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还行吧,不是很符合预期
总觉得太假,难以沉进剧情。可能因为本人不喜欢这样为爱情自我牺牲的角色。爱情是很脆弱的,不能经受这样难堪的考验,为了爱情也不能自取其辱。。
2 ) 男性思维的痼疾
同名题材相当多的一部电影,使得这部《不了情》淹没在了《新/不了情》的浩瀚云海中。可以说,电影最终留下的就是顾媚《不了情》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电影叙事十分简单,拍摄上也比较刻板,在最初的男女主人公相遇时,对打镜头虽合乎规则,却一反好莱坞常态,女性过肩,男性则只以看出现,这个表现比较有意涵,观众会有不适感,特别是对好莱坞培育的观众,但是在某种意味上,这表现了最初男女主人公的不平等,地位的悬殊使得女主人公只能沦落到被看的位置,而到了男主人对女主人感产生感情,处理则归于正常,这个心思导演花的可圈可点……林黛凭借这部电影拿了当年亚洲影展的奖,这要归功于林黛的个人魅力,虽然随着时光的变迁,我们的审美偏移,这个曾经金庸的梦中情人在当下可能不符合审美标准,但是她当时依然艳光四射,巨星气象,不足的是,电影中歌的部分基本是代唱,舞蹈又很缺乏韵律和协调感,这不禁让人喟叹那些能歌善舞的电懋女孩子们……影片的设计是煽情的,然而男权的思维却格外硬朗,当男主人公陷入困境,女主角只能私下卖身给予帮助,而当二人再次相逢,女主人公却被宣判绝症,这虽然是感人路线,但背地里还是有男权的逻辑,无论男女多么相爱,无论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多么付出,但是这些都无法平衡和洗刷女主人公被玷污的现实,因此,死亡的悲剧一方面为了冲击人心,将爱推向极致,一方面也是对女性的行为进行补偿,这便是中国典型的且是亘古流传的男性思维……
3 ) 就是那个年代
林黛很美艳。
整个片子的节奏,没有整体感、过度或者衔接。一幕和下一幕,虽然知道说的是同一个故事、同一拨人,却彼此分割。
演员表演虽然投入,却不那么自然且单一,不能带观众入戏。
那个年代,中国电影刚起步,本该那么单薄吧。
女演员的睡衣,印象深刻,花哨得俗气。西式女装,至今看来都不过时,简洁优雅。
本片是陶秦和林黛合作的傳世經典之作,雖然編劇潘柳黛的劇本有過分煽情的嫌疑(粵語長片式的肥皂泡沫故事,而且也過於清癯),但在王福齡,顧嘉輝等各位配樂大師所以編寫的各首優美動聽的插曲,彌補了這一缺陷,陶秦的導演功力亦是更上一層樓,敘事風格不溫不火,場面調度亦是絲絲入扣,將表演,攝影,配樂,歌曲和故事情節都緊緊結合在一起,綿密而深厚。全片雖然悲情得近乎失控,但林黛在戲中最後一次演唱《不了情》一段,唱罷後的燈暗,退場,致意,下場這一連串的象徵,真正地演出什麼是“哀而不傷”,陶秦用這一長鏡頭完整地展現了這一人生告別儀式,賦予一種情韻綿邈的滋味。
第一次看黑白邵氏片。《茶花女》的通俗版,最后女主角也把命运交给宗教。半个歌舞片,《不了情》的前奏钢琴和“忘不了你的错”都有石破天惊之感,生命力远强于电影,最早是从亚视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听来。刀疤脸出场并不急着做坏事,伏线之妙。早期情节剧里爱情观是男子对女子的救命之恩,女子对男子的付出之恩。这种我瞒着你,你瞒着我,我又知道你瞒着我的权谋之战放在喜剧里就是非常可喜的《龙凤斗》
不了情被拍了很多版,这是我喜欢的之一
开始还觉得那个年代拍成这样不错了,后来越看越看不下去,简直太闹心了
忘不了春已尽,忘不了花已老。。
款款深情对谁诉,婆娑泪眼止不住。林黛的个人表演秀,最佳女主角实至名归。剧本结构极佳,有意形成对仗形式,前后类似情节重复时,叠加进更深层情感。90分钟处两人对饮的桥段更是精彩,互相多重隐瞒,都不点透,忽然相视大笑,含蓄之下伤感迸发,剧作张力和演技表现在此时都是满分。
太偶像剧了吧,剧情比较傻,老一套的麻雀变凤凰 + 女主角得绝症,歌还不错,另外60年代的香港好时髦啊,动不动就环游世界、去法国度蜜月,反观国内我们还在过粮食关
第一巨星是誰? 最玉女是尤敏小姐, 最美人是方盈, 最古典是樂蒂, 但第一巨星只有林黛, 忘不了忘不了, 我唱過多次, 雖是顧媚小姐代唱, 但林小姐其實也唱得, 影迷在坐談會專門放了一段……
关山林黛这个组合太配了。在陶秦的手中,林黛可以经历一个女人的三阶段。片中可以看到林黛的千面!温柔活泼痴情大度孤苦无奈揪心释怀……可以把情感拿捏如此到位,看得我如痴如醉。能当一姐不是盖的
華語愛情悲劇的始祖之一,現在看起來有點囧,但歌還是很膾炙人口。
关山, 大美女关之琳的父亲, 想当年也是那英俊小生一枚. 当林黛声声的唱起" 忘不了~忘不了~~"我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 原来这曲忘不了最初来自不了情. 这样的老派爱情片, 真正适合在老式咖啡里投影墙上播放, 再加上屋顶的四叶风扇呼呼作响....不过这情节可真够闹心的! 和韩剧有的一拼, 又是白血病惹的祸.
林黛是真美
女性的牺牲,误会与相互的善意欺骗,极尽缠绵悱恻,初看有成濑《女人步上楼梯时》的影子,不过走向了煽情和纯情的商业路线。餐厅、歌厅,歌舞、红酒、衬衣领带、西装革履、旗袍、西式洋楼,60年代走向现代化的香港,邵氏早期的中产文艺气息,和后来张彻主导时期大为不同。
我可以说开头和[曼波女郎]如出一辙,场设灯光虽似[野玫瑰之恋]可差了一大截吗?可惜,陆运涛死后邵氏就开始独霸时装片了。当然林黛的美和演技不可否认,只可惜气质偏古典
这个片子的制作水准,摄影、服装、发型、室内布景、室外取景跟同时期的日本、法国不相上下。林黛这种健康、大气的美实在太难得了。中国妇女面对新世界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太强了。片子有点弱,卖身、病怏怏的就死了这些是不是太弱了,当然那个时期日本也这样,非要女主角得个绝症,来证明情比金坚。
林黛的身材那么丰满,穿衣服又能那么好看,她跳舞的时候中跟鞋动得那么俏皮动人。
那个年代的片子,情节都简单,也许是被韩国影视作品的磨练,我对于白血病已经相当熟练和麻木了……林黛是大美人,那是属于金庸的记忆,我们这代人怎能理解,也是红颜薄命呀
雖然灑狗血但還算至情至性...
早期电影的女性牺牲题材特别多,看着就来气。在单位里看苦情剧实在难以入戏。林黛大美,关山不够帅。
女主出走原因的真相是:剧组没钱去法国拍蜜月戏。这编剧越编越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