,对于“美姐”,铁蛋就是得不到。干脆彻底放手。
       得不到的总是爱情,唱不完的也是爱情。


《美姐》其实也不算是一个完美的大众文化产品

       若从女性学的角度来看,或许也可以来个这样的解读。美姐的三个女儿分别继承了美姐身上的三种东西:大女子获得美貌、二女子静享平凡、三女子拥有才华。三个女儿通过逐个巡礼的方式完成了对铁蛋之于一个男人的分配,肉体上的、生活上的、精神上的。这三种品质皆具备的女人世间很少有,正如我们常说的,美貌与智慧难以并存。太多男人面对现实只能拥有其中某一种品质的女人。铁蛋按不同人生阶段一一拥有但却不能最终全部拥有,这就是这部《美姐》电影的奇妙精彩和戏剧性所在。铁蛋最后选择生活上平凡的二女子,而二女子是个哑巴,是美姐性格品质中最隐蔽的一种。这样的结局,对男人而言是最稳妥最保险的,因为选择其他两样都可能不会持续长久。 一个完整的女人,或者说一个完美的女人,会尝试着从这三个方面去满足或适配自己生命中的男人。若不行,仅选择其一二。这道理,对于男人之于女人,也亦然。

         《美姐》电影在我看来,以二人台演员铁蛋儿的演艺生活为主线,一方面折射出了人类两性之间生生不息的狂野情感张力,和女人之于男人那种鲜活的触手摸得到的人性美的真实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二人台戏曲的艺术表演形式和二人台戏曲发源地人们的生活形态。《美姐》其实也不算是一个完美的大众文化产品,因为它的故事完整性还有待商榷、艺术性尚且无法为大多数人所消化认同,但它所传达的思想内涵之于广大社会尤其是当代农村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人文延续意味深长。

      《美姐》作为独立电影,在国内外斩获各种钟爱文艺类的电影节评选多项大奖;但冲击国内大银屏,票房惨不忍睹。在传媒业上班,我在十月份对此片几乎闻所未闻,可见该电影没在核心主要媒体机构做宣传也是票房失败原因之一。其实除了这些,电影在制作以及宣传层面在我目前看来依然有一些硬伤和难懂的地方,比如:
       电影刚开始的当地丧礼除了要表达当地的风俗之外,和剧情有啥关系?
       美姐一家第一次回村不久,天旱,庄稼收成不佳,村民集体在龙王庙求雨,为使得龙王显灵,于是开始唱戏祈求下雨,但那个场面唱戏之人穿着漂亮,听戏的全村人都衣物干净,满脸都很陶醉,不愁吃也不愁穿,特别享受的样子。那么何来旱灾情况下,村民生存举步维艰的样子?
        既然电影中着力点明铁蛋儿和美姐二女子结婚时,二女子抗拒铁蛋儿亲热。加上铁蛋本来就一直闷闷不乐,因为她真正的恋人已嫁为他人妇,于是他随剧团长时间远走异地流浪,那后面何来妻子怀孕和孩子的出世?我后来看了好几遍电影才发现细节----房间里有两床被子时,他一接近,她就用勺子锤他;后来父母意识到不对劲,巧妙地只在床上放置了一床被子,接着晚上铁蛋和媳妇在床两头都露出互不搭理谁很无奈的样子,然后画面就突然跳过去讲述别的事情了......这让我第一次观影时一头雾水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居然事关被子。中国传统婚礼中,新房内各种花色的棉被向来多多益善啊,一床被子和两床被子不差不多啊。要借被子的数量悬殊对比,来表现事实的变化,大可以在之前多放几床被子嘛,或者把父母事后特地收走多余被子的画面拍出来以表现长辈们传授经验的用心良苦啊?!导演啊,你这是何苦?此处戏份明显不足,力度不够,其实朦胧一点晦涩一点含蓄一点怎么都行,那我和众多观众就不会绕来绕去四处寻找为何有孩子的答案了。
        影片三分之一处,特意拍了两座有特殊形状的山头,意在象征人类旺盛生命力和繁衍的图腾。但处理技巧太没水准了,前后都不怎么连贯,简直莫名其妙。
       老感觉电影没拍完就戛然而止,后面应该更精彩,目前貌似不是完整的真正结局。
     《美姐》电影顶多带了几分风情,几乎无任何过分尺度的镜头,片方为了造势的需要将之完全宣传成情色片,破坏了电影原本的品质。
       等等。


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们生来就该载歌载舞、多才多艺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美姐》 电影中的哪个细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剧团副团长铁蛋常年在外唱戏,多年未回家,有一次他托别人给家中失语的妻子也就是美姐二女子稍带回几件衣裳。曾抗拒过铁蛋的刚生养过的哑妻,穿起红红的连衣裙,衣衫随手未扣牢,便情不自禁地在炕头上手足自然而然地体态优雅地独自翩翩起舞。
       为什么这个画面让我感动呢?因为电影一直强调的是,美姐有三个女子,大女子首先继承了美姐的容貌,三女子除此之外还遗传了母亲的舞蹈才艺,而二女子并不怎么待见,是一位失语的、连嫁人都要被将就着补偿许配给别人的女人。她却峰回路转,优雅转身,在这部电影里最终获得真正的幸福,父母、公婆、丈夫、小孩什么都有,跳起舞来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幸福满足之情。而美姐其他两位女子则未必有这么幸福美满。从铁蛋给妻子(美姐的二女儿)捎回家的礼物红裙子上,能看到铁蛋或者说导演给予二女子的大红的人文关怀。当然这个画面更让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们生来就应该都是载歌载舞、多才多艺的,烘托了《美姐》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女性之美、人性之美的主题!
       如果可以选择,要问我作为男性观众更喜欢美姐三个女子当中的哪一个?
       我表示不知道,因为世上情事儿从来就没有个能落实到条条框框的模式,是不固定的。不过可告知的是,三女子的各种表现更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她精灵古怪,不拘一格,给人以新鲜的时代生活气息。即使现在的女孩儿相对于她,大多已有过之而不及。尤其是当小姨子在唱戏过程中突然给了铁蛋儿一个吻,入戏正深的他立马怔住了,时光开始流转,闪回到了他孩童时被美姐拥抱亲脸的时候,闪回到青年时和美姐大女子相亲相爱的幸福时光。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只有接受了新思想的前卫女孩儿才能做得到,美姐本人,和她另外两个女儿,作为礼数有讲究且相对保守的女人是做不到的。从微观个体可以瞥见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感受到女人们从身体到精神的代际间的微妙变化,这让人甚感好奇妙。

       写到这里,快落笔的时候,我抄起案头的《南方周末》,发现其在2013年最后一期报纸上, 将《美姐》排在年度电影原创榜提名的第一的位置,至少目前是印刷在版面第一,并点评为“几乎没人把中国的乡村爱情拍得这么销魂。这分钟大女子在高原上听铁蛋唱情歌,下分钟俩人就让大女子的爹妈斥骂着,衣衫不整地从菜窖里轰出来。主演冯四狡黠的眼神内容丰富,职业演员难能匹敌”。
       我不禁笑了,不谋而合,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即使这部文艺电影如何没票房如何有瑕疵,但依然就是有那么多人喜欢。 2013年度最佳的电影在众多个体眼里就应该是《美姐》。记得几个月前刚看完这部电影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在稿纸上反复写着“美姐”这两个汉字,看到底怎么写怎么摆放会让人感觉端庄舒服些,我仿佛回到了几年前刚啃完无任何删节的《白鹿原》足本小说时的场面,余味绕梁。《美姐》非小说文本那样会勾起观众的复杂想象和无限思考,而是,用时而直白时而含蓄的影像将上世纪末冀蒙交界处张家口那块儿乡土味儿甚浓的男女恋情在直抒胸臆的民间艺术歌声中表现出来,活色生香的,给人带来更猛烈的视觉享受。
       最后,向《美姐》致敬。


                                                                                                                                              ------ 2013年12月31日写于长沙天心

 短评

生猛之余也能沉下来的乡村性情故事;外光源的全面摒弃和手持跟拍的适度应用,二人台台上台下的比照与交融,就如同影片本身在生活的触感与艺术的间离当中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由此投射出许许多多的的哭笑不得和无可奈何;不夸张的说,这几乎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内地龙标片。

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大篷车、歌舞团,郝杰的《美姐》怎么都会让人想到同样走西口的《站台》,却无吐槽时代的宏大野心,而更是一则细腻又荒谬有趣的个人爱欲史。歌舞公路片的热闹形式,避免了以往国产独立电影必备的乏味气质;陕北十八摸式的只土不豪民俗,也不可能让它成为宝莱坞之梦。搁在国片沉闷的这些年,它确实出色。

8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年度最摇滚电影!!彪悍激情的陕西山歌!热情似火的groupie乡村大妈!走关口大战邓丽君!抢我初恋?俺睡你全家!

1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好看的乡村爱情电影,还有传统的二人台。就乡村爱情部分,我的前十二年在乡村长大,有情怀,难得把乡村爱情拍得这么浪漫又写实,太赞了

13分钟前
  • zhang 2nd
  • 力荐

铁蛋·真摇滚·无双,儿时恋上丈母娘,睡了一年大姐,睡了半辈子二姐,三妹也想随他去私奔。同性艺人虎虎也似暗恋铁蛋。二人台剧团演出,酷似摇滚巡演。小黄歌一唱,观众都把持不住。

17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中国导演普遍的不喜欢找主题,即使找了,也和片子本身的表现形式一样一如既往的含蓄,抛开一些时代感和演员身上的瑕疵,那种地域性原生态的戏曲文化、民风民俗和某些时期的社会状态都很够味,只可惜失败的时代感营造让一个堪称史诗的情欲故事只剩下了一股子土骚味儿,幸好还够土够骚。★★★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廉价消费品。活生生地被影评人们捧出翔来。

23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有文采,劲头足

25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影片中原生态的现实镜像和粗粝的艺术镜像相当的迷人,三位美姐的设置与角色内心的转变相当有趣,虽然故事最终越讲越松散无神,时代层的处理和升华也比较糟糕,但相对《光棍儿》进步真的很大,丝毫不想掩饰对此片的喜爱,五星勉之!

26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姐,但并不是每个美姐都有三个女儿:一个是你爱的,一个是爱你的,还有一个你不爱她、她不爱你的,做了你的老婆。

3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文革十年,小屁孩铁蛋突然苍老(…演员比较老),神奇的三姊妹组合,美姐形象一分为三,拥有却失去的、得到的以及不能的。歌声在草原和黄土坡上异常嘹亮,结尾略嫌松散,做旧的时代感可能有不足,但成亲前后段落异常好。红尘啊滚滚,太多的情歌啊唱不完

3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由于成本限制缺点和优点一起暴露无遗,运镜、美指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挥,其实这是一个野生公路片,喜欢里面不拘一格的草莽气质,一股子浑然而成的骚乎劲,伪娘一上台其实也很美丽。里面女孩都很健康、丰润,很有生育能力的样子,美姐本人和她的三个女儿,铁蛋的妹妹都很漂亮,都是我喜欢的类型。

3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大西北真是骚的要命。虽然视角不一样,但白鹿原什么的弱爆了。

37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我覺得叫"鐵蛋兒的情歌"更點題。延續"光棍兒"的生猛活力與幽默,郝杰繼續用二人台這項民間藝術去表達他對故鄉深厚的感情。生命總有悲涼與無奈,把一切都化成了歌,留在記憶中。本身是二人台演唱者的馮四,與分飾三角的葉蘭都有精采演出,大量非職業演員也都是亮點!

42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说这片儿是现实主义的,都是没读好书的。这片儿根儿上就是个《故事会》式的传奇故事,还没到《知音》呢。说这片儿不是歌舞片的,估计都想到《霸王别姬》或者《站台》了,可是《美姐》无论面子上里子上都是一歌舞片(唱段表达情感不叙事嘛)。剪辑很棒。要是妆再好一点,美工再好一点,五星没商量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这是一首首简单的小黄歌,唱着人们心肠的曲折……

44分钟前
  • 寂静的风
  • 推荐

SIFF6截至目前个人年度最佳独立片,二人台文化在文革打压和流行冲击中流露出的原生态,和铁蛋对大姐忘不了的隐忍一样纯粹。三位一体的“美姐”(性启蒙、性冲动、亲情)都不如热炕头被窝里的媳妇,因为前者是“在梦里,我一时想不起”,后者才是“花儿开在春风里”。

4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仍是郝杰擅长的西北风味加耍流氓。不知是不是想上院线的原因,这回收敛了很多。整体来讲,还是唱得好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两个愿望:1、中国永远能拍出这类电影;2、国际上得奖的不要永远是这类电影。

53分钟前
  • 可风
  • 推荐

铁蛋爱上野马大妹,可他家里并没有草原,终与“美小姐”难成眷属;二妹哑守终生其实收获了最长久幸福;三妹情窦初开为爱狂奔,短暂品尝人生“甜蜜蜜”;虎虎对铁蛋儿是少一个时辰一分钟一秒都不行的爱。混搭《活着》《霸王别姬》《天浴》《白鹿原》,一个辗转多年的故事。叶兰一人分饰三角令人折服。

5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