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原版,但听大家说原版的主角比较平静克制,而本片的主角有些聒噪。但我倒是觉得,Joe首先因为执法时候情绪失控导致行为过当至死被降至审查,又在接警中心根据碎片化的信息就脑补出所有的人物关系就确信无疑,怒顶一切质疑的同事。他如果真是一个冷静到毫无波澜的人反倒不可信。而且他的性格缺陷正好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半混蛋半好人的警察,究竟如何评价。
我相信没人否定Joe的责任心。虽然他更应该把心思放在转天的庭审上,但当他接单疑似绑架的电话,他甚至都不是按照规定转接给相关负责人员,而是一跟到底,想要救出受害者。然后就是在过程中否定一切质疑,并且将所有能进行的违规操作做了个遍。在最后的最后才发现自己判断错误了。
我们为自己的失误辩护时常说,会犯错的永远是做事的人。但有些职业却不允许犯错。为什么你明明可以做更多却不被允许,为什么需要将一件事情戏份成很多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就是因为如果这件事对于当事人来说意义重大,就一定要尽量减少主观人为因素对事物判断的影响。Joe对同事大喊,你们就直接去,没人就踹门进去的时候,他的心境是否与当时因为看见或认为那个十九岁少年伤害别人而一时气愤时一样呢。
Joe一整天都处于焦躁的情绪中就是他在天人交战,他在知道自己的过失和为自己辩解的两端来回游弋。而直到Emily攀上高架,他才真正知道自己的判断意味着什么。
你是警察,当你举起枪的时候代表的是法律。而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警察,就看你是把这当成是特权,还是责任。
全程都是看吉伦的情绪波动,起起伏伏,从开始的强硬不管不顾,到最后崩溃自赎,吼住全场。好片,虽然感觉到最后有反转,但是吉伦的表现还是赢了。从《后天》开始就觉得那男孩演的好,自然又有戏,后面一路都是顺顺当当的下来,很赞!这片子里吉伦偶尔内心的爆裂表现都很到位,最后那个女警说的话总结点题
片名的翻译其实颇有趣,内地版叫《罪人》,香港版叫《接线追缉》,一个是英文片名的直译,一个则是对电影的概括——正如港版网飞的剧情简介:「一名状态不稳的警探被降职到911报案中心值勤,努力拯救一名焦虑的来电者,在真相与推测之间度过煎熬的一天。」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未看片者请谨慎阅读————
真相是什么?
对于男主乔(杰克·吉伦哈尔饰演)来说,真相一度是他以为「正确」的推测。
电影开篇,铺垫两个背景:突发山火正令当地警力四处奔波救援,身患哮喘的乔在911报案中心值勤,而第二天过后他就可能重回前线。作为一个曾经前线警探,他可能的确富有办案经验,尽管身处911接线中心,他也能通过报案者的描述,推理出很多细节,比如劫案受害者描述的抢劫者是一个「妓女」,比如语无伦次的女人被卷入一个绑架案。在电影的前半段,有两条叙事线同时展开,一条是绑架案明线(人质能获救吗?),另一条是乔自己牵涉的案子(他犯了什么错被降职?)。两条线互相交错,在乔与报案人一家的交流、与自己同事们的交流、与自己家人的交流中,最终汇集在一起,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关于乔的故事。
没错,整部电影靠交流构成,大部分时间观众都直面不停打电话给不同人的乔,观察这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是一部典型的封闭空间单一线索题材,推动剧情发展的,是乔作为警探的推测,也就是脑补。或许警察这个职业是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但是对于乔来说,他的求证,一点也不小心。
仅凭一通来电,他判断出女子被绑架,随机应变的问答让他艰难取得破碎的资讯,然后他越级指挥巡警拦车结果闹了乌龙。他不放弃,开始通过运用各类手段追踪调查,查出女子的住址、家庭电话,在拨打电话后得知女子的一双儿女目睹了爸爸「绑架」妈妈的过程。
是的,他听到了孩子说「爸爸有刀」、「吓到弟弟」,顺着孩子的叙述他所定了疑犯:一个有伤人前科的男人。孩子也说了「爸爸要我记得他的电话,有问题随时打给他」、「妈妈说警察抓走爸爸是坏人」,这几句话当时乔和观众听了应该只会觉得爸爸是坏人,谁料知道结局后再重温会觉得细思极恐。
得到更多信息的乔更加不管不顾,要求警方立刻派人去两个孩子的所在地,以及在没有搜查令情况下调查疑犯住处。不合理的要求自然是被拒绝的,甚至有同事跟他说「你做好你的事,我做好我的事,各司其职」、「你惹的麻烦够多了」。在得知其中一个孩子受伤失去呼吸时,乔认为疑犯身为父亲杀了孩子,作为一个爸爸乔有些失去理智,再度打电话给疑犯指责他应该被死刑。随后他再次和被绑架的女人取得联系时,他教她怎么脱身,让她用砖狠狠砸绑匪的头,因为「他活该」。
当他在安抚女人时,他终于从「冷静」下来的女人口中得知,原来伤害了儿子的不是丈夫,是女人自己——她觉得有一条蛇在儿子肚子里,想治疗儿子。故事瞬间反转。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女人按照乔说的,袭击了「绑架」她的丈夫。
随后在丈夫的叙述中,真相终于大白,妻子患有精神病,曾入院治疗,后来无钱就医,两人相濡以沫,然而他入狱、她停药,换来的只是越来越糟糕的家境。联想到前面女儿说的,「爸爸要我记得他的电话,有问题随时打给他」,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留意妻子的情况。直到这次妻子病发伤了儿子,丈夫忍无可忍,想将妻子送到精神病院介绍治疗。乔说,你应该报警,交给我们处理。男子却说试过所有办法都没用,也不愿告诉妻子她杀了儿子的真相。直到此处,乔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他的武断介入,可能让这个家庭彻底破碎(丈夫坐牢、妻子意识到真相想自杀、女儿成孤儿),他救不了任何人。
全片的高潮在乔再次与女人联系上爆发:乔担心女人想自杀,拼命劝说,并且向同事寻求帮助派人去现场救援(在此前乔做所有事都是靠自己)。在劝说女人的过程中,乔终于坦诚,自己杀了一个19岁的男孩。
女人问为什么,乔说,「不知道,因为我能杀他,因为他做了一件错事,我只是想惩罚他,我很生气……他伤害了人……他伤害人了吗?我不知道……求求你,我不能也害死你。」
女人问他,是因为蛇吗?乔说,是的,蛇。
最终,女人被赶到的警察救下,而更好的消息是,小儿子没死在加护病房,幸好警察及时把他送到医院。乔想明白了,在自己的案件上,选择推翻假口供,说出真相,面对法律制裁。
为什么这次接线追缉会造成他的转变?
被他当作「疑犯」的丈夫,是乔其中一面的投射:乔也有前科(脾气差、控制欲强、自以为是、不在意别人想法),乔只想靠自己解决问题(不信任其他同事,越级指挥,一个人做所有事),最终乔却对男人说出「你应该打给我们(警察),让我们来处理,这是我们的工作」,而这句话,对应前面他越级指挥工作时其他同事骂他的那些「你做好你的事,我做好我的事」、「这不是你的工作」。丈夫的靠自己解决,最终酿出大祸,而丈夫自己也说,「警察怎么可能帮他」,言下之意就他坐牢的前科,会让警察有先入为主的判断——而这正正是乔此前的所作所为,他的「经验」,成为他误判的「垫脚石」。
被他「拯救」的妻子,则是另一面的乔:她伤害儿子,因为她有精神问题,正如她丈夫说的,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为是在治疗儿子。女人与乔最后对话中提到的「蛇」,对女人来说,伤人是无法自控(精神问题以为孩子肚中有蛇),而乔的伤人甚至杀人,却是有意为之(我推测他是蛇所以要替天行道,「我能杀他」)。
这部电影看到最后,其实不难联想到去年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杀,随后掀起席卷全美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当一个人被赋予高于其他人的权力,你追寻的所谓「替天行道」,究竟真的为世界扫黑,还是只是你以为的「一厢情愿」?究竟谁才有权来决定谁是罪人,谁应该受到审判?
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都有太多人在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是为了你好」、「你就是这种人」、「他一定会怎么怎么样,所以我要如何如何」……太多基于经验的怀疑、推测、假想,让我们急着下定论、贴标签,最终若发现自己错了,你能坦然面对吗?
影片开头,引用了圣经中的一句话:真理(Turth)必定使你们自由。对于这句经文的注解,有一种颇适合放在这里,「英文原版经文为And ye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这里的truth更适合翻译为真相、事实,当我们知道事实是如何时,我们就会因为明白事实的真相,便不再感到因未知而有的害怕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自由与释放。」
直面事实,才能赎罪。
至于最后颇为伟光正的结局,据说丹麦原版结局话没有说死,留了点想象空间。但网飞翻拍版结局,呼应了当下对警察故事主题的反思与潮流,毕竟在网飞另一部作品《好莱坞俗套大吐槽》中,也提到了警察的类型片,从过去特立独行、知法犯法,到现在不可越过法律界限,执法者不能代替审判者。谁有罪谁无罪,谁活该谁不活该,都不是一时半刻的「眼见耳听」就为实的。
愿所有人都能不被那条蛇「迷惑」。
【Copyright © 2021www.AKIRASTAR.com(独孤树) All rights reserved.】
吉伦哈尔再次证明大眼睛演戏优越性,忧郁、苦痛、挣扎、悲哀。。。种种情感通过眼神演绎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导演讲故事的方式有点像年初calls 整个事件通过杰克同学和当事人一家四口还有各职责部门通话推衍展开。。。。再加上杰克同学忧郁眼神和初始一系列莫名其妙的私人对话。。。。两条故事线交错展开,略烧脑。。。。。呃。。。。。当事人和杰克同学全程低气压_φ( ̄ー ̄ )当事人更是痛哭流涕、戏剧张力全开 o(≧v≦)obroken people save broken people ( ̄^ ̄)ゞ
作品相当看的过瘾 只有一点。。。 要看爽片的请绕道吧ε=ε=ε=ε=ε=ε=┌(; ̄◇ ̄)┘
PS 话说 吉伦哈尔、金刚狼还有三位大大今年都有佳品出品,这三位终于好好拍戏啦*・゜゚・*:.。..。.:*・'(*゚▽゚*)'・*:.。. .。.:*・゜゚・*
简单的故事和场景,来源于强大和完美的剧本和表演。后来才知道此片是翻拍自2018年丹麦的同名片。两片剧情大体一致,我看到网友们大多纠结的是其主人公性格与结局之不同,那么既然导演翻拍并稍微改变了影片结尾,必然有其想说的话。
“落魄之人拯救落魄之人”,电影中一句台词道出了本片的核心。如何去拯救有罪之人,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在拯救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解脱,而不是法律的制裁。在基督教里,甚至在儒家思想里,对一个人的心灵启迪与赎罪更加重过肉体的惩罚。因此近代新教主义产生的西方现代法制体系更多倾向“目的刑主义”,而摒弃了古代普遍的“应报刑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法律目的不是为了“杀人偿命”的报复性惩罚罪人,而是教育拯救罪人和警示社会他人。因此许多地方也反对死刑等重刑,并作为文明与否的标准,在此不作过多讨论。
再说到片尾安排主人公直白的坦白公开罪行,而不再与搭档按原“方案”做假证逃避。这就是说明了通过有罪之人拯救有罪之人的方式成功了。片中罪人无疑就是主人公“乔”和“艾米莉”,他们腹中的“蛇”就是明确信号,而蛇在基督教里也有明确象征。
丹麦版电影只作为一个悬疑电影安排了开放式结局,导演给观众遐想的空间。而本片导演给了明确的结果,他不需要观众去猜测幻想,他想明确传递出因果关系。是因为这是美国,和好莱坞。好莱坞现在左翼见盛,那么针对现实问题就肯定要谈一谈了,主人公警察的身份,和他过失杀人的罪行,已经成为现实事件的映射,在这里,导演作为有色人种,对于有罪之人的罪行,是希望被惩罚和拯救的。由此目的,所产生的杰克吉伦哈尔所演主角的痛苦、爆发、哭泣、急躁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因为这是罪人在自我拯救和自我赎罪,过程当然不如丹麦版的“沉着冷静”了。
最后说杰克吉伦哈尔越来越擅长这种类型片的塑造,真是很喜欢他啊。
在以往,哪怕曾见过了再精彩不过、令内心的震荡至无语言表的电影时,也不过只是暗暗记在心头,饶是颇有感触,也只是动笔三两行间划在笔记中罢了。可毕竟这是作为远渡重洋在异乡看到的第一部电影,何况,它给予我的感触相较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要深刻得多,我想为自己破一个例也并不为过。
也许是我自己年纪太小吧,见不多识不广,“随随便便”观看了什么影片都要拎出来大书特书。的确,跟众多从专业角度把电影讲的头头是道的影评人相比,确是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了。但是我相信,电影如同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的诸多艺术诠释方法一样,首先是为人们带来观感上的冲击,精神上的影响。我想这部电影的的确确是做到了。至于看完无感的诸君,我也想问,也望各位自己扪心自问,是不是被残酷的现实把棱角磨得太平了,不知怎的竟麻木至此。
电影和破案倒颇有相似的地方,重在细节。山火算是作为大背景注脚的存在,后面的险阻离不开它。主人翁对待不断骚扰追问着自己的记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僚,甚至自己的服务对象——向警局热线求助的市民们,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狂放不羁的态度,倘若是你打的电话,面对这样态度敷衍、好像发生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接线员,你会作何感想?若是你的好意关心和再正常不过的工作交流迎来的只是同事的冷眼相对乃至大声呵斥,你又该怎么回应呢?两相对比,与妻子分居后仍然佩带着的婚戒、设置成女儿照片的手机屏幕加之对妻子留言时的低三下四,倒有一番讽刺且苦涩的滋味。一言以蔽之,电影的代入感值得一提,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主人公对于自己工作的厌恶,对于家庭关系危机的焦虑却又无可奈何,以及对记者追问所引出却又让观众一头雾水的“明日即将发生的那件事”的闻之则暴怒,一切的一切好像形成一个无比恶劣的闭环,将男主愈发向黑暗的深渊拖去。
一个自私自利,从来不对发生在自己身边之外的事感兴趣的中年男人,也在影片的前半段被塑造的淋漓尽致。面对多年的老搭档也只是不断地进行使唤,脑袋里只希望在让搭档帮自己一手的同时不要因为饮酒过度而影响到自己明日的出庭结果;面对同事的问候恶语相向,短暂过后的示好却只是为了达成下一阶段的目的;面对其余部门的帮手,不加以任何言语解释,即便有着良好的出发点却只会高亢的颐指气使,只能说,妻子对他本人的评价是话糙理不糙吧。可我们似乎从未想过,发生在这个男人身上的苦难,似乎足以压垮我们其余的每一个人,可他不得不接受着这份乏味的工作,接受着妻子的离去与嫌弃,接受着或许以前对自己倍加尊敬的同袍或下属如今的奚落与呵斥。
似乎我们应当更为仔细地思考,是什么缘由,让这个已经活得不成人样,精神与肉体都被折磨的不成人样的接线员,对一个意外的来电如此上心?对周围几乎所有人都表现的毫不在意的他,好像没有必要在明日就要对自己开庭审理、不久后就可以溜之大吉的环境下继续跟进这样一宗案件。为何呢?是同样支离破碎的家庭,唤醒了他内心尚存一丝的善良?是小姑娘在电话另头无助哭喊想要母亲的声音,让她想起了自己许久未曾谋面甚至无法交流沟通的女儿吗?还是说,他纠结,踌躇着希望履行好最后一天,作为警局接线员的职责?不论怎样,他的内心未必有他外表所呈现的那样不堪。
案件起因伊始,给人的观感不过是一起普通的绑架案,再到后来的反转,确也未必有那么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原因未必是影片平平无奇,或许是因为仍旧埋藏在片中的蛛丝马迹起到了作用。是的,按照小姑娘艾比的解释,确实是父母二人起了冲突,可从未有一个清晰的起因展现在我们面前,是我们自己的刻板印象作祟,在弱势的艾米丽讲电话打入求助的一瞬间,在我们同乔一起在警局系统上看到亨利过往犯下的罪状时,我们的内心便早已倾斜,不带一丝犹豫。这使得我们忽略了主人翁义正言辞地陈述着臆想出的亨利的毒手时亨利的不解,他所想做的仅仅是想履行好一个父亲的责任,不再让孩子收到精神不稳定的母亲的伤害;我们同时也忽略了在乔早已不耐烦却又故作镇定试图安慰艾米丽时,女方“受害者”的虚无缥缈般的描述有多么不正常。因而当反转真正到来时,绝大部分观众有的只是迷惑,百思不得其解,而非真正有对同乔一样程度的震惊,那磕磕巴巴的“was,was it you...?”恰是我当时观影时的内心写照。在发觉到蹊跷却又不敢认定谬误时,斩钉截铁的把真相揭露无遗,才是对当事者最为莫大的打击。恰似福尔摩斯所言,“当排出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不管有多么的不可能,那都是真相。”
除去剧情,最为吸引我的是杰克-吉伦哈尔的表演。很高兴他走上了一条和基努-里维斯、华金-菲尼克斯殊途同归的道路。从青涩的鲜肉到如今稳重却又富含张力的表演家,这样的改变是令人最为欣慰的,希望他可以继续多多出演一些这样寓意深刻(乔从前犯下的罪暗讽的是什么,相信所有人都看得出),剧情引人瞩目的影片。当然,以往的《断背山》、《源代码》和《夜行者》,也很能突出杰克-吉伦哈尔的演技,可塑造的形象不同,性情迥异,带给观众的体会自然也有着区分。影片里主人公的性格似乎更加“亲民”一些,因为我们日常里也难免会落入到类似的消极情绪中去,这也恰恰是最能给观众带来共鸣的地方。
而影片的拍摄方法也是一绝,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前几年看过的一部低成本却很标新立异的一部影片《网络迷踪》。与哪部电影我们全程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好似在了解案件过程又有不同,我们似乎是站在第一视角却又即将坠入旁观者的边缘一般。正因为在主线中男主并非是通过面对面与推进剧情走向的人物进行交流,这才能让观众更加关注到主人翁的面部表情和流露出的情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除去反转之时吉伦哈尔眼神里所流露出的迷惘,就是之前他在安慰艾米丽时似乎将要在不耐烦的崩溃爆发边缘仍然努力克制着自己的五官,以及在警察到达艾米丽事发地想要拖住她不让其做傻事时不断重复着的带着哭腔的Listen(在海报中也有体现)。Listen一词此外也在多次对话中出现(与CHP女警官,在外巡逻队的中士和与自己妻子的对话中反复出现),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吉伦哈尔焦躁,试图把对话拉向自己一边,宣誓主权的方式。偏偏在安慰小女孩和艾米丽的时候,他又能展现出影片中所呈现的最好最温柔的一面。因此,即便在对着同时大吼大叫可转念一想是为了两个孩子的人身安全和侦破案件时,我们也未必会产生相当程度的恶感。
看到有评论说,到了后半段无感甚至觉得越来越拉胯,我只能斗胆回敬一句,并非是嗓门吼的越大,语气越激昂,代表演技更精湛。切身体会乔的角色才会真正发现,到了后半段,最后30分钟开始,才算真正意味上的高潮迭起。也许最后在厕所的哭戏确实有些牵强,但几分钟前吉伦哈尔面对得知母子二人皆无恙时眼含泪光,露出如释重负的惨笑,屏幕前的我也身临其境的长舒一口气。不可不谓是“心碎人救下心碎人。”
最后我想回答一下可能有些人仍旧存在的疑问,就是为何乔要展示出与自己人格性情完全不符的对案件的关心。其实片名就给了答案。Guilty。不如看作是内疚感作祟,不如看作是为自己赎罪。我本以为,可能影片的原名会像七宗罪一般与sin,原罪颇有关联,不过现在看来,翻译才是更为高明的那一位。是蛇,是那条教唆着人类远离神性的蛇,重新将即将坠落的乔拉回。
马太福音第一章第21节说,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片中乔说的脏话(swear word)也不在少数,例如常见的Jesus Christ,God damn it。也许是我自作多情,过度解读,可上帝之子本就该将我们从原罪中解脱,升华。不过,我曾见过一篇根据阿富汗战争老兵真实经历所著的短篇小说,男主战友濒死时将从不向外人展示的十字架交予男主手中,背后刻着一行字,“上帝惩罚我们,因为我们有罪。”究竟上帝是要责罚与我们,还是将我们拯救出罪恶的苦海?也许这就像片尾交代的那样,乔所奋力做的一切,无人知晓,留下的只是认罪后舆论的责罚与社会信条的崩塌。这个问题,或许没人能1够解答,也不将会有答案。
《罪人》。6分。杰克·吉伦哈尔主演。 小吉永远可以给观众惊喜,这是他的强项,每一部都有深刻印象,我最难忘的是《囚徒》。 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有新意的电影,导演在90分钟内想表达很大的野心——几乎一人完成全部表演、911接线员、弱女子的求救、小孩的恐惧、犯罪男性的表象、剧情反转、家庭悲剧、警察涉嫌过失杀人。 小吉刻画得淋漓尽致,看得我也很难受,不停地暗示90分钟很快结束。 小吉似乎很少接大片,大部分都是低成本电影,但都给了极高的演技水准。比如另一部我十分喜爱的《夜行者》。
本影片是通过报警中心接线员与报警人之间的通话叙述剧情的,一直展现的是接线员男主,男主展现出情绪易激动、暴躁,这也是导致他工作失职、夫妻分居的主要原因;而电话另一头则是虚的,因男主的错误判断导致一名无辜前夫死亡……
天气干燥,加州到处发生森林火灾。洛杉矶警局911报警中心呼叫接线员乔·贝勒每天接线繁忙,如招妓反被打劫的马修,还有洛杉矶时报记者凯瑟琳一直打来电话想采访……
接着,一名叫艾米丽的妇女打来电话,自称自己被绑架行驶在10号州际公路,但艾米丽无法提供车牌号;此后6岁艾比打来电话称其父亲拿刀带走了母亲,于是乔确定艾比的妈妈就是艾米丽、其被前夫亨利·费舍绑架。
警察吉姆和娜蒂娅至其家找艾比,发现艾比的弟弟奥利弗已死。瑞克找到亨利家里面空无一人,看到家中有许多欠费账单。
乔打通艾米丽手机让其紧急拉手刹将车弄翻,还让其拿武器自卫,提醒只要亨利打开车门靠近就攻击。
乔因心理问题和执勤失误而被罚在此值班,明天将出庭听证会或将复原职。乔因感情问题而与妻子杰茜分居无法与女儿佩奇通话。
瑞克查看亨利家的账单,包括精神病院的账单,账单显示艾米丽患有精神病。瑞克打来电话称艾米丽患有精神病,而乔意识到艾米丽杀了奥利弗。接着,艾米丽又打伤了亨利。
好在奥利弗被救回性命,乔的良知受到一丝安慰,最后也坦诚向洛杉矶时报记者凯瑟琳承认过失杀人的事……
承认几乎任何翻拍都会因为原版的独特创意、诞生背景或是人才,而变得黯然失色;所以总会鼓励用欣赏一个“新”的故事的态度,来进入其中。然而这里,很难不承认好莱坞还是用一种强X的做法,把整个故事的气质都完全夺走了;花哨的大操作屏,过于庞大的声演群…FOX的《紧急呼救》和Apple TV+的《骇人来电》都是好作品,但这里是什么?Jake很好很用力,已经最大限度地贡献了自己;但它依然有很大的缺憾,与一种惊人的自负。
Jake Gyllenhaal演技在线,几乎独角戏,撑起了这个难看(很难看下去)的故事。反转不新鲜,但重要的两处都是对的,一个是让男主垮掉,一个则是让男主重新燃起希望从而正视自己的错误。另外两处反转的成立都建立于偏见挺有意思。
为啥都在吹杰克吉伦哈尔的演技?演Henry的演员根本没露面就靠声音演的都比他好。
没看过原作单说本片,这是一个好但还不够好的剧本,只属于杰哈的独角戏,他的确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但首先是加入了一些不必要的枝节,比如男主哮喘有什么意义吗?他一定得这么焦虑吗?这就引出了藉由人物的焦虑情绪来塑造氛围并不成功,只有男主的表演在紧张而影片的其余全部都不紧张。结尾也太满了,没有任何空间,影片的整体气质比较像一部三流的美剧。
多一星给老吉。全程打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话模糊而且无法配合,听的我都快崩溃掉了,何况身处其中的男主角。这片子就是老吉的秀场,一个人撑起一个半小时,镜头360度无死角扫过他面部的每一个细节,但是毫无破绽。一直很喜欢老吉的表演,自然但是又有爆发力,最后情绪崩溃和下定决心认罪的转变非常震撼。ps我知道不该说这个,但是他真的太好看了,睫毛忽闪忽闪,还有弧度恰到好处的嘴唇,这次导演真的给了福利,摄像机动不动就直怼这两个地方,简直无法移开目光
过失杀人居然没有停职、心理疏导没有介入、还在接线处理警务,这个前提设置就无怪乎让主角情绪暴躁、自我解读并插手过多。后2/5看得打瞌睡。21/09/20
作为翻拍,相比上一版,其实并不太会有剧情方面的惊喜,大概就是看看杰克怎么表演各种情绪转换。
我已经能想象这片如果在中国(内地)视频网站上线,当故事发展到后面时,那坨弹幕会充斥着什么了:“让TA死,圣母*——噢耶,活该——可惜,漂亮国警察就这会儿动作快”,毫无难度的推测。
这电影总感觉剧情有些奇怪,一个有着杀人嫌疑的警察还能被安排去接听报警电话?然后也不能说杰克演得不好,但总感觉很多地方处理得有些过了或者说稍显浮夸了。反正看得心烦意燥、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罢了。
暴躁老吉911在线办案
还不错。吉伦哈尔演技真是越来越好了,基本是他一人的独角戏,不容易。@TIFF2021
火灾背景、男主不时的头疼、大脑电流声、莫名暴躁、哮喘、各种情况不明断断续续的电话,让我一度以为这部电影是生死停留类型,结果整场就是主演的独角戏。人设有些暴,加上杰克演技不够稳和沉,就让这个人物更加咋呼,剧情也显得不合情理,观众看得也烦躁。如果真是生死停留类型剧本和人物倒是通顺了
成片的起承转合就很网飞,Jake的表演值得一看
看了一会感觉似曾相识,慢慢看才想起应该是改编的,记得以前看过类似的片子,看完查了下是翻拍的2018年的片子,很压抑 男主没有上一部男主脸上的冷静感,这个看的非常躁动,分分钟要崩溃
丹麦原版我没有看过,一个因为心理问题和执勤失职的刑警被迫在报警电话接听中心工作一段时间,这时他接到了一位被前夫绑架的女性的报警电话,她的家里还有两个独处的孩子。由吉伦哈尔扮演的刑警一定要救下这个女人,哪怕越级越权行动。全片的场景都在封闭的电话接听中心,电话另一头的人物一直没有露过脸,全靠吉伦哈尔的面部表演和台词撑起来,大段的电话对话重复的安抚和女人的啼哭让电影有些乏味。刑警处在高压之下将救人视作使命,一旦使命失败便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应运而生的权限机制旨在分工明确,减少不同部门间投入案件的私人情感代入,这却让人缺少全局观点,情感淡漠只顾得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这是一部批判体制的电影,也探讨了什么才是勇气,关注了刑警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看完以后回味了很久。
因为是翻拍所以就低分吗?情节,表演,节奏都很棒!
警局的接线室很宽敞很肃静,接线的人很焦虑很挣扎,这个故事很曲折很悲伤。杰克吉伦哈尔贡献了一场精彩的,让人动容的表演。
好吵的美国电影啊 一如既往不知节制直给铺满
一开始觉得光是暴躁警察在线接听911电话 帮助Emily Abby Henry一家都够吸引了 为什么要加入Joe自己过失杀人的剧情线呢?直到他向Emily承认自己错再到在厕所吐打电话给朋友让他在法庭上诚实说出真相我才明白 这个角色的厚度和温度都是顶级的。因为知道Oliver还活着 知道她妈妈爸爸还有姐姐都为这条生命而疯而紧张 他才真正意识到错手杀了人 就该为这个事情负上责任。get不到吉伦哈尔的帅 但get到他的演技是比我一直不喜欢他的想象中要好得多。
表演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