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1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2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3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4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5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6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13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14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15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16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17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18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19 告别有情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22

详细剧情

史蒂芬斯先生(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饰)是一个忠实的仆人,他曾经当过英国著名爵侯的管家。目前正一心一意打理新主人达林顿勋爵的公馆,成为这里的大管家。这里来了一个女管家基顿(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饰),她精明能干,操持起家务来比史蒂芬斯更灵活,起初斯蒂芬斯常常与她有些小矛盾。但是随着相处日子渐长,善良的基顿还是暗暗打动了史蒂芬斯。尽管基顿一再流露真情,举手投足间泄露了爱意。但是每到动情关头,史蒂芬斯都隐忍着自己的情感,对基顿的爱化作一段埋没在静默中的故事。基顿忍痛告别这段无果之爱,远走他乡嫁为人妇。当时光荏苒,二人再次会面,心里的爱意仍然说不出口,浓浓思念化作车站道别的一句祝福。©豆瓣

长篇影评

1 ) 日子剩下的

The Remains of The Day-1993

这几天,度过了一段喧闹的日子。
连续几天没有时间看电影了。
回到电影的时候,竟选择了这样一部:The Remains of The Day,我心目中最优雅的中文戏名翻译:长日留痕,或者是去日留痕。
因为这部电影够安静,够平淡。
英文的翻译本为“日子剩下的”,光这样的表达就已经足够让人沉醉了。年轻的时候可能不明白,时光荏苒之后,就会明白,时间过后,剩下的,是什么。
日子一天天,或许平淡如水,或许激情四射。
最终我们却都要老去,都要走下坡路,都会离开。
一座庄园,一个爵爷,一段情感……这些东西通通都会随着时间而离去。时间溜走之后,这些东西又去哪里了呢?
石黑一雄,就写了这样一部让人心痛的小说。

Anthony Hopkins和Emma Thompson拍这部电影的时候都早已不年轻,但他们却都在影片中重返中年,奉献出一段极为精彩的对手戏。
故事关于一栋英国大宅,管家、仆人。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是痴迷这些英式的仆人文化,例如美国人Robert Altman就拍了一部“Gosford Park”,把其中的主仆关系阐述得入木三分。
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一种底蕴。
中国、英国,我们这些伟大的历史悠久的国家,就会有这样深入人心的一种等级韵味。原本,可能只是代表阶级,久了,便成了一种文化。

关于父子。
老Stevens行将就木,中年的Stevens如日中天。两人的关系,不像普通父子般的亲密,但却像中国或者日本人般的细腻和内敛。他得知父亲死讯之后甚至没有即刻去看望,而是继续在Darlington身边,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他而言,对仆人这份职业的严谨认真是他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最宝贵财富。

关于主仆。
爵爷是Stevens了解外界的几乎惟一途径。他所获知的一切关于世界、关于为人处世、关于人生的事情,都来自Darlington,他们的关系犹如父子。就像孙悟空拜师之后便一心为唐僧着想,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一样,Stvens对爵爷的尊敬和爱戴,甚至比对他亲生父亲还要来得强烈。
即便Darlington支持纳粹,即便他战后被反对,Stevens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绅士主人,不离不弃,深信主人的纯洁高尚。

关于男女。
感情,在大宅里面是很私密的事情。Stevens在休息时间看感人的爱情小说这样普通平常的事情,也不敢告诉Kenton。当然,Stevens不单是把男女感情藏在心里,他也把自己的很多想法藏在心里。关于犹太女佣的事情,Kenton还是可以逼Stevens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关于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们之间却从来没人开口。Kenton告诉Stevens自己很Benn谈论他的小动作,一切已经很明显了,但Stevens竟然依然很有礼貌地祝福他们。当他看到Kenton在哭泣,他竟然还要继续跟她讨论工作。

关于狗仔队,关于大宅。
Hugh Grant其实就是狗仔队。只不过他的话题是政治。
一切的魔法,其实都在这座大宅里面。只要身在大宅之中,Stevens就是一个总管,他就是要为主人服务。和Kenton不同,他真的从来不敢走出大宅一步,仿佛一旦离开,灵魂便不是自己的。在大宅里面,他不敢直言表达,不敢去爱去恨,不敢做真正的自己。
战争结束,换了主人,20年过去。他才终于决心弥补过往的一切。
Kenton说,她刚离开的时候一点都不开心,因为觉得自己在跟Stevens赌气。然而女儿出生,家人相聚,原来丈夫一直爱着自己,自己也一直在爱丈夫。

原来,20年之后,大家本来以为的激情早已淡去。然而,激情被淡去了,岁月却留给我们另外的一种情感。
说不清,却埋得深。
岁月溜走之后留下的,就是那种说不出来却心如刀割的感觉。

2 ) 《告别有情天》最长的影评,可能也是最好的

石黑一雄新获诺奖,其作品也突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诺贝尔文学奖总是有如此功用:把原本为大众所陌生的优秀作品推上前台,而后引发一场热烈的读书风潮。去年鲍伯•迪伦的获奖,亦直接推动了其作品在我国的译介,并为全球当代的文学定义指出了一个新的向度。《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是石黑的名作之一,这篇小说在1993年时被改编成电影,电影在我国的译名主要有《告别有情天》、《长日将尽》《长日留痕》等,我个人更倾向于《长日将尽》这个译名,因为,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告别有情天》这一译名的局限性实在太大,难以给观众带来一个完整的观影期待,于是,许多人在观看电影时可能会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情”这一狭小的点上,从而失去了对电影的完整内涵的把握。在我看来,男女主人公之间虐心的、克制的感情只是一条叙述故事的明线,在这感情的后面还有一条社会政治变化的脉络在隐隐起伏着,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始终。而这隐隐起伏的脉络,才道出了这部电影的深意。 这篇影评会很长,强烈建议大家在观影之后,再来看这篇影评,因为下面的分析可能太过详细,以至于严重剧透,从而破坏了大家日后观影时那种懵懵懂懂的快感。 那么,下面小八就要开始展示自己深刻犀利而长篇累牍的文风了,据说每个能看完小八文章的读者都是真爱哦。一 英国的贵族与管家文化

二 一战、一战后的欧洲格局与德意志民族情绪

三 怀愧心理:达灵顿与英国对德的纵容政策

四 民主意识与精英思维的争锋

五 因何失爱:史蒂文斯的自我禁欲?

六 现实与激情:肯顿小姐的两次痛苦抉择

七 达灵顿府易主:刘易斯与美国文化的进驻

八 隐喻:彭布洛克伯爵四世的肖像画

九 长日将尽:而你我无法倒带的一生、英国的贵族与管家文化“贵族”在欧洲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中是一个非常耀眼的名词,它不仅代表着血统、地位和权势,还具有着深刻的道德人格内涵。当欧洲大陆列国的贵族政治因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崩塌时,英国则保留住了她的君主政体,贵族阶层依然在英国发挥着重要影响。英国的贵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经历剧烈动荡之后依然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英国毕竟是浮离于欧陆的岛国,英国人民受欧陆社会风潮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英国在政治上长期的保守主义倾向使得其社会结构较为稳定。因此,我们可以说,英国的贵族文化根深蒂固。 所谓贵族,就是不仅享受着物质的富足和权利上的尊贵,同时还追求着道德上的高贵与名誉的显荣。对真正的贵族而言,荣誉往往比物质更为重要。贵族要去争取高尚的荣誉,那么就需要大批的仆人来为他的世俗生活服务,于是,管家便应运而生,管家文化也由此产生了。管家从属于贵族,因而管家文化也从属于贵族文化;贵族文化是自由与进取,管家文化则是服从与克制,并且要在道德和情趣修养上都尽可能地符合贵族的气质。所谓“人如其家”,贵族们的高贵气质也要从他们的家庭行为中体现出来,而仆人也是他们家庭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讲“打狗也要看主人”,就是因为打了别人的奴才也会伤及人家主子的脸面。 正如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老史蒂文斯将其一生献给了管家这个职业,史蒂文斯也立志要成为优秀的管家,并且,他确实是当时英国最优秀的管家之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达灵顿府的地位中看出来。史蒂文斯的一切行为都符合管家的规范,处变不惊、克制情感、服从主人以及优雅的言谈举止,于是管家的奴性便彻底加到了史蒂文斯身上。我们中国的《世说新语》也堪称我国古时的一部行为规范教科书,这些行为规范由主子学去便是优雅高尚,由奴才学去则是奴德。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社会阶级摆在那里。 为奴的人只有牺牲自己的自由,才能换来主子的自由。史蒂文斯所处的社会虽然早不是奴隶社会,但是他与达灵顿之间的雇佣关系实际上就是主奴关系。当历史上曾被唾骂的事物消失后,人们却仍有对这一事物的需求,于是这需求变成了一种职业。而这职业的本质其实与那业已消失的事物的本质一样,史蒂文斯把这份职业当做毕生追求,便不得不有所牺牲了。 二、一战、一战后的欧洲格局与德意志民族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说到底还是进入工业社会的一群老牌帝国争夺世界地盘的利欲之战,双方都不道德。其结果便是,欧陆的几个主要帝国瓦解了,封建制度终于落幕,各国的社会政治在一片废墟中向民主突进,民族意识也渐渐高涨。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极其严厉的制裁,社会经济一蹶不振,而民主的政府又难以发挥重建作用,民粹思想与民族主义情绪便在每一个德国人心头蔓延。因此,凡尔赛合约后,有远见的政治家便说:“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一战本非义战,对战败国进行抢掠式的制裁,只会酝酿更大的苦果。于是,在德国民众的欢呼下,纳粹(国家社会主义党)上台。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一节说道:“德国的工人不罢工,而英国的公会运动则十分头疼。”为什么德国工人不罢工?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民族的痛苦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强压。 三、怀愧心理:达灵顿与英国对德的纵容政策

达灵顿对德国的同情当然不是仅仅因为其德国好友的悲愤自杀,准确地说,是因为他作为贵族的高尚情操令他深知:各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是不公的。达灵顿认为,一个置德国于困苦的和平环境不是真正的和平,不论从道义来讲,还是理想的国际政治格局出发,都是不对的。那么怎样的德国才符合他的愿景、他的愿景又是怎样的呢?他的愿景是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英国长期以来的欧陆政策便是“均势”,传统的英国人认为,只有欧陆各国势力均衡,才不会危及到英国的生存。因此,尽快将德国重建起来,恢复其军备,不但有利于维持大陆均势,还可以阻挡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抑制苏维埃俄国。 达灵顿的想法与当时英国政府主流是一致的,因此他频频向德国示好,致力于德国的恢复。在他家中所开的会议以及会议所提出的观点,也代表了英国政府的主要观点。而其间发生的一些争锋,比如美国人刘易斯提出的反对观点,也是现实存在的。但是,刘易斯这一人物所代表的观点,绝不可认作美国人的观点,因为美国当时仍然是“大陆孤立主义”的保守思想占主流,这也是一战之后,尽管威尔逊总统极力想要将美国推向国联、参与国际事务,他的提议却遭到了否决的原因。刘易斯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并不好,因为这个人物所负载的隐含意义太深了,他更像是一个用来表明某种隐喻的推动要素。 至于达灵顿公爵本人,正如刘易斯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古典的英国绅士,体面、高贵,但却是个业余政治家。达灵顿有着很好的道德修养,但是一如许多自诩高贵的君子那样,他太容易被精美崇高的谎言欺骗,无法落实到苟且的现实中。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天下之事,毁于小人者,十之一二;毁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十之八九”,不管在哪儿,这样的君子都不少。但是这样的君子,或者说像达灵顿那样的好人,真的错了吗?不是的,正如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达灵顿因为自己的政策而使得德国日益张狂的时候,时常夜里难寐,极其痛苦,又极其自责。他希望得到的是和平,但结果却是一步步将欧洲推向了战争。 也许大家也注意到了达灵顿辞退两个犹太难民女孩的情节,也许大家会觉得,在这里,达灵顿真的是一个纳粹主义者,但是,请不要忘了德国政府借用“犹大害了基督”与“犹太人的本质”这一套说辞。在欧洲长期的历史中,反犹情绪就没停过,莎士比亚也反犹,他的《威尼斯商人》就是例子。当然,反犹是不好的,我们必须要尊重地球上任何人生存的权利。 达灵顿是悲剧的,他的悲剧其实也是人类的悲剧。真正悲剧往往就在于: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对善的追求,但结果却是各种善之间的冲突,并且不可调和。 达灵顿是爱国者还是叛国者呢?恐怕诸君心里也暗暗有了答案。四、民主意识与精英思维的争锋这里我要敲黑板,划重点! 在电影中,史蒂文斯参与进去的“民主意识与精英思维的争锋”的情节主要有四个:1.斯宾塞在壁炉边对史蒂文斯的三问;2.听旅店里的小伙子史密斯大谈政治和外交;3.与理查德•卡莱尔在给汽车加油时的对话。4.达灵顿深夜秘密会晤首相、德国大使那夜,史蒂文斯与达灵顿身为记者的教子卡迪纳尔的对话。 在第一个情节里,史蒂文斯对斯宾塞三个关于国际政治经济的问题无从回答,当然,他也从来没有关注过。于是斯宾塞得出结论:民主是扯淡,真正的国家决策必须由精英们执行。“斯宾塞”这一名字在英国可谓如雷贯耳,著名的赫尔伯特•斯宾塞作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先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第二个情节里,史密斯对丘吉尔做出了算是客观的评价,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他对时事的热心。 第三个情节紧随第二个情节,卡莱尔得知史蒂文斯是臭名昭著的达灵顿的管家时,向他问了一系列问题。这个情节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它代表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讨论:达灵顿公爵是犯了严重错误的政客,甚至是个叛国者,但他真的是个好人。其次,它代表了后人对当时处于政治风潮中的人们的拷问:你认同他吗?你也做了错事吗?最后,它与上一个情节一起,代表着英国下层民众对政治的普遍关心。 第四个情节里,卡迪纳尔很想从史蒂文斯口中得到一些达灵顿深夜会晤的信息,但是史蒂文斯表示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卡迪纳尔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达灵顿,但是却对史蒂文斯感到十分遗憾。后来,卡迪纳尔牺牲在了战场上。 这四个情节,向我们展示了英国下层人民对政治的态度与转变,看到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史蒂文斯代表了他的那一代人对“上层人”的政治的态度:老爷肯定已经做了明智决断和考量。卡迪纳尔、史密斯、卡莱尔则显示了民主的进击。民主是一种责任,当民众缺乏对政治的关心和判断力时,民主只是一句空话。精英政治在社会群虻中固然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未必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唯有人们意识到自身当下的权利,才能把握自身的自由与命运。 但是,把握自身的自由与命运又谈何容易?这对社会环境又提出了要求。史蒂文斯乃至他那一代人并非生来就不知道要有民主的意识,而是当时的时代背景让他们无法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 生活,是他们那时最大的追求。五、因何失爱:史蒂文斯的自我禁欲?

正如第一节里对管家文化所描述的那样,史蒂文斯的职业要求必然导致他的自我禁欲,情爱会令他在工作中分心。因此,他从来不招漂亮的女仆,甚至对肯顿小姐持着一贯的冷淡态度。他不是对美貌和女性无感,而是太清楚维系自己的职业生涯需要怎样的冷静。达灵顿府的工作是他人生职业的巅峰,他不想失去它。而如果他想要拥有家庭,那在完美的工作上就恐怕会力所不逮了。更何况,他的主人达灵顿,也是个独身的贵族。 那么史蒂文斯对肯顿小姐就真的没动心过么?当然有,并且为肯顿小姐的离去抱憾终身。当我们看到肯顿小姐从史蒂文斯怀里抢书的那一节,真是为史蒂文斯的柳下惠风犯尴尬,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的情节完全不一样嘛!为什么不顺手来个拥吻?当时的史蒂文斯内心恐怕也是极其激动的,但他就是下不了手,只好呆呆站住,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柱,纹丝不动。 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已经让史蒂文斯失去了爱情的勇气,他害怕面对这一切。在他冷静坚毅的外表下,有一颗被久久囚禁的心。他的心被什么囚禁着呢?被他所接受的一切现实的管家文化的观念。这些观念对他而言是真理,这些真理便对他施加权力,紧紧地压抑住他的自由与情欲。 人们感受性最强烈的自由,可能就是情欲的自由了。而这情欲的自由,在权力的面前,也终将被囚禁。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每次人类思想发生变化的时候,情欲的要求被最先表达出来。在欧洲有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到宗教改革;在中国有明中后期和五四。 总之,史蒂文斯的自我禁欲是社会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所有思想观念的产物。史蒂文斯的人格是畸形的,我们也可从中见出当时英国社会的一点残忍风貌。六、现实与激情:肯顿小姐的两次痛苦抉择

肯顿小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我认为是整部电影里最出色的,最有血肉的。肯顿小姐也是长期从事女管家这行当的,但是,或许出于女性自身的感性思维要多一些,我们见到的肯顿小姐非常有魅力,不同于史蒂文斯的恪守死板。肯顿小姐之所以当管家,并不像史蒂文斯那样有一种职业理想的追求,她是为了谋生,找份工作。同样的,她之所以离开,也是因为她要生活,她没法儿守着史蒂文斯一起,你当男管家,我当女管家,互相有好感,但是不明说,这么地过下去。 肯顿小姐代表了一种社会的良心,当两位犹太女仆将被辞退时,她也毅然表示自己要随之辞职。但是,是人就得生活,在自身现实情况下,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懦夫。谁又不是懦夫呢?史蒂文斯难道不是懦夫吗?他才是最懦弱的那一个。 肯顿小姐毫无疑问想要一个家庭,让自己稳定下来,有人可以依靠。她也想依靠史蒂文斯,但是史蒂文斯冷冰冰的,每次向他献殷勤时他都摆着一张冷屁股。所以,虽然很喜欢,但肯顿小姐知道,史蒂文斯不是她的命中人,他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情和婚姻。于是,爱而生恨的肯顿权衡之后,选择了接受贝恩先生的求婚。从决定不再做管家而去做生意的贝恩先生和那个与女仆结婚离开的副管家可以看出,当一名优秀的管家多半意味着独身,雇主可能不大会聘用有家庭的管家。 所以,当肯顿小姐在抢史蒂文斯怀里的书时那样的具有挑逗性的行为,却依然得不到回应时,她会怎么想? 肯顿小姐的第二次抉择的背景其实是她和史蒂文斯最有可能在一起的时候。年已迈的史蒂文斯因肯顿小姐的一封信而驱车到英国西部寻她,想把她带回达灵顿府;而肯顿小姐也明显希望和史蒂文斯重修旧好,因为她与贝恩先生并不幸福且离婚多时了。贝恩先生的生意大约做得也不大好,我看他与肯顿小姐会面时的囧样就心怀此感。但是贝恩先生与肯顿小姐的谈话却直接终结了肯顿小姐与史蒂文斯之间的所有可能:他们的女儿怀孕了,需要照顾。 就这样,现实与激情的冲突再度爆发,最终,激情败给了现实。 那么大雨的夜,那么黑的伞,两个人却不得不上演此生永诀别的剧情。 但是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呀!多少有情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长守在一起,而真挚的感情永远只能在心底深深留存,埋没不语。 虽然史蒂文斯和肯顿小姐的感情始终是被牢牢压抑住的,但是,现实不就是这样牢牢地压抑住我们吗? 下面这段肯顿小姐与准备辞职结婚的女仆的对白对她冲击非常大:“查理和我准备结婚。”“你仔细考虑过了没?”“是的,肯顿小姐。”“你在这里越做越好,而且有大好的前途。”“查理和我准备结婚,查理和我。”“但我我知道我该怎么对你说,我见过很多这种事了,年轻的女士急于结婚,最后冷淡收场。你们有钱吗?”“我们没有钱,但是我们不在意。”“你们慢慢会知道过穷日子有多艰难的。”“但我们有彼此,人生路上不就图一个知心伴侣吗?”这段对白说出了肯顿小姐和大多数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借女仆之口说出了人生的真谛。七、达灵顿府易主:刘易斯与美国文化的进驻二战之前的刘易斯来到达灵顿府中时,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作为一个要求制约德国的没文化的美国佬。以贵族传统自居的英国人,始终认为美国佬没文化。他那时年轻,但已是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地位很高,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象征着年轻而具有活力的美利坚合众国。他的政治意见与达灵顿相左,最后历史证明,达灵顿错了,而美国领导世界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二战后,凋敝的英国以及欧洲经济极大地依赖于美国的扶持,美国对欧洲政治的影响也极其大。 达灵顿府的易主象征着英国传统观念的失败与美国新观念的胜利。新主刘易斯的生活情趣、爱好与达灵顿很不一样,对待史蒂文斯也不太一样。刘易斯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鼓励史蒂文斯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也会比较轻佻地向史蒂文斯问,他准备带回来的新女管家是不是他的女朋友。但是刘易斯是很礼貌地,只是他不像达灵顿那样古板、那样的“绅士”,简言之,他不是贵族社会的一员。 他会嘲讽英国保守的社会说,自己最喜欢英国报纸上的讣告,不论什么人都能得到体面的悼词。 体面,的确是英国传统的贵族社会的关键词。而这体面,却压抑着人,带着伪善气息。 总之,刘易斯的到来,给达灵顿府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似乎也象征着古老的英国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而这血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能也带有着英国霸权地位一去不返、依赖美国的淡淡苦涩味。八、隐喻:彭布洛克伯爵四世的肖像画

在影片的开头,是拍卖达灵顿府中物品的场景。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一幅伊丽莎白时代的肖像画,据小八和朋友们的努力考证下,大致确定这幅肖像画上的绅士是英国17世纪内战(CIVIL WAR)期间一位著名人物菲利普•赫尔伯特(PHILIP•HERBERT),头衔很多,主要为彭布洛克伯爵四世。 彭布洛克这个人很复杂,他是一位身受两代英王宠爱的贵族,17岁便初登政治舞台,后来由于与查尔斯一世在宗教问题上的不合,导致决裂。他热爱文学与艺术,尤其爱绘画,是当时英国文艺的重要赞助人。在政治上,他保护清教徒,反对对苏格兰的战争。他虽然始终对英王忠心耿耿,但是在1642到1652年间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的内战中,成为了议会派中的一员,并担任高官,直到逝世。 英国内战为议会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将英国政治从王权中解放出来,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变革,是民主的进步。刘易斯不惜高价坚持买下此画,其中意味无需言表。此外,这幅画在电影的最后又出现了一次,更可见出其中深意。 也许有读者认为小八这样精细地进行分析是不是有些过了?但是,小八要说的是,正经电影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这幅画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幅画,因为我们不懂英国文化。要是让一个英国人来看的话,恐怕就和我们看到的不太一样了吧。我们中国人不经这样一场分析和解读,多半就把这片子当做虐心的爱情片看了,谁会顾得了英国人的唏嘘悲叹呢?然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需要这样一番功夫的。九、长日将尽:而你我无法倒带的一生

在影片末尾,一只灰白的鸽子从壁炉的烟囱里落进了曾经盛宴各国显贵的大厅,仿佛过去的繁华一切也已飘然逝去。曾经决定了世界历史走向的漩涡中心,而今摆放着一张乒乓球台。唯一不变的,只有这古老的达灵顿府和依旧忠心耿耿的史蒂文斯。鸽子放飞远走,和平也已经到来,而史蒂文斯的一生却已走不出这偌大的达灵顿府,英国的厚重的传统。但是这世界新的主人却为已然为未来致以了深深祝福。随着长焦镜头离达灵顿府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英国那广袤的原野、山川与郁郁葱葱的森林显露出其美丽动人的真容,袅袅的云烟让这大地上的一切渐渐神秘。 长日将尽,长日将尽,男女主人公的一生也将要走到尽头了。回顾一生彼此的交集,唯有痛惜此生无法重来。凡过往的一切,都是必然,即便能重来,恐怕也并不能得到满意结局。人生无法倒带,倒带之后还是悲剧重演。《泰坦尼克号》是不是悲剧呢?是的。但我认为《长日将尽》远比《泰坦尼克号》悲剧。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完《长日将尽》并没有那种要立刻“哇”地一声哭出来的感觉?因为它毕竟浪漫的、煽情的内容少,深刻的、反省的意识多。《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悲剧是偶然的灾难性事件,《长日将尽》的爱情悲剧则恐怕在这世上永难消除,因为这悲剧与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悲剧紧紧融在一起。因此,当我们看完之后,或许恍惚有所觉悟似的,但又说不出来那种哀伤的感觉,一种历史感把我们的深情也压抑住了。 小八的这篇评论,就是想把这哀伤的感觉和我们的被压抑住的深情说得清楚明白,因为只有将它说得清楚明白,才会对我们有所教益。 一切真正的文艺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是助力于人性完善的。但好的文艺固然重要,若没有好的评论家将其中的道理意义数落出来,恐怕这文艺在人们心中所造成的作用,就要有所改变。我们平时看电影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追求感官的享受和视听的愉悦,但这享受和愉悦却不应该成为我们对电影的全部期待。对小孩子的教育,从课堂和书本上来;对成年人的教育则贯穿于社会文化的营造当中。好的电影应该像甘草,不但好吃,还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3 ) 爱在心口难开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Kenton回来告知Stevens她接受了Ben求婚的那个晚上,影响国际格局的大事在同一个夜晚即将发生,K和S有段很长的对话,空耳听了一下,并括号写下了我理解的当时K和S的心情。供大家参考。

S指男管家Stevens,K指肯顿小姐。

S: I trusted that you’ve had a pleasant evening? Well…did you? Have a pleasant evening? (你终于回来了,我一直在焦灼的等你)

K: Yes. Thank you. (并不开心啊,因为跟我共度良宵的人并不是你啊)

S: Good. (真的吗?你开心就好,我也希望你开心。)

K: Would you like to know what took place? (我出去跟别人约会就是为了激怒你啊,为什么你表现得漠不关心?)

S: I have to return upstairs. There’re events rather important taking place in this house tonight. (我多想摸一摸你的面颊,亲吻你的秀发,可是职责使我无暇他顾,请原谅我好么我亲爱的)

K: oh…when are there not… I accepted his proposal.(你总是这么忙,工作是你的全部。哎。。。我要怎么留住你呢?哦对了,我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我想你听完一定不会这么淡定了。) S: Miss Kenton? (我好想回楼上去忙但是为什么我的双腿不听从我的使唤,我的心脏跳的不太规则,我在努力掩饰脸上的不安,所以我担心的事情是不是要发生了呢…)

K: I accepted Mr. Ben’s proposal of marriage.(你有没有听到我心碎的声音,你知不知道我告诉你这件事情就是为了知道你到底在不在意我) S: I…Congratulations.(灯光一会儿太暗一会儿又太亮,我确实听到我爱的人儿答应了别人的求婚么?天哪我该怎么办。)

K: I am prepared to serve my notice. But if you will be able to release me earlier, I will be grateful. Mr. Ben plans to leave for western country in two weeks’ time. (只要你的一句话,我就会留下来;只要你表现出任何的不舍,我就不会离开。都已经到这一步了,你能不能不要再压抑自己的感情了?)

S: I’ll do my best. Now please excuse me. (心痛的无法呼吸,可是我给不了你的那种幸福,若是别人可以给,那我可以祝福你吧。)

K: Mr. Stevens.(你为什么还是表现得如此冷漠?我快要疯掉了。)

S: Yes? Miss Kenton?(我最亲爱的姑娘,对你的爱如何言说?)

K: Am I decated that after all the years I have been in this house, you have nothing else to say to me?(你真的不打算挽留我么?哪怕你表现出一丝一毫得不舍,我马上就会毁掉婚约,留下来呆在你身边啊)

S: You have my warmest congratulations. (除了祝福,我还能说什么呢。希望你幸福,我不会打扰你即将迎来的安稳宁静,这是我给你最后的温柔吧)

K: Did you know you have been very important figure for Mr. Ben and me?(虽然跟他在一起,可是占据我的身心的人是你啊。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啊。)

S: Oh…in what way? (我可爱的美丽的姑娘,此刻我的心刀绞一般的疼痛,我故作坚强的表面镇定是不是被你看穿了?我爱你啊,我也知道你爱我,可是你要的那种幸福我真的给不了啊,那就让我们多说一会儿话吧。)

K: I tell him all sorts of things about you. I tell him stories about you. About your habits, about your mannerisms. He finds it very funny, especially when I show him how you pinch your nose when you put pepper on your food. That always has us in stitches. (你的小习惯你的小嗜好,你微笑时侯眼角细细的鱼尾纹,你捏着鼻子往食物上洒辣椒的样子。。。你的一切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脑子里又在我梦回的时候千百次的温习。我告诉我给他讲你的故事,这会让我们发笑。可是我想,今后思君不见君,唯有泪千行)

S: Does it indeed? Huh…well please excuse me Miss Kenton. Good night. (我可爱的姑娘,我爱你,可是我还要去完成我未尽的事业和理想,这是我的使命,也是家父的使命。我的爱人,晚安了。我不想跟你说再见,那么晚安吧。希望你幸福。)

4 ) 那个絮絮叨叨谈论“尊严”的管家不在这

本片简洁的叙事抹去了原著最大的特点——英伦老派绅士管家的小心翼翼的“面面俱到”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和行事风格。个人认为本片并未很好地呈现管家竭尽全力显示的所谓“尊严”——原著中着墨甚多,反而为了简洁而使史蒂文斯管家变得有些说教意味和摆架子。

总体而言,如果没有看过原著,本片不失为精致可人、韵味十足的英式影片。

安东尼·霍普金斯演得确实很到位了,在那场肯顿小姐俏皮地硬要查看他所看的书籍戏里,他的眼神和动作将原著里压抑的自欺欺人的情感都外显出来,格外动人。这个改编很加分。

另一个场景,这里的镜头很美

我确会相信他是旧式英国管家,但不是从书里走出来的那个管家。影片中譬如与肯顿小姐从窗口看草坪上的父亲,父亲处变不惊应对老虎的故事,父亲重病时医生的处理等还原原著的一些高光时刻的片段,都有些走马灯,没有步步触及到观众的内心深处。

举一例吧,原著里描写史蒂芬斯管家与肯顿小姐从窗口看草坪上的父亲时,肯顿小姐的描述是“就仿佛一心想找回他失落在那里的某样珍宝。”这句的文字之美远超镜头语言。

(以下回忆并不完整)

省去了一些情节:杜邦反击刘易斯,女管家和史蒂文斯管家一度借助中间人传话的僵持对立形态。最后管家在华灯初上的码头与人交谈的情景等。

糅合了一些情节:最后买下达林顿府的改为刘易斯先生,原著为法拉戴先生。和肯顿小结最后的见面场景、对话等要有改编融合,想来为了简洁和凝练也是必要之举。

我只能说希望影视化能助推更多人去看原著。中译名难听至极,直接翻为《长日将尽》多好。另让休叔饰演不懂繁衍规律的书呆子实在让人无法入戏。瑟后在这里演天真女仆,算是惊喜吧。

5 ) 转:符郁:告别有情天

2004年5月29日 星期六(Saturday) 晴

  看了一个绝妙好片,根据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小说改编的《Remains Of The Day》,译作《长日留痕》,或者《告别有情天》。

  英国家仆文化影片的杰作,温文,克制,优美,引而不发,“只是当时已惘然”式的悲剧感。当年那届奥斯卡多项提名,可惜彼时正是电影史的黄金年代,《辛德勒名单》、《费城故事》、《钢琴师》都在那年出炉,它只得空手而归。其实和《高斯福德庄园》比起来,《长日留痕》荡气回肠的平实手法更具观赏性,远胜后者拙劣的悬念铺垫。

  好的英国电影令人舍不得一下子看完,如捧长卷在手,只盼它展铺无尽。

  且不必念及爆米花。

  埃玛·汤普森真该拿奖,她与安东尼·霍普金斯此前主演的《霍华德庄园》同样由本片导演詹姆斯·伊沃里执导,同样是探讨理智与激情对人生的影响——这可真算得上英国文化的重要议题。《理智与激情》的两姐妹一个理智、一个激情,却都获得幸福,《长日留痕》中相爱的仆役长与女管家因彼此太过理智与自我克制而“此恨绵绵无尽期”,《霍华德庄园》中的两姐妹同样一个理智、一个激情(和《理智与激情》一样,理智的那一个仍由埃玛·汤普森出演),却都得到不无遗憾的人生。

  由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仆役长史蒂芬斯真是“克己复礼”的典范,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仍能若无其事地伺候客人,斟酒,将来看视亡者的医生匆匆叫去医治一位客人的脚,那人因鞋子太小走路起了水泡。英国文化中或许有着过于冷淡的因子,但我总觉得,要是没有小说原作者的民族性的“推波助澜”,这种人性的自我压制恐怕不会表现得如此极端。

  史蒂芬斯终生只得做小人物,除了晓得如何擦亮银器、餐器摆放的规范、如何熨平报纸之外,他对这个世界毫无所知、毫无见解、毫无热情。他的一生像是影片最后困在布满灰尘的房间中那只鸽子,上下盘旋,只是飞不出去。他在陌生的乡下酒馆夸夸其谈那一段真让人心碎,也许他也没意识到,那是他从来没有机会实现的理想自我。

  我按了快进键,跳过这一段。

6 ) 告别有情天里的五种人生

从告别有情天里看到了五种人的人生:

Stevens,本片的主角,一个一生都在克制自我情感流露的人,他是最一流的管家,可能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到死前的那一刻都在为主人服务。为了工作他丢弃了自己的思想放弃了自己的爱人,尽管可能他意识到了老爷的某些做法是不对的是在被纳粹利用的,他也不敢多做评价,他尽忠职守不该听的话从来不过耳,从主人的角度看他可能是最让人放心的佣人。但是,他并不幸福,面对Kenton,他只会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感情,直到最后一刻的车站离别他都没法说出自己曾对她的情愫,他的一生就像片尾的那只鸽子,飞进一个牢笼后便开始自我囚禁,哪怕窗户开得大大的,他也不愿飞出自己为自己建的这个牢笼。

Kenton无疑是比Stevens更勇敢的人,她工作能力强却也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在面对自己的情感时她努力过,在生活凝滞不前时她也积极寻求了转变,然而她的人生也是不幸福的,因为Stevens的退缩她最终选择了和不爱的人结婚逃去远方,然而这段婚姻最终也破裂了。Kenton像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缩影,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也曾经挣扎过努力过,但最终我们因为某些原因选择了将就的人生,最后也无法得到完满。

还有一对和Stevens、Kenton形成对比的人物,就是那对决定辞职结婚的小男仆和小女仆,他们也许是未来的S和K,但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等待他们的可能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结局,但是起码在这一刻他们是幸福的。他们也是整个世界年轻人的缩影,年轻冲动、不顾一切、不计后果,虽然未来摇摆不定,但只想抓住此刻,这种选择是幸还是不幸也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了。

如果说上诉三种人的不幸多多少少是因为阶级和金钱的局限性造成的,那么有钱又有声望的人就一定会幸福吗?片中的老爷达灵顿勋爵,可以说是英国阶级顶端的人物,然而他的不幸也是英国旧贵族不幸的缩影,他彬彬有礼、学识渊博却因为不懂政治跟不上局势被纳粹利用,以致郁郁而终,死后留下的也是骂名。他的不幸是时代造成的,如果他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贵族,那么他的一生必定是幸福圆满的,然而在历史的巨轮面前,任何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人都只能被碾碎。

如果仅从表现手法来说,片中最成功最幸福的应该是那个最后买下达灵顿庄园的美国议员吧,他应该是新兴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虽然路易斯先生是美国富翁的继承人,但他年轻时也是一个有自己想法能跟上时代思潮的聪明人,年纪轻轻就敢在众多大人物面前指出“欧洲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一群不懂政治的人在玩政治”,可见他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反而十分有自己的见解,最后由他买下了达灵顿庄园也是一次新旧阶级的交接仪式。只是看到他总免不了想起老爷的教子由休·格兰特饰演的卡迪纳尔先生,同样有思想的年轻人,最后的结局却是死于战争,于是不禁感慨,在战争面前,所有的幸福都能轻易被摧毁。

人的一生,要想得到幸福实在太难了,如果出生就拥有了财富和阶级,也要保证清醒的头脑和战争灾难的手下留情才能幸免于祸,而我们众多普通人只要做到Kenton那样就足够了吧,争取过失去过最后也释怀了,只是爱上了Stevens那样的人实在太痛苦了。

短评

原著五星,电影就只能给四星了。算是较为成功的改编,但是结尾太草率了,撤掉了Stevens对Kenton的提问,几乎就等同于撤掉了Stevens唯一一次的情感明示,配合着Anthony Hopkins含蓄的表演,让Kenton自己解释显得多么自作多情。音乐也够诡异,完全没能够辅助电影表达没有表达出来的感情,听不出遗憾、悔恨与不舍,估计作曲者本人没看懂这片子吧。

3分钟前
  • 蓝詹
  • 推荐

#重看#@大光明;日不落帝国在一战后世界格局大变动的尴尬罅隙中呈日暮西山之势,「残余日子」不仅是两人最好的时光,更是老派绅士作风在新兴生猛豺狼策略前的完败;他明明看到她的心意仍辜负了她,即使在20年后说服自己回归初心,可这份隐忍多年的情愫最终败给沉默。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相比隐忍的爱情,影片的历史背景设定以及对传统英伦价值观的讨论更有意思一些啊... 当然,俩主演真是太好了... Emma一哭就让人跟着哭,这什么感染力!

1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英国人对传统的维护,对克己复礼的严格遵行果然已达变态的地步,所以伦敦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城市我一点也不稀奇。我尊重有自制力的人,可自制到宁可牺牲感情去保持绅士的体面,那就是彻底的虚伪了。电影只给三星,还有半星给霍普金斯的演技,的确炉火纯青。

17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emma阿姨这份坚毅的演技为人物这份隐忍的爱情增色不少,中文cav6版本的,看得我- -真是想吐槽都无力

2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我当然还是喜欢告别有情天这个译名,因为其太90年代了,译名本身就很昨日重现。这是一个恪尽职守、隐忍孤独、内心戏丰富、眼神眉目深邃,以至于害人害己的办公室主任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书房的桥段里他的眼睛渴盼又闪躲,和最后雨中他们紧握的手分开,都令我仿佛也被深深的伤害了。

22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情海苦舟难倚,断桥秋雨滴滴。 声声字字,难话别离。

2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史蒂芬斯迷恋工作,因为工作让时间和空间井井有条,让一切简单化。工作很快从谋生成了生活,又从生活成了逃避生活。工作能够让他避开生活的复杂性,让他以之为借口逃开任何他未曾谙熟的东西。比如爱情。基顿也许不知道,自己之所以爱上史蒂芬斯,正因为他那对生活的义无反顾的逃避有种笨拙的悲壮感。

27分钟前
  • 艾弗砷
  • 力荐

绅士的隐忍,在肯顿小姐想要抢过他手中书的时候发挥到极致,史蒂芬先生当时的神情和眼神恐怕只有霍普金斯才能拿捏的如此到位

31分钟前
  • 沉默的若亚
  • 力荐

英国#400. 虽然詹姆斯·伊沃里拍遗产电影得心应手,视听上面真是精准老辣(开场那几个叠化真是动人!),但是……还是不如原作啊,石黑一雄原作里面那个第一人称叙事太强大了,而且最核心的梗其实也在于那个第一人称隐瞒信息。其实用全片声画叠用应该能实现一部分的。倒不是失去了这一特点最让人惋惜,而是原作中两人的感情线在这版改变里面变淡了很多……当然这一版改编也有很漂亮的地方,庄园里的“业余外交”-政治和国际局势在原作中并不是那么明显,而在这里却成为了相当外在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还是蛮成功的。

3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他为自己订制了孤独的命运,最终如愿以偿。他,或许活得足够像一名绅士。但她,则更像一个人,身上流淌着生命的鲜活。而他,不过是一座沉寂在暮色中的老坟。

3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石黑一雄同名小说改编,当年这部电影一项奖都没得到,查了下第66届奥斯卡获奖影片之后,我服气了

40分钟前
  • 底比斯旧梦
  • 力荐

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敏感却不张扬,他们时刻保持着对生活的隐忍,不愿给他人看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这样的人最可怜。“父亲离世时候的淡定,面对喜欢姑娘时候却囿于规则与道德而展现出来的风轻云淡与漠不关心。”霍普金斯演绎下的斯蒂芬斯就是这样一个人。此外,片中政治也算有趣。3.5/5

45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这样的男人是很让人可气的,除了辜负你以外,他们也做不出别的,所以实际上真的是要远离这样的男人。

47分钟前
  • 高光光
  • 推荐

五星留着将来给小说吧,文字的想象空间总是更大一些。片中演员个个有戏,两位主演更不必说了。影片弥漫着旧时代的气息;帝国的落幕,化作不能实现的一曲爱之挽歌,老派、稳重,且痛苦。

51分钟前
  • 沁云
  • 推荐

8/10。这不仅是感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则英国衰落后被美国取代的政治寓言,男主角对管家工作的过分认真与公爵声称和平的高尚升华为英国民族性的傲慢,最终前者成了望妻石,后者则沦为支持纳粹扩张的帮凶。结局令人泪目,美国人买下了见证帝国辉煌逝去的公馆,男主角依然是府里的笼中之鸟而没人将他放飞。

52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how to be a good butler? the colder, the better. 其實感覺兩人的感情戲份沒有鋪墊,並不能算是全片重點,穿插其中的歷史背景以及對“忠誠”這個詞的闡釋才是值得分析的,還有old-fashioned英式信仰與理念的沒落。冷漠隱忍克制悶騷,像摩羯男?indeed. 雖然憋得慌,卻不能算是悶片。

55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隐忍理智的爱意比不计后果的热恋更容易让我掉泪,而你变成了我心上的朱砂痣,而已。

58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压抑隐忍的爱。安东尼·霍普金斯眼里总是泪光,太有戏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太高级了!表面上是被精致缛节和纷乱政局装饰的办公室恋情,实则用爱情和政治重新诠释极度理智与感性的悲剧:爵士因对挚友的愧疚而招致叛国,男仆因职责身份永失深爱。结尾再用扑赶古堡里误入的鸽子,克制地点题,一个无比艳羡的眼神望向窗外,那是他从未获得过的自由。

1小时前
  • 哪吒男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