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特快车

战争片丹麦 / 法国 / 德国 / 瑞典 /1991

主演:让-马克·巴尔  巴巴拉·苏科瓦  乌多·基尔  Ernst-Hugo  Järegård  Erik  Mørk  Jørgen  Reenberg  亨宁·詹森  埃迪·康斯坦丁  马克斯·冯·叙多夫  Benny  Poulsen  Erno  Müller  Dietrich  Kuhlbrodt  Michael  Phillip  Simpson  Holger  Perfort  Anne  Werner  Thomsen  

导演:拉斯·冯·提尔

播放地址

 剧照

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1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2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3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4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5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6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13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14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15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16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17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18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19欧洲特快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22

详细剧情

“破浪而出"的丹麦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厄扬名国际影坛的代表作,曾获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及高等技术委员会奖。

 长篇影评

 1 ) FIFF11丨DAY1《欧洲特快车》:“疯"提尔的惊艳之作

第1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欧洲特快车》,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快车乘客们大胆疯狂的评价了!

法罗岛帝国皇后:

疯提尔的电影从题材到主旨再到观点都有点反社会。

格系艺人: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正义,导演风格极具,视听极佳。

蹦擦擦:

拉斯疯提尔在线教你拍电影,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哦。

不是兔槽:

上帝催眠傀儡,景深变成画板人物就此定格成布偶,人间失色。

费了木: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火车模型,一个思想实验。世界就像一团深渊,星空救不了人类。

红:

很好看啊!冯提尔的反美情绪,惊艳的、超前的拍摄荧幕外的画面,让每一层画面都饱满而丰富。

肖申克的囚徒:

天才导演用各种惊人的技法,以VR的形式将你带入那个年代的德国,让人身历其境的体味战争末期人们的焦虑与悲惨!

Pincent:

上帝审视之下,将特殊时期的欧洲图景放在大型火车布景模型上展示。外来善意的重建无望,只会造成恶的二次毁灭。色彩拼贴实验,多方面带着颠覆的姿态。

果树: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部让人惊叹的电影。画面打光配乐都极尽还原四五十年代,而剧作及很多艺术上的巧思又相当现代主义,有看到电影界的《荒原狼》的惊艳感。

Sparrow:

相较Lars Von Trier后期作品,更喜爱这部的风格。黑白与彩色的运用,催眠式的语言,关注二战后德国现状的题材,将对爱、纳粹、死亡的反思呈现于一辆列车之上,Leo美籍德裔的身份即从一无所知解构了意识形态,片末钟摆与死亡的角逐竞显魔幻现实色彩,再度重返这趟欧洲列车。

飞檐:

是除了他的《女性瘾者》外比较喜欢的一部。女人在开始被定义为“不偏向爱情”的理性存在,而被女人不经意打翻的火车模型,尽管已被明确定义成“德国人”,却以这样的荒诞形式破碎,反衬个人意识被忽略和遗忘。男主安装或是拆解炸弹反复抉择的几分钟,已属他人生中的“极端时刻”。上帝的声音突出,实际是“消失”的,它最后像是个体脑海中的博弈。

子夜无人:

阴魂不散的亡灵盘踞在原地,四处附身不肯安宁。在整块灰色、阴郁的幕布上,以一个人、一张脸、一间车厢为单位,不断出现彩色的变幻。当你从一数到八,列车始终发出轰轰烈烈的喧哗:有人坐了一辈子的车、还是恐惧经过隧道的黑暗;有人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也分不清是去程还是归程;而你以为不过是换个方向、加快速度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最后却带着你一同沉没。那曾是他们的罪孽,而现在也是你的;它从未远去,就一直睁大眼睛在那儿看着。

Bob_Chow:

高举技术和个人化的影像风格,但是整体结构和视角就垮了下来,主人公作为事件的导火索和参与者,本不应只以类似于旁观者的视角切入,但是他个人的状态和反应又使人感到空洞,或许藉由表达窒息感。冲突倒是不断分布,但是叙事节奏太平了,纵观之后也很难感到情绪被完整调动,希区柯克式的炸弹问题失败在如此叙事和影像的基调下,已经失去了悬疑的意义,爆炸是必然。结构被框架成一种梦境叙事(上帝视角旁白),这又和电影中极度现实主义的战争论调相悖,在内部系统中进行矛盾。

#FIFF11#DAY1的主竞赛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那些被美化和简化的记忆

       反思欧洲二战的电影,战胜者冷漠倨傲,不甘心的战败者疯狂对抗,从内到外都是一片荒凉废墟,在疯狂的对抗者看来,所有人都直接间接地参与了罪恶杀戮,用同样的方式对抗是理所当然,善意的参与者终于被相对的价值观压垮,甚至爱情也是可供利用的工具。今天的欧罗巴就是在被遗忘、被掩盖的记忆上建立起来,更不用说来自美国的功利主义、技术至上处处渗入,作为《欧洲三部曲》之一,影片是强烈的自我质疑,执着地寻找着不同方向。

 3 ) 非常值得欣赏的影片

http://v.ku6.com/special/show_3571388/JUbrdbg7uxQ9lZTl.html
这部片子很牛的。不过不太出名。很多情景是比较震撼人心的。也不是一般的当代战争片那样一味的去把罪责都归于德国人头上。
那个小男孩在火车上枪杀和美国人合作的市长,那些因为抵抗盟军被绞死的德国游击队,美国人对德国的控制和手腕。这一切都是一般的二战影片不会涉及的。从这里我可以看出,欧洲,特别是德国人,对美国人是一直反感的。谁才是真正的正义呢?
德国人也是为了他们的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如同那个德国千金小姐说的那样,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牺牲,却落的如同罪犯一样。
派普尔说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彼此的弱肉强食,没有真正的正义和公理。中国的庄子说过,世界上本来就没绝对的伦理是非美丑的标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不一样的讽刺吗。人类何必给自己贴上那么多美丽的标签呢。
影片看了一半就忍不住上来发个影评。只能说这部影片让人真正审视人类的行为和历史是非常深入的,或者一般的影片没这种勇气吧。
美国人其实很聪明的,德国人都佩服他们控制和摧毁德国战后资源的思路。那个让犯罪的犹太人反过来证明德国商人是好人的美国上校,也非常是让人感到吃惊。美国人今天还是这样的实用主义。相比较其实纳粹要直接多了。
影片是手法也独特,开始就是一大段催眠和铁轨的画面,而且整个影片好像是很多虚幻与写实,黑白彩色的交替。但感觉这样的手法反而不凌乱,能更整体的去反映那个社会和人类的行为。比如那个枪杀德奸(当美国人任命的市长)的德国少年是写实的彩色的,坦然的面对美国宪兵的冲锋枪,而美国宪兵是影片式的虚化和黑白色调。
这样的影片好,不会让我们的思维太表面话和公式化。也许,历史的真相本身就是这样,各种色调,它不会是一种标签颜色。
本人看过的类似的影片,还有一部是 欧罗巴 另外一部就是捷克的 维也纳快车。
而包括天朝习惯的那种苏联式影片的高大全非黑即白的那种手法,其实是政治片,是愚民政策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历史的一种侮辱。如果这样,我们就永远只能孩子样的去简单化的看这个世界,而学不会更真切的去了解和认识,世界也许比我们认为的更丑陋和模糊,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世界,我喜欢这种颠覆感的反思角度,才才让人有一种内心的痛快淋漓的震撼。
也许,那些失败者也同样是值得钦佩的。可惜人类总是只为强权所屈服,也就决定了自己的思想精神被潜移默化的控制和利用。
博格斯说的好,德国虽然失败了,而且承受了战争的所有罪责和屈辱。痛苦。可他们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这也许是他们的命运而已,德国人没有逃避自己的这种命运。从这点,博格斯说,也许希特勒不是完全没道理的。一个反感纳粹和亲德分子的阿根廷作家说出这样的话,也许是睿智的。
逃避命运的才是真正耻辱的。

 4 ) 欧洲三部曲

直接看DOGMA95的宣言,很容易让人觉得拉斯.冯.提尔是一个崇尚自然主义的导演。但是只要看过第一部实践DOGMA95理念的《破浪》,没有人会不发觉其中巨大的戏剧张力。这种张力贯穿了良心三部曲到美国三部曲的前两部。当然美国三部曲似乎只剩下手提摄影这一个法则了。但是除去这个层面的不同,两个三部曲还是相当不一样的。前者保持着节制却反而最有效的煽情,甚至不惜破坏故事逻辑上的合理性。比如黑暗中的舞者比约克其实可以问那几个朋友借笔钱,完全不是非要死不可的。破浪中让妻子和别人做爱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同样是奇怪的。尽管看上去这些电影十分自然主义,但是却都是非典型而极端的,这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反观美国三部曲两个GRACE的表演不能说有难度,但毕竟不是如良心三部曲中那样外露和激烈。我一直感觉,良心三部曲是把事物推演到极端状态来考察其本性,并且带有强烈的美学意味(导演灵感来源的那个童话)。
而到了美国三部曲拉斯变得更加精纯,对生存悖论的揭示更加有力。看狗镇的时候,我强烈想到了昆德拉的小说风格,尽管对比起来狗镇显得比较简单,但绝对不乏力度。因此我觉得良心到美国是一个正常的发展。

不过刚看完欧洲三部曲,感觉一下子冒出来很多问题。我最先看的是最晚的欧洲特快车。首先印证了他对一个高度充满张力的故事内核的重视。电影讲述了一个卡夫卡《美国》之双子篇故事:一个德裔美国青年在二战刚刚结束的德国之见闻,而卡夫卡则是一个德国青年来到陌生的美国。而且两者都首先去找他们的叔叔,获得了暂时的依靠。电影有着和卡夫卡相同的压抑氛围。但是又有明显的不同,《美国》中的卡尔是被迫前往美国,《欧洲特快车》的主人公则是出于一个良好的愿望,为德国做一些事,尔来到德国。旁白成为无法忽略的重要角色,催眠术般的台词营造了西区柯克式的悬疑快感。而主人公的地位却被抽空——这是一部第二人称的电影。黑白与彩色影像的转换提示着内在情绪的流变。当“你”沿着黑暗中铁轨的不断延伸逐渐深入欧洲的内部,“你”也随着走进了人类文明最阴晦最鲜为人知的深处。

如果欧洲特快车还算比较好理解的。再前面的两部《犯罪元素》和《瘟疫》就更像是影像试验了。瘟疫中拉斯和他的编剧尼尔亲自上阵表演。电影分成两个纬度同时行进,两个年轻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和剧本中的故事——一名年轻医生试图拯救遭受瘟疫的人们,最后却发现散布瘟疫的其实是他自己。电影的图像采用了极高对比度的黑白画面,音乐在标准的恐怖电影配乐与瓦格纳的《唐豪瑟》之间变换。叙述的过程中惨杂了大量无意义段落。
而影片的结尾则是瘟疫侵入到现实中,被催眠的女孩突然发疯并长出了瘟疫的肿瘤。文本的三个层面交融在了一起(包括作为经验作者和模范作者的拉斯)。影片几乎可以成为艾柯文本理论分析的最佳教材。我暂时没有能力再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有一点却,拉斯在电影中明显的显示出对作者利用他人痛苦利用自我痛苦和利用故事主人公痛苦的反讽与思考。这不禁让我怀疑起他拍摄良心三部曲的态度。很多人觉得像破浪这样的电影还是过于矫情,然而如果联系起瘟疫,这样的指责就不得不考虑再三。如果瘟疫是拍于良心之后,那么还比较好理解,然而事实却是在那之前。拍过瘟疫的拉斯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拍摄良心的?这应当是个问题。

犯罪元素在影像上同样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先锋。一个警察体验罪犯心态最终却完成了罪犯未能实现的犯罪的故事,实在容易让人想到博而赫斯等拉美作家奇崛的小说。在这里似乎可以看出欧洲三部曲除了都关于欧洲,都和催眠术有关之外的另一个相同点,就是都是讲述纯粹的善最终如何带来恶的主题。但是如果直接看犯罪元素,恐怕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这部电影就像最浓烈的表现主义作品,几乎要剥夺观众任何的思考动机。

 5 ) 冯提尔的游戏

像一款第一人称游戏,随波逐流地沿着任务线推进,主角是玩家,那么地清醒、安全、抽离、上帝视角,无论是电影的表现手法,还是主角本身的身份都几乎是可恨的置身事外。他是美国人,他一直有选择离开的权力,他可以回美国,所以他才那么淡然,举重若轻。他没有经历过德国人的痛苦,自然也不会理解凯的一家。吊死的狼人对他而言只不过是列车窗外残酷的景观,而对于凯和其他德国人,窗外吊着的是他们的同胞、手足、未来的自己。

这部电影没有一秒钟是浪费的,没有吃爆米花的空闲,我也舍不得离开视线。在电影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画面会从黑白切到彩色,有时只有人,像是彩色报纸剪贴到了黑白报纸上一样,有一种粗糙生硬的美。

 6 ) 答案漂浮在水中

评《欧洲特快车》 by暮川 有一位导演,他喜欢古典乐,他喜欢塔可夫斯基的构图,他疯狂地热爱着伯格曼,他掀起道格玛运动。他就是拉斯冯提尔。 《欧洲特快车》这部电影是我在《认识电影》这部厚书中发现的,书中选择的插图是一个戴着礼帽的男人蜗居在巨大的钟表中,像是卓别林电影的夸张表现。我惊讶于现在还有这种复古的表现方式。于是接触了《欧洲特快车》。 “我进入你的电影时候有一种不适的感觉,我感觉自己被控制了。” “我觉得这让我很愉快。”拉斯冯提尔在视频聊天中说道,标志性的不屑笑容。当记者对准这名丹麦导演时候,状况总是很尴尬。他可以在电影节讲黄段子,表露出明显的不配合。他会利用很多梗去模糊问答,让答案淹没在一堆垃圾话中。很像毕赣导演反复讲的爆破证故事。 他不是轻易让人接近的导演。 在《欧洲特快车》中,拉斯冯提尔毫不掩藏对于大师的致敬和模仿,开头缓慢的男性低语在对观众进行催眠,塔可夫斯基电影中《镜子》的开头也是一段催眠,但是作用不同。塔可夫斯基的催眠用于言说,拉斯冯提尔在《欧洲特快车》中使用的催眠用于控制观众,让观众进入到这段被人经常忽略的历史。战后破败的欧洲,主角是一个在美国学习幸运地逃过战争的德国人。他的叔叔给了他一份体面的工作,是擦鞋员。他的叔叔告诉他的服务精神有些过时,但是严谨。不过主角的心已经被公司的老板女儿勾走了。他们相遇时候,黑白色的画面复活成彩色,她在看一本书。本来以为是罗曼蒂克的展开其实是可怕的死亡寓言。他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种德国社会的病态和不合理。 很高兴,拉斯冯提尔讲电影是在老老实实讲故事,虽然他的故事经常被他塞进去的惊喜小片段而破碎得七零八落,但是这些小片段非常具备美感。当人们抬着在铁道旁死去的人的棺材打算举行简单葬礼,每个人都在为死者做着祈祷,又被侦查的警察发现恐吓,人群鸟兽般驱散。 包括男主角从一个温文尔雅富有学识的学生变成拿起枪对乘客扫射,一个小男孩杀人后在车厢内自杀,这些小片段都对人物和社会环境起到了很好的刻画作用。 但是《欧洲特快车》,我觉得它好在浴缸戏。这是一个非常戏剧化的故事,单讲出来甚至会觉得有点荒谬,一个高级火车公司的干部因为每天要提供的名单和同僚的压迫和财政压力选择在浴室割腕自杀。而他的女儿知道甚至促成了这一切。每天晚上她都写匿名信辱骂她的父亲,早上她则为这件事悔恨。这种道德上的善恶不明确和残酷容易让人混乱。那么拉斯冯提尔怎么讲这个故事呢,尽量精简过程,直接展现结果。故事发生在浪漫的,旧式的宴会中,女主角的爸爸去泡澡,观众可以看到他的身上有些伤痕,他拿起小刀,血水漫出浴室,场景绮丽又诡异。男主角女主角去拍门,女主角崩溃大哭。而后在坦白戏中,女主角承认自己是狼人,逼死了她的爸爸。这个结果的最后揭出让女主角脱离了黑色电影的蛇竭美人的束缚,她的恶纯粹让人启发思考。 正像是拉斯冯提尔强调的他关注的是人物,《欧洲特快车》的女主角复杂邪恶,美丽动人。男主角的罗曼蒂克幻想总是伴随着列车外的尸体和吊死鬼带上浓厚的阴霾。包括当男女主角表白之前,女主角执着地发问,他们只想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受伤害,有什么错呢。白鸽子飞舞的教堂婚礼像是一场梦境,丈夫跟妻子同床共枕,却不了解她。她想炸毁车上的所有人。 伴随着中二发言—活下来是痛苦,所以大家都不要活了。她以自己为筹码要挟男主角装载炸弹。男主角正要参加正式考试,这场考试非常敷衍,他答题都不用答,十分关系户。可是他已经处于眩晕中,他装上炸弹,又后悔与时间赛跑,可惜这是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他没有跑过时间。 当观众只能看到结果时候,观众是惊讶又疑惑不解的,而这好像又是拉斯冯提尔想要的,当观众试图寻找为什么的时候,他已经成功了。可是他的叙事就像是漂浮在水中的无根之木,他看似讨论了欧洲德国的病态,道德的沦丧,纳粹的恶势力的渗透,但他其实没有给出解决办法。(如果按照塔可夫斯基导演在雕刻时光中的说法,他没有做到通过电影艺术去爱人类)他只是讲了个让观众欲罢不能的好故事,并且挑战甚至反讽了众多类型片。 蛇竭美人没有被救赎感化的可能,主角的良心发现和倒计时话外音没有阻止这场死亡,倒数十秒无法打开的铁栅栏,在浴室中的死亡不是意外而是内心痛苦的必然,主角拿枪对准了叔叔,所有的一切没有别的可能。命运作为旁白催眠观众看这场人生的剧本。 漂浮会让人混乱,让人心跳加速,让画面和记忆失去细节,最后通过死亡和海水获得宁静。 我要你沉浸在铁道旁,冰凉而柔软的草地,然后永远地睡去。拉斯冯提尔最终成功地催眠了观众。他也获得了称号“是世界等待的超级天才”,踏上制作更多电影的旅程。 哦,如果你问起那场白鸽子飞舞的婚礼,答案漂浮在水中。

 7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Europa》(《Zentropa》)

导演 : Lars von Trier

117分钟

编剧 : Lars von Trier/Niels Vorsel


火车在铁轨上移动...时空的转变...似乎...历史的年轮向前或向后?
...[爱国/民族]神话(梦魘)的解构或重组(建)?

电影内一些表现主义的手法 :

 影像叠加 : 男主角的凝视/火车驶过、
            男/女主角在(火车)窗前/被吊死的女(狼人)的影像、
            男主角/WERWOLF(字)、小男孩开熗/Ravenstein头、
            Max Hartmann/问卷的字句、男主角/铁轨、男主角沉思/女主角五官、
            男主角持电话/女主角持电话、男主角/天上的星光、炸弹定时錶/男主角奔跑、
            男主角持鎗/男主角眼睛(带着眼镜)、
            男主角尸体/火车上(德国历史上)的争议人物的五官等...

男主角Leopold Kessler
[Jean-Marc Barr 饰演; 1988年
《The Big Blue》内的男主角之一 : 追随海豚的男人]
是一位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父亲,因为二次世界大战,从德国避难于美国)...

电影开始于

男性[Max von Sydow 饰演]的旁白

催眠 [Hypnotize]
时间
---〉[数到10] (1、2、... 、10) [1945年10月/德国 Frankfurt]
男主角 (来自美国 New York) 出现在 ‘Europa’...

--- 进入 ‘Zentropa’内工作 (卧铺车厢的conductor)...
    ‘Zentropa’的员工: 男主角的叔叔 [Ernst-Hugo Jaeregard 饰演] 一直在旁...

镜子...

布'屏风'...

'象征' : ‘特大’的秤 --- 衡量 男主角(裸身)的‘重量’、
         "无处不在" 的 美国宪兵 (MP)、
        “无法分别”的 ‘去’ 或 ‘回’程 (火车---神话[统一的(第三)帝国/德国]
                       ---〉分裂的西/东德)

电影主要的色调是黑白,

但是,当女主角
Katharina Hartmann [Barbara Sukowa 饰演 ]
出现在火车(头等卧铺车 #2306)上时

彩色的色调也短暂出现...

接下来...


本片的主题之一
有关的
‘被吊死’的‘WerWolf’(狼人)出现在‘窗外’...

催眠
时间
---〉[数到3] (1、2、3) [1945年10月/德国 Frankfurt]
男主角 即将 参加 ‘Zentropa’企业(开创于1912年)老板[女主角的父亲]邀请的晚宴...


两位男孩 (藉口去Koeln) 在火车上‘熗’杀了即将上任的(由美国为主的联军任命)Frankfurt
市长Ravenstein夫/妇 [Holger Perfort 饰演/Anne Werner Thomsen 饰演]...

催眠
时间
---〉[数到10] (1、2、... 、10) [1945年10月/德国 Frankfurt]
男主角参加Max Hartmann [Jorgen Reenberg 饰演] 邀请的舞会...

Max Hartmann为了金钱,可以做出一切违背良心(如:运送犹太人到集中营)或有‘害’德国(帮助美国军/情人员‘监控’德国/欧洲)的事...

导演Lars von Trier 以一位愿意为Max Hartmann作证的‘犹太人’出现...


Max Hartmann在浴室内自杀时...
彩色的色调(特别是“血”红)也短暂出现...

催眠
时间
---〉 (1、2、3) [1945年圣诞夜/德国 Munich]
男主角与调职的神父 [Erik Mork 饰演]会面...

男主角犹豫不决...起先...为了救女主角(老婆): 决定引爆火车...跳下火车后...
在催眠的旁白‘提醒’后...又跳上火车...停顿(定时)引爆...

但是,在接续的时间...从他的(被美军逮捕的)老婆、叔叔、一直到火车旅客等...无人理会他的‘善良’...

女主角曾写黑函攻击‘投机’的商人父亲...女主角也曾同情WerWolf...


最后(电影进行到第95分钟前后)... Leopold Kessler
心理崩溃... 抢了美国宪兵 (MP)的鎗...引爆预先准备好的炸药...

催眠
时间
---〉 (1、2、... 、10) 男主角即将溺死在下沉的火车车厢内...


催眠的旁白声中 (不禁让观者怀疑)...是梦幻?...是Legend?...是神话?

......

-----------------------------------------------------------
电影的背景 :

二次世界大战(欧陆战场)之前/之后...


‘Zentropa’
双重(历史/原罪)角色 : 运送犹太人到集中营;美国军人乘头等舱;

被处决(吊死)的德国‘狼人’[爱(德)国者] ... 相对于 [爱(美)国者]


身份/血缘的‘无奈’:

德国---美国 《===》 犹太人---地下游击队[反抗军](WerWolf) || 亲美国/反美国 者

延伸联想 :

日本---美国 《===》 中国人/韩国[朝鲜]人---地下游击队[反抗军] || 亲美国/反美国 者


---


强者 || 弱者 〈---〉 上帝 [神] || 信徒

               〈---〉 胜利(征服)/失败 || 理想


帝国 (德意志/第三) ---〉 美利坚(USA)军方/情报人员 接手

“安全” ---〉 德裔美国人、德裔犹太人、德国人(非犹太人)、美国人(非犹太人)


火车---(人性观察)旅途--- 一位边缘人(既不亲美(国)也不亲德(国))的‘生’与‘死’--- Legend


2013年2月10日 观影 (繁体中文字幕)

2013年2月12日 整理

本片是
1991年 Cannes Film Festival
三项奖(Best Artistic Contribution, Jury Prize, and Technical Grand Prize)得主.
--------------
Jean-Marc Barr 饰演 Leopold Kessler
Barbara Sukowa 饰演 Katharina Hartmann
Udo Kier 饰演 Lawrence Hartmann
Ernst-Hugo Jaeregard 饰演 Uncle Kessler
Erik Mork 饰演 Pater
Jorgen Reenberg 饰演 Max Hartmann
Henning Jensen (actor) 饰演 Siggy
Eddie Constantine 饰演 Colonel Harris
Max von Sydow 饰演 Narrator
Benny Poulsen 饰演 Steleman
Erno Mueller 饰演 Seifert
Dietrich Kuhlbrodt 饰演 Inspector
Michael Phillip Simpson 饰演 Robins
Holger Perfort 饰演 Mr. Ravenstein
Anne Werner Thomsen 饰演 Mrs. Ravenstein
Baard Owe 饰演 Man With Papers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ropa_(film)

http://www.ccv5.com/vod/61745/play-61745-0-1.html

 8 ) 它的名字是泰坦尼克

“天上的星星就像一座座城市,散发着黯淡的微光。你要努力不让它们熄灭。” 这是欧洲的泰坦尼克号,它是虚幻的月光,演奏着华丽的死亡之歌一点点的沉没…它充满着泯灭了的人性,痛苦的失败,麻木的人群,从此灰头土脸地进入新的时代。任凭你用枪炮,用爱情都唤不回它的回转。繁冗的纪律,刻板的章程,旧时代的仇恨和纷争都被炸碎沉没,而你也跟着沉没,随波逐流,看着一座座浮夸的新城市迅速建起,底下却是无根的炮灰和腐烂了的泥土。Europa,成了一个你心中曾经最美的传说,它的名字是泰坦尼克。

 短评

拉尔斯·冯·提尔的成名作,果然是一鸣惊人!布景、摄影、构图、剪辑、叙事风格都很独特,艺术性很强的电影。黑白和彩色的运用也让人啧啧称奇。画面非常美!让人回味无穷。催眠式旁白也把观众带入其中。火车的戏份非常棒。剧情上也很独到,关注二战后的德国。

8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拉斯冯提尔以相对传统叙事方式颠覆好莱坞类型手法:女人在爱与意识形态之间选择了后者,颠覆了间谍片;火车最终被炸、倒数十秒后依然无法打开的铁栅,颠覆了灾难片……

11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战争已经结束,伤痛仍在蔓延,废墟中的豪门夜宴,玩具旁的生死缠绵。列车已经出发,理想未曾抵达,隧道里的深情谎言,怒火中的恐怖童年。宁静的家园残破不堪,天真的理想一去不返,枪声与阴谋此起彼落,绝望和残酷何日终结。这是一辆开往死亡和毁灭的快车,即便是上帝也无法让它停下,泪水淹没欧罗巴。拉斯冯提尔成名之作,果然是大师手笔!凝滞在半空中的鲜血,倒悬于空中的死亡,被列车所抽离的手,人物与背景的间离式转场,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冯提尔的影像调度几可封神,列车考试一场戏,男主气喘吁吁的入画,本以为打破第四面墙,结果镜头一转,空间立刻被填满,随后通过车窗,车门的视听延展,让情绪张力达到顶峰,技惊四座!上帝讨厌中立的人,所以向往和平的理想主义竟成为原罪。象征死亡与仇恨的列车在旁白的深度催眠下脱轨,最终落入历史冰河。

12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如果三部曲的核心概念真如拉斯所言,那麼相對於另外兩部這一部明顯走岔了

13分钟前
  • 冰山李
  • 还行

【A+】冯提尔最炫技的一部片子,估计也会是我最爱的一部。在电影里,火车永远都是造物主的具象化体现,而这位“造物主”却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和一种信仰。在虚妄中层叠出无限荒芜,在迷茫下凝望着无尽荒诞,最后在癫狂下将理想与和平同这辆“造物主”一同毁灭,缓缓沉入遗忘之河。当然,更值得被探讨的是“形式引导故事”的成功范例,从类型片中萃取出无限的视听魅力。更何况还有哪个人能像冯提尔这样,让背面投影焕发出这般魔力,大胆而决绝的背离“自然主义”,在迷人的人为痕迹之下,粘合空间,撕裂景别,拉扯透视,复古而优雅的迷醉。

17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拉斯·冯·特里尔一直不是我喜欢的导演,但他的作品,我基本都会看,因为他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当代导演中确实出类拔萃。这部1991年的二战题材作品,他便拍出了不一样的气质,特别是镜头运用方面,在同类作品中是很少见的。北欧电影独有的冰冷与阴郁,该片中也有痕迹可寻,虽然它的故事发生在德国。

18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拉斯·冯·提尔“欧洲三部曲”终章,获戛纳评审团奖和技术大奖。1.阴暗压抑的黑白影像与战后德国的遍地疮痍相得益彰,而零星的彩色元素则围绕着爱情与死亡,面孔与鲜血,还有一个紧急刹车把。2.催眠术引导语贯穿始终,将观者一道拉入银幕之中,宿命而迷离。3.大量俯拍旋转长镜头,透现出上帝视角下的眩晕无奈,两周环绕餐桌镜加上厚重配乐,如泣如诉。4.火车与轨道成为隐喻复合体,既是现代性与大屠杀的技术工具,其倏忽的转向与封闭性又喻指迷茫的人心与个体的狭隘。5.交叉剪辑:造爱时碰翻蹂躏的火车模型vs浴室的雾气与血泊。6.不断复现的背景投影——巨型大特写同质于[假面]。7.对随波逐流与虚弱无力的人道主义的反思,以及对“狼人”的同情都足够震慑人心,一如因罪疚感自杀的老总裁与射杀亲美市长的小孩。8.溺水段落绝望感似[黑暗舞者]。(9.5/10)

2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二战结束后,80%的德国民众依然支持纳粹

25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那个年代的技术胜利,放到今天来看也毫不过时。Lars von Trier肆无忌惮炫技的同时也畅快淋漓地彰显出自己丰富的才华!催眠式的旁白、奇异的影像重叠、大胆的黑白与彩色运用、俯瞰旋转镜头、起架机操作的摄影长镜……哇!真是应有尽有!真是大开眼界!

26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拉斯冯是个真正的电影革命者。他属于那种具备颠覆性特质的导演和艺术家,在其作品里也时常能见到对叙事语言的大胆解构和创新。如果只看故事《欧罗巴快车》是个闪耀着黑色风格的普通谍战爱情片。但在他极具先锋和实验气息的镜头下,理想主义之死变得丰富,梦幻而充满魅力。电影史正是这样的电影推动的。

30分钟前
  • Muto
  • 推荐

战后的德国在[欧罗巴]里断裂成两层图景:一边是前景里头脑中的理想主义画面,另一边是背景中僵化颓废的现实主义惨状。美国青年最终在这片大陆上越陷越深,而观众也被冯西多催眠的解说引诱到这趟列车上去死掉。冯提尔这部早期作品最佳之处在于在经典的悲剧故事线上加入了情节剧元素,让整个电影呈现出法斯宾德式的病态美感。

31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依托类似于上帝视角的旁白组织起全片结构,使用黑白和彩色影像交织;将主人公身份设置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后段列车上任务的戏份更添两难境地;最后凯说,你的罪就是哪一方都不支持,体现战争给人带来的残酷性。拉斯的电影依然是形式上非常强烈,旁白就像催眠师一样迫使观众进入故事层面。

32分钟前
  • RYZ
  • 力荐

according to the bible it's a sin not to take sides. it's a sin to be lukewarm. so he is forced to be evil, supposedly less evil than evil.

34分钟前
  • 林檎
  • 还行

催眠的画外音帮助面对银幕的观众完成短暂的”镜像阶段“【说话的人是上帝?抑或仅仅是组织本片故事的”上帝“——导演】得益于背景投影与精彩的镜头语言调度赋予影片意识流般的迷幻色彩。另一视角(存在主义的自我毁灭)审视二战,色彩仅在爱与死亡时出现,它们是摆脱这个二元对立的世界的庇护所与出口

3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我觉得他根本不是在“反思”,他根本就是站在nazi一边的,而后的“无心快语”才是暴露本心吧。讨厌美国简直是他一生的主题。

38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9/10。我从没想过拉斯·冯·提尔的片子我也能给五星,我一向反感他的道格玛95,反感他的极简主义,鄙视他的自恋,唯独这次被他无处不在夸耀的炫技模式给迷倒了!德国战后纳粹危害和崛起隐患的反思之作,故事性强,这摄影技巧、这色彩转换、这愤怒迷茫、这催眠暗示,简直是东欧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大爱!

42分钟前
  • 火娃
  • 力荐

但爱国不能作为战争的堂皇借口,导演探讨了种族党派战争和平的种种矛盾,讲述一个理想主义青年变成暴力狂人的过程,彩色黑白交错的镜头创造出奇妙的观影效果,非常特别的风格,结尾让我给足5星,爱

43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力荐

神作,五体投地。视听效果充满未来感,放在今天看也不过时。上帝视角的第二人称旁白,黑白与彩色之间的奇异并置与流畅转换,旋转自如并能如蛇一样曲折穿梭的镜头,都特别令人着迷。本片思想内涵也很强大,主要体现在选材角度上。我看过的几部拉斯冯提尔片子在风格上还没有重复的,真是天才。

46分钟前
  • 沁云
  • 力荐

看完欧洲特快车,拉斯冯提尔全部作品至今全部标记,心中只有无法描摹的伟大。拉斯不是疯子,也不是自恋狂,更不是纳粹,他是世界等待多年的超级天才,他是欧洲上百年精华的继承者,他是电影的教科书,从装置艺术到私人日记,到史诗,到受难曲,到社会实验,到微缩模型,到末日奇想,到影像论文,他的词汇脱胎于始祖塔可夫斯基然而又开辟了自己全新的语境,无论是剧作之大胆,伦理观之独立,方法论之独特,视听语言之奇瑰,文本之丰富,野心之惊骇,母题之久远,他都是90年代后始终被低估,错读和轻易处置的导演,正因为他一早就把住了20世纪的动荡在政治和道德生态里深入人类集体无意识骨髓的命脉和底线,由此遥遥领先了数十年的公共语言。

51分钟前
  • 白斬糖
  • 力荐

希区柯克(对观众的挑逗,被卷入的主角)+伯格曼(精神的梦魇,影像的重构),冯提尔在大师的阴影下的习作,他需要一场猛烈的成年礼仪式——“道格玛95”

52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