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起这个名字挺没劲儿的,本来就是一部无脑欢乐片子,影院里笑声阵阵,笑星们使出浑身解数让大家欢乐的度过一段影院时光,出来以后估计还会有不少人买几个app来耍一耍,再度刺激了经济。
侥幸的是我小时候这些游戏都还玩得到,不幸的是几乎没机会去玩。所以看到这些游戏时其实基本是无感的,如果是幻斗罗双截龙之类的或许还会更兴奋一点点。前几天还把合金弹头温习了一遍,打通关要用足20个币。
小人物所擅长的是打游戏,打80年代的老游戏,而他的朋友居然神奇的当上了总统,反正没所谓,重点是,如果没有这次为他量身打造的入侵,那么小人物永远都是小人物,不会得到女神的眷顾,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所以这种不合理的设定是不能够深思的,想一想只有悲哀,一个人输掉了冠军,或许是他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将他的天赋发挥到极致的时刻。然而更多的小人物却连发挥自己天赋的机会都没有,便泯然与众人。不过这个时代,慢慢的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野比大雄也不需要电话亭去得到翻花绳大师的称号了。
总之,这是一部开心的片子,其实和打不打游戏是无关的,就算连俄罗斯方块都没有玩过的人一样可以看得很开心,耶!
不论是从商业还是情怀的角度看,这都是一部成功的电影。片头的模糊字体一下把我拉回到超级玛丽、魂斗罗、俄罗斯方块这些经典的街机游戏场景,影片的特效完全比不上复仇者联盟这类大片,但台词幽默,加上时不时黑一下政治,肯尼迪、胡佛大坝、美国的窃听系统、泰姬陵、白宫、总统范二。。。原片还有长城被毁的场景为了上映删了,这些笑点至少在国产电影里是看不到的,最重要的是美国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再一次圆了多少“屌丝”的逆袭梦。拥有模特身材和迷死人微笑的女上校、虚拟游戏中的女神(不得不说美爆了),为电影增色不少,最终都让屌丝抱得美人归,这也是星爷的电影为何这么受人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今天的电影怎么能少了卖萌呢,虽然影片中卖萌的都惨遭人类无情的屠戮,尤其是蓝精灵,人家舞都没跳玩就被突突突干掉了,当时我就懵逼了,完了还不让被世人知道自己杀了蓝精灵。。。幸好还有Q伯,万万没想到组后变成女神被死胖子拱了,生了一堆只会作死叫DAD、DAD的Q伯,不忍直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红岸基地工作的叶文洁闲来无事将当时国内最流行的几段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等广播到了宇宙中,被三体人接收到。三体人认为这是地球人在对他们宣战,于是派出舰队前往地球。三体人的战士全部都伪装成座山雕、刁德一、鸠山等样板戏中的角色,而地球人要战胜三体人,必须组建一支最会表演样板戏的军队……
仅靠一个脑洞来支撑一个完整的故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从短片到标准时长的电影,免不了要进行一番深加工。然而作为电影原型的短片实在太过精彩,因此即便电影立项之后添加的剧情和人物并不算无聊,与短片的奇思妙想一比也显得相形见绌,让人觉得像是在注水。这就好像制片人无意间得到一块非常美味的肉,觉得一口吞下去未免暴殄天物,于是打算做成汉堡包,给它加上两片面包。可惜那肉就只有一小块,纵使美味,却达不到做汉堡包的分量要求,于是食客只会觉得自己是在吃面包,没意识到自己吃的是汉堡包。面包不难吃,但跟那块小而美妙的肉相比,实在太普通了。
前两天身边的朋友问我有没有必要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我着实被这问题给难倒了。一方面,这电影的娱乐效果确实不错,去看它不会觉得亏待了自己;另一方面,如前面说过的,这电影的精华全都在最原始的短片里呈现了,多出来的几十分钟剧情对于原本短片的趣味性虽然不至于拖后腿,但能提供的增强效果也十分有限。电影在原本短片的基础上套上了一个完整而流畅的故事(虽然有些剧情发展过于天马行空了,但就这部电影的世界观而言让人感觉还挺合情合理的),这项工作值得肯定,但问题是如果加上一个长长的故事后,观众收获的乐趣还跟单纯看短片差不多,那这项工作本身的意义都变得值得怀疑了。就我看来,电影在原本短片已有的奇妙点子的基础上额外贡献的原创亮点大概就是总统玩夹娃娃机了。除此之外,片尾模仿游戏画面的剧情回顾是个完成度相当高的彩蛋,连游戏设计师的手恢复这个小细节也做出来了,表明设计这段动画的人很了解观众的心理,知道哪些情节是观众会留下印象并愿意看到的。所以总体上来说,尽管电影因为当年的短片拉高了人们的期待值而显得不够惊艳,但仍然算是用心之作。
人物方面,看这电影之前,一干主角里对我有直接吸引力的只有彼特丁克拉奇。结果实际片中他的戏份没我想象中的多,电影演了一半他还在因为涉嫌毒杀国王而被关在监狱里没有露面,也因为这样他没机会去英国跟他的前任、同样担任过御前首相(而且还是正式版)的奈德史塔克见上一面。不过他扮演的埃迪总还算是个比较重要的角色,而且最后也逆袭成了人生赢家。除了他以外,女主角也是电影中比较有趣的一个人物。我很喜欢片中展现她腹黑一面的两个小细节,一个是杀死蓝精灵后让目击者不要泄露,另一个是最后决战时儿子让她去救Q宝,她嫌危险所以推辞。这一点小坏让这个女强人多了几分可爱。
美国电影里美国人满宇宙的群发消息“约吗”的行为,套用黑暗森林法则,就是在作死。而这一次用游戏视频来丰富消息内容则是花样作死。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外星人倒是挺厚道,简直有求必应,我们发游戏视频他们就送来像素化的游戏角色;早知道如此,我们应该直接发小黄本或者AV上去的。
多么熟悉的游戏场景,对于我们70后、80后来说,游戏厅,卡式游戏带,,,小时候多么奢侈的娱乐项目,一个人玩一堆人围观。这电影科幻想象的意义对我来说不如是一场怀念小时候热衷打游戏的欢乐时光!谁说女孩纸就不喜欢游戏呢?
我小蜜蜂游戏打的不好,死的好快!小时候最心疼游戏厅里的币,舍不得用掉。总是在观看别人特别是高手们玩。一个币打通关,多伟大啊!如今又是美国人编剧把那一个个小方块组成游戏人物变到现实中,真心佩服!为什么游戏是人家发明创造的,电影也是人家能想象出来幷拍摄的?佩服老外编剧的想象力啊!
如果你也是同龄人,也曾迷恋过古老的游戏,这片子可以看看。情节没有什么新意,就为了怀旧吧。很有趣~
很久没看亚当·桑德勒的喜剧了,从06年的《神奇遥控器》开始就喜欢上了他,我觉得他就是好莱坞的周星驰,搞笑功力十足,笑料不断O(∩_∩)O~
这部片子的剧情非常无厘头,无非是"外星人制造游戏角色企图毁灭地球,一群宅男奋起反击,终于抱得美人归"的老套路",但配上一大群怀旧游戏角色,添上几句毒舌,照样能逗的全家乐开怀,强烈推荐全家人过年期间同乐。
到底有哪些游戏?往前看,有:吃豆人、超级玛丽、俄罗斯方块、小蜜蜂、大金刚、太空侵略者、打鸭子;向后看,竟然有:光环、使命召唤和美国末日(The Last Of Us),这满满一手怀旧牌真是让人感动的想流泪啊/(ㄒoㄒ)/~~
最后,游戏还有不少彩蛋供大伙消遣,比如权力的游戏里的小恶魔这次成了英雄、吃豆人的创造者岩谷彻亲手对抗"儿子"吃豆人、网坛大满贯小威廉姆斯献身小恶魔等等。。。
一岁的时候,家里买了第一台游戏机,任天堂的FC,在国内它有一个更大众化的名字:红白机。
说起来,这是我姥爷送给我的礼物——尽管我只有一岁,压根儿不懂怎么玩,但据我妈说,那时候我不知道在哪儿看到了《超级玛丽》,之后就会一直竖着大拇指说“顶!顶!”来模仿红裤子水管工顶砖头。一直宠溺孩子的姥爷见我那么喜欢,便偷偷去买了一部。通胀前那个工资物价普遍低的年代,一部正版的红白机并不便宜,可姥爷并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儿孙的笑颜。(当然我妈并不会任由游戏“荼毒”我的心灵,买回来不久就封印了我的游戏机,现在它还在家里珍藏着,连着那几盘黄色的卡带,等待某一天的重启。)
姥姥说,刚学会走路那阵子,大概也就一岁多吧,有一次跟着她去上班。上一分钟我还跟在她背后走着,下一分钟我就不见了。着急上火的姥姥最后在单位旁边的电动厅找到了我,一个小小的人儿,就这么愣愣地站在街机室的门口,望着里头造型各异的电动。我不记得那8-bit的配乐和花花绿绿的屏幕让我感受到了什么,但我想我一定是听到了某种召唤——某种充满诱惑,却又有些神圣的东西在指引我推开一扇像素世界的大门。
因为游戏,和我妈的斗智斗勇也因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很幸运的是,我爸、我叔、我弟,都是忠实的游戏爱好者。于是纵使红白机被收了,从幼儿园开始时的我能去我叔和我弟那里,用成龙代言的小霸王继续在像素世界冒险。“啊噢,小霸王来啦!”,每次听到这一句,总会血脉喷张。
《魂斗罗》里总喜欢做蓝裤子1P,和控制红裤子2P的我弟抢各种弹药,个人最爱S大红散弹,偶尔吃到L小喷火冲锋枪总觉得火力单一想骂娘。
《超级玛丽》里也最喜欢控制M叔,一直以来在1-2的地下世界总要跳关以及格外痛恨水下管卡。
《坦克大战》里喜欢把2P打的定在原地然后把自己升满级可以开钢板,当然偶尔会两个人同时被对方打定了然后干瞪眼等着大本营被地方坦克轰出个窟窿。
那时候有把光电子枪,但射击游戏我总是不擅长,无论是《打野鸭》,还是《西部打靶》。
《马戏团》是真的好难。《功夫》里变身海扁王。最爱《特技摩托》,当然解救人质的《赤色要塞》也很不错。
热血系列,雪人兄弟,冒险岛,忍者龙剑传,炸弹人,西游记,封神榜……够了够了,数上一天一夜都数不完。
这个时候的我,差不多也上小学了。
开始频繁进出街机室,偶尔打着生病的旗号请半天病假,只因为《铁拳》还没有用Law打败大魔王,或者因为和上次那个打《三国战记》很厉害的人约好了今年组队刷,又或许是因为《恐龙快打》或者《合金弹头》。一直对《拳皇》和《街霸》不太感冒,每次看到一大堆人围着打《拳皇97》的两个玩家就会躲的远远的,但是对八神庵和草稚京的故事还有一丢丢的印象。
关于街机室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小时候,父母属于特别能折腾那类人,开过卡拉OK(也就是今天的各种KTV),也开过茶室和麻将馆。小学时,父母在我城中心弄了个铺面,开了间卡拉OK厅,好巧不巧,那背后新开了一个游戏室。于是我便成了那里的常客。当时的游戏币大约2毛钱一个,可是作为小学生,和现在发发帖就能挣五毛的人相比,还是略显囊中羞涩。于是,我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卡拉OK厅的零钱盒(为了收费找零方便,我妈在吧台弄了个小纸盒子放了很多一元两元的票子)。我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熟料妈网恢恢疏而不漏,最后还是被亲娘抓了现行。
羞愧难当的我当场泪奔,可谁知,我妈没骂我也没打我,她问我:“是不是真的很想玩?这样,我带你去,今天你痛痛快快的玩,想玩多少钱就玩多少钱,我出,就今天你好好玩,玩够了。”接下来她真的带我去了街机室。对于深知自己做错了并且完全没想到我妈回来这一出的我有些懵逼,于是弱弱的要了两毛钱,买了一个币(我妈还问我真的够了吗),玩了啥我忘了,但是从此之后的好一阵子,我再也没进过街机室。
镜头回到学校里,一二年级的时候,班里兴起了Gameboy,任天堂掌机,当时厚的跟个砖头似的,班上有两个男生有,一个姓王,一个姓张,一个黑胖子,一个白胖子,却成了全班的宠儿。他们也是有趣的紧,小小年纪就有了营商头脑——好友?借你玩!同学?租你玩!五毛钱十分钟,一块钱三十分钟,两块钱买断一小时任选游戏,过夜费另计。好家伙,那时候有一部掌机给人的感觉比有一个鱼塘更带感,毕竟承包一部掌机一天下来要好几十咧!总之他们用租机器的钱买零食和新卡带,而我,是那个偶尔要付费偶尔又能免费玩的友好同学。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通过存零花钱(五毛和一块)和贩卖废品(易拉罐1毛钱一个,塑料瓶5毛一个,我爸的过期报纸杂志一卖二三十,以及去大工地上偷捡的废钢材铁料等),终于存到了人生的第一个250,打算让自己也成为有机一族。当时已经出了薄版的GBC,无奈价高难以企及,而又不想买个厚厚的砖头,只好折中买了二手的薄版GB。可是当时那台黄色的二手GB老板给配了个屎黄色的电池后盖,而我把它拿回家不到两小时后被我妈发现了。她因为我偷藏私房钱偷买游戏机生气,更因为老板用残次品欺瞒小孩儿而愤怒,带着我去找老板理论要求退货。老板起先充耳不闻,可店内有我妈高八度嗓门数落他以大欺小,店外有我低八度哭闹拉撤她快走真是丢人。眼见围观群众越来越多,老板坐不住了,终于全额退款以打发这两凶神哭煞。当然,退回的钱,都成了我妈的。
接着我上了初中,小学毕业的那个假期,我终于存够了六百元,买到了一台湖水绿的彩色CBC。终于能好好的继续《口袋妖怪》红蓝黄绿五颜六色的故事和《牧场物语》春夏秋冬的季节,通过好友交换,鬼斯通进化成耿鬼,农场的鸡变成了金鸡,仍然会和好友联机打雪人兄弟和超级玛丽。这次因为防范措施做得好,我妈一直没发现,但不知怎的拥有一台全新的属于我的GBC,却并没有带给我期待已久的那种快感。于是在一个学期后,我把它买了,400元,把卡带都留了下来。
而那时候,街机已经式微许久,一种叫做网吧的东西早已开遍神州,而我毫无疑问也是参与者之一。从最开始的六块钱一个小时到后来的一块钱一个小时,从玩粗糙的像素移植作品、Flash小游戏到劣质的3D作品再到后来的联网大作,《抢滩登陆》《模拟人生》《石器时代》《红警》《帝国时代》《星际争霸》《RO》《CS》《金融群侠传》《MU》《百战天虫》……中考那两天中午,我还和一帮男生上午考完试,中午坐四十分钟车去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网吧打机,下午再回去考试——其实这样的“午玩”模式,差不多贯穿了我整个初中。
家里早在我小学的时候就买了电脑,那台小霸王,成为了退休在家的奶奶的玩具——她用它打麻将,在爷爷去世而她成独居老人之后的周一到周五,儿孙不在的时候,奶奶白天下楼去文化室打麻将,晚上在家用小霸王打麻将。周末我们过去家庭聚会,大人们打麻将,几个孩子还和小时候一样玩《魂斗罗》玩《坦克大战》玩《超级玛丽》,就这样过了好几年。
读高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也会去街机室玩的软妹,后来发展成了此生の基友,基友和我一起看动漫,一起打机,一起夹娃娃,那时候已经很少玩《铁拳》和三国,基本上币都耗在了太鼓、爵士鼓、吉他英雄和各种跳舞机上。
外出念大学,存钱买了NDSi,玩太鼓,玩《植物大战僵尸》,重温《宠物小精灵》和《牧场物语》,带着我的上铺一起玩。我和大学认识的街舞基友打遍了广州的所有电动厅,此生の基友打遍了深圳所有的电动厅,互相出访时就带着对方打遍对方地盘上的电动厅。那时候的街机室,人已经很少了,只有在跳舞机有很厉害的人在翻腾,或者夹娃娃机有人拿到超级大奖时,人群才会哄的一下聚拢过来,之后又散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网吧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或者是因为我再也没去过。大家都在宿舍里打刀塔,撸啊撸。这几年,更多的人在地铁里,在厕所里,在餐厅里,手里把玩着ios或者andriod版本,画面越来越精美华丽的三消、塔防、跑酷。
来了香港以后,曾试图在这儿寻找街机室,但遍寻无踪,好不容易在某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巷子找到打着Game Zone或者动感天地的牌子,进去一看全是拉霸、老虎机和角子机,每次都悻悻而归。
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隐隐地有些伤感和失落,似乎我曾听到过的那神秘的召唤,已渐渐远去。
卧床有些年头的奶奶去世了,那台小霸王最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但我还记得奶奶最爱的那个麻将游戏,8-bit的配乐和像素风格的筒、万、条、字,绿色的背景,还有它发牌时的声音:duang duang,dang dang,duang duang,dang dang,duang duang,dang dang,duang。
------------------------------分割线-----------------------------------
看这部电影到片尾的时候,心里突然被戳到,于是有了上面的文字,算是,观后感?
坦白说,这就是经典好莱坞叙事搞笑扼钱爆米花电影,无所谓情怀,无所谓评分,茶余饭后,看爽了,就行了,无需分析,甚至无需评论。
但它让我想起了我的像素时代,就像是激活了我inside的里面关于游戏的记忆球。
历历在目。
工作以后,我买了3DS,买了Wii,电脑换过两次,其中一次为了玩古剑和仙五,两年前专门买了个itouch来评测游戏,会在iPad上玩《行尸走肉》和《共和国》,今年买了PS4,截至目前把The last of us、直到黎明和GTA5通关了,如龙0还差最后一章,同时也在跳Just Dance。
能一起玩游戏的朋友越来越少了,忙于工作,养家糊口。但似乎联网系统把找小伙伴变得简单,可临时拼凑的队伍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不得不承认,我的像素时代似乎早已成为过去。
可是,因为玩游戏学会的,动脑筋,不放弃,体会剧情,共情人物经历,甚至思考故事背景与现实的关系,社会、自身、时空……所有的一切,都早已和我融为一体。
玩一个好游戏,和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甚至交一个好朋友,有一样的功效。游戏之于我。
我很庆幸,在一岁的时候,看到了那个顶来顶去的超级玛丽。
【Copyright © 2015
www.AKIRASTAR.com(独孤树) All rights reserved.】
这样一句简短的话足以概括本片剧情。一方面暴露了本片最大的问题,情节过于俗套和简单,就像是一个临时工不动脑子只花了几分钟就想出来的,编剧团队和剧本医生通通开小差把妹去了。另一方面,这种简单到极致的情节,却能够让主创团队放弃了企图通过复杂叙事烧脑剧情迷惑观众的挣扎,从而专注于像素入侵和游戏本身。
本片创意来源于一个像素入侵的短片,但又不局限于这种创意展示,更多的是给游戏玩家们一个在挑战硬件极限的视频游戏制作理念大行其道的时代重温8-bit的感动的机会。如果说以漫威为首的漫改电影是漫画迷的盛宴,那么像素大战就是给游戏迷的一次狂欢,重温经典感动,回忆最初梦想。不同于波斯王子,古墓丽影,刺客信条,魔兽世界这类在游戏已有的世界观下进行情节创新的游戏电影模式,本片是无敌破坏王一般的从玩家的视角平等的看待所有游戏本身。一个强调的是情节与代入感,另一种则站在上帝视角来审视游戏本体和玩家自身。
说道像素游戏,笔者的记忆起于小霸王游戏机和gameboy,止于各种模拟器和复古像素游戏。在本片中出现的都是八十年代最初开始流行的众多经典之中的经典,电影里1982年那场世界视频游戏大赛还能看到阿塔瑞,南梦宫,任天堂,科乐美这些元老游戏公司。从这些细节就可以感受到影片对于玩家影迷们满满的诚意。同时由于这些年代事物的存在,影片对于年代流行元素的嘲讽恶搞也是必然,曾经特别流行的历史阴谋论也在片中被翻出来炒了又炒。笔者觉得最无辜的仍旧是美国总统和腐国不列颠。像素大战再次印证了英国是最容易被好莱坞嘲讽的国家,本片把英国女首相与腐国气质彻底恶搞了一番。细细想来,最近上映的三部好莱坞电影,谍中谍,小黄人和像素无不调侃嘲讽英国与元首。当然美国总统也毫不例外的在片中中枪,看来想当英美领导人真不容易,必须有随时被嘲讽的觉悟。这样一个B级片气质浓厚的电影,各种冷幽默与荤段子自然也是标准配置。
电影中的像素元素,已经不局限于2D图形,而是Minecraft那种3D像素,而且在现在的数字图形处理下,绚烂多彩,五颜缤纷。像素大战最精彩的当属对小蜜蜂,大蜈蚣,大金刚,吃豆人,俄罗斯方块等游戏的完美3D像素级别的还原。原来主角们拯救世界的方式就是和外星人打游戏,由此可见玩游戏并非玩物丧志,却能发挥巨大作用。影片也借主角之口,说道曾经的游戏厅能够让游戏爱好者们走出家门,聚在一起,狂欢交流,游戏即是社交,而不像现在的视频游戏,只需要宅在家中,即使有社群网络,却还是令彼此疏远。这不仅指出了现在的游戏把玩家们变宅带来的社交危机,也是对社交大肆网络化虚拟化的担忧。
本片注定不会得到广泛的关注,像素爱好者往往不是元老骨灰级玩家就是纯粹热衷于复古像素游戏的人,这个群体过于小众。而本片充斥着B级片气息,连主要演员都只是在别的电影中充当配角,这样一个似大实小的电影,和无敌破坏王这种迪士尼年度动画一比,不叫好不卖座亦属正常。
(史歌出品,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史歌
2015年9月15日深夜
大法威武 影院体验极佳 经费在燃烧 尽管逻辑堪忧剧情烂到无以复加但仍旧很爱 NERD宅男与冷捏他拯救世界 果然不能随便送时空胶囊进太空xD脑洞巨大 太空入侵者进攻关岛基地 吃豆人肆虐纽约街道 猎鸭作为奖品 Q伯特是宠物 情怀虽好 但谷岩彻部分减分 没有maru减分 Pixels片尾剧情回顾有加分 总体值得一观
作为喜剧片,看的时候从头到尾能时不时地大笑,就挺好的,请各位不要上纲上线。
从小就爱看别人打游戏。。。
發現我的口味和豆瓣評分是越來背道而馳了……本來以為是爆米花電影一部,結果意外的不錯!笑點滿滿全程笑到尾。各種經典遊戲致敬。死宅才能懂的燃點太多。“盧瑟中年大叔拯救世界”的劇情百看不厭。心滿意足地離開電影院~
3.3/首映礼,剧情空洞到只看片尾3分钟就好,台词也都是烂俗无聊的美式脱口秀段子集,故事内核还是想讲儿时遗忘的梦想,只是套了一个游戏电影的壳,不过剧本太烂就算导演拍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也无济于事。本片唯一的意义也许就是对任天堂游戏、开罗游戏、南梦宫等游戏的致敬了。4DX观影晃的想睡都睡不着
小蜜蜂、乒乓板、古早贪吃蛇、吃豆人、水桶金刚……除了吃豆和金刚外,根本没有正确利用好游戏技巧和机制,特别前两场戏就乱七八糟一顿像素应付了,反倒是片尾动画清晰明白。烂如Kevin James的Mall Cop,各种很冷的中产阶级笑话,远没短片直接好看。可是,8bit情怀在,不忍给低分:(
视觉创意好到你恨不得一巴掌拍死把它糟蹋掉的编剧,而整部电影都给人一种黄金粉撒屎上的感觉,再加上亚当桑德勒这种和视效大片格格不入的表演方式,要是塞斯罗根主演那该多好呀!
活生生浪費超棒創意的慘劇....有創意,有集體回憶,有開展腦洞的空間,絕佳的素材結果拍成這樣。還不如回去看2分半短片呢。反正戲裡多填充的100分鐘也沒什麼意義。還不好笑,笑點尷尬得要命...主線男女愛情戲更別提了。甚至不如Q伯特被亂湊的CP...
“你们不觉得别扭吗?他好像在吻Q伯特。” 过度消费回忆牌。
妇联二的翻译错误值得批斗的话、这部的翻译错误可以直接斩首示众了。本质上还是亚当桑德勒的那套,所以台词的玩味程度比剧情更吃重。如此一来乐趣泯灭大半。既然都玩成这样了,不如拿掉故作戏谑的正剧桥段,来一些概念之外的颠覆和反转。肖恩宾又没死,太不科学。
大部分笑点和爱情戏份看得我尴尬症都要犯了
首页友邻对《像素大战》的评价比较两极分化,今天我自己去看了看得还挺开心的。终于懂了什么叫卖的是情怀,小时候浪费的那些时间肯定有一天可以用来拯救世界的!
一部短片就能讲完的硬要拉成长片,现在的青少年玩过像素游戏吗?也就是消费我们中老年~~~宅男会玩系列。
对一个题材有没有爱是骗不了人的。本身脑洞这么大的设定,中二味爆出银河戏的画风,结果整个故事还是卢瑟打怪练级拯救世界赢得爱情的老俗套,没意思。游戏太少。其中的乐趣点也没有拍出来。只有贪吃豆10秒倒数算有点趣。一个冒险游戏都没有,差评。
单从影片本身,真是无聊透了,这么套路、对付以及匪夷所思的感情戏,意淫出的宅男世界。不过,对于某一代人来说,他确实能唤起一些童年回忆,曾经的游戏时光。唉
三星半,并没有那么烂嘛,难得在暑期档有部(几乎)原创的大片
先把岛国爱情动作片的马赛克消除了吧!
只是看儿时的游戏的
PAC-MAN is a bad guy? 我不知道为啥IMDB目前只给Pixels打4.9分,但我觉得它至少值7分(目前豆瓣7.2,这次豆瓣还可以啊)!良心blockbuster,脑洞Max,真是从头笑到尾,反正比Avengers好看!
不愧是索尼出品,中二感十足。虽然剧情苍白地可怕,但对白跟演绎也是挺好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