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少年

剧情片大陆2012

主演:鲍振江叶昭

导演:张思庆

播放地址

剧照

拾荒少年 剧照 NO.1 拾荒少年 剧照 NO.2 拾荒少年 剧照 NO.3 拾荒少年 剧照 NO.4 拾荒少年 剧照 NO.5 拾荒少年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16 16:13

详细剧情

  马跃进(鲍振江 饰)是一名在厦门生存的拾荒者,他长期混迹在火车站,跟踪扒手,把扒手们扔掉的钱包捡起来,联系失主以勒索小钱财。有一次他捡到了一个钱包,一张女人的照片从钱包里掉出来,被拾荒的小男孩(叶昭 饰)捡到。小男孩一直跟踪马跃进,想趁他上厕所的时候偷走钱包,却被马跃进识破了。马跃进与小男孩纠葛许久之后才弄清,原来照片中的女人和小男孩有很大渊源。马跃进想勒索钱包主人却进入了一个圈套,而小男孩把一切看在眼里。死里逃生后的马跃进与小男孩冰释前嫌,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被小男孩打动的马跃进决定在新年过后带小男孩去寻找亲人,一老一小踏上了异地的寻亲之旅……  本片是北京电影学院2012届毕业联合作业,获得了第四十九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奖项。

长篇影评

1 ) 梦与现实

拾荒少年》从导演的片名中,我们一目了解地就知道了故事中所讲述的对象是这个社会中边缘人群:俗称叫捡破烂了。他们生活在城市那些破烂的角落,靠拾荒拾破烂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一般的眼里他们是贫穷与肮脏的代名词,在社会中,人们对他们的眼光是排斥与回避的,导演就是从人们异样的目光中开始故事的讲述。
《拾荒少年》是青年导演张思庆执导的短片作品。二个城市底层的人,先是由同行是冤家的一场争斗开始:老拾荒者的生财之道就是跟在小偷后面捡小偷取了钱丢下的空钱包,用里面其他有效证件来跟事主要些小钱,这是老拾荒者不得以而为之的一种生存之道,虽然不怎么光彩,但也是他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不承想这种门道却被小拾荒者给偷窥到,结果自然是便是一场你追我赶的争斗,追逐着配乐中即有着对都市人生活一种嘲弄,也传递着二个人追赶着的紧张,镜头在不同快速越过的场景中展现,让人明显到一种迫于生活的压力。

在这场追赶的争斗中,老拾荒者紧追不放,小拾荒者努力地奔跑,二个人在大街小巷中快速地穿行着,故事的悬念开始产生。他们是一场同行间的争斗呢?还是背后另有隐情呢?真相峰回路转:小拾荒者并不是抢他的生财之道,他所关注只是一张普通照片,因为那是一张代表是他妈妈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最初老拾荒者是没有兴趣的,但是背后的故事却引起了老拾荒者的关注。

老拾荒者的心理变化是剧情变换中最重要的主线,他最初的意识中有着利益驱动,还有一种善良的萌动。于是他把小拾荒者带回家,在一片黑暗的路途中,老拾荒者那个破烂车照路灯的一点光明象征着一丝暖意与善良。坐在黑暗的小屋里子,老拾荒者提醒着正在看故事会的小拾荒者“还有五香卷咧”。从这句普通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拾荒者对小拾荒者的关心。他虽然有着自己的利益目的,但是他对小拾荒者的关心也是真实的。导演对老拾荒者是一种多元素的呈现。他有着城市中迫于生存的技能,有着虽然得钱门路并不光彩但是却也让人可以接受的行为,还有着想赚一笔的小自私,但又有着内心深处还有一种关心与善良。

随着剧情的发展,老拾荒者的小赚一笔的发财梦破灭,被小偷们痛扁之后对跟在旁边的小拾荒者用唇语告诉他快跑。至此老拾荒者行为的情感与行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点,他开始想着保护小拾荒者,他对小拾荒者寄语的感情开始增多,随着剧情的展开,老拾荒者开始了真正地转变,他发自内心地想帮助着小拾荒者愿望,二个人一起在工地上探寻一起努力、一起挣钱存钱积累式蒙太奇的手法,刻画着一个他们内心美好的愿望。

但是事与愿违,老拾荒者的老家已经人去屋空,而小拾荒者的愿望也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他的爷爷也没有告诉他真相,也是给他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而这个梦在老拾荒者这里也没有让它破灭,而是依旧让他继续着,老拾荒者为了小拾荒者的梦依旧努力的。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把故事会穿插在其中,意寓着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个的故事。在繁杂的都市生活,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麻木着。但是在那个城市的底层,导演运用着一种强烈的对比风格展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真诚。他们的衣着是破烂的,脸与身上是脏的,低矮的房子四处漏风,房间里的东西都是旧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二个人之间发生充斥着最厚重的感情。老拾荒者开心地拿出二张火车票,他要与小拾荒一起回安徽。他也想家,也想自己的女儿了。而小拾荒者也送了老拾荒者一件礼物,一个画报封面女郎的小人。在脏乎乎地纸里包裹着小拾荒者最真挚的情意表达。二个人的礼物虽然都不算厚重,但是里面承载的情感却异常地让人感动。
站在阜阳火车站的出口,二个人都穿上了干净一些的衣服,虽然他们形象已经从一个流浪的拾荒人变成了二个归乡人,但是从他们背后背着编制袋却还是流露出他们真实的身份。导演在此表达二个归乡人的美好与热切的盼望,虽然二个演员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却在态度与行为上表现出寄语着希望。

剧中导演一直追求美好真挚情感的表达与流露。他所追求的风格视角不是人们所常见的都市生活的视角,而是人们所忽视或是有些排斥的拾荒人做为故事的主角,通过二个底层人物的情感表达宣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而这种表达风格背后却也折射出了人性的亮点与职业、高低贵贱没有联系。最底层疲于挣命的人的心中也有着最美好的情感,而那些衣冠楚楚的人性内心却是冷淡的。那个丢了钱包的事主对老拾荒者的态度与反应又是那么现实与真实,人性的冷漠那个明亮的办公室中让人感到一种寒意。

《拾荒少年》主题是一个寻亲的主题,这个主题这二年比较热门。不同的电影间展示的视角不同。而在此剧中寻亲的主题,剧中的二个人相互影响着与支持着。小拾荒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个谎言,但是当他看老拾荒者没有找到想念的女儿后给老人买了一瓶酒,借以表达对老人的一种安慰。他希望见到亲人时,自己是干净让人喜爱的,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他却还美好地希望着。

最后的结尾,老人牵起了孩子的手,走在磕磕绊绊的路上,虽然前途的路对于老拾荒者还有些茫然,而对于小拾荒者充满希望。老拾荒者正是源于不让小拾荒者失望还在努力着,生活也还在继续着,故事就此结束。

故事寻亲的主题更是一种温情的表达,结尾依然表现着他们的盼望与努力,虽然他们的命运没有真正的改变,前途的路也充满了未知,但是他们会继续地走下去,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最温暖的情感。

而电影所表现真挚的情感在最后画面定格在他们二人同共走在一起的路上。他们生活中的边缘人群,他们被社会所漠视着,虽然他们的地位被人们所不齿,但是他们内在的感情却是最真挚的,他们的感情没有在任何的边缘,在人们的心中闪亮出最让人感动的光环。

2 ) 拾 光

两个完全陌生的人,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人在囧途》中,王宝强的花式搞笑与徐峥的正经对比强烈,两人从陌生到熟识,最终完成了由冷酷到温情的转化。
而在《拾荒少年》中,这样两个陌生人的联系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有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
片中多次出现的女人照片是重要线索,也是一条明线,因为这张照片,老人与小孩之间才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而影片的另一条暗线,则是小孩与老人之间情感的变化,从开始的相互仇视到相互依赖,中间发生的故事生动而又耐人寻味。
在情节方面,导演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让影片出现了几次大反转。第一次,孩子在与老人的争执中,开口说了话。伴随着,镜头由仰到俯,将主动权交给老人,继而就有了后面那段孩子对自己心酸身世的述说,也证明了孩子对老人的信任。而一个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世故,不能不让人心寒。影片的第二次反转,也是最后最大的反转,男孩历尽艰难险阻要找的妈妈,竟然只是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然而在这趟可能没有结果的寻亲之旅上,在寻找一个陌生人之时,却找到了那个最终相依为命的人,这可能是影片最温情的地方了。
同时影片也有几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片头的老人交接拾荒所得时,处在一个巨大肮脏、遍地狼藉的垃圾场,而在主体之后,陪体却是不远处耸立着的高楼大厦。这样的场景出现不止一次,而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也暗示了影片的基调,小孩在寻母道路上屡次碰壁,麻木不仁的老板对于老人的温情没有丝毫怜惜同情。当痛苦与磨难成了家常便饭,此中的温情便显得尤为动人。
而要说这个片子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不是老人与小孩互相关心,也不是老人为小孩买三十多本故事会,而是出现三次的“回家”。夜里江水倒映着高楼大厦闪耀的灯光,湖水波动,而桥上,伴随着虫鸣,老人佝偻着脊背,缓缓地瞪着三轮车,昏黄的吊灯下,蜷缩着目光炯炯的孩子。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场景,是在老人与小孩互相认识的第一晚,两人都有各自的意图,各自的目的,各自的守望,却又相聚。而第二次出现这样的画面,是在老人与小孩发生冲突后,老人拉着孩子回了家,老人被这个可怜的孩子牵住了心,孩子也同样将一切都坦白给眼前的老人,把信任完全交予他。而第三次出现时,老人与小孩已经依赖彼此,老人帮孩子找母亲,孩子也带给一个孤独的老人以温暖。从陌生到信任,同一个情景,却带给人不同的感情。
在影片的结尾,得知真相的老人在孩子坚定的眼神下,与他一起,再起踏上了这趟没有结果的路程。他们的身影由远到近再到远,就像一对对本来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从陌生到熟识再至并肩,他们的故事,给这个冷酷无情的城市,注入了一丝温暖,也为我们可能被太多丑恶蒙蔽的双眼,打开了一线光明。这样的拾荒者,拾起的不是破铜烂铁,而是冰冷城市里的一份温情、一束暖光。
值得思考的是,影片在叙述顺序上,采取顺序,从头到尾,缓缓道来,在片头出现的引子,是老人的日常生活,镜头的晃动凸显了真实感,也增添了生活气息。但作为一个开场白,未免让人有些扫兴。若影片并没有从头开始,而是运用插叙,先从老人进书店买三十本《故事会》,出门被照片吸引,镜头转化为老人视角,由远及近,直到照片占据整个镜头,而再一拉远,则是小孩视角,接开头他在老人破烂中刨出钱包看着照片,镜头拉远,继而就是老人发现小孩,小孩抽出照片,撒腿就跑的情节。这样的叙述可能更加吸引观众。而影片在程序和手法上很娴熟,但却缺少新意,没有突破性,比如在老人与小孩巷子里的追逐戏中,整个影片的镜头,剪辑,角度似乎都很眼熟;再比如老人与小孩和解,互相关心的那一段积累式蒙太奇,是太常见的手法;而整个故事,似乎又与《故事会》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会被影片中的温情打动,却也在看过后忘记它的名字。

3 ) 为边缘人物呐喊 --浅析《拾荒少年》

《拾荒少年》作为一部学生作品来说,是十分优秀的,但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片子中有些地方显得不够成熟。在这篇评论中,将会逐一分析该部影片(包括好与不足之处)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被拐卖的少年在一位老人帮助下寻找妈妈的故事,老人的工作是垃圾回收,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多年在厦门没有回家,为了帮助小孩寻找妈妈,两人回到老家安徽。经过一系列的寻求,老人最终发现小男孩拿着的那张照片其实是一名知名女作家,根本不是小孩的妈妈,但他仍然带着小孩找寻。
首先想说的是该片不足之处,在演员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周到,影片中设置的人物是在安徽,但小孩的口音完全就不是安徽的,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很容易让观众挑出漏洞。除了这点小错误之外,影片的剪辑也有问题,在片头老人从钱包里拿钱的那部分,直接就跳轴了,这也是观众很容易发现的一点。当然,导演在节奏的把握上还不是十分到位,就比如在老人从厕所出来发现小孩在他袋子中找照片的那部分,节奏就慢了,然后突然又加快,就到了追逐戏那部分。最后一点就是剧情有些浮夸,比如在老人回到安徽老家回家敲门发现女儿不在的那部分,老人竟没有表现出伤心,而是继续带着小孩找妈妈,这太不贴切了,当爸爸发现女儿不见了竟如此淡定。(补充一句,影片的背景音乐太多了,这会让观众觉得导演是在掩饰故事情节的薄弱)
接下来当然是要说《拾荒少年》的亮点了,最吸引我的是选材上,选取了社会的边缘人物,可以说是对边缘人物的一种呐喊,体现出一种人文主义关怀,尽管影片中也有社会丑恶的一面(拐卖小孩、欺负弱势群体),但更多的是社会的温情,就像影片的主线一样,老人由最初的滑头到最后转化为一种对小孩的父爱,不求回报只想帮助小孩找回妈妈。导演对人物的设置十分丰满,老人粗俗的一面,经常把妈嘞个逼挂在嘴边,这也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像这种生活处境下应该大部分的耐心都被磨光了吧,还有滑头的一面,起初只是想从男孩那贪点便宜,一个转折之处,当老人知道小孩是被拐卖来的之后,他想到了远在安徽的女儿,心中那未被泯灭的父爱,将对女儿的爱倾尽在小男孩身上,似乎有些赎罪的意味。除此,影片的结局也比较成功,导演用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来收尾,显得不那么具有悲剧性,也给了观众希望。可以这样说,也表现了导演对小孩的关怀。
本来是想结合《小武》、《盲井》来一起分析这部片子的,但还是觉得这部影片要单独拿出来评论,毕竟我看其他这类片子是受到《拾荒少年》的影响,所以该片值得特别对待。

4 ) 想念——影片,《拾荒少年》中少年的人物分析

有想念过母亲吗?可能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呆在家中,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每天有着母亲的悉心照料,从没离开过父母的身边。影片讲述了一位拾荒的少年在拾荒的时候发现了母亲的照片,可照片却被马跃进拿走,马跃进看着这面前的有钱公子,决定帮他找到他父母拿点酬劳,可结局却出乎意料的改变了,公子哥的母亲是瞎编的,还被误以为是偷钱包的小偷,马跃进感觉无法接受,可看着小孩那可怜无望的眼神,于是编了个谎言,带着少年一起去见他“母亲”。
影片是一部具有社会现实与亲情的剧情片,也是一部纪实主义风格的经典影片,本片是北京电影学院2012届毕业联合作业,同时也获得了第四十九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奖项,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突出的现实电影。影片中运用了运动镜头和长镜头为主要形式,几处的运动镜头与远景的结合为少年与马跃进追逐的那场戏增添了些许动感,镜头渲染了整个气氛,给了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感受到了少年不想被马跃进抓到而拼命的挣扎与逃脱,影片也主要运用了全景与特写的拍摄,少年抱住马跃进的腿想求他还回他妈妈的照片,用特写抓住了少年的神态变化。最后的全景,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爱。此片的音乐也别有一番滋味,影片的开头用了轻松欢快的音乐来烘托出马跃进在等待小偷偷完的钱包时的那种愉悦与欢乐,仿佛已经变成了职业。片中的大部分场景都是用欢乐的音乐来渲染气氛,唯独最后结尾时的悲伤音乐与之前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观众感受到了最后马跃进的内心想保护这孩子不受伤害而编出的谎言是那么的真诚与朴实。影片少年的转变也是一大亮点。
我讨厌你。“我想找到你妈妈”这大概就是影片刚开始少年的内心独白吧。当马跃进恐吓少年要是不把照片和钱包就交出来,就把手剁下来的时候,少年害怕了,把照片和钱包都交给你马跃进,可是当马跃进转身离开时,少年抱住了马跃进的腿苦苦哀求他换回他妈妈的照片时,少年的内心是如何的纠结?他很难过,妈妈的照片和他刚找到的名片是他唯一可以找到妈妈的线索了,他不想马跃进拿走只能苦苦哀求着让老马换给她,导演用的特写把少年那瞬间的神态变化刻画的恰到好处,也让观众感动不已。老马答应少年帮他寻找母亲,因为少年怕老马会把他卖掉,所以他装作了聋哑人,老马想勒索少年的爸爸钱财却进入了圈套,最后被少年的智慧救出,可妈妈的照片与名片都在坏人手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老马害的,少年他愤怒的说话,“我讨厌你”这是句多么难受的话,是少年心中的压抑,是少年心中那唯一线索丢失的咆哮。少年讨厌老马,只是因为老马丢失了他最重要的东西。
我想你妈妈。 当看到妈妈的照片被撕碎后散落在地上时,少年眼眶湿润了,他哽咽了,他感觉妈妈瞬间离他远去,唯一的线索就这样消失了,导演用了近景,突出了少年内心的难受,强调了少年是多么的想念母亲,想早点找到他,导演非常细腻的刻画了人物心里与内心活动,当老马决定和少年一起捡破烂凑路费回家时,少年的内心十分的开心,还与老马开了玩笑,少年仿佛看到了希望,仿佛看到妈妈朝他笑了下,那心里的开心溢于言表,导演用了长镜头拍摄了他们在一起凑路费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欢乐,可少年的内心还是渴望回到妈妈的怀抱。可现实永远比想象来的糟糕。
我来找你了妈妈。他们凑够了路费回到安徽,老马无意中看到了书店的玻璃上有少年妈妈的身影,后来老马才得知少年的妈妈根本就没这个人,可是为了让少年安心,老马说了句:走,带你去找你妈妈。少年愣了愣说:我先换件新衣服,这句话让无数观众动容,导演用了全景把少年的人物心理刻画出了,内心感到无比兴奋,因为他可以看到他那日思夜想的妈妈了,他对妈妈充满了好奇与思想,想穿了好点去见妈妈,让观众也感受到少年对母亲的想念。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旅程是离开父母的,也都会想念父母,影片里的少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就好,而我们已经比少年幸福了,我们至少有个家,就要学会珍惜母亲在身边的日子,多想念点她们。

5 ) 帮女朋友写的影评

影片 《拾荒少年》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毕业作品,运用所学知识在文本,尤其是构图和拍摄手法上,有一贯北电的特点(大概是师出同门吧),同陆川的《寻枪》就有众多相似处。剪辑和摄影都有出现了失误,音乐也有滥用的嫌疑,美术也可以看的出资金的有限,但都达到了及格线以上的水平,与我而言影片最成功的是他的人物的建立,特别是老拾荒者的构建和确立,从一个冷漠的利己主义者(指代社会)如何一步步地同少年建立起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和他与少年共同的困境,与细节之处见真情,电影终究还是讲人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给我们交代了老人的过活方式,以此在观众心中基本建立了一个社会贫困底层,略微卑鄙或者说至少不善良,而又带点小聪明的拾荒者形象,编剧就从这几小点开始做起了文章。在之后的诱发事件中,小拾荒少年偷老拾荒者的捡来的钱包,两人展开了一系列的追逐(很多构图机位同《寻枪》如出一辙,最后的过场用了好莱坞经典的冷幽默处理),在抓到小孩孩后,不仅是将他的整个袋子翻出来,更是对他又打又骂,面对一个相对老人这样的弱势群体还弱势的人,老人没有任何手下留情,对一个孩子如此粗暴,也显示了他对这钱包的重视——重要生活来源,从这里同前文的“卑鄙”“社会底层”两点就很好的对应了起来。有意思的一幕也在这之后出现,他对着小孩先是用出了叫警察手段,看不受用,就又假装打起了电话,说要叫人剁手,这一连串的做法作为观众的我们当然觉得是吓人的,而对孩童却是很受用的,他的“小聪明”在这时候发挥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对这个人物的进一步刻画,一个孤独的离乡者渐渐浮出水面,以及对孩子产生的一点点产情感。小孩道出了由来后,老人在这时道出了非常重要的两个信息“我闺女可想我了”“咱们还是老乡”,同为异乡者的他虽有家却不能回,而小孩却是无家可回,两人都是无处安放的个体,排除物质上两人的相似,他们第一次在精神层面上建立起了共性。当然还是不能忘了他的小聪明的特点,他坚持要带小孩子回去,不仅出于同情最主要的是他又发现了一个“商机”。吃面的部分,是对他孤独的极佳的体现,先是给小孩看杂志封面女郎的胸,这一举动对孩子来说当然是不妥的,他心里也清楚,但是因为多年的独身一人,没有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人,这时候的孩子在他眼里不只是一个孩子是他的可以沟通甚至倾诉的对象。而后吃面的时候,接二连三地找话题,希望能和“聋哑的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一个人是有多孤独多寂寞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对他来说沟通都不需要回应,甚至不用“听”到,一个能接收的个体就足够了。当两人聚精会神地看少林寺时,老人看的特别开心,从他哼的歌中也可知道他肯定不是第一遍看了甚至可能已经看了无数遍了,既然这笑不是来源电影,那么八成是来源于他身边的孩子,就跟我们看电影需要人陪一样,老人也需要人陪伴,在某种程度上,一种相互依靠的关系已经有了雏形。

经过了建立和进一步刻画,老人的形象已经确立了起来,孤独而又卑鄙,穷但还不算笨,在第三幕中开始就是对他深入的剖析和他自身无形的转变。在他偷鸡不成蚀把米后,他被人架着回家路上看见了孩子,如果是保险和安全起见,这时候当然是直接指认出孩子,自保平安,这符合他这个人物利己的形象,也同上文阐述的一样,他之前非好人的形象对应。但是,他反而让孩子快跑,这是严重违反他之前的人物特性的,可能是出于对那帮小偷的愤怒所以不配合,又或是对这孩子已经有了一丝内疚和情感,至少在这里也是他人物的转折点。躲过一劫后,老人和孩子都成了避难的人,两人都被同一帮人追讨,彼此也不得不相互帮助,亦或是照顾。在家中,老人看这自己这表象上的家的摧毁,内心当然是一阵绞痛,这自己搭建的家没了,而孩子也失去了名片,他的希望也没有了,这时候他就是孩子,一个无法归家而又被夺走了慰藉的人,在这异乡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都无人可诉,一个衰老而又脆弱的灵魂露出了一角,这时他是同情的孩子的,因为短暂的陪伴和相同的处境,还有那和“可想我”了的女儿相仿的年纪,所以他决定带孩子一起回家,这个人物也发出了自己那微弱的光亮

最终是所有情绪的落脚点,老人这个人物的彻底转变和他身上透出来的悲凉与新希望。和孩子一起工作生活后,两人都走上了寻家之路也是幻灭之路。站在破财的屋子前面,看着信封里成堆的自己写的未拆开的信,老人的寄托没了,心里的那个家也没了,他孤独时的精神支架和所有苦难的最后屏障没有了。他买了30本故事会,想帮孩子把谎编圆,是因为这孩子是他的所有了也是他自己的另一种缩写,他们都经历了坚定而又固执坚信的信念的幻灭,和这冷冰冰的社会的不温柔的对待。我能为你做的不多,只能尽力多地给你买故事会;我也能做的不多,只能给你一瓶酒。他牵着孩子的手走在废墟上,是破灭,也是新生。

综上看来,老人这个角色从建立到发展都符合逻辑,并且人物的精神和外化形象相对称,几处细节也较打动人,对人物的把控精准,精细。人物的建立虽然没有创新也没有问题,良好地完成人物构建,刻画,发展。看起来容易实际也并不简单,这在当下很多热门大片中比如《战狼2》《前任三》中都是缺少的,就像《看电影》主编阿郎说的“在以前的电影常识,如今成了电影知识”。

6 ) 社会遗弃的角落

社会遗弃的角落
——评《拾荒少年》
该短片主题清晰明了,以亲情做基调,通过一老一小两个拾荒者的一系列相处故事,既能道出一对陌生父子间的关爱,也显现出现代社会中底层人物的心酸。
照片——希望
从影片的开头,到老少拾荒者的相见,再到老人去帮孩子找母亲,导演都给了该照片一个特写镜头。同样的是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不同的则是一个强调了老拾荒者的爱钱性格,一个表现了老人替孩子去找父母被人怀疑的无奈。导演用不同的角度拍摄孩子“母亲”照片的特写,让观众一下子就进入孩子孤独、渴望母爱的情绪中。此法不仅能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也为观众留下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金钱——亲情
作为本短片中的主要线索之一的钱包,象征着金钱。装满卡片的黑皮钱包以重复蒙太奇的形式不断出现,并贯穿全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还能使影片结构更为完整。而在这一部比较突出现实的影片中导演运用了大量运动镜头和长镜头形式,几处的运动镜头与远景的结合为老少追逐的那场戏增添了些许动感,镜头渲染了整个气氛,给了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感受到了两人因钱包而拼命的挣扎与逃脱。同时还用全景与特写的拍摄,在小孩抱住老人的腿想求他还回钱包时,巧妙地将象征金钱的钱包和亲情相结合。可是该片需要改进之处便是在运动镜头中的配乐,总给人一种文不搭意之感。
对抗——相依
老拾荒者和小拾荒者存在这从一开始的两人对抗到后来为合作的转变,再到后来两人的相依为命。这些转变铸成影片的矛盾冲突,形成了影片发展的可能性。而在这片中的镜头语言运用,使得这一转变“引发”的爱朴实无比。当小拾荒者第一晚住宿于老拾荒者小屋,两人吃饭时,一个平拍的全景镜头里,两人至于画面的两端,中间一张小小的桌子将他们远远隔开,既拉近了观众于角色之间的距离,也让观众看出两人彼此之间因钱包而产生的矛盾,并有着极大的隔阂。
而在影片中段,同样一个平拍的镜头中,两个同样是在吃饭,但在这个除夕夜的近景画面中,老拾荒者不仅给小孩夹虾,两人还互送礼品。这两个紧紧靠在画面的中间的人,就像是父子。两个简单的镜头便展现了两人之间从隔阂到相互依靠的转变,让观众感受到两人由陌生到抵抗再到相依的真诚情感;而最后的长镜头中,老人和孩子越走越远,只留下一双相依的背影,也展现了两个本无交集的小人物在一系列事件中逐渐变为血浓于水的亲人,使得观众感受到淳朴的爱。
社会底层人物,是世人讨论的永恒主题。而导演通过交叉蒙太奇,让拾荒袋交叉出现,不仅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世事无常,更是揭示了社会遗弃角落中的底层民众之间苦难,将相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独到的社会反思。

短评

金马短片大概跟亨特张一个路数,近两年北电毕业作品我也看了一些,这部算比较喜欢的。前半段有各种学院范本的影子,后半段偏向商业套路,在演员指导、镜头调度、细节布置上可圈可点。简单动人,容量适中,砍掉所有音乐后不输任何现实题材院线新片。有人一见熟悉的城市就隐隐不快哟。

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不够很好,但是也可圈可点。

12分钟前
  • 音量
  • 推荐

如果要求降低一点,可以说这是学生作品,技术还算完善,瑕不掩瑜,能够基本呈现人生的无奈酸楚;如果要求提高一点,只能说这是年轻人的简单尝试,其对苦难避重就轻的解读,以及缺乏现实感的支撑,让主题和情绪落入俗套。

13分钟前
  • 尧耳
  • 还行

一波三折,温情又有喜感,很喜欢。

17分钟前
  • 豆友38137057
  • 推荐

我绝对是我看过联合作业最最动人的一部,感动的哭了好久~很喜欢这个片子,小男孩和老人都演得很好~加上录音大神师哥的声音!!!好棒啊啊啊!!!

22分钟前
  • 左瞳
  • 力荐

这就是现实

26分钟前
  • 辰晨
  • 推荐

制作虽糙,但足以让以微电影之名的作品望尘莫及

30分钟前
  • SUNSHINE
  • 推荐

小孩说话之前还挺好的……他咆哮完第一句话后……就弱了……

35分钟前
  • 阿卜
  • 还行

小孩演的真好

40分钟前
  • 咁咁咁
  • 推荐

金马奖最佳短片,在厦门拍的~很不错~结尾稍微弱了点

43分钟前
  • PαrαNбιD
  • 还行

故事会剧本

46分钟前
  • 较差

中规中矩,中国式感人。

47分钟前
  • 懿罂
  • 推荐

进修过的拍出来是比较靠谱

52分钟前
  • JH
  • 推荐

小孩有前途 台词能再溜点儿就好了

53分钟前
  • Mick
  • 推荐

没有亲人的故乡再也不是故乡,哪里都不是家。骗子骗光了人们的同情心,反倒最后有同情心的是个骗子。老少主演很到位。

58分钟前
  • 踢踏人字拖
  • 推荐

出彩的地方是有,但總體上就露怯了,人物轉變唐突,廢話太多,轉折硬。對於所謂的社會現實想當然,並且持盲目的樂觀態度。另外從表演上來說鮑振江那種東北小品式的演出實在讓人很難入戲,很難感動。

1小时前
  • 任大怂
  • 还行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影展赛的参赛短片,得了中国最高奖项。刚得了金马最佳短片。其实要是跟国际影展的其他学生短片一起看,就知道这片是多弱了~

1小时前
  • 陈大五
  • 还行

同在天涯捡破烂,你找闺女我找妈。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较差

挺会编的,虽然细节略青涩

1小时前
  • 只抓住6个
  • 推荐

跟国际水平比还是差点,但是作为国内学院派牛叉了很多!三轮车、迷彩裤、少林寺、旧校服、拆迁,都是满满的民生百态。全片看的过程中没有波澜,“行,走吧。”潸然泪下。

1小时前
  • P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