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论相隔多久,情还在,一切未变。
我很爱很爱的一个故事。钟楚红一直都是那么美。
她只身到纽约找男友一起读书,却发现已经都不是当初的样子。她那么伤心,那么难过,陪在她身边的,是小混混船头舵。他知道自己配不上她,他不敢说,他只是默默的陪伴。整天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安静的爱着她。
看她吃的不好了,给她加餐;
怕她受委屈,去她打工的餐馆看她;
帮她钉书架,装饰房间;
去给她买票看演出,知道她去不了,又自己悄悄去卖,被当做黄牛,她知道了,还说是别人送的;
看她被欺负了,给她出头、打架;
陪她去路边摆摊赚钱;
她见到前男友,依然在意,他们也曾不愉快,他借着鲫鱼汤给她讲“盐要往里扔,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就会太谈,太近,又会太咸”最后却连自己都笑喷。
一起在海边散步,说着自己的梦想“我最希望有一天,在这里开家小餐馆,门口对着大西洋,每天晚上收工,搬张凳子,坐在门口,吹吹海风,喝喝啤酒”他说,那时候大概朋友都走光了,也许连你也走了,她说,也许我还在呢。“你在,那就一起看海了”简单而平淡的美好。
他要开PARTY,却不告诉她是因为他要过生日。PARTY上,来了很多人,很热闹,他却显得那么孤单,在狂欢的人群里,形单影只的默默用目光追随着她。她的前男友也来了,他默默的出去了,那么低落,那么无奈。
她关心他时,他却摆出一副大大咧咧的小混混姿态,他不需要她可怜他。他的车扬长而去,她要追,险些被车撞到时,他虽然一句话没说的继续走掉了,却是一脸的紧张担心。
他看到她给他收拾好的房间,瞬间像个孩子般的开心起来。用车换来了他们心仪的表带。回来,却发现她已经要走了。他未敢挽留,只是送上礼物,祝她一路顺风。看着她离去,追了好远的路。
两人拆开礼物,一个是表带,一个是没有表带的手表。这难道是在暗示着他们就这样错过了么?当时真的怕故事就这样结束。
直到最后,她走到海边,看着那家叫做sampan的小饭馆。再次相逢,千言万语,却相视无言,只是一句“Table for two”那么自然,毫无尴尬。
他为她所做的一切,都不需要她知道,她占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位置。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他也只是默默的祝福,可是只要她回来,他一直都在。无论相隔多久,情还在,一切未变。
“来了美国之后,什么都变了,你还记得船头舵吗。我想,他喜欢我了。跟他在一起,我觉得一点拘束都没有,可是,有一种男人,你很喜欢跟他在一起,但是要你嫁给他,你又不会。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已经三十几岁了,这次看来是他的初恋,而我跟Vincent分手之后,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如果一旦发觉合不来而分开,我想我们都会受不了的。你知道,恋爱一次,元气大伤。”
2 ) 女人是茶煲
看过《秋天的童话》,再看其他爱情片,感觉都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幼稚了。
这部电影是1987年上映的。那一年,周润发33岁,跟电影里的船头尺一样大。那一年,钟楚红27岁,不施粉黛却依然美艳不可方物。那一年,陈百强还健在,英气逼人。那一年,我才念小学四年级……
那是一个纽约的秋天。
他是船头尺,她是十三妹。
他是个餐馆跑腿的伙计,她是个被男友抛弃的小女孩。
她23岁,他33岁。
他说,女人都很麻烦,所以,女人是茶煲(Trouble)。
于是,她叫他船头,他叫她茶煲。
然后,两颗在异乡漂泊的心碰撞到了一起。
最后,船头爱上了茶煲,茶煲也爱上了船头。
可是,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一个看似平淡,却刻骨铭心的故事,完美的就像个童话——一个秋天的童话。
在童话的结局,王子和公主从此都会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可是这个发生在纽约的秋天的童话,在两人重逢的那一刻嘎然而止,给人留下无限唏嘘。
周润发在片中的演技简直无可挑剔。那眼神,那表情,还有那动作,完全就是一个面对爱情手足无措的初恋的老男孩。而那赵本山式的步伐,更是将一位在纽约打工谋生的底层华人演绎的栩栩如生。
跟现在长发飘飘骨瘦如柴瓜子脸的竹竿式美女不同,钟楚红的美是一种纯粹的中国式古典美:浓眉大眼,脸色圆润,可是不施粉黛却已惊艳四方。片中她和船头产生争执之后那心虚的眼神可爱之极。
片中的一些台词也相当有意思。比如船头尺评价外国歌剧,说是“老外唱大戏,难听死了”,可是事后却偷偷的去买票,还明目张胆的插队。十三妹请他吃披萨,船头一边说“外国葱油饼有什么好吃的”,一边吃的很开心。船头宽慰十三妹的时候说:华盛顿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十三妹问:这话是华盛顿说的吗?船头说:不是华盛顿说的,那就是孔子说的,反正是他们其中一个说的……我笑喷。
影片的音乐相当的唯美,是著名音乐人卢冠廷的作品,主题曲由吕方演唱。还有片中那首钟楚红唱给小女孩安娜的儿歌,非常好听:在森林和原野是多么的逍遥,亲爱的朋友啊,你在想什么……我曾一度把它作为手机铃声。
第一次看《秋天的童话》是在很多年前,央视六套的电影频道播放的。后来又买过DVD。如今蓝光发行了,再一次回味,依然被感动。
此片没有吻戏,没有脱戏,没有床戏,非常的唯美纯情,纯的一尘不染。不像现在,好像少了这些激情戏,都不知道怎么拍电影了。事实上,真正的好电影是不需要拿这些作为噱头的。
《秋天的童话》当年获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并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配乐的提名。发哥凭此片获第二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3 ) 物非人非
想来自己小时候真是胆大。
那时家里订了很多杂志,其中一本是经常介绍港台及国外影视资料的。这本杂志经常在封面、插页、封底刊登很多衣着清凉、浓妆艳抹的港台明星照片。不过绝妙之处还不在这里,杂志里经常会刊登出很多港台影视作品的剧本,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匪夷所思。其中印象深刻的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的分镜头剧本。老爸老妈并没有我对待杂志那么认真,根本不知道这小小本的杂志里有这么多名堂。而幼童时期就以《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做“识字读物”,人情世故也就这么一点一滴地读了懂了。:)
而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杂志对张婉婷做的长篇访谈。极长的篇幅,可惜记得不多。只记得有涉及到她在纽约的生活心得。有这么一段,是张婉婷在华人聚集区租录象带的小店里,听两个华裔青年男女的对话。其一说“这卷带子是关于武则天的。”另一问“武则天是哪个朝代的?”前者答“大概是一个清朝的女人吧。”张婉婷当时总结说,在美国长大的华裔第二代就是这个样子。那时自己虽然小小年纪,也隐约明白了张对于这种“错位”的默认和无奈。
那杂志做了其他很多关于《秋天的童话》的功课,当然也完整得登了剧本。其实说剧本不确切,很多人物的情绪、细节的说明都写地十分精妙,而且有些内容是电影之内所没有的。
开始就直接写到珍妮在去美国的飞机上吃妈咪做地烧鹅脾,想着自己离家前埋怨妈咪老土,妈咪却说她傻女,在飞机上飞那么久,会饿的。让刚刚离家就想家的珍妮心里泛起甜意。(在刚看过的粤语版本里,看到她在吃烧鸭脾,不由偷笑。)
船头尺的第一次亮相,也与电影有些须差别,他和一帮朋友冲到机场,大声嚷着“珍妮,你在哪里呀......”而电影里,周润发则是以船头尺蹩脚的英语发音做了初次露面的切入点。
文森特和珍妮在船头打工的餐厅里摊牌,文森特拿阿伦的“名言”作借口,却被船头反驳。剧本里有着俏皮的一笔,大意是说他们说的阿伦不是一个人。:)
之后珍妮去小饭馆吃单蛋治,结果却由突至的船头请她混吃混喝,那个开始对珍妮相当冷淡的伙计对船头到是给足十分面子,船头也大剌剌地喊他“英雄”。编剧似乎在稿纸的背后捂着嘴偷乐,说不知这样貌平平的伙计有做过什么,绰号居然被称为“英雄”。
而最有编剧本人情绪的,就是船头去给珍妮买表带。船头把身上所有的财物都给了那老人,还把车子给了老人。编剧的那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好心的老人,就卖给他吧。”仿佛她就站在旁边,为了船头的爱情,顺便做了一次说客。
虽然后来也看过几次《秋天的童话》,可惜画面似乎都太暗,而另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始终看到的是国语版本。
今天终于看到粤语的D9版本,清晰的画面好象是给记忆擦去了灰尘。而少时忽略掉的、不明了的很多细节也都清楚。尤其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姑的年轻面容。多年前,对人们称她为香港最性感的女星,有些懵懂。毕竟,比她美貌的女艺人不在少数。现在朝花夕拾,才觉得红姑果然是美艳不可方物的那种性感美女。《秋》中的珍妮,短发烫的得有些蓬松,有着上世纪80年代典型的古铜色健康皮肤,粗眉大眼,自然可亲。她的性感是那种健康到毫无痕迹、自然到理所当然的。不同于现在的那些听到Rap歌手唱“把乳罩丢上来”就真把**甩到半空的辣妹,也不同于现在那些只知道研究粉底色号、眼线粗细、罩杯类型的所谓“优质”美女。
她的美丽是在美丽的概念还未被扭曲之前的真真切切。所以,也只有那个年头的红姑可以塑造出最有童话味道的秋天。
周润发在事业颠峰的时候,有过于香港电影金像奖男主角的评选中,自己与自己打擂台的热闹场面。得意人失意人都是他自己,奖在我手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要懊恼一下,“没想到船头尺会败给高秋”。想来他是爱极了船头尺这个角色。影片的后半部分,船头尺一喜一悲在街头狂奔的镜头简直是完美。可是为了这完美的几分钟,周老大当年在纽约街头跑了几天,几乎要吐。也只有他,可以让嬉笑怒骂百般滋味融在另一个童话主角的船头身上。
后来几次辗转搬家,很多旧书旧杂志都丢弃了。在搬家的时候,任何不理智的丢弃都可能斩钉截铁。以至于让今天的我十分怀念那些留有我幼年时的指印的、不知流落在何方的旧杂志。
就像在今天看《秋天的童话》中几次看到的纽约双塔,和永远年轻的陈百强的面容。以前读到“物是人非”还会“少年强说愁”,现在真真地领会到物非人非,结果我只是睁大了眼看清那些过去的、离去的、消失的,然后轻轻转过身。
4 ) 生活也许就是一场有希望的电影
看完[秋天的童话]。
最近放慢了看电影的速度,因为想要挪出更多的时间来看书。结果便发现更容易看进去一些比较老的片子,当然了[秋天的童话]应该算得上是很好懂的片子了。看到那么潇洒的周润发那么嫩的钟楚红和那么清爽的陈百强禁不住感叹年轻真美好。1987年的纽约,Brooklyn桥、黄色Texi和Central Park,还有脏兮兮乱哄哄的China Town,听到船头尺在歌剧院旁边扯着警察大吼"I'm not the yellow cow!"时我简直要笑翻。看到船头尺和十三妹喝高了回到破公寓坐在钢琴边唱歌,他的试探和十三妹的躲闪,最后只能用手指擦拭两人共饮的啤酒瓶口然后将手指状似无意地摸过嘴唇,周润发当时的表情是醉了之后肆无忌惮的笑,但我实实在在地感到了那种笑中带泪的酸楚,心脏于是很不争气地紧窒了起来。
两个世界的爱情,就是这种必须压抑的笑中带泪吧,他们的感情基础建立在为生活的共同打拼上,没有人会喜欢这种没有着落的生活。在十三妹出现前,船头尺是一个怀揣着小理想却投降给灰暗现实的三十岁男人,抽烟酗酒贪赌,看上去逍遥自在的生活其实充满不确定,就如他口中荒芜孤寂的水手生活。而十三妹是一个到纽约来寻梦的女孩子,二十三岁的她身上有着年轻的纯真和勇敢,爱情的破碎是生活给她上的第一课,经历了近乎死亡的崩溃后她选择坚强面对,匆忙地踩着脚踏车穿梭于阶级景象截然不同的纽约城,那个时候的她是我最喜欢的形象,朝气蓬勃青春逼人,连背景都是纽约城如画的一面,这也许是导演为什么要把那段她对船头尺感情的思考插在这种情境中吧。看到这里我必须承认,能让你感到充实和让你感到快乐的人,总不容易是同一个。
两个世界的人产生了感情,要想让它维持下去除了执着的一直,恐怕还有一方必然的改变。所幸电影里的船头尺并不是一个本质上就安于那种颓靡的生活方式,周润发在那个“中国同乡会”里是唯一一个被设定成长相周正的形象,虽然有邋遢的衣摆落拓的胡茬,但他是最仗义热心的一个,也是最有梦想的一个。十三妹找到在上城坐babysitter的工作时他楞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女孩子是应该到那种高档社区”,说明他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个女孩子在精神上和自己是不一样的。爱情的产生让这个三十岁的失败男人决定要过一种全新的有追求的生活,然而生活在这个时候给他开了一个欧亨利式的大玩笑,两次狂奔中的狂喜和绝望,是船头尺在这段感情中体会最多的心情。从天堂到地狱,也许就是这么近。
追不上十三妹离开的背影,船头尺拿着那块怀表孤独地来到桥下,屏幕暗下来,我以为这又是爱情对现实的失败,叹气想着以后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但接着光线变得亮起来,天空中飞翔的海鸥和海岸边的"Sampan"餐馆,西装革履的船头尺操着流利的英文对愕然的十三妹说:"Welcom to Sampan. Table for two?" 坐在电脑前的我觉得心里的空洞被填上了,虽然这个结尾有着营造童话的刻意,但是它拾回了一段感情,船头尺的改变让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时候不管朋友们还在不在,十三妹还在。爱的希望还在。
而生活,说不定也是一场有希望的电影呢,只要我们付出改变的努力。
5 ) Table for Two?——面对《秋天的童话》的“理性”与“感性”
罗氏夫妇的文艺回环:从《秋天的童话》到《岁月神偷》
201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出现了该奖项史上第三次的影帝自己打擂对垒——任达华凭借《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岁月神偷》两部影片提名最佳男主角。这种情况的首例出现在1987年,周润发凭《监狱风云》、《龙虎风云》和《秋天的童话》创造了金像奖影帝提名最多的记录,但遗憾的是,任达华《岁月神偷》的最终问鼎标志着更纯粹文艺形象的胜利,而当年的周润发,却是商业性质压过了文艺性质——周润发在《龙虎风云》中饰演的“高秋”笑到了最后(也缔造了金像奖影史上唯一一个卫冕影帝)。连发哥都笑谑说,我想不到高秋会打败了船头尺。
如一个轮回,创造戏剧的人也被他们的作品赋予了在生活上的戏剧性——《岁月神偷》的编导正是当年《秋天的童话》的编剧罗启锐,而它的制片人恰恰就是《秋天的童话》的导演、罗启锐的妻子张婉婷。罗氏夫妻标志性泛黄镜头下的“船头尺”和“罗爸爸”,立在十三年年岁河床的彼此岸,扬手颌首,遥相呼应,完成了香港电影文艺情怀的回首和承接。
周润发只演过两个角色:一是“船头尺”,一是其他
正如王晶为周星驰烙上“无厘头”的印记,王家卫为梁朝伟贴上“忧郁男”的标签,陈自强为成龙竖起“动作喜剧”的大旗,周润发借着吴宇森暴力美学固定框架的塑造和推广,也把自己的电影轮廓刻画圆满,那就是——庄重,潇洒,庄重为主线,潇洒穿插之。
枚举发哥的电影形象,摒弃《八星报喜》《长短脚之恋》等贺岁调笑的应景之作,周润发的小马(《英雄本色Ⅰ》《英雄本色Ⅲ》)、阿健(《英雄本色Ⅱ》)、钵仔糕(《纵横四海》)、蓝探长(《辣手神探》)、高进(《赌神》)、高秋(《龙虎风云》)等等一系列枪战片形象无不是“严肃中夹带无限拉风,潇洒中偏带一腔深沉”,遑论其从好莱坞回归后塑造那几个皇帝(《满城尽带黄金甲》)、圣人(《孔子》)、地主豪强(《让子弹飞》)形象都不同程度要求他注重表演上的端庄严肃,即便他在演小人物时,往往也不得不靠庄重的形象来揭示主题。比如,在《阿郎的故事》中阿郎可以通篇插科打诨耍赖犯浑,但当他最终决定削发救赎,伏在他的69号摩托车铃木 GSX R750上时,他根本上就是一个为尊严而战的变相的“赌神高进”。又比如,在《监狱风云》中钟天正可以始终嬉皮笑脸逆来顺受,但当他终究熬不住决意拼个鱼死网破,咬掉狱警的耳朵时,他又不得不请刚烈决绝的“小马哥”上身。
只有一个角色,他是糅合所有周润发电影形象但又摒弃这些形象因素干扰的,那就是《秋天里的童话》里的“船头尺”。在香港影史上,我认为周润发的演技是最好的,尽管梁朝伟拿的奖更多——但正如我们更认可迈克尔·乔丹是NBA第一人而非拿过最多的冠军戒指的比尔·拉塞尔就将其称为NBA第一人,虽然梁朝伟是后来香港电影演技革命中的佼佼者,但不可否认他的表演流于固定而且更注重于内在暗示,而周润发的演技则是和他的为人作风一样,流畅潇洒,收放自如且更具亲和。
而他的“船头尺”形象正是他众多电影形象中最自然最淋漓并且最易为观众体会共鸣的一个,该角色别说是后辈的标杆,就周润发后期作品看来,他自己似乎也并不能超越附着在这角色上那种罗伯特·德尼罗的“大象无形”境界。所以在20世纪末评选出的十佳香港电影中,奠定发哥戏路的扛鼎之作《英雄本色》居于首席理所应当,而《秋天的童话》紧随其后,也无可非议。
《秋天的童话》:文化差异矛盾的悬置与落实
戏剧的情节推动在于矛盾的设置和解决。《秋天的童话》的明线矛盾就是钟楚红饰演的“茶煲”(源于船头的“女人就是trouble”口头禅)在陈百强饰演的“Vincent”背叛自己后在摆脱过去回忆和压抑自己与周润发饰演的“船头尺”情愫暗生的矛盾及其延展、解决。
而暗线矛盾,则是渗透在整出电影罅隙中的“船头”对下层社会文化浸泡出来的自我生活的矫正,甚至是对“茶煲”和“Vincent”文明族群品质生活的趋同和迎合。
先列举出几个明确表现“船头”和“茶煲”、“Vincent”文化环境差异的场景。
场景一:在“Vincent”与“茶煲”摊牌表明自己另觅新欢的理由时说:“我记得伍迪·艾伦(文化人)说过,爱情就像一条鲨鱼一样,要不断向前游,不然会死的。”在场的“船头”反驳他说:“阿伦(流行歌手谭咏麟)什么时候说过啊!阿伦只是说,‘这陷阱这陷阱偏我遇上’(谭咏麟流行歌曲《爱情陷阱》)而已啊!Bull shit!”
场景二:“船头”为讨“茶煲”开心,搞来两张标志着“文化”和“品质”的歌剧门票,最后被警察认为是站剧院门口高价售票的黄牛。他拼命和警察辩解自己不是“yellow cow”,最后恼羞成怒操着破英语争辩“you talk is yes talk,I talk is no talk!(你怎么说都是对的,我怎么说都是错的!)”。
场景三: “船头” 去“茶煲” 打工高级餐厅看她,把自己修葺一新,但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谓“雅得这样俗”,他的穿着、言语以及摆脱不了二流子气息的举止叫他更显得与餐厅的“高级”气质格格不入。
场景四:“船头”在自己的生日派对上本想和“茶煲”跳舞,但误以为“茶煲”与“Vincent”重修旧好,顾影自怜去劈酒,酒醉归来“茶煲”问他:“人家叫你跳舞你又不跳。”“船头”流里流气地彻底把两者区别剥开:“跳舞?哈哈,我跳舞像只螃蟹,哈哈,我泡妞泡到阿摩尼亚。”
甚至的,连“茶煲”的心里独白都昭示着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两人的情愫上的若即若离,她说:“我和他(船头)在一起可以一点拘束都没有,但是有一种男人,你很喜欢和他在一起,但要你嫁给他,你又不会。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如果有一天发觉我们不合再要分开,我想我们都会受不了。”
“波面平静,暗涌丛生”。“茶煲”和“Vincent”的关系对“船头”、“茶煲”之间从开始的引入到最后的干扰影响,从始至终他们三人之间从未出现胶着混战的状态。相反,却是内在的文化差异关系一直在波动“船头”和“茶煲”两人的关系。针对这种波动的干扰,“茶煲”的态势向是怯懦的被动的,而“船头”虽说也有自卑以至于羞怯,但他主动地为爱意不断地摒弃自身文化习惯去迎合适应“茶煲”的品质文化。
比如,虽然他对歌剧的评价是“鬼佬唱大戏,好闷的”,但因为“茶煲”的爱好他可以挨冻排长龙去抢票。虽然面对“茶煲”“有空来餐厅探我”的邀请他口头的回应是“我哪里有空”,但转头又考究地穿上寒碜西装,别上礼花,以“我刚好路过”的借口踏进和他格调完全不搭的高级餐厅。虽然他之前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最好到我死的那天,钱刚刚好花完,那就不吃亏了”,但当他发觉与“茶煲”萌生爱情时,他又为自己指定了“戒烟戒酒戒赌”的三大规条和“学海无涯,为勤是岸;拿完绿卡拿金卡;穿鞋要穿袜;英文讲grammar;想做就去做,‘船头’爱‘茶煲’”的五大目标去趋近“茶煲”的生活文化。而阔别重逢,“船头”实现了梦想,以一种焕然一新站在Sampan门口,其实是对以“茶煲”品质文化的最终趋同,此处按下不表。……
《秋天的童话》:附于画面与音乐的故事情绪
《秋天的童话》画面偏淡黄,起初的设想是考虑经费而压缩胶卷品质,孰料“无心插柳”,泛黄色不仅契合片名“秋天”的基调,而且与影片若有若无又萦绕始终的忧郁与回忆气质相得益彰;周润发的里程碑式影片大多都附生着与电影主题相辉映的金曲,比如《英雄本色》的《当年情》和《奔向未来日子》,《监狱风云》的《友谊之光》,《我在黑社会的日子》的《飞沙风中转》,《阿郎的故事》的《你的样子》和《恋曲1991》,而在《秋天的童话》里也同样如此,但不同于以往的罗大佑、Maria的厚重沧桑和张国荣的郁结飘渺,《秋天的童话》主题曲一是童谣《在森林和原野》,二是卢冠廷创作吕方演唱的《别了秋天》,两首都是以灵动为主旋律,调节以难以排遣的忧郁伤感情绪。
而在画面和音乐的背后趋动下,故事情节的推动也得益,显得如孙犁所说的“流畅有余韵”。此处列举影片两个最经典的情节,剖析画面以及音乐对故事情绪的渲染和发泄。
一是“船头”转瞬之间在街上两次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奔跑,同一首《别了秋天》,开始时洋溢雀跃用得是悠扬连贯的萨克斯风,转折后哀伤无助则切成破碎的钢琴和以低音长笛,显得沉抑而寥落。
二是用蒙太奇手法切换交换礼物(“船头”本想送给“茶煲”一条精致表带去配她的古董表,怎知恰好“茶煲”送给他的就是那枚表)——此处明显借用了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情节,不过小说是于悲伤中显示幸福,此处却是用两人的相互体惜反衬两人分别之际的失落无奈——后车上的“茶煲”和布鲁克林大桥下的“茶煲”对着泛黄转黑的天幕悲伤不已,音乐上来,细听旋律再对应节奏,辨认得此段的歌词为“情感,是满载痛苦与奥妙,又再次停留呆望这表,可惜你今天已别去了。曾经,藏著的爱情,却不敢承认。”云云。赚尽唏嘘。
《秋天的童话》:爱的本质是生涩蹩脚的感性
假如真要拆开零件,理性拼合,那正如《女生日记》所说:什么是爱情?爱情只是期限三十个月的旺盛分泌的多巴胺。但也如某一出电影的句式:“不可否认,物理、科学、量子学黑洞e=Mc square和鸡兔同笼是生活必须的,但是,浪漫、爱、切·格瓦拉、披头士、文艺小说、摩托车、鬼故事和暗恋才是生命的意义。”
对待一部电影也是如此吧,主旨以及服务于主旨的所有表现手段都是显得抽象而面孔模糊的。我们真爱一部电影,往往是先拜倒而后再分析的,一如爱情,总是先倾心而后再挑剔的。
在最后,我用区别于前面呆板滞涩的抒情论述,续上前文“按下不表”的地方。
那是最粗鄙的“船头”所能提供的最美好的故事:“追”是一个动词,而当他手臂伸得再长也触碰不及时,他意识到“等”也是一个动词。
于是在数年后,有了面临大西洋、咸腥海风灌溉的餐厅Sampan,于是有了西装革履、英文吐音字正腔圆的“船头”,于是他依然显示出只有面对“茶煲”情愫暗涌时才会表现出的怯懦与紧张。
当“船头”用改变自己去迎合“茶煲”后,对自己气质改变的不适应也好,对爱人阔别重逢的惊诧也好,甚至是对情愫汹涌和惯性自卑的矛盾也好,反正他对爱情一如从前,没有漂亮丰腴的表达,如张爱玲《爱》中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船头”也只轻轻一摆手,怯生生问句:
Table for two?
6 ) 美好得不像是真的——《秋天的童话》
故事是简单的故事,但是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得既温情又幽默,能让观众发笑又而非恶搞,真的就是导演编剧演员等一众人的功力了。所以,《秋天的童话》也就成了经典。好的电影标准就是这样吧,隔了十几年,依然能够触动人心,仿佛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感情,每天都在我们周围发生,或者我们身上都能看到类似的影子。
一开始船头尺去机场接为了男朋友前来美国求学的十三妹,大声喧哗,冒充日本人,对着警察说着荒腔走板的日语,我忍不住笑,想起三毛的书中,她要是做了什么小坏事,比如偷看阿拉伯女人洗澡,也是栽赃在日本人头上。之后他开着破车用各种语言和外国阿飞对骂时,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一个热心的小混混的形象。
当船头尺渐渐地爱上十三妹这个茶煲时,空气中缓缓地流淌的情愫让人感动。
他和十三妹俩人坐在马车上,一句话都不说,并没有身体的接触,但船头尺的眼神始终黏在十三妹身上,不舍得移开一分半秒,无限的浓情。
回到屋里,十三妹微醺,脸色绯红,船头尺望着她,几次都待吻下去,却又不敢。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抽烟,氤氲的烟雾缓缓上升,一直升到吊灯处,升到绿色的天花板,无限惆怅。
早上起来,船头尺为自己订下三大规条:戒酒戒赌戒烟。五大目标:学海无涯,为勤是岸;椤完绿卡椤金卡;着鞋要着袜;英文讲Grammer;想做就去做,船头爱茶煲。
他想了想,又把“船头”二字擦去,改写成“有人”爱茶煲。本来五大目标让我乐不可支——能够把这五个目标串在一起,真不容易啊。可是看到船头尺想爱,却又不敢去爱,小心又谨慎的样子,又忍不住同情他。
十三妹也知道船头尺爱她,但心里不敢接受这份感情,她写信和好友袒露心声:跟他在一起,我觉得一点拘束都没有,但是有一种男人,你很中意和他在一起,但是要你嫁给他,你又不想。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如果有一天发现大家不合要分开, 我们都会受不了。
影片的最后,编剧是好人,让发哥穿一身西服,有模有样地当着餐厅的小老板,出现在十三妹面前。
最接近现实的版本是剧情在他们分开时候结束,但这样就不是童话了。美好得不像是真的,才是童话。
发哥年轻的时候真的是有一股清爽的英气,至于钟楚红,圆润的脸庞,一种很舒展的美丽,偏一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让人相信上天真的是眷顾一些人的。
里面大家说的一些半土不洋的英语颇为搞笑。发哥在向警察解释他不是黄牛党时拼命地说,I am not a yellow cow,I am not a yellow cow.可怜的美国警察当然不知道他在说啥,发哥急了,比划着说,You talk is yes talk, I talk is no talk?!意思是你说的就都是对了,我说的都是不对的?!冲着别人喊让路时大叫,Hot Water,滚水~Hot Water~
7 ) 哀而不伤,淡淡的,很温暖
因为一部电影,有人会喜欢上影片的男主角;因为一部电影,有人会喜欢上影片的女主角;因为一部电影,还有人会喜欢上影片的导演;因为《秋天的童话》,我喜欢上了船头尺,喜欢上了十三妹,也喜欢上了影片的导演,张婉婷。 童话故事一般都是虚构的,"童话"加上"秋天"二字更为忧伤。简单地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复杂地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孤独的、远在异国他乡且处于不同阶层的人的爱情故事。作为"移民三部曲"之一,导演张婉婷用女性所特有的温柔和细腻将这个简单而温情的爱情故事讲得娓娓动人:为了追随爱情,十三妹(钟楚红饰)只身一人来到了纽约,却发现男友(陈百强饰)早已移情别恋,心伤之余和船头尺(周润发饰)相处并发生了一段美好感情的故事。 船头尺是周润发演绎的又一经典角色,周润发通过传神的演技将船头尺这一人物形象演绎得真实自然而又鲜活无比。船头尺自小当过水手,漂洋过海去过很多地方,能听风识天气,三十几岁了还混不出什么名堂,说着一口蹩脚的英语,精通多个国家的脏话,住的地方乱得像个猪窝,抽烟、喝酒和赌博样样精通--因为钟爱赌钱,他忌讳说"输"以及和"输"同音的字,例如他问十三妹来纽约是不是来读书的时,他问的就是"你来纽约读赢?"虽然船头尺混得很不怎么地,但他依旧保有着善良、单纯和率真的性格。十三妹初来咋到,他不计回报地帮忙;朋友有难,他二话不说出钱又出力;因为怕被十三妹发现自己的心声,他悄悄把写在镜子前的"船头爱茶堡"(他之前称女人都是trouble,用以代称十三妹,是觉得女人麻烦的意思)改成了"有人爱茶堡"--这像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成熟男人的所作所为吗?这分明是一个十多岁的,才刚刚品尝到爱情甜蜜滋味的男孩才会有的行为。 在影片后半段,船头尺以身上所有的钱和一辆车为代价为十三妹买了一条她心爱的表链。这条表链的价格是800美元,放在今天来看这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船头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买下了表链--为了十三妹,为了爱情,他原意付出所有。随后,没了车的船头尺带着这份礼物一路欢快地跑回了家。影片残酷的地方就在这里,作为观众,我们在先前的段落中已经得知十三妹对船头尺的看法,"有一种男人,你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可是要你嫁给他,你又不会。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两个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除非是在童话故事里。 电影是生活的影子,看电影,其实是在看自己。在影片中,当看到三十几岁的船头尺倾其所有只是为了给心爱的女孩买件礼物的时候,当看到船头尺拿着礼物兴奋地往家跑的时候,当看到船头尺追着十三妹离去的车子跑了几条街的时候,当看到孤独的船头尺在海边将衣领拉紧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初恋,看到了现实,看到了梦想……也许就在这一刻,我爱上了这部电影,爱上了这个发生在秋天的童话故事。喜欢船头尺,也许是和他很多地方相似的原因吧,都是三十多岁,都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嘿嘿。电影中的好几个段落,只要看着船头尺,我的眼泪就忍不住要流出来。 多年后,在大西洋海滩边散步的十三妹不经意间发现了SamPman(舢板)餐厅,并再次碰到了船头尺……在这里,电影用一个特写长镜头记录了船头尺脸上复杂的神情,这一幕,我将永难忘记。 感谢张婉婷给了这个童话故事一个开放的结局,好让我们这些仍然相信童话故事的人们有所期盼,一句"Table for two?",意味深长,甜蜜而惆怅。 《秋天的童话》,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流露着淡淡的伤感,却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真好。
8 ) 秋天的云淡风轻
很淡然也很有韵味的一部电影,就像秋天的风清云静,落叶轻舞。我看的时候,也有些漫不经心,但看完之后,有些画面,有些台词,还是在不经意间,记在了心中。 会想起的画面,比如楼上的十三妹与楼下的船头尺之间那些生活化的琐碎点滴,因了异域他乡的背景,两个人的相互惦念,便显得格外温馨;比如临别之际的一路追逐和像“麦琪的礼物”一样的手表与表链的彼此交错,也许,只因这样的错过,便要未来许一个补偿;于是,有了结局处像梦境像童话一样的乍然重逢,既不是无限悲伤的,因为历尽了世事沧桑便“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然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也不是欢喜到无所适从的,因为有了“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的煎熬,所以便“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里的重逢也是云淡风轻,一如既往。 然后,还有想起便觉得可爱的船头尺的三大规条和五大目标,三大规条是“戒赌、戒酒、戒烟”;五大目标是“学海无涯,唯勤是岸;拿完绿卡要拿金卡;穿鞋要穿袜;英文要讲文法;想做就去做,船头爱茶煲。”好素朴的愿望,他在镜子上的涂涂写写,真像一个又认真又总是心生忐忑的孩子,因为心中有爱、有期待,便希望自己变得足够好。而十三妹的话语是“你还记得船头尺吗?我想他喜欢我了,跟他在一起,我觉得一点拘束都没有,可是有一种男人,你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可是要你嫁给他,你又不会。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已经三十几岁了,这次看来是他的初恋。……你知道,恋爱一次,元气大伤。”恋爱一次,元气大伤。被爱情狠狠伤过的十三妹,恢复过来后正视过往和现实时,也依旧含着几丝淡淡的忧伤,就像秋天万里无云的天空,有时也会成为永恒的悲伤。 秋天的童话,是秋天的淡然与美好,在秋风乍起、落叶飘零之际,也许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化作眉梢眼角处的浅浅一笑,一切,都像秋天一样,云淡风轻。
当中船头尺也屡遭不顺,两人互相帮助之余,船头尺也爱上了李琪……
拍的像一帧泛黄的信纸
一个可以倾尽所有只为博你一笑的男人,只要你高兴,他就感到莫大的幸福。
红姑的性感是那种健康到毫无痕迹、自然到理所当然的,她的美丽是在美丽的概念还未被扭曲之前的真真切切。
如果真是对的,哪里会那么容易错过
钟楚红这样的女子现在的演艺圈你找得出来吗
不煽情、不做作,点到为止、意犹未尽。缓缓流淌的配乐、美丽如童话般的秋景,一朵朴实的爱情花在盛放。
童話,一生有一次便夠。偶爾上心頭,亦苦亦酸亦甜。
也曾有个暗恋的姑娘突然搬家让我伤心不已,可是我至今没有自己的Sampan……
「童话」到无法理喻啊,钟楚红到美国可是去读书的,结果一格表现读书的画面都没有,仅仅是拍了几本书……
船头尺:“阿伦哪有讲过, 阿伦只讲过‘这陷阱, 这陷阱, 偏我遇上’嘛~吹牛B!” 原谅我 记得最清的竟然是这个 哈哈哈 笑趴了当时 喜欢的一部片 但若再看 也只是因为Danny
30岁男人的初恋还能那么美;电影里的钟楚红美的没话说;有一种男人,跟他在一起你会很舒服,当时不会嫁给他,不过也许以后会嫁给他。
中午又重温了张婉婷的移民三部曲,这个架构在“麦琪礼物”故事上的电影,透露的却是异乡漂泊和苦中作乐的温馨——这是张婉婷擅长的唯美,刻画的大时代的小人物每每总能打动我。
发哥无敌。身为女子,越早受伤,越早恢复元气。俗气的故事,却拍的真诚感慨。
很经典 发哥和钟楚红真是男帅女美 演技好 令人惊艳了
不论在什么样的境遇,相爱总是好的。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船头说table for two的时候我会哭得那么惨,可能只当我看电影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是孤独的,不被爱的。我现在每天谈两个小时的恋爱,和电影。你知道,电影永远不会负我。每当一个结尾,哭一场,祭奠一场爱情的结束。
春刚朦胧,夏太浮躁,冬太冷冽,秋天的气息刚刚好。独处一室太浓烈,相隔数里会淡漠,上下楼层的缘分刚刚好。飞蛾扑火的爱太急,欲言又止的爱太慢,表和表带的无声告白刚刚好,就如同童话里的浪漫刚刚好的如此纯粹。
船头尺一角本拟许冠杰,后因张婉婷坚持改为当时还未大红大紫的周润发,事实证明发哥符合小马哥和船头尺这样既流氓又绅士的形象。红姑质朴清丽亦颇为动人。编剧依然是细腻的罗启锐。移民故事总是新奇又共鸣,辛酸又温暖,自然光效下的纽约街头弥漫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麦琪的礼物令人会心一笑。
面对白富美的十三妹 屌丝混混船头尺只能将爱藏在心中 不敢说出来 直到影片最后交换礼物的那一刻 后悔已晚 船头尺发奋图强 希望自己能配得上 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 并且在心上人喜欢的地方遇到心上人 真是美好的童话 本文艺片助周润发拿下第一座金马影帝 也入选本人最喜爱文艺片之一
情节相当俗套 但结构是精细的 比王家卫更早使用“水手”作为身份认同缺失的意向 虽说对这一角色的刻画并不深入 不过整部电影的成长 浪漫 以及最后的遗憾都围绕着两个人身份微妙的转换而展开——水手变成了守望者 因其找到了得以锚定的爱与认同;高潮处以车交换表链并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欧亨利式的结局 考虑到她在纽约的一切都从他的车开始 车是两个人连接的桥梁 卖掉了车也便象征可能性的彻底断裂 换来的表链一面是错失的默契 一面是只能用以纪念的souvenir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在未来的某个时分才会想起 想起便是惘然——如同最后的海滩;融了太多伍迪艾伦梗 真就有点纽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