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盛世

大陆剧大陆2006

主演:沈晓海张子健刘文治孙菲菲鲍国安杨冬

导演:王文杰

播放地址

剧照

开创盛世 剧照 NO.1 开创盛世 剧照 NO.2 开创盛世 剧照 NO.3 开创盛世 剧照 NO.4 开创盛世 剧照 NO.5 开创盛世 剧照 NO.6 开创盛世 剧照 NO.13 开创盛世 剧照 NO.14 开创盛世 剧照 NO.15 开创盛世 剧照 NO.16 开创盛世 剧照 NO.17 开创盛世 剧照 NO.18 开创盛世 剧照 NO.19 开创盛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29 08:38

详细剧情

  一、历史背景  从隋末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到唐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短短十五年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浓缩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兴衰史。  公元581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王朝――隋朝,八年后,它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二百七十三年长期分裂的局面。又过十九年,隋朝人口骤增三分之一,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有口四千六百零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奴婢、部曲尚不在其中)。唐朝贞观之初(627年),因为战争人口锐减,有户不满三百万,经过二十三年“贞观之治”,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人口虽有增加,但远不及隋朝,只增加了八十万户,有户不到三百八十万,还不到隋朝胜极时的二分之一。隋朝完善了北齐以来的均田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号称兵甲强锐,富有四海。所以隋炀帝才有财力建东都,开运河,修驰道,筑长城,隋朝修了许多粮仓,仅洛阳附近的洛口与回洛两个粮仓,就积米二千六百万担。据史书记载,隋朝积攒的财富,到了唐朝还用了数十年。然而就是这个盛极一时的庞大王朝,只经过了两代帝王,在短短的三十七年后,灭亡了。唐人吴兢编著的一本书《贞观政要》,上面有一段魏征的话,他上疏曰: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  隋朝的灭亡,除了隋炀帝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轻视人民,无限地剥夺人民的财富,隋朝的富有是建立在人民的贫困之上。在豪华的都城外,随处可见穷困潦倒的老百姓,隋文帝时,遇到灾荒,朝廷有时还拿出一部分粮食救济灾民,隋炀帝登基后,几乎没有赈灾的举措,而那年的元宵灯会,却要花费万万两白银。百姓的反抗,一但有火种,便会迅速为燎原之势。  隋朝灭亡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堵塞言路。反对的声音隋炀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农民起义几乎遍及全国,大臣却没人敢说一句实情。隋炀帝不愿听,说实话的不是被罢免,就是下大牢,有的还丢了性命。  隋炀帝到死都不明白他的败因。当反叛的禁卫将士要杀他时,他问:我有什么罪,你们如此对我?将士们历数的罪恶,其中一条是亏待百姓。隋炀帝承认他亏待了百姓,对禁卫将士说:我的确亏欠了百姓,但是我给了你们荣华富贵,你们为什么竟然如此对我?隋朝大势已去,天下共恶一人,隋炀帝必然要被抛弃。  历经战乱,唐朝再次统一纷争的天下。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建成……  多少风云人物成为这段历史的匆匆过客。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从父亲李渊手中接过皇权,也接过了隋朝的均田制、府兵制、科举选士等一系列利于国家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同时,也接过了隋朝覆灭的惨痛教训。  李世民深知百姓在国家的重要,他减少税赋,遣散宫女,减少官吏,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他教诲儿子“君,舟也;人(百姓),水也;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广开言路,诚心求谏,听取大臣们的不同意见,知错就改。他对大臣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他还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炀帝偏听于虞世基,才误了朝政。凡是提出李世民过错的,他都给予奖励,并对刚直不阿的大臣魏征等人给予重用,专门挑自己的毛病。  李世民提倡节俭,任用贤人,听取民声,不具一格提拔有才能者,有些还曾是他的敌人。在治理国家上,他时时处处以隋朝灭亡的教训告诫自己。《贞观政要》上面记载了李世民和大臣的谈话,其谈论隋朝的教训,几乎无处不在。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正隋朝遗留的弊端。短短四年,天下大治。“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马牛布野,外不闭户”(<贞观政要>),<资治通鉴>记载,这一年全国因犯罪被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吸取、改正隋朝覆灭教训的之治。  隋朝的兴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和感慨。虽然封建社会早已灭亡了,如今执政的共产党其唯一的宗旨便是“为人民服务”,共和国的政权本身就是人民的政权,但从历史这一面镜子,我们仍然可有所启示,隋唐这段兴衰史,使我们更知“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之重要;更深地体会到新一届国家领导者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之久远意义。  历史剧的真实,首先在于这段历史精神的真实,在历史精神真实的基础上,取舍历史事件,塑造典型化的历史人物。如隋炀帝,他自恃才高,轻视众臣,拒绝忠言,凶残暴躁,穷奢极欲,欲将天下美好占为己有,他将昏庸的封建帝王之根发展到极至;又如虞世基,貌似沉稳,巧言谄媚,以迎合皇帝的喜好为立于朝廷的根本;再如李渊,含而不露,长期在暴政的压迫下,变的优柔寡断,称帝后,也欲摒弃隋朝的劣政,但总不能彻底;又再如:李世民,十八岁举义,目睹了隋王朝兴衰、百姓疾苦,其经历使他心胸大度,济世安民是他名字的含义,更是他的目标;再如李建成,举义时也是雄心勃勃,欲拯救天下,他和李世民一样,善待百姓和士兵,战斗中身先士卒,但做了太子后,由于久居小人之中,他变了,心胸狭窄,害怕承担危险,又嫉妒冒生命之险屡建战功的兄弟……该剧中的不同性格和经历的典型人物,组成一个既尊重历史精神,又能展示那段历史特质的“社会”,在这些典型化人物的性格冲突和命运的跌宕中,让观众感受那段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启迪。  二、剧情简介  该剧四十集,分四个部分:  1-10集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隋朝貌似“辉煌”的背后危机四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辉煌没落”。从大业十一年的元宵夜,李渊一声叹息,引来牢狱之祸,写到隋炀帝不顾众臣反对,离开洛阳,巡幸江南,将隋王朝走向覆灭的内在必然展示给了观众,也让剧中的李世民和许多有识之士,对隋朝复兴的幻想彻底破灭;  11-20集为第二部分“王朝倾覆”。从李世民劝李渊举义,李渊犹豫不绝,写到李渊占领隋朝立足之地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王朝灭亡。该部分描写一个新王朝诞生的艰难和必然,旧王朝灭亡的痛苦。同时,在旧王朝灭亡的过程中,各类风云人物出现在这个舞台。  21-30集是第三部分“平定天下”。从李渊和群雄陆续称帝,写到王世充、窦建德被消灭,天下归一。王世充、窦建德和李渊父子,是三种不同帝王的代表,王世充猜疑属下,奸谋为人,他本身就是靠权谋上来的隋朝官僚,他身上更多的是隋炀帝的影子;窦建德,布衣粗茶,简朴为政,但骨子里还认为自己是隋炀帝的臣民,他打败宇文化之后收留了隋朝的旧官吏,几乎把隋朝的典章和遗留下的佞臣原封不动地搬到他的夏国,他安心偏居一隅,难有统一大志,因此才走出了最后一步昏招,支援他所厌恶的王世充,导致全军覆灭。李世民消灭他们,不在兵力,在人心,天下归一,民求安定之人心。  31-40集为第四部分“开创盛世”。从李建成发难,到贞观四年,天下大治。象许多王朝一样,外部劲敌消灭后,内部必有权力之争。李世民本无意争权,但父亲在佞臣的谗言包围中,故步自封起来,隋王朝的一些劣迹开始抬头,李建成为消除李世民对权力的威胁,离间李世民和父亲的关系,要么死亡,让新王朝回转隋朝的旧路;要么抛弃亲情,为天下,也为自身的安危,快刀斩乱麻。于是有了玄武门兄弟自相残杀……这是一个必然,贞观之始的必然。李世民先做太子,又当皇帝,他把自己济世安民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处处以隋朝灭亡为教训的唐太宗李世民,终于开创了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

长篇影评

1 ) 强烈推荐这部唐朝开国正剧

讲唐朝开国史唯一一部正剧了,大家一定要支持,没有狗血的剧情,绝大部分忠于事实,说月容公主和李世民胡扯的可以去翻下历史,李世民有好几个隋朝妃子,而且也确实娶了隋朝公主,一开始我也以为是编剧乱加的,唯一的遗憾是战争细节和场面比较少,不像大秦帝国,把战争细节都拍出来!

支持!推荐!本身讲唐朝开国的历史正剧就没有,就这一部,而且还忠于事实,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看到

2 ) 新隋唐风云之开创盛世——记李世民与月容

近来回忆童年,一直在刷沈晓海老师早年剧集的个人cut,昨天刷到了这部记叙隋末唐初,偏近正剧风格的历史剧,沈老师在其中饰演少年及青年时代的二凤李世民。

在演员表中,沈老师赫然担当男主角色,但44集的体量,二凤个人cut仅不到12个小时,也从侧面印证了这部剧更像是一部群像剧,见证饱经战火的中原大地,在走过政权更替频繁的魏晋南北朝和短命隋朝的四百年风霜后,终于再次迎来河清海晏、社稷安定的历程。

对于这一段历史,我是不熟悉的。《开创盛世》与《贞观长歌》几乎同时面世,比之大气恢宏、央视出品且在央一黄金时段播出的八十集鸿篇巨制的后者,前者鲜少有人知悉。小时候全家人一起看《贞观长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仍记得唐国强的李世民偏爱女儿,聂远的李恪刚毅不屈,仍可以哼出“上下五百年,大爱无边,梦回大唐可看见,遗留的诗篇”的片尾曲。

犹记有一天在看剧的时候,我说:“贞观长歌真是精彩啊”。妈妈说:“你可以说它大气,但不能随意说它精彩。”彼时14岁的我并不能理解妈妈说的话,而时隔多年再看《贞观长歌》,发现确实有精彩的地方,也有颇多令人诟病之处。

有些作品,即使是时隔多年,人们也能为其感动、穿越到那个年代体验一把豪气干云,胸怀天下,与全体主创和演职人员高度共情,这就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力量,也正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时移世易,再看儿时的剧集,完全能够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而今天看这部16年前的作品,我竟几度眼含热泪,心潮澎湃,英雄的时代,无论过去多久都可以让人心向往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的节奏都变得快起来,很多文艺作品都缺乏时间的打磨,更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快餐,人物形象刻板扁平,让观众无法感受到角色的成长弧光。在这部《开创盛世》中,我却明显的感受到了二凤的成长,沉浸式融入这个18岁即平定天下的少年将军。

有些人说月容公主的存在颇有些多余,毕竟整部剧的风格都是得天下搞事业,惟此小女子画风不同,带入了一抹昵昵儿女语的温柔色彩。在我看来不同,尽管大多是虚构原创的剧情,但月容的存在却是加速了二凤的成长,她让二凤看起来更加有血有肉,有曾经年少也有老成持重,双方各有弧光,各有成长。

初见是在上元花灯夜,烟火绚烂,那是乱世将现前最后的繁华。16岁的世家贵族少年,虽少年沉稳但也偶有轻狂气,一箭射破花灯,引得众人拍手叫好,也引得天子最宠爱的小公主为之侧目,青眼相加,一见二凤误终身。而后公主陪他救父,与北胡比射,送他上战场,解皇家雁门之围,眼见他年纪虽小却龙章凤姿、心怀天下,口中称呼二哥哥,一腔芳心却早已许之。

公子已娶妻,是远在太原的长孙家妹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在二凤独自一人漂泊于洛阳的日子,明眸善睐的月容给了他无尽的快乐和温暖。彼此身上都流淌着鲜卑民族的血液,草原儿女的率真和直爽刻在骨子里,就是要敢爱敢恨。尊贵的公主不介意二凤早有妻室,只愿坚定选择自己爱的人。

十几岁的二凤怀着济世救国的大志,憧憬自己能够拯救黎民,助大隋千秋万代;十几岁的公主锦衣玉食,生活无忧,满心满眼都是这个心尖尖上的青年,看着他慷慨陈词,看着他眼中有光。还是上元花灯夜,还是那绚烂的烟花,只是乱象已现,大厦将倾。

个人的爱恨在这漂萍乱世如秋风落叶般微不足道,一次次的希望又失望,满腔报国热情的青年心灰意冷,而才会相思的少女也心上添秋,意识到那个一直宠爱他的父亲变了,风云将变,伴君如虎,保护爱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放他走,爱他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手。

未曾送别,小儿女就一别两宽,各自生安。

再见已是5年后。少年将军克王世充、败窦建德,已成长为惊艳天下的元帅,昔日名满京城的月容却成亡国公主,在乱世中苟全性命。随军征战的无数个日夜,二凤都会想起当年花灯下明眸善睐的小公主,尘封多年却从未褪色。

时隔1800多个日日夜夜,朝思暮想的月容近在眼前,二凤却近乡情怯,欲前又止——人事已非,不知她是否还会如当年一般,喊着二哥哥扑向自己?

思之又想,犹疑不前,终于还是打开了门——那扇尘封着自己儿女私情和少年心事的门。她如记忆中容颜未变,只是少了天真娇纵,多了刚毅和坚定。锦衣华服换成粗布麻衣,精致妆容变作散乱发髻,她依旧是那个大隋公主,高贵不减,从不低头,宁守家国气节,放弃富贵荣华,放弃眼前这个深爱的男子,选择远远的守着他得酬壮志。

自此,当年的一双小儿女完成了个人的角色弧光补全,两次放手象征着两次为大义舍弃私情。第一次,二凤放弃天真的志向和眼前的浮华与似水红颜,选择拯救万民的大志;月容舍弃儿女情,放他远走,放他成长与保他性命。第二次,月容放弃荣华富贵,选择退守家国,远望他高楼起与宴宾客;二凤也放手断情,挥别自己的少年时代和百结柔肠。月容完成了从单纯娇纵小女孩到刚毅不屈亡国公主的个人蜕变,二凤也完成了从天真无邪到杀伐决断谋取天下的蜕变。

看剧情似乎月容在后面还有戏份,但深感不如停在此处,恰到好处。

除了月容和二凤的感情,人物的衣着、演技、配音老师的表演,都侧面体现着角色的成长。少年时代的二凤未曾加冠,多梳高马尾,着素衣,是英武不凡意气风发的翩翩公子,虽少年老成,但领兵打仗稚气未脱,眉宇之间偶有慌乱,姜丝儿的配音也是温言软语。待到月容洛阳别后,在领兵行军中越发自信坚定,美玉如琢熠熠生姿,举手投足杀伐决断,姜丝儿的配音也月发低沉浑厚,唯有在与月容相见时才复轻声细语。

虽只看了二凤个人cut,但却深感此剧制作精良,台词考究,剧本还原历史。诸多历史英雄浮浮沉沉,让人醉心于这个宏大的变革时代,忍不住去继续研读这一段历史,这大概就是优秀文化作品的力量吧!

————————————————————————刷完全剧的分界线

我又来了,刚刷完二凤cut全集。最后的结尾处理简直神来之笔,首尾呼应严丝合缝。一切开始在上元佳节,结束于上元佳节,酒馆、永丰仓和佳节的烟花及身边的小公主,一切都没有变,但又都变了——他不再是那年的小少年,这也不再是那个暗流涌动大厦将倾的岁月,而是一个冉冉升起河清海晏的,新时代。

让人感动的,不止是月容和二凤那超脱凡俗的感情,更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他们不只是史书中的寥寥数语和一笔带过,更是活生生存在过的人。他们不是圣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父子情、兄弟情、战友情、君臣情,有战场上惺惺相惜的知己情,也有夜半无人柔肠百结的相思情。

3 ) 这app太烂

妈的,进来找半天不能看,立马卸载。。。。。。。。。。。。。。。。。。。。。。。。。。。。。。。。。。。。。。。。。。。。。。。。。。。。。。。。。。。。。。。。。。。。。。。。。。。。就。。。。。。。。。。。。。。。。。。。。。。。。。。。。。。。。。。。。。。。。。。。。。。。。。。

4 ) 大唐盛世,千古一帝

这部剧基本上还原了历史,大家可以搜一搜百度百科,除了月容公主是为了丰富剧情加的以外,与历史差不多离。特别是玄武门之变前后,连一些细节都与史实一样。再加上每个演员精湛的演技,可以说是一部好剧。 李世民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在位时,说夜不闭户绝不是夸大其词。为君者能做到广开言路,且有自己的主见,不偏听偏信,善于纳谏,已经无可挑剔。更别说他还兢兢业业,不贪图享乐,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平定天下。有时也会让人心疼,哪个皇帝不是喜色射猎,兴趣广泛,唯我独尊?他却连逗只鸟都不行,朝臣和百姓都盯着他,开创一个盛世有多不易,翻遍历史,只有一个李世民。大唐盛世,千古一帝。

5 ) 无法拍出的大唐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还不错的剧,隋末唐初的历史一直很少出现在影视剧中,隋唐演义里的演义成分比较重,这部剧中倒是体现的尚可,但也仅仅是尚可,整部剧清宫戏的味道极重。

1、隋唐时代,大臣称呼皇帝是不会用“皇上”这个称呼的,这里就不科普了,有历史科普文说的很详尽。剧中甚至还出现了“奴才”的自称,导演和编剧真的是让满清鞑子的戏给洗脑了吗?

2、隋唐时代,官员上朝,是坐而非站立,屁股底下有席,具体可参见《贞观之治》,站立上朝在满清流行,那是对官员奴化的结果,满清鞑子就不要凑热闹了。

3、月容公主,系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与《贞观长歌》中的安康公主一样,为了来凑爱情部分的。国产剧能不能告别爱情这些烂戏。

4、李世民的扮相,真的是,一言难尽,那发型,耍帅来了?

5、隋炀帝的宫殿和李渊的宫殿是同一个宫殿,区别是,隋炀帝上朝时,有水,李渊上朝时,把水关掉,剧组省钱了。

6 ) 正史版的隋唐演义

基本算是正史版的隋唐演义,选取了隋末唐初风云变幻的十五年,展现了隋朝覆灭、唐朝兴起这段历史,是青年李世民在开创贞观之治前的成长纪录片,也是旧隋到新唐王朝更迭的史诗群像。 隋唐是个复杂的时代,众多复杂的大小事件穿插在一起,涉及到不同历史的横断面,地方割据势力以及北胡的群雄并起,民间的农民起义,宫廷内部、洛阳东宫等多重势力的交织在剧里都有所体现。

沈老师剑眉星目,形象上跟李世民还是满贴合的
李世民听老爸念叨
李世民和突利比射

开局的表面,是万民同乐的盛世景象,但是繁华盛世下潜藏着波涛汹涌的危机,隋炀帝昏庸独断,挥苛政横行;朝臣虞世基、宇文述、封德彝等人各怀心事;各地叛乱风起云涌。以青年李世民射下象征隋朝光明的灯笼为引,暗喻李唐夺天下的定局。从17岁解雁门之围开始,围绕李世民的大小战役悉数登场,一句「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不是随便说说而已,随父晋阳起兵,攻入长安;浅水原之战,灭西秦,逼降薛仁杲,一战为李唐荡平西北;平刘武周宋金刚,收复太原,河东大捷;虎牢关之战,灭王世充窦建德,定李唐天下一统之势。22岁就已战功赫赫,军功盖主,封无可封,李渊想破脑袋也只能造了个“天策上将”的官职给他,也为之后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地雷。这些战役前后的场面在剧里都没有太过敷衍一笔带过,与李世民交战的各路枭雄得到了相应的发挥空间,也给战争痴的我补全了不少历史知识,原来看于庚哲老师写的唐开国时,就因为战争戏十分头大,囫囵吞枣略过就罢,这回把这些重要人物都通通熟悉了一遍,剧中对他们刻画也比较详细,不单只是三言两语当作李世民的对手之一草草讲完,而是给了每个人物足够的发挥空间。比如说,屈突通大将军,他当时还是隋朝臣子,也明白李建成出走河东的真实意图,但是屈突通当时很巧妙的暗示了李建成,这样既没有违背自己作为臣子对隋的伦理和道义,同时也维护了自己和李渊之间的情义,他的恻隐之心,他的善良都表现出来。他知道李渊是一个忠臣良将,但皇帝有疑心和忌妒之心,怎么处理,他的做法是很艺术的。戏剧的本质是建构,用生动的笔墨去赋予既定的历史人物以色彩,人物就立起来了,相比于严肃的史料和侧重于专家讲解的纪录片来说,这也正是这类历史剧的存在价值,它不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历史,而且从历史中提炼出更具可看性的事件,增加戏剧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好看不枯燥。

李世民和屈突通大将军
李大李二并肩作战
李四不爽李二

整部剧的高潮的部分应该是玄武门之变前后的铺垫,在前期近乎一半的剧情中,可以说李建成都是一个人设很好的兄长,从驻守河东开始一直到李唐建国,虽然有个极不靠谱的李元吉在旁煽风点火,他和李世民的兄弟情谊还是比较牢固的,但是随着二弟的功勋日渐卓著,太子之位危在旦夕,站在李世民的角度,他同样没得选,要么铤而走险,要么犹豫败北,败北的下场就是死路一条,像太宗这样的天之骄子,不会甘心任人鱼肉,兄弟二人猜忌既起,刀兵相见在所难免。通过前期大量的铺垫埋下了情节发展合理的种子,一直到剧情走向李世民一箭射下自己的亲兄长,都在预料之内、情理之中。历史上对“玄武门之变”存在诸多争议,杀兄夺权当然是唐太宗的黑历史,也正因为剧中人物刻画到位,当他们走到手足相残那一步,更加理解在那样的立场对立和矛盾冲突中,射杀兄长后的悲恸和感伤是真实的,李世民所面临的道德困境,是作为人这一物种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弱点,也是一种人物与历史发展的必然。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下跪面见李渊的这场戏,镜头给了沈晓海的眼睛由远及近的特写,将他眼里透出的情绪捕捉得极为精准,不仅是杀兄夺权的残酷决绝,逼迫李渊放权更是完成了一次心理上的“弑父“,也标志着他从秦王到帝王的完全转变。至于登基后的励精图治,广开言路, 戒奢从简都是比较常规化的演绎路线,对于文学馆学士,房谋杜断的描写,相较于几个反面人物来说,稍显平淡。

李世民眼神杀,逼李渊让权
登基做唐太宗

剧中两个典型的具有反面色彩的人物,一个是虞世基,一个是封德彝,这师徒二人八面玲珑,见风使舵颇有心机。尤其是三朝不倒翁封德彝青出于蓝胜于蓝,比他的老师更胜一筹,配合刘奕君老师娇俏的演技,小眼珠无时无刻不在提溜溜的转,这个人物写得好不仅仅是让人一笑了之,而是会思考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够生存、能够延续、能够得势的深层缘由。历史上封德彝是位佞臣,也是位“能”臣,年少时就被他的舅父卢思道看好,并抱有很大的期望,他懂诗文,文才出众,又善于溜须拍马,揣摩上意。隋炀帝吟诗,总是封德彝首先知道诗词的用意,这也是隋炀帝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隋朝灭亡,天下归唐,封德彝凭他的生花妙笔,又得到了李渊的赏识;就连李世民这么英明果断的皇帝也被他忽悠了一把,虽然对他心存戒心,但还是重用了他,官拜尚书右仆射,死后由于先前暗中支持隐太子李建成之事败露,才被褫夺封赠,改谥号为缪。剧中封德彝因谏言不力被太宗呵斥过后,便一病不起,直到最后,抱着牙笏走到孤寡一生的尽头,到死也还是念念不忘揣摩皇帝的心思,可以说,封德彝是一个在封建官僚制度下的政治产物,是一个很有典型意义也很耐人寻味的人物。

封德彝侍奉老师虞世基
正在向隋炀帝吹彩虹屁的封德彝
宇文化及和封德彝
封德彝暗中侍奉太子李建成
封德彝给唐太宗“谏言”
封德彝官拜尚书右仆射

至于隋朝公主线,虽然历史上确实有杨妃这一记载,但是将长孙皇后戏份缩减,大力美化她为李世民真爱这个高度,在这种正剧里横插一脚还是不太理解。特意去看主创的解释,写她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剧情的看点,也不完全是为了给腥风血雨的战争场面和剑拔弩张的宫廷争斗添些浪漫的软性左料。而是在隋朝未灭时,李世民与隋炀帝的执政理念的思想冲突,有些是通过月容公主向父亲反映来见解展开的。在隋朝灭亡以后,月容公主漂泊流落民间,种田地,开酒馆,过着平民生活,和她过去的尊贵地位形成对照,不能不让人感慨人生无常。当李世民要接她进宫时,她不愿意再进帝王家的心思与爱情构成了二律背反的内心冲突,爱而不能归,使人有一种“此事古难全”的人生遗憾。就暂且将她看作是隋唐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笔好了。

月容公主和隋炀帝
着墨不多的长孙皇后和太子李承乾

这剧整体来看,就是服化道太普通,没有质感,那种审美怎么说呢,服装造景都很实在,没有抠图,比现在花花绿绿的廉价感肯定要好,但是也没有美感,灰扑扑的,比较沉重压抑,可能我还是更欣赏大明宫词和长安十二时辰那种飘逸灵动的服饰质感,雅致中透着华美的大唐气象,虽然说他们的时代背景有差异,唐开国的国力与审美不能与武周,天宝年间相比,不过和贞观之治这部同年代的戏比较起来也还是会稍显粗糙一些。战争场面虽然不太感冒,但是能看出导演的用心,现在也很少能看到这么实地场景拍摄,加庞大群演的战争戏了。

实打实的战争场面

这部剧的人物群像,政治哲学,官场朝野的角色建构,都值得回味。而剧中的君臣,对手,父子,兄弟各条循序渐进的脉络,甚至我不大喜欢的官配感情线,也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产物,“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我们。


补一些片场照

李大带墨镜防风沙,李二戴口罩防新冠
李二可能在叫外卖
屈突通将军和封德彝对台本
屈突大将军虽然身强力壮,有胡人血统,为了养生还是得保温杯不离手
李元吉和封德彝,萧瑀对台本中,为数不多看李四顺眼的时候,可能是穿着T恤的原因
刘老师:我太难了,我的右仆射不能就这么黄了
大隋F5,莫名觉的宇文述,虞世基老师很萌,可惜你俩都跟隋朝一起中途领盒饭了

文章部分参考 smile大钱 《浅谈《开创》与李世民:生逢乱世,开创盛世》以及路海波,钟艺兵,杜高,英子人儿老师的发言 (侵删)

大部分图片来源 微博 英子人儿(侵删)

7 ) 李世民犯了一个和李渊同样的错误,最终导致大唐三百年动荡不安!

转自://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0318511800921.html

没有让储君安心,也没有让大臣安心,最后还滋长了其他儿子的野心。李渊的犹豫不决,导致李世民铁血上位。而李世民的犹豫不决,却失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最后只能让软蛋的李治上位。最终导致了武则天夺位,给大唐王朝带来了不少政治上的残杀,影响了大唐三百年的国运。李世民犯了一个和李渊同样的错误,最终导致大唐三百年动荡不安!

短评

沧海遗珠系列。拍得很客观,沈晓海的表演很符合我心目中二凤的形象

8分钟前
  • 心升明月
  • 力荐

看到李建成死了就没看下去,张子健的扮相太帅了。

9分钟前
  • 悠悠小客
  • 力荐

44集,缺乏真正的战斗场面

14分钟前
  • 至尊小飞龙
  • 还行

比《贞观之治》强太多了。

16分钟前
  • .
  • 力荐

2006年绝地重生、脱胎换骨的几个节点之一。

17分钟前
  • 方源野(别鹤)
  • 力荐

挺好看的,李建成好评。

19分钟前
  • 猪头肉
  • 推荐

四星都给沈晓海

22分钟前
  • OWEN
  • 推荐

一般,不够侧重史实。

25分钟前
  • 朔风
  • 还行

良心剧,越看越好看,人物塑造丰满,又有现实意义。封德懿的八面玲珑真是登峰造极,他和程咬金这对cp萌~

30分钟前
  • 依贝
  • 力荐

为李世民安排了一个亡国公主,还不如就好好写他与长孙皇后的情感,倒是从李世民作为太原李渊之子开始一直到贞观之治,鲍国安的表演不错,尽管看这部剧的时候我才十岁,还记得他被绞死时候的面目狰狞,沈晓海也很好,鸟儿被自己捂死后的又气又无奈真让人觉得是历史上那个骂魏征乡巴佬的李世民

31分钟前
  • 关山度若飞
  • 推荐

对李世民的赞誉有夸张成分 重要事件的描述不够火候

32分钟前
  • Alien
  • 还行

剧本太好了,第一次发现长篇历史剧自己也能看下。沈晓海是真帅,从少年到中年,前后人物变化是有的,就是后面部分剧情没有什么发挥空间,几场哭戏很优秀。服道化也不过分追求华丽,除了场景有点土之外。四十多集,剧情紧凑没有注水,不过有些前后转折太快,多拍几集也是可以的。这剧最好的是虽然以李世民为主线,但是周围历史发生的人物事件刻画也很出彩,很多配角演技太6,隋炀帝、宇文两父子、封德彝、程咬金等人的人设立了起来,部分也还原了史实。虽然感情戏少但如果删掉亡国公主的戏改拍和长孙皇后的戏更好,长孙皇后可能就五六场戏但是让人印象深刻。

37分钟前
  • wowo
  • 力荐

不错,较为忠于历史。可当作历史正剧来看。

41分钟前
  • 别说多情好
  • 推荐

服饰令人无力吐槽。刘文治叔的李渊虽然演得一般,但是好有贵族气质啊,这才是八柱国!鲍国安叔也还不错,其他人演得都不咋样。最不能忍的是沈晓海的李世民!

46分钟前
  • June Witt
  • 还行

我想这个里面的李建成是比较真实的,他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个坏人。孙菲菲演绎的公主还算可以,就是有点过。沈晓海出演李世民好像有点身高上的欠缺,李世民有湖人血统,不会是个矮个子。

51分钟前
  • Vesper。。。
  • 推荐

孙菲菲古装好美,沈晓海也很有型,两人般配,很好看的故事

52分钟前
  • Y家霏宝
  • 力荐

小时候感觉特好看,但是没啥知名度啊

54分钟前
  • hola
  • 推荐

机缘巧合看了这部剧,本来并不是要看这个版本的李世民,最终却磨叽磨叽地看了48集,李世民让我想起了我们的陈总

59分钟前
  • 双木临峰
  • 还行

十年内隋末初唐剧第一萌XD

1小时前
  • 阿栩
  • 力荐

和《贞观之治》比,不足;和《贞观长歌》比,有余!大多数都是照着历史拍的,特别是最后的玄武门之变,很精彩!释放三千宫女,裁撤官员,虚心纳谏等都在最后四集完美表现,导演的功底还算不错!总体来说,是一部值得看的隋唐史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配角都很出彩,甚至比主角演得还用心!特别是那封德宜

1小时前
  • 方仲永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