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先看的电影,后看的影评。这么一趟下来,有些感触。
首先,这部电影是朋友的邀请下去看的,看之前对这部电影抱有的期待六七分的样子,不是很高。但是看完之后,我陷入一种莫名的情感里无法自拔。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是什么,明白了。看完这部电影,我是真真切切的对隋东风和罗云的爱情感动了。(说句个人看法,我看完电影,我是特别喜欢杨采钰这个演员和杨采钰饰演罗云这个角色。当我看完她演的这个角色,让我有一种想马上进入电影之中,成为隋东风这个人,陪伴着着罗云走那几十年的路。这是我个人看完电影的感受。)
看完电影,我觉得演的很真实,对我也很有触动。但是当我看完数个影评以后,我真的是....有的说这电影矫情,有的说这电影逻辑不强,有的说是新西兰宣传片等等。但是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我看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其中的逻辑不强,也没有感受到矫情。同时也没有觉得它就是新西兰的宣传片,我感受到的都是两位演员演绎出来的真情实感,我没有去刻意想那么多。我可能个人本身逻辑不是很强,有时候我看电影习惯跟着导演的镜头走。例如想电影中,隋东风到国外考上音乐学院,但没钱读书。后来打工,具体挣没挣到钱。电影里没拍。但是我觉得这个不拍无伤大雅,为什么就一定要按逻辑走呢。导演不拍就有他不拍的理由,甚至说导演忘记拍这个镜头,又能怎么样。导演想表达的,就是隋东风没钱上学,租房子偶遇罗芸,之后的一系列故事。为什么一定要把隋东风具体挣没挣到钱,为什么不继续读书等一些镜头拍出来呢?还有我看到一个影评说“ 饭馆里来了一个的恶汉,由于观众都知道芸最后会死。所以当观众看到这恶汉身上有枪,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芸是死于这次枪杀。结果呢,虚晃一枪,啥事没有,人走了,而且饭馆接着开。这个惊心动魄的事件产生的唯一结果就是,他们跟这个姑娘的关系更好了,仅此而已。那搞这么一下干嘛呢?就是让大家误会一下,你们是不是以为芸被枪杀了?哈哈,不是!猜错了吧!是这个意思吗”
我不知道各位看完这个影评什么想法,或许你可能会说这个影评分析的很正确啊,他就是这么没有逻辑,这个事件发生就是没有多大的用处啊!可是我想说,为什么一个事件发生了就要有很大的作用。假如,这就是导演朋友真实事情发生过的呢,导演就想给他拍出来,未尝不可啊。(不过我只是说假如真的发生过此事。)导演并没有想让此事件对整部电影产生多大影响啊。虽然说,逻辑上这个影评说的很到位,但是各位,这是爱情片,我们不要太逻辑了好吗?爱情片感受的是情感,不要把这种片也太过于强调逻辑了!还有那些写影评说这片子丝毫没有逻辑的,看电影途中玩手机,吃东西等等的。我想说,你们的思维真强,你们就适合搞科研去,适合去当侦探,按着超强的逻辑去推理断案,去搞那些实验。你们就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不管是前面那些镜头,还是后面真实的描述,让一个有那么点感情的人看了,他看了都会有所触动。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无趣。
还有一些人说,我根本感受不到这电影带给我的情感。我只能说每个人经历的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或许这片子,让你们四五十的人看了,就觉得小儿科,矫情等等,但是也有四五十 ,五六十的人看完之后,觉得这个电影真实,他们看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归宿。而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还没有经历那么多爱情,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对爱情的美好,对那份爱情可以长长久久的羡慕啊。
真的各位,我们不要把这部片子完全按照合理的逻辑走啊。微博上,也放出了冯小刚和挚友在车上,改台词的那一段视频。两个年过半百的人,坐在车上,点根烟。说着那些话,完全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那个视频结尾处,冯小刚导演抽着烟说完那些话,留下眼泪。他的挚友听完也是下车去了,他再想起他的爱人还是会心疼。这部电影想流露的就是冯小刚的那种情感。这里边可能存在逻辑不合理问题,但是请不要把他们都一一挑出。那样就真的没意思了。那个视频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真的感动。导演的挚友和他的妻子的爱情,是我这一辈子要用心体会的。我也希望在以后我可以遇到这样一个人,我也可以也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
突发奇想要去看冯小刚改编自挚友真实爱情经历的电影《只有芸知道》,是源于一篇在朋友圈看到的赞扬黄轩演技的文。这篇文的题目超级霸气----《今年华语电影最残忍的一帧画面,来自黄轩》,文里还特别提到黄轩能在《只有芸知道》饰演隋东风,是“对的时间遇到对的电影,是演员的幸运。”
看完电影,我打了三颗星,一颗给风景,一颗给黄轩的三场哭戏,一颗给女主角的颜值。只是,无关编剧、无关主题、无关所谓爱情秘密。
来自北京的隋东风和罗芸在新西兰打工,他们同时遇上了一个好房东,这是他们的幸运之初。接下来,想要恋爱时,遇上彼此;想要结婚时,遇上赌博成功,还发了一笔横财;想要创业时,刚好房东有亲戚低价转让餐馆;想要开业时,空降一个貌美如花聪慧伶俐的外国妞;想要养狗了,就有人送来一只流浪狗布鲁。他们爱情,既没有隔着家仇国恨,也没有颠沛流离,甚至没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地鸡毛,人生简直顺利得令人生妒。所以连女主都说上天也觉得太过于厚待她,所以要她历经死劫。于是布鲁得了病不得不安乐死,女主也在45岁时死于心脏病,留下男主一人独自怀念.
看电影简介说女主罗芸隐藏了一个只有她知道的秘密,秘密的背后却是她对隋东风刻骨铭心的爱…… 这个秘密给了我悬念,我一直在等待揭晓这个秘密。然而,所以等了解到这个所谓的“只有芸知道”,竟只是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无关痛痒的“秘密”时,我简直啼笑皆非。把天意当成人为的烦恼,实在是庸人自扰之。
冯小刚说拍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一段相濡以沫的动人爱情。是,我承认这是一个几乎像童话一样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正因为太过美好,太纯粹,反倒失去了感动人的力量。
毕竟他们两个比起这世间的太多夫妻已经是太幸运了。曾在一期《朗读者》里知道一对85后的小夫妻----丁一舟和赖敏。赖敏得了一种医学术语叫做“遗传性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的罕见病,俗称“企鹅病”。这个病基本无药可医,患病的人发病后小脑会逐渐萎缩,行动和语言也相应地退化,接着内脏也会跟着萎缩掉,直至死去。
当年轻的赖敏开始随时摔跤,无法正常行走时,丁一舟来到她身边;当赖敏无比憧憬地提出想要到处走走看看时,丁一舟兜里揣着全部家当的200块,骑上一辆三蹦子,就带着赖敏上路了。一路打工一路走,他们不知道这一去路途中会发生什么,只要守着彼此,开心快乐就无所畏惧。
接下来他们还面临着更大的考验,这个病具有遗传性,赖敏的妈妈就是因为这种病去世的。所以,当赖敏怀孕时,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只有芸知道》里罗芸因为早产心脏天生发育不全,所以当时医生预言她只能活到二十岁。但她不仅活过了二十岁,遇到了将她当做掌中宝的隋东风,一直活到45岁。对他们而言,这25年简直就是上帝对他们格外开恩的眷顾。这是电影要表达的最大遗憾,也是催人泪下的痛点。只因为“半路留下来的那个人,苦啊......”
再看每天都在和上天争分夺秒相守的赖敏和丁一舟,面对如此际遇,镜头前的赖敏依旧笑容灿烂,不悲天悯人,不阴郁沉沦。而丁一舟说“我并不认为她在拖累我。她其实是在成全我,成全了我作为男人的一份担当和责任。真正在发光的是她,而幸运的是我,因为我能占有这份温暖。”相比这段朴实的言语,只觉得《只有芸知道》讲述的爱情秘密太过于苍白而矫情。人生就是含辛茹苦,而生离死别便是最平常的一种。
我们的感情空间无限,而感情也有很多种。有的人离开,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我们纪念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不是沉在痛苦里无法自拔,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要好好的活,用你的心长久地保存对他的爱,这才是对曾对你付出深情的人最好的安慰。
我好友的父母亲非常恩爱,但父亲47岁患癌症去世。好友妈妈守寡二十多年,却在77岁的时候遇到一份新的爱情,去年两个年龄加在一起超过150岁的老人领了证,结了婚,甜甜蜜蜜过起令人羡慕的二人世界。
谁说这个世界上爱情只有一次呢。谁说一次死别人生就没了期盼呢?两个老人让我们再次见证了爱情的模样。
简贞在《四月裂帛》有句话“深情即是一桩悲剧 必得以死来句读”,所以我想《只有芸知道》是贯彻了用死句来读的,然而,这之后还有一句“你真是一个令人欢喜的人,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重要的是我们爱过,拥有过。这样看来这部电影其实应该算是人间喜剧。
一是,荒凉的地方人少诱惑少,不容易有第三者;二是,荒凉的地方整日有大把时间只在两个男女之间消耗掉,情感容易巩固加深;三是,荒凉的地方,自然景色美,爱情也应景;四是,荒凉的地方容易发生突发事件,一对夫妻,剩下一个的机率大,失去爱人的遗憾多;五是,荒凉的地方,人与动物更容易亲近,狗布鲁与女主的关系就是子与母的关系。总之,爱情片要到风景优美的荒凉地方拍容易感人。哈哈
昨天上映的冯小刚新作《如果芸知道》,看了预告暖心温情,今天跟友人看完,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可能跟主流的很多观后感大相径庭,但只想带你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认知,更加深入的思索,顺带做一些情感科普,看到那个虚幻光影下所透露出没有告诉你的人生真理,多一种可能性更加全面的看待后再去思索你想要怎样的人生怎样的感情。当然以下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我也不管~)  写在开始 可能有部分剧透个别章节和片中的表达,旨在探讨。 先上一波网络评论 (不知道怎么回事复制过来的图片都发不了只能发在文末了…) 通篇大部分人就是好唯美好感动,羡慕这样的爱情,“一生一世一双人”,然后海报也是,打出来就是宣扬一种价值观,问他们对方你想过怎样的人生和生活?就是一句“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过的日子”。。。 等等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嘛,就两个人待着嘛?啥都不干还是随便找个活计怎么过怎么活什么都不重要了。。。 影片其实展现了很多不健康的婚恋观包括一些行为过于美化忽略事实,以至于最后就是演成一个童话大家YY一样。  既然没人戳破那些美丽的泡泡,那我来简单说下它里面传递的一些观念和表述导致的人生悲剧在哪吧,可能真相扎心,但我希望更多的人其实不要走他们的老路。可能是因为自己做情感这个行业所以也会更加理性的去看待背后的一言一行。 按照时间顺序一一说说问题在哪? 本质上两个人的结合就是一个托付心态极重的女人和一个付出心态极重的男人,两个随波逐流毫无规划的人,没有活出自我,互相耽误,只是搭伴相濡以沫一辈子,靠给彼此的那点支撑和依赖,离群索居一辈子也没啥自己社交圈,相伴到老,感情最终告别尘世美其名曰包装了一个凄美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 各种影视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好,似乎所有大众所接收到的信息就是“真爱至上,有一个对的人在身边怎样都是无所谓的,日子就是幸福的不负此生了,人生最高的需求是什么?马斯洛需求理论都有云 “自我实现” 这两个人的人生根本就是与世界乃至身边的人都没有创造什么独属于自己本身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始终挣扎在第一第二需求,找个人相爱然后怎样过都行,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人一辈子的状态从未思索也没有去努力想说不一样的生活更大的世界来此一遭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得到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一 开始的结合 就像现在明星娱乐的八卦一样,一问起你们当初为什么在一起的,就是我们当初是一见钟情。。。哪有那么多一见钟情,片中两个人之所以能够走在一起,更像是两个漂泊异乡前路未卜又没太多社交的人惺惺相惜,而且重点是在同一个屋檐下,有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由来,俗话说的日久生情,跟学生时代比较容易有人喜欢也是一样,天天看见的越多了解越多自然,前期彼此的了解互动开始产生了基础好感,再加上影片没交代啥前因后果,不过由于当时两个人的职业可推断,漂泊异乡混的也都不咋地前路未卜,出现了一个看似“老熟人”,以前还打过照面,就感叹一句真是“缘分”啊,主要是彼此当初都年少气盛,青葱时光,而且也没什么更好的选择不是。。。无限放大后,就这么在一起了。。。 那些桥段呢,就是所有青春片里演的一样,你像个男人一样的抗争勇敢,为我打架,感动不已,骗骗小女孩就算了,这种不打不相识的好感真的要扼杀在摇篮里,不然以后谁家闺女青春期还要担心被坏小子的英勇表现就把魂给勾跑了。。。  二 答应结婚 女主因为男方一些好感的示意传递,立马主动送上门睡了,睡完男主第二天就是一句“嫁给我”。。。尊重下感情的正常发展过程好嘛,虽然浪漫都是演绎。女主说一句我不会跟任何人结婚的,有苦衷却不说,然后,就是直接来个“赌约”,赌场看天意决定自己嫁不嫁。。。自己什么早产儿心脏病活不久事实通通隐瞒,这里其实还涉及到一个伦理和人性情感话题的讨论,讲真在大家感情还没那么深厚的时候或者起码求婚前,伴侣彼此的身体状态难道不应该跟对方兜底嘛? 你一个人在那里赌命另一个人在指望着白头偕老,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私和间接的情感利用嘛?更何况这还不是什么学历 经济负债情况 家庭背景这种客观条件可改变或者影响没那么大的,当然我不怀疑有重感情的人依然知道了会选择,但是直接因为害怕对方可能放弃的风险就选择隐瞒,一定程度上这不是害对方吗? 虽然说人生中天灾人祸也时有发生未来不可料,但是这种短命的身体状态怎么着也该给对方提前说说不是,片中是意外流产了没办法怀孕的,但如果真的能怀,妊娠在心脏病影响下也不一定能顺利生产。可能就会出现“保大人还是保小孩”这样的两难选择出现,先告知一下对方是不是才是一种尊重。当然除此之外,大一点的客观因素诸如经济 家庭等等也都是提前该沟通好的,而这一点女方原生家庭的父母也是帮凶,等到了去世的时候回到北京,女方父母才说出这些话语,在此之外从未告知,理性一点去看待的时候,我想很多人在面对一个随时可能会离开的伴侣多多少少会多一分的纠结。 三 安全感 房子和生意 供养者和寄生者 片中提到所有一切感情话题中永远要涉及到的安全感问题,林太那句“半路留下的人苦啊。。。”当然是承认的,但林太本身也是在这段婚姻中活成了一个寄养者的状态,年老也没啥喜好,活在缅怀之中,一生跟着对方,找到一个十全十美完美男人的定义就是“对方没有梦想,对方以你为重,一生围着你转,无限迁就和依赖”吗?间接你就是毁了他自己本来的人生。 还嘱咐男方给罗芸最大的安全感就是 房子+生意 也就是物质保障,这不就是找个打着爱情美丽外衣旗下 长期包养的饭票角色吗?揭露的依然是主流配对思想“男财女貌”,现实之下放弃了自己音乐梦想后,日复一日围着灶台转,领证结完婚 就需要下一步 赚钱 然后就是开起了餐馆 然后放弃梦想,日子开始重复,而这段婚姻中表现异常相爱的两个人,唯一 一次关于理想生活的探讨,在对方给了个你在就好,依然没有后续,不了了之 反倒是一个极光愿望成真毁了餐馆开始被迫改变,就是两个走一步看一步的人一生都在被动抉择中生存。一个给的心甘情愿 一个要的问心无愧,两个人打着珍惜的旗号却连内心希望改变生活的愿望都不敢跟伴侣坦诚沟通,谈什么真爱?女方其实挺自私的。。。 女方罗芸诚然是更被爱的那个,享受着宠爱的同时,真的有去理解体谅对方吗?真的有为共同的生活努力过吗?不过一生都是一个寄生于供养者的同时,说的好听,嫁鸡随鸡去哪都行,另一个角度而已,他们两个只是一段共生关系,并且是两个人都无法往前走进步,有所成长的关系,从来都没有主动努力付出想过如何去改变现状,深知连表达都不敢,借由愿望打破生活的平衡,始终都是男方在默默辛劳付出的讨好,而被需要给对方最大的安全感就是男主人生的意义。 女方几乎没有什么主动付出。珍惜是相互的,不该是因为对方说出爱你就是我人生的主题而沾沾自喜找对了人,爱对方应该是相互扶持帮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愿景,就像笛子音乐梦想也好,明明心底有,为什么爱人在的时候就是不可以去追寻就是必须要放弃的呢,死后才让对方有勇气去追寻,陪伴彼此尝试追梦的过程不也挺好的嘛,还是有手有脚的两个年轻人真的也不至于被饿死。。。 感情中最大的安全感不该只是来自于一方心甘情愿的陪伴,这就是严重托付的心态,把自己人生可以过得更好的希望完全交由另一个人去满足。而是自己有能力给自己给对方彼此带来的安全感。不该是共生状态,而是“独立而亲密”,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四 我们该拥有怎样的人生观 其实也是我最想跟大家去探讨的,影片看来更像是两个没想清楚的人互相耽误了一生,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两个人在一起不是仅仅只是在一起而已,24小时黏在一起日复一日真的有意义吗?你们本可以去做更多的尝试,体验更大的世界,经由彼此找到自己独立于彼此存在的意义才该是我们每个人的终极目标,而不是“爱情”,两个字,找到个人,人生就够了就算了 而他们显然也不是真的安贫乐道足够安于现状的人,不然也不会有两次的疑问打算未来,只是一想好难算了,就先过好现在吧。然后继续机械重复。这个问题在这里郑重的引申出来,你越重视越在意,开始的越早,你的人生或许会有不同的轨迹,过得更加清晰而明确,别逃避,去认真想。 就像片中一直有一条形成反差的人生轨迹在他们的身边,就是他们的雇员梅琳达,也感谢导演并行的把两种人生观价值观放在一起,触达到观众的时候有一定的对比和借鉴意义。 活出自我是我们来此世界走一遭的终极目的,当然这里提到一个认知问题,我当然尊重不同的活法,这里就涉及到我们是否愿意改变,当你的思维方式升级过后,你的考虑想法不同想要的东西自然不同,就像男女主和梅琳达就完全是两种人生态度。 梅琳达辛劳打工,然后攒钱接受教育 全世界游走支教 去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 收养黑人女孩,在极光下许下“希望全球不再变暖,企鹅有家能回”的愿望,听起来可能有一些乌托邦理想化,她似乎不需要安定不需要爱情不需要婚姻,一个人规划着自己人生中一段段体验并且靠自己去实践,不得不说,世界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些能够放下小我,心有大我,心系世界,去感恩去付出去影响传递更多能够给不相干人群的人所带来的。肆意而洒脱的状态不是没有被罗芸羡慕过,但是两个人却自始至终没有去尝试体验过,改动的勇气和放弃的果断都没有,除了看极光也就是一个短期旅行性质。。。 这也是生活中大多数人主动选择了稳定后却时时怀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但却不敢改变现状的常态,梅琳达代表了什么样的人,就是活出自我的人,看似好像也是没有明确的规划,但是却一直在路上,不囿于时间和地点,而男女主看似是被“餐厅所困”,其实是被这份感情困于原地十五年不敢改变,这也是为什么说其实是互相耽误彼此。一个以给对方安全感有保障的生活、让她开心为人生目标,一个安于享受这份好一同辅佐安慰自己这也是在完成男方的理想呢,两个人自欺欺人不敢深入探讨达成共识才有许愿“餐厅倒闭”那些心里的小九九产生,这一点来说,梅琳达比起他们,活得自在清晰多得多。 很多女生依然寄希望于此生就是要找一个对自己好(凡事以自己为重的人),那其实也是变相对另一个人的消耗,伴侣本应是共同进退的,你有你的独立自我我有我的,二者和而不同彼此牵绊。真的爱对方是真正去帮助对方寻找挖掘除了感情之外家庭之外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仅是按部就班走完人生所谓的结婚生子奉献养育就够了。。。 随遇而安确实是一种活法,无可厚非。这个角度上是可以说他们也过上了想要的人生,有人就是没那么拼搏没那么多想法啊,这里只是想多提一个建议和角度,当你的认知改变了,体验过不同的活法过后,你再次选择那是深思熟虑,那不是被迫无奈那才是主动选择而不是随波逐流,但如果你只是单调重复只有这个,无非只是思想上给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最后就成为了无限放大感情的力量,和你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日子。。。 如果说两个人既在一起又能做自己真正喜欢热爱的事情甚至能够帮助影响更多的人,两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你确定不会更大吗?认知改变是无法倒退的,所以在感动的同时,先问问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怎样过完走一生,那个人就算在身边了,那么你呢?你的自我价值呢?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活出自我,这才是我希望借由这个电影推崇的人生观, 多尝试多体验,多丰富多影响,生命漫长不要是有彼此孤单的风景相随。世界很大,错过不再。 ❆ 五 人生在世别遗憾 影片其实很奇怪两个明明在外都没什么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出生北京,为什么非得在国外定居生活,远离家人,过得辛劳,而且基本上彼此跟家人的联系和链接都非常的寡淡,我们的一生中一定不是只有伴侣就行了,人是需要一段一段的关系组成最后人生的整个回忆,你最看重的当然是你最珍视的,但是如果说有了一再不去接纳培养形成其他关系,人生其实会失去很多的乐趣 就像《廊桥遗梦》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也好,里面的三天感情多么的“歌功颂德”“求而不得”爱得伟大外,另一个角度来说不是因为双方的世界太过于乏善可陈单调无味吗? 女主把后面的日日夜夜过成了每一天重复的命题,才会说有三天的回忆就足以缅怀支撑一生走过去,再直白点说就是没经历过事好么!!! 除了爱情之外,我们的人生需要亲人 朋友 甚至志同道合的人 因为有不同关系的牵连,我们日后回忆的画面里才不会只有那一页纸,如果能够写一本书,为什么要拒绝尝试呢? 最后男主随东风泪洒骨灰的场景纵然非常感人,鲸鱼成群围绕在身边,但女主罗芸痴迷了一生的鲸鱼为什么迟迟没机会自己去亲眼看看呢?人总归是得有点梦想的,学会赚钱是支撑梦想的底气,主动寻求机会改变也是,一生在世时都没为想看鲸鱼的想法去行动也是一种悲哀,我们需要让自己能够有机会去追寻有闲有钱的生活,同时生前的遗憾别带到以后 如果想去看鲸鱼的话,是我,赶紧去,不等死后,念想和目标这个东西也是一样,完成了一个你才会想要去接二连三的完成其他。人生过的更有厚度和层次,当你可以去见天地见众人后,你的世界可能就不只是当下眼前的一饭一蔬而已了。 以上 -END- ❤❤❤❤ 写在最后,送波小福利,其实两性相处中你会遇到很多的场景需要去不断探讨和学习,我之前从事婚恋情感行业中,在会员和学员们的真实案例中整理了不少的干货,都是真实场景下的一些可以拿来直接用的小方法,如果你们有需要,可以私信发给你 另外每个月会有情感公开课的直播分享,也会组建答疑群给大家交流,欢迎私信加我来撩,捧场听课啦~ 课程列表部分截图 内容都是整理好的文档形式,直接根据真实案例做的反馈 如何获取课件内容: 先声明 资料是直接免费送的!! 如何获取,请大家私信楼主加我 暗号{情感手册},看到了一定抽时间回复 平常白天需要学习专业写东西指导学员,比较忙,事情比较多,可能没办法第一时间回复,晚上一定会回复。请大家体谅下 谢谢大家 觉得不错的,点个赞吧,这样下次你也可以在浏览记录里,直接搜到这篇文章。而且可以鼓励我,继续跟大家分享更新更多的情感干货,学员的一些案例故事也会陆续整理出来 么么哒~ 希望教会你更多人爱与被爱的能力,收获高质量亲密关系 你原本就可以更幸福! 人的成长可能就来自于,以前泪目向往满满感动,现在知道拿走的失去的流逝的代价是什么,每个人都应先是它自己再去爱对方…没有人应该一生只为对方而承担负责…更理性的视角去看待每个人的选择,不负遇见也不想亏欠…你的人生很精彩有我添砖加瓦,一同规划过得更开心足矣
我看电影之前专门去看了一下我的好友评分。5,3分,这是不可多得的烂片。但是因为是冯小刚的电影,一个招牌在那儿。而且我今天需要人陪,看点文艺片心情会好点,所以还是去看了。
结果觉得这部电影真不错。
和我拔草的影评评论不同,我觉得这部电影我看懂了。这就是一个人对他过去生活的回忆。就相当于一个人写的日记。然后他一个朋友见到了,觉得感动,就自己加工加工变成一部影片的那种。
隋东风的生活太顺风顺水了。
开的小餐馆生意不差也不算太好,不会累到他们夫妻俩又能攒些钱过踏实日子。他的妻子年轻又漂亮。喜欢鲸鱼能够给他带来一点小浪漫。夫妻两个喜欢养狗就养了一条狗。有一个朋友叫梅琳达可以帮助他们。
他们的心是互相在一起的。
把戒指放在妻子的照片前妻子就显灵了。给了他一些帮助之后他就一个人又养了一条狗,然后继续过他的生活。
但是他的生活真的只是老天爷赐给他的吗?不是,是他努力争取的。
如果他不是那么爱他的妻子,他不会接受他妻子对于他近似异想天开的“赌博决定嫁不嫁给他”。如果他不爱妻子,他不会想着给他妻子一个鲸鱼梦。如果他自私一点,他就不会把餐馆开十五年,然后给他妻子一个家。
这个家是他们努力经营来的。有的人熬不住,就把生活毁了。他们的生活是他们自己挣来的。
罗芸是一个不幸的人。这不幸在她的生命随时会消失。但是她和自己的命运相依相伴,还是接受了。
她遇见了隋东风。
隋东风也许不懂她为什么爱鲸鱼,但是不会阻止。
隋东风也许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需要安全感,但是愿意给她。
隋东风愿意给她,她也收着了。
我觉得隋东风绝对是把好运气分给过罗芸的。
但是罗芸心里明白,隋东风原来的样子。
她暗地里许愿餐厅毁了,是想放飞他。
罗芸是深海里的鲸鱼,随时准备沉入海底安眠。
隋东风是水,水汽化是可以随风一起飞的。隋东风爱罗芸,一直用自己包裹着她。但是到了一定时候,他也会飞的。
这里还有一个意象,就是狗。狗得直肠癌的时候,是晚期。医生说它能忍。
它和罗芸还有隋东风何其相似。
生活不易,它能熬。熬过之后,还是开开心心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一直到死。
死之前它任性一回,想吃香肠。女主人也给他吃了。他也过了。然后死去。
狗的死去是罗芸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我总是觉得这只狗死了,仿佛罗芸也要宣布在这个世界命运的结束,果然,她就像一朵再也留不住的云,飘走了。
然后她就走了。留下隋东风,一个人在椅子那儿坐着。
我总是觉得这里的人对生活看得太平淡了。但是也许是因为太爱,所以要求不多。
------------------------------------------------------------------------------------------------------
我不是隋东风,也不是罗芸。我总是任性地希望,生活能够多给我一些东西。所以如果是我,我大概不会和罗芸和隋东风一样。
我是隋东风,我就去读音乐学院,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组一个乐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是罗芸,我就考一个大学。大学里面发现什么,然后就去做。我会变成梅琳达,去各个地方旅游教书。然后自己看鲸鱼,看极光。
我对自己说,我自己可以做到。我不是能和人相伴一生的人。所以其实这部片子让我来看,是压抑的。
但是对于更喜欢和人待在一起的人说,就很好。遇见了彼此把日子过得好的他们,觉得很幸福。
开心,我看到了人生另一种模样。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去年就开始期待冯小刚在新西兰拍的这部爱情片上映,没舍得花钱去电影院,我和陈先生终于在昨天等到了网上更新的高清版,两个人窝在沙发上看得泪如雨下。
《只有芸知道》这部低调的爱情片,在豆瓣上评分只有6.5,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它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动人心弦的悬疑,没有狗血现实的爱恨,整部电影只是平淡又紧凑地叙述了一个真实普通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在许多人看起来非常普通、毫无新意的故事,但又是一个让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移民感动流泪的故事。我一点也不奇怪这部电影在国内被许多人吐槽,因为它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和浪漫,是一种只有海外移民才懂的辛苦和感动。
从电影评价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出中国和新西兰这两个社会的巨大反差。
一、只有新移民才懂的惺惺相惜
《只有芸知道》讲述了一对80年代移民新西兰的夫妻的爱情故事,然而在他们的身上,依然可以看到现在许多新移民的影子。
男主角隋东风是一个考上了新西兰的音乐学院,可是交不起学费的穷小子。于是他来新西兰读语言,靠送外卖维系生活。女主角罗芸在新西兰的海鲜市场打工,她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早产儿,医生预言她活不过20岁。
两个人因为租了同一个房子而成了室友,一来二去便心生情愫。罗芸因为自己先天性的心脏缺陷,拒绝了隋东风的求婚,可是却又心怀着对美好爱情的希望,于是把决定权交给了赌场。没想到,在几率很低的赌场游戏中,隋东风却赢了赌局,罗芸也下定决心嫁给了隋东风。
隋东风和罗芸的相识相爱,在新西兰的移民中非常常见。在餐厅打工、送外卖、做苦力、跟别人合租、打工换宿……这些事情,几乎是每一个初到新西兰的华人的必经之路。
只有经历过将梦想藏在心底,用苦力换取生存的那种一无所有的日子,才会懂得隋东风和罗芸在异国他乡相遇的一见如故和惺惺相惜。
没有身世背景,没有职业贵贱,没有门当户对,隋东风和罗芸的婚事,就是一个交给老天爷决定的赌局。对一无所有的隋东风来说,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就努力把她娶回去。对于命在旦夕的罗芸来说,遇见两情相悦的人,就争取用力去爱一次。
爱情,本来就应该如此简单才是。
我看见一些影评说这场婚事太草率太荒诞,可是这样纯粹的爱情,对于一无所有、独自漂泊、白手起家海外新移民们来说,却无比真实。
隋东风看见罗芸因为打工洗鱼而粗糙的手,没有说“别干了,我养你”,而是送了她一支护手霜。在我看来,这就是在新西兰普通移民里最真实的生活和最真实的爱情。我没有能力养你,但我可以尽我所能去爱护你。没有体会过生活窘迫的情侣,自然不懂得电影里的惺惺相惜。
二、只有老夫妻才懂的生死别离
两个人的婚礼,就是在合租的房子里和房东一起吃了顿饭。房东林太是一个独居的寡妇,她为罗芸梳头的时候跟她说:“不要相信那些白雪公主的神话,其实所有长久的夫妻,一定都起过离开的念头。”
林太说,林先生是一个只会画画的书生,家里所有事情都是林太一个人操心,有一次,林太出远门以后回到家,看见厨房水池的脏碗上蚂蚁都堆成了山,想死的心都有了,但她还是没有离开林先生。因为这些是她能忍的事情,如果换一个男人,遇到一些她不能忍受的事情,岂不是更糟糕。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上一辈的人,东西坏了就修一修,我们这一代人,东西坏了就换新的。对待婚姻,亦是如此。
婚姻不幸的人,总以为换一个人一切都会好起来。可事实上,哪儿有什么完美的夫妻,长久的婚姻和爱情,都是靠忍耐、磨合、理解和包容。
在为隋东风和罗芸庆祝新婚的酒桌上,林太因为想念亡夫而醉酒流泪。她哭着说:“如今你为什么要丢下我一个人……半路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半路留下的那个人,苦啊。”在罗芸手术前的那晚,她也对隋东风说了这句话。不知道这一句话,戳痛了多少夫妻的心。
我不忍先离开,因为我不舍得留你一个人在这世上,孤苦伶仃。
我害怕你先离开,因为没有你的世界,我将寂寞难挨。
这是只有相濡以沫的夫妻,才懂的痛。
手术的前一晚,隋东风在医院陪罗芸。罗芸依偎在隋东风的怀里,平静地交代了自己的后事。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矫情煽情。一对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夫妻,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足以有互相支撑和接受现实的勇气。
罗芸去世以后,隋东风按照她的遗愿,把她的骨灰分成了四份。一份埋在了他们曾经居住的小山坡上,陪伴着他们曾经视为家人的狗狗;一份撒到了凯库拉的大海里,随着罗芸最爱的鲸鱼畅游大海;一份交给了罗芸的父母,让她回归故乡;一份留给了隋东风。
他走了一万五千公里的路,把妻子的骨灰,安放在了她喜欢的地方。
世上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却有许许多多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婚姻家庭。病床前的守候,手术室外的煎熬,医生谈话时的冷静克制,面对今后生死未卜的陪伴和支持,都是婚姻里最平凡的爱情。
许多人在吵吵闹闹中过着徒有虚名的婚姻生活,不交心,无交流,亦或者婚姻被柴米油盐和岁月磨灭了浪漫和心动,只剩下搭伙过日子的心态。当对方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婚姻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等不到死亡来将他们分离,利益和财产就足以让双方露出丑恶的嘴脸,撕碎一个形同虚设的婚姻。身在这样的婚姻里,自然体会不到电影里孤守一生的心碎。
愈是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夫妻,愈是能明白电影中的冷静和悲伤。
我不想没有你,但我也会为了你,好好活下去。
三、只有新西兰人才懂的乡村生活
两个年轻人,漂泊在异国他乡,隋东风为了给罗芸更多的安全感,带着她离开了奥克兰,去了一个叫克莱德的小镇上。他们用所有的积蓄付了首付,买了一栋山上的房子,开了一家叫做“芸”的中餐厅,收养了一条叫布鲁的流浪狗。两个人过上了安稳的婚后生活。
每天的日子,就是买菜、做饭、打扫、遛狗、晒太阳、发呆。堪称神仙眷侣。
然而,这样平凡的日子,在国内的观众看起来却十分地“不接地气”,根本没有共鸣。
冯小刚用很多车子开在乡间小路的镜头,一览无遗地展现了新西兰的美。没错,新西兰最美的风景,就是在这样无数个不知名的乡间小路上。而新西兰最普通的生活,就是电影里这样的“一座房子,一棵树,一间餐厅,一条狗”,亦或者,是这种慢悠悠地沉醉在自然风光里发呆晒太阳。
我和陈先生看着电影里熟悉的自然风光,熟悉的地点场景,恍如隔世。仿佛电影里面的故事,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也能理解,对于生活在国内的人来说,这样“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的生活,就像做梦一样遥不可及。
隋东风和罗芸在小镇上的生活,是只有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才懂的辛苦和幸福。
逃离奥克兰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去小镇上安居乐业,是许多新西兰新移民的选择。陈先生和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念头。
相对于国内快节奏的生活、高压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情往来,新西兰这种慢悠悠的节奏、无聊的日子、简单的生活,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是一个在国内无法实现的梦。国内的观众自然不懂也不明白,原来日子还可以这样过,原来这样的日子在新西兰只是最平常的乡村生活。
还有,有的人也不会明白,原来不生孩子,婚姻也可以很幸福。
罗芸因为子宫肌瘤而流产,失去了怀孕的能力。隋东风说:“我有你就够了。”他们在新西兰,没有人会在乎生不生孩子这件事。可是如果在国内,无形的社会压力会让不孕不育成为扼杀婚姻凶手。
许多人根本没有想过,活着是为了什么?工作是为了什么?结婚又是为了什么?没有好好想过的人,就会觉得电影里描绘的故事不切实际,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男女主角要过这样的人生。
四、只有在国外的人才懂的追寻自由
隋东风和罗芸在小镇上的餐厅招了一个当地的服务员Melinda,她是一个典型的kiwi女孩,热情大方、充满活力。她过着罗芸所向往的自由生活。
Melinda通过在餐厅打工还清了助学贷款,去了印度寻找佛教的奥秘;七个月后她回到小镇继续打工攒钱,又去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在当地教英文;一年后,她从印度领养了一个孩子,带回了新西兰;五年以后,Melinda走过了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回到乡村教书,给罗芸和隋东风寄去了明信片。
罗芸羡慕Melinda,因为她是那么自由,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曾经我觉得,像环游世界这样的事情,只有屈指可数的有钱人才能做到吧。可是来新西兰以后我发现,好多国外的年轻人,他们早已习惯了背起行囊满世界穷游,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我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靠什么挣钱呢?怎么养活自己?不用结婚生子嘛?爸妈同意吗?总在外面漂,没有稳定的事业怎么行?以后老了怎么办?……” 无数个问题,横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让我们不得不接受,他们过的自由生活,是我们永远也无法企及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有太多无形的牵绊和无法跨越的条条框框。即便身在国外,即便不用去在乎别人的眼光,可我们终究还是逃不掉自己给自己画的牢笼。
就像罗芸问隋东风:“咱们就在这儿开一辈子餐馆啊?” 隋东风说:“挣几年钱再说吧。”这是多少中国人的想法啊!先挣钱,先攒钱,等到时候再说吧。可是,我们真的能等到那一天吗?
“人生无常,想做的事情,就大胆去做。”每一次天灾人祸之后,我们都会这样对自己说。可是,我们始终在挣钱这条路上,走不到尽头。
罗芸为了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在极光下许愿,希望餐厅毁掉,这样他们就可以换一种活法儿了。在小镇上开了15年的餐厅,真的因为一场意外失火而被毁了。于是,隋东风和罗芸卖了小镇的房子,回到了奥克兰。可是不久后,就得知了罗芸的噩耗。
罗芸没有机会去看鲸鱼了,隋东风把她的骨灰撒进了凯库拉的大海里。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遗憾,我没能陪你白首到老,是无法改变的遗憾,而我没能去完成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是我原本可以避免的遗憾。
自由,是我们毕生的向往。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它离我们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只有芸知道》,或许是一部只有新西兰华人才能看懂的爱情故事。它讲述了新移民在底层打工的艰辛,贫贱夫妻相濡以沫的爱情,海外简单又寂寞的乡村生活,异国他乡相互扶持陪伴的婚姻,脱离国内传统价值观之后对更多自由的向往。
对在国内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很“假”的电影;但对于生活在新西兰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很写实的作品。
我也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才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个事情很“不切实际”,不是因为它是假的,而是因为我们见识的太少。
有一种浪漫,只有芸知道;有一种爱情,只有你我才懂。
看的时候影院后排有人打呼,还有不少人玩手机,我也发了十几次信息。这不代表我们不懂爱情,欣赏不来纯爱,否则我也不会贡献这个票房。但我想说,爱情和矫情是两码事。
女主体弱,男主忠贞,一男一女不食人间烟火谈情说爱的片子不少,头一次看到靠赌博发家致富的。两千块全押熊猫的时候我心想,要是中了可真是连两星都不配,果然……搏一搏,单车变航母。
不收房租的房东,要看极光有极光,要看鲸鱼有鲸鱼……全世界都为爱情铺路的傻瓜剧情,原谅我年纪大了,实在入不了戏。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就能成为烂的遮羞布?观众没法共鸣就说是私货?那你别搬上大荧幕啊!好的故事拍得再朴素也能叫人落泪,但烂俗的梗和台词,人物再怎么哭的稀里哗啦,再怎么靠美景撑场面,再怎么从头到尾的煽情bgm,都毫无灵魂可言。
最莫明其妙的梗当属女主的极光心愿,因为自家的店困住了自己,所以想毁了店?真是满脸黑人问号!!!大姐,你已经靠赌博赚了第一桶金,在风景如画的新西兰有一个独栋大房子,还有一个生意不错的餐厅,有一个爱你的丈夫,你还要怎样啊?如果说你是富家千金,这样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就算了。你明明是个向天借命,多活一天都是赚了的人设,怎么就突然不知足了?你让荧幕前天天吸雾霾、加班如狗、挤公交地铁、背几十年房贷、连病都不敢生的我们如何共鸣?
先天心脏发育不好的女主,一会儿弱的像黛玉似的,但遇到抢车位、吃白食的,突然秒变杉菜上去就骂……就为了显示男主的纯爷们,设置这么个脑残的青春偶像剧剧情,还敢再low点吗?顺便吐槽下女主在浴室晕倒的姿势,还能再不自然一点吗?
全片充满了不接地气的矫揉造作。男主爱吹笛子,自从开餐馆后就没吹过,就为了写他为生活放弃理想?可明明二人还带着狗散步呢,怎么就没时间吹笛子了?狗的名字叫blue,最后男主又养了只blue,树下放个blue的椅子,蓝色生死恋?几十年前韩剧玩剩的套路。
总的来说,餐馆的妹子很招人喜欢,徐帆演的也很好。最后灯亮的一刻,我听见旁边女生由衷说了句,终于结束了……作天作地命不好,我这个买票的傻逼命更不好!
就,很单纯很纯粹的平庸
这类题材的作品,本来就没想在艺术性上征服口味挑剔的专业影迷。不矫情、不宣扬腐朽的价值观,能够唤起我们普通人朴素的情感,让我们普通人更懂得珍惜生命中的缘分,便足够了。
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身为我司客户,新西兰旅游局并没有赞助这片子。
原故事其实更多感慨,这里更多的是中年人的感伤。其实不仅是爱情了。
一杯白开水……
如果云知道我要去看这么一部冗长老旧且滥用配乐的空中楼阁爱情片,定会在我出门前下场雷暴雨拦住我。
很冯小刚的调子,也很中老年心态。充满“对倒”的处理——中年与青年、怀旧与怀春…苦涩的回忆与甜蜜的爱情,诉尽半路上留下来的那个人最苦,珍惜眼前人。冯导把老友的真实经历搬上了银幕,很真诚,又稍稍有点矫情。很尊敬冯导这几年的创作心态。
3.5 真人真事铺底,平常生活的温情,这好像是冯小刚第一次拍纯爱风格的电影。通过打碎时空的倒叙、插叙手法,将这段平凡人之间细水流长的爱情讲述得充满温度。如一首散文诗,抓住了私人经历下的情感流露,在不断回溯中诠释“相濡以沫”。这份感情带着旧时代的印记,表面上云淡风轻,心中又无比浓烈。
拍惯了商业片就没法再回去拍小清新爱情片了,正如隋东风去了克莱德就再也回不到当年的阳光青年了。导演刻意把生活中的喧闹、烟火、压力等等全都去掉,只留下草原和蓝天,诗和远方,酒和故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人的感觉是悬浮在空中的,不接地气。风景很好,居民很好,赌场很好,餐厅很好,房东很好,客人很好……一切都很好。当生活没有了瑕疵,没有了温度,还叫生活吗?没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因为这根本不是生活,这就是一场编排好的舞台剧。演员说着他自己都不相信的心灵鸡汤,矫揉造作的表演就像网红摆拍的照骗,他们如神仙一般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任何烦恼,只有爱情和彼此。但我不是神仙,所以我不能产生共鸣,我只觉得虚假做作,无病呻吟。好的电影能像新闻一般真实,差的电影一看就是电影,因为它太假了。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冯小刚导演竟然拍了一部癌症死的纯爱片,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创作的角度也够low的,编剧把故事写的毫无生活感,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被中年人怀旧视角和中产阶级审美提纯成了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心灵鸡汤和人生感言,单薄空洞像一朵塑料花,简直就是新西兰旅游宣传片,而且全程配乐超负荷滥用,有多煽情就有多矫情。片子都这么矫情了,你不哭还是人吗?
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纯爱故事。关乎珍惜,关乎怀念,更关乎爱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完美注解,这在速食爱情的当下自然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漂亮的风景与美好的回忆,诸多人生的美好衬托出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惋惜,隋东风的三次流泪让人动容。不过,黄轩弹钢琴的小肉手特写,还真的是喜感满满........
从前的日子慢,从前的日子好,从前的女人知道自己活不长也还是愿意跟着老公在偏僻小镇开十五年中餐馆。女主角自己的愿望呢?也就是看个鲸鱼吧,你们又不是住在撒哈拉是住在新西兰,愣是得把女主熬死了才抱着骨灰坛去看,边撒骨灰还边感动上了,她到死,到死都没有看上鲸鱼好吗???中老年男人还在缅怀从前“相濡以沫的爱情”,但不好意思,当代女性想要的是大江和大海
真挚感人的故事顺带新西兰风光大片,告诉你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又观念传统,移民就只会被生计困住(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住在国外每天疲于奔命,唯一的出国旅行是回国探亲)过着只顾得上“数春卷”的日子,可以的话多去看看世界,否则“鲸鱼”永远只在墙上。林太那代人认为“房子和生意”能带来安全感,而传统观念把许多像本片主人公那样的家庭困住。本片把对亡妻的回忆倒过来讲,先柴米油盐的现实,再回过头讲相识相恋浪漫,诗和远方的憧憬,把遗憾惋惜留给观众思考:是否有条件或敢于换一种活法?什么样才是自己想要的活法?有多少人真敢像梅琳达那样活得洒脱?
此情可待成追忆,关于风和云的故事,这样的爱一生拥有一次便已足够。不经意想起顾城的那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注:年底催泪弹,请自备纸巾。
笨拙的中老年纯爱片,手法有些沉闷,悲春伤秋,连南半球的美景都带着地广人稀、适合自杀的凄清孤冷味道,这故事或许是冯小刚这个年纪的一种内心感悟和写照,双鱼座导演,本人其实一直有一颗纯爱的心,1994年的导演处女作《永失我爱》就是一个挺虐的纯爱故事,25年后再讲类似的爱情,面对相濡以沫、生离死别的人生常态,不再矫情沉溺,多了一份过来人的慈悲和从容。
严重怀疑冯小刚被新西兰旅游局绑架了,除了风景优美以外真的不知道哪里还有优点了,摄影师可能师从铂爵旅拍团队吧,毫无电影感,的确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知音风的故事,中央六套的水准,人物关系推进和情感变化毫无说服力,黄轩和杨采钰之间毫无火花,整个一莫名其妙。世界上总有人知道私人化的好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建议冯小刚导演签约bbc,多拍一些景色优美的风光大片,既颐养天年陶冶情操,又可以给观众带来一次心驰神往的出国体验,这是多么造福国民的事情啊!
完美无瑕的爱情应是存在,但拍得真不走心,零调度!怀疑到底是冯小刚拍的吗。爱意全靠嘴说,细节寥寥。演员很信角色,仍败于剧本。再完美的爱情,也不是生长在真空中,这部片太执迷于个人回忆,应该叫私电影。真换成私电影的拍法,别把分场切得稀碎像是口述的拼凑,可能还会好些。两口子聊天不说人话,要么就肉麻到成年人尴尬,各种情感流露都缺少支撑,15年的相濡以沫没有厚度,像只有半个月。歌不错,新西兰美,但硬被这电影讲得乏味,脱离现实自我陶醉。斯人已逝,为这种浪费的拍法感到遗憾!
坠落的戒指是她倚梦归来的讯息,重拾的长笛是他爱之深久的证明。他终于带她去看浩瀚碧海里沉默前行的鲸,纵使怀抱着她的骨灰瓶。褐白的骨灰在手掌中散于风,却未曾空。风与云只交会一瞬,便要别离;风与云即使只交会一瞬,已然是一生。
冯小刚“随手”一拍,吊打某些国产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