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女主合作伙伴说的那样,女主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其实也已经为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整部电影其实就包括有三件事,事情的严重性逐渐增大,以至于后来出人命酿成惨祸。
第一件事是女主把自己的委托人带到家中过夜,丈夫表示不满,而女主却毫不在意。
第二件事就是在停车场,女主私下找被告。
第三件事就是女主和继子这段不伦之恋。
当儿子跟丈夫说了他们之间的事情之后,如果自己敢于承认,那么就……
电影就可以出字幕了!
所以我个人想讨论的当然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女主在女儿生日派对那天,和儿子亲热被人看到,如果她是敢于把事情和儿子讲清楚,之后再结束他们两个之间的这段感情故事,而不是像电影里表现的那样,冷酷无情,态度严厉,毫无解释的结束这段感情,让儿子一脸懵逼,儿子会不会就能因此好接受一点?(毕竟男主从小缺乏家庭关爱,心智心理上其实并不成熟)。也不至于最后自杀,故事也不会发展到如此悲惨的结果呢?
我个人希望会是这样,可惜没有如果。
现实很残酷,女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心机婊,自私无情,心狠手辣,没出事了就把你捧在心上,一出事就把你扔在一边,把锅全甩给你,把脏水全泼给你,自己清清白白,全身而退,不愧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一波操作玩的真溜!
女主自己作为一个专业处理此类案件的律师,当自己的委托人遇到同样的事,女主是鼓励委托人要有勇气,敢于坚持到底,而当自己遇到这样的事,却是先劝对方放弃,忘掉,重新再来,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无情的讽刺
不出意外的,观众几乎全部倒向一边,视追求不伦性爱的中年女律师为洪水猛兽,同情继子,认为其为女强男的受害者,中产之家维持幸福面貌的牺牲品。性别倒置下的性掠夺者,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往往显得更加面目可憎。然而用口水淹死“女王”,不见得是丹麦导演的本意。
比较认同的一条短评这样说:“女主体貌看起来像60岁,少年对她似乎没有什么身体或精神迷恋,最多的感受大概是原以为自己是征服者或平等的游戏参与者,但关系翻转后,不甘于被操纵、利用和玩弄。”而作为一个与角色近乎同龄的“少年”,我想来说说少年视角下的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全片为中年女性视角)
首先,我是一个生长在破碎家庭的叛逆少年。小时候我很爱爸爸,崇拜爸爸,然而爸爸离开了我们,妈妈坚强地独自一人抚育我,然而也使家变得如同监牢。
其实即使不是父母离异,我也会一样变得乖戾叛逆,我会逃学,偶尔偷一点东西,带女朋友到家里做爱,把家当做宾馆和银行。我知道我无药可救,父母都知道我无药可救,所以盼着我快高中毕业找个工作养活自己。
虽然我总是面无表情或嬉皮笑脸,好像什么都无所谓,但我有时候也会心痛。我会感到生气,感到怨恨,气爸爸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了我们,气爸爸在本该陪伴我的时候使我孤独一人,气那些抹不去的伤心……气今天的我,成了一个游手好闲,对谁都可有可无的角儿。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迷茫。完完全全的茫然。
也许一切本来会有所不同,可谁知道呢?
然后有一天妈妈对我说你应该去爸爸那里住两天,这对你有好处。我浑浑噩噩地答应了。不久爸爸也打电话来让我去。于是我拿上行李去了,但自己其实觉得无所谓,到哪儿都一样,从瑞典到丹麦,从这个家到那个家,不过是从一个宾馆到一个宾馆。
爸爸和他的妻子有两个女儿,这里显得比我和妈妈的家要热闹一点,他的女儿们很喜欢我,他的律师妻子总是拿一种琢磨不透的眼神看着我。
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吧,会变好吧,可我又忍不住故技重施。我偷了自己家,还伪装成入室抢劫。然而这个家的女王一眼识破了我的诡计,我顶撞她,她却说原谅我。我一脸不屑地离开,心里却涌动着别样的感情。
我开始注意我的继母,她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她很聪明能干,有体面工作。她有时会用我以为是挑逗性的语言、眼神和我交流,有一次甚至亲吻了我。
我让她的女儿们很开心,和爸爸的关系也在变好。继母喜欢我,还为此包容我的过错。我喜欢这种被接纳、被大家喜欢的感觉,尽管我羞于承认。
然后有一天晚上,继母只穿着睡衣走进我房间,把我撸高了之后掀起衣服邀请我从后面进入她。我又惊又喜,我从来不知道她原来这么渴望我,这么需要我。我感到自己很强大,很重要,我喜欢这种感觉,于是毫不犹豫地征服了她。
完事之后,她像奖赏一个做对事的孩子一样摸了摸我的脸,亲了我一口,然后离开 。
这一切都是一个谜。她是一个谜。然而我享受其中。我相信我是支配者,她被我征服了——这个最不可能的人,我俘获了她。
我继续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新近才拥有的愉快家庭生活,和爸爸一家子出游,和继母不定时地打炮。很快乐哈,每个人都笑得很甜,然而我有时会心痛。
我不知道这究竟对不对——一方面我知道这不对,另一方面我相信我的继母,这个有知识有能力、锐利精干的女人。我想要继续支配她,又对她拥有的能量感到迷惑。我被吸引着触碰她的底线,又对揭开掩盖在真相上的那一层脆弱薄膜感到畏畏缩缩。
我很迷茫。我想要大家继续爱我,不想要爸爸恨我,但又暗暗羞愧苦恼。我有很多担心,也有很多愿望 很多欲望。我在和继母的性爱游戏里越沉越深,我对她的依恋已超过了她对我的渴求,我开始有点不安了。
在妹妹们的生日派对上,妹妹和客人占据了继母所有的注意力。我感到一点嫉妒,逢周围没人就肆无忌惮地亲吻她,想要引起她对我的爱欲。哪知她居然勃然大怒,对我大发脾气,叫我再也别碰她。
我惊呆了,我好像清醒了那么一阵子,然后感到雪崩般的心痛。
我虽然并不十分清晰地明白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我也懵懵懂懂地知道我在爸爸家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我忽然明白我从来没有对继母的支配权,无论是性还是爱。一切都必须按照她的游戏规则来。我只是小小的叛逆了一下,然后就出局了。
连带着,我已经对我的妹妹和爸爸这么喜爱,对这样愉快的家庭生活这么依恋,现在这一切都要离我而去了。
我感到被玩弄,孤独,被欺骗,愤怒,忧伤,绝望。
于是我爬到树上发疯撒野,破坏了这个本来很完美是生日派对。故意从树上跌下来假装瘫痪,让爸爸伤心又生气。而继母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我明白我得离开,但是我多么不舍,又多么不甘。尽管我似乎永远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尽管我愚蠢 我犯了错,但这代价过于沉重,这错误也不该全由我担责。
我不是唯一犯错的那一个。如果有人知道真相,说不定还会视我为受害者。如果我要的幸福遥不可及,她的家庭也岌岌可危。
于是我找到她,要她说出真相,可是她的才能和逻辑让我目瞪口呆——她知道这一切会怎么发生,她毫发无损,而我失去了爸爸的信任。
她问我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绝望和屈辱之中我流着泪喊出了“正义”,她漠然一笑。
是的她早已看透了我。这根本无关乎正义,甚至无关乎对与错。她想要不危及家庭的年轻性爱,我想要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然而这比交易的基础实在过于脆弱——我幼稚 懵懂 冲动 叛逆又脆弱。她曾预见到这一天的到来吗?可能吧,但她此时都已冷漠得忘记了我还是个脆弱的孩子。
她急于自保的锋芒还不是伤我最深的,伤我最深的是爸爸——在我剖开己心 强抑着羞愧 自我厌恶和恐惧的情感,向他吐露真相后,他居然选择相信继母的说词,而把我当做为求取关注而别有用心的说谎者。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不相信我(观众肯定是能理解的)
但我知道这一次,一切美好的希望都真正的离我而去了。尽管我自知无望地试图挣扎和辩解,甚至强吻继母试图激起她的爱欲来拯救我,然而一切都结束了。所有人都不爱我,漠视我,甚至暗暗恨我。爸爸不相信我。温暖的家成了泡影。
尽管我极尽叛逆,好像对一切都满不在乎,但其实只有家和家人是我最在乎的,我最依恋的——我无法舍弃的。
我彻底绝望了。“正义”是什么?我不懂,我只是脱口而出。
我像爱丽丝跳进了兔子洞。是什么杀死了我?我的愚弱?她的欲望?他的冷漠?我不知道。
如果我没有死,一切又会怎么样呢?
我是以悲剧角度来理解这套电影的。
这部悲剧的主轴,就是建制内的权力阶层消费弱势阶层,引发道德冲突,最后演变成悲惨结局的故事。后母继子的乱伦情节,只是提供了一个环境,令这种冲突更激烈更荒谬而已。本片跟伦理其实是没什么关系的。
女主角安妮受过高深教育、生活富裕,从事一个掌握权力且备受尊重的行业,又拥有幸福的家庭,甚至高尚的情操(例如正义感),是个标准的西方知识中产,或我们俗称的左胶。另一方面,她的继子古斯塔夫则完全相反:来自破碎家庭、没钱、思想简单、也没什么特长。
然而,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继子,还有一样东西可以拿出来被消费和使用,就是他的肉体和尊严。而他作为继子的身份,更令他从一块寻常小鲜肉变成一块珍稀的小野味,使一般的偷跳变得更刺激、更exotic。对道貌岸然的安妮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
在现代物质社会里,大家拼命生产就是为了消费,消费的目的呢也就是为了逃离现实,以调整心态去继续生产。不同的只是,我等凡夫俗子的消费就是吃顿好的异国料理,或者到国外旅游血拼一下。而安妮大妈比较会玩,不游泳的去游泳,不纹身的去纹身,其实都是为了获取逃离的快感。但是这些都不能满足她,那最后就玩大的,来个AV情节勾继子,算是终极逃离,高端消费了。
就是这样安妮开始了猎奇之旅。双方的第一次出轨,是安妮主动去挑逗古斯塔夫,一开始好像是她在取悦他,但后来画风一转她就转过来以后进的方式完事结束。整个过程表明了她是把古斯塔夫物化来消费的意图。因为,那体位根本不用看到对方的脸,而事实上双方的表情也是比较机械的。说白一点,安妮需要的就是一根年轻的阳具,因此不用看见他。物化这点,在事后她给古斯塔夫买“配置最强”的电脑时就更加明显了。不过这场戏比较耐人寻味的其实是古斯塔夫的反应。他没有反抗,却也没有表现出多享受。这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环顾四周,一般人对权力阶层的需索不也是持着这种不假思索的消极接受态度吗?
于是,两人建立起了秘密关系,迅速变得火热,古斯塔夫备受煎熬,以致东窗事发,安妮想都不想就出卖古斯塔夫,尖锐冲突随即爆发,电影也进入了最有趣最有张力的部分了。这个我不多说,大家自己看自己感受。反正总结就是一句话:作为消费品,被用完即弃就是古斯塔夫的命运。
很多人说古斯塔夫的结局太软弱,跟前半部的他不符。我反而觉得这是合理,因为权力阶层不但控制了正常的控诉渠道(他后来到律师事务所找安妮理论那场),更加把控了对“事实”的定义权,弱势阶层根本不能做任何的反制行动。能想象,古斯塔夫是在严重的无力感下选择自杀的。既然打不过你,自残往往成为弱势人群唯一的反应。为什么有被迫害者选择自焚,为什么工人选择罢工,也是这个道理。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结局才符合电影作为悲剧的形式期待。
另外,我也不太同意有些人说本电影跟女权之间的关系,试想想如果故事改为后父勾引继女的话,大家的注意力就肯定走偏了。
最后想说说,就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在人物刻画够真实。其实戏剧应该就这样,把真实的人放到虚构的环境里经历虚构的情节,这样才有冲突,才能击中观众的心,令人思考。就好像接近片末安妮哭泣的一场,加上去更让人觉得这个人真实。可这并不是告诉你她有什么恻隐之心,而是突显她的虚伪,而这种虚伪就是现代西方精英权力阶层的特质。
豆瓣评分7.2,我感觉《红心女王》被低估了,可能是电影尺度、叙事风格及中西方文化认知差异导致的。作为一部丹麦电影,冷峻风格贯彻始终,其冷峻之风,可与《狩猎》相媲美。情节起伏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也够人细细品味。继母与继子的非正常关系最终导致的悲剧,是让人出乎意料的,开放式的结尾更是让人不由得往不好的方面想。律师知法犯法,事情败露后判若两人,讽刺意味十足;继子青春叛逆,年少无知,最终被反诬,酿成悲剧;作为父亲,很早就看出端倪,却一直隐忍,可以说有些优柔了;律诗妹妹刚开始正义感十足,最终却屈服于现实。电影中每个人都充斥着矛盾,而矛盾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片中也有不少隐喻,需要仔细看。影片的取景、构图都是非常不错的,与电影结合的非常紧密,没有一出多余的镜头,该暖的地方暖,该冷的地方冷,同时也有很多象征,整体观感尚佳。个人还是非常喜欢北欧电影这种揭露人性阴暗面的电影的,他能帮助我更好的看清现实。所以说,关注妻子的心理是很重要的,年轻人也应当稍稍节制感情,注意保护自己,因为人心不古,变化难测,人性本恶。
在我看来争论人性是善还是恶是没有意义的。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伤害同类,并与同类合作,合作抚育后代、合作生产、合作创造生存环境、合作满足彼此的各种情感需求。之所以人类需要合作,是因为单个的人类力量太渺小了,人类无法依靠自己单薄的力量在自然环境生存下去。人类的这种群居属性是印在基因里面的,这是人类善的根本来源。
那么何时人性会表现为恶呢?电影里面的女主,有一个片段提到过,她的第一次性经历似乎是被强迫的;还有一个情节,女主不顾一位受害女生的感受,坚持让她出庭(其实她完全可以更耐心一点);还有在停车场时威胁被告。这些描画了女主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来自异性的不尊重更加的敏感。当她面临继子的指控时,竟然能把事情做得这么“绝”,这并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律师,而是因为她感受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威胁。
人在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受到巨大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做事情可能会失去底线。
不过,显然这部剧里面女主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由于她曾经的经历,导致她对来自他人的不尊重更加地敏感,自尊心更容易受到威胁,更容易做出失去底线的事情。其实我想她在决定对丈夫撒谎并指赖继子时,应该能明白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即便不导致继子的自杀,也会让继子失去亲人,并受到很大的心理伤害。但她依然这么做了,可见她的自尊受到了多么大的威胁。
实际上在解决这种问题时,并不是要满足自己的被尊重需求,因为这种高于正常人的需求就像无底洞,会让人活得很累。正确的做法是从造成低自尊的原因上出发,消除影响,恢复正常的自尊水平。
这部影片不足的地方是没有设计足够的画面和情节更加深刻地刻画女主在两性关系上的低自尊情况。这导致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女主会把事情做得这么绝,他们可能会认为是女主心性本恶,就像大多数国人认为现实社会里那些做坏事的人都是恶人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对一个精神正常、能够自主思考并做出自主选择的人,善是印在基因里面的,他之所以作恶,只是因为他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受到了威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和受人尊敬的人在一起,比跟不被人尊重的人在一起,能够相处的更加轻松。因为第一种人,他们的被尊重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他们更懂得尊重别人。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马斯洛5大需求理论中的第4项,中国人普遍缺乏,所以当一些特殊事件发生时,我们会被同胞表现出来的恶所震惊。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现存的社会体制造成的,这种情况也在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日显著存在,不过日本比较轻,可能是因为社会体制得到了更新,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这种社会文化不好的一面,于是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更多的敬语和礼仪。较好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1.剧本改编的是拉辛的《费德尔》,往上溯源是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
2.删除了和“男孩”对位的“女孩”形象,即阿尔忒弥斯和爱丽丝。
3.因此安妮的形象在电影中简化为单纯的欲望,失去的是古希腊版的“宿命”和拉辛版的“嫉妒”。
4.电影落点在社会福利机构的讽刺和家庭关系的探讨。
5.得到丰富的是古斯塔夫,他不再是一个单薄的角色,一个欲望和惩戒的具象代表。
6.最缺少的是《费德尔》中刻画的双主角之间的感情。《红心女王》里让安妮一黑到底,古斯塔夫最后楼下的强吻很有力,很悲剧,但仍然很难看出他对于安妮的情感,与之对应的,前半段出现的小跑友在剧情中消失。同理,因为让安妮一黑到底,缺失了她对古斯塔夫的情感。这并不能单纯归类到中年危机/对于丈夫疏离家庭的报复。
7.其实对于重组家庭的背景设定已经足够有想法,但站在情节佳构的立场上,渴望看到“爱丽丝”形象的延伸,安妮的两个女儿功能太少,有没有在“新女儿”和古斯塔夫之间构建新关系的可能。
8.最后还是回到古斯塔夫,萨拉凯恩在《菲德拉的爱》中对希波吕托斯的人物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结尾给予其和菲德拉的关系一个完整的交代。但《红心女王》中,安妮在单位里给予古斯塔夫的反馈几乎只是一个情节上的“反应”,古斯塔夫,他可以死亡,他也可以孤单地死亡,但或许有更好的方法给予他一种盛大的审判,让情节和立意在结尾达到一个完整。
4.0。几场性爱戏起到了刻画心理状态的作用,夫妻间对峙也很精彩,败露之前的铺垫其实可以短一点,崔那杜红完美,对着镜子自我欣赏那一段看的我都想上了,熟女的魅力。
给女儿梳小辫刷牙,按时接送马术班,去森林里跑步遛狗,定期举办沙龙,端起红酒假笑,她以为自己什么都有了,一个刺身,一朵浪花,一盘卡带,少年胳膊上的一撮茸毛,随风摇摆,险些要了她的命,让中年女性心甘情愿脱轨冒险的,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女王,若不打算愛便不要撩,即便少年什麽都不能给你,但他愛過你,他勇於承認。
连他们家的车道也像一条阴道,进进出出之间,欢愉顷刻变眼泪。大人的世界里,欲望和真相都太重了。
算是一部心理学视角值得研究的电影。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自我发展尚未健全的时候进行这种情感侵入和掠夺是非常非常危险并可能摧毁人一生的,所以这不仅仅是个伦理问题。
情欲暗涌的《红心女王》颇为有趣:这位散发着知性气质的女人既是伦理的辩护人又是禁忌的盗猎者。她在这个看似温馨和谐的家庭里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而她日渐衰老的身体也依然拥有操纵男人们的权力。事实上,从道德解放的角度来谈未成年人保护议题并非北欧电影首创,本片相比《道熙》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并没有将这段《忘年恋曲》强行解释为爱情,而是作为解除女主角中年危机的情感途径。不幸的是,这条畸形而曲折的岔路很快走上了穷途末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最终随着那个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镜头变换成了施害者与被害者的关系、指控与辩护的关系、真相与谎言的关系以及两性之间的权力关系。临近结尾时,一只强悍有力的大手死死捂住了《红心女王》的嘴,似乎在警告她谁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她的惊恐与沉默也警醒我们谁才是真正的黑心老K。
非常厉害的一个剧本,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女演员,这种中产阶级大妈和小鲜肉的情欲故事,竟然还可以拍出这样的新鲜感,竟然是用这种灰色的方式。女主角的职业设定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复杂,婚姻,道德,法律和两性关系用这样矛盾的方式展开,男孩的思维方式也非常的有趣,他就像爱丽丝一样跌进了兔子洞,最后有几分《狩猎》的影子,整体上非常的北欧特色了。
咋舌!中产阶级后母与涉世未深的小鲜肉继子,产生了一段不伦之恋,探寻情欲的多样性,各取所需,尺度宽松,床戏大胆,再借由畸形事件剖析人性的残酷面,从而反思社会准则及道德底线。电影的结构十分玩味,女主的律师职业设定非常有意思,凌驾法律和道德之上,悉心规则,伦理辩护,却又是禁忌的盗猎者,引导大众说出真相又百般诡辩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使得电影的故事更为复杂,婚姻,道德,法律和两性关系都在她身上矛盾的展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成人世界的深算预谋和利己主义,丑事败露,就如禽兽般冷酷无常,人性之恶就在转念之间。电影的常规叙事和意识流的切换手法,也为这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悬疑感和疏离感,白雪皑皑下,却是血色寓言,典型的北欧风格,冷峻而扭曲。★★★★
相比少年的单纯,女主对情感的漠视导致了令人痛苦的后果,我们看到她所有的不安全感和缺点,看到她的孤独和道德上的复杂模糊。不过她背后有一个舒适区的家,这是她不能失去的代价。
各种意义的颠覆。在这个故事里,性的掠食者翻转为一名中年女性。不不,“她跪在地上以臣服的姿态接受那个男孩儿”并不是“迎接自己的第二春”,第二春里至少还有些许情爱的成分,而她只是在冷静捕获一只稚嫩的猎物。描写中年女人与少年之间忘年恋的片子,前有《教室别恋》《朗读者》,有凯特女王的《丑闻笔记》,艾玛汤普森和白头弟弟的《儿童法案》,但角度要么是对忘年情欲的探索,要么是对女方投入关系后承受惨重代价的同情,要么是对少年维特自我燃烧式的柏拉图精神恋爱的痛惜,像这样探讨性权力完全失衡的关系中,强势的成年方如何道貌岸然残酷猎杀未成年的题材,够大胆也够震撼。女主体貌看起来像60岁,少年对她似乎没有什么身体或精神迷恋,最多的感受大概是原以为自己是征服者或平等的游戏参与者,但关系翻转后,不甘于被操纵、利用和玩弄。
繼母撩完就跑,順帶泼了一盆髒水。
开始有点慢,然后渐入佳境,看完直逼五星。如果结尾主旋律一切败露那就太low了。就是要这种真实感。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秘密都会被揭穿,也不是所有真相都一定会大白,但你一定会为你不合时宜的欲望与刻意隐瞒的真相买单。还有就是永远不要撩一个心智未成熟的少年,他们为了爱会奋不顾身,他的人生刚开始,怎么可能要用余生那么长的时间去守住一个他本引以为傲的秘密?这个片子真的是赞的,很多深思。作为帮助性侵案受害者的专业律师,一边给受伤害的小姑娘鼓舞打气让她勇敢说出真相。一边给与自己发生不伦恋情的少年洗脑 “发生的与永远不会发生的是一回事儿,言外之意就是你最好忘掉这件事。”讽刺的双关啊,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那么好进入的,做任何事都要遵守游戏规则,但或许这才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
6/10。从女主不承认那里开始有趣,前期就是单纯的中年妇女思春记。丈夫和儿子的对峙像是雄狮在争主权,男孩为了正义而流泪,父母为了家庭而粉饰。无爱可诉。(录音笔在哪里)
剧本确实好,可以用来翻拍了。想看欧容拍这个故事。
1.尺度颇大,无论是从性爱角度还是从伦理角度,后妈与继子的三场啪啪段落和之前的几场暧昧撩拨段落,真令人着迷;2.身为律师的后妈最后劝继子选择忘记,让事情过去,重新开始,恰恰跟她之前对她的受害人所说的要勇于将真相说出来形成鲜明对比,实在讽刺,深思后更是令人不寒而栗;3.看到有人提到《狩猎》,《狩猎》是儿童世界无知的恶意,那么本片便是成人世界充满诡计的险恶。
后母和继子偷尝禁果的大尺度伦理片。一个有如狼似虎的欲望,一个有青春鲜美的肉体,本来各取所需结果失控悲剧…看到一半以为会搬出道德法典,结果女主直接黑化真带感!成人世界充满“狩猎”,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洁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啪啪啪还是少年好用。
虽然这片子重点无关性别,在全球metoo运动大潮下,还有女导演敢拍这种很可能被女权激进分子拿出来鞭笞的作品,欧洲电影人属实很酷很有态度。年龄、阶层、家庭各种层面的非平等对话造就生理欲望、伪善面具以及少年正义之间的撕扯,很残酷。如果导演做得更绝一点更黑暗一点,其实可以把男孩儿写得更有手段,通过录音告诉父亲真相,然而懦弱的父亲还是选择保留家庭的完整。
知法犯法,挑战伦理底线,道貌岸然的伪善,老脸厚皮的自欺欺人,脸不红心不跳的虚伪,这场揭露撕破光鲜亮丽中产阶级真实面目的私房戏真是太露骨,美好少年无辜献祭中年危机的毒妇,尺度之大罪孽之深令人发指。
#48th IFFR# Voice-Big Screen Competition。圣丹斯鹿特丹双选。Trine Dyrholm的表演确实很有统治性,尺度很大,把中产阶级更年期女性的情欲演绎得十分到位,剧作很扎实,对情欲、道德和对法律(女主角职业为青少年律师)的探讨相得益彰,除了[教室别恋],隐隐还有些[狩猎]的意思。《爱丽丝漫游奇境》在片中成为了结构性的存在,片名“红心女王”也是来自书中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