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狗

动作片香港2006

主演:陈冠希  李灿森  裴唯莹  张兆辉  

导演:郑保瑞

播放地址

 剧照

狗咬狗 剧照 NO.1狗咬狗 剧照 NO.2狗咬狗 剧照 NO.3狗咬狗 剧照 NO.4狗咬狗 剧照 NO.5狗咬狗 剧照 NO.6狗咬狗 剧照 NO.13狗咬狗 剧照 NO.14狗咬狗 剧照 NO.15狗咬狗 剧照 NO.16狗咬狗 剧照 NO.17狗咬狗 剧照 NO.18狗咬狗 剧照 NO.19狗咬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30 10:07

详细剧情

暗黑、摇晃的船舱,来自柬埔寨的杀手鹏(陈冠希 饰),狗一般在抢食已经洒在地上的残羹冷炙。甚至,在杀人前,还不忘点了满满一桌的食物,风卷残云之后再冷静杀人施然离去。

 长篇影评

 1 ) 试论陈冠希的演员属性


在所看过的为数不多也不少的陈冠希电影作品中,除了那部个人发挥空间与电影影响力呈极端反比的《暗夜骑士》之外,陈君都让我觉得,至少,他是一个真正的演员。看完了《狗咬狗》,我的判断可以变成,他是一个好演员!

全剧除了几声可以等同于“狗叫”的鸟语发声外,饰演柬埔寨人的陈冠希几乎没有任何台词,却偏偏更凸显出他在眼神、神态、肢体等方面的表现力。

与他相较之下,素以性格演员著称的李灿森却在片中有种非常使劲却又未使在点上的观感,客观上他的角色亦被赋予了几乎毫不逊色于陈冠希的性格背景与发挥空间,理论上甚至存在他以其更夺目光芒而掩盖后者的不小可能性,毕竟片名中《狗咬狗》并未说明谁是主语谁是宾语。

全片演罢,比剧中角色下场更悲惨的是,李灿森并未摆脱配角演员的宿命,最好的写照就是那最后一幕“玉石俱焚独遗珠”的这场戏。作为警察,暂且可归为灰方(故事本身就不是黑白分明的警匪片)的李灿森死得简直就是一典型的恶人反角毙命模式。陈冠希也由此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观者各种情感的投注点。

而这一切,并不单单是由剧情所决定的。

如果要论述一位演员的演技,就如同要论述一个人的人品,这都是需要有参照物的,因为许多人都不相信存在绝对的善恶、绝对的优劣。

其实对于陈冠希,有一个参照物比李灿森更为适合,他就是谢霆锋。相同的年龄,相仿的背景,相仿的经历(此处摒弃由YZ门所衍生的微妙话题),甚至可以说陈冠希在从影之初是步着谢霆锋的后尘(or足迹?)一路走来(特警新人类1、2即是明证)。

到得2004年,两人第一次合力主演的《新扎师兄》让两人的表演功力立见高下。不知究竟是他的表演限制了他的角色多元化,还是他的单一化角色束缚了他的表演。谢霆锋在多部电影中总是不变的愤世嫉俗、不变的苦大仇深,愈加沧桑不羁的造型并未给他的表演添色多少,反而增强了用力过度的印象。

相较之下,谢霆锋还是更应追逐他最初的音乐梦想,当然,音乐梦想是无法给孩子(们)他爸带来足够的奶粉钱的。

所谓的表演功力,应该是由天赋与专业精神与经验三者浑然融合而成。在经验层面,陈谢二人应该相差无几,甚至,从绝对数量上谢兄应更占上风。至于专业精神,我也不觉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兴趣爱好广泛且有自主商业经营的冠希能有多少时间放在琢磨演戏这件事儿上。那么,如此看来似乎只能归结为天赋了?

至于陈冠希是否是在凭借其个人魅力完成他的那些毫不拙劣的演出以及这种模式是否能够获得成为一个好演员的评定资格,这些问题本身就不具有意义,就像争论篮球场和足球场上那些天才球员是否是利用其过人的天赋去完成一名球员的工作。

若说陈冠希只是个性格演员,在电影中都是本色演出,那么留意一下他的诸多角色,其实面目不一,各具形态。且看《狗咬狗》那个在非人环境中成长的角色设置,尤其是开场时其在饭馆里目不识丁又恶狗扑食的场景,让人无法想象一个自小锦衣玉食的贵公子若无先天的禀赋或是后天的勤勉,可以毫无缘由地出演地如此到位。

如果有留心他在YZ门事件之前的采访视频,可以说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ABC、海归“富二代”,说话含糊不清,举止吊儿郎当,眼神游移不定。整一个人绝难与电影中的那些角色联系起来。

如果说,陈冠希最本色也是最具有天赋性的角色演出,那当之无愧的还是他的那部受关注程度最高、搜索点击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YZ门系列视频。


 2 ) 此刻难过的想不出标题了

以前上应宇力老师的电影欣赏课时,她经常提到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而影片的开头尤其是富有特点的出字幕方式通常能够直接体现影片的风格。《狗咬狗》将制作团队的名字置于似是集装箱的斑驳铁皮之上,覆盖着血迹,辅之以阴暗的摄影和沉郁的音乐,顿时将观者带入由导演一手营造的气氛中。

这片子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带有特别强烈的导向性,交待特定的信息,就像编码一样,如果你眨眨眼睛错过了,有可能到了后面就对不上号,影响对叙事的理解,它要求观者的解码过程严格跟随叙事的节奏,比如陈冠希进入餐厅后,前台小姐奇怪地看着他,这组画面要求观者立刻得出陈冠希不是该餐厅常客甚至不同于普通食客的信息,为后面逐步揭露他的身份、处境作铺垫;同时叙事又有所保留,每个镜头或每组镜头只是巨大叙事链条中不可缺少的几环,只有当你看完整部电影时,才能彻底收起这根链条。所以,看着好累,沉溺其中的累,因为你需要不断地对剧情进行猜测。与之不同的一些文艺电影则在叙事上有所保留,相反添加电影手段方面的额外信息,使得观者如入迷宫,即便结束了观影过程,也有可能错过半路上的风景,但并不影响整体的迷宫体验。总得来说,《狗咬狗》讲述了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警察抓凶手。这一故事模型的叙事形式逃不出固定的套路,但本片最大的张力来源于超乎寻常人想像的、对道德和社会公正底线的挑战(虽然到了后面这些符号性质的东西都渺小的不值一提)。而且我觉得能够调动非常消极的因素来尝试触摸一些积极的意义,这招很牛B,类似骨头发芽、腐尸上开花。

说说几个煞风景的地方。一是垃圾女抱小狗的温情“诗意”段落,原本悬在心口耳边的音乐风格急转直下,乱世真情也不过如此,但在逻辑上严重损害了影片气氛的延续性;二是李灿森震惊时候张大嘴巴的表情,与他一贯的冷酷不符,尽管已经眼睁睁看着N个同仁死在凶手手下,于情于理作此反应都不为过,但他发现父亲贩毒实情时表情也变化了了。身为局外人的观者我,在这种时刻显然要比他更冷酷。三是看到父亲尸体时又给他表情的那个特写,实在是太煞风景了,身为一个理性的观片选手,这个镜头终于彻底拉开了我与影片叙事之间的距离。该有的悬念都过去了,我的心不再被吓得怦怦跳,我的情绪也不再被它左右,也不用再随时准备捂上眼睛躲避血腥镜头,只要安心等待揭晓过程,编码者自然会主动解码。

但那个温情到死的拥抱改变了一切。那个温情到死的拥抱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找个男人如果他不会打架,那就等于找了个女人。”呵呵,怨不得金刚那么%&#×,连echo提到女主角时都下意识说“金刚的女朋友”。这段画面的色调暖得吓人落日也美得要死,在一个充满未知和期待的结局之前,我相信所有女观众的心都会随着再一次出来煞风景的外文歌飘向很遥远很遥远的某个地方……倘若真能如此,“免我惊,免我扰,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的套路可休矣,从明天起跟着你的男人流浪吧逃亡吧!

就这样结束了多好?女人的肚子都大了。他们带着同样的项链去看医生,却要为手术费而发愁。车子停下来,“等我。”这一句话一出口我就知大事不妙,叙事漏洞大显身手的时刻到来了,我们的孤胆警察同学肯定会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地从某个角落里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影片结束前与这个系着N条人命的杀人恶魔展开殊死搏斗,好给观众和社会公正一个交待。真抱歉我敲出这句话时难以掩饰的讽刺意味,理性的观片选手此刻也已经彻底站到杀人犯这边来了。果然!警察来了,还带着编号。我前面解码时候一定漏掉了什么重要信息,导致此刻应了上句话的景。女人临产,两狗终于面对面决斗。陈冠希扑上去,我以为他要跪下,结果却是肉搏。不过后来他还是跪下了。可我万万没想到女人自己迎着刀子过去了。我没想到!其实这样的结局也是很老套的啊,可我没想到……因为我是那么胆小,连美好的话都不敢不愿说出口。更大的意外是他亲手用刀划开了女人的肚子,抱出婴儿……这样的结局,太悲痛了,我睡觉去了。

 3 ) “你太残忍了,居然给他们希望”——看《狗咬狗》

虽然看之前我就听说,这部电影是黑暗而绝望的,但当时没太注意,兄弟我是谁啊,压抑绝望的电影看得不要太多啊,想想看咱偶像是谁——斯通大人,熟悉他的风格就该知道我的底气了。但看完电影后,手脚冰凉的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刚才的话,我,真的是太自信了……

这是一部勿容置疑的好电影,也可以说是我看过的华语电影中最绝望的一部。它天生的特质,注定不会被太多人欣赏,甚至会被很多人所愤恨、咒骂,因为它太纯粹了。比起这部电影,之前让我觉得冷峻残酷的《杀破狼》、《黑社会》(和这部电影一样,都是司徒锦源的作品),显得像浪漫喜剧一样放松。另外,对于这部电影,我不想从太多技术层面进行分析,是的,它的剧情老套至极,几乎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这不重要,一个饥肠辘辘且受伤的杀手神话般一天之内干掉了几乎一个组的警察,这样的情节即便为了表达意思,在这样走写实味的电影中也显得过分夸张了(又不是吴宇森,拿被爆的脑袋当礼花),但这也不重要,女主角的设置更是落入窠臼,但这还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明明能看出并且感觉到这些缺点,却还认同这电影,甚至它能让你像爱上心爱的女人一样,将这些所谓的缺点当成优点来爱,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

(涉及重要剧情,没看过不要看下面这段)
电影从一开始的影象,就奠定了整体的风格,以灰黄色和暗蓝色作为主色调,并且随着情节的变换会进行积极地调整(有一处情节似乎就是危机处理完毕后,由近乎黑白的暗色,转换成稍微温暖的黄色,但记不清楚是哪一段了),镜头在剧烈的晃动,如果说杜可风式的摇晃能让感觉到刻意,那么这部电影的摇晃是很自然,而且几乎全是局部特写的摇晃,让你觉得非常的不安,就好象一个始终没摆正的偷窥针孔拍下的内容。开场好几分钟一句台词都没有,让人看不清楚的镜头却迅速将剧情交代清楚。杀手被指派去杀人。到了杀人地点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镜头,它首先中景注视了杀手,这时候,是第三人称的,但随着杀手观察四周,镜头从杀手身边闪过,开始扫视周围的食客,这时候,没有切换,镜头变成了第一人称,再迅即回归杀手,又是第三人称。这一段变换很快,给我的直观感觉就是一种冷漠,人和人之间的,人和这个地方的。接下来,片中第一个暴力场面出现,杀手枪杀目标,尽管同期录音(应该是的)造成现场感并不鲜见,但看见杀手开枪后仍然走过去将枪抵在估计已经死亡的目标脖子上再补枪,我还是吃了一惊,那动作的连续,好象杀的不是一个人,像屠夫切下一块猪肉一样顺理成章。如果这一节还可以看作是杀死目标的必要的话,后面一场林雪扮演的警官的死就让人目瞪口呆,看多了电影都知道,被歹徒劫持为人质的那个家伙其实某种意义上是最安全的,别说被威胁的对象,歹徒根本不舍得杀,那是盾牌啊。但这个定律被推翻了,在几乎毫无必要的情况下,杀手将一根锥子扎进了林雪的颈动脉。我当时只觉得像是扎进了自己的动脉一样……我觉得导演在处理这些场面的时候,向北野武偷师不少,每次都故意地缺少戏剧铺垫,基本给你不会死人的假象,但实际上这种安静地反铺垫却为暴力迸发的时刻做了最好的基础,显得非常现实化,简直是007里那种喜欢废话的反派的最好反面,那么突然的一瞬间,暴力发生了,刚才还在开玩笑的人,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

这种暴力如果是一种极端,那么另一种暴力恐怕更难以让人忍受。李灿森演的年轻警察,为了破案对线人和证人的近乎虐待的逼供方式,那一刻他仿佛回归了街头地痞的身份,抬手的耳光和随便的一揣,想来就来,虽然这样的模式(能破案的警察都是不守规矩的警察)被用过无数次,但这一次他几乎不给你一点好印象,你根本不会对这个人物产生一点认同感,哪怕他能找到线索。当他的同事长辈被他感染也暴打着线人的时候,他赶到,并且带给线人需要的毒品。这里出现了一个小黑色幽默,线人哭泣着说:还是你对我好。年轻警察面无表情地说,我只是要你告诉我他在哪儿,随后是比他同事更为激烈地暴打。这些暴力谈不上任何美感,丑陋得异常真实,晃荡而且故意造出很差的构图让你觉得像是零距离的记者们在偷拍。但这样的暴力比上面的暴力更加触目惊心,因为上面是极端,而这些,真切地让你感觉到就发生在每天我们的身边,甚至我们自己身上。

如果仅仅是镜头上的冷峻,那不过是一部玩花活的电影而已。但更为残忍的是电影镜头下所表现的。三个主角勉强可以分成三条线。来自柬埔寨的杀手,从小就在垃圾堆长大,从小被训练成打黑拳的打手,可以为一口吃的杀人不眨眼,可是他的眼神却异常澄澈,他的世界,只有活下去这个要求,除此之外全是多余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无极里的昆仑(“跟着你有肉吃”),但不同于后者的失落过去,前者就没有关于自己是人的回忆。另一个主角,年轻的警察,守着自己被打成植物人的“英雄”警察父亲已经一年,脾气暴虐得没有理由。但到后来(我警告你,你如果没看电影就别看这段,你会后悔的),我们才知道,他的父亲是被他打伤的,因为他发现一直被自己当成英雄的爸爸,居然在贩毒,居然是个贼……这两个角色,一个是本来就没有希望的,一个是本来充满希望,但迅速被命运推到反面,很难说两人哪个更可悲,但问题是两人又这样水火不容地相遇了。另一个,也就是我所说的很俗套的女主角,是杀手逃亡中在垃圾堆的破屋子里无意发现的一个有点智障的女孩。他发现她的时候,她正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压在身子下面。她总是那么顺从,哪怕上一刻还被暴打,下一刻,就会没来由地微笑着。是的,这个角色显然可以看作是希望的象征,看成是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并不简单,虽然她没有很多自我的意识,但她却能始终有生的欲念,虽然看起来她什么都不懂,但她却能理解。她像飘到地狱中的一根羽毛,轻飘飘地将杀手往天堂上带。同样,可以批评这是对女性角色的弱化,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对女人的贬低,省省吧,要有光,她就是唯一的光,在这电影中。

中间有个很微妙的小插曲,杀手发现女孩好象没穿裤子,他将短裤递给她,女孩还懵懂地不知所措,杀手就帮她穿,然后害羞地扭过头去。害羞,他还懂得害羞。一点点人性的影子被唤醒。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女孩会跟他跑,也许像刚出生的小鹅会对第一眼看见的活物叫妈妈一样吧,当她概念中理所当然的依靠——父亲,被杀手杀了,她本能地靠向了杀手,杀手一次次拯救她的肉体,她却在这过程中给杀手带来更多的人性。看起来很美好?被忘记了,这过程不是孤立的,这相互的救赎恰恰是以一个又一个尽职的警察被残忍杀害为代价的,当一个个的同事无声地倒毙在身边,年轻警察一次次地被往地狱里拖拽,当他们歹徒一样拿痛打女孩作为引诱杀手的方式时,他们已经和魔鬼无异,而他得知同事全部殉职,自己的父亲也以死作为救赎的代价时,他终于被彻底打入了地狱之中。别责怪李灿森一次又一次惊恐地咧开烂牙密布的嘴的表情,想想看,自己的亲密战友一天内一个接一个死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还有心情做出什么表情吗?什么叫崩溃,这就叫。

影片最后的字幕:一个生命的生存要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当杀手越来越像个人的时候,年轻警察已经不是个人。这也是生命的代价。虽然结局有点俗套的出现了婴儿,在阳光下,在鲜血的洗礼中诞生,但你真的觉得那是希望吗?想想看那些打黑拳的孩子,杀手自己不也是这样度过童年的吗?这个婴儿只不过可能又是一个在地下拳击场里被教育成杀人机器的——饿狗。想到这里,你还真的觉得有希望吗?希望!你自己的意想罢了……

说到这里,这电影已经可以说是绝望到了极点,在几个主角身上,你最多会同情与爱怜那女孩,但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一点点认同感,过分有洁癖现在还热中于《小王子》的人也许更是会皱起眉头。但别责怪导演郑保瑞,要责怪,就去诅咒这本来就该去诅咒的生存法则,和认可这个法则的人类社会,残忍?这只是将全部的残忍化成了一场一天一夜和一个热天午后的希腊式悲剧,这社会,只会比电影更残忍。杀人,还不见血。


ps:这部电影的演员都很赞,特别表扬陈冠希,我几乎没认出来是他。

 4 ) 我们都痛苦

“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
                                                            ——《狗咬狗》
因为这句话,所以电影的色彩灰得很凝重。
人物在昏沉的暗光或者逼仄的空间里游走。
很多特写,很多,多得让人有些窒息,仿佛会患上幽闭恐惧症。
剧情出乎意料地直接、凌厉,血腥味儿的暴力镜头从头到尾。
 
从头到尾我都皱着眉。
倒不是因为香港的电影终于开始了暴力史,也并非那些快狠准的镜头有多么具有强迫力。
我不耐的,或者说使我抑郁的,是故事的本身。
是导演想要通过一小时四十八分钟的胶片所传达的讯息。
是我这个不成文的文章之上的这句引语。
我痛恨这种解剖人性,试图揭露人生真相的作品。
把我们的希冀撕裂了,扯碎了,然后不动声色地扔在你面前,如同一堆破败的絮。
是的,我痛恨,但我依然仿佛热爱受虐一般地渴望看下去。
 
我看到了什么?
我想是痛苦。
山石一样多的痛苦垒在故事的背后,是巨大的无规则的阴影。
这样的阴影,进而投射到每一个角色的眼睛里,无论生者,亦或死者。
痛苦来自于生命的最初,来自于人生的颠沛流离,展转反复,来自于信与背叛,来自于亲与生疏,来自于人心间的无法靠近,来自于体味那些关于爱你的人与你爱的人的死亡。
痛苦使得我们愈发地伤,于是无法思考,无法平静,当连声音也发泄不了内心的愤懑,我们只有歇斯底里,疯癫痴狂,因此而选择了最原始的,抛弃掉社会、道德、人性的一切一切的束缚。
就象那些目光如恶狗,为了本能的生存欲望自小便肉搏不止的黑市拳手一般,终于完成悲剧的最后一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狗咬狗,人杀人,生命在欲望的支使下愈发低廉,人性在痛苦的背后愈发可悲。
我们看着电影里人物们在自己的和对方的痛苦里挣扎彷徨,厌恶之余,是否感到自己的痛苦,又何尝不可能在某一日膨胀延伸至这般,直到我们也变为狗,然后激烈地活着?
也许~~~也许~~~
 
杀手的走投无路人为狗,警察的悲恨交织亦变狗,人性光辉的一面在严峻的社会环境之下楚楚可怜,岌岌可危,脆弱得不堪一击,于是一个又一个,生命们相继而去,一个又一个。
即使代表温情和良善的唯一一个女性主演的出现,似乎象征着影片黑色掩盖下的一缕微光,即使导演选择了在影片结尾,略带煽情地点缀了一笔新生儿的降生,由此点明生生不息的主旨,我们依旧不能以为电影还是温情脉脉了起来。
因为我们知道,那个婴孩也许就是另一只黑市里的狗。
痛苦不会停止,只要人生继续。
人性不会光明,只要生活继续。
 
而导演和演员们呢?
长相俊俏的EDISON许是为了转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是一副脏兮兮、凶巴巴的尊容,剃了眉毛,肤色也贴近泥土色,吃着破瓷片里掉了地的稀饭,牺牲不是不大。搞怪的璨森永远处于摄象机的上位,总是失真的凶狠表情之下掩藏着一颗心痛无助的心灵。凌乱的头发和戏剧性的山羊胡,虽然是他一贯的外型路线,却因为之后的大转折而显出阴郁与悲怆的气质。还有一班骨灰级御用配角警察叔叔,总是处于二线或三线的世界。新人女演员因为剧情需要扮痴呆和被强暴,加上导演郑丹瑞本人的经历,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其实这是一群处于自身发展阵痛阶段的人们在以自己的痛苦去演绎更为惨烈的痛苦故事。
或许只有将自己的痛苦体味了之后,才能更好地揣摩他人的艰辛。
 
而这部在我看来讲述痛苦的电影除了在视觉上给予了我些许折磨,于内心深处总残留不适一二。
所以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是为此文。
 
 
  


 5 ) 咬下的不是毛

俗话说,狗咬狗,一嘴毛。这形容的是两狗吵闹的时候,可一旦到了性命相搏,咬下的就不是毛,是对方的血。

长期以来,个人对港片的兴趣缺缺,尤其在这个越发没落的时候。当这部因暴力而被划为三级的电影落入眼后,不由一亮。这不是70%的人会喜欢的电影,它的受众只会少于30%。我想它可以成为部分人的Cult。

本片的主题不新鲜(它的全部都不新鲜),讲述的是罪犯和警察的搏斗。从标题看,它把这里的罪犯和警察归为同类人。在这个类型片里,不少前辈都把警察和罪犯看成极为接近的正反两端,比如<盗火线>里,那是两个同样孤独同样专业的人在对抗,还有梅尔维尔的电影里,警察和罪犯同在血的"红圈"之中。《狗咬狗》里,杀手和警察阿伟他们相同之处则是一种疯狂。

这个故事很简单,泰国杀手受人雇佣到香港杀了一个人,香港警察要将他捉拿归案。在开始不久,我们便知道了这桩谋杀的缘由,而警察和杀手的接触更是快速---这点甚至让人苦恼,后面可怎么曲折起伏阿。所幸这个杀手极为冷酷凶悍,警察们除了有点发疯的阿伟外颇为保守,于是这场戏就血腥的演绎下去。

不得不说,让冷血的杀手在逃亡的时候遇到生命中的女人是有些老套的事情。不过我们可以理解,出身悲惨的杀手对惨遭生父侵犯欺压的弱女子因怜悯而产生拯救性的感情,这种人性可以跨越语言障碍。于是,他逃亡的路上还拖家带口,难度又加了几分。

同时,警察阿伟的过去也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警察父亲、内务部的调查等,这些隐约解释了这年轻人暴躁的原因。随着杀手染上更多的鲜血,阿伟的疯狂更进一部。直到最后,从他的行为,我们已经分不出和杀手的区别。

整部电影都笼罩在一个色调失常的氛围下,不少处连角色的脸都看不清。这种压抑一直伴随着暴力的宣泄,把每个角色都包容在内。影片的结尾是最漂亮的一幕,它不仅照应前面的某处,还让我想起Oldboy里最后男人下跪的那幕,这里虽然没有割舌,暴力是一样的。

最后响起You Are My Sunshine,它提醒我,这也是个有点悲伤的故事。

 6 ) 《狗咬狗》:所以我們一出生便要握緊拳頭。

或者有點肉麻,或者有點太多,但最少比《功夫》、《旺角黑夜》還有《黑社會》都值得看。

《狗咬狗》比上述的幾部「最佳電影」都要粗糙,可它比較有深度、比較不老套、比較有美感、比較能夠把意識溶於畫面,比較有靈魂──這個靈魂就是歇斯底里。

已經很久沒遇上讓人覺得有靈魂的港片。
那是任最精密的佈局、再細緻的美指還是更密集的電腦特技都取替不了的,藉由對某種意識、某種體悟的熱情,通過各種原素包括動作、表情、環境與音樂共同構建一種氛圍以搭通觀眾的經驗來傳達某種生活中共同的真。

換句話說,《狗咬狗》的文本裡具備了某種意識,也確實構建了某種對調的氛圍,成功跟造為觀眾的筆者搭通了生活經驗,一同為生活中共同的真──狗咬狗──而感嘆、悲鳴。


從餓狗到瘋狗,我們略過了文明。

文明以前,人們為口奔馳,宛如餓狗,沒有人禽之辦。
文明以後,人們功利自保,拒絕溝通,比走禽還歇斯底里。

或者有點悲觀,可《狗咬狗》裡面,從餓狗到瘋狗的演化過程卻非無的放矢。所謂文明,其核心實在不離溝通二字。當世人開始一步步揚棄建造了文明的溝通,終日活在猜疑與不信的囚牢裡危視世界時,歇斯底里的細胞就慢慢滋養到身體裡面,我們終於一日變成瘋狗。

可這裡說的溝通並無關語言,乃是攸關淌開心胸的交流,裡面包含了愛,超過了語言不通的障礙。於是餓狗在垃圾山女孩裡學到了愛,在共通語言的缺席下無阻溝通,然後又在這種溝通的敗落後變成了瘋狗。而sam也是一樣,他是在所有對他重要的人都離去後才變成瘋狗的。也就是說,只有先經歷了溝通,先擁有了愛,才會在那些都敗落以後,變得歇斯底里,變得比餓狗還要厲害的瘋狗。

所以到頭來,文明的出現讓我們變得更具攻擊性,讓我們覺得生存必須以另一個生命去支付。可正就是這種誤解,古惑了大部份的人,使這個由眾人編造的世界真箇變成非握緊拳頭以對待不可的世界。

但話說回來,難道活在富裕地方的生命又不是由貧窮地方的人在某程度上支付著嗎?

大概把意識溶於晝面較之築構於情節裡面,更能帶來寬廣的延伸空間。

 7 ) 我们本是一样的人

    我们本是一样的人,为什么不能做朋友呢?
    如果你没有杀死我的朋友,我没有看见他们血流满地的样子,我不会让你无处遁身......
    你说那是你最后一点幸福,我万万,不要夺去他.可是我们是一样的人啊......
    这是一条不归路......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其实,你只是个困兽.你被父母抛弃了,你的主人不爱你.你浑身是伤,那是你活下来的印记.每道伤痕都触目惊心,残忍的露着你的信仰:一个生命的存在,需要以另一个生命为代价.
    等了那么久,你找到了.这个女孩会对你笑,会拉着你的手,会为了你伤害另一个人.有一个人给了你温暖.于是,你只想单纯地对她好.也许你都不知道是不是爱她.一个人给了你谁都不曾给予的东西,于是,你想对她好.
    我不杀了你,你们会厮守一辈子.她也是个不幸的人.她遇见了你,你把她带走.然后笃定,你们是彼此最后的幸福......
    可是,我恨你.我选择了这条路,就不会回头......
    这么长的路,你拉着她的手,不曾松开......
    我们真的是一样的人.一种情绪,背负了一路,终于还是难以将息......
    我不能放了你,那样,我就彻彻底底地失败了.
    我知道,你不会放弃她的.
    路的尽头,回不去了.
    于是,我们只能一起死去......
    这不是谁的错.我们都不是恶人,只是太执著.
    所以,你们不要哭泣.至少,我证明给你看了,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8 ) 假如能纯粹,多好


没有所谓故事。没有所谓香港。没有所谓道德。没有所谓应该。

Edison在画符的简陋语言里透露一点点希望。吃垃圾长大的孩子,打黑拳求生的孩子,靠一把枪鲁莽挣钱的饿鬼,杀人之前之后独独不忘填肚饱。非正常的单色黑的人生,所以他狠。
我想起有人说过,黑色里调进任何色彩,都会令新的黑色更耐看。但Edison演的这个杀手,是几乎不掺色的黑。生硬而生猛。生来便依循本能,倒也干净。
相形之下,Sam是个扭曲的人。先奉警察老爸为神明,最后眼看着偶像恶狠狠贩毒,虽能以一枪控诉,却仍要抱着父亲痛哭一场。那些个挣扎,说是说人性使然,其实只是世界压砸下来的黑暗。

这两人的仇,是用命堆出来的。我自然不会相信Sam大难不死之后抛弃一切前往柬埔寨,甘愿重蹈仇人的覆辙,黑拳打得毫无道德可言……这一切只因为他想当个好警察。我不信这些。
与黑暗相和谐的颜色,是一切颜色。巨大的黑会像一种强悍的污染、爆裂的熔岩,总之,所经之处皆是黑暗,可见一切的妥协,一切之臣服。在此,仁义道德三纲五常时尚现代全都臣服于丢命的险。暴力不可取,只因为在它面前,生命像废纸。

拍恐怖片的人都喜欢红色和黑色。红是血,黑是鬼。但垃圾场那堆砌一切的诡异苍白,如今带上了铁锈色,连同这一组好心好意的警察、连同这个无心无意的杀手,都活像闷在老旧枪膛里的哑弹。发出咆哮的只有这两人。
在我们的城市里,爆发是难的,是要学的,是要克服种种障碍去获得的。忍耐却是天经地义,如披麻带孝一样背负仪仗化的道貌岸然。城市是中庸的。如同法律。其实从结局去看,暴力和忍耐是一样的,都不会引向幸福。但是从没有关于幸福的法律。可见我们的游戏是多么缘木求鱼。

我似乎从没有看过这样纯粹又这样绝望的华语电影。如此非现实,又干净利落、一针见血。
那垃圾场受父亲虐待的少女是一种企图,但沦为了符号。创作者多么希望她的出现能辉映Edison这个恶魔内心里的从良。但在我看来,那似乎是生命中注定要出现的噩运。若是杀手能从一而终,不受良心的蛊惑,他的结局自然不至于此。但幸福太迷人,那个人简单的笑容,简单的出现,就扼杀了你我坚定的生猛。
很多幸福,都要有这样的代价。

在这场故意筛除其他现实因素的故事里,这三人都隐隐指望有人能将自己带出黑暗。不仅是Edison需要一个简单的家,少女需要有人将她带走,连Sam也需要,在Edison在摧残他的生活之后,也点燃了他所有的暴戾潜能,给他理由,给他对手,给他可以杀的机会。那是报仇,报仇索命并不是伸张正义。
有时候我们抵达不了幸福,才会孤注一掷地投奔黑暗。这是一盏永远有效的天平。

结局的You’re my sunshine,我是不喜欢的。我懂。但我不喜欢。
相比之下,那些男人赤裸着、流血着的时候放大的狗喘的音效更单纯一些。和谐一些。放大了人心里兽性的那部分声音。如此简洁有效的表达,才搭调。

 短评

这样的香港电影误入歧途!!!

4分钟前
  • 李卡
  • 还行

这部电影好看是因为猫和老鼠的界限模糊了,双方都拥有让观众动恻隐之心的某个时刻,有可爱也有可恨,就注定最终会走向毁灭。

6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三星半,蛮暴力,也很阴暗,但在这故事里还透露这温情,很不错,两个男主角其实都是不幸的人,也正因此,两人狗咬狗的过程中才更多了几分悲情的元素。

1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陈冠希癫得很,好看又能对自己的好看显得满不在乎的人就比较癫得起来

1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很不错,暴力中透出的点点温情,才是动人~

1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陈冠希最好的表演!

24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陈老师是个好演员,出乎意料的实力演技。片子后半部分一直鼻子酸着看完,是一部有灵魂的港片

27分钟前
  • 肉滚子温柔地
  • 力荐

彻头彻尾的黑电影 没什么忠奸善恶 只有你死我活的搏命 电影是血腥的 我酷嗜这种真实 结尾处You are my sunshine伴随新生命啼哭时 我有点被感动 任何电影都喜欢李灿森多点 不过这部陈冠希也非常给力

32分钟前
  • Leito
  • 力荐

陈冠希最好的电影

3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演员演得过于卖力,故事匠气太重,主题表达也是比较浅显。

4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如果能有个happy ending该多好。血腥暴力充斥的画面中弥漫的那种倔强和无畏让我眼眶湿润。最黑暗最绝望的生命,都会有属于你的信赖和寄托。他跟他,一个不懂人性,只有赶尽杀绝,一个失去人性,只想千刀万剐。仇人永远都不会防过,唯一的出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42分钟前
  • 石榴花——请给我草莓味的砒霜。
  • 力荐

黑暗氛围,绝望情绪,激烈打斗,贯穿全片。最赞的一个片段:在You Are My Sunshine的音乐中,冠希灿森二人如疯狗般,撕打到死。迄今为止,陈老湿演员生涯最好之作。再多几部,说不定真能把脱下去的女孩内裤,一条条穿回来。

43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缺陷很多,但掩不去暗黑香港的慑人冷光。崩溃的人界是恶狗与家犬的天地,从大法官买凶杀妻透露出的精英败坏,到垃圾场继父发泄兽欲的狰狞面孔。这条凶饿的狗穿越到从高至低的社会,将不同的狗种带入自己的杀戮场视野。两条狗后面,是咕咕的新生,和渐凉的母体。你的生活只是一线之间,崩塌是必然的。

48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陈冠希最上乘的表演献给了此片!

50分钟前
  • 🌊🌈♐
  • 力荐

很久没有这样被一部港片所深深打动了,片子拍的极赞,尤其前85分钟精彩纷呈近乎完美,可惜结尾部分不给力,彻底沦为败笔。即便如此,本片仍可列入新世纪港片十佳。4星半。P:李灿森和陈冠希都贡献出了最佳表演。郑保瑞单凭此片就足以秒杀彭浩翔,成为最值得期待的香港新生代导演。

52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找妈妈,妈妈死了,爸不让我走;爸爸死了,你把我带走;如果现在我死了,你便可以走了——这台词,刻骨铭心

55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哑女画的船上两个小人很好。配乐很好。打架有虎狼之声。但是,但是仅此而已,虽然我无所谓善恶,但是也太超出我的底线了。郑保瑞控制得很好。

58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补录。其实倒不觉得整部影片有多么好,反倒是很多细节处都看得出有瑕疵,陈冠希的表演如果只是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比的话,当然属于上乘,反而是李璨琛的表演令人发指,和小女孩的感情戏份和“狗”的象征意义是全片亮点所在,很多光影和运镜都有杜琪峰的影子,这也是影片不那么让人触动的原因之一。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还行

除了开篇吃饭戏,对人物状态毫无把控,仅凭着一股狠劲往前冲,只此一点便可看出本片非银河作品。其后加入银河的郑保瑞突然掌握了机械性的运用,一家有魔力的制片公司。

1小时前
  • Ada的B计划
  • 较差

杀了这么多人却因为长得帅就在那里带节奏说没有善恶正义反派之分我也是服了你们。节奏松散 打斗戏质量差 李灿森演技并没有想象中好,胜在cult片的镜头语言真心丰富 实际上讲的谁没牵挂谁就赢了的故事。全片铺天盖地的绝望氛围 就连“孩子”这样的意象也不代表什么 毕竟这样的大环境下 充满了希望的“孩子”也还会沦为黑拳打手罢了。

1小时前
  • 黄悦_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