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天啊就在刚刚我发现我看错电影了,我要看的是韦斯安德森的《天才一族》,怪不得我刚刚在给它标记时发现那些演员我都没在这个电影里看到过...
1.学到一句话、一个形容:“我要换个话题了”、“充满诗人气质”;
2.太爱kathy了555,真的很爱,喜欢她说话的方式。她说,“你不一定要这样做,但告诉我你会的。”
3.看到安莫瑞一开始做的那些广告,说这部电影会“毁了你的一生”时,我当时觉得这也不算说真话啊,这也有夸大,但后来觉得,这可能不是对于所有人的“事实真实”,而是对于说这句话个人的“感受真实”。
还有那个快递公司的广告,说会“不顾一切尽快送快递”,尽管违反交规规则,觉得这个广告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4.难以忘记的hello乔治。以及最后给sony打了个大大的广告。
5.同样是那种因为一个意外的机会爱上本不喜欢的地方,甚至不再想回到之前的地方的电影。最后觉得真正说谎、真正有病的是院长和广告公司老板,他们更应该受到教育和引导。
Omg...天啊就在刚刚我发现我看错电影了,我要看的是韦斯安德森的《天才一族》,怪不得我刚刚在给它标记时发现那些演员我都没在这个电影里看到过...
1.学到一句话、一个形容:“我要换个话题了”、“充满诗人气质”;
2.太爱kathy了555,真的很爱,喜欢她说话的方式。她说,“你不一定要这样做,但告诉我你会的。”
3.看到安莫瑞一开始做的那些广告,说这部电影会“毁了你的一生”时,我当时觉得这也不算说真话啊,这也有夸大,但后来觉得,这可能不是对于所有人的“事实真实”,而是对于说这句话个人的“感受真实”。
还有那个快递公司的广告,说会“不顾一切尽快送快递”,尽管违反交规规则,觉得这个广告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4.难以忘记的hello乔治。以及最后给sony打了个大大的广告。
5.同样是那种因为一个意外的机会爱上本不喜欢的地方,甚至不再想回到之前的地方的电影。最后觉得真正说谎、真正有病的是院长和广告公司老板,他们更应该受到教育和引导。
《天才一族》 (我怀疑我是不是找错同名电影了,唉,下次确定要看前先大致了解一下吧。) 电影很无聊,就是很美国梦的鸡汤,情节平淡无奇,画面也一般般,但终归可以从中获得鲜许收获吧。 1.一定不要道听途说,要找多个人确认,不然搞出误会又很麻烦。像院长对男主说女主其实在骗他,他立刻就信了,真是无语,就不能再多方确认一下吗?干嘛把生活当成电视剧,搞那么多幺蛾子。(此处出现一个骗人技巧:毁掉对方的自我独特感就可以让他对自己产生深刻的怀疑,像院长说你不是她带去小森林的第一个男士) 2.感觉像在这种艺术行业中,根本没人能判准谁是真正的天才谁又不是,因为标准一直在变,有可能只是人们厌倦了之前那个想换换口味而已,而不是仅有他的作品才打动人心。而且考虑到多元化、因人而异的因素,艺术的判定更没标准了。可能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就是需要有一种无所谓、随缘的态度吧?不然自己的努力不一定能被认可(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往哪方面努力?),还会看到一群忽然出现的所谓的天才。或者说,他们得有自信,自信到别人相信你就是对的自信。比如老板后来觉得没了那些病人的想法,自己的想法就怎么看都不对,其实也是没有自信。(我倒也没觉得他们的广告词有什么区别的) 3.电影里有一些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们的生活状态,每次看到这些镜头,我都会莫名地去宽慰自己:"你看,在这同一个世界上,还有人这样活着,你不必那么纠结什么生活的意义、今天的效率啦~" 4.汉娜说:"漂亮女孩都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她们不懂得系鞋带、赶公交、关心别人,也不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爱"(为什么看到这里忽然觉得很不公平,凭什么漂亮女孩就可以说成是不懂得表达自己的爱呀?她们的爱有那么宝贵吗?…) 5.改变他人的想法也并不是那么难,毕竟很多人都是没什么主见且易被动摇的。反正你试一试,再不济也能在他心里泛起一些涟漪,好过你什么也不做,被动接受然后抱怨。 6.那个帅搭档有点怪惨的。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有那么几个悲哀的牺牲品。 7.美丽的汉娜有很大的恐惧。莫纳说:爱迪生、居里夫人也害羞,而你至少还很漂亮……(很有道理!害怕时想想自己有什么,唤起自己的优势感和掌控感) 8.那个只会说Hello的"地中海"病人也怪可爱的,写了一堆堆的Hello。 9.积累几个有创意的广告词: 10.播出前版本(美国人描述):“因为日本人(个子矮)的眼睛离电子元件的距离比较近,所以电器由他们生产。” 播出后版本(日本人描述):“由于西方人(个子高)的眼睛离电子元件的距离比较远,所以这种攒精密仪器的活儿由我们来干,索尼电器。” 11.肺癌,犹未可知。美味,毋庸置疑。(说得好有道理啊哈哈,既然都是要死,为什么不让自己死得舒服一点?)
片名所说crazy people表面指精神病院的病人,实际却指向难以说出实话的‘正常人’。老板们把精神病院的病人当做羔羊,当做写出广告创意的工具。这更加将crazy people的头衔指向不择手段的‘正常人’。而精神病人们却展现出他们的能力、创意以及爱的能力。当男主提出honest的广告创意时,其他人都认为男主疯了。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虚伪,习惯了互相欺骗并且失去了说真话的能力。当把男主划归精神病人的范围之时,这个世界就已经由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占领了。
实打实的喜剧片。嘲讽广告=嘲讽商业=嘲讽美国。说实话的精神病要比天天编瞎话的职业广告人更厉害。达里尔汉娜颜值巅峰。小时候看的配音版
播出前版本(美国人描述):“因为日本人(个子矮)的眼睛离电子元件的距离比较近,所以电器由他们生产。” 播出后版本(日本人描述):“由于西方人(个子高)的眼睛离电子元件的距离比较远,所以这种攒精密仪器的活儿由我们来干,索尼电器。”
现代意义上的外包是八九十年代成型的,虽然导演和编剧肯定不会有“服务业外包”的主观意识,但这个故事(给钱让精神病人写广告文案)无疑也体现了这个产业模式的“时代精神”,而Dudley Moore带领精神病人向广告公司讨工钱、逃离精神病院,勉强也可看做是个外包工人阶级斗争的“隐喻”吧。最后一个文案与精神病人“讲真话”的文案创作原则毫无关系,只能说是的种族主义心态的无意识反映
看了个同名的 人物感觉除了主角之外塑造的其实都挺有自己的特色 后半段就有点俗了 即使女主哥哥开飞机说这是我妹妹事关重大(大概)这句话时候我居然泪目了......其次ost太欢乐了太90s喜剧必备
真成了madmen了!讲一群疯人院里的病人如何成为广告天才的喜剧片,全程笑点伴着感动。作为曾经的半个广告从业者心有戚戚焉,创意就是独辟蹊径地撩拨欲望,只在毫无羁绊和压力的状态下才会出现。
我好喜欢最后的主题曲 Hello what a wonderful world!It‘s the begining of everything.
小时候看过,一直以为这个片子就是飞越疯人院,因为最后好像是来了架直升机把他们从精神病院接走了,昨天看了真正的飞越疯人院,才知道这是另外一部片子。
57/365 本想看的是安德森的《天才一族》,结果找错一部,竟有点儿惊喜,那就将错就错。个人挺喜欢的一部片子,毕竟传媒广告毕业,以前在学校里有时候会觉得这个行业挺虚伪做作的,其实呢,它就是特别虚伪做作。哈哈。 好创意是一件难得的东西,所以要留给真诚,因为它也同样珍贵,且,唯一。
“不断地去挖掘目标客户,直到他们消费”被广告商奉为终极目标,“消费是因为无法逃避,而并非喜爱”甚至成为其专业度的象征。于是出现了一种“误会”:顾客是上帝,中肯的产品介绍不仅让产品缺少存在感,也无法赋予消费者飘飘然的优越感。于是渐渐地,“夸大”、“编造”在广告业成为稀松平常、理所应当的“常规”,亦或“秩序”。而违背“常规”与“秩序”的行为就是“疯狂”。特别地,当这个社会笼罩着一层诚信模糊的氛围之中时,这种“误会”竟显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而影片《天才一族》誓与这种“误会”斗争到底,导演了一场说实话的疯子和说假话的广告精英之间的爆笑不断的戏剧冲突…影片同时传达出:只有当对被愚弄已久的大众开始为敢讲实话的弱势群体买账,那些被视为不聪明的“坦诚”也许才真正有了飞越疯人院、回归社会的希望。
到底是广告人还是精神病人?这是一个天天要说谎的行业,但它却无耻地要求你对此充满热情,还要烧脑地用无数的糖衣包裹谎言。为什么不能从最真实的语言切入,挖最人性的洞察,打动消费者呢?!行业已经扭曲,看看乌托邦电影缅怀一下吧。
创意不错,故事简单,翻翻好莱坞90年代的电影可以发现起码到现在来看都不过时,也就是说,中国的电影的整体水准和好莱坞90年代其实差不多,所以近十年才会出现这么多和都市,职业有关的爱情轻喜剧,因为是这十年开始,我们才有一部分中国人进入到美国发达地区那样的生活和文化语境。
“Em,We love you. Don't go. If you go we'll try to kill you.” 居然有这样一部精神病人的童话,结尾爆哭。
HELLO~~~
广告人必看,不仅仅是对很多brand犀利的评价,更重要的是approach消费者的思路,是truth还是lie?片中只有mad house的人才能写出hit ads,而agency的油条们只能写出无止无尽的谎言。非常有趣~~
HBO放的时候爆笑点5不是译成一件,是一些,爆笑点6竟然把sony译作新力!
广告行业原来自始至终就是坐一圈儿绞尽脑汁阿。好多好多场景都特别美好,the last ad is fantastic
节奏轻快,创意经典。可惜最后结尾“一逃了之”略显草率了,虽然出动了直升机
还行吧这回是真的广告狂人mad man……我蛮喜欢那个给美联航的广告标语,因为写不好文案被抓去精神病院关逗死了
本是想找韦斯安德森的《天才一族》,意外找到的是同名的本片。可以说这是喜剧版“飞越疯人院”,最后也真的是飞出去的!一群广告人坐在一起,绞破脑汁都写不出最简单的广告词,尤为的讽刺搞笑。当院长说她说的一切都是骗人的,我第一反应是选择相信了院长,可能在意识中会认为“精神病”人会这么做!是一部不错的喜剧片!
其实根本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疯人疯语弄出来的广告词呗,但就是实话而讨人喜。但是男女猪脚太不配了,女的太高男的超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