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乱世英豪

爱情片其它1967

主演:玛格达·瓦沙里奥娃约瑟夫·克姆尔Nada Hejna雅罗斯拉夫·毛奇卡弗兰蒂泽克·维莱基

导演:法兰提塞·维拉席

剧照

乱世英豪 剧照 NO.1 乱世英豪 剧照 NO.2 乱世英豪 剧照 NO.3 乱世英豪 剧照 NO.4 乱世英豪 剧照 NO.5 乱世英豪 剧照 NO.6 乱世英豪 剧照 NO.13 乱世英豪 剧照 NO.14 乱世英豪 剧照 NO.15 乱世英豪 剧照 NO.16 乱世英豪 剧照 NO.17 乱世英豪 剧照 NO.18 乱世英豪 剧照 NO.19 乱世英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02

详细剧情

  这部堪称捷克电影史的超级钜作,在捷克影史百大电影票选时,被推为影史第一佳片。故事描述中古世纪两大世族的恩怨情愁,内容涉及战乱、盗匪、乱伦、仇杀、灭门等错综复杂的情节。乱世中的英豪如何在家族传承和效忠国王间做选择?乱世儿女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否终究被埋葬在滚滚尘土中?这部融合浪漫、动作、奇情、长达近三小时的中古史诗钜片,导演企图捕捉那个已逝去的年代之狂野和激情。视觉效果突出唯美,影片强而有力令人震撼。

长篇影评

1 ) 生命是一份礼物

在谈论史诗电影的时候,亲爱的你会想到什么?是那不能说的《XXX业》,还是辉煌壮丽的指环王三部曲?或者你很复古,最爱《宾虚》和《埃及艳后》,也可能你是个正宗的文艺青年,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卢布廖夫》是你的心头好。每个人对于史诗,对于史诗电影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喜好,但是我依然要尽力向你讲述一个封建时代的史诗故事——《乱世英豪》。

捷克导演法兰提塞·维拉席在1967年完成《乱世英豪》,在捷克影史百大电影评选时,该片名列第一。1960年代的捷克电影,拥有杰里·闵采尔、卡达尔和科洛斯、米洛斯.福尔曼和维拉席等诸多名导。其中,卡达尔和科洛斯的《大街上的商店》和闵采尔的《严密监视的列车》分获1966年和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米洛斯.福尔曼的《消防员舞会》也堪称1960年代捷克电影新浪潮中最杰出的作品,这时期的捷克电影,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以下有关键情节透露)

《乱世英豪》全长162分钟,整部影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禁断之狼”:强盗头目克兹里克的两个儿子米克拉斯和亚当掳走了一个名叫哈努的德国主教。主教的父亲逃脱后向国王报告,国王派卫队长带兵攻打克兹里克家族。克兹里克随后派米克拉斯向邻邦拉扎家族请求联合,拉扎拒绝然后殴打了米克拉斯。克兹里克大怒,发兵攻灭了拉扎家族,米克拉斯掳走了拉扎之女玛柯塔,但是放走了拉扎。因此米克拉斯被驱逐出家族。

第二部“上帝的羔羊”:第二部开始闪回了独臂亚当失去左臂的原因——他与自己的妹妹亚历山德拉乱伦而被毒蛇咬中,克兹里克砍去了他的左臂。在被国王卫队俘虏后他为了报复将军队引到了克兹里克的城寨。双方大战,亚当被射死,克兹里克被俘。哈努主教趁乱逃出,他已然爱上了亚历山德拉,他历经磨难找到亚历山德拉但却被她砸死。米克拉斯听到父亲被俘毅然前往营救被杀,玛柯塔在其死前看来和米克拉斯正式结婚,之后抚养米克拉斯的遗腹子和亚历山德拉的儿子长大,克兹里克家族依然在延续。

维拉席在《乱世英豪》中采用了反传统的叙事结构。全片分两部,每部都有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下一个部分的故事内容由如同报幕一般的一段话引出,这种结构结合其如同唱诗班一般的配乐,给人以歌剧的奇妙感觉。《乱世英豪》中打斗的场面坦率地讲,都给人以混乱之感,如同身临其境于激烈的厮杀之中。比如在国王卫队攻打克兹里克的城寨的结束镜头中,一个士兵中箭倒下,镜头摇晃,然后是士兵的脸面向镜头不断变大,直至整个镜头被黑色遮盖。又如米克拉斯营救父亲一场中他与士兵的交手,出现了不同角度各种摇晃的镜头组合。据说维拉席在打斗场景中给了摄影师极大的自主权,几乎没有过多的剪辑,要的就是这种混乱的迷幻感。而整部《乱世英豪》的画面都如同加了一个滤镜一般,空灵而不真实。

《乱世英豪》中最重要的元素有两个:一是宗教,二是生命。在《乱世英豪》的第一个故事中,就出现了一个主教——基督教的代言人。而在影片刚开始的引言中,也明确提到了:“故事发生在寒冷的严冬,冰封的严寒,就如同当时基督教的热度”。之后,出现了一段非常莫名的闪回:一棵缠绕着布条、满布疙瘩,栖息着蛇、乌鸦、秃鹰的奇怪的树上,裸体的亚历山德拉在扭动身体。之后通过卫队队长对克兹里克的辱骂我们得知:克兹里克家族信仰多神教,那么那棵树就是一个图腾般的存在。为什么只有乱伦的亚当受到惩罚,被树上的毒蛇咬伤?因为亚历山德拉就是个女祭司般的存在。影片中的基督教出现了多个形象:一个主教、一个修道院、一个流浪的神父乞丐。米克拉斯在去营救父亲之前让玛柯塔回家,但拉扎赶走了女儿,玛柯塔就来到了修道院,但她发现,里面充满了伪善的仪式。而克兹里克曾说过:“以前修道院穷得很,现在却如此有钱。”在影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巍峨的修道院是整个荒野中最宏伟的建筑,甚至有着立柱回廊。但是,看似威严的基督教为什么会有一个信仰极不坚定的主教?为什么会有一个流浪的神父乞丐?这个流浪的神父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存在。其角色近似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系列中的“天使”的角色——永远存在的旁观者,看透所有伪善和情感。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幕:哈努逃脱后又回到克兹里克的城寨寻找亚历山德拉,在断壁残垣间遇到神父在烤肉吃。之后狼群来袭,哈努踉跄着走出去,狼群却目送他远去,继而扑向手执火把奋力抵抗的神父(神父未死,他活到了电影最后)。哈努此时已然背叛了上帝,爱上了一个异教的女人、一个强盗头目的女儿,甚至已经发了疯。但在哈努主教最后被亚历山德拉用石头砸死的时候,他死亡的姿态是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脸色安详,有一束分外明亮的光打在其脸上,圣洁如同天使。这种光影运用,也只能在黑白片中实现——黑白分明最易表明善恶。让《乱世英豪》中的主人公穿上彩色服装,这是无法想象的。

关于生命,在第一部开始不久,我们便得知克兹里克生育有“八子九女”,这是这个家族延续的基础,但在电影中,我们只看到了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别的或许都死在了严酷的环境和战争之中)。片中出现的主教、修道院与国王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中世纪,但是片中出现的克兹里克和拉扎的城寨都是简单的堆砌的土墙和篱笆的结合。茂密得难见阳光的森林和广阔的沼泽、被雪覆盖的荒野和荒野上觅食的狼群无不在提醒我们:这是个未开化的蛮荒时代,是生命起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权利的胜负由剑与火来决定,男人抛洒热血,女人负责孕育生命。在克兹里克目睹小儿子亚当的死亡之后,他开始担心这个家族能否延续下去(大儿子米克拉斯已被驱逐)。而在影片的最后,有一个20秒的镜头盯着荒野中一条伸向远方的路,同时旁白告诉我们,玛柯塔抚养的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克兹里克家族延续了下去,就如同这条路。在影片中,出现了一头健硕的鹿,米克拉斯说他的父亲从来不让他们去射杀它,因为它是不死的,它的角比最茂盛的树枝更广阔。鹿,如同许多电影里一再强调的那样,是森林之王,是森林的生命象征。

《乱世英豪》中的每个主要角色都代表着人类最基本的性格类型。强盗头目克兹里克代表着永不消逝的人对强权的反抗,即使被打伤关押在狱中也要不畏死亡地越狱。在米克拉斯被驱逐的场景中,旁人述说了有关他身世的传言:他并非克兹里克的亲生子,而是克兹里克收养的由狼群抚养长大的孤儿,这也是“禁断之狼”这个名称的由来。无论这个传言是真是假,米克拉斯一直活在歧视与反歧视之中,他的反抗不同于克兹里克——反抗世俗的偏见,而非强权。亚当代表了背叛。亚历山德拉则是欲望的代表——与自己的哥哥乱伦,她同时也有疯狂的特质——砸死爱上他的哈努主教。而哈努主教象征着软弱与迷恋。而玛柯塔,这个被米克拉斯掳掠的纯真姑娘,爱上了“禁断之狼”,并毅然决然地与之结婚,抚养孩子,她是生命和爱情的象征。既然《乱世英豪》中的主人公几乎概括了人类所有最基本的生命情感,那么我们便无需去探究《乱世英豪》真正的时代背景。它就可以给所有有人类生存的时代以启示。

这是一部关于宗教、生命的史诗,它的宏大命题没有通过大场面来展现,而是通过最瑰丽动人的配乐,最奇绝的故事,和导演维拉席非凡的人文关怀。如同我最热爱的导演之一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中不断重复告诉我们的那样:生命本身就是一份礼物。而维拉席在《乱世英豪》的结尾告诉我们:生命“的灵魂深处,爱和理智与残忍、疑惑的斗争一直在上演着”,但这就是我们的命运,这多灾多难的人生依旧弥足珍贵。

2 ) 【374】《乱世英豪》——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乱世英豪》 Marketa Lazarová 年代:1967年 / 国家:捷克斯洛伐克 / 导演:法兰提塞·维拉席 / 主演:玛戈达·瓦萨尤瓦、约瑟夫·克姆

聊到这部电影时你可以谈论以下话题
1、捷克影史第一名,却难以理解!
在1998年捷克影评人协会评选的“捷克影史百大影片”中,名列第一位的是《乱世英豪》。这部电影有2小时45分钟,虽然不及《泰坦尼克号》等动辄3小时以上的大片,但是给人的观感却是每一分钟都很漫长。因为这是一部反传统叙事的电影,更像是一部实验影片,剧中角色的后期配音较为夸张,泽登克·里斯卡创作的音乐混合了古代宗教风格和现代音乐风格,听起来也分外诡异。剧本改编自捷克著名作家万楚拉的小说,他本身也是个电影制作人,并喜欢拍摄主题不容易读懂的电影,这就与导演维拉席不谋而合,《乱世英豪》就是他们合作出的一部极有个性的作品。

2、过去和现在的乱世!
如果能耐着性子看完该片,会发现它讲的是在13世纪那个军阀林立的捷克,有两伙绿林大盗揭竿而起,自视替天行道的高贵骑士,在互相厮杀争斗中却惹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在战乱、仇杀、乱伦中,乱世英豪在家族利益和效忠大义之间难以抉择,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终究淹没在乱世的滚滚红尘中。导演特别注重影片的视听效果,虽然是黑白影像,但是却以梦幻般的镜头剪辑和精美摄影,给人们营造了一场精美的视觉盛宴。如果再深入一点挖掘,会发现这个不太好理解的影片,其实是在影射着20世纪的捷克历史,就像导演曾说的那样:“一大堆禁止质疑的教条和原则,已经到了以宗教自居的地步……历史是揭露现实最好的手段。”




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是这两处
亮点1
第118分钟,国王的卫队长率军队攻打老克兹里克家族。这是沉闷的影片中,少见的激战场面,成群的骑兵冲上山头,飞出的箭射中人们的身体,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那个曾经落荒逃走的主教,此刻还在一边哭着要回自己的儿子。




亮点2
第154分钟,导演把米库拉斯只身一人闯入牢狱勇救父亲,与玛科塔在修道院和主持诵经的镜头交叉剪辑,一面是灰暗和危急,一面是光明和神圣。两组镜头的交织越来越频繁,当那边米库拉斯最终寡不敌众躺在血泊中时,这边玛科塔却从昏迷中惊醒,毅然离开修道院。两组镜头的情势截然相反,但却把导演批判宗教的意图表露无遗。



加我微信jingyurizhi
今日头条:鲸鱼电影

3 ) 观《乱世英豪》

比起“乱世英豪”,更像“部落冲突”。似乎是由两种尺寸的胶片拍摄的,数码化之后直接把小尺寸的胶片拉长放大,拼接到一起。群像的人不多,但是野心大,古典戏剧一样各路角色皆备。男人、女人、国王、王子、神父、愚人、残疾人,动物也作为符号登场:乌鸦、羊、狼、鱼……

电影分为两个大章,中途又分出若干小节,辅以文字说明,类似古典戏剧的形式。与之对应的,是极其现代的拍法。长焦拍人脸让我想到卡萨维茨。大量的柔焦特写也不像六十年代的拍摄习惯。失衡的,非传统的构图,又显出新浪潮时代的锐意和革新。

古典的袋子装新的东西,通篇假意说宿命、报应、神祇、祈祷、轮回。到观众真的落入圈套,再把一切都推翻。终幕神父找到新的羔羊,重拾对神的信心,邀请玛克塔追随神的道路。玛克塔并不理会,只身往相反的没有道路的旷野走下去。一切发于人,最终只能归为人。导演自始至终都无意真的去谈论神。

现代的宗教主题电影,如《修女乔安娜》、《乡村牧师日记》、《词语》、《神女贞德》,乃至剧集《年轻的教宗》、《新教宗》,或多或少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4 ) 情节?

什么鬼译名,就算叫《狼族的覆灭》都没有那么俗气,更何况又不是通俗的史诗电影,都没有大场面。黑白画面配上35mm宽屏幕很极致,台词几乎都是回声,打光很对立化地用于闪回及叙事的补充。

草地野合,鸽子的血-被玷污的圣洁,如旁窥的爬蛇、鹰鹫般的兽性行为,破坏伦理的禁忌而为独臂。地方领主与国王卫队的对抗,隔壁乡邻的举棋不定也使他被欺凌,本已誓言于上帝的女儿被玷污。上帝的使者和他的羔羊流浪于世间,米克拉斯如神迹般显现于他眼前,但也目睹这群狼人的后代的衰落。有着斯德哥尔摩情节的伯爵之子和马柯塔,前者被母狼所抛弃杀身,后者终与迫害她者结成临终之姻。

最后的结局就亮眼了,上帝的绵羊竟然被头山羊替代,荒淫如此,就像那两个孽种。

5 ) 此处怨念,无解!

(捷克斯洛伐克地区位于欧洲的中心,在其独立之前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达300年之久,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1919年,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及斯洛伐克等地区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1937年,英法等国与德国和意大利签定慕尼黑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决定将领土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捷克斯洛伐克被纳粹德国占领,德国在捷克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斯洛伐克则成立受德国保护的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的盟友匈牙利(被称为“高地地区”)。
1945年,在苏联帮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获得解放,捷克和斯洛伐克再度合并,割让匈牙利的领土重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但外喀尔巴阡州则割让给苏联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苏联保护下成立的新政府宣布捷为社会主义国家,并加入苏联提倡建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改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68年,当时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发动了“布拉格之春”的经济和政治改革运动,为苏联所不容,苏联合其他华约国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戛然而止,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被挟持至莫斯科。)
以上是从”维基百科”上抄录的有关捷克斯洛伐克历史的介绍的部分内容。(略去了和电影背景无关的部分。(电影放映于1967年)
从中可以看出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或者说“捷克”和“斯洛伐克”)电影已史诗般大气磅礴的音乐和故事情节,影射了这个国家的民族内部夹杂着爱恨情仇的复杂矛盾和遭受外国势力征服和奴役的历史。
电影中克兹里克家族和拉扎家族的矛盾就象征着这个国家的内部矛盾。(电影中亚历山德拉和“哈努主教”的纯真爱情就被埋葬在这样的内部矛盾中。)“哈努主教”所属国家的国王势力(代表着曾经奴役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的外部势力)。
在一个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的国度里,(电影本身没有明确说故事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只是影射)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不惜盗窃,抢劫,甚至杀人。克兹里克家族和拉扎家族便是如此,要么就像电影中的那位“哈努主教”主教的父亲那样,投靠了国王的势力(外部势力).我承认,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很难理解这种生存观和人生观的。汉武帝曾向他的大臣感叹:“为什么那些匈奴好好的不呆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而屡屡犯我边境。”但汉武帝不知道的是,对于匈奴来说,我们的土地太肥沃了,气候条件太舒适了。总而言之,生存条件太优越了。和我们所居住的地方相比,他们所放牧的贫瘠草原几乎不是人能呆的地方。说了这个故事,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容忍他们对我们祖国的侵略行为,我只是说,我们必须了解这种强盗思路的思想源头。
是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人类属于兽性的那部分迅速膨胀和发展起来(电影中不时出现的老鹰和狼群正是这种思想的象征)。这时上帝的信仰刚刚被传扬到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在向上帝祈祷,但其中大多数是在假借神的名义,为了自己的利益,行罪恶之事。强盗说:”我搜遍他的衣服,竟找不出一个子儿。”(米克拉斯家的老父亲)。战斗中的双方都向上帝发誓,要将他的敌人碎尸万断。这还是那个“当别人打我的左脸时,我就把自己右脸凑上去的”那个上帝的教义吗?”我疑惑。至少是不愿意相信。所以当电影中那个虔诚信仰上帝,纯真如鸽子般的玛科塔受尽米克拉斯家族的侮辱时,我感到我的眼睛有些许湿润。不是因为我信仰上帝,而是因为我“我本善良”,虽然没有玛科塔那样纯真。但倔强如导演般的斯拉夫人并不这样想。一只鸽子在群狼的领地里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影片对玛科塔的米克拉斯的“结合”是抱着赞美的态度的。虽然这又一次让我这样一个中国人觉得可以理解,但无法苟同。
斯拉夫民族(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俄罗斯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保加利亚人……)居住的土地确实是个多纷争,多战乱的土地。(所以被称为“巴尔干火药桶”)其一源于复杂的宗教矛盾(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穆斯林)引起的内部纷争。(最近有“波黑战争”)当然,内部纷争往往引起外部侵略,(近期有“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
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所以也难怪,纯洁如玛科塔会向上帝祈祷“将那些恶徒天打雷劈”。结局:玛科塔和米克拉斯的孩子诞生了,但“爱和理智,残忍与疑惑的斗争却一直上演着”。这也注定了在这块历来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这一场场历史与人生的悲剧将一直上演下去,永不止息。

6 ) 基督教的狼与羊:玷污与被玷污的精神

/蒲丁

捷克导演法兰提塞·维拉席的《乱世英豪》被推崇为捷克第一佳片,导演(同为编剧)原为画家,从影片中可见其出色的静态构图能力,在20世纪中叶的东欧电影家中是难能可贵的。可是其对动作逻辑的把控以及动态摄影的操作上,是不及的。可是瑕不掩瑜,最为令人咋舌不已的,更是他对电影叙事符号与视听语言的建构上,是极具风格化的。

维拉席的《乱世英豪》用平行蒙太奇手法叙述两个家族的争斗、仇恨、血腥、乱伦,以及米利克斯和玛莎拉(女主具体名字不太清晰)之间的故事。导演在叙事结构中采用的并非是娓娓道来的方式,反而是从中间开始,之后再加上插叙进行补充,因此整体观感是极其凌乱、碎片化的,按照导演所处在的时期,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当时欧洲文艺思潮大致是后现代结构主义的萌芽时期,现代派的叙事方式一般是零散而又反逻辑,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感受在影片中又不是统一的,带有浓郁的中世纪神秘主义色彩与布莱希特式的史诗式叙事,让整体显得极其割裂。从演员调度上,是斯坦尼的生活化表演,但又从镜头调度上,呈现出现代与后现代的特色,再到人物语言上,又是诗化的语言……这些割裂感营造出强烈的反沉浸感,让人抵不住跳出影片故事,而进行哲学性思考。

满盈的电影符号就提供了丰腴的思考空间。羊、狼、鱼、蛇、鹿、白鸽……这些动物的意象充斥着整个故事的叙述当中,尤其是羊与狼更是能反复在影片中的角落显现着。

羊与狼在《圣经》中是具有深刻意蕴的传统符号。而这部影片的基督教色彩更是将这两大符号的外延变得柔软起来。羊在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都有祭品的意味,而且往往指代的是上帝的羔羊(即人)。当玛莎拉成为修女的那一刻,她已经委身于上帝,成为的是上帝的东西,她成为真正的羊。但当她被米利克斯掳走,并被强暴了之后更是爱上他的时候,她的精神便变成尤为复杂。她既是被玷污者,但同样又是玷污者。她无法割离的是,她精神里的神性与人性的共同存在。这是她悲剧的缘由。

玛莎拉她长在一个带着鲜血与罪恶的家族里,但具有深厚的基督教原罪意识,他们不可避免染上罪恶,可他们希望精神的洁净,从上帝那里得到宽恕,这是矛盾的。这促使他们的伪善,一边杀人一边祈祷,这是他们的写照。玛莎拉是家族里的异类,如天使般的纯洁。她无法忍受家族的罪恶,于是投身以为的纯净地——教堂。可是最后,她发现教堂里的修女们和外面的人没有多少分别,只不过他们自以为洁净的,居高临下地如上帝般审视人,但他们到底也是人。这是另一种伪善。他们把教堂里宗教十字架象征中的耶和华当成了自己,把自己当作上帝。与之比起来,天主教反而倒是真小人,那些教堂里的修女在导演看来,只不过是行着基督教的名义,干起逾越之事。

神性被人性所玷污,这是一大命题,但导演所思考的,并非是这一问题无法解脱,而是在于强调人性的存在,人是人,是不可能成为神,扮演神也不可能,与其纠结神性与人性,还不如超脱于这两者,肯定人的意义与价值。唯有如此,才能在精神上超脱“被玷污者”与“玷污者”的困境。

狼与羊是两种极端,象征的便是玷污者与被玷污者,罪恶与纯净,恶魔与上帝,人仿佛总是在两者中不断徘徊与纠结,但导演以鹿这一像“人”一般遵循野性的动物符号,赋予了生命的可能性,这是一种诗化后解脱。导演其实是尊重基督教的,但在影片中带了不少对宗教的反思,特别是对人性的某部分进行反思。

人性是性、生命、原始冲动,并非是原罪,倘若忽视人性而片面追求神性,只会沦为伪善的人。或一边杀人一边敬神,或满口上帝却忘了自己是人。这才是迷途的羔羊……

短评

很难用语言去形容这样一个庄重文学性十足的片子。把剧情和人物理清楚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讲一个很复杂的故事,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恩怨情仇。导演用文学性十足和充满宗教气息的剧本,简单不花哨的镜头把这个简单的故事讲的很美丽了,特别是最后雄鹿的化身带领着Marketa来到了奄奄一息的爱人面前,结为夫妻。特别喜欢导演主观和客观镜头的运用,和诗一样的镜头语言,年轻的传教士在大战之后无法面对血腥的战场之后在荒野里漫步的那段尤其充满诗意的美。

2分钟前
  • VincentP
  • 力荐

传说中的捷克斯洛伐克影史第一佳片,看了个大银幕修复版,虽然不太跟得上情节,但觉得摄影和置景真是好啊,变焦镜头和大特写用得都很到位。回头再补个中字版的,小标题字幕版用了很多,看上去结构也值得研究。

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这部融合浪漫、动作、奇情、长达近三小时的中古史诗钜片,导演企图捕捉那个已逝去的年代之狂野和激情。视觉效果突出唯美,影片强而有力令人震撼。墨子曰:歌剧、史诗,不收藏。——电影收不收藏要从其有用性来考虑

4分钟前
  • 翟墨子
  • 推荐

捷克影史百佳第一名。1.导演通过中古世纪两大家族恩怨情愁的描绘,展现乱世儿女面对家族传承和忠义教条的艰难抉择,以及身处特殊时境下对真挚爱情的不渝追求。不同于其他新浪潮导演一味直白的政策批判,维拉席更热衷以人文历史的剖析(民族内部的复杂矛盾和外部势力的侵蚀和奴役),在隐晦的诗意包装下反映当下现实的社会形态。2.《乱世英豪》作为一部拥有反传统结构和独特叙事技巧的先锋电影(无层次感的声音设计/角色主观意识和精神空间的沉浸),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脉络令人如陷云雾,如何认识与看懂本片的一种方式在于译名“玛科塔·拉扎诺娃”,尝试从玛科塔的角度(小标题呼应情节:禁断之狼的奇恋&迷途羔羊里爱与宗教信仰的碰撞和释脱)回望整个故事显然要简易许多。3.摄影;配乐;景框内的对照元素&构图的仪式感。

7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

不知声音是不是有意的,太别扭了。不过神叨叨的感觉确实很捷克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场梦中神游中世纪的史诗作品,梦呓的音效台词、梦游般的第一人称镜头,抬头一看这片是1967年拍的,佩服的五体投地。 8.7分★★★★☆

11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由於之前對該片背景及導演風格一無所知,因此在影片開頭一段時間都未能進入狀態,不過片中極具抽象性,象徵性,風格化的鏡頭倒令人過目難忘.

12分钟前
  • 阿修羅
  • 推荐

只有历史没有神性,中世纪的困难生活,几把小国没有底蕴。盗马逃跑,为女祈祷,拜访首领,交合幻想,群狼追杀,自寻灭亡,中箭倒地,互相挑衅,入修道院,任你处置,强抢民女,雪地做爱,石头砸头,没追上马,砍断左手,神父羊头,乱箭射死,混乱叙述,雪中烤肉,不射杀鹿,修女祈祷.

14分钟前
  • 小哒1
  • 还行

好奇怪,有些地方令人想起安德烈盧布廖夫,有些地方又接近去年在馬倫巴的思路...所以這個導演一定是瞎拍的吧!

16分钟前
  • 冰山李
  • 还行

場景是很盪氣迴腸,但是現在我完全欣賞不來這種片。。。風格太不喜歡了。暗暗地,陰森森的。

19分钟前
  • 长安
  • 还行

那年捷克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年就发生“布拉格之春”。英豪意气冲出画面,豪族血斗与宗教引导形成诡异的隐喻和中世纪风格,想说些东西是关于宿命和人狼比喻?被诅咒的众人是厮杀的饿狼,恍惚的梦境是巫术体现。羔羊的圣女救不了壮士,反而有预告生死的能力,预告这场史诗都要埋葬在犁的锋下。

24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8.5/10。①中世纪两大家族的恩怨情仇,以及其中各种角色在家族传承与忠义间的两难抉择和他们对爱情的真挚追寻。②电影充满了梦幻的史诗般的壮阔感和原始蛮荒感,塑造这些气氛的技法包括:壮美荒蛮的摄影与构图、仿若无源的画内声音(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营造一种致幻/梦幻感)、大量的闪前闪后和突然插入的画面(如两个人正走着,画面突然切换到野合段落。这些手法作用同上)、圣歌配乐、等。③电影试图以克制的慢节奏更深邃地展现情绪,但很多元素都有些过快(如一些镜头的运动、故事推进的节奏)或者过于激烈(如一些快速推焦和手持)了。此外,情节上有些过于复杂,应多做减法才能更集中于精神与情绪的表达。④章回体的使用似乎没什么意义。

25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镜头和画面感很好,但是拍的很晦涩,讲故事的方法也比较特殊,看得很累,耐不下心来看完,快进结束。

29分钟前
  • 萬和生
  • 还行

说实话,片子拍得不错,绝对能迎合资深影迷的口味。不过这种没有感情冷清的叙述方式不是我的那杯茶,最后成了三个钟头的折磨。

31分钟前
  • 黑大壮女神
  • 推荐

捷克影史百佳之首,果然名不虚传,观感神异,体验杂糅,既漫溢着史诗感、文学性(诗意旁白,分章节,有字幕卡预告总揽情节)、宗教性(圣洁恢弘的音乐,灵肉矛盾,俗世情爱与献身天主间的抉择),又遍布着粗粝、原始、蛮荒的自然气息,一如中世纪脏污而鄙陋的生活日常。人物与情节不算繁复,但多用插叙与闪回,配上混乱跳跃的打斗与调度,常让人分不清虚实先后。摄影极美,高光过曝与阴森黑暗交替,大量主观镜头,急剧的变焦推拉与手持(克里斯丁发疯游荡的惊心段落还反复用了滑动变焦),还有无数前景被草木、障碍或火焰遮挡的拟窥探镜头。声音设计非常先锋:破坏声音分级惯例,以叠加难分的对白,营造出呢喃错杂、呓语交织的幻梦感;颠覆声音透视成规,人声几乎不分层次,消减区分特性,难以辨识声源位置与远近关系,如同完全单声道。(8.8/10)

3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隐喻的手法,略费解...

40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捷克新浪潮# 法兰提塞的传奇史诗。诗性与神性。长达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描绘了三大家族的恩怨情仇,糅合了《安德烈 鲁布廖夫》的深邃诗意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意识流闪回,同时套用章回体的结构,来建构旁白说书的形式。正因此,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扑朔迷离,镜头语言多以硬切猛拉快摇急推呈现,画外音单声轨的选用更是烘托出朦胧梦境之意。在上帝的羔羊一章中,狼群与绵羊间此消彼长的针锋相对被赋予于某种超验主义的宗教特性,又与布列松式的极简风格的叙事手法相衬。在玛柯达回到家乡去后,摄影机180度横摇揭示父亲拉扎的愤怒痛心,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主客观视角之统一。而于克茲里克的儿子去到波列斯特城为父亲劫狱时,玛柯达的祈祷声占据了音轨实现声音与图像的间离效果,强有力的对比加剧了战死结局的悲剧性。不愧为最完美的一部维拉席。

44分钟前
  • 吹牛伯爵
  • 力荐

跟200多人全神贯注盯着英文字幕看完三个小时还挺有成就感。

4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乱世英豪》作为捷克的历史性鸿篇巨制,洋溢着诗化的镜头语言和深沉的历史情怀:虽然是黑白电影,但场景之美堪比《指环王》;虽然拍摄在60年代,但尺度之大让人敬佩;虽然长达三个钟头,但分段式的讲述看起来并不吃力。抛开费解的宗教符号和民族意象(因为不懂),它确为捷克电影添加了史诗性的辉煌

53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力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捷克影史十五佳NO.12

5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