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不含剧透,可放心大胆阅读。
15年7月10日《大圣归来》
16年7月8日《大鱼海棠》
17年7月13日,《大护法》。
继《大圣》、《大鱼》之后,PG-13的《大护法》作为每年暑期档都要有的一部“大”字辈国产动画电影,昨日有幸蹭票,提前看到,私以为明天上映后为之买票,不亏。
影片开场十分钟就可看出自主分级确有必要,PG-13绝不是吸引你进电影院的“噱头”。
纵使影片将鲜血替换成了蓝莓酱、芹菜汁,但一言不合就爆头分尸, “花生人”分分钟人头落地、开膛破肚、五马分尸,真是难以和以往的国产动画相联系。
加之导演对枪战戏、巷战戏、追逐戏精彩的场面调度,以及刀光剑影、脑袋开花、肚子开膛这些出色的音效配合,评得上是暴力美学,大饱观众视听之福。
现在闭上眼还能回放影片中各种脑汁爆浆、血液飞迸,谁告诉你“动画片”都是给小孩看的?谁告诉你鲜血一定是红色的?
这绝壁不是一部粑粑麻麻带着熊孩子节假日进电影院的消遣之作。
再者,除“暴力血腥”之外,“拥有自己都觉得恐惧的力量”的大护法,“一想到西宫宫女,这山水便真是乏味”的恶趣味·徐锦江,贴着假眼假嘴的花生人,猎奇的生物,诡谲的花生镇,《大护法》的这些奇异的具象所喻,定不是13岁以下儿童能看和能看懂的。
且本片“反乌托邦”的设定区别于宫氏的“纯净世界”和美式的“英雄主义”,也是在以往的动画作品从未看到的,让人深感压抑,不过有些地方在“救太子之旅”中,还是显得唐突莫名(具体剧情在此不细表),可能也是导演说《大护法》会有续作的原因。
除了画风穿越的吉安大人(真是穿越啊,是故意的吗),《大护法》的每一帧确实是以往国产动画不曾画过的,但是硬要说它是“中国画风”、“传统水墨”的话,不敢苟同。
私以为《大护法》是国产动画中画风最为混搭的一款了,说它是国风水墨,《大护法》时而像宫氏,时而像梵高,一点也看不出《小蝌蚪找妈妈》、《猴子捞月》的影子,国风水墨的说法从何而来?
不过正是这样穿越、又寻不到影子的画风,我猜才是在探寻自己的特色。真不必扯上关系,也别管怎么吐槽,“怕被别人笑话吗?正因如此,我们才是个笑话!”
去翻看“大系列”的微博,截得以上截图,两位往年暑期档的“大”字辈的前辈皆为今年的《大护法》招纳观众,“今年夏天,看你了”。
至于说《大护法》就是一场尬斗,就是一堆粗口和警句,就是一顿爆开脑瓜瓢的,莫慌!慢慢来,比较快。
ps.我是真的想听胡建的盆友念一下:《大护法之黑花生》,真的。
(本文有剧透) 知乎ID:maxhorowits 豆瓣名号:钱德勒卡夫卡 公众号:电影渣 都是本人~(没办法这些名字我都好喜欢) 独家授权视频up主:相妄 谢谢各位帮我维权的小斗士,笔芯~ 光线的片子向来很舍得下本宣传,我很早就看到了《大护法》的消息,几张定档海报都漂亮得不像话,在各路劣质儿童向动画海报中更是鹤立鸡群。 然而我是个有些偏科的动画迷,对日漫无感,偏好欧美公司出品。我心目中国产动画的巅峰是“中国风”到极点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和《九色鹿》,对新千年之后整体偏向日漫风格的国产商业动画没什么好感。 号称“国漫”里程碑的《大圣归来》催生了一大批自来水,我并不是其中之一;宣称“十八禁”的《一万年以后》我连开头都看不下去,带情绪的影评到今天都有人跑来留言私信骂我是卖国贼;“十二年磨一剑”的《大鱼海棠》虽然毁誉参半也不乏拥戴,但我实在也喜欢不起来。 所以当我看到《大护法》的前期宣传物料时,我也担心这部以“成人化”“水墨风”为卖点的动画,会不会更多玩的是“表面功夫”? 尤其在看过预告片后,更是感到这有可能又是一部雷声大雨点小的鸡肋之作——从预告片来看,人设太过简单,场景不算精细,砍头、枪决之类的暴力内容也有些流于表面之嫌,况且“PG-13”不就是美国的“普通大众级别”么?“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可参考《阿凡达》。 带着这样模棱两可的期待看完了《大护法》的点映场之后,老实说,我并没有想到会超出预期这么多,几乎可称得上是“惊艳”了—— 说“几乎”是因为影片整体人物造型、对白设计都更偏向日漫,处处是日和既视感。 但画工确算得上良心,多处水墨场景都非常美,大银幕效果比官方放出的剧照和预告好了不是一星半点,看片时身边的几个妹子一直称赞,“哇!美!” 而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大护法》在我看来最值得品味的是剧情和整个设定。 “无心政治的太子微服出游,却误闯暗藏猫腻的偏远小镇,世代侍奉君王的大护法千里寻主,却撞破了世代传承的惊天阴谋……” 相信我,影片远比这干巴巴的无剧透版简介要有意思得多了,不信……你们就自己去影院看吧。 那么,这让人细思极恐的“惊天阴谋”究竟是什么呢? 以下剧透预警!!!! 太子误闯的小镇上空悬浮着一颗黑色的大花生,故名“花生镇”。镇民以一种当地特产生物“蚁猴子”为食,日夜点灯熏香,对外来者极不友善。 手持法杖的大护法在寻找太子的过程中发现,外表和正常人相差无几、有意识有思想能说话的花生人,竟是该镇掌权者吉安大人“饲养”的“牲畜”,而被花生人当作“食物”的蚁猴子,是他们蛹化前的幼仔。 每到秋天,这些花生人就会被集体“收割”,从脑中取出一种剧毒黑石头,作为朝庭的生化武器。 这听起来已经足够瘆人,但吉安大人控制花生人的手段才叫一个让人细思极恐—— 通过灯油熏香将他们共同的母亲大花生逼上半空,强迫花生人与母体隔离,失去根源自我意识,成为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 利用宣传画和舞台效果“造神”,大搞“偶像崇拜”,潜移默化地让花生人嫌弃自己的本来面貌,贴上假眼睛、假嘴唇模仿”神“的样子。 请来了法力高强的雇佣兵罗丹,领着高薪以武力威慑花生人,让花生人产生对“权威”的恐惧,无条件服从”神“的安排。 以说话是神才有的“特权”为由,剥夺花生人说话的权利,避免了交谈与集智所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 散布谣言,宣称花生人成熟的标志“鬼蘑菇”是一种瘟疫,煽动花生人对同类的恐惧,心甘情愿看着自己的同类被屠杀而无动于衷。 利用花生人蛹化后会忘记从前记忆的特性,让花生人误以为和自己形态不同的同类是一种食物,并以夭亡的同类幼仔饲育花生人, 从花生人中培养“刽子手”来执行枪决,实现最低成本的“产业化生产”。 而黑石头的“加工”过程则由一个与花生人无交集的“第三方”完成,避免了花生人内部的骚乱。 总的来说,就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法西斯。 然而相比仅仅是沿袭祖训,遵从君命将花生人当作鸡犬一样饲养收割的吉安大人,本片最可怕的人物无疑是外表人畜无害的、吉安的孙子小鸣。 和从明面上就没把花生人当人看的爷爷不一样,小鸣从不自称“神”,和花生人小姜有私交,更了解自己的“牲畜”,让花生人不将自己视作威胁,因而也更容易获取关于他们的情报。还养了一个花生人当作“宠物”,并且向他灌输“只有让他人恐惧自己才能获得安全感”这样的思想,将它与同类隔离,成为自己的傀儡与耳目。 利用和太子、小姜的友情,自导自演了一出“兄弟情深”,而真实的意图则是赢得太子的信任,离开世袭的“养殖厂厂长”官位,一越成为太子的国师。甚至很有可能,小姜险些掉下悬崖、幸得太子相救的桥段也是他的一手安排。 这信息量可太大了。 看完之后,我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走神遗漏了什么东西,产生了二刷的冲动—— 比如天上的大花生产下的幼仔是如何不为人知地被输送到地下制成食物的,比如大护法掉进蚁穴深洞里为什么会产生幻觉…… 《大护法》又名《大护法之黑花生》,说明这是一局大棋,而片中也留下了不少伏笔—— 尖脑袋保镖罗丹和他的爆乳姘头是什么来路? 自带发电功能的大护法又是什么来路? 小姜脑子里的蓝石头和普通花生人脑子里的黑石头,效用上有什么区别? 知道了真相太子即位后会如何处理即将造反的花生镇镇民? …… 想到这里我颤抖着查了一下本片导演、编剧不思凡的资料,原来是闪客时代的flash大触,才发现《大护法》的故事是早有预谋…… 从不思凡所属的咕咚动漫工作室2014年制作的《妙先生之火泽睽笑人传》中,已经依稀可见《大护法》的雏形,不过毕竟是短片,场景要比长片精细得多了。
念念有词飞檐走壁的主角和大护法迷之神似,独眼、手臂长包的“鬼” 也可见花生人和吉安的私人保镖保镖罗丹的影子,还有白胡子老头、圆咕隆咚的萌系小鸟等等熟悉的元素。 《大护法》延续了《妙先生》系列里不思凡对“恐惧”这一概念的执迷,人设的弱化细节式调整大概一方面是为了节约制作成本,一方面迎合时下观众的喜好,相较而言,我还是更倾心短片的整体风格。 不过总体来说,《大护法》节奏适当,画风感人,剧情和设定也基本完整,已经很了不起,而且从内容隐晦的映射含义上来看,说是“PG-会思考的人群”也不为过。 所以即便xxxxxxxxxxxxxx,我仍旧能够很开心地说—— 虽然这不是一个xxxxxxxxxxxxxxx,虽然我们xxxxxxxxxxxx,但近年来还是涌现了像《驴得水》《我不是潘金莲》《健忘村》这样xxxxxxxxxxxx的xxxxxxxxx电影——现在还有了《大护法》,也许xxxxxx内部也有一个隐婆,即便小姜们倒下了,花生人也总有一天会xxxx。 写在后面 我留意到大家主要争论的点在于,最后花生人的反抗是否具有积极意义。有人认为,花生人撕下了假眼假嘴、勇于反抗强权,即代表着“开悟”,是进步的体现;也有人想得更远,“开悟”后的花生人仍然选择了自相残杀,反抗只不过是新一轮暴政的开始。 在我看来,这完全取决于观众当时的心态和看待这个情节设置的角度。我们当然可以选择相信,人类永无法逃脱根植在人性中的自私贪婪愚蠢,与对其他一切生物的敌意,历史只不过是一种重复,人类从未真正进步,追寻善与美毫无意义,而人穷尽整个族群的努力寻找的真理、一切的答案,也许并不存在。事实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驴得水》的结局里,佳佳前往延安投靠大哥,我并不觉得那象征着希望。 然而,纵使我坚信,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始终走向不可避免的自毁,但那些超脱于“劣根性”的人,那些对世间之恶了然于心,却仍然坚持善待他人、坚持追寻真相、坚持创造美的人,又总让我执拗地选择搁置我对人性的失望,我不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仅此而已。
这个动画,有亮点,剧本构想很好,在世界设定上花了心思,但是仅此而已,槽点很多,一个一个说: 1、平铺直叙: 电影是演给人看的,就算不追求紧张刺激,好歹也有个起伏,但是叙事如流水账一般:太子逃跑,大护法来抓太子回去→在花生村找到太子,太子被孙子设计抓住,大护法继续找太子→隐婆告诉小姜真相→隐婆被抓,煽动花生人起义→孙子利欲熏心,告诉太子真相→最后决斗,大坏蛋被杀手干掉,杀手和大护法对射,杀手死了→红衣女来收尸→全剧终。 我看完内心不仅没有波动,而且不想笑,搞什么,还钱,就这种叙事手段和安排,导演以后就不要拍电影了,拍喜羊羊和熊出没吧。 2、主次不分: 全剧主题大概就是:奴隶反抗压迫,民主意识觉醒,打倒专制暴政,主题很大,可是片名叫《大护法》,全剧经常可以看见大护法在发波,在洞穴里跑来跑去滑来滑去,但是这和花生村的民主觉醒毫无关系,花生村的民主觉醒是因为隐婆在主席台上跟村民说出真相。有人会说,大护法来了一枪救了隐婆啊,但是隐婆和小姜才是在花生村宣扬自由与真相的人啊。大护法之前跑来跑去,我承认打斗场面干净利索,但是对主题有什么服务?主角和主要事件的关系有多大? 3、一些角色设定没有血肉,有硬伤: 说一说人设,大护法只能体现出可爱的小胖子和武功高强的面,但是最后说他侍奉朝廷三代,可是却不能从他身上感受出沧桑感,声优的选择是一个问题,这个声优念那些沧桑的独白的时候,没给我沧桑感,倒觉得有点装逼;屠夫的设定本应该是一个变态杀人狂,但是这里设定暧昧不明,张嘴梦想闭嘴梦想,保有一些人类的良知,但最后还是痛下杀手,这些暧昧不明就导致不伦不类,有一种熊二的感觉,为了过审可以理解,但是他的设定完全可以搬到杀手上,肢解挖石头交给小喽啰干一点事没问题;老头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隐婆一席话语让朝廷鹰犬拱手而降,全民起义,考虑到只R了13的原因,都可以理解。但是那个风车花生人到底是干啥的,一开始以为他有战斗机能,但是最后看起来好像是孙子的性奴?就算是性奴,这种设定有什么意义,还有红衣女,看起来是老头的小妾,并且和杀手有关系,但是他是干啥的,根本看不出来,这两个人的设定可以说几乎没用。 当然有好的,比如杀手,反派武力值担当,外形的设定赞一个,一看就看出凶神恶煞。 4、广电没瞎,是你瞎 看电影前后习惯性是上豆瓣搜一下评分,8.1分,我震惊了,真有那么好看吗?无论什么电影,一旦稍微影射政治体制,总有人奉若神明,贾樟柯拍的天注定,就是四个流水账拼凑的大流水账,烂到了极致,照样有人喜欢,你们参政的意愿是有多强烈,还看见有人评论说:“广电是不是瞎了,这都能过审?”我就在这说,广电没瞎,是你瞎,你每天被像猪一样圈养?每天就等着被养肥了杀?每天被当权者喂食婴儿?你有被迫害妄想症吧,广电闲的没事天天禁你,心里有鬼的人才会瞎。
首先,两星。
一星给动画效果,一星给创意。没法打出来的半星给创作人员共同的努力。
其次,是关于对这部《大护法》的一些不满。 作为一部电影,至少要讲好一个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开头结尾情节,不能因为意识流就把这些连小学作文都必备的要素给弃之不用。
没有开头,是其一;没有结尾;是其二。影片开始就是大护法很逗的出场,但在后面的很大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懂这是怎样一个世界观,很突兀地出现花生人又很突兀的闯入村庄。(抱歉在观影后的六个小时内我已经忘掉了一些情节)可能是我比较肤浅,没有get到打五星四星大神们的点。结尾,罗丹就这么轻易的被秒了,没有解谜时间。如果不是通过后期查找我根本不知道那个高瘦黑粽子叫罗丹。神秘爆乳女子也没有来历,欧阳家族如何暴富也没有致富经传授,大护法是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没人告诉你,奕卫国到底在哪也不存在明确定位,隐婆这么全知全能也没有铺垫……再一点点说下去是真的要崩溃。即便是要拍三部曲的片子,悬念也是点到为止的好。气球吹的太大也会爆炸的。
人物上,大护法的硬伤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来,尬,很尬。那突如其来的大段大段独白是怎么回事?有些非常不合时宜,在罗丹追杀他时还在神神叨叨一点不收敛声音,我都替他着急。
太子,任性的让人不知说什么,有些台词也是食之无味弃之有用的。
庖卯,相对来说是很鲜明的一个人了,最后挖出心脏的场景很丧心病狂但也意料之中。
小姜几乎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了,他是我们最不愿去破坏的一方净土。
隐婆,我认为塑造的用力过猛了,一直不断的在说小姜蠢,也不是很懂为什么要这样对一个孩子。后来的表现也都不是很出彩。一个机械化的剧情推动器。
而关于这部电影的主旨,隐喻,大佬们都有了各种解读,深挖到地球内核的解读,也有可能是像马男波杰克的弹幕那样,有事儿没事儿为了显得高深而“这处暗指……”。反乌托邦是板上钉钉了,开始时对黑蘑菇的处决和后来对没有自我意识的花生人的处决,就像是一个极权组织易名为另一个极权组织,就像中东地区的政府和反派组织,哪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最后,是对于很多很多影评的不解。我不信就我一个人全片看的懵逼,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在说着好片值得二刷,不是说因为国产,因为动画,因为众筹,你就有理由给它四星五星,就一定要夸它上天。要是这么说,广电封杀外国片大批引进国产片岂不是更有道理?我们这群傻逼观众只要看到“国产”,稍微好一点的片子就能给它加buff自动美化多送几颗星,那这些制作者何必还要拼命改进自己的作品?既然做的稍微好一点你们都会傻乎乎叫好支持。不懂就是不懂啊为什么没有人真的说出来。不管这些说好的人之前是导演的铁粉还是看过之前的一些短片,我不相信所有人都是这样。就好像是皇帝的新衣,所有人都说有没有人敢质疑。
这很可怕。
《大护法》没有那么差但也没有那么好,带给我的观影体验也是懵逼多过致郁,不会再看第二遍,因为有一段时间会很煎熬。
但还是希望导演能好好做下去,能改进这些问题的话,中国动画是可以崛起的。
7.18更新
以及,希望大家能理解的是,我能打出两星必然是结合我自己的观影感受和这篇评论而作出的评分,写长评之前也充分浏览了知乎和豆瓣上的各种评论,“瑕不掩瑜”在我这里不成立,因为我认为瑕疵大过亮点。
另,拒绝撕逼和人身攻击。大家就事论事。
7.19更新
现在评论区反映给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仍然有人无法脱离国产动画的buff而振振有词地认为我言之无理,而我文章里就指出了这一点,希望这些人能仔细看清了。
还有贵瓣和逼乎一样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自以为看得懂的人对直言不讳提出不足的人的蔑视让我觉得很不爽,这有什么要踩高捧低的?是你们要高贵一些还是怎样?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私以为除非你觉得自己逻辑清晰,论证完美到足以说服对方,否则不要轻易做出什么评论。
一直以来我态度都很客气,但我现在有两句话要说:
能理解我长评的人 你随意留言
不理解还要嘲讽的人请你闭嘴
《大护法》在我的朋友中评价很两极分化。
一派人在夸它有思想,有内涵,主题复杂黑暗,成人题材和政治隐喻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难得。另一派人则批评它台词尴尬冗长,剧本结构混乱,镜头单调,甚至有人批评它缺乏作为电影最基本的,对视听语言的把控。
前者,目前是主流的评价思路。而后者,出于对制作组和国产动画的鼓励心态,往往在提及本片时显得有些欲言又止,不愿意公开批评《大护法》。可是这样造成的结果很奇怪,市面上似乎只听得到褒奖声,而每一个人都是从现状出发,去称赞、去解读片中那些光怪陆离的符号和隐喻。没有人去夸它作为一部电影,其电影语言有多出色,某个镜头的处理如何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电影,这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异常。
--
我对《大护法》抱有非常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我欣赏导演不思凡的出发点。这几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一直充斥着对美日动画的模仿,其中甚至有一些作品在技术上异常成熟——比如说,中国有两部藏獒题材的动画电影,由于导演和流程上完全由美日方面掌控,对视听语言的把握都非常洗练。对这些电影本身的素质我是非常佩服的,但同时,我打心底对这些片子有着微妙的抗拒感,无法亲近它们。
而且《大圣》火了之后的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投资进入了动画产业,业界的心态其实是比较浮躁的,大家的关注点总是在于商业逻辑:做这样的动画能否成为爆款?有没有成功的先例?
在这样的前提下,坚持做自己的东西显得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不思凡是国内动画导演中,极少数敢于在作品中加入有深度的思考,个人标识极其明显,作品风格拥有非常强辨识度的。他真是在用非常真诚的态度做动画,完全不受外界影响。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话,大概就是「赤子」。
而另一方面,不思凡在短片时代还不明显的对于视听语言不成熟的短板,搬上大屏幕后被充分暴露了出来。《大护法》作为一部电影,拥有着非常让人惊艳的概念,而在实现过程中太不成熟。换句话说,虽然《大护法》的文本足以发人深思,但作为电影来讲,缺乏电影本身文法的掌握,即视听语言(演出)上的考量;而作为二维动画来讲,缺乏动画本身文法的掌握,即作画。
这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当然都知道最优秀的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兼备的,但是当作品的内涵因为技术上的缺憾而没有被完整传达给观众,当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做到协调时,我们仍应当夸赞其内涵吗?
这个问题对于不同人会有不同答案,这取决于你对动画,对电影的态度是什么,而又希望能从中获得什么。我一向的态度是,没有形式做支撑的内容是站不住脚的。
--
我举几个例子。
《大护法》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是低机位的大远景特别多,导致有一种从远处窥视的隐秘感。在一开场时我还觉得尚好,毕竟我们并不熟悉大护法,也对这个地方一无所知,保持一个冷静客观的视角是有必要的。但随着故事推进,充斥于片中的大远景让我开始觉得烦躁了,它在拒绝你对其中的角色产生移情,把你从故事中抽离出来,永远保持一个局外人的心态。非常热衷于客观视角的导演有很多,但绝不会这样频繁的使用大远景。
这个问题在枪战中显得更明显。我们会看到《大护法》中频繁用到一种大远景的构图,前景占据了一大半的视觉空间,由前景包围出一个非常狭窄的区域,而事件主要发生的地点就是在这个狭窄区域内的中景至背景上,观众似乎借由隐藏在某个物体后的摄像机远远观望着这场追逐枪战。虽然前景能够引导视线看向画面的正中心,偶尔为之可以加强画面的对比、表达紧迫感,但是这种构图过多以后造成的观感反而是非常强烈的空间闭塞感,以及对枪战结果保持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简单来说,只有压抑感,没有兴奋感。
所以我在看《大护法》中枪战最大的感受是沉闷和憋屈,在观片过程中我无数次想喊,这里为什么不多拉近一些镜头,这里为什么不压缩一下景深?《大护法》的构图,几乎是纯粹是为了凸显美术而成立的,作为镜头而言,完全没有其合理性。你要硬说这是一种风格也可以,但说实话,我从未见过如果提不起劲的枪战戏——大多数电影都是文戏把人看睡着,这部电影是枪战能把人看睡着了。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枪战,那就是「闷」,再用一个字来形容文戏,那就是「尬」。有很多明明可以用画面表达的东西,大护法一定要用台词说出来,这也就算了,虽然略中二了一些,我可以勉强接受这样的设定。但反而是最需要用台词表现的时候,片子使用镜头语言的方式特别单调。
从片子第一场对话开始,就暴露出《大护法》在文戏上的弱点。太子阐述他不愿意回去的理由时,一大段台词大概持续了二十秒之久,而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太子的近景,完全没有变化。同样,之后隐婆婆训斥小姜为什么和人接触那段,我印象中是个从背后打的大远景,同样整个过程中机位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场面调度可言。
这里的问题是,在大量台词充斥整个镜头的同时,画面本身没有任何信息量的改变。对话里采用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不是不可以,但是当你这么用时,一定会需要表演去填充画面的信息量;如果动画里表演太困难,作画跟不上,多拆分一下镜头,也能让视觉表现力更丰富一些。光是站着念台词,动画电影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有一场戏我印象特别深刻,是红胖子找到太子,却和太子吵起来那场。对这场戏的解读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太子完全是被人劫持下,言不由衷的和红胖子吵;二是虽然太子被人劫持了,但多少有些借题发挥,表达他对红胖子的不满。从剧本的角度来说,后者能让两者形象更立体一些。然而,片中没有告诉我们是哪一种可能性,整个争吵来得特别突兀,并没有通过画面告诉观众这场戏的动机在哪,只是在单纯的争吵。
整个争吵的过程,只是单纯的正反打。我印象中是,太子正面近景,红胖子正面近景,太子正面特写,红胖子正面特写,太子正面大特写,红胖子正面大特写。角色一直处于画面正中的位置,镜头一直在拉近,确实会通过景别变化产生一些情绪上逐渐加强的结果。但问题在于,一是表演过于薄弱,不解、惊讶、恼怒,种种情绪变化完全没有从角色的脸上体现出来,此时让角色处于画面中心,一个自然的逻辑是应当强调表情变化来增强说服力,否则还不如两人都采取侧拍靠近画面边缘,通过留出的空间来增强两人对峙感;另一个是,台词的节奏,既没有产生争吵越来越激烈的效果,也没有留出两人情绪酝酿的间隔。
这是红胖子整个片子中唯一一次表现出情绪(最后的嘴炮除外,那场戏更缺乏动机),也是他表现得最像人的时刻。本应当是片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戏,结果拍的如同温吞水。
我知道《大护法》制作经费低,缺钱,也缺人,但这不是不重视镜头语言的理由。缺钱有缺钱的做法,你也可以尽可能在表演上省开支,但无论实拍还是动画,照样有太多不依靠表演、单纯依靠风格化的镜头语言玩出好效果的导演。
--
即使大家都夸赞《大护法》故事有深度,也只能说明它有一个好故事,而好故事并不意味着好剧本,《大护法》在把故事转化成剧本时做得很差。
首先还是主角的选择上。红胖子毫无疑问是本片的第一主角,影片前半一直是以他的视角展开的。然而红胖子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主角,他在片子里只和太子产生联系,和花生人、和小姜、和小鸣、和欧阳吉安,几乎都没有多少交集,全程保持一个过客的状态。加上片中性冷淡式的镜头语言,观众完全无法对片中主要角色产生移情。学过编剧的都知道这行有个「角色弧」的术语,指角色在故事历程中的转变和内在的心理历程,红胖子反而是片中角色弧最平的一个角色,没有感情变化(两场生气的戏,都严重缺乏动机),没有获得成长,更没有深层次的心理揭露。
性冷淡式的角色确实一样可以深入人心,但是作为主视角,问题是很大的。就好比很多人说红胖子让人想起古龙,但古龙写了那么多性冷淡角色,西门吹雪也不是主角,主角只能是交际甚广的陆小凤。
同一个故事,如果主视角是从太子或者小姜出发,观众会更容易产生移情——可惜太子人设做成了搞笑役,不然的话太子更合适做主角,现有人设下主视角从小姜出发可能是最合适的。这两个角色是整个故事中唯二具有人文关怀的,有喜怒哀乐,也有心理历程和成长。
然后,《大护法》中故事的推动是缺乏逻辑性的,冲突的非常都和,而且永远不会通过镜头去做铺垫。我能够理解,有些逻辑关系是可以被暂时隐藏起来,来加强影片的悬疑感,但不意味着应该把所有的疑团全部束之高阁,不去解决它。
我且不说罗单(最终BOSS)和那个神秘女人的来历,也不理会红胖子的身世,先姑且把他们当作系列作三部曲里未来待解决的悬念。可仅在本场电影里出现的角色,总不能也这样吧?
欧阳吉安为何雇佣罗单,两人是什么关系?导演没有做解释。一个正常的逻辑应当是,罗单应当是欧阳吉安雇来预防和镇压武装政变的,因为吉安除了装模作样靠法术骗人,手上并没有值得信赖的暴力机关,作为一个小型法西斯政权它先天上就不成立,任何一个突然反叛的花生人都可能干掉吉安。然后故事通过吉安的口中告诉我们,「杀杀花生村民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连行法者也杀」,也就是说罗单平时只是杀杀花生村民,根本不承担镇压和监察行法者的作用,在整个体制下更像一个局外人。一个极小的动乱都可能摧毁整个体系,这样也能叫法西斯?
小鸣为什么要背叛自己的爷爷,爷孙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不知道,故事里从来没有两人在一起的镜头过,好像除了一个爷孙设定,两个人根本没有血缘关系,毫不关心对方的存在。行法者们为什么突然叛变,相信隐婆说的话?我们也不知道,行法者们和隐婆之前也没有任何的交集,只是导演需要这样一场戏,于是叛变就发生了。有太多这样的例子,需要多埋一些暗线作为铺垫,否则当冲突发生时,观众只会觉得突兀。
除此之外,角色行为的动机完全站不住脚的地方也大有所在。红胖子从法场救下隐婆,还没走出危险境地,就扔下两人独自去找吉安算账。为什么红胖子的主要目的突然从找太子变成了找吉安?更关键的是,营救根本还没结束,怎么就会直接丢下两个没有自保能力的人?隐婆和小姜被刑法者抓到,本身就是由红胖子莫名的动机所决定的。
当然,还有最后屠宰场那场戏,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很想笑。已经无法去数清有多少槽点了,只能用一个词来评价,「都和主义」。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戏与戏之间的连接,是基于主角一个站不住脚的动机。我非常怀疑导演是先决定了每场戏的内容,然后为了抵达那场戏,刻意去找一个连结的方式,而没有考虑过角色的动机。
所以《大护法》的故事深度,其实仍是一个空中楼阁。没有做好基础的架构,再出彩的概念,也只是在故作玄虚罢了。
--
影评的最后,我想重提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什么是「作者」,什么又是「作者电影」?
自从「电影手册派」提出这个概念以来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了,可我们仍然一再误用这个概念。并不是具有明确个人标识,坚持自我的导演就是作者,而是在尊重电影本身文法,能够熟练运用视听语言的基础上,才可以称之为作者。作者论本身是对电影本体的拷问,忽略这一点来空谈作者,根本是本末倒置。在没有打好基础之前,一味去追求主题的深度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的宣发经常会看到说「《大护法》是一部典型的作者型动画电影」,不是的。真正按照《电影手册》派当年的观点来看,《大护法》恐怕更接近一部「优质动画电影」,是「美术」电影延长线上的产物,并没有真正去挖掘动画电影其动画和电影的双重身份,去挖掘两者本身的独特魅力,而只是在主题和美术上雕砌一些空泛浮华的东西。「作者电影」绝不是没能掌握好电影语言的导演的护身符。
热衷于主题上的文字游戏,又或者被华美的美术所打动,这没有任何问题,我也完全理解好评者的出发点。但我也希望大家能更多思考,电影是什么,动画又是什么,什么才是动画电影的表现手法。
“一边坏,一边蠢,就是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部电影能够上映一定是因为广电里潜伏着许多像小姜一样的好同志!
High了!除了中段虫洞打戏有点冗长,节奏和逻辑有点问题外,几乎每个环节都值得反复推敲,但!我不喜欢!团队努力一点,赶紧公关冲击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如果能说服某些因素,代表中国去冲最佳外语片,但这不可能....
如果人生的大道理都是用台词讲出来就可以了,那么视觉传媒这种存在就被否定了!镜头语言要它干毛呢?世界观设定为何物?角色刻画是胡扯吗?我只看到台词and台词and台词!感觉看了一场弹幕!各种网络段子鸡汤熬的鸡精and尬聊!浓缩一下可以成为一部优秀的大学毕设!
A站 B站都完蛋的今天,我看了这部电影,不寒而栗
大护法属于瑕不掩瑜的那种好,作为“三大”的最后一部,非常拿得出手,而且够格。这是一部风格很强烈的作者电影,他有娱乐元素但是一点都不商业,内容隐晦但不晦涩,为了过审砍掉了60多个镜头,但是也因此节奏更为集中。大护法是个一嘴莎士比亚腔调的冷面逗比,开头很不适应,但是后期全是笑点。
小姜,《大护法》里最喜欢的人物———此片仅献给“时代高墙下的清澈灵魂”。
如果是在国外上,给4星。在此时此地的我国,给5星。
野心,想象力都具备,故事把控沉稳。形式题材当然不新,但在当下做到如此已然不易。幽暗的部分都能冷得下去,欢脱的部分也能热得起来。笑点古怪但没有让人过于尴尬。冷热的部分没有冲突,难得。很多人物来龙去脉并不完整,有点可惜。
片尾的众筹名单加一星。
有一些极为闪光的地方,比如花生国人眼睛的设定。不好的地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台词推动情节的地方太多,不符合故事所营造的气氛,技巧性也比较差;二是不思凡这个作者所代表的风格需要更粗粝的画面和更抽象的人物形象来呈现,哪怕电影已经故作粗糙了,但成片画面仍显得太美太干净,不好。
“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2017年,徐锦江再度走红
太子可能不是画的,太子是徐锦江直接演的吧
即使已经做到了如此通俗的程度,依然是一部离普通观众有些距离的动画电影,在血腥杀戮和诡异的设定中探寻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在认识苦难中寻找自我的认知,包装不俗,但节奏和逻辑都不是太好,整体上还是一部不上不下的作品,不过非常值得鼓励。
三星半,即便叙事有诸多遗憾,但是,这与众不同的风格与背后那些藏着的事,还是非常难得
电影院里终于有一部能把孩子吓哭的动画片了
那天所有花生人一夜之间摘下了贴的眼睛和嘴巴,听说就在那天,一个穿着红衣的护法带着他的太子离开了,一个理想主义者消亡了,一个叫小姜的花生人身首异处。隐婆噙着泪告诉大家,长出毒蘑菇也不要怕,吉安大人已经不在了。可是我却特别怕,我亲眼看到那些不肯摘下贴片的人,被他们枪决,未来会更好吗?
主要的缺点在于无厘头风格的台词无法协调于整体邪阴基调而显得很蠢,叙事羸弱散乱而显得有一搭没一搭,信息量几乎靠口述。但个人风格的确凸显到位,制作也过关。个人观感比前两年暑期的两“大”要稍微好一点,至少不再是主流正能量或小情小爱,而是用从暴政到暴政的故事含沙射影,也没有过分消费情怀。
“为什么太阳这么红 还是这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