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双》英文名的直译是古登堡计划( Project Gutenberg),古登堡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文明的演进至关重要。一部关于制作假钞的犯罪题材电影以古登堡为名合情合理,通过特殊的手法让假钞在印刷的过程中显现出水印是让假钞以假乱真的关键。 电影中推进情节的一件重要物品是德国画家丢勒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版画《骑士、死神与魔鬼》。出身金匠之家的丢勒是画家,也是博物学家,数学功底了得,同样也谙熟机械原理,改进了版画技术的他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骑士、死神与魔鬼》中,骑士居于画的正中,他的右侧是催命的死神,毒蛇缠绕着死神的面目,死神身后的扈从同样形象骇人,在死亡危险的环伺之下,坚定的骑士驭马迈向远处的城堡远处的家。
丢勒在自己的诸多画作中都使用了纷繁的元素,对于不同元素的解读,众说纷纭。在《忧郁》中,长着翅膀的人注视着海面上方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身边坐着一个耷拉着脑袋的小天使,飞行在海上的蝙蝠竖着身体张开翅膀,它的翅膀上写着忧郁一词,人的脚下排布着诸多的几何仪器,有球体、不规则的多面体等等。丢勒的《忧郁》问世伊始,各学科专家破解画中多面体含义的热情一直高昂,有数学家认为图中的八面体是六面体砍掉了上下两个三角锥,也有心理学家想象在竖直角度将八面体的顶点投影到地上,得出的是共济会的标志性图案六芒星,共济会这个组织本身就是神秘的代名词,与共济会若有若无的关联,让《忧郁》这幅画更为神秘。 在《骑士、死神与魔鬼》《忧郁》和《书斋里的圣哲罗姆》三幅版画中,丢勒将象征主义的手法用到了极致。《书斋里的圣哲罗姆》这幅画中,圣人在书房内凝神静思,猛兽在书房内静卧,窗外的光将窗格的图案投影在墙上,照亮了圣人摆在窗台上的骷髅头。丢勒的作品各有千秋,我最喜欢的是《忧郁》,画中人目光炯然,也许盯着有形的实体,也许盯着无形的空虚,知本身无尽但个体的认知有穷,这让画中人忧郁,而画中的多面体更是神来之笔,引观者困惑但又求解不得,让观者在求知的魅惑与对自己无知的遗恨中百感交集。 在丢勒的诸多画作中,为什么《无双》的编剧选择了《骑士、死神与魔鬼》?《忧郁》《书斋里的圣徒罗姆》表达的是对于求知的执着,《骑士、死神与魔鬼》通过呈现骑士对回家的执着表达了骑士对道的坚守,这幅画更加契合电影《无双》带来的道德思考。利益当前,郭富城扮演的伪钞大师李问被魔鬼诱惑,与死神博弈,如履薄冰又对此沉浸痴迷,然而,守不住道的人,往往回不了家。方中信、周家怡饰演的警察父女则像骑士一样守住了道。 《骑士、死神与魔鬼》是英雄主义的画作,在丢勒生活的德语地区,自古流传着权谋与征伐的英雄史诗,所有的权谋与征伐在天界、人间、魔界掀起风暴,13世纪一位不具名的诗人将传说整理成《尼伯龙根之歌》,到了19世纪,著名剧作家瓦格纳将这部史诗与北欧神话结合,创作出了《尼伯龙根的指环》。根据传说,各方势力觊觎矮人族尼伯龙根家族手中的黄金,因为由黄金打造成的戒指能够让佩戴者拥有所向披靡的力量,三界混战,三败俱伤,在众神陨落的黄昏中指环沉入莱茵河,种种归于平静。在电影《无双》中,如假包换的假钞印刷技术就像尼伯龙根的指环,贪婪的人趋之若鹜,然而指环最终沉底,一度高明的伪钞印制技术最终过时作废。 如果从个人对西方美术作品有限的涉猎中选出最喜欢的三幅,我必然会选择两幅是荷兰画家埃舍尔的《爬行动物》和丢勒的《忧郁》。埃舍尔利用视觉错误创造出了别样的视效,三维形态的鳄鱼从平面拼图爬出,连绵相接,又降为二维的形态融入拼图。《无双》这部电影情节设置的神来之笔是两次反转,第一次反转是周润发扮演的画家真实身份的揭晓,第二次反转是警察通过赴西北问询张静初饰演的画家阮文来揭晓郭富城扮演的李问与阮文的真实关系。每一次反转都像埃舍尔画作中三维的鳄鱼融入二维平面后又以让人意想不到又合情合理的新面目在三维空间再次亮相。
看了好几个关于“画家”身份的影评,个人觉得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答案就在李问最后给秀清的答案里——有时候假的比真的更好。
下面直接说我的分析结果,当然,仅代表我个人的观影感受,甚至包含了自己的一些期望与臆想,不代表电影创作者的真实想法,希望大家愉快交流。
一、“画家”这个人是李问成立假钞组织的时候故意编造出来误导所有人的“烟雾弹”。
有人说“画家”是李问在面临警方逼问时,为了开罪临时编造出来的人物,我觉得是不合逻辑的,因为警方之所以一开始就认定这个人物的存在,逼迫李问道出这个人物的线索,说明警方之前是获得了很多这个人物存在的证据资料的,警方获得组织团伙的人数和名字,一定是通过前期所有事件相关人员,而那些事件相关人员之所以都给了警方一个错误的引导,很明显,李问不是为了警方单独编造的这个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从一开始就对全世界虚构了这个人的存在。
就如同电影里加拿大警察冒充的那个神秘教派一样,没人见过那个教派的老大,只是知道有那个老大的存在,这种事情在黑道上应该很正常。以李问的智商,给自己的假钞集团一开始就加上一个不存在的“人物”作为烟雾弹真的再正常不过,那些客户和道上的人也都是只听过“画家”这个背后大boss,但却从未见过真人,所以组织里所有人员的资料照片警方都掌握了,唯独找不到“画家”的一丁点资料。
所以,假的自己,比真的自己更好用。
二、李问对秀清的爱是真的。
李问其实在很多时候多次表达了自己对秀清的爱,求救信里,以及在审问大厅里对她的承诺。
比如他写信让秀清保释他,以他对秀清的了解,他知道他无需表达什么真爱誓言,秀清根本不可能拒绝他,但是他却那么写了,以他的性格,恰恰就是那种我觉得你不会相信的时候我就偏要说真话,你认真的时候我就偏要说假话的人,假的让他感觉更安全。
比如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影片刻意给了两人眼神的特写,那是相吸的眼神。
再者,想想李问和秀清的相遇,影片中并没有提到阮文跟秀清在长相上有任何原本就相像之处,所以李问对秀清最初的动心根本就与阮文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李问对阮文的感情真的执念到非得到不可,他大可早就从街上拉个女的过来整一整就好了,可是他偏偏救了火场里的秀清。
那他为什么要把秀清整容成阮文呢,我认为,第一,阮文是他心中的一块净土,是他曾经的画家梦,也是他曾经的初心,但是他走上了制造假钞的路之后,再遇到阮文,一切都晚了,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追求阮文,所以不存在放弃,更不存在憎恨。他把秀清整成阮文,无非就是原一个自己的梦。第二,为了保护秀清,后文有提。
他最后也对秀清说过,等风头过了,我也去整,你想我变成谁我就变成谁,其实李问就是这样的人,他都不在乎自己的脸,他怎么会执念到非要把秀清整成阮文才能“爱”呢,你爱长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你爱我长成什么样我就整成什么样,无所谓啊。
三、组织内讧的原因是因为李问想收手并把知道自己身份的人全部灭口。
影片中多次提到,画家行事非常“干净”,即心狠手辣,所有但凡有一丁点他的线索的人,都得死,而从以下几个点可以看出李问最后其实是想彻底洗白自己,把所有人灭口后彻底收手。
第一,李问买下了“养老”酒店,这是个完全可以自由营生的干净行当。第二,李问一开始接手这门生意是因为父亲被杀,他最直接的目的其实是为父报仇,报仇之后其实他就失去了做假币最大的动力,而从他构造出来的“软弱的李问”这个身份也可以看出,其实李问的内心一直都是对做假币(及杀人)这件事情充满了纠结和不安的,他的性格里有逃不开的懦弱成分。第三,李问在最后与加拿大警察的对话中也透露出自己不想干了,打算把电板一起卖给他,这句话是亦真亦假的,有试探加拿大警察的意思,也有几分自己的真实意愿。
所以,李问想收手洗白自己的可能性很大。
特别说下关于有些评论中提到的认为“替父报仇”这个原因也可能是假的,真正屠村的原因是黑吃黑的说法,我并不是很赞同,因为第一,李问之所以塑造画家这个人物,无非就是为了把残暴的形象推到画家身上,自己是只无辜的小绵羊,什么坏事也没干,所以他完全没有必要非要把黑吃黑说成是为父报仇,显得画家很有情有义似的,第二画家跟将军见面时两人碰了下戒指,可以看出那个戒指其实是有关系的。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为父报仇是真的。
按照李问的性格,他如果要收手,肯定就要把自己彻底洗干净,而他的手段就是杀光,连家人都不放过的那种杀光,所以组织成员不得不为自保而反目。
我觉得这比有些评论说的什么“三角恋(两女都爱李问)”导致的内斗,或者秀清是背后boss,大家听秀清指挥一起反了李问等推理更合理。
李问是造假天才,今天他们掌握了那一版美钞的印刷技术,日后美钞再升级呢,没有李问组织根本不可能运转,所以大家先造反李问这一点,我觉得可能性很低。
这里再说下,他杀光了所有人,却唯独留下了秀清,以他谨慎和心狠手辣的性格,可以再次证明他对秀清的是真爱,他几乎把自己的命交到了秀清手里。
四、阮文的未婚夫是秀清杀的,秀清至始至终没有相信过李问的爱。
李问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伤害阮文和她的未婚夫,就如同我一开始分析的,阮文只是李问心中的一个情节,其实从未走进过现实,李问也不希望它走进现实,假的比真的好。以下几个原因也可以很好地佐证这一点。
按照影片的描述,李问是在去找阮文的路上,由于被举报使用假币而被抓,以李问的行事作风,他如果真的是想去灭阮文的口,那天在酒店阮文就跑不掉,会跟他的未婚夫一起死掉。
阮文和她的未婚夫很有可能是秀清和其他几个组织成员一起绑来,以便在关键时候威胁李问用的(当然,秀清更多的原因肯定是因为“爱情里的自私”),因为大家的心里都相信阮文是李问一生最爱,而且这也再次证明了李问对秀清的真爱,他对所有人昭告自己不是真的爱秀清所以也保护了秀清,不会使秀清变成自己的软肋,有一天被人拿来威胁自己。
李问的收手之心其实不是一两天,要知道整个团队一整年什么事情都没干,什么生意都没接,大家不可能不着急,大家都是指着这个吃饭的,而且之前一切都那么顺利,凭什么说收手就收手,我想其实也正因为大家都急了,才会在情急之下接了加拿大警察的单,在没有完全查清楚的情况下就把“画家”的联系方式暴露给了警察。
最后李问应该是救出了阮文,但是在与秀清两个人单独生活的日子里,秀清仍然觉得李问心里是把她当成了阮文的替身的,才扬言要去杀害阮文,李问当时拿着自己没有仔细检查过的钞票一个人跑到国外应该是打算去救阮文的,(如果是为了有准备的杀人灭口,以他的个性和专业能力,怎么可能检查不出来自己带的是假钞),结果被抓,一定也是秀清心灰意冷而做出的决定,就是把“已经把性命都交到了秀清手里的”的李问交给了警察,这其实就是出卖了。
五、秀清和李问最后一定没死。
如果秀清想李问被抓,很简单,她之前就已经做到了,如果秀清想李问死,没必要惊动警察,她费尽心思叫来警察,然后当着警察的面自杀,很明显就是把警察当做自己已死的证据。
就算是整了容又怎样,我们一天不死,警察就会找我们一天。所以秀清必须制造这场死亡假象。
其实秀清对李问的爱已经变成了一种绝望的纠缠,她一边无法相信李问是爱自己的,一边却又无法拒绝李问,要死心早死心了,从看到阮文的照片的那一刻就应该彻底死心了,她不是放弃和逃避的性格,她是迎难而上的性格。
但是她在船上为什么没有事先告诉李问这个计划呢,因为她和李问其实也是同类(所以我认为他们真的是真爱),我明明是想救你,却偏偏要装作是要害你。
六、片名无双,真的无双
画家从来就是一个人,没有第二个。
李问爱的也是一个人,不存在替身。
我用画家保护自己。
我用阮文保护你。
假的比真的好,但请记住,天下无双。
不知不觉罗里吧嗦写了好长,先写到这里,如果大家觉得有点道理,改天我再想到什么再来添加。
(文章内有对《无双》和《非常嫌疑犯》的大量剧透,请谨慎阅读)
这些年来,香港类型电影的创作基本上都活在“港片已死”这句话的阴影之中,对于老梗的反复回收利用,对于情怀的反复强奸,对于好莱坞简单粗暴的模仿已经让传统的香港类型片越来越走入死胡同,偶尔窜出的几部良心作品并不能挽回整体的颓势。
仔细想想,最近一部让我能给出好评的香港类型片还是去年国庆档的《追龙》,认真下来的王晶好好地创作了一部极具娱乐性的双雄娱乐传记片,紧凑的叙事搭配让人眼花缭乱的视听语言登顶了档期的口碑冠军,多多少少也让人看到了一丝港片在合拍片语境中回暖的迹象。
但是今年国庆档上映的这部由庄文强执导的犯罪大片《无双》却把我爆棚的期待撕得粉碎。
当刘伟强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定位的时候,同为《无间道》铁三角中成员的麦兆辉和庄文强可谓是合作无间的好搭档,麦兆辉的导演技巧搭配庄文强的编剧功底为观众贡献了不少出色的作品,也创作了香港电影这几年难得的卖座系列《窃听风云》。
但是,没有了麦兆辉的加持,这一次独立导演《无双》的庄文强却在片中暴露了自己作为一个编剧型导演的全部问题,顺便也把《无双》打造成了和当年的《全民目击》一样最过誉的华语悬疑片。
《无双》在宣传期的时候,给我的感觉一直是一部有关伪钞大佬彪悍人生的假传记片,老少配的组合还有熟悉的张静初姐姐的加盟真的有一点伪钞版《门徒》的意思,而我也对影片可能涉及到的伪钞产业部分充满了好奇,毕竟这个题材还真是第一次出现在大陆的银幕之上。
而当影片首映礼之后,我从看过的观众的评论中又得知这是一部类似于《非常嫌疑犯》的犯罪悬疑片,这也就使得我的期待值又加了好几倍。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庄文强算得上是香港编剧中最喜欢玩弄反转的人之一,从00年的《东京攻略》开始,之后的《大搜查之女》、《伤城》、《互动杀人事件》乃至是炒《古惑仔》冷饭的《飞沙风中转》都在玩转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反转,这也就让人由衷地期待这一次庄文强又会玩出什么花儿来。
可惜的是,庄文强这一次啥没有玩出来。
在我看来,《无双》是一部悬疑片阅片量100部以上的观众可以选择无视的电影,因为这部电影中除了制造伪钞的部分没有任何你没有在其他电影中看到过的情节,没有任何你猜不出来的反转,而这两点真的和前几年的那部《全民目击》异曲同工,两者可谓是双双坠入了模仿好莱坞电影失败的泥潭之中。
在这些年好莱坞的真人传记片越来越不走寻常路的今天(《美国制造》、《至暗时刻》、《我,花样女王》等),庄文强用一部假传记片玩转了这20几年几乎所有悬疑片的老梗和烂梗,如此的自暴自弃真的让人有些许无语。
《无双》的叙事结构和当年的《非常嫌疑犯》一模一样,警察逮捕了一个伪钞集团的成员,想从成员的口中套出老大的所在,于是这名成员开始讲述自己和这个组织的所有故事,一段段往事就慢慢展现在了警察的面前,而一名叫做画家的伪钞大佬也成为了故事中的最大主角。
在成员讲述的故事中呈现的是伪钞大佬从拉他入伙,众人一起联手制造假美金,到最后分崩离析生死相搏的过程,而这一点也和《非常嫌疑犯》颇为相似,但是相比《非常嫌疑犯》的环环相扣,细节上的自圆其说,《无双》的故事逻辑和反转设计真的是如同儿戏一般。
其实,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如果看过《非常嫌疑犯》的话,对于《无双》的结局应该已经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猜想了,这一点显然是《无双》的第一个失败之处,而这一点就是其百分百copy了一部经典悬疑片的套路就几乎没有在创作层面做出任何改变,说实话,你真的还不如《惊天魔盗团》这种给青少年观看的二流娱乐片呢!
而且,在本片中导演对于反转的过于依靠反而让其失去了反转的真正意义。《非常嫌疑犯》虽然是一部具有意外结局的电影,但是它即使没有结局也是一部逻辑完整、可圈可点的犯罪片,而影片的这部分内容并不是为了反转服务而是为了整部电影的流畅性和完整性而服务的,但是《无双》显然忘记了这一点。
如果把《无双》掐头去尾,重新整理一个故事线,我们会发现《无双》在剧作层面的松散、割裂、随意都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首先来说,《无双》中的往事讲述部分是毫无重点的,你既不能确认哪个人才是主角,也不知道这个故事线最终的走向到底是什么,而且现实时空中的警察只是想了解几件凶杀案的真相,没想到郭富城饰演的角色给说了一个上下五千年,不对等的一问一答注定了影片中主线部分的刻意。
如果我们把这个部分看成是一个假艺术家侮辱犯罪集团最后寻求自我救赎的故事,我们会发现郭富城饰演的男主角的形象单薄的可以,既看不到他心理的成长,也看不到他在理念上的抗争,他与周润发绝对所有的对峙,所有的争吵都如同撒娇一般羸弱。
而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看成一个伪钞老大培养忠犬却被逆袭的时候的话,画家这个角色的塑造也是一样的单薄,缺乏人物前史,缺乏人物内心的展示,甚至缺乏人物性格最基本的稳定性,时儿神经质、时儿暴虐,时儿幽默、时儿阴阳怪气,画家这个角色在很多与郭富城角色的互动上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同志气质,而他人设上的分裂也就让电影的段落出现了明显的断层。
或者,我们可以把这个角色的莫名其妙归结在郭富城角色编故事编得不够有说服力之上?
而导演对于回忆部分的戏剧冲突的冲力和情节推进的方式都是非常单一和乏味的,影片花了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展现着假钞的制造过程,几乎没有任何人物冲突,也几乎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甚至连困难的设计都极其简单,角色随便一想就能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路边看到一辆车都能摸索出颜料的成分,可以说是非常偷懒的,而即使在如此偷懒的情况下,这个段落都是影片中最冗长,最无聊的。
如果说影片和《门徒》一样更注重人性的对抗和对于善恶的思考的话,我对于《无双》的映像还能好一点,但是当熬过了漫长的伪钞制造部分之后,我又迎来了影片中又一个让我如坐针毡的段落,那就是小马哥大闹金三角。
明明是一部讲述伪钞犯罪的高智商电影,忽然之间就在故事中开了一个天窗,搞了一段小马哥版兰博的枪战动作戏,浮夸的程度让人以为影片跳戏到了《湄公河行动》。
特别想和庄文强说,在这么一部电影中硬塞动作戏已经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了,如果你想硬塞,能不能先好好考虑一下呀?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张静初的角色、冯文娟的角色以及王耀庆饰演的卧底警察都不知道在电影中有何存在的价值,众多人物抛出了一条条故事线却没有一个最终被演绎好的,而一堆自作聪明的反转之后,影片留给观众的真的是一地的bug。
且不说影片中前后矛盾的种种呼应和多此一举的谎言编写了,单从郭富城的角色拿了一个坐在警察旁边的司机的脸来作为嫌疑人画像已经是足够脑残了,而片中的智障警察非但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还陪着他侃了几个小时的故事会,感觉《寒战》建立起来的香港警察的精英形象在本片中被完全打脸了。
而更过分的是,影片中用到的整容梗,居然在当事人还活得好好的情况下轻松动用了其所有的关系而且没有人发现,妈呀,你们这些成年人能不能长点心呀!
其实吧,《无双》中的叙事陷阱早在《互动杀人事件》的时候就被庄文强用过了,十几年过去了,丫居然就这么退步了!
最后,我还是得说一句,我这辈子最烦的悬疑片就是那种明明可以早点结束,但就是要反转凑时间一凑就凑半小时的玩意儿,就特么不能和《非常嫌疑犯》一样干净利落的收尾吗?
《胖子行动队》让我们明白了这年头当导演的门槛已经到了地下十八层,编剧们,你们可得守住底线呀!
不是美,是性感犀利、有杀伤性,幼嫩的皮相下潜伏着一枚暗器般的老灵魂。
做完爱以后,张静初开始抽烟。
她打算好好享受这支烟,最后一支了。抽完这支,她就得跟眼前的男人开船离开,之后同归于尽。
船上埋了炸弹,她来掌舵。男人抱着红酒上来,布下几碟子小菜,兴致勃勃地跟她聊未来的生活。然后她敲下按钮,船就炸了,远看像一大朵焰火。
这些场景在她心底预演了太多遍,想不到临了临了还是会掉眼泪。男人尚不知情,在酒店房间里和她温存,还轻飘飘吐出一句安慰她的话:
其实真的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尽量爱得真一点,不就行了?
“好,特别好。”她坐在沙发上,颓然地应着,身上只穿了胸罩和内裤。然后抽出一支烟,打火机噼啪噼啪,点燃的瞬间,照亮了她盛满泪水的眼。
这是电影[无双]里最美的画面,一度跑上了热搜——“张静初”,后面还挂着四个字:含泪抽烟。
杜拉斯说,“女人美不美,不在衣装服饰、施用的香脂价钱贵不贵。究竟何在,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一般女人以为问题是在那里,我认为不是。”
那大抵在于抽烟的样子。
影史第一个抽烟女郎,是阮玲玉。
[神女]里,她演一个靠出卖肉体养家糊口的暗娼,穿白底儿旗袍坐桌案子上,口里头叼着烟。
男客识趣地给她递火,她却连抬眼皮子都懒怠。之后烟草点燃,她轻轻嘬了一口,立时便像一朵阴郁沉闷的云开了一条缝,露出影影绰绰的光。
第二年,她又紧锣密鼓地拍了[新女性],从暗娼摇身变为知识分子出身的女作家。
有西装革履的男人向她示爱,在口袋里摸索,半天寻不着烟。她迅速取了桌上的一支,含在嘴里,点燃,朝着那男人脸上轻轻喷了长长一缕烟。
张曼玉扮过她,仰着身,手腕子细细一根,撅着两片唇吞云吐雾,眼珠子不经意看向别处。
终究不大像。阮身上有种脆弱的气质,面对灯红酒绿始终满目疮痍。张举手投足都像个得志的新欢,扮相倒比阮的样式多些,是红烧清蒸两相宜。
背景是30年代,女子抽烟之风极盛。林徽因甚至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小谈烟”:
一个人最亲切的伴侣是什么,要我说的话,那末我要说是烟。伴侣你有各式各样的,可他们是那样地难弄的。
《造报烟民表册》也有记载,说“上海城厢共有烟民七千五百五十四人,女民三百二十八人。”陕西人烟瘾也大,“十中有六人,而妇女尤甚”。
究其原因,报上有个署名“瘦鹃”的,称“大家妇女争试焉,咸以此为时髦”。《近世妇女之怪现状》里也有一行话,“中国妇女,往往以吸烟为漂亮。”
可别以为是吊着个锅子的旱烟袋,人讲的是香烟。
美丽牌最紧俏。据说设计包装的画家头晚上喝足了酒,瞧见名伶吕美玉的戏照,提笔就画在了烟标图案正中间儿,以粉橙色打底,滚着蓝边儿。
吕美玉颇为自得。美丽牌也借着她的人气儿,总是甫一露面儿便即刻售罄,加班生产也供不应求。
惹来其他品牌纷纷以抽烟女郎的形象做宣传。尤其是哈德门,变着法儿的换包装,广告词在今天看来颇为色情:“吸来吸去,还是他好。”
于是上至名门闺秀,下至伶人妓女、三教九流,没一个不会嘬两口的,嘬了舒坦。以30年代为背景的片子,也总能瞧见吞云吐雾的女子,但各人各色。
老舍的《骆驼祥子》,写虎妞“凶相”,像个大黑塔。后来拍了电影,斯琴高娃演的,肉馥馥,撅着嘴吸卷烟,举手投足都透着缺乏教养的粗俗刁泼。
倪妮不一样。她演战乱时的落魄妓子,穿俗艳旗袍,手上夹了烟,浅尝一口,仿佛蘸了霓虹声色,颇有风情。那风情是做妓十几年落下的职业病。
美国人抗不住,擒了她的手腕子过来,自己往那烟嘴儿上咬。动荡年代的勾引是颇为罗曼蒂克的。
学校迁去香港以后,王佳芝也遭遇过这番景儿。是汤唯扮的,圆脸,坐电车靠窗的位子。朋友夹了支烟给她,说“尝口,演戏用得上”。
她拗不过,忸怩着吸了,朋友立刻扬起手,“王佳芝吸了,谁还要?”男同学一哄而上,抢着要接。
后来便不似这般忸怩,动作里带了些慵懒和轻佻,兴许还有几分傲慢,那种想征服易先生的傲慢。
彼时的上海静悄悄,只有北风呼呼地像头野兽在嚎叫。为着取暖,顾晓梦和李宁玉都叼着烟。
前者是周迅扮的,任性惯了,漂亮是漂亮,吐起烟来却像小娃娃打奶嗝。所以“顽皮”这词儿多妙,没一个超过十六岁的女人担得起,但周迅能。
后者是李冰冰,不知哪里学来一身革命骨气,撇头掐腰时透着坚韧不屈,唯抽烟时裹着女人味儿。
王祖贤学不来,她长得忒俊了些,苏州城里声色犬马,和她抽烟的德行不搭噶。她是英气妩媚的,拿得住劲儿。纵是呛咳,也总叫人劝不下口。
70年代以后,烟卷子成了港女的物什。
没人说得清这风气怎么吹起来的,大抵是为着模仿欧美。因彼时的欧美女郎正上街游行,将投票权、短裙权、吸烟权争了个痛快。还高举着牌子:
燃起另一束自由的火把,点亮另一个性禁忌!
烟草行业琢磨着,倒是个不错的买卖。便纷纷推出一种女烟,广告上写着“抽烟吧,别吃糖果啦”。
港女闻风而动,终日烟不离手,吐纳时眯起眼睛,透着不甘被男权烹煮的、挡也挡不住的桀骜。
尤其裹挟着男子气质的女人,如王祖贤。
和前文的[游园惊梦]不同,[天地玄门]里,她演女医生Gigi,没了30年代的古色古香,是现代时髦女郎,利落短发,口里嘬烟,俨然一个清秀公子。
林青霞更是要了亲命。
她在[今夜星光灿烂]里演杜彩薇,头发剃得极短,仰起头来看天,和男人一样手执香烟。吐纳云雾时,眼角眉梢怎么看都是风流倜傥的少年郎。
怪不得徐克说:青霞有英气,比男人还英俊。
但换回女装又是一副寂寞的臭德行。
[重庆森林]里,她一头金发,戴墨镜穿雨衣,演一个错爱了花心男的蠢女人,对金城武说“今天他喜欢凤梨,明天他可以喜欢别的”,说完吸一口烟。
她本就是寂寞之人,出过一本书叫《云来云去》,写“打电话倾诉寂寞,电话挂断,寂寞又来”。
好在戏里头她得知真相,开枪杀了那个花心男子,而后潇洒地摘掉金发,露出黑发,做回自己。
可惜关之琳不行。
[洗黑钱]里,她演一个过着上流生活的律师,却也只是面上穷潇洒,终逃不过为情所困。就算看清了未婚夫真面目,也只会窝在大排档里头抽闷烟。
余春娇和张志明则是抽烟抽出的感情。
是她先瞧上的眼,特地查他口里的牌子。却不懂抽,只是打烟泡、装样子,为的就是在他面前不经意拿烟出来,“让他知道,我是抽骆驼这牌子。”
倒还不如李嘉欣。她在[堕落天使]里同样爱着黎明,爱得抓心挠肝走投无路,恨不能即刻叫人拿枪指着头,一声响便爆了,好叫他瞧瞧自己的心。
可至少面上是冷的,没有卑微纠缠,只寄情于烟,用力吸一口,再慢慢吐出,释放自己的不安。
[阿飞正传]里,刘嘉玲演的舞女咪咪却是近乎疯狂的执着。她爱张国荣,活像发了一场高热,还拿Craven“A”的烟盒挡着眼,偷看他。
穆时英有部小说,就是以烟卷品牌Craven“A”为题,写袁野邨第一次碰见舞女余慧娴:
她有两种眼珠子,抽着Craven“A”的时候,那眼珠子是浅灰色的维也勒绒似的,从淡淡的烟雾里,眼光淡到望不见人似的,不经意地看着前面。
可你看刘嘉玲,哪里是什么维也勒绒,分明是喷涌而出的火焰,带着收不回的爱慕。
放眼港片里抽烟的舞女,面对男人时都比她出息的多。似是导演觉出了从欧美传过来的劲头儿快要消耗殆尽,所以悉数给了舒淇、叶童和张柏芝。
和前者相比,她们才是真正的反叛。
自私、城府,性子刁泼,一把烟嗓说起话来辛辣又尖刻。反正你不仁我不义,我们始终势均力敌,不要说劳什子的“我养你”,请先顾好你自己。
内地银幕上的抽烟女郎少之又少。
约莫和观念有关。清朝那会儿,烟是妓女的玩意儿。江南的风月场,都是她们给男客呈上烟管子,一道儿吃烟品茶、下棋唱曲儿,慢慢吐气儿。
动作也实在诱人,两片唇包裹住烟嘴儿,像含着男人的那活儿,实在妩媚极了。
没多久,报上就有人写了《警告性嗜纸烟之妇女》一文,说“妇女喜吸纸烟为吾国近来最盛行之一种恶劣品行,谁知此始见之于倡家妓女,噫!”
于是内地抽烟的女人渐少了些,怕显得不三不四。却不代表没有状着胆子尝的,比如巩俐。
[周渔的火车]里,她演周渔,打算在火车上抽烟消遣,便滉漾着肥美的胳膊四处找人借火儿,然后吸一口,在过道儿上游走,没其他多余动作。
于是性感和端庄,两个看似绝缘的词,因为一支烟,完美调和在了一个镜头里。
李梦吸得骚。
她在[少年巴比伦]里演一个厂医,穿一件月白小短衫儿,面上有连避孕套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单纯。
可是她抽烟,和那份清纯感产生巨大的落差,登时变得骚哄哄的,让那个成日修水管、换灯泡的少年看了,总抑制不住自己的色情幻想。
幻想在她身上发展出某种微妙的可能性。
周迅却像个吸毒的人。
她叼着烟晒衣服、换轮胎、开出租,询问每个乘客“见过这个男人吗”,消失四年的方文是她的瘾,所以她一直吸一直吸,像是给身体狠狠打一针。
她说她一定要找到他,然后骂一句“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啊”。后来真见了,却只是背他写的信,“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昆明了,你还在等我吗李米?”
许晴是娇嗔的。
这种感觉在她眼睛里挥之不去,纵然置身于[老炮儿]那一群傍着皇城根儿吃着炒肝儿卤煮随口一句“问候您嘞”的北京爷们儿里,她还是娇嗔的。
然后她点烟,散乱着头发,突然一下就成了把世事看得通透的半老徐娘。
宁静也能把世事看通透,可是她不宽恕。
[新上海滩]里,她演冯程程,终日烟不离手,吐纳时不疾不徐,叫破衣烂衫的张国荣看直了眼睛。
不是美,是性感犀利、有杀伤性,幼嫩的皮相下潜伏着一枚暗器般的老灵魂。所以后来她一枪打在张国荣背上,打碎了这一腔执着,她干得出。
从此生生死死各不相干,如有毁约天诛地灭。
是比港女性子还烈的人,你没见过她示好,没见过她迷恋,她只是脚踩着地,心比谁都要沉。
一如[无双]里的张静初。
她知道男人不爱她,可没想到对方竟能将这种“不爱”坦然说出。于是她取出香烟,点燃,然后吐出一句话,很轻很轻,却砸得人喘不过气来:
好,特别好。
后来她敲下按钮,和男人一同炸成了渣滓。
你看,她愿意对一切情深意重却不从回头。所以那副含泪抽烟的样子,才不能用性感优雅之类的鬼东西形容,而是从容锐利得不行。
杜拉斯说,“女人美不美,不在衣装服饰、施用的香脂价钱贵不贵。究竟何在,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一般女人以为问题是在那里,我认为不是。”
那大抵在于抽烟的样子?不,我改主意了。
从阮玲玉到林青霞再到张静初,女人真正的魅力和反叛,从来都是敢喝到大醉、爱到骨髓、恨到同归于尽。只是碰巧,她们都抽烟而已。
-
作者/六姨太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首映日后,今年国庆档的口碑黑马《无双》跑出来了。四部同一起跑线的片子里,获得观众最多好评的,是之前谁也没想到的这部庄文强自编自导的电影。
在几个月前看到先期预告片和剧情简介时,一度以为这会是个毫无新意的“火爆警匪动作港片”而已。发哥烧美金的画面,仿佛穿越到了《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有一丝“炒冷饭”的味道隔着银幕飘出。不禁好奇:庄文强打造了十年的剧本,就为了写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电影在香港还不够过时吗?在这个时代还有观众想看吗?
看完后,初始的印象完全打脸。
本片简直就是编剧笔头下的编剧养成,是庄文强的“编剧的协奏曲”。
表面上看,这部电影90%的时间都在讲述“李问版本”的故事。代号“画家”(周润发)为首的犯罪团伙,掌握了制造伪钞技术,难辨真伪,并在全球进行交易获取利益。他将落魄画家李问(郭富城)一路提携成伪钞制造高手。从威逼利诱的开端到各怀心思的纷争,事件冲突不断,引起警方高度重视。
然而,“画家”和其他成员的身份一直成谜,警方的破案进度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关键时刻,李问的被捕打开了破案的突破口,他告诉大家事件的前程往事,而“画家”的真实身份却让众人意想不到。
在这个版本的故事里,庄文强故意埋下了非常多的“BUG”,让观众在三组真身与替身(真钞、假钞 / “画家”、李问 / 秀清、阮文)里不断兜兜转转。庄文强还不时地从女警察的侧面角度展开她的记忆,虽然只有对几个部分的补充,却都刚好暗合了李问的叙述,让他的故事似乎显得可信度更高了些,也更为完整。
戏剧张力极强的剧情,被抽丝剥茧的叙事结构稳住,变得十分顺畅,但中间却又总有些奇怪的段落,看起来像是记忆的模棱两可,又像是从未真实发生的事:
为什么李问能主导纸的订单,直接订下五百吨?
为什么团队那么多人,“画家”却几乎永远都和李问形影不离?
为什么李问刚从前女友阮文的房间里出来,“画家”就要马上带着毫无经验的他提枪去抢劫变色颜料?
为什么闯金三角毒枭这种场面,都要让李问来手捏炸弹遥控器?
为什么“画家”都被枪伤地半死不活了还能满血复活、栽赃陷害?
……
就是这些疑点,让李问的故事显得亦真亦假。
“画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李问版本是他用“编剧思维”临阵磨枪出来的,“画家”只存在于他的心里。
郭富城的确在处理这个内心复杂的角色时,演地很好。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善良、憨傻、习惯于退缩的普通人,神情语态皆未失分毫,从头可怜到尾。他一进警局就大喊“画家让所有人处在危险之中,大家都会死”,借此埋下伏笔。再加上秀清(假阮文)身处一旁,让他口述的前因后果更有信服力。警察们一步步落入他的圈套,从未把他放在眼里。
“我出产的假钞,是全世界最多人喜欢的像真画。”假作真时真亦假,在之后不同的叙述版本里,一切奇怪的BUG都得到了解释。
本来习以为常的情节,一旦把“编剧意识”直接嵌入文本,套上角色的叙述视角,再度回想的时候就会产生变形。看完结局,再回过头来重新思索,就会发现《无双》里面的不少段落和第一次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观感。因为情节与视角之间发生了错位。
而发哥的表演则让这个充满了奇情的剧本真正立住,因为他饰演的“画家”,是作为一个“活着的符号”被写进电影中的。
潇洒、幽默,又有不羁的狠劲,“画家”这样的角色不仅是庄文强在剧本写作中就以周润发的银幕形象为参照量身打造,在电影里更变成了一种具有双关的意指。
庄文强说:“拍这部电影能和周润发合作已经是圆梦,不奢求票房有多高,回本就好。我只是希望00后看完这部电影,能明白周润发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戏里戏外,无论是庄文强还是李问,都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创作出的角色。换言之,这个剧本神奇的地方在于,编剧在创作它时的精神信仰,全部被放在了一个不存在的角色身上。
周润发在《无双》里复刻了自己几十年来的银幕形象,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戏仿,也是庄文强在致敬周润发出演过的那些经典电影——
《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上海滩》里的许文强,《喋血双雄》里的杀手小庄,《纵横四海》里的亚Joe……
在这里专门提一个小细节。让我们回想在故事之初,使得李问和“画家”相遇的那幅《骑士、死神与魔鬼》。
李问在审讯室里谎称自己在一个无良贩假画室里打工,所临摹造假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花了一礼拜做的德国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于1513年创作的铜版画《骑士、死神与魔鬼》。而也正是因为这幅作品,让“画家”侧目于他,将他纳为团队成员。
当初看到这个细节不以为意,直到最终反转的揭晓,方转过头去回想。这堪称是一个李问在短时间内就迅速编织出的,极具“真相感”的细节。
接着,我们还能回想到李问在那个不存在的画室的一些角落里,也陈列了几幅仿丢勒等画家后进行拼贴的作品。
作为线条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素描向来是习画者学习的对象,但如果暂且抛开丢勒高超的绘画技艺与制造假钞的李问之间天然存在的“祖师爷”关系,这幅《骑士、死神与魔鬼》为什么会在那个关键的节点成为一个人分裂成两个人的重要道具?
庄文强设置这个细节,究竟用意何为呢?
在这幅李问临摹的画作上,占中心位置的骑士形象,威武而又沉着。他披盔戴甲进入一片晦暗的森林,陪伴他的是马和猎狗。他没有注意到,密林中突然横窜出一个骑着瘦马、头上长角的狰狞的死神,在骑士身后,又钻出一个手持长柄斧的魔鬼。死神要阻拦他的去路,魔鬼想拉他下马。这些都象征了易逝的时光、死亡和邪恶的念想,但骑士视若无人继续前进。他坚定的步伐意味着刚毅,在这个骑士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远处隐约可见的山顶上的巨大城堡,这是骑士的最终目的地。
潘诺夫斯基在《丢勒的生平与艺术》里解读这幅作品为“道德的美德”,丢勒希望自己能保卫真理,“他的心灵无意中将他与自己版画里的英雄联系起来”——
这正是丢勒在他的版画中所表达的:与类似主题的所有其他画法不同,人的敌人不是真实的。敌人不是有待征服的敌手,而是可以忽略的“鬼怪和幽灵”。那位骑手从他们旁边经过,仿佛他们根本不存在,继续自己的行程,“坚定而热烈地注视着事物本身”。
在这个细节之后,让我们再切换入那个令人唏嘘的结尾,阮文的真身告诉女警,自己曾经和李问不过是没说过几句话的邻居关系。
不合理之处也就有了解释。在不断的翻转里,观众得以窥见真相。但这些仅是叙诡上的技巧,还不够让它变得能令人在回味时感动,所以有了这样一个“路人邻居”的结尾插叙作为补刀——原来直到最后一秒,我们才认识李问,一个彻头彻尾的可怜人。
在李问心中,一直住着一个“理想的自己”:一个能够占据画面中心位置的主角,拥有一切美好的品质与希望。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却只能成为承继家业成为伪钞制造者。
他希望自己能和真正的阮文共度一生,却只能成为羞于启齿的邻居。
他在想象中烧掉了自己的画作,实际上是烧掉了自己充满遗憾的暗恋爱欲,又连累秀清的容颜与身体被火焚烧。
他让秀清整容、改变身份,其实就是对她的生命和情感进行绑架,作为替代品来满足自己。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有着人生目的地的骑士,最后却得过且过,没法拥有真正的,便自己制造虚假的。
“假的比真的还要真”这句台词,在全片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画家”对李问说的,一次是李问对秀清说的。但这两次的听众,其实都只有他自己,聊以自慰罢了。
易逝的时光、死亡和邪恶的念想全部困住了他,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敌人。
虚幻,成了他自己给自己创造出的敌人。
结局揭晓,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开头安排的那幅画作有着这样的作用。在几秒钟里,就暗示并发掘出了人物的心理、动机,并且涉及到电影的主题。
专门提这一处细节,便是想要举一个具体的点,来说说庄文强这么十年来雕琢、完善剧本的过程,是如何挑拣细节,再通过一个细节,扩散到全片的构建上。
但同时,这些细节又没有被创作者滥用或喧宾夺主、过分强调——它们都被适如其分、安安静静地放在角落里,等待着观众们去看到,就算错过了也不要紧,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读。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谈谈庄文强在剧本上的创作契机,同样蛮有意思的。
2006年,庄文强与麦兆辉成立工作室,虽然当时凭借着不少知名电影(《无间道》、《窃听风云》)等声名鹊起,却没想到工作寥寥。
此时,庄文强看到一则美国新闻,众多警察围剿美国中部某农庄,农庄内制造伪钞的匪徒身旁只得一台印刷机,却仍兀自不停在印刷假钞,大概印了两万亿左右,被包围的匪徒已经没有了使用这些伪钞的任何可能,但他还是选择迷茫地印下去。
庄文强当时的心情,跟这位伪钞制造者一样迷茫,所以想要写一部关于制造伪钞的电影,里面包含了人生的迷茫、遗憾与人性的荒诞感。
在剧本的创作上,庄文强直言:“其实真真正正的人物只有郭富城一个,那就顺着他来写。难度在于他经常在同一时间有三四个动机,有大的、有小的,但幸好他是一个人。”顺着一个人的心路历程,而非先制造结构再进行填充。
就是在这样的创作态度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编剧的“行货”,将叙诡的技巧进行罗列、重复与堆叠,并一步步在建立冲突、制造悬念、情节铺垫上进行细致的梳理。
《无双》这部电影在剧本层面的丰富性,就体现在如此的心态上。在结构之内,它的细节是充沛的、情怀是饱满的。也正因此,它能给人以并非从影片叙事结构、而是从故事内容本身出发的“解谜”感。
就如今的电影市场而言,港产悬疑动作商业片的剧本,能做到如此紧密、精细的地步,在观赏性和节奏步调上都能给观众留下很好的体验,已是足矣。
文/徐若风
现实一番女主吴秀清,完美女主象征阮文,平凡女主何蔚蓝。
画家立的flag→所有成功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而我是个例外。
前面是以男性视角讲述了一个白手起家+复仇雪恨的故事,画家帅、狠、又有温情,对李问的爱情偏执又执着,真真假假,混合了自己的自恋和自卑。对于他来说,完美的爱情很重要,他得不到又坚信自己能得到,就像他坚信自己造假钞是一门艺术一样。偏执于他,在事业上和爱情上是相通的。
很有意思的是,男画家编造的故事里,秀清是柔弱的、唯唯诺诺的,但关键时刻都有杀伐决断的勇气,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不真实感与反差,这也为后面的反转埋下了线索。也许在爱情里,男性视角天然就带上了自负的色彩,看不清现实。
反转以后,故事就走向了女性视角。秀清在大战前夕认识画家,后来几个贩卖假币的人火拼部队,获得成功,秀清加入假钞团伙,和画家产生了爱情。为啥画家那么帅,就是不会被炮火打死?大约那只是他的吹嘘,事实上是秀清帮助了他。部队之溃,溃于内部。
假如秀清一开始就帮助了画家,那只能说明,她爱他。从一开始相遇时的眼神特写,她看他就不太一样,或者她看中他制造假币的技术也不一定。反正对于女人来说,爱一个男人,和爱他的能力,总是有点分不开的意思。
后面他们大概是过了一段平安日子,也许她在团队打下手,学会了假钞技术也未可知,直到鑫叔死了。秀清当时在楼上看着,显得很痛苦啊朋友们!说明她还是很讲感情的!一个一以贯之的人!不像画家那么分裂!
终于,他们准备去酒店套路警察了。画家以为自己志得意满,没想到反被自己人套路了!其实酒店那里有点说不清楚,到底是几比几,谁先开的枪,圆不过来。最不勉强的说法就是,秀清晓之以理(鑫叔之死),动之以利(学会了假钞技术,兄弟们跟我单干吧!),策反了两兄弟(管家看着鑫叔死掉太冷漠了!不讲感情不选她了!),导演了酒店那场戏。
管家这个人还蛮搞笑的,那时候还想去杀秀清,可见她是很讲江湖道义的,没想到被画家杀死了...可见爱情这个东西很悬!画家真不爱秀清吗?不可能的!秀清也是看到他救自己,明白了自己有地位,就朝两位人质开枪了。更没想到的是,画家又去救了阮文,真女神待遇啊!秀清气死了!没办法,只能把画家带回了度假酒店。
在度假村又过了一段平静日子,画家这个人又想出去搞事!至于他要走,是要去东山再起,还是去找阮文,不得而知。反正秀清报警把他送进了警局,她的男人,她自己搞,是个狠人!
由于没人见过画家,他在牢里就有了编故事的余地。在等待引渡的日子里,他写信给秀清,并用一张画像打动了她。秀清是个重感情的人嘛,就还是来救他了。其实他信里没写什么,但秀清懂了,可见她很聪明的,根本不是画家回忆里那个样子!
他俩在警察局演戏,编了个痴情软汉的爱情故事,把人捞出来了。为啥要假装是个爱情故事,因为这样秀清的援救显得合理,也是画家不想让秀清知道自己曾经的卑微,哪个男人想被在乎的人轻视嘛!可是秀清是真的想听,并且信以为真了。
酒店的时候,秀清说自己无法拒绝画家的要求,是真话啊!她从没说过假话,哪怕是讲故事的时候。所以她提问也是真的,她想问画家是不是真的爱她,可惜没得到一个想要的回复。其实画家回答的话也是真的,他没觉得秀清不好,也没觉得自己不爱秀清,只是,他觉得阮文更好,觉得自己更爱阮文,就像他造假币也欣赏假币,但他最终的目的还是真币。
秀清就不是,她没有那么多目标,爱他就和他在一起,发现自己是替代就想取本尊代之。她的目标是变动的,是跟随自己感受的,因此也是暂时的,现实中多的是这样的选择。像画家那样运筹帷幄的少,而且容易遭受反噬(不是我的取向,是电影结局的安排)。最后结局证明他就是为了女人,一点都不例外。
秀清的结局已经没什么好说的啦,她的爱情破灭啦,想死也是正常的。单独杀了画家吧,她可能不忍。一个人死掉吗,凭什么?放他走,更不可能!离开他,画家也不会答应。她就像现实中的女性啊,有血性、有坚持、有感情,但她找不到一个配合她的人,所以她也有勇气和他一起死去。对于她来说,活着苦,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阮文这个角色其实很单薄啊,就是一个完美的女性角色代表吧...美貌、能力、爱情她都有,可就是不属于你!醒醒吧,她就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很难存在的!而且,电影安排她未婚夫死掉了啊,因为完美而招致的噩梦,可见主创不认同完美的存在。
何蔚蓝就是平凡的你我他,遇到爱情,自以为给他上了保险其实没屁用,才开始就失去了,然后给自己改头换面,还喜欢对别人的爱情冷嘲热讽哈哈哈,相信自己再也不会爱别人,其实后面还是有可能遇到的,别怕啊。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看电影的人都是傻子!”
可不是么?黑漆漆的空间里,一群人瘫在一张张座椅上,傻呼呼地看着一束光打在眼前,造出种种幻象。如果有一个人这时站起来,走出影院抽根烟,他立即会惊讶地发现,在太阳的照耀下,这个世界原来是如此丰富、奇妙而真实。苏格拉底因此断言:见识过真相的人,万万不可能回去接着看电影了。
可惜,青天白日没人稀罕,人们喜欢看电影,甚至还乐意为它掏钱。这岂不是说,居然有人愿意花钱请人来骗自己?
没错,庄文强在《无双》里想说的就是这个:“作假是一门艺术。”电影如此,表演如此,造伪钞,那更是如此。
影片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段。前面一段大约占一半的篇幅,都是在讲制作伪钞的过程。绘图、调色、用纸……真假不论,国内银幕上真的很少见到这么用心表现职业细节的电影,《百鸟朝凤》、《红高粱》等艺术电影也会详细讲述民俗奇观,但在最该展现职业细节的那类商业片里,比如《某拉拉升职记》,比如《某时代》,对不起,编剧的心思另有所属。说白了,还是主创用功不勤,懒得学习和琢磨。
《无双》不是这样,庄文强前后有超过十年的时间打磨这个剧本,“反转再反转”之类的高概念先不论,至少从这些细节的饱满上,能看出成色。而且这些细节不是无谓的民俗展示,是直接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个情节点。电影前半部就是在这样“出现困难-解决困难”的模式中节节递进,让人有看《绝命毒师》的快感。
其实常看港剧的人就知道,跟日剧、美剧一样,职业剧是其中的一大类,《冲上云霄》、《妙手仁心》、《谈判专家》……都是靠展现行业内情吸引观众。没有钱做大场面不要紧,在分工日益细密的现代社会,各种行业本身就自带各种“奇观”。国内电影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更进一步,职业会影响人,将人异化,是这类影视吸引人的另一大主题。造假造多了,会不会自己也变成一个“假人”,拥有假的身份,假的人生,甚至假的梦想?影片的三段式结构由此顺理成章地生发出来。主要矛盾从城城与发哥争雄的“主角无双”,到冯文娟与张静初争宠的“真爱无双”,到揭示主角幻想的“命运无双”,从假钞、假面到假想,人心一层层暴露,主题一步步升华。到最后,原来什么都可以作假,只有命运是真的。所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让观众在还来不及消化那层层“反转”的时候,已经被人物的情感和身世所打动。
从这一点来看,片中的“反转”并非美剧式的“叙事资本主义”堆砌。目的不是为了不停地“挖坑”引诱观众往下看,却完全不管如何合理地把坑填上。影片中的谎言和幻想,都是服务于剧情发展和人物刻画的,有助于深化影片主题,是编导自我表达的一部分。从这一点看,哪怕它的灵感确实来自《非常嫌疑人》,也做到了更上一层楼。
电影院里要是天天有这样的电影,我愿意天天去当“傻子”。
影片名为《无双》,角色却是“双生双旦”。最好看的,自然是周润发和郭富城的对手戏。说两人“飙戏”,放到20年前大概是没人信的。发哥走红的岁月,那是港片的黄金时代,喜剧中的和善呆萌,英雄片中的阴狠决绝,言情片中的痴心怅惘,他凭高大俊朗的外形演绎起来,无一不是挥洒自如,发哥的银幕风彩,是与他率真的本色融合无间的。而郭富城不一样,虽然出道也很早,但先是青春偶像,后来尝试过动作打星,成绩都乏善可陈。他找对戏路,表演开窍是从2006年的《三岔口》开始,演活了一个颓废的老警察。此后的《父子》、《罪与罚》、《踏雪寻梅》……一路佳作不断。他的表演风格是通过用功和勤奋来把握角色特点,所以容易显得拘谨、沉重,特别适合那种有些神经质的角色。发哥和城城的表演走的是南辕北辙的两条路子,都很传神,但是阴与阳、天与地,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溅。
顺便说一句,发哥在片中的表演,我觉得是他去好莱坞以来的最佳。本身“画家”这个人物城府深,多面相,发哥把这个人身上雅痞、精明、匪气的特质都表现得很有说服力,庄文强设置的剧情反转能产生戏剧效果,跟他的精彩表演有很大关系。
张静初扮演的女画家是影片的关键人物,不知为什么影片没有安排她与两位男主角一样说粤语,从《证人》和《天水围的夜与雾》来看,她的粤语应该是内地女星中最好的之一。说到这里得提个醒,和其他港片一样,这片子最好看粤语版,因为里面很多语言转换,在国语版里面可能就抹平了。
视听方面,《无双》的剪辑和声画配合都是密不透风。如果说内地的警匪片主要靠质感和“地气”引发观众共鸣的话,香港的警匪片则是更国际化的做法,凭技巧和节奏带着观众前进,更为类型化。《无双》的声音比《寒战》和《赤道》处理得更好,没有一味靠着duangduang的音效强行吸引观众注意力。看完之后让人感叹,毕竟有几十年传统,港产片认真起来,还是能甩内地警匪片几条街。
目测这是国庆档最大赢家。因为其它几部太烂……
导演看了几十遍英本和喋血,热血激情完美复现港片黄金枪战。以及,这完全就是六十岁周润发完美超模大秀啊!!谁不希望自己六十岁拥有周润发般完美身材啊!!
你看,对女人说真话的下场,最后一哆嗦忍住了不就没事儿了嘛
其实如果我是李问……秀清不用换脸也是可以的
首映放了配音,很冒险,相当于把最本真的表演,全都压在张静初身上(后半段才演出味道),而弃用了郭富城周润发廖启智周家怡等戏骨王牌。八九十年代叫人迷恋的周润发,以一种既恋旧又升级的形式呈现,而郭富城遇到另一高手,总能先让三分,然后再夺五分,厉害得很。二人的对手戏,很有遐想空间,但笑过之后回味,又觉微妙。映后庄文强将之形容为“自恋”,更是精当。也真不愧是庄文强,糟糕配音也盖不住故事的筋道,你以为他夹生的露怯的地方,原来全是伏笔。而且看完才明白,“无双”还真不是一开始所想的那般狭隘。发哥和城城,都遇到了近年最好的剧本。@人民大学,映后还有发哥发嫂暖融融地亮相。四星半,撑下优质港片。//1003刷了粤语原声,爽。
张静初的美还真是风格多样啊,最后抽烟那个镜头让我看的发愣。要说李问死就死在直男思维,不会讲甜言蜜语,都这个时候了你哄哄人家不行吗?非要把话说这么伤人。
“我的价值就是作假!”今年国庆档最佳,伪钞版“战争之王”,庄文强擅长犯罪事件描述和正反角色冲突,缺点是有些啰嗦,故事太细生怕观众看不懂。前半段伪钞制作部分大开眼界,后半段人性矛盾激化,高智商人才却选择造假,耐人寻味。结尾大反转,借鉴了西方两部著名作品,但仍然精彩,瞒天过海、以假乱真。演员都不错,发哥暴走段落致敬黄金时代的英雄片,是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浪漫的情怀之梦
如果不算最后的几个转,前面完全就是爱情故事啊!犯罪大佬悉心调教傻白甜穷画家,给买度假酒店给尽情发挥才华,教他追前女友还帮忙弄死未婚夫,宠溺程度直逼晋江小说,酒店按头那段简直下一秒就要强吻了!周润发穿白西装枪战的一节巨巨巨巨巨帅无比,看得我内心疯狂尖叫,还有一身黑色风衣三件套,身材比例击败当代80%小鲜肉,HE STILL GOT IT!
导演说,拍这部电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发哥意味着什么——还用问嘛,意味着天下无双的帅啊!!怀揣艺术匠心开创假钞帝国的大亨,乍听有点像奥斯卡路数的枭雄传记片,影片整体那种复古质感也很好。片中周润发多次小马哥附体,颜值,大长腿,最重要的是又雅又痞,风度翩翩,一比这届鲜肉真是弱爆了。郭天王也很好玩,这次演个怂包(伪)。发哥和城城真是强攻&弱受组合,对话完全是个喜剧片(当然两位演技都很棒,搞笑也能立住不垮),看到最后又一切都能说通了,也到最后才知道片名是什么含义。今年国庆档三强,无双、影、李茶的姑妈,居然都是讲一个人的真假身份,有趣。
又名《伪钞制造教程:从入门到入狱》,零基础教学,不限年龄,不限学历,包学包会包就业,还包坐牢!你可以画出最逼真的假画,可以制造最逼真的假钞,却无法伪造你和阮文的关系。你可以把秀清变成阮文的模样,却无法让阮文真正喜欢你。你只顾着拼命赚钱,从不和阮文说说话,约约会,至始至终未曾踏出半步。而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营救,就让秀清对你私定终身。你看,并不是没有人喜欢你,而是你从来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从来没有让她知道你喜欢她。你对一面之缘的秀清做得太多,却对心心念念的阮文做得太少。你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可她要的从来都不是巨额存款,而是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钱能买一栋酒店,一艘游艇,但它买不到爱情。假画可以卖钱,假钞可以购物,可是假的阮文终究不是你喜欢的那个人。钞票可以造假,爱情不能造假。
前几年很欣喜有《树大招风》《追龙》,今年又有这部《无双》,感谢这些导演还能找到初心,让港片无法被取代。剧情终于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对垒和人性光辉,主题线的丰富让谎言戳穿的时候,留下最痛的纪念品。最后,重回枪林弹雨的发哥,你一定不能错过。
《无双》是一部有智商的电影,好久没见这么讲究的港片了,庄文强回到他擅长的一波三折的路线,郭富城饰演这个角色很颠覆,华语电影里比较少见,具有非常精巧的隐蔽性,看似人畜无害实际上可能运筹帷幄,这几年演惯喜剧的发哥在正剧里也气场强大,不遑多让。你看到假钞可能是真钞,你看到名画可能是假画,你身边的爱人可能是假爱人,演员没有人格分裂,观众要看得人格分裂了,眼前的一切还有什么是真的吗?最后一刻见真相。
最后一个镜头最心碎,到不了的远方,当不成的主角,圆不了的美梦和无法获得的爱。
越是轻蔑《无双》,越会被它俘虏。起初看预告的时候觉得烂片,结果看完以后啪啪打脸。想起庄文强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人人都说‘港片已死’,我都没有死,港片怎么会死。”是呀,有庄文强在,港片怎么会死!
港片第一定律:周润发不可能是坏人。
果然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周润发这样的铁血老娘舅的!
做为一名发哥死忠,终于盼到发哥回归港片,表演上依然是潇洒自如、诙谐逗趣,庄文强对故事和人物的打磨也保持一惯的品质,这才是商业片应有的样子。PS:首映红毯蹲守到发哥了啊啊啊啊!!
優雅又殘忍,發哥太迷人。
郭富城演怂逼演的真好!
郭富城这个角色 当个画家太可惜了 内心明明住了一个耽美写手 脑补出一整部兄贵养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