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峰、内容、连人物性格都硬仿的一模一样,那要做宫崎骏的徒弟干什么?做一个菜做得一模一样,世代相传吗?宫崎骏的动画精神都没有了,那我还不如就看魔女宅急便和哈尔的移动城堡啊,我觉得做漫画,不是这样做法吧,起码得有自己的灵魂,那你自己得有创意,给人一种创新的感觉啊,即便你不创新,你也不能照搬的一模一样,而且很多细节的地方还不如人家,那你不就是山寨吗?
我一直相信这世上有童话的存在,我搞不懂为何要拿成年人视角看吉卜力。 本来只是无聊看看,刚好又是首映。没想到发现宝了。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部致敬之作,玛丽致敬所有吉卜力女主角;追赶玛丽的怪异鱼致敬《千与千寻》追赶千寻的怪异纸鹤;结尾处吸收巨大魔力的怪物(或是一个聚齐魔力体)或许在致敬无脸男发狂时的样子;玛丽的家致敬《哈儿的移动城堡》的建筑;魔法学校致敬《天空之城》……
玛丽给我的感觉像极了《鬼妈妈》中的卡洛琳。自卑、虚荣心、转变...
或许有人觉得单一女主角和“真善美”结局是吉卜力的审美疲劳点,但我觉得不,现代社会,需要吉卜力。
(PS:最后的最后的结尾处,看到“感谢”那一栏的三位,泪目。
还有光妹的声音只有一小段!不够听!)
改编自英国作家Mary Stewar在1971年发表的儿童小说《小扫帚》,讲述11岁的普通女孩玛丽前往魔女国度展开的一场魔法大冒险。
红发少女玛丽暑假来到村子里和夏洛特姨妈一起居住,因为笨手笨脚什么事都做不成,孤独寂寞的她只得在山上一个人郊游,她遇上了两只颜色不同的猫咪缇布和吉布。跟随着两只猫咪,她在林中发现了神秘的花朵——夜间飞行。她摘了一束将其带回了家。
当晚,森林里起了大雾,猫咪缇布敲打着玛丽的窗户求助,吉布已经不知去向。
两只猫是男孩彼得的猫,听说吉布失踪,彼得陪同玛丽一起寻找。
为了寻找吉布,玛丽不顾危险在大雾弥漫之中闯进了林子,找到了一把被树枝裹起来的扫帚。借由“夜间飞行”花汁的力量,完全不会魔法的玛丽竟然骑着扫帚飞了起来。扫帚将她载往了魔法学校“安铎大学”。
学校的校长曼楚布克夫人发现她有强大的法力接待了她——殊不知玛丽是因为花汁才有了这一夜的魔法。
玛丽在魔法学校内参观,借由“夜间飞行”的能力,引发了大家对她的一致夸赞。从未享受过这种夸奖的玛丽开始有些飘飘然起来。
然而玛丽却隐隐感觉这个学校有什么不对:在学校内有一个神秘的地窟,缇布不断地想要进入。玛丽无意间打开了校长室的暗格,拿走了一本“咒语的神髓”,却怎么也放不回去。为了避免被校长发现自己乱动东西,玛丽情急之中不小心透露了好友彼得的地址,并谎称“夜间飞行”是彼得发现的。
回到家中,玛丽得知彼得失踪。原来,是校长绑架了他。校长威胁玛丽交出“夜间飞行”。为了自己的朋友,也为了粉碎校长的阴谋,玛丽只得又一次骑上了那把魔法扫帚,带着“夜间飞行”向学院飞去……
玛丽想要用“夜间飞行”交换彼得,却没想到被校长用小伎俩骗了,她被校长关进了迪教授的地下研究室。在这里,她看到了被变成奇异魔兽的动物们,也找到了彼得和失踪了的吉布。玛丽利用还未消失的自己的魔法,运用“咒语的神髓”帮动物们解开了咒语,变回了原样,动物们带着玛丽逃了出去。
但彼得却不幸被赶来的校长追上,没能顺利逃出。
扫帚带着玛丽一路飞到了一个小房子里。
这个小房子是夏洛特姨妈从前的屋子。夏洛特姨妈原来也是在安铎大学学习的魔女,一次夏洛特发现了神秘的花朵——夜间飞行,校长和迪教授开始研究,不惜让人的生命陷入危险,也要用“夜间飞行”强行让普通人变成大魔法师。于是她偷偷地带走了“夜间飞行”的种子,一路逃到了小镇。
夏洛特姨妈要玛丽用最后的魔力飞回来,但一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彼得即将作为实验品面临危险,玛丽还是毅然决然地飞向了安铎大学。
一路上,玛丽躲开了校长的追击,在动物们的帮助下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实验室——这时的彼得已经因为灌注魔力暴走,校长也被魔力攻击无法使用魔法保护学院。
玛丽发现彼得仍有意识,不顾危险冲到了彼得跟前,让彼得伸出手来,让他来实施“咒语的神髓”,发动“让所有魔法消失的魔法”。
一切都归于平静,实验室的废墟上长出了绿草和鲜花。玛丽和彼得趁着此时乘着扫帚再度出发,回到属于她们的没有魔法的小镇和温暖的家。
玛丽和彼得让在场所有的魔力都消失了,世界却反而变成了美好的自然景观。
结局玛丽扔掉了最后的魔法之花,说出自己已经不再需要魔法,一方面是呼应前面校长对魔法的执着,另一方面也是她终于认可了那个没有魔法的自己,她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这也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自从宫崎骏退居二线之后,Ghibli工作室的精英团队渐渐散去,出走、自谋生路者不计其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要数自立门户的Studio Ponoc。这个新成立的工作室能否接棒Ghibli,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日本动漫《メアリと魔女の花》(玛丽与魔女之花)
作品类型:魔幻
主役声优:玛丽(杉咲花配音)
故事概述:讲述普通少女玛丽遇见魔女之花之后所发生的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玛丽在森林中发现了“魔法之花”,借助花的魔力,玛丽坐上了扫帚,来到了位于空中的魔法学院。不成想,魔法学院的校长与博士为了得到魔法之花(做实验),不择手段,劫持彼得,要挟玛丽交出“魔法之花”,没有退路,玛丽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救出男孩彼得,再次借用花的力量,只身前往魔法学院,最终的决战一触即发。)
上映时间:2017年7月8日在日本上映
这是一部Ghibli风味相当浓郁的动漫作品,人设、色调、画面、背景、配乐,都有明显的“高仿”痕迹,唯独一点,内涵思想方面(核心)与之相差甚远。看来Ponoc工作室想要延续Ghibli神话,尚需时日。
I,Ghibli式的画风
色调、构图、用光,这些就不用多说了,完全是吉卜力的风味,丝毫不差。至关重要的人设,亦是如此,吉卜力的影子若隐若现。
玛丽+魔法扫帚+两只猫,再现《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魔法扫帚+黑猫吉吉的经典组合
玛丽的婶婶夏洛特,貌似《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的牧贞子
魔法学院“恩多大学”的女校长曼布楚克夫人,神似《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荒野女巫
魔法学院里扫帚小屋的看守弗拉纳根,不就是《百变狸猫》中的狸猫君
魔法学院“恩多大学”的魔法科学者D博士,这人就是《天空之城》中的波姆爷爷,剃个光头就想糊弄过去?!
男主角彼得,与这个角色类似的人物形象在吉卜力过往的作品中屡次出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相关动漫中耐心找一找
II,Ghibli式的故事
魔女情结、友情力量、正义必胜。
吉卜力动漫的惯用套路,在这部作品里尽显无遗。
a,行动冒冒失失、内心无比真诚的主角
b,尘封自己光辉岁月的老者
c,友情的力量,正义必胜的铁律
d,各式各样憨态可掬的动物形象
满满的套路...
III,Ghibli式的配乐
影片的配乐秉承了Ghibli素来的高水准,虽说这种日趋套路化、雷同化的音乐模式让在下完全提不起劲,但平心而论,单从音乐的质量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倍受好评的ED,暖暖的歌声、悠悠的旋律、配上搭调默契的画面,美妙至极。
写在最后。在“后吉卜力时代”,越来越多的动漫制作人试图跳出固有模式,打造自己的作品,相信本作的监督米林宏昌也是这么想的,但很可惜,耳濡目染多年的他似乎至今仍未突破原有的禁锢。
监督★★★☆☆(米林宏昌执导,比起前两部,《记忆中的玛妮》与《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声优★★★☆☆(优秀演员≠优质声优)
剧情★☆☆☆☆(剧情过于幼稚,童年幻想的气息太浓,内核太弱)
视效★★★★★(画风很美,不愧为吉卜力工作室走出来的大将)
音效★★★★☆(接近满分,但由于音乐风格过于“吉卜力"化,减一星)
推荐度★★★☆☆(5星推荐给只看画面、不看内容的观众;1星推荐给看重内在、而看轻表象的漫迷)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米林的前两部片子,先不论剧情,至少在人物情感的打磨上看得出是下功夫了。但是这部纯粹忙着讲故事去了(问题是这故事本身也很一般),MP,MC之间的人物情感联系几乎是0处理。更可怕的是,人物弧光塑造的也很差,玛丽前后给我感觉没有啥变化,你把她弄成杏奈那种有心理问题的我也认了。这纯粹就是开始是个傻女孩,结束了还是个傻女孩。以至于这个人物缺乏魅力,没有前两部那样有韵味。
针对前不久爆出的北京的虐童事件,我想再次警醒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尊重小孩子的人格尊严,不能对未成年实施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他们人格和身心健康的行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表明了法律保护所有人,不管你是青年、老人还是小娃娃,孩子也生活在宪法的保护伞下,他们也会学宪法,他们也会用宪法做武器保护自己;同时,这句话也是在告诉大家,只要你犯法,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学宪法、守宪法、爱宪法,这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平坦而光明!
《玛丽与魔女之花》是米林宏昌离开吉卜力,创办自己的工作室后完成的第一部动画长片。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玛丽·史都华的作品《小扫帚》,讲述一个红发女孩误闯魔法世界的冒险故事,共由九万四千多张手绘动画组成。
在宫崎骏工作室任职将近20年,担任过《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作品原画工作的米林宏昌,曾被认为是吉卜力工作室接班人之一。《玛丽与魔女之花》作为其独立后创作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因片中角色造型与性格设计同导演之前在吉卜力时候的画风相近,而受到了关注和质疑。
在我看来,虽然有似曾相识的绘画场景,简单传统的故事脉络,略显温吞的角色人格化进程,甚至“飞行扫帚”、“黑猫”、”无脸人”等经典的吉卜力元素在,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判定《玛丽》是一部无趣的高仿作品。
相反,正如米林宏昌自己所言,笔触上的灵动与思维中的纯真,既是动画电影的共同需求,也是老一代与新一代连接点处的传承回归。创造电影的魔法与电影中的魔法毕竟不同,历经时间考验的主线风格不能被轻易淘汰,奇思哲理的神来之笔又非天才的灵光一现而不得。故而能够将深刻的创作心绪与手绘勾画的细致匠心倾注其中,这份作者情感的输入便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电影便值得我们去期待与欣赏。
《玛丽与魔女之花》中的主人公玛丽被送到乡下亲戚家过暑假,初来乍到的她面对新环境中的人和事物无一不感到新奇与紧张。她想帮助邻居修整花园却不慎闯祸,她想认识新伙伴却因一头红发屡遭男孩彼得嘲笑。在偶然误入魔法世界之后,玛丽发现了魔法学校校长与教师二人的实验阴谋。接着几经艰难、数遇险阻,她不仅救出被挟持的彼得和被困动物,还阻止了一系列注定失败的魔法实验。
说到底,还是那个被赋予了使命感的,关于爱与勇气的故事。
在魔法世界中找到自我的玛丽,却在最后时刻扔掉了魔女之花,放弃使用魔法而回归了常人。这样一个跨越在“勇敢”之上的率性行为,才是影片最能给我带来触动的地方。
要知道,玛丽并不是一个多么优秀和完美的女孩。她乖巧却普通,热情却做不成事情;她没自信,曾因别人对红发的言论而自怨自艾;她有一点点的虚荣,哪怕是不切实际的赞扬她也照单全收。
如此,在现实世界里有些笨拙的普通女孩与在魔法世界中如鱼得水的红发魔女,不难会给玛丽带来心理上的位置差距。按理说,她应该更倾向于教授二人的实验计划,更愿意成为拥有魔法的“仙女”。
当然,上面的“按理说”,必定是我以成年人的眼光自作判断了。《玛丽与魔女之花》中的小小主人公,恰没有我们这样复杂的、善于比较的心理活动。她们的思维更趋于单纯和理想化,容易被事实的真理所教育,容易为真挚的情感所触动,容易对恶投以善意的目光。
与成人相比,孩童的内心力量才是巨大的、不易动摇和改变的。
只不过,在米林宏昌的童话故事中,绝对的恶、绝对的坏人是不存在的,善恶之间,只有思考的岔路。就像那二位科学怪人,只不过是走上了想成为造物主、创造完美的事物,结果却适得其反的歧途。
《玛丽与魔女之花》的特别在于,主人公虽处在一个大的魔法环境中,却没有完全依靠魔法去赢得胜利。换句话说,她突破了自己作为普通人时总解决不了问题的桎梏,同时,拾起了发掘自己实力来开辟新鲜道路的勇气。在外界的帮助不断时,也能学会自我思考。这些,显然是导演将自己离开吉卜力开始自力更生的自勉之意,与玛丽精神相结合融入影片之中的。
在映后的Q&A中,米林宏昌也关于他所创立的普乐卡(Studio Ponoc)工作室名称的来源做了解释:
“Ponoc”在克罗地亚语中有“子夜”之意,象征新一天的开始。
影片末尾,玛丽放弃魔法而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她的暑假即将结束,往后生活中更新的艰难困苦、繁重任务,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面对和完成了——恰如离开吉卜力魔法庇护,在崭新天地施展拳脚的米林自己。
相比于导演注重心理描写的前作《记忆中的玛妮》,《玛丽与魔女之花》要更加活泼、更加热情,也增添了许多强趣味性的细节点缀。
比如欧洲风情的魔法学院,堪比《哈利波特》的飞行课教学,表露情绪的炸毛黑猫;保温壶里藏魔花,牢狱栅栏是肥皂泡泡,魔咒解除后齐整整的神奇动物大军,日系小森林与游戏大探险,等等。
此外,随情节推进带来是非分明的辨别力,朋友间赠与的信任,告别胆怯的勇气,交换了解的真心……这些东西虽然带有这个那个的风格印记,却也都是常演常新、百看不腻的。
艺术创造的断代缺席我们无法控制,同类型作品的无端比较却是可以避免的,回溯和更新才是创作的永恒主旨。
作为一部工作室的处女作,《玛丽与魔女之花》清新纯粹、笔触温柔,老少咸宜之中不失奥义和余味,其与生俱来的人物灵魂也给予吉卜力迷们一席怀旧空间,单独来看确是一部水准之上的动画佳片。
通观全片,的确有不同于宫崎骏少女动画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
作为米林宏昌离开吉卜力开创ponoc工作室的首部长篇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带着满满的勇气出发了。无论怎么看,这部魔女动画都摆明了要开宗立派,摆脱宫崎骏的万丈光芒,势必形成属于米林宏昌自己的动画风格,诚然勇气可嘉,但效果却差强人意,越想要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却越来越像,几乎成了一部“混编版”宫崎骏作品。
宫崎骏的外号叫“老清新”,主要因为宫老内心住着一个孩子,而且还是满满的少女心。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这么多清新无比又童真满满的经典。而“清新+怀旧”也始终是吉卜力动画立足的根本。
但是在《玛丽与魔女之花》里,米林宏昌故意弱化了小清新的场景,也没有吉卜力之前常见的少女心爆棚的唯美画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怪异的审美,即魔法打斗正邪大混战,像是在打街机游戏一样酣畅淋漓,而女主玛丽一反吉卜力惯常的清新少女形象,热烈反叛,甚至还有些现代女孩的放纵不羁,像是一个会魔法的美少女战士。
所以《玛丽与魔女之花》并非吉卜力典型的“少女情怀”,用“宅男审美”形容倒更为贴切。米林宏昌本人有没有少女心我不知道,但起码和宫老比起来,他的少女心是弱很多的,相反“宅男心”明显多得多,这些在电影里都有体现。
宫老一直很关心自己爱徒的成长,当米林宏昌拍摄新片的时候,他还不时过来指导,他给米林宏昌的建议是,“动画是要给小孩子看的。”言外之意,成人元素过多可不行哦。
但最后的效果来看,成人元素并不算少。比如那个等级森严的魔法学校始终秉承“唯血统论”,没有魔法家族血统的人统统被拒之门外,还要接受那些势利眼校方们的冷嘲热讽,简直就像是现实世界的影射,如同“官二代”“富二代”才上得起贵族学校一模一样。这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来说,看完后会不会对“人人生而平等”产生怀疑呢?
片中还有一个神经兮兮长相丑陋的古怪教授(科学怪人既视感),他会选择单纯的人类和可爱的小动物做自己的魔法研究,专门抓来关进小笼子里做实验,最后变成丑陋恐怖的畸形生物(生化危机啊有木有?),不仅如此,怪教授还拿自己的学生们做实验,把他们都变成了无脸男一样的怪物,甚至还把女主的男友抓去做恐怖的实验,差点也让少年变成了怪物。
而所有这些黑暗的故事竟然都发生在一座霍格沃兹一样美丽梦幻的魔法学校里。这些连我看了都觉得有点身心不适,何况那些可爱的熊孩子们呢?会不会做恶梦呢?
人们总是忍不住把《玛丽与魔法之花》和《魔女宅急便》进行对比,因为两部电影都是在讲小魔女的成长故事。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没有可比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无论从外表形象还是内在性格,两个故事里的魔女完全不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天生一头乱糟糟的长长的红发,而《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则留着平整利落的黑色短发。外表的差异其实就是性格上的巨大差异,玛丽风风火火敢想敢做,却又冒冒失失总是把事情搞砸,而且她性格很倔不听话,擅作主张富有冒险精神,并不是所谓的传统淑女,她的任性甚至容易让周围人感到紧张和厌烦。
琪琪就可爱多了,她是很多少年心中理想的对象,性格沉稳心思细腻,却不是只会听话的乖孩子,她敢于独自一人去很远的地方,只为了实现梦想。她自立自强也小心谨慎,做事也会顾及周围人的想法,并且愿意为了帮助别人放手一搏。
其次,两个故事落脚点不同。《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是一个天生的魔女,故事很简单,只是少女独自成长的青春物语,离乡背井在外打拼生活,在琐碎的小故事里串联起少女的心路历程,故事结束她也获得了成长,落脚点是成长;《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并非天生魔女,她只是一个平凡少女,因为遇到了魔法之花意外获得了魔法,然后意外和魔法世界遭逢,历尽种种努力让混乱丑陋的魔法世界回归正常,拯救那些被魔法侵蚀的无辜生命,落脚点是改变和勇气。
还有,就是画风了。《魔女宅急便》由宫崎骏御用画师男鹿和雄操刀,画风与《龙猫》一脉相承,明丽隽永,宛如海滨一股清爽的海风。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画风更像《悬崖上的金鱼姬》或者《哈尔的移动城堡》,属于宫崎骏后期动画的感觉。
和吉卜力动画不同,米林宏昌的《玛丽与魔女之花》节奏是快得多的,可能是刻意要和自己的老东家区分开来吧。除了上文提到的激烈的魔法打斗场面,整个故事发展和情节推进也是快节奏的。少女玛丽三上三下魔法宫殿,和魔法黑暗势力斗法,这其中的场景转换是很迅速的,让观者感到很突然措手不及。这样的快节奏在宫崎骏系列动画里是很少见的。
在宫崎骏早期动画里,《魔女宅急便》《龙猫》的节奏是舒缓怡人的,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思考,故事情节也都简单到如同一首淡淡的田园诗,你看不到多少打斗的战争场面,至多都是一些童心满满的成长物语,混合着久石让抒情悠远的原声配乐,简直美好的不像话。于是宫崎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从此吉卜力以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追求扬名世界,受到世人喜爱和敬仰。
而在宫崎骏的后期作品里,逐渐向着复杂转变,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和打斗场面,而且很多都是魔幻故事,最典型的就是《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特别《哈尔的移动城堡》里有宏大的战争背景和血腥暴力的画面,不局限于少女的小心思或者田园生活,主题也偏向复杂和多元。而说起来,《玛丽与魔女之花》其实和《哈尔的移动城堡》才是一脉同宗的。假如要精确点形容,那么大概就是下面这个公式:
《玛丽与魔女之花》=《哈尔的移动城堡》+《魔女宅急便》
但是最终效果却不是1+1﹥2,却是1+1﹤2,因为宫崎骏这两部经典的真髓在《玛丽与魔女之花》中都没有很好体现,至多只是些浮光掠影的皮毛而已。
不像米林宏昌前作《借物小人艾莉缇》,也不同于吉卜力的任何一部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虽然也有配乐,却完全沦为了快捷剧情的陪衬,被轰轰烈烈的打斗场面所淹没,感受不到音乐的存在。这就导致观众时刻被匆忙的斗法场面席卷,来不及静下心来听听悦耳的音乐,打斗完毕故事便已经结束,连好好回味的空间都没有了。虽然和吉卜力的风格保持了距离,却反而不及吉卜力动画那么赏心悦目。
以上这些,倒还是其次,最要命的是,看完《玛丽与魔女之花》,你不知道到底米林宏昌到底想表达什么。是在反思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罪行吗?可电影里基本上都是魔女和魔法学校的斗争,如同《哈利•波特》的人设基本不涉及人类。是在讲反对动物实验保护小动物吗?这个倒是有些像,坏教授拿小动物做实验的场景确实可怕,但用这么多的人力财力讲“保护小动物”,未免太奢侈了吧。而且“保护小动物”这个主题似乎更适合拍成纪录片或者环保宣传片。
那是在讲少女和少年之间的懵懂爱情吧?但铺垫太少收尾太快,在电影里基本可以忽略。那么就是在讲少女玛丽的成长物语了吧?或许吧,但用少女和魔法学校上天入地来回PK的方式,讲述一位平凡少女的成长故事,多少有些用大炮打蚊子的赶脚,倒反而不如讲玛丽一个夏天的日常生活让人容易接受吧。
俗话说,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言外之意是,对于之前的传统并非一棍子打倒全部摒除,而是要继承吸收前人有益的精华部分,去掉不好的陈腐部分,然后才大胆创新从而逐渐确立自己的风格。我想这个道理对米林宏昌是适用的。
通观《玛丽与魔女之花》整部电影,你会发现对吉卜力创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故事讲得平淡庸常也没有形成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风格。在作品中,米林宏昌没有保留吉卜力动画可贵的精神内核,那就是“精准捕捉平实动人的生活小细节”,也没有把宫崎骏动画最精华的部分继承下来,即“天人合一,以静制动”,反而把一些琐碎庸常的部分保留下来,然后有的地方又创新的生硬而莫名其妙,人物的情感不连贯,性格塑造流于表面,剧情张力欠缺,缺少直击人心的力量。于是有了这部毁誉参半的试验品。可能是太急于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反而才弄巧成拙变得不伦不类吧。
米林宏昌说,“吉卜力那么多年饱受人们喜欢,因为永远在创新,永远在挑战,在推出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作品。”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单飞后,这位年少有为的吉卜力传人才敢如此大胆,在新作里反复否定吉卜力的剧情人设和美学框架,即使是恩师宫崎骏的光辉也不能阻止他创新的脚步。
虽然这次尝试并没有成功突破“宫式少女动画”的传统套路,效果也不怎么理想,但是这份敢于打破常规走出经典阴影的勇气,还是不由得让人钦佩。祝愿这位新锐导演能够继续努力坚持自己,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未来创造更多经典,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动画王国!
(首发于个人公号:波罗的海)
故事和色调都非常吉卜力化,但剧本流于平庸,并无出彩,第一次逛完魔法学园基本已结束惊喜,夏洛特阿姨这条线也未有功能与情感带动;与其论童话真假,不如说是一个女孩从梦境醒来后的顿悟,摆脱束手束脚的成长尴尬与不无虚荣的心理纠结,成为善良自主的少女。
原吉卜力人马成立的新工作室studio ponoc处女作。
我很久没有这么不喜欢一个动画电影的主角了 ... 鲁莽 愚蠢 吹牛 撒谎 偷东西 ....之余还不忘传承吉家圣母精神 .... 至于故事 ..无亮点的剧情全程靠听我海的配音集中注意力
剧本很糟糕 这就先天不足 女猪的人设还特别熊 狐狸救场一次两次也就罢了 每次都是狐狸救场 简直比机械降神还好用 编剧到底有多懒 男猪女猪就是一脸严肃地做着特别二的事情 动不动就露出英勇就义前觉悟表情的特写....你谁啊?
可以看到很多吉卜力以往作品的影子,主角玛丽并不讨喜,画面也很普通甚至说是似曾相见没有惊喜。
想了下,还是给多一星吧。尽管这部电影的毛病比较明显,而且是各个方面的,但绘画的艺术表现,场景设计以及故事核心却再次让我看到了那个不被商业所污染的吉卜力(这好像不算吉卜力作品了?)。一种非常美好的观感,况且这种片子真的是越来越少了,真心希望这位导演可以继续努力,做出更为优秀的作品~
当你整日为高考备战的时候,校长为了你们在研发一种使用了直接上清华北大哈佛的神药,为什么要反对?为什么不支持?逻辑太薄弱,不论是起承转合还是所谓“一起回去的约定”。设定这么大,就做了这么一个事,怎么都可惜。
魔法学园部分的色彩运用,简直是丑瞎,丢吉卜力的 face。
吉卜力画风,故事好无聊,讲了1/2都不知道剧情点在哪里,奇观的部分没有新意。这个世界需要魔法,而宫崎骏是最后的魔法师。
比起毁誉参半的《玛尼》,这部有点太规矩了,像优等生作文。美术满分,音乐满分,作画满分,剧情和节奏感也还算满意。然而除了女主角之外,为数不多的登场角色都只是推动剧情的道具而已。人物塑造尚不及许多废萌片。米林若真想超越字幕最后感谢的那两位动画导演,还是多在这方面下些功夫比较好。
幽蓝的恶魔之花在迷雾中悄然绽放,莽撞的红毛女孩乘着扫帚误入云端,怪诞的天空之城藏着魔女的秘密,畸变的融合怪物被魔法洗涤。米林宏昌继承的不只有吉卜力的传统元素,更将几十年如一的故事内核传承了下去,能为小猫勇闯森林,能为朋友再入虎穴,她勇敢、善良、正义,这些鲜活的人物就是吉卜力之魂。
只能说还行吧,正义的主题,给小孩子看看的,有些无聊只能不停的吃爆米花,第一次吃掉了一桶L size的爆米花。这次连感想都没有,影评也写不出。2017715
一般 世终唱的ed还是很好听的
比较非常老式的动画,拍的规规矩矩,还是少女成长的主题,也许这是米林宏昌创建新公司走的一步稳棋吧。前面的乡间生活朴实无聊,后来与魔法的相遇好了一些。那一瞬间,少女的稚气消失,正气凛然的表情在放大。但还是低幼,人物也不吸引人,都是一些宫崎骏经典元素的堆砌。
电影的每一个角落都做到了致敬,宫崎骏每一部动画里那些或深或浅的记忆,都被这部电影巧妙的唤醒。只可惜电影的故事平庸了点,缺了老爷子电影那种让人看完久久寻味的感动。
吉卜力传承~处处都可以看到吉卜力元素!可惜整体缺乏亮点,希望这次“感谢高畑勲,宫崎骏,铃木敏夫”之后,米林宏昌能够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动画!
看到了不少对这部电影的“苛刻”评论,但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打破了吉卜力的许多成规,很值得一看。我向来很喜欢米林宏昌,他之前的《借东西的小人》和《回忆的玛尼》都非常棒。米林有许多吉卜力出来的导演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说,一种不刻意显示的温柔。(过两天写一个影评)
啊,我好喜欢这个“小魔女三日体验卡”的故事啊。我总能梦见自己在城堡上空飞,那种金光闪闪的魔法世界画风看得我幸福感满溢,这不就是看电影最大的快乐么?它有一切熟悉的吉卜力元素:扫帚魔女,清澈少年,神秘森林,天空之城,御风而飞,各种奇趣可爱没台词的小角色,反现代科技...魔法大学处处奇观
剧本完成度很糟,而我从村松奏响第一个音符就泪水不停.这是过度反应,但和米林表达中卓著的感性息息相关.那些无需人物开口的段落就很有力.全程铺排吉卜力遗落的碎片,若只是这层面的谢意反倒好了.宫崎高畑格局尚不同,米林有他的视野,就如这幻梦往深处,非萧索非怅惘,而是诡谲到略反胃.多期待他真正施展所长
别的作品里女主角是傻的可爱,这部里面的女主角除了傻没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