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结尾致敬经典港片《本色2》的画面,着实把我惊得一P,对这种不加掩饰的跪舔方式丝毫不觉反感。
港片情结似乎已经成了韩影创作中,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大IP。大抵相同的站位,熟悉不过的音乐。瞬间有种重回到那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年代。
只是对比当下国产电影,竟有些许感动与心酸。
不由得想起近些年来一些脱胎于港片的韩影佳作。
从《新世界》到《监视者们》再到《毒战》,即便其中有过不甚理想的《无籍者》,也好过同剧的国产翻拍《本色2018》太多。
在港片渐死的今天,韩影总能成功的将一些经典更加本土化,注入新鲜元素玩出不一样的花样儿。
撑起港片荣光的大旗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是棒子们在扛了。
仍在映的《极限职业》已接连打破韩影票房记录,位列韩影史排行榜第二名,累计动员观影人次1600余万,占韩国总人口近1/3,在邻国火的一塌糊涂。
同剧本拍摄的国产《龙虾刑警》,上映时却激不起半点水花,毫无存在感,孰优孰劣?高下立判,当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国产电影市场一派祥和,红红火火,年票房超过600亿,跃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同时,一年到头佳作却屈指可数。
观影受众来者不拒,不识滋味,无论多难吃都能愉快的吃下去,纵观影史皆是嘻嘻哈哈,吵吵闹闹,排行榜上的意义仅存在于一连串不断刷新的数字,价值观崩塌到只一部《药神》撑脸面,这年头说什么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真心是没毛病。
韩影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从原来的只靠模仿、借鉴,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子。
这中间除了要感谢其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积极完善的分级制度,更应该感谢的是其挑剔的观众,正是因为这些观众的存在,韩国电影人在电影创作中才毫不懈怠,精益求精。
如题,每当看别人家的电影就跟看别人家的孩子似的,如今也就剩下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了。
出差返程的路上,为了消磨无聊的高铁时光打开了《极限职业》,果然如影迷们所说从头笑到尾。这笑果,让我在昏昏欲睡的午后就像喝了一杯樱花味的焦糖拿铁,又振奋又欢乐。这部剧充分发挥了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笑点,包袱连连,高潮迭起,将搞笑做到了极致。佩服之余,我就很想分析下,人家是怎么把搞笑做得那么好的,为此根据一些细节,总结了三个境界。
一、搞笑初阶:戏精的日常
搞笑初阶是把笑点像撒味精一样撒在人设和剧情里,融入角色们的一言一行。
大家心目中的警察应该是威风凛凛的。然而,wuli缉毒组却是五个废柴戏精。他们开头一登场就是个车祸现场,高班长身为团队的领导却因为怕打碎玻璃赔不起钱只能挂在窗外荡秋千,马刑警追不上坏人还被坏人电晕,最后靠公交车堵住了坏人结果却搞得多车追尾。
在炸鸡店蹲点的时光,他们天天演绎着戏精的日常。和老板签约时,俩警察都把唯一的女生说成老婆,班长只能当了前夫哥;在店里密谋抓捕大事时客人一来就哗啦啦把证据扯掉;为了东山再起在店门口集体尬舞反省。
而年轻帅气的载勋小哥哥更是戏精中的战斗精。作为第一次参与大行动的新人,一开始在别人都很淡定的时候兴奋地上蹿下跳。当班长说要盘下炸鸡店的时候,大公无私地说要拿出结婚的钱,下辈子再结婚。而最后好奇地闻了闻毒品的粉,导致终极对决时都是飘飘欲仙的状态,打完还失忆,真心笑炸。
那么密集的笑点,却并不让人觉得生硬和尴尬。这是因为这些笑点都是根植于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人设,就像茂盛大树上长出的叶子,而不是强行安上去的。缉毒组因为能力弱、不靠谱,所以生活工作笑料百出;载勋因为是新人,所以一直像打了鸡血,而且好奇心强。而目前不少国内喜剧都是把一些笑点和段子强行植入台词,就会显得非常不自然。
二、搞笑进阶:想不到的反转
片中还用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反转和前后呼应,来将搞笑更进一步。
高班长老婆第一次看到班长的古驰袋子时,袋子里是要换洗的脏衣裤,一脸嫌弃。而第二次袋子里真的装了个古驰包包,还塞满了现金。高班长老婆看到后喜出望外,还娇羞地去提前洗澡了。这个小反转不仅是个笑点,还引出了高班长老婆前后态度的转变,这成了高班长下定决定好好开炸鸡店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刑警把家里做排骨的秘方用来做炸鸡,没想到歪打正着做出了超美味的炸鸡。店里生意太好忙不过来,就提了价,没想到炸鸡却被捧成了“皇帝炸鸡”、“华丽炸鸡”,成了日本旅行团必到的网红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活的剧本总是让人难以捉摸。
片中吃了两次烤牛肉,第一次是重案组嘲笑缉毒组,靠公交车抓到了坏人,而第二次重案组却成了被嘲笑的对象,让人觉得扬眉吐气。
其实到这个层面,已经不是纯粹的搞笑了。这几个笑点要么对推动剧情有着重要作用,要么引起观众的共鸣,要么与前面的情节遥相呼应,都增加了片子的戏剧张力。
三、搞笑高阶:含泪的微笑
我认为,搞笑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单纯地让人笑,而是让人笑过之后有余味,笑过之后有思考。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班长在试验炸鸡成功后的那个表情,一开始是开心地笑,但是一想到缉毒任务未完成,似乎觉得自己笑得有点荒唐,笑容就凝固了。然后他说出了那句很扎心的台词,“放弃羞愧的成功,选择好的失败,这应该是对的吧”。这是这种类似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自欺欺人,透着满满的辛酸与无奈。这个成分复杂的笑容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我们都是追梦人,努力过拼搏过,然而结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只能安慰自己知足常乐。
还好,看似废柴的戏精们成功了。编剧很高明,欲扬先抑,最后才亮出他们的真本事。结尾支援到达时的那个名场面,真的太燃,我们的英雄们英姿飒爽地坐在沙发上凹着酷酷的造型,满地都是被胶带绑了手脚的黑帮小弟,再加上《英雄本色》的BGM,这一幕的燃和开头的丧形成鲜明对比。
搞笑不易,有深度的搞笑更难。我想,这部片子做到了。
有血有肉,有泪有笑。
1-豆友短评中这句话还真是透彻--- 说翻拍的,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你们的柠檬酸,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翻拍,咱们那《龙虾刑警》几斤几两?你们心里还没个b数?
2-印象里看过的上一部韩国电影应该是《新世界》,都是警匪,都是印象深刻。不同的演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切入点,《极限职业》是正义大获全胜,欢乐完美的大结局;《新世界》是正义倒戈,男主黑化。两个片子给观众展示了逆境和黑暗下主角们面对黑白的抉择间的不同抉择,但是无论正义还是黑化,都是人性的选择,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性格,都有一种不想要电影结束,给人一种希望能够一直看下去的冲动。这两个电影,都是真心牛。
3-说下电影本身吧,《极限职业》讲述一支不靠谱警探队伍,为了追查毒案经营炸鸡店的故事,现在凭借超过1600万观影人次的成绩(据说每三个韩国人就有一个观影),俨然已经成为韩国影史票房冠军。据了解,电影跟国产《龙虾刑警》据说是同一个剧本同时拍摄,两个不同的版权,并不存在抄袭之说。相较而言,并不是恶意贬低《龙虾刑警》,但是确实从台词、剧情、打斗、甚至是厨艺展示方面,国产,完败。我不知道汉化组在字幕中发挥了多少功力,有没有做到信达雅不说,有没有额外给大家提供笑点也不说,但至少《极限职业》的前半程真的是笑点爆炸。(据说《龙虾刑警》依然没有脱离屎尿屁的束缚,4.9的评分,我还真是没有勇气去看) 后半程虽说是套路结局,穿着了各种无厘头,但是作为一部正儿八经的喜剧,毫无不妥!
4-题外话,虽说人生而不同,但抛开背景,其实每个人的天赋也并没有天壤的区别,至于走哪条路,如何面对每一件琐琐碎碎,该坚持的时候能走多远,对于百里之后,每个人能走到怎样一个程度,其实都是自己的点点滴滴不断积攒,看似偶然后的绝对必然吧。同样一个剧本都能差别这么大,况且是变数最大的人呢。
以五千万的成本,创下近十亿的票房,在国内都不常见,更别提人口只有五千万的韩国,近乎每三个人就有一人进电影院看过。
民族骄傲的李舜臣(《鸣梁海战》)怎么也想不到,夺走自己韩史第一位置的,是一份排骨味炸鸡。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路逆袭而上的黑马,竟然与国内早半年上映的《龙虾刑警》出自同一剧本大纲——缉毒组刑警为了监控抓捕毒贩,盘下贼窝对面的餐饮店,却不想意外发财的故事。
这巨大的差异到底在哪?
小成本商业电影的翻身仗,要么依靠的是烧死亿万脑细胞的奇思妙想,要么就靠分分钟练出腹肌的喜剧效果,显然后者正是《极限职业》取胜的关键。影片开头便是一段缉毒组警员抓捕毒贩的精彩戏码。
你以为是神兵天降,然而现实却让人心疼地想笑。
因为太穷,不敢踢碎玻璃,只能孤苦无助地吊在窗外,刑警做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你以为是夺路狂飙的飞车展开,却无奈遇上个英勇市民,到底谁才是那个弱势的。
你以为是街头追逐的激情场面,却偏偏来个慢放,拼死追赶的和悠哉骑车的。
你以为是疏而不漏的标准结局,却不想警察会忘带手铐,被电击棒反杀。
最后的抓捕功臣竟然是一辆公交车。
在短短几分钟,几次惊喜反转,创作人员深谙喜剧之道,明白笑料是来自极与极的对比反差而反观《龙虾刑警》,同样以一场抓捕行动开头,先声夺人,上来便树立了主角王千源的话痨人设。(王千源的演技也拯救不了人物背后空洞的内心世界)
可对于这种靠贬低队友所达到的喜剧效果,抱歉,实在是笑不起来。随后紧跟的抓捕动作戏,以及最后的失手,无一不体现着敷衍两字,强行插入的梗,也使得上下剧情衔接生硬突兀。
当然,用喜剧的夸张来制造的笑点也不少,尤其是沈腾出场的时候,那明明慌得一匹,却又要强装正经的模样着实可笑。可这也暴露出了《龙虾刑警》的另一个缺陷,为了搞笑而牺牲的真实性。
剧情上,《龙虾刑警》中的众人是靠小警员母亲再婚所给的二十万婚礼出场费(还有这种费?还就这么巧?)作为资金盘下龙虾店。而《极限职业》靠的则是主角高班长(柳承龙饰)的退休金,这不仅显得更加现实,更是为了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龙虾刑警》的资金也是伏笔,不过是在彩蛋之中)
在失去了真实感的情况下,一切的情感都是假的。两者的第二点差异便随之而来,剧情上的设计。2虽说剧情大纲相似,但两片的本土烹调可谓截然不同。剧情是警察以开店为掩护监控捉拿毒贩,却意外发财。显而易见,这其中的矛盾冲突来自于抓捕与开店之间。在《极限职业》之中,抓捕与开店间的矛盾在不觉间一次次激化升级。一开始只是因开店而产生的职业偏差。
后来随着众人因为生意红火而无暇回应负责监视的李东辉的报告,导致错失了跟踪的良机,矛盾彻底爆发开来。
以高班长为切入点,因生意赚钱,原本只是用来装脏衣服的Gucci袋子,里面换成了真包,连带改变的还有妻子对他的态度。
这让常年被后辈超车
给女儿零花钱只能给三万的高班长一时间陷入两方的挣扎,一面是火到电视台来采访的炸鸡店,一面是蠢蠢欲动的毒贩,该如何取舍成了横亘在眼前的巨大难题。
而苦苦潜伏后抓捕的扑空,外加电视台曝光的丑闻一下让高班长陷入深渊之中,不得已只能含泪辞职,继续经营已经声名狼藉的炸鸡店。可造化弄人,在钻研炸鸡店的营收时意外得知到的毒贩动向最终还是让他抓获了这毒贩大boss。
《极限职业》从始至终都围绕着炸鸡店与抓捕的矛盾展开,理想与现实的几次反转,在这其中还深挖了高班长的内心世界,将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物对立,碰撞出小人物的花火,最关键的是,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在为讲好故事而服务。
反观《龙虾刑警》,整个故事,除了地点是在龙虾店外,关于开店与抓捕的矛盾近乎没有,反倒是将篇幅花在了几段莫名其妙的次情节。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戏,以及袁姗姗见朋友(见朋友的段落在故事中的突然和生硬程度实属灾难级),这些剧情的实际作用除了成功拖延了时长外,再无其他。
看得出来主创人员是想刻画人物形象,但人物形象是靠一点一滴的细节铺垫建立起来的,而并非这类毫无征兆的突然行动。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线同样如此,毫无由来的起了个头,便再无下文,这种没有铺垫基础的情感戏码还妄想博得眼泪,实属异想天开。
关于反派更是按照了烂片一贯的智商掉线套路,幕后大毒枭孤身一人取货送钱,深刻贯彻亲力亲为原则。还有剧中反派与曹能(刘桦饰)的对手戏,氛围向着基情带,却在之后也不了了之,两人最后的对打凸显一个翻脸不认人。这不由得使人质疑这一情节的设置只是为了圆剧本的漏洞,强行让反派看似机智的行为变得合理。
3
可以说《龙虾刑警》放弃了本可以好好开展的冲突矛盾,转而通过种种低劣手法,僵硬的叙事,方便的巧合来拼凑一个看似可笑的故事,尤其是在《极限职业》的对比下,这些问题被无限放大。
虽然《极限职业》也有着不少缺点,例如最后打斗的节奏拖沓不合理等,但最起码它圆满通顺的讲好了一个故事,每个笑点都响的彻底而不低俗,在这之外还塑造挖掘了高班长的形象,7.7的分数对于一部包含着本土文化以及本土梗的外国商业电影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认可。
而诞生于本地土壤下的《龙虾刑警》,这份不及格的答卷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
这两部电影的差异,无疑暴露出了两方影视人态度间的差距,差者靠着方便的巧合和脆弱的动机来强行推着故事前进,优者早已埋下种种伏笔,一次次的揭露反转间,制造出惊奇与神秘,让观众不停地想了解后续的进展。
曾几何时,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于我们而言是那样的熟悉,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成龙的动作喜剧,部部经典。可如今,对纵然艰辛困苦,也依然热爱生活的那份,小人物特有品性的把握早已不知所踪,有的只是高高在上的俯视感,你看他这么惨,为什么不能同情一下,为什么不能笑一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炸鸡 ——这谁能抵抗得了啊?
别诧异!
酸梅并没有改行美食号,而是乳酸君我发现:
最近的电影都中了炸鸡的毒…
奥斯卡最佳[绿皮书]里的开封菜,比主角还红!
电影[绿皮书]中的主角大吃炸鸡
而今年还有一部打破票房记录的电影也与炸鸡结缘,甚至有人笑称其成功一半都是靠炸鸡…
这是一部美食片?
不,这竟然是一部热血的警匪片!
极限职业
Extreme Job
别被霸气的海报忽悠了,主角不是超级英雄…
相反,他们警署底层的Loser!
人到中年的高班长带领小马、小张、小金等人组成的缉毒小队没拿下过毒贩,没侦破过大案…
于是他们成了警署的拖后腿…
每天过着挨领导骂、被同事损的日子。
但说来也奇怪…
缉毒警察应该从天而降、破门而入、缉拿罪犯!
卖家秀↓
可这群人显然没那么炫酷。
坐着刷墙工人的小秋千从楼上溜下来,别说破窗而入了,生怕赔偿的他们全程小心翼翼…
说好是去抓人的,往往到最后却被人抓!
买家秀↓
直到发现了毒贩的一个秘密窝点时…
他们有了新(馊)主意 ——
高班长拿出养老的棺材本儿,盘下毒贩窝点对面的炸鸡店卧底观察,妄想着能放长线钓大鱼!
就这样,一群缉毒警察开始卖炸鸡!
上天也真会开玩笑…
缉毒没什么水花,开了三天炸鸡店却名声大噪。
为了更好的掩饰警察身份…
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运营炸鸡店,而不起眼的小马却鬼使神差的凭着祖传秘方做成了网红炸鸡…
每天客人源源不断!
小马负责掌厨炸鸡,小张负责招待客人,就连高班长都放下架子,轻车熟路的做起了店老板…
订单一来,立马用专业的磁性嗓音打广告!
缉毒小队,全员改行炸鸡大亨。
“咦,这个剧情有一点点眼熟啊…”
去年有一部叫做[龙虾刑警]的国产电影,王千源、袁姗姗、沈腾、周云鹏等人也上演了警察卖小龙虾的故事
难不成是韩国电影抄袭国产?
这场“概念上的巧合”其实出自“中韩故事开发计划”
[极限职业]最早概念由韩国编剧文忠日构想,后来经由这项计划把改编权卖给中韩的影视公司…
这样的“骚操作”谈不上抄袭。
反倒像是“同一首歌、唱对台戏”的意思。
至于拍出来怎么样?
那就得看两国团队各自的水平发挥如何了。
[极限职业]于2019年1月上映,至今院线坚挺,影片票房早已经超越韩国影史票房冠军[梁鸣海战]…
获得了1390亿韩元,观影人次达到1600万!
1600万观影人次是什么概念?
韩国总人口5000多万…
粗略的说,三分之一的韩国人都看了这部电影!
这一波操作,[极限职业]稳坐韩国影史最卖座喜剧片。
所谓同源不同命…
一样的创意,[龙虾刑警]却惨遭滑铁卢:
国产电影[龙虾刑警]比[极限职业]早半年,票房最终仅仅停在了6800万人民币,豆瓣电影只有4.9分…
难不成是“韩式炸鸡”打败了“麻辣小龙虾”?
不着急拉[龙虾刑警]公开处刑…
乳酸君我今儿主要聊聊[极限职业]好看在哪儿 ——
颠覆人设/吸引观众的炸鸡
故事中的炸鸡店,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场所!
话说你都花钱盘店了,能不炸鸡?
镜头一转,最干不成事儿的小马反而成了炸鸡大师…
他家曾经开过餐馆,有着祖传的酱排骨秘方,他把做排骨的秘方用到了炸鸡身上意外成了爆款!
而片中更出现了一行人专心经营炸鸡店的段落…
不是说好的缉毒警察么?
在影片一开始,他们被塑造成“警署的废柴”毫无存在感,而意外窜红的炸鸡却给了他们职业成就感…
赚了钱,人都硬气了!
就拿高班长来说,买下Gucci的皮包塞满钱送给老婆…
一个小小的“炸鸡”以金黄酥脆、鲜美多汁的口感消解了警察的板正形象,从热血的警匪片到逗逼的喜剧片。
[极限职业]的画风转变 ——迷之鬼畜…
喜剧节奏/恰到好处的笑点
有多鬼畜呢?
这就要吹一吹[极限职业]的喜剧节奏拿捏了…
导演李炳宪一直以来都对喜剧片情有独钟。
韩影爆款[阳光姐妹淘]他参与了编剧,去年还翻拍了知名的捷克喜剧片[有希望的男人],他甚至…
直言自己的偶像是 —— 周星驰!
他在“笑点”或“包袱”的把控上既有致敬,也有风格。
开起炸鸡店,高班长不是说说而已…
配合高速摄影、柔光滤镜,高班长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来了一段煽情的广告词?
而小金责怪他们不追毒贩,只顾炸鸡时…
所有人戏精附体的悲戚自白:
你知道我炸鸡有多累么?
你知道我收拾了多少次餐桌么?
你知道切洋葱打蒜时,就像被生化武器攻击么?
而当客人对炸鸡给予好评时,大家兴奋不已…
但下一秒就意识到自己明明是缉毒警察,本行都干不好,却为了做炸鸡成功而兴奋不已…
开心的笑容,瞬间就丧没了!
[极限职业]的笑点不密集,大部分时间都在正常叙事。
但每当正经时,偏偏给你搞一出沙雕剧情!
也正是这样“正常-无厘头-正常-无厘头”的节奏,让笑点的呈现更加给力,屡试不爽…
说真的,李炳宪算是学到了星爷的几分功力。
重建人设/小人物的小翻身
前面喜剧颠覆了人设…
后面剧情就要把人设重新给建立起来!
但说到底[极限职业]最终还只是个“小格局”的故事,即便在票房上挤下[鸣梁海战]的冠军地位…
也依旧无法撼动大格局叙事的厚重!
不过导演也很聪明,剧本编写也很机巧:
在影片结尾…
他们和毒贩正面刚之后,个个筋疲力尽的瘫在破沙发上,此时BGM响起了[英雄本色]的主题曲[往日情]
而画面上这群“炸鸡刑警”的造型也充满了致敬!
要知道当年的港片可是名震亚洲的!
尤其是[英雄本色]也是一代韩国人的经典记忆,在爆款韩剧[请回答1988]里也有类似的怀旧情节…
怀旧+戏仿+致敬成功升华了小人物的人生,他们草根废柴的表面之下是一直努力的人生信条…
电影[极限职业]在豆瓣获得了7.7分。
虽然不高,但很扎实!
一个剧本,两地开拍。
一个故事,两种结果。
[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都挑选了本土的美食:
网红款的韩式炸鸡从[来自星星的你]开播后一直红到现在,国人最爱麻辣小龙虾也客串过不少电影…
乳酸君我索性就从食物来分析电影的命运:
在[极限职业]里有这样一出看似闲笔的剧情。
高班长带女儿吃炸鸡时,女儿希望炸鸡不要涨价,因为炸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平民美食…
而面对女儿当上班长,要零花钱时…
他只给了女儿3万韩元。
并且告诉女儿“金英兰法”规定,公务员不能收钱超过3万元,收了不该拿的会吃不了兜着走!
(金英兰法,韩国的反腐专法)
而这段对白,其实就是贯穿全片的“比喻”——
炸鸡对应的就是这群缉毒警察。
虽然看起来平凡无奇,但作为基层公务员的他们才是百姓安稳生活的保障,这和炸鸡是一样的。
希望炸鸡炸不要涨价。
其实就是希望这群公务员不管高峰,还是低谷…
既不要放弃,也不要轻浮!
由此“炸鸡”和“警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喻,影片以韩国本土化的符号完成了一种升华…
我们的麻辣小龙虾呢?
电影[龙虾刑警]几乎没龙虾什么事儿…
编剧完全没有把小龙虾这个国民符号利用起来,五毛动画的镜头一闪,背景就算交代完事儿。
(颠勺的龙虾还是特效作假的)
而所有角色,哪怕是戏骨王千源、刘桦…
他们都没有扎实的人物形象,结果警察也成了自私自利、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的抱怨悲惨人生!
那样虚华的表演、油腻的画面就像大多数小龙虾 ——
价格贵的一批,可好吃的却没几只!
这不由让人担心:
又贵又难吃的小龙虾…
还有机会战胜平价又美味的炸鸡么?
当然啦…
这不是关于吃的比较,而是电影胜负的问题!
(发送极限职业有片儿)
被开炸鸡店给笑到了,原本当掩护的工作,结果成功致富了,最后还有一段放了港片的音乐,应该是英雄本色的,致敬了香港的警匪片,听说还有中国的一本两创的电影,但是貌似口碑不行。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挺好笑的,也没有太多的包袱,该笑就笑,不会给你升华一下,不像现在央视的小品,总要给你升华一下。
韩国最近上了一部喜剧——《极限职业》,
跟去年国内上映的《龙虾刑警》很像,
两者不算抄袭,是个“一鱼两吃”、分别开发的项目,
但是,两部影片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龙虾刑警》票房不佳,也遭遇了口碑差评,
而《极限职业》韩国本土超过1600万观众走进影院,
这一成绩在韩国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1700万观影人次的《鸣梁海战》,
但在票房数据上,《极限职业》已然超越了《鸣梁海战》登顶韩国影史票房冠军。
对比豆瓣评分数据,《极限职业》好于78%的喜剧片,好于77%的犯罪片;《龙虾刑警》好于7%的喜剧片,好于3%的犯罪片。
同样是警察卧底开店破获缉毒案的故事梗,为什么《极限职业》玩得那么好,《龙虾刑警》却扑街了呢?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一个实,一个虚。实是真实、虚是虚浮。
(一)主题:《极限》实 《龙虾》虚
一部电影的共鸣感很重要,如果一部喜剧能紧紧抓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共鸣点和话题,成为爆款的可能性就很大。
而这个共鸣点总是与故事的主题紧密相关的。
比如讨论男性中年危机主题的喜剧《泰囧》、《夏洛特烦恼》、《情圣》,个个都成了爆款。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同一个主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遭遇七年之痒的夫妻,最易喜新厌旧的男方需要一场冒险之旅来让他回归家庭。
回到《极限》和《龙虾》上来,它们的主题或者共鸣点是什么呢?
来看《极限职业》——
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就是:职业压力和职业理想
人这辈子,有半辈子是在工作,所以这个主题自带共鸣点,并围绕着高班长这个人物和他身上发生的故事进行了演绎。
警察这个身份在外人眼里光鲜亮丽,但实并非如此,片中穿插了好几个情节来展现。
开篇队员抓捕毒贩不敢破窗怕赔钱;组内经费不足闹矛盾;黑帮意淫缉毒专案组各个都是待遇好到飞起……
这些都表明了,刑警这个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好,只是表面光鲜罢了,个中冷暖,饮水自知。
另外,所有的职场人都希望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警察这个职业也是如此。
高班长带着团队累死累活,也希望能破大案、升职加薪,
多年以后退休了,回想起那时候,也觉得那一刻是属于他的人生高光。
而影片一开始,高组长的这个愿望跟他的目标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开始,高班长全组搞砸了抓捕行动,面临着升迁机会被晚辈剥夺的威胁,
高班长是个典型的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在优秀的晚辈面前会不自觉弓背低头,很不自信。
不仅在职场上被新人碾压,他回家还要受老婆的指责,讽刺他没本事升职,导致夫妻关系也不和谐。
这种职业处境和压力应该是全宇宙职场人所共同的经历和遭遇,你说能没有共鸣吗?
这还不够,《极限职业》把对于职业的讨论停留在这个层面,它还说到了——职业理想。
片中,高班长有一段广告式的对白:放弃羞愧的成功,选择好的失败,这应该是对的吧……
关于职业的选择,我们也会有很多类似的困惑:
有钱的炸鸡店老板和穷得响叮当的警察两者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理想和现实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个选择题是不是似曾相识,对,这样的选择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极限职业》中,高班长等人也迷茫困惑过,
做警察随时会面临死亡威胁,女儿妻子也照顾不到位,
炸鸡店不仅能给妻子买名牌包包,还能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他们想把炸鸡店做大,但是最后职业理想将他们又推到了另一边。
虽然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是向金钱妥协的人,
但不妨在电影中代入一下高班长心理补偿一下:最终理想打败了现实。
再来看《龙虾刑警》,有共鸣感话题吗?
职业压力?
无,四个人天天打扮得花花绿绿的,破案靠一拍脑袋灵机一动,
领导一训斥,极力反驳辩解,这样塑造我朝公安干警,真的好吗?
职业理想?
无!
有的,可能只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太虚太空!
坏蛋都是傻子?手撕日本鬼子还没玩够?
看来看去,有的只不过一场闹剧。
(二)故事背景:《极限》实 《龙虾》虚
故事背景如果做得好,就会显得故事很真实可信,而这种真实感的外在体现就是美术:服装、化装、道具。
像最近口碑极好的《老师好》,烫头、收音机、霹雳舞、北冰洋汽水、海魂衫……
全都是八十年代时代的标志性元素,将故事的时空一下子锁定在了那个年代,经历过那个年代人绝对有共鸣感。
现在的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似乎越来越挑剔了,
从《延禧攻略》服化道的热烈讨论,到正午阳光《大江大河》、《知否》年代感的讨论和争议,
观众信不信服这个故事,主要取决于能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标签符号。
先来看看《龙虾刑警》——
浮夸!
警队四人穿的鲜艳无比,确定是在执行潜伏任务吗?杜警官还穿成那样天天在警察局内晃悠,真的不怕人认出来吗?
另外,警察局被设置成一股浓浓的居家风格,黄色实木门、浅绿色的墙,还做了百叶窗,如果不说,真的看不出是警察局,我们传统印象中的经典中国蓝的简洁大气风完全被抹掉了。
再来看看反派所处的环境设计,一个物流公司,大门紧锁,本来已经很让人怀疑这个公司的真实意图。
老大办公室还贴满了各种大佬的照片,财神爷、貂皮大衣、大展鸿图题字、纹身、前后景的红,浮夸至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黑社会的。
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发生在中国,我公安干警早就盯上了他们,并将其一网打尽。
同时,红的色调几乎贯穿了全片,充满了一股浓厚的MV感觉,
这些奇怪夸张的美术色调把故事的真实感和背景全都模糊掉了。
继而,我们也搞不清楚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什么时代?
看看这个订餐复古电话,再看这装修,似乎也感受不到这是美团饿了么的外卖时代,更像是欧美80年代的餐厅风。
而反观《极限职业》,人物的穿着很路人、炸鸡店的陈设也很常规、用光也很自然,给人的观感非常自然舒服。
也许《龙虾刑警》想通过夸张突出的色调和美术风格来展现与众不同的导演风格,但很明显,这样的尝试很失败。
(三)人物塑造:《极限》实 《龙虾》虚
前面提到主题的时候,已经说到了《极限职业》中高班长这个主要人物,他的塑造是真实可信的,
事业上遭遇职业困境和危机,家庭生活中遭遇中年危机。
《龙虾刑警》中,杜宇飞因为缺少家庭和生活维度的塑造,我们只能看到他话痨的一面,
而且从头到尾一直坚持着这一人物特质,单一而不讨喜,也很不真实,
就这么一个咋咋唬唬,情商低的直男癌,没有过人之处,为何能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
不尊重团队的人,为何大家对他死心塌地?这个人物让人充满了各种疑问和困惑。
如果说人物塑造像一道道菜,编剧是做菜的厨子,
那么《极限职业》是量多不加价的良心美食,《龙虾刑警》则是食物和菜单极度不符。
我们可以拿两部片子的人物出场来举例,
因为一部片子的人物出场很重要,如果能给观众留下第一深刻印象,
那么这个人物塑造一开始是奏效的,观众会对角色产生兴趣,进而有继续追下去的欲望。
而这两部片子因为讲述的是一个团体的故事,
开场都选择用一个事件将主要人物关联在一起,
并且给到每个人的动作和反应,
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和动作就能反映出每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来。
那么这两部电影在人物出场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首先来看《极限职业》:
一开场,目标毒贩跟几个伙计打麻将,“神兵”从天而降,
如果是一般的警匪片,绝对会给前来抓捕的警察酷炫吊炸天的动作和场景设计,
可在《极限职业》中,几个主角抓捕毒贩的现场,到最后却演变成了连环车祸现场。
这种强烈的反差造成了很大的戏剧性效果,就像法国搞笑短片《电影VS现实》一样,坊间的传说只是传说,现实中却处处是囧事。
就像片中毒贩吐槽的那样,以为你们应该是王者,没想到你们是青铜,太让我失望了!
而在天然形成的戏剧反差中,《极限职业》中对于五个主要人物是怎么塑造的呢?
首先是张刑警,典型的女汉子,脾气暴躁,也是最沉不住气的,
本来跟队长搞了半天空中飞人的抓捕计划,无奈绳子晃来晃去不好操作,
于是索性踹开通风口,第一个出场了。
在她跟毒贩交涉的过程中,毒贩想通过其他逃跑动线溜走,
自然而然地带出了门外的两个人物:金刑警和新人李刑警。
金刑警手拿大锤,稳稳地坐着,体现了他沉着稳重的性格,
这个性格特质在后面剧情中也有延续和丰富,
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最后只有他一直暗中潜伏跟进任务,
其他组员已经被炸鸡生意忙地团团转了。
而跟金刑警一组的在勋刑警是个精力充沛的新人,
手拿警棍,在走廊上比划着,时不时还来个飞腿,
把新人的激动紧张兴奋的情绪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出场的便是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
高班长显得更加笨拙憨厚搞笑,
毒贩嘲笑他出场不够酷炫,他反倒跟毒贩诉苦说因为太穷,不能搞碎玻璃,要赔的。
(这里埋了个人物悬念,其实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群人真的很厉害,破窗抓捕说不定也很酷。)
最后一个出场的,也是本片的搞笑担当——马刑警。
喜欢耍小聪明,但总会倒霉、一脸贱萌。
就在其他四人一路狂奔追毒贩的时候,他骑着小电动车一脸贱兮兮地凝视着队友,
然后得意地用电动车放倒了对手,没成想却遭到电击,被对手放倒。
就此,《极限职业》用了6分钟的时长,通过一次抓捕行动的热开场,塑造了本片的五个主要人物,
同时与毒贩有趣的对话和互动,见义勇为女士的乱入打脸,以及16车连撞事故,
让这个部分笑点密集、节奏明快、互动有趣。
再来看看《龙虾刑警》中四个主角是怎么塑造的:
首先,王千源饰演的杜警官一遍执行任务,一遍耍嘴炮,不停地贬损下属,
讽刺袁姗姗饰演的花警官的外貌,开这样的玩笑嘴炮,
不怕引起广大女性群众的不满和抗议吗?所以对于杜警官的第一感官就是——直男癌。
然后杜警官继续损老能警官,说人家一辈子娶不到老婆,
因为嘴不好,口无遮拦地开下属的玩笑,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二印象是——情商低。
这还没完,杜警官自我感觉特别好,开始夸自己有多厉害,
于是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三印象是——迷之自信。
而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耍嘴炮吐槽下属,不知道导演的意图是什么?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夜路,经过一片坟地,怕得要死,
没话找话,自己跟自己尬聊,这跟给自己壮胆的效果差不多。
就此,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长内,本片主角杜警官的人设就立起来了:
直男癌、情商低、迷之自信、话痨。
同时花警官和能警官的人设也给了观众第一印象:
一个有点丑、没审美;一个老光棍、嘴欠。
对比《极限职业》开场,每个人物的出场的表演和塑造是动态的、丰富的;
而《龙虾刑警》则是静态的,我们是通过杜警官的口得知另外两个人的状况的,
如果电影的人物塑造要靠说出来,那不如去听相声来得直接。
片中另外一个角色也是新人陈警官,他的出场更是毫无特色,
从他说的那句:我他妈不是,我是!这句台词开始,我们会发现,
片中的所有人都会抖机灵台词,
就如同一个写脱口秀的作者包揽了所有人物台词一样,
你感受不到人物真正内心要表达的东西。
顺便插一句,我觉得国产片是不是对于喜剧有什么误解。
一段搞笑轻快的音乐配一段毫无特色的打斗,就是喜剧了吗?
这样的片段也在《龙虾刑警》中出现了两大坨,花哨并不等同于有趣。
就此,《龙虾刑警》用了3分钟的时长来交代人物出场,
男主杜警官塑造不讨喜、其他角色表现机会太少,表演静止而流于表面,缺乏个性化的设计。
《极限》用6分钟交代人物出场,《龙虾》只用了3分钟,前者比后者多用了一倍的时间在人物塑造上,因为韩国创作团队可能一直觉得人物是第一要素,国内部分创作者以为噱头形式大于一切,这就是务实和务虚最后的不同结果。
(四)群戏设计:《极限》实 《龙虾》虚
其实对一个编剧来说,写群戏要变成精神分裂才好,不然群戏中的人物没有特色和区别,
或者主角光环压到了群戏中的其他角色,就会变得不够好看。
所以群戏见真功,好的故事群戏一定是出彩的,
一个事件将几个人联系起来,他们因为个性的不同,势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对比这两部片子,他们各自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来看《极限职业》——
上一场戏中,16车连撞,高班长等五人受到了上司的严厉批评。
金刑警反应最快,以第16辆车是故意撞上来转移话题,
帮班长开脱,这说明两人私下关系是最铁的,
而新人在勋刑警作为年轻人脑子反应很快,开始帮腔,
张刑警骂骂咧咧,开始往诈骗犯方向引导,
马刑警反应最慢,表示要查监控,
金刑警表示自己要去查,这分分钟想混淆视听,
马上从领导办公室溜之大吉的态势,
作为老大的高班长还是打断了他们,他还是有责任心的。
从这场戏可以看出,组员都护着他们的老大,而老大也是个有担当的男人。
这才是一起出生入死、过过命的情谊。
再来看《龙虾刑警》同样的这场群戏是怎么处理的:
领导批评杜警官,杜警官替自己辩解,表示是意外,
而其他几个组员呆如木鸡,站在原地,
组员间的情谊呢?没看出来,很塑料……
同时,《龙虾刑警》让杜警官的竞争对手提前出场瞎掺合,非常地戏赶戏,
主要人物还没有塑造好,又进来了新的角色。
同时新角色的出现,让杜警官的自信心更加膨胀,表示要把这个案子接下来,
并大放厥词说要分分钟抓人,甚至还跟对方当着领导的面,乱扯当年三角狗血情敌关系,
就此,杜警官的人设已经被抛进了万丈深渊,
后续还占用龙虾馆便宜上厕所,不提裤子监视等等,
这些主创自认为搞笑的细节塑造又把杜警官的人设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反观《极限职业》中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的角色,
这个人物的情绪和表演非常有层次感,
首先他和他的组员有危机感,他可能升不了组长,
就此退休,领导对他极度失望,
这样的危机感给他之后的行为做了合理的铺垫,
他被这种危机感推着必须要完成这次任务,不然会丢了饭碗,失了尊严。
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危机感被弱化了很多,
领导只是给了杜警官一个月查清毒品交易的流通渠道,
然后杜警官就自信满满地带着组员去调查了。
在情绪上没有任何大的起伏,并且表演没有层次感,
你会觉得王千源饰演的这个角色一直咋咋唬唬的,
这个角色动机弱、人物成长弧线不明显,成了本片最大的bug。
在节奏上,《龙虾刑警》比《极限职业》快了很多,但是“快”并不永远代表是好的事物。
这厢的《龙虾刑警》已经在侦查的路上了,四人一边分析着案情,杜警官继续耍着嘴炮怼下属。
而另一边的《极限职业》却用另外一场群戏继续丰富着主要人物。
五个人闷闷不乐地从领导办公室走出来,
五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从警察尊严,
聊到没吃饭,再从没吃饭聊到了活动经费被私吞,
从活动经费被私吞到搜出一个赌场筹码,
案子破了,马警官去赌场赌钱了,高班长大义灭亲,
好巧不巧,就在这时,迎面走来了春风得意的死对头——崔组长。
通过这场群戏,我们可以看到组员之间的互动非常生活化,真实却不失趣味,
这场群戏中,暴躁女刑警张刑警、机灵和事佬新人在勋
、冷眼旁观的金警官、管教下属的高班长,
每个人相互之间都有碰撞和互动,
每个人在这个小事件的参与感和存在感都非常强,戏份非常平衡。
这在《龙虾刑警》中是缺少的,
群戏的焦点全部集中在了王千源的身上,其他角色只剩下功能属性,
在其他时候就成了摆设。不知道在场的其他演员在导演说戏的时候会是什么反应?
演员:导演,我该直着站,还是歪着站?给我一个指示,不然太尬了……
导演:恩,你们自由发挥吧,符合你们个性就行,主要表现领导被骂,你们也跟着倒霉的状态,明白了吗?
演员:恩,大概懂了。
再来看监视和盘店这两个关键情节在群戏上的处理。
《极限职业》将这两个关键情节分开来处理,
不急不缓,把这几个主要角色的个性又进一步深挖了一下。
监视环节的群戏处理——
在这个环节,每个人物的分工细致,在分工上也不忘展现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精力充沛的新人刑警在勋每天扮演各种身份暗中排查,
与同事“点头”进行信息的传递,其他三人在车上蹲点监视。
马警官果然是霉运体质,躲在隐蔽的楼顶监视,没被毒贩发现,
却被被老阿姨逮到了,报了警,惹来了警察,险些打草惊蛇。
笨拙的高班长一直跟前来调查的警察暗示:是战友,别开枪!
但还是被带上了车。这场误会戏处理地也非常搞笑。
再来看《龙虾刑警》,在这部片子里,监视和盘店的关键情节是连在一起的,
又是戏赶戏的处理:
首先,监视环节的分工特别不专业,四个人几乎是没有分工协作的意识,
全都坐在车里等着对面的毒贩发现他们。
之后,杜警官去龙虾店上厕所,能警官紧跟在屁股后面,
剩下两人坐在车里干等,又是这种毫无设计的静态表演。
你会感觉这些人不是来执行任务的,他们只是来这边玩玩的,顺便蹭一下厕所,
作为警察的专业性和侦查意识几乎为零。
而在《极限职业》中,新人在勋不断变换着身份,
这说明全队已经辛苦监视了好几个夜晚,马警官在晚上躲在暗处监视,
这些有趣搞笑的情节不仅没有失真,反而体现了他们作为警察的敬业精神和侦查意识。
盘店情节群戏处理:
《极限职业》:在这里,导演通过同景别叠化的手法在时间上过渡,
再一次强调日夜蹲守监视的辛苦和无聊,五个人吃鸡也快吃吐了,
而在本片中,五个人互动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围绕两个人产生分歧矛盾,其他三人先后加入到混战之中。
首先,是马刑警嘴贱挑事儿,女汉子张刑警暴走揍马刑警,
有眼力劲儿的新人在勋刑警出来打圆场和稀泥,
如果呆萌高班长也参与到混战之中时,冷眼旁观的金刑警也会无奈地加入到混战之中,
这也可能是五个人日常的相处模式,有趣且充满了生活气。
反观《龙虾刑警》,四个人的互动是缺少趣味性和生活化处理,
首先是杜警官对着花警官的耳朵喊拉屎,能警官跟了上去讨不痛快,
然后花警官和新人陈警官坐在车上,四个人的戏被分成了两条线来展开,
一边跟沈腾逗趣,一边黑帮过来询问,
然后杜警官大喊一声要盘店,及时化解了危机,两线合一。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关于黑帮出场的情节,由于两部电影都是在这个阶段让反派出场的。
《极限职业》中观众是通过主角的视角来远远地观察反派的,
所以对反派的印象是朦胧而充满悬念感的,
所以反派的身份悬念是在随着调查的深入一点点深入的。
在《龙虾刑警》中,反派角色的亮相是非常直接粗暴的,
辉哥上来就是直接对手下人拳打脚踢,
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心狠手辣的黑老大。
这种刻板人物赤裸裸展现在观众面前,
你感觉不到这个人的真实性和创作者的诚意,
这也是全片所有人物塑造共同出现的问题:人物套路不真实。
结论:《极限职业》群戏互动感强,人人都有存在感,谁都不压谁的戏。
《龙虾刑警》群戏都在尬演,主角抢戏,团队成员成人肉背景。
(五)喜剧不需要真实吗?
说到喜剧这个类型,就不得不提“喜剧能不能兼容真实感”这个问题了。
喜剧是不是只要夸张就行,热热闹闹的就行?
最近有不少很烂的喜剧,像《武林怪兽》、《断片儿之险途夺宝》、《新喜剧之王》等。
如果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创作者们把闹剧等同于喜剧了。
闹剧=喜剧吗?
我觉得不是,如果你看了很多比较烂的喜剧片,
你会发现一个规律:
大部分的烂片中人物极度夸张不真实,
人物的所有行为和举止只是为了好玩有趣搞笑,
从来不计较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质。
而在创作者眼里就是——喜剧嘛!干嘛这么较真?
在这一点上,真的得学学韩国电影,包括这部《极限职业》。
那么《极限职业》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它兼容真实感了吗?
我觉得它是兼容了的,这种真实感体现在了主题的真实、背景的真实、人物的真实,
上面已经分别进行了论述,
其实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细节的真实。
就拿开店这个情节来说,在细节处理上,我们就会觉得《极限》里的主角是真的在开店的,
马刑警作为主厨,每天被180度的油烫伤,还受了刀伤,
在勋一天要切4袋洋葱、五袋大蒜、三捆大葱,
张刑警每天要收拾整理七八十张桌子,
高班长每天收银收到手抽筋。
再看看《龙虾刑警》——
三人出去办案,能警官一人招呼着店里20来个客人……
还有这种做菜浮夸风。
这就是差距。
这种以细节取胜的差距在《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中盘店这一关键情节上,也是高下立判。
《极限职业》盘店情节的设计比较曲折有趣:
负——五人先是在炸鸡店监视,逐渐心灰意冷
正——目标突然出现、振奋人心
负——但是没法进入到对面那幢楼里去
正——看到外卖员进去,想以外卖员身份混进入
负——老板却告知店明天要卖给别人了
负+1——心灰失落,新人在勋要求用结婚前盘店
负+2——高班长拒绝,马警官告知如果这次不成功,高班长就不能升职了
负+3——高班长沮丧回家,老婆讽刺,女儿要钱,高班长感受到家庭的压力
正+3——隔天店主要把店盘给别人,高班长做了决定用退休金把店盘了下来。
如果用正(开心)负(不开心)来标注着一段情节的波动曲线,
一定是:负、正、负、正、负、负+1、负+2、负+3、正+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盘店的整个过程中,
主角们情绪过渡非常自然,且一波三折,也很真实自然。
盘店这个决定不是一拍脑门就做出的决定,他们是动了脑筋,用了排除法,才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的。
并且因为盘店是一笔不少的数目,对于这个决定,
高班长是有犹豫的,在职业生涯和盘店之间要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斟酌之后才选择了后者。
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关于盘店这个决定是如何做的?是怎么处理的呢?
简单粗暴!
毒贩过来询问状况,杜警官一拍脑袋,就以盘店为由化解了危机。
这样的决定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儿戏地不行,观众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明明有那么多化解危机的方法,主角脑子一抽,
选了个难度更大,硬生生地把盘店的情节带了出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龙虾刑警》从头至尾就是一个人物、剧情极其不考究的闹剧,
关于杜警官这个人物,很多决定和行为幼稚、冲动、无脑,莫名其妙,
使得观众无法走近这个人物,也喜欢不起来这个人物,
后面盘店的钱还是新人陈警官掏的,作为队长的杜警官有多么不负责,可见一斑。
所以,无论喜剧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故事,都需要细节上的真实、逻辑情感上的真实,
就如那句古话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你主创都稀里糊涂地编故事,凭什么想想得到我的赞美?
(六)其他
当然,除了以上的问题对比,《龙虾》对比《极限》还有其他的问题:
比如:《龙虾刑警》在类型上的分裂,一个喜剧故事,到最后死了人,还又悲情、又煽情,整体感觉很突兀。
又比如在剧情设计方面的差距:
同样是“假装一家人”的剧情,《极限》通过老板这个角色制造尴尬和反差,
《龙虾》则是坐在一起角色扮演,实打实地占别人“便宜”,毫无半点笑点。
综上,我觉得应该向用心做故事的韩国主创学习,而我们可能还需要很大的进步空间来提升我们讲故事的能力。
所有的笑料都能笑出声,段子、幽默、讽刺、自嘲…各种硬的软的喜剧形式、高级的或通俗的笑点,现在能有这样的喜剧,已经很难得!韩国电影在类型化方面简直出神入化了!
同一个剧本拍得与《龙虾刑警》高下立判,之所以这部能做到热血又好笑,人设、表演、细节、节奏和感情都在线,尤其节奏,控制得太好了,本土版差的不是故事,是讲故事的人
全程搞笑,也没有什么低俗的硬梗。在相当愉快的氛围中演绎了一场警察与毒贩的搞笑日常。而且最后时刻还有一段热血剧情与歌曲的插入。值得一看
目前为止确定是韩国影史票房冠军!一本两拍,对比中国的同题材,此片充满了那种韩式的无厘头的梗,喜剧桥段反转笑料百出,也不落俗套,桥段竟然分别致敬了《绝命毒师》和《英雄本色》。7.5
4.5/5 韓國近年來最棒的警匪喜劇!從頭笑到尾不誇張,雖然說打戲的剪接還是稍嫌凌亂,但整部片的笑點可說是設計的相當高明,一而在在而三的玩轉動作片既有的公式,難怪韓國短時間內就破千萬觀影,年度舒壓搞笑片無誤,最後還偷用英雄本色的插曲,以為我聽不出來嗎😂
前半段笑到打鸣,跟《二十》一样,导演很擅长抛这种贱贱的梗,斗殴戏画风也算有特色,适合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乐一乐。【190317 롯데시네마 월드타워 很少在电影院笑出声,这个实在忍不住。上映快两个月还有六成上座率,是真的🔥】【SIFF2019 祖国同胞比隔壁人民笑的奔放太多,前排两个大兄弟笑到快咆哮,电影节观影气氛果然不一样,比平常好太多,能在国内影院看到韩影还是觉得神奇】
神秘冷面的缉毒队一本正经的搞快餐,本来极致的反差梗并没有胡闹的拍,从逆境中的悲凉,到骑虎难下的无奈,再到最后战狼式的热血,剧情推动和情绪引导都很自然,结尾还附赠港产警匪片、西部片、僵尸片三个彩蛋,总有一款击中你,业界良心啊。
属于那种“蠢的”“低俗喜剧”,但是并不弱智,笑点密集,看完心情愉悦,而且一度非常想吃炸鸡!
一本两拍,但相比《龙虾刑警》还是成熟太多,背后的差距就更大了
近两三年来难得的从头笑到尾的电影,没有任何无聊的场面。希望大发!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想:好难看!这货根本对不起一千五百万的票房啊,比老手和检察官外传还难看,这次大爆真的是抓着头皮都不知道原因。前面剧情还算可以,但是后面的打斗戏份真的难看到无言以对。只能说这个电影是踩着狗屎运上去的吧。感觉是韩国千万电影中最弱鸡的了,这种程度的电影撑死了也就值三百万。可能韩国人民活得太压抑特别渴望看喜剧犯罪电影吧。完全不值得这样的高票房,作为爆米花电影都太弱了。
从头到尾都是笑点,差点笑死在影院,而且动作戏也很出彩,真的感觉从头到尾都很新颖?!向千万电影冲鸭!!!PS:竟然冲到韩影票房史第二名,这还真是没想到...
不是翻拍!!韩国作家문충일的最初剧本,2015年中韩合作项目,中国这边按照人家的剧本改编先拍了,并不是韩国翻拍龙虾刑警。
服气,必须五星,全程无尿点就算了,全是笑点,五个刑警的人设实在太秒了,打斗场面也很精彩,这片子很成龙啊,很有香港动作喜剧那种小人物磕磕碰碰中完成了人设的升华啊,片尾一曲《当年情》响起,真以为看了个港片啊。
笑到崩潰
一晚連刷兩部喜劇片高下立判。這次的票房紀錄果然有理由!真的全程笑點不斷笑出淚來啊!這片要不火才讓人奇怪!是犯罪題材但暴力點到為止,這方面不過度已經很難得。有距离感的缉毒故事和接地气的炸鸡店结合,加上特色맛집和放送文化(PD曝炸雞店有點牽強)。節奏給力劇情發展流暢,喜劇感的實現方式親和卻不低級,值得商業片借鑒。然後朝族還是華僑我都不反對但是漢語也太糊弄了吧,要不是有韓語字幕根本聽不懂。音樂為喜劇性大大加分。如果有第二部就好啦!0213CGV홍대
太好笑了!
听说《龙虾刑警》一本两拍,韩国导演拿去拍了一部本土的票房爆款,迫不及待的看过之后,还是没有超出预期,可能对于这种韩国商业片并不能抱太高的期待吧,或者这几年的韩国影坛都没什么好期待的,偶尔出个爆款也只是类型完成度不错的工业产品。这片子大卖本质上就和咱们的泰囧港囧唐人街探案差不多,只能夸类型完成度不错,做了行之有效的本土化处理,导演对于喜剧节奏的掌控也很有一手,但也就仅止于此了。
看“龙虾刑警”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故事创意真的好啊,但拍烂了,好在韩版好看(中韩合作,一片两拍)。韩版的优点就在于炸鸡店意外走红后角色面临的职业抉择,当所有人接近放弃临界点时,适时被卷入犯罪活动,完成了剧作上的转折,也重燃角色警察的职业心,这一点中国版是无法呈现的,我们人民警察不允许对职业产生怀疑。喜剧效果很不错,后半段稍微冗长,打斗场面很港片,结尾致敬《英雄本色》,还有《王国》的梗。就是很纯正的癫狂喜剧,韩片把港片“皆尽过火”的本事都学透了
看完专门地图上搜了一下수원왕갈비통닭居然真的有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