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光荣岁月》:美好的生命在“光荣”和“岁月”中毁灭和消解
【《光荣岁月》:美好的生命在“光荣”和“岁月”中毁灭和消解】
★德辛成己[述记编录]
【40集电视连续剧《光荣岁月》(2008)观赏札记】
40集电视连续剧《光荣岁月》(2008)是根据燕燕自传体长篇小说《去日留痕》改编的。该剧集可以说是一部“红色年代剧”,分量差不多是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各占一半,也就是前半部为“光荣”故事,后半部为“岁月”故事。其间,革命信仰是核心主题,但其表现结果却有点复杂。
该剧集演绎的“光荣”故事主要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但除了可以知道故事涉及“反扫荡”斗争、兵工厂建设(说是在修械所基础上新建,厂址在山洞里,还提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似乎在有意告诉人们与黄崖洞兵工厂不是一回事)、“纯洁队伍运动”和抗大分校军事教育等历史内幕和背景外,基本上没法通过故事了解对应的战争和历史事件。
剧中的男一号主人公苑志豪是一个心高气傲的性情中人,非常特立独行,极端理想主义,个性人格偏执,思想感情偏激,说起来确实就像他的同学兼战友妻子柏香茗所经常抱怨和再三指出的那样,有相当自私的嫌疑。其间,在故事刚刚进入后半部时,他对自动脱离革命队伍后沦落为“丑角”、一直在帮他照顾有“历史问题”的父亲的战友邹大伦的恶劣态度和极端看法曾让我一时有弃剧的冲动,只是我最终还是忍住了。
随后,都开始抓“右派”了,苑志豪也没关心过自己的父亲,只知道父亲的“历史问题”会影响自己继续“革命”和“进步”;他自己不孝也就罢了,邹大伦代他尽孝,他也毫不领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柏香茗始终扮演着一个对他一味忍让迁就、不断代他弥补过失、堪称穷尽妇德的“革命伴侣”角色。
由此我也初步理解了该剧集引子中柏香茗何以会在临终前对她与苑志豪“捆绑”一生的婚恋关系作出充满“怨恨”之情的总结:“十七乃相识,七十不相知。”
该剧集前半部所犯历史常识错误和令人感到迷惑之处较多,其中尤其突出的有以下五处:
1.抗战还没胜利,团长苑志豪的警卫员就说“我们解放军”怎么怎么的(第16集);
2.日本刚投降,正要“向东北进军”,苑志豪所在的部队就换上了解放军军装(第17集);
3.师部卫生队队长柏香茗说日籍军医美真子和北村是志愿从日本来中国参加抗战的反战同盟战士(第19集);
4.日籍女军医美真子感染鼠疫后自我隔离时拿出的三人合影(全家福)看起来很像是孙中山、宋庆龄与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夫人的合影(第20集);
5.苑志豪所在部队到东北后只打了一仗,新中国就成立了,苑志豪和柏香茗随即穿上了带军衔的苏式解放军军装(第20集)。
该剧集演绎的“岁月”故事主要发生在“鲁南市”,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2005年,伴随着历史“时代感”的“岁月”人生感很强,与前半部的“光荣”故事相比,感觉演绎水平要高出一个层次。我也因此改变了对该剧的总体评价,前半部我觉得只能给三颗半星,而后半部则我觉得可以给四颗半星。
剧中最让我鄙视和厌恶的人物是吃政治饭的“整人专家”“魏政委”(扮演者倒还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二三线老演员):从上级保卫部门干事变身为区大队代政委,最后随着区队长成为军长,他也顺理成章地做了军政委(后来居然还进了中组部),靠清查整顿干部队伍起家,一直到1964年“三线建设”开始,也忘不了打击报复,认为苑志豪“知识分子工农化”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否认苑志豪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家人才,说他就是一个杂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闹]别扭成瘾”的专家,于是当“三线建设”尤其是国防科技建设需要部队高阶军官转业时,第一个想到了苑志豪……
而剧中命运最凄惨的人物则是与苑志豪、柏香茗、邹大伦等一样出身于学生、又一起参加革命的“苏眼镜”苏一亭:与苑志豪前后脚转业地方,随即进入军工部门,一辈子谨言慎行、默默无闻,半辈子抛妻弃家、孤苦伶仃地献身于“两弹一星”、战斗在大西北戈壁沙漠,最后死于胃癌。
“苏眼镜”在临终前对苑志豪说:“你就像一团火,不受控制的火,在你照亮周围的同时,也会灼伤你自己和你的亲友。”他并请求苑志豪与邹大伦言归于好。但直到邹大伦追着精神失常后又得了肾癌的“戏子”妻子的脚步离开人世,苑志豪也没有践行自己对“苏眼镜”许下的诺言。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苑志豪始终认为邹大伦背叛了革命,所以他绝对不能原谅邹大伦,而邹大伦最后也认为自己背叛了信仰。于是乎,我就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坚持“谴责”苑志豪的不近人情以至不通人性了。
对于我个人来说,该剧集最大的看点乃是柏香茗与苑志豪的婚恋关系以及由此派生的家庭生活,而该剧集意欲表现的“生命美好、去日留痕”的人生主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看点的支撑。除此以外,我所看到的“光荣”和“岁月”就基本上只是不断地毁灭和消解着美好的生命了……看着很不是滋味。
【40集电视连续剧《光荣岁月》(2008)经典台词18条】
1.耐得性子,做得大事。(第4集)
2.没有证明人,啥也说不清楚。(第12集)
3.人可以无识,但不能无趣。(第13集)
4.你不过问政治,政治要过问你。(第21集)
5.说是征求意见,其实组织原则你也知道,基本上已经决定了。(第22集)
6.人在选择的关头容易回忆往事……(第22集)
7.这(个)人在转折的关头啊,要学会通达机变。(第23集)
8.只要有一股子精神在,办法总比困难多。(第23集)
9.毛主席说,外行要领导内行。(第24集)
10.好汉交手位夺位,蠢人交手捶对捶。(第25集)
11.实践中我们有些人啊,往往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他就说不明白,说不明白他就写不明白,写不明白当然[就]干不明白了!作为一把手,就要有一个明白的思路……(第29集)
12.动一个棋子就将影响全局。(第29集)
13.咱们做人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人前人后都是一副面孔。(第29集)
14.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必须首先学会怀疑它,并且同它辩论。(第30集)
15.坐车才生病,老坐车(我)要折寿的。(第31集)
16.土豆烧牛肉不能随便吃啊,那是要变修正主义的。(第31集)
17.轻灵绵随,粘连为主。(弱势者要“不挨打”、“自我保护”,就得遵循这一法则,“不能露形”,“永远掌握住平衡的要领”。)(第33集)
18.欠债总是要还的。(第37集)
挺不错的,
前面挺好的 后面就很狗血
后半部剪的太多了!
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
老子喂猪也是喂的最好的
小时候看过
QAQ 苏眼镜
根据作家、编剧燕燕本人的长篇小说《去日留痕》改编。如果看看原著小说会对这个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塑造有更深刻的感受。会更震撼的。“17时相识,70不相知”一对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者于风云变幻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生际遇令人叹息。众所周知,编剧自然受到许多方面限制、故无奈割舍了诸多好材料。尤其是爷孙三代的命运。陈建斌与朱嫒媛表演非常好!黄海波有亮点。
好片
演员都是很喜欢的。这部剧在很多年前看过。
后半部分不知道是不是剪多了,剧情实在太赶了,显得很草率。大概以前不流行长剧,拿到现在拍成六十集按前后20:40的比例或者五十集前后10:40这样来可能会好点。这部比起同类型的老一辈夫妻这种题材的其他剧更为沉重,但还是弱化了太多原著的悲剧色彩,原著男主因严重人格缺陷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进行了一生的精神摧残和折磨,整本书的基调非常灰暗残忍,改编虽然也是由原作者编剧但是整个中心思想已经变了,原著女主通过遗书进行了最后的反抗,要求离婚并永不合葬,但剧中还是将最后的落点定在了“对不起”“永远爱你”这样的字眼上,有意回避了对悲剧的反思,这个改动不太能接受。
陪78岁的爷爷看完的,他说很真实,是他经历过的人生。
第一集我想看的人就死了
已阅
陈建斌这个人物角色不错,演技也可以
九九归一。朱媛媛丧子哀哭+产房发飙两场戏印象深刻。然后,billie评价说那位不知名的演员对x秘书的嘴脸做了最最完美的诠释,绝对的最佳男配角非莫属。
这部剧后半部分值得十颗星,前半部分只能一颗星
两个主演都是我喜欢的
看过。
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