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龙加

战争片英国 / 刚果2014

主演:André  Bauma  Emmanuel  de  Merode  Mélanie  Gouby  

导演:奥兰多·冯·爱因西德尔

播放地址

 剧照

维龙加 剧照 NO.1维龙加 剧照 NO.2维龙加 剧照 NO.3维龙加 剧照 NO.4维龙加 剧照 NO.5维龙加 剧照 NO.6维龙加 剧照 NO.13维龙加 剧照 NO.14维龙加 剧照 NO.15维龙加 剧照 NO.16维龙加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09-16 18:22

详细剧情

这部纪录片聚焦于一群保护濒危大猩猩的公园管理者团队和偷猎者在非洲最古老的国家公园“维龙加”发生的猎杀冲突。

 长篇影评

 1 ) 为了大猩猩我也死得其所

《维龙加》是一部震撼的纪录片,维龙加拥有着世界上仅存的800只野生大猩猩,但这个栖息地缺面临着偷猎者、战乱、叛军、以及Soc石油公司侵蚀的威胁。故事的焦点就是保卫这片土地的巡守们,他们以单纯的信念和单薄的势力对抗着腐朽的军队和贪婪的跨国公司。

导演拍摄的内容不单是环保这么简单,他涉及到了殖民历史、战争、金钱、难民。公园管理者是来自比利时皇家的emmanuel,他是温和而又坚韧的领袖,法国女记者暗中揭发soco公司内幕的戏份拍的谍影重重,很难想象导演是怎么把如此多复杂的势力纠葛和厚重的内容用强烈戏剧化的摄影柔和成一部昭示正义充满尊严的电影的。

影片的主角andre说:我觉的我有义务留下来陪着大猩猩们,人之为人,得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而大猩猩就是我在此的意义,他们是我的生命,所以哪怕会死,为了大猩猩我也死得其所。

rodrigue说:我决定献出自己最好的年华,以换得野生动物可以安养天年,超越重重磨难,超越贪婪之心,超越了一切,无论会遭遇什么坏事,我都愿意接受,我并不特殊,如果我们站在一边看着公园灰飞烟灭,那么终有一日,我们会受到审判。从某种角度讲,他们是这个星球上最了不起的人,平凡,但超越一切。

如果你想做点什么,请登录“维龙加”网站:virungamovie.com

 2 ) We will not go(正片+听导演逼逼)

"We will not go"是电影的主题曲,非常的好听,由来自纽约的一个作曲家和三个刚果当地很有声望的艺术家合作而成,导演在影片播完之后的问答环节有点羞涩地承认,正是被Netflix买下之后,才有钱进行的创作。
(以下是剧透)
整部片子穿插了三条线索,一是维龙加(这个翻译太怪异了)国家公园自然风景和一群护林队员为保护公园做出的牺牲,二是2013年刚果共和国内叛军挑起的战争,三是一家叫做soco的英国石油公司想通过控制叛军抢夺这个公园底下面的石油资源。
整个片子是非常规整的时间顺序,甚至你在前二十分钟以为这个是野生保护风光片,再过二十分钟觉得是对石油公司不法行为的揭发,但到最后,12分钟的战争场景让你惊觉这片子想说的东西太多。导演也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想拍一部单纯的展现维龙加公园美丽景色的纪录片,谁知道后来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就把它们都加进来喽。
里面的第一主角当然是Mountain Gorilla(有种翻译说是山地大猩猩),它是种珍稀动物,也是这个公园的特色,片中有一段很完整的被枪杀的大猩猩的葬礼,凶手的想法是,杀光这些猩猩,这个公园就没人去保护了,他们就可以占有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护林队员是要跟这些人斗争的,
后来,导演遇到了一个为AP自由撰稿的女记者Mélanie,联合去讲soco这个石油公司的黑幕,女记者带了隐藏摄像机去拍和soco驻刚果人员对话的片段,这几段对话都非常震惊,比如两个负责人,分别叫John和Julien(记这两个人名字特别清楚的原因就是,答出这两个人名字最快的人可以拿到导演签名的海报),他们就说了soco和叛军之间的交易,以及没有人会去考虑保护大猩猩(原句是脏话)。这几段录像非常有争议,也成为soco公司不断要去起诉他们的根本原因。
后来好几个问题都是关于这段的,导演说他们最后一共有27个律师,因为每个国家相关法律不一样,所以要严格保证视频的事实性和合法性。影片发行之后,soco就威胁他们要走法律程序,并且还威胁所有放这部片子的电影展和写这部片子影评的记者。此话一出,底下一片诧异,于是导演无奈地说,英国没有第一修正案,当然不能像在美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啦。不过略有遗憾的是,soco并没有停止在刚果开采石油的计划,对于这部影片的回应更像一封pr稿件(导演原话)。
再到最后,是一段叛军m32入侵公园所在小镇的录像,荷枪实弹非常真实,有种子弹扫射过来的感觉,而且影片切了三个地方的镜头,公园里面护林队员的所思所为,在车里通风报信的Mélanie的视角,还有一些被扫荡过的村庄人们惊恐逃亡的场景。于是有人问导演,怎么感觉你到处都在啊,你到底用了几台摄像机啊。导演说其实这个战争持续了好几天,他也上串下跳拍了好几天,只是最后都剪切在了一起,所以让人以为是同时发生的。
导演对于佳能5d有着复杂的情感,但鉴于我对于摄像机一无所知就不评论了。
后记: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也是duPont颁奖,导演也是不远千里来领个奖,谁知道被我们学校扣押下来瞎逼逼到这么晚。
再后记:看完之后,激动地跟朋友说,这片子超好,说不定真可以拿奥斯卡最佳纪录。朋友说,呵呵,还有citizenfour呢。。

 3 ) 维龙加的启示

到了一个地方充满了战乱,充满了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时候,让石油公司开采并保护国家动物园,是不是有更好的一种选择呢?如果所有的叛军都是靠非法出口自然资源来换取收入的话,那么让一个西方公司出来维持局面,出来垄断一方面的石油收入是不是能带动合法的局面,是不是能有更多的财力去维持我们的运作能力,来到今天好几个基地,西方记者过来拍个纪录片,在人道主义环保主义的视角下支持一下,就能筹集更多的钱嘛,那民众的筹集和底下的货物资源的是消耗能比的上吗? 很多人就看到了动物园的痛苦,看到了动物的牺牲,没有看到人的牺牲,刚过这么多难民,这么多贫穷的人,说不定开采石油收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基础设施呢,非洲作为一个前线的国家,更重要的是通过外来的对资源的初步的开采能够带来一种现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不是更加的进步了,如果说一个国家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社会还有迈入一个现代的生产体系,但是你必须要付出牺牲一些物种的灭绝或者一片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这个代价是不是更值得付出的,我们不要更多的考虑到心情,是不是有更多的考虑着让这个社会市场经济扩展在现在这个全球的垄断资本的时代。所以我们不断怎么说必须的,我们是不是要考虑这种可能性,就是有没有通过这种方式,可能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必然。 尽管有危险,尽管有环境的破坏,所以我们必然依然要让西方石油公司进入,因为这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一个途径的一个地方知道怎么得到和平和发展的方式。 这就是代价,如果这个代价是大猩猩的话。

 4 ) 来自伊拉克的朋友

My friend’s Iraqi roommate told him that he saw the first dead body at the age of 12, bullet through head and violent death. He could be messed up or broken down mentally like thousands of Iraqi people did but he chose to learn to appreciate life. During one semester’s exchange, he left Hong Kong for one week, not telling me where to go. He came back as a refugee Canadian with an Iraq inside. Being far away from that war ridden land, his story is still relevant to me. All the courage we need to carry on lies inside us.

这电影让我想起读大学的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

来自伊拉克的室友淡定地告诉朋友,他第一次看到死人的时候是12岁,子弹爆头,暴力死亡。他本可能像千千万万伊拉克同胞一样当场崩溃,但他仍然热爱生活。来香港交换的一学期内,他说要离开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以后,他成了加拿大人,是的,难民。虽然我离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遥不可及,但他的故事仍然鼓励着我,我们坚定的内心有着对抗残暴生活蹂躏的所有勇气!

 5 ) 地球需要世界警察,独立不如殖民地。

对于非洲、阿拉伯这样的地区,独立还不如充作殖民地。虽然同样充斥着压迫和杀戮,殖民带去了文化、科技、信仰和希望。正如片中的英国退役军官说的一样,很多非洲军阀就是赤裸裸的为了杀欲而服务的,他们也许从生下来就不是人类。


世界需要美国这样的世界警察。自由和民主是建立在人民存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人性和道德之上。在一个暗无天日、灭绝人性的社会里,一切都是空谈。

当我们大把大把的钱供奉给舞台上那个婊子一样的跳梁小丑之时,世界各地正在有大批大批的任何动物正在悲惨的死去。

 6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观毕[维龙加],既往对于老美纪录片的偏见首先占了上风——一个包裹着眼泪与希望的霸权意识形态站在道德高度俯视着第三世界劳苦百姓,对于其中的煽情片段必须加以警惕,就连迷人的非洲风光也被有色眼镜隔离着。为了获得一个让对方哑口无言的胜利,我们甚至会更为“阶级”一些,煞有其事地问道:是谁给了你掌握摄影机的权利,干起了访贫问苦,为民做主的营生?这当然首先和纪录片本身有关,相比较剧情片,它依傍着真实的力量所掀起的波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电影类型好像也生来就是如此,当它被社会话题缠绕住后,我们很难忽视它或主动或被动捆绑的附庸,真正客观地看待它的优劣。正统的接受美学会在遇到这个问题时插一句冠冕堂皇的话:作者已死,接下来的所有观感皆取决于观众,但实际上你很难撇开立场的问题。

不带一丝情感的理性注视是反对洗脑,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极端行为,却是可笑至极。如果真是这样,是否也应该与内心深处最原始的二元对立观作对呢?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正义的坚守以及对于真相的渴求是否也一并丢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而我们真正要抛弃的是既往的意识形态偏见,试着给真实一个真诚的拥抱。

痛苦的大地

[维龙加]生态、政治的标签很容易让人将其与纪录片[海豚湾]、[平衡]相联系,前者因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眷顾和我们对于“坏邻居”的高度关注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后者离我们较近偏偏不太为人所知,这个讲述自发组织“西部野牦牛队”拼死保护藏羚羊故事的纪录片其实是陆川[可可西里]的原型。如果说前两部佳作的关注点仅集中在动物保护层面,那么[维龙加]所包含的内容则更为广泛与深刻得多。在整整100分钟的观影过程中,我们的耳边总萦绕着一个声音,它比被猎杀的大猩猩的尖叫和被战争折磨的百姓的泣声更令人悲伤——那是我们深爱着的大地痛苦的呻吟。

这片浸染了仇恨与鲜血的大地上万物丛生,影片开头是山地大猩猩的葬礼。其中百姓痛苦严肃的表情以及隆重繁复的仪式让人联想到东北鄂温克族的神鹿,相比较没有文化背景的简单介绍,这个仪式化的场面更带有一丝神迹的意味,这层笼罩着神秘主义的面纱撩拨着观众的好奇心,让人很想参透下面的奥秘。

接下来的真相似曾相识,本就包裹着掠夺尿布出生的现代工业文明,对其他文明的渗透无孔不入,在维基百科本就寥寥数笔(只有三句话)的“维龙加国家公园”词条中就提到了珍稀动物山地大猩猩的猎杀问题。在列举大量证据说理的同时,影片插入了BBC纪录片风格的绝美维龙加风光,让观众在为猎捕行径气愤填膺之时感伤于美的消亡。在之后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更为严峻的事实——刚果(金)赖以生存的土地正在日渐腐蚀。

斗争的矛头很快指向了一家专门挖掘战乱地区石油的法国开采公司SOCO,正是这家公司吞噬着这片大地上仅存的希望,他们看中了维龙加国家公园内爱德华湖底下的石油资源,正想方设法通过贿赂政府官员进行非法开采。他们的允诺听起来也似曾相识,如果当地居民同意开放维龙加,他们愿意在这里建设大学、医院等基础设施。但这些空头支票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没有丝毫诱惑,对于长期笼罩在被殖民阴影下的刚果(金)来说,这场迟早要拉开序幕的自卫战虽然漫长,却因永远的正义将迎来全世界人民充满敬意的注视。与刚果(金)人民的意愿相违抗的,还有M23叛军,他们与SOCO狼狈为奸,一步一步地入侵维龙加封锁道路,逼迫在内抗争的巡逻小队投降。

影片进行到此出现了与之前漂亮特效处理过的,仿佛有些虚假的BBC风格迥异的,真正意义上的纪录风格。机器被摄影师扛在肩上,像一个维护正义的勇士,朝着纯粹的真实电影风格一路飞奔,一场大快人心的战斗这才真正开始。这些临场拍摄的,极为晃动的珍贵镜头便是在一边躲避子弹一边发动进攻的巡逻小队抗争现场拍摄,阵阵的轰鸣声亵渎了依山水而生的刚果(金)人民心中最后一片净土。这场战争同当年小川绅介带着摄制组在三里塚与被镇压农民站在一起的战斗极为相似,他说“如果胆敢有人要来镇压起义的农民,我们就要让摄影机从正面迎上去”。

温柔的黎明

作为一部揭露现实丑恶的纪录片,如果单单是对灭绝人性的黑暗进行控诉,对人性充满希望的光辉视而不见,同样不符合真实原则。事实上,腐败与贪恋并不意味着自行垮台,维护正义的力量是存在的,这力量来源于那些把自己的一切都赌上的人手中的榔头。[维龙加]重点介绍了三位“抗争勇士”,正是他们的存在为这块痛苦的大地带来了温柔的曙光。

唯一可以将自己置身于漩涡之外的是四只孤儿大猩猩的看护员安德·巴马,这些可爱的动物们是他不愿意远走他乡,留在此地的唯一意义。他是片中最为立体的人物,首先导演向人们呈现了安德温柔的一面,影片借由安德的口代替了枯燥的说明性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富有感情的声音,这个声音向人们一一介绍四位大猩猩的习性。更为感性的一面是当在公园里唯一一只公猩猩死亡(其缘由是M23叛军挑起的战火隔绝了兽医前来医治的道路)时,摄影机朝安德湿润的双眼推去,一个特写胜过了千言万语。随后我们看到了这个温顺年轻人的愤怒。他一边给步枪装上子弹,一边说道:“哪怕会死,为了大猩猩我也死得其所”。在另一组对安德的采访镜头中,影片向人们展现了他理性的一面,他表情严肃地对着镜头理出SOCO所做的种种违法行为,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维龙加的省派主管罗德瑞吉·穆加卢卡在片中的个人独白很少,但在这片患难的土地上总能看见他的身影。这位视正义与法制为一切的法国人为维龙加献出了自己最好的年华。与之相对比的是公园的另外一些负责人,在罗德瑞吉戴着针孔摄像机进行暗访的镜头中,他们与SOCO以及M23叛军相勾结,其趋炎附势的面孔让人心生厌恶。另一方面,他们的存在不仅阻碍了罗德瑞吉工作的完成,甚至还威胁到了他的生命。影片最后的字幕介绍了之后罗德瑞吉的状况,2013年9月他因试图阻止SOCO工作人员在公园内建造非法建筑物被逮捕,没有一个正式指控罪名却被关押并折磨了17天。

在影片进行到第30分钟才出现的美联社自由撰稿女记者梅兰妮,对整个黑幕的揭露具有关键性作用。这个性格与娃娃脸外表完全相反的精明女记者,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接近了SOCO的两位驻刚果(金)工作人员。她将隐藏摄像机置于T恤领口,影像虽模糊了一些但那些不堪入耳的对刚果人民的侮辱性语言以及暗度陈仓的肮脏计划却听得一清二楚。不得已而为之的低角度镜头意外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它将两位可能看起来有些帅气的工作人员摄得肥头大耳,面部表情猥琐至极。

在这些“有争议”的录像曝光之后,SOCO公司将梅兰妮连同影片摄制人员一同告上了法庭。影片发行之后SOCO就威胁与影片相关的所有人,甚至放映此片的电影展和影评人一同被列入了起诉名单。为此摄制组联系了27位律师,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遗憾的是,SOCO并未放弃这片“含金量高”的土地,开采计划仍在进行中。在影片的最后,我们终于盼来了一个好消息,在丛林中罗德瑞吉发现了一个三个月大的小猩猩,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循环,正如末尾字幕维龙加保护计划的网址一样,在天平的一端希望正在日渐加重分量,总有一天金子般的黎明将照耀着这片痛苦的大地。

本文首发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说明

文 调反唱唱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短评

"人必须找到存活在世的意义。对我来说,这些大猩猩让我留在这里,我为他们而活“

5分钟前
  • 迷恋折耳猫ॐ
  • 力荐

单说电影艺术,很一般。但主题和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很令人敬佩。为了利益而打的内战,至少需要战乱50年才可能有和平的机会。阿弥陀佛。

7分钟前
  • Ben笨熊
  • 还行

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不是一只或一种动物的问题 更不只是一个地区的问题

9分钟前
  • 猩猩王ி
  • 推荐

absolutely brilliant and brave documentary.非常钦佩用生命保护自然的人。哲学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可是现实总是与之相反,在利益面前,人只有丑恶。无论真相如何,希望山地大猩猩有个安定的家。强推!

14分钟前
  • 疯疯爱
  • 力荐

比杀戮更可怕的是战争,在非洲刚果这个并不发达的国家,有群人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与动物和平共处,但战争的暴发,使得这个本来就落后的国家更加动荡,原来我们并不是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年代,只是我们国家没有发生战争而已,人类的出现短短几万年,却使得地球物种以最快的速度一个接一个消失。

17分钟前
  • 染格格吉祥
  • 推荐

在这样一个被利益肆意瓜分的地方,你很难相信存在那么纯粹的人。所以对于人物动机的真实性在作者极强的说教意味下缺失了,只剩下主观立场。但不可否认,作为纪录片,它拍得比电影还要精彩、煽情。

22分钟前
  • Alprazolam49
  • 还行

看过留爪印~

23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人类才是地球的毒瘤!

26分钟前
  • 松猫
  • 力荐

#2015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抗盗猎分子保护濒危动物,题材想起《可可西里》,险恶自然环境变成更险恶的贪婪,外国财团介入维龙加开采石油,政府、反政府武装都想分得利益,多方角力,良心记者深入虎穴偷拍指控证据,硝烟四起,忠诚的巡护队员无惧险途用勇气信念守护大自然的生灵。9/10

28分钟前
  • 瓦力
  • 力荐

7.5/10

29分钟前
  • Valuska
  • 推荐

看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Virunga就在杵那里,看着一拨拨人不停折腾。导演的视角太开阔,本以为动保却又加入石油黑色利益链,说够了SOCO又加了地方军M23与政府军的战争场面。就像火锅店的火锅一样,客人一批批地折腾,火锅却永远不变

33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马一下

36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维龙加 Virunga (2014)

38分钟前
  • dac
  • 推荐

足够的透彻... 把事件的呈现,影片的轻重缓急做得很好。4.5星推荐。

43分钟前
  • bugz
  • 力荐

题材优势,主题正确高尚,即使观感怪异(行进并不流畅,缺乏重点)还是很能戳。

47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震撼的记录片,导演用充满戏剧性的摄影把怎么把如此复杂的势力纠葛和沉重的内容融合成一部招式正义和尊严的电影,从某种角度讲,维龙加的巡护员是这个星球上最了不起的人,平凡,但超越了贪婪,超越了种群,超越了一切。

48分钟前
  • 铁旦
  • 力荐

向拍摄这样的纪录片的人们致敬!

50分钟前
  • chuan
  • 力荐

內憂外患。從殖民到黑奴,再到種族内戰,至今是非洲一大硬傷。叛軍和石油公司侵佔土地,居民無所得益,剝削,收賣源於利益。本是一片動物和人類的樂土,本是一個有資源的國家,淪為百廢待興。唯一不廢的是尚有有心人守護公園,付出不少代價。

55分钟前
  • Dorothy
  • 力荐

小李子制片。

60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来自非洲的同学说:电影拍得好有什么用?这种事在我们身边天天发生。我父亲因为内战的流弹留下了腿疾,母亲胳膊上的伤疤也不会褪去。但不论电影多震撼,大家看完只会回到各自的日常中,于地球另一边的人们这仅仅是一个插曲。

1小时前
  • 以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