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真正有号召力的人,会变成旗帜,凝聚团体的向心力。无能的人只能有口号的回声,而不是激荡起口号中鼓舞人心的回应。
只见过群嘲而溃的个体,哪有迎击暴乱的活人。
2022年,文在寅卸任之际,韩国媒体以黑白照形式放映了文在寅的照片,只差一行司马昭之心的字幕,写着:文在寅,你的死期到了。
2002年,卢武铉仁川竞选前夕,两大媒体,以捏造、诽谤的形式,阴谋与色彩致命一击。
十年光影交织,韩国媒体对俩人还真是从未心慈手软,这就是现代社会平民政治家,最大的困境,他们以个体的力量,根本无法对抗“传播”的核辐射。
借纪录片中受采访者那句话“2002年,是所有梦想都实现的一年。”。那一年实现了卢爱粉全部的梦想,成就了“只要你用了全部力量去努力,就会等来回报”的一年。
要用用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就来说清楚了一位如此特别的人。卢武铉——“用真心换真心”政治怎么可能发生“真心换真心”的事。但卢武铉从一个平民身份走进青瓦台,他的确是因为这一句话,才实现的。毕竟,在这么多政要人物,在自媒体力量并未崛起的时间里,汇聚了那么多忠实的追随者。就像是复活了一位,中国历史故事里的帝王、将相。细数中国三千年帝王史,真正以农民身份完成了霸业,也就只有陈胜、吴广起义。草根阶级、穷乡僻野、高中学历、脸部僵硬、赤色分子的岳父……。用在他身上的词都紧密连接着社会中的弱等势力,这样的形象里却佩戴了强烈的自尊心。哪有能克服的自卑,不过是为了重于一切的信念。
你以为的总统竞选是什么?是群雄舌辩,不,是社会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骂街,高级版的骂街。回顾卢武铉的整个竞选,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熟悉的场景:地域黑。“东西和睦”,拯救了一个民族的认知概念,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是带着正确的旋风刮来。所以卢武铉仁川竞选的那番话,当真是韩国政治史上的时代之光:
“我结婚的时候,岳父已经去世了。在结婚之前就知道我岳父是赤色分子。然而我们生儿育女,结婚十几年恩爱至今。难道因为我岳父是赤色分子,我现在就要抛弃我的妻子吗。你们要选一个抛弃妻子的总统吗。如果你们觉得有这样的妻子就不配当总统,那我就不当总统。如果你们让我做,我就认真的做。任何一个媒体,总统都没有资格拿掉。我不会拿权利压制媒体,但是也不想成为一个向媒体低头、屈服的政治人。我要坚决斗争到底。东亚日报和朝鲜日报,不要参与民主党竞选。我会努力斗争到底。”
就像很多人会说:明星拿那么高的薪水,还说不得几句,更何况有几个人身在金银窟,人是白莲花。政治历史上:正大光明的以家人作为言论攻击点。自尊心,在竞选的路程里,真的是分文不值。退一万步讲,这的确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段竞选演讲。卢武铉说:自己正在走过箭如雨下的旷野。可这旷野从他参与仁川竞选的那一刻,至死方休。即使是那样,他还是在最后说了:不会因为艰难而放弃。我们都知道后来卢武铉竞选成功,这其实是一场积累的力量,是当年参与到那种竞选前,大家看到他、了解他、认识他之后,因这一席话,反而更爱戴他。
就好比2020年,封围地突然有人冲出来,叫嚣着一句“为了家人,我什么都顾不了!”。估计网上已经骂得这个人已经死了几万次。若没有这三年里大家切身体验,何人能懂个中委屈、艰难。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已知的真相前,仍对卢武铉存:反感、不满、无所谓,甚至是恶意。人性的憎恶、是非公正、偏见和道德败坏,在真正的利益面前,就像是以卵击石。那么那一场戏剧都难以匹及的竞选里,发生了什么?所有人在那一瞬间看到了什么?
春秋中所说:所谓辩论是为了值得辩论而争辩。如卢议员所说,即便经历很是惨痛,但只有能给他人带来力量,也是值得的(与原话有差,含义一致)。
影片中受采访者讲述回忆:候选人您说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当志愿者,我大学有好好的上,也参加过学生运动,文章也写得不错,但是为什么我会在这里。因为您身上有我没有的,您有着能够吸引大家像您靠拢的魅力。
电影哪有人生来的曲折、坎坷,而在卢武铉之后也没有第二个如他一般赤诚的政治家。所有人都在模仿他,却从未有人能实现他所做到的。很多人喜欢卢武铉,也全然因为他身上有着区别于其他政治人物的根本属性——他身上全部都是政治人不该有的东西。他能轻易的把话就说到别人的心坎上,这是苦难的力量,是人世间的同理心,是“特权”和“阶级”永远不明白、也看不到的部分。
身旁的人劝他说:您应该像李明博、朴槿惠那样,走到人群中去,吃那些小吃食,说贴心的话。 他会说:“自己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还要去那里吃东西 作秀,那不是欺骗他们吗。有那个时间,我还不如制定改善他们生活的制度。”
今年三月份,我独自走在长沙热闹的五一大道,看到三联推出的文章,李总理一句:熙熙攘攘的才是人间。感动到,差点在街上爆哭。那一秒,我想到那么多人身体强壮却闲散无活的人坐在台阶上安静的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想起身旁人黯淡无光的脸庞,想到了看不见希望和未来的人们。他们在寂静的空间里被驱赶着,甚至连一个字都不配出现在新闻上。我一直觉得:这个最黑暗的时代,就是明明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人,却对每一秒钟发生的苦难,视而不见。但那几个字,让我觉得,原来大家都知道,原来还是有人知道的。
卢武铉是什么样的人?他懂得人间苦难的模样,他说的话能让人看到:这个人对无名者的付出和牺牲,是会心有愧疚的。一个真正有愧疚之心的政治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群体概念里百分之一百的事情是:人们对他人的愧疚,只会表现为尴尬的撇过头,甚至有人会说:当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牺牲一小群人,是无法避免的抉择。如果鹦鹉会放屁,它和人真的应该归属同一个生物种类。在一个恶劣的社会环境里:当一件事需要一个人去死的时候,人们只会疯狂的想快点把一个人推出去。
卢武铉的存在并没有消除这种恶劣的环境属性,但是他比无数宣传文章更好的让一种“形象”,或者说一种“尊重”,带进了大家的认知里。是一个人为了美好事业的奉献,是值得所有人为他添砖加瓦的。如果有人冒着枪林弹雨,跋山涉水走了那么远的路,我们不为他做一点什么,总觉得亏欠了他。
在看过了“小镇做题家”,“疫苗定价会很便宜,就几百块钱”,在这种满世界往人心头插刀而不自知的言论里,真的是觉得:有人,哪怕是一个人能站出来,凭着自己的公心,说一句不让人难堪的话,怎么能不支持呢?怎么会让人不怀念?
“小时候,因为交不起学费,哥哥说分期付款,自己和老师争辩了几句,然后就被打了一巴掌,自己便决定辍学了。”当我听到这番话的时候,很想有个时光机,回去安慰一下这个小男孩。
受采访者说“如果说金议员是那种值得让人尊敬的,那么卢议员就是很可爱,金议员是学习的榜样,卢议员就是那种很想帮他做点什么的人。
”受访者说“那时根本就没有人把他视为对手,也没有什么讨好他的势力。”
卢武铉能够吸引人的,有他的真诚和热情,他难过和失望却从来只对事不对人。那么多次失利和败北,却在离开的时候仍然会感谢每一个没有选他的“土著”们。所以你问为什么最后50万人为他送行?我觉得我也不明白,都是21世纪的人,为什么有些人还在19世纪的深渊。读历史的时候,似乎春秋有一个故事,说:两军对站,参谋长劝王,对方还没有整顿好,应该立即出击。然后王说:礼法规定了,对方没做好准备,自己趁乱是趁人之危。当时读小学,不懂礼法,只觉得吃了败仗的王,失去了国家。
卢武铉对参谋们说:目前为止,在世界历史上,不是在韩国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没有离开自己被选地区的国会议员,唯一一个就是卢武铉。然后堵上全副身家冲力一博却败北而逃,空留下飘荡的横幅:感谢釜山人民。地域歧视、出身歧视、历史偏见的城市里,留在釜山的晦暗历史印记,然后一群普通人拉着“东西和睦”的布条。五年后,在光州改变了。
就像是,你一直对自己说“神是存在的”,却从不敢相信神真的存在,但是他就那么突然的出现在了你面前。每一个为卢武铉付出的人,看着那天的阳光,对光州的公交司机,路过的大婶,窗台上探头的人们,心情激昂的想着:亲爱的光州人们,在你不知道的时间里,在你根本不知道这一瞬间历史已经改写的时间里,然后无比感激的向每一个人道谢。
对方阵营的议员们看卢武铉的支持者们说他们怎么做到不吃饭,一直弯腰,一直敬礼。
阿姨问卢粉们,“一天收多少钱?这么卖力的吆喝”。
大家用眼睛见过给钱的吆喝和真心的吆喝?我见过五一广场前放王一博的一段广告,然后一群女生们突然大喊大叫,举着一块头像牌,大喊口号。可能我年纪太大了,那会我只觉得自己看到了给钱的吆喝声。如果说这是“为爱痴狂”,那按照我的发疯程度,假想一下:会不穿衣服全身贴满头像,站在五一广场大喊“我要XXX”。如果没有疯到极致,怎么能看出人是要脸还是要钱,若能不要脸的喜欢,那怎么还能说不是真爱呢。
“他很容易就哭,然后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听着。他问为什么没有钱呢,是不是没有钱就不能从政。”
是的,世界上所有的路,只要有钱都能走到,如果走不到,不过是钱不够。在经济学领域,世界分为三种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银行资本家。
奥巴马在美国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多少热议。可卢武铉不是奥巴马,他在人格魅力上其实更接近林肯。
不是贫穷赋予了卢武铉,平民的亲近。而是卢武铉让贫穷,成为了平民亲近的理由。试问:哪个普通人会夸赞一个高中毕业生,年少有为?试问:清北毕业生,站在人群中自带多少光环?试问一句,人们手机通讯录的名单上,来往密切者多少分量给了穷,多少分量给了“实力相当”?即便我们饱受阶级迫害,痛恨特权的无耻、卑鄙,但细数人性中自我优越、歧视偏见时刻,谁能让我们放下优越感、偏见,换言之,什么样的人才能激发起人性的美好面?
有些人可以,他们以活在宣传文章里的形象,以诱捕的方式抓住了人的心软和感动。但有些人不一样,他们以一种无论从理性逻辑上,还是情感上都能让你去“愿意”。
他的死,不是他的生,也不是个人命运的不幸,只是一份很沉重的历史。
苏格拉底被以民主建设的希腊城邦处死,迫害他的人渴望着苏格拉底接受货币抵罪的方式逃离死亡。他选择了辩论,并为他辩论的内容不计生死只论真相。
死亡对于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我想:就是普通人和非凡之人的差距吧。
谁会不怕死呢?李明博如何,被判18年,网友的一句:在监狱与医院之间反复横跳。谁是小丑?朴槿惠孑然一身,只为国家,且不论这句话真假各占多少比例,至少丑闻里她也没敢以死殉国,报了那么多人的信任。金大中一句,换做是他,也会选择以死亡作为答案。那么多身在监狱的韩国总统,不都是能活着就好好活着?说到底,只有一个卢武铉,做了这件事。
在高位的时候,做上位者能做的事情;在乡野的时候,做能利于家乡的事情。中国人说落叶归根。到最后也是:生于斯,归于斯;选择回到深爱自己的人们中,也算是所有不幸中,小数点里的幸福。
临别之际,他也只说了一句:请你们都抛弃我吧。我想最终让他羞愧万分,无言以对的,并不是网上那些污蔑他、嘲讽奚落、辱骂憎恨他的人,而是那些依旧为他辩白,承受伤害的人。毕竟,这个人他内心坚定的想着:改变、创造一个更好的韩国。
普通人总是在关键时刻做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而卢武铉却喜欢在最关键的时刻做最让人忌讳的决定。
2000年韩国改变了总统选举制度,这是卢武铉成为总统的天赐良机。
2019年新冠爆发,虽然这是世界的灾难,但却成就了文在寅所需要的时机。
以一个历史的回顾者,看时间长河里,风云涌动的时刻。我们总会说这是某人的机会。但生活在历史当下的人,则会明白,那是人世间的光明。
所以总有人会凝望那一段岁月,谁能忘掉黎明前出现的第一缕阳光拂照大地,无论多么微弱,即便垂死的人都会充满感激。
采访者说,以前被总统骂的时候,心里会抱怨:想着反正你的任期只有五年。后悔自己曾经埋怨过他,会觉着就是自己曾那么想过,才促成了今天这样的不幸发生。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失物之书》中小男孩,总是先迈出左脚再走右脚,用每一条荒唐而无用的规则,成为自己行动的一切准则。在因为一瞬间的恍惚,惊恐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时,总会想是不是因为自己这样,就害死了母亲。
司机说“那会自己刚结婚,然后去度蜜月。卢律师买了一辆新车,不到一个月,他很爱惜自己的车。”
我暗自想着后面的话应该是:卢武铉把车借给了司机去度蜜月。但是司机却说的是:议员开着车,说我和妻子是老夫老妻,你们是新婚夫妻,所以是上座,今天带你们去庆州兜风。
这个说笑话往往并不是特别好笑,总是特别卑微的人,说的话只是刚好特别的让人心暖。他会说:你们把票都投给了李仁济,也给我留点碎渣。失败的竞选里说“16.7%的选票,四舍五入也是17%,不要对大田市人们感到失望。”
大家是奔着最美好的目标去奋进的,人们在想:能吸引这么多人追随的人,必定是真的。政治学的现实性就在于:现实世界的改变由掌握权力的人决定,而不是组成人数的多少决定。
他外求稳定,内求改革。只能说:成功了50%。两次世界大战,比利时都以死守国家主权的独立性,不让道德国,也不让英法驻防。我读到明白一件事:对于小国而言,有些东西是政治家应该坚守的。他倒是做好了邻国友交,也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初始时间里,获益良多。就像是两次世界大战,利比亚摆脱不了的结局,韩国也有它难以摆脱的困境,但总的说来:让一个人五年做到一件五十年都未能完成的事情,不免强人所难。
东西和睦,国家统一。但是在任职的五年时间里,“北方事件”却又与承诺背道而驰。这让他辜负了当年真心追随他的人,更是让旁观的人嗤之以鼻,借以嘲讽。
政党统一。纯属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非民主党党系所支持的出身,希望通过自己的退让使得国家政党齐心,却遂了对手心愿,又被自家党派扫地出门。
经济发展中,韩国卸任的总统,能力使然还是机遇使然,创造了经济神话后的弊端显露。在卢武铉的团队中,并未能出现如桑弘羊、夏元吉人物。这与我们的处境难免类似。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却等到了经济大管家,尽管他们在政治上的领袖人物毫无魅力。
把权力平均的分配到各个地方,限制财阀的扩展。试问,哪一个国家能够清除财阀的支配?美国国会处理不了华尔街,日本的交通线由财团支撑,阿里给了杭州多少光芒,恒大的坑谁能填补。是财团吗?那是国运,国家命运。更何况,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就是个人必修课,但是总有人觉得世界是颜回那样的,只记得孔子夸他真君子,忘了他是饿死的君子。分蛋糕的时候,如果大家拿一样多,就失去了奖励的意义,所以很多人总是过分的不均。制裁三星,即便这么小的一步,却也已经是拼死一搏的力量了。
一个虚岁也才六十三岁的政治家,文在寅却也虚岁七十了,苏格拉底也活了七十一,但是换一批人,就会觉得林肯才五十几岁,肯尼迪更短。世界的角度总是这样,你遗憾了,会有更遗憾的故事。
文在寅的结局如何,韩国的政党斗争如何,对于热心的吃瓜群众而言并不热闹过院线档狗血战争剧。权力大戏里,无论这些年隔壁邻居如何,都不可否认他们并入了一个新的轨道——一切事都能等来结果,即便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
从来就不是为了让东风压倒西风,才说要争取审判,只是想一切错了的事都应该承认,否则仍然有人会抓住最后一丝漏洞,毫无廉耻的把颠倒的是非当作历史的真相,让后来者,不辨真假
卢武铉出身贫寒这类事情我们都知道,作为人权律师平反光州惨案,democratic movement他也有份,但是他最后的自杀却与其无能有着巨大关系,以下转自zhihu
2003年11月9日下午3点,民主劳总在首尔举办了继承全泰壹烈士精神的全国劳工大会。为什么这次活动主题是继承全泰壹烈士精神?因为在2003年10月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卢武铉治下的大韩民国共有四名工会干部及成员自杀。
首尔市政府前的广场上,聚集了前来参加大会的5万名群众。时任民主劳动的委员长的段炳浩同志在本次大会上对卢武铉政权的压制劳工及(韩国政府)向伊拉克派兵等政策进行批判谴责,并宣布民主劳总将对卢武铉政权进行全面抗争。
大会最前列是抱着因为卢武铉政权的劳动压制政策而丧命的四名工会成员遗像的与会群众。这些抱着遗照的与会群众为了纪念死去的四位烈士,特地穿着丧服参加大会。
丧生的五位烈士分别是斗山重工劳组的鞖烈士、韩进重工劳组的金烈士、郭烈士、李烈士(11月9日的大会召开时还在医院抢救未去世)和勤劳福利公团临时工劳组的李烈士。
“卢武铉政权的9个月是(韩国人民)失望和愤怒的9个月!”这是民主劳总的段炳浩同志在大会上的怒吼,段委员长同时呼吁在12日组织更大威力的总罢工。
最后,本次大会达成强化劳动者权利、立即停止社保与退休金制度改恶、开放市场及出兵伊拉克等反人民政策的共识。
那么卢大统领本人是怎么对待劳动界的反抗的呢?
自从10月29日进步阵营在首尔和釜山召开的卢武铉政权声讨劳工大会以来,进步阵营的队伍不断地遭到卢武铉政权暴力镇压。
哪怕是本次具有追悼会性质的继承全泰壹烈士精神的全国劳工大会,卢武铉政权也在市政府周边配备了93个中队共计1万多名OO。
大会结束后,打算朝着光化门前进的参加者和卢武铉政权的1万多OO部队爆发激烈的冲突。卢武铉政权的暴力不仅针对与会群众,还波及到人行道上的普通市民,最终导致数十人重伤,上百人被拘捕。
卢武铉政权还向组织大会的段委员长、刘首席副委员长等6人发出传票,并迅速补全相关逮捕手续等。
但是广大韩国劳工、人民群众并没有屈服于卢武铉政权的镇压。继6日的第一次总罢工之后,民主劳总与12日再次组织了规模更大的总罢工,与卢武铉政权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卢武铉任内韩国进步派系面临了巨大的分裂,由于其彻查现代对北输金案,试图和反对党大国家党联合组阁,与自身的新千年民主党撕裂,最终导致进步派政党分裂,而上述对工会毫不留情的打击,背叛了他的草根支持者,到了最后卸任时,其留给韩国的是一个烂摊子,也是财阀干政的开始,他的自杀挽救了韩国进步派的声誉和韩国进步派的完整。虽然他不应该落的这个境地,但是可能是其唯一选择。
近日文在寅总统修改检察机关权限,并且通过高级公职人员检查法,这些做法有非常大的威权倾向,加上内部的检察机关矛盾,我非常担心又会步卢武铉的后尘,希望文在寅总统此举不是为了威权…真正做到良好的政治生态
《环球时报》上看到这片子的介绍(有人贴在讨论区了),里面有一句话特别让人动容,说的是韩国人怀念卢武铉,就像怀念故乡的感觉。于是就一直关注着,终于看到了,心里很是激动。
不客气地说,这片子,就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中国的过去,也映照着中国的未来。就为这,看完我没删,收藏了,打算过50年后拿出来再看。 在网上搜了一下影片开头出现的韩国三丰百货、圣水大桥垮塌事件,中文网络里有零星报道,但能跟当下中国联系起来的很少很少。是不是我们变得更好了呢?别忘了2014年的世越号事件,这样重大的人为灾难事故在韩国那样一个高度发达国家仍然发生,谁敢说今天的中国比得上那时候的韩国吗?2015年我们不也是发生了死亡人数高达400多的东方之星游轮倾覆事件吗? 最后说一句,中国的死磕律师应该没有会来豆瓣的吧,呵呵。(blog.sina.com.cn/gogoboyz , weibo.com/gogoboyz)
这算是我看过的最能触动人的人物传记纪录片,不多评价其他,尤其我是没水平也没兴趣从政治角度讨论很多问题。
但再怎么说也只是邻国的前任领导人,所以即使我给了五星,也不是说这是个什么非看不可的作品。如果真要看的话,个人意见是一定得结合卢武铉一生的同志,在影片最后短暂出现,影片播出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的自传《命运》,篇幅不长,一天就能看完。这书从一个与卢武铉奋斗到最后的人的角度去描绘了卢武铉一生的经历,而这部影片是通过卢武铉身边各种身份的人,以及大量的录像记录,从各方面的细节去展示了卢武铉的为人和信念,结合起来能帮助你更立体地了解他流星般的人生。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伏尔泰
我是卢武铉…作为纪录片来讲,这片名取得缺乏公信力,不如叫《卢武铉的选举历程》。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本以为会大肆渲染的光州事件和釜林事件都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另外作为律师和总统的工作情景也未描述,只是不断通过各地选举拉票的影像材料,配合第三人口述来传递卢武铉此人的处事作风和执政理念。嗯,怎么说呢,对于一个已经逝去的领袖,该片缅怀的成分更大吧,无非是寄托了一种追思,要说什么深远意义,我看也没多大价值。既没说明来意,也没阐述何去何从,但是可以看出韩国人对这位曾经的总统、这位没有资金和人脉依靠的平民总统,还是相当敬重的。那些所谓的惊人内幕,若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揭露并颠覆,那就暂且封印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主要讲述了卢武铉的竞选之路,各种竞争、各种激烈的演讲,真有点纸牌屋的味道,故事让我感动的除了叙述者的高度评价,还有就是从卢武铉当选,人山人海、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画面一下子变成卢武铉的葬礼的车队,这个转折非常的快,从大喜到大悲,仅仅是一秒钟,
再就是,节目组请到了他的好友也就是现任总统文在寅先生,实属不易。
其实我更想看到综合的评价,比如,他儿时如何努力求学,如何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参加了七次司法考试,并且拿到名额,这是当下浮躁的社会因该有的一点精气神,还有他在做海洋水产部领导和当总统后的施政,这些都是展现他才华的地方,正在阅读他的写的书《国家CEO卢武铉》,里面的理念很好,比如他当总统期间,马上和朝鲜有了好的关系,这是非常明智的举措,但是本片都没有叙述(实际上,文在寅也是和朝鲜修好,和三胖见面握手的总统,从此东北那边不在担心三胖核试验了),
本片偏偏用一个较小的竞选过程,不知是何用意。
我非常崇拜他,因为这样的人物今后越来律师身份,想看到他为平民和压迫呼喊的正义,出身贫寒,励志学习,最后成就梦想,而且人品都很好,这是资本主义普选的产物,也是唯一的一次吧,今后太难了。
祝他安息。
纪录片拍的真不错,相比之下萨科齐的那个征服的还是电影,简直就是渣。一开始看到文在寅出现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是他么,辩护人中的那个被辩护的少年也出现了,没想到都和卢武铉感情那么深。「走路本该看着地的,我就抬头看了眼天空」想到这句话背后可能指代的东西,真是让人非常感伤啊。
略短,只反映了从议员到总统的这一程。曾经的破局人物被灭得干干净净,韩国的民主进程每次看到影像都觉得要是万一……
理想主义者的信念与光
本该看地面走路,却望了一下天空,所以絆了一下。
三分钟就开始有飙泪冲动的瞬间反应过来其实是在看政治?思想政治课教的政治?最高领袖fan club之作?被民众像X Japan的摇滚歌手一样喜爱和缅怀,是早年极权政府的眼中钉异见分子,选举屡败屡战坚定地向国民双手奉上为正义斗争的赤子之心,堂吉诃德又充满人性。。没亲历过,看起来此生也亲历无望,想都难以想象。现在是文在寅。韩国威武。
一个半小时的热血选举然后突然一转…静默无声的出殡队伍后是一个悲伤但比谁都坚强的文律师。太毒了。这拍摄手法太伤了。
多好一个人,极具个人魅力,非常真实,有理想,喜欢喝点小酒,心情好时边走路也会边哼着歌。希望卢武铉的时代能早日来到。 政治竞选真的是极具煽动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活动。竞选活动的走向和成功与否,还要看领导者的能力、品格与气魄。
坐等《我是朴槿惠》
卢武铉跳崖的那一刻,正义,一败涂地
要是朴槿惠也自杀,等下次保守派上台,说不定还有人给朴槿惠拍呢,呵呵呵!
知道很煽情但吃这一套,因为我知道他和爱他的人们都是真挚的。
前五分钟的开场剪辑配乐真的让人过目不忘。韩国的民主政治需要引人反思的内容太多,政治领导家的命运跌宕坎坷,一个人的评价并不因为某些爆料而毁誉参半,最终还是落在人民的历史里,顶替者也难免翻案,不值朴槿惠现在作何想,期待下一部我是朴槿惠。继续深度关切韩国政治。
大选胜利的欢迎队伍直接切到送葬队伍太震撼 韩国不愧是发达国家。。。
知道這位 記得是看過一篇文章 大概意思是講PC電影業發達多半是要感謝他的放寬政策 然後看完辯護人也特意查了史料. 這部把重心放在了選舉過程 很燃很熱血(最後一場的演講尤甚).其他倒是很少涉及.最尾鏡頭轉換戳淚.「本應該看著地面走路 可是我看了一眼天空」「正義到最後會勝利的」
接受这部电影采访的时候文还没有当选总统 采访时间也是所有人中最长的 超过了三个小时 但最后只留了一分多钟 大部分还是文在读卢的遗书 电影快要上映的时候有人对导演说:给总统多点镜头吧 导演说:“不,文总统的采访比较无趣,会影响观众的观感。”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 片子内外的人追求和尊重的都是“人”在的世界 其中一个被采访者说得很对“我们这些和卢共事的人远不及那些从未与他相处却义无反顾相信他支持他的人,那些人才是真正地爱卢武铉总统。”【看到短评里有人对开头BGM感兴趣 原唱是노래를 찾는 사람들<사계>虾米有 但片子里的版本是평화의 나무合唱团翻唱的目前除了Youtube其他地方没有找到】
第一次了解选举的过程。我走在箭如雨下的田野上。平民选举出来的总统,有大志向,却无力改变大势。很多人都这样。
不想写长评了!因为心里很难受!只是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个人!他叫胡耀邦!
这种一边倒纪念政治人物的纪录片和一边倒辱骂他的其实差不多,纪录片不是煽情片。
看了《双城记:武铉》过来,期望看到光州、釜林事件和他自杀前的客观讲述,然而,和双城记一样的角度,一个草根律师不忘初心,如何一步步走入国会,当上总统的故事,而就任总统后的下一个镜头就是他的国葬……与惯用的静默烛光不同,那是一片黄色的海洋,雨中,哭泣,走不动的灵车。还有,谦逊地走在大街上,一遍遍的向路人自我介绍:“你好,我是卢武铉!”仅此。卢武铉,一个让人记住的韩国总统。
大概是这样的:光州事件和釜林事件几乎没讲,辩护律师时代没讲,执政时期没讲,大部分讲的是总统选举的过程,然后就是缅怀煽情(文在寅也出来露了个脸)有熟肉的话值得一刷,但并不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