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简洁的室内镜头,绿树葱郁的林间景色,哀伤的音乐旋律,构成了电影颇具艺术气息的基调。
故事非常简单,男人为了爱妻以及即将出生的孩子,接受了一项新生科技——再生技术。通过DNA复制和记忆转移技术,他拥有了一个能够代替他活下来的克隆人。
类似的电影其实不在少数:
这部电影的设定有趣之处在于后面的反转,所谓的丈夫其实是爱上了别人女友的变态,而为了占有女主,他杀了女主的男友,并试图驯服女主。遭到反抗后,他一气之下杀了女主并用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个仿生机器人,不过机器人最终觉醒,把这些变态都干掉了。
一次车祸夺走了玛莎的男友艾什的生命。在朋友的推荐下,玛莎利用艾什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信息塑造了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假艾什。刚开始玛莎只能通过手机听到合成的艾什的声音,不久之后,那个声音告诉玛莎,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艾什“真正”的回到她的身边。
这部小短剧的优秀之处在于最后的转折:终日与百依百顺男友相处的女主,看着面前这个不老不死的生物,她终于从痴恋的状态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毛骨悚然。逐渐从痛苦中走出的她在生下孩子后,将这个“永远爱她”的男人锁进了阁楼,而这个秘密也像她当初自私的选择一样,永远地被隐藏在了阁楼之上。
12岁的丽贝卡在暑假期间探望住在偏远沿海地区的祖父。在那里,她很快就和同龄的托马斯成为了朋友。一段纯真、童趣的恋情在友谊中展开,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丽贝卡将和她的母亲搬到遥远的东京。十二年后,丽贝卡回到她已故祖父的家。当她再次见到青梅竹马的托马斯时,发现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一直没有消散。为了能和丽贝卡重聚,托马斯离开了自己的女友露丝。 然而好景不长,托马斯死于一场车祸。丽贝卡无法克服失去挚爱的痛苦,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尽管社会还不能完全接受这一事情,托马斯的父母最终还是给了丽贝卡所需的DNA样本,心意已决的丽贝卡坚持生下了“托马斯”。 在托马斯的眼中,母亲是一个即神秘又极具魅力的女人,在她惊人的美貌里,隐藏着的是深深的哀愁和绝望,而她望向自己的眼神,也似乎包含了千言万语。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托马斯的渐渐长大,那个不能说的秘密也在逐渐的显影 。
年轻夫妇乔安娜与老公从曼哈顿搬到有钱人聚居的斯戴佛,不久后却发现邻居太太一个个都不像人,她们太完美了,以至于缺乏情绪及个性,只有她新认识的好友芭比例外,是一名喜爱胡思乱想、尖酸、并酗酒的太太,显然还存有人性。
她们两人合伙开始调查邻居家庭真相,竟发现她们的先生都串通好,把自己的太太个个都换成卑恭屈膝、千依百顺的复制机器人。这些有钱的男人在斯戴佛小镇上,定下了一条彼此不成文的规矩,而且把娶机器人妻子作为那里的风尚。
珍娜和邻居芭比的调查,不知不觉中搅乱了小镇人们原来的生活,机器人太太们也开始有点觉悟过来。实际上,更可怕的是,这些完美的机器人太太,都是由真人变成的,丈夫们为了使自己的妻子变得完美,因为不惜通过高科技使她们变成机器人,彻底地扼杀掉她们的人性,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她们已经死了。更可怕的是,珍娜和芭比也被小镇的男人们盯上了,毫无疑问,按照规矩她们俩也必须成为机器人。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看似和谐赋予的高档社区内,丈夫为了寻求更完美的妻子,不惜通过毁尸灭迹,制造与妻子一模一样的仿生机器人......
从类似的构想来看,《天鹅挽歌》里的科技程度技高一筹,这里的男主不需要把自己做成仿生机器人,也不会像《黑镜》里的男人一样永不会衰老。他的克隆人就是他的完美复刻,将伴着他的家人生老病死,完美地过完这一生。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记忆回溯过程中,男主通过克隆人对于自我内心的审视,比起男主的刻意回避,克隆人反而能以旁观者视角分析男主性格中的弱点。正因为能做到自我的反思和改变,所以克隆人无论从身体健康状况还是心理健康程度,都比男主本身要更上一层楼。
都说人类最大的敌人实际上是自己。有时候我们潜意识里的回避和逃离,是影响与他人相处质量的原因之一,所以当人类真的可以进行记忆转移,并那些埋藏在脑海中的软弱和痛苦被统统再次激活时,或许我们就能对过去释然,对现在珍惜,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人类很难完全做到深刻、彻底、坦诚地自我反省,而男主经历的这一切,不仅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在,与家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多年来的处理方式,更多的是人让感受到了爱的伟大之处。所以在女二的陪伴和医生的开导下,他最终对自己被克隆人取代的事实释然。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继承了他一切的克隆人最终突破了创作的瓶颈,能画出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
除此之外,我觉得男主在病入膏肓的最后时光里,彻底看清了自己的内心,而无奈的妥协背后,更多的是对于妻子深沉的爱。
先不谈未来这种科技的普及,因为在我看来,不是所有人都能战胜自己,并能承受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所带来的痛苦。
不得不说,男主的选择也有他的自私之处,因为他侵犯了妻子和孩子的知情权,也剥夺了自己临终时家人的陪伴和关怀。
但不论怎么说,他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尽可能为家人提供了更好的照顾和陪伴。
天鹅之歌:传说天鹅在临死之前会发出它这一生当中最凄美的叫声,也许是因为它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所以要把握这最后的时光,将它最美好的一面毫不保留地完全表现出来。(直接从百度摘的)
刚好近几年来家里也在面对癌症、病人与家人的问题,于是有一些感想。2023.2.12看完了电影,大约2.23完成了这份影评,试图在评论时找点形式证据。
影片男主角卡梅隆让人感动的自然是他对家人的爱,作为丈夫与父亲,他不愿妻儿再度承担丧失亲人的痛苦,克服了自己的恐惧与不舍,而这种坚毅、无私、强大的爱意将如他所愿,继续保护着他的家人们。
同时,他也是一个重病人,籍此影片自然也涉及了人如何面对疾病和死亡的问题。影片借卡梅隆自己的思考与科研人员“you are dying”之口,坦率地把死亡这一必然结局暴露在观众面前,没有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虽说对家人来说,是彻底的“避”了)。病友线情节也体现出互助与乐观。
但显然,影片最主要的主题并不是“爱与家庭”或“疾病和死亡”。
卡梅隆的家人同样是爱卡梅隆并愿意积极沟通解决问题的,而通过卡梅隆的自我奉献,我们可以确信不疑地感受到他与他的家庭之间强大的情感纽带。然而,纽带是有两端的,但影片没有详细着墨于家庭那一端或这一纽带关系本身,而是把视角集中在卡梅隆是如何将自己放置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的,以及由此产生的挣扎。
因此,影片的呈现重点是卡梅隆个人的世界观,换言之,是他的利他心理。在个人与家人、疾病与死亡背景下(或者说落实到这个小范围,以此为具体话题),对利己和利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侧重于呈现利他精神这一侧面。
卡梅隆因为爱家人而把自己压得太低,最终获得了孤独。他自己选择了自己如何存在于家庭中的方式,选择了在家庭中的“丈夫和父亲”——或者说“家人”——这一身份中“责任”的这个侧面,把自我放到了很低的位置。
我想我无意苛责这一选择,这也是重病人到疾病后期常见的一种心理吧,不希望自己的家人成为那个被留下的人。可是这是最好的选择吗?毕竟自己的痛苦和对永远离开家人的恐惧也是真实存在的。
卡梅隆与他的克隆体杰克身穿一深一浅两种衣服,衣服颜色的区分是对两个自己的抽象代表,穿深色衣服的卡梅隆即将隐没,消失于家人的世界,穿浅色衣服的杰克即将代替他活在家庭的阳光下。卡梅隆和杰克,一个代表了卡梅隆自利、自私一面的感受,希望得到关爱,希望自己能如常与家人在一起继续生活,并曾愤怒而委屈地想过凭什么看另一个人过应该属于我的幸福生活;而另一个则是卡梅隆利他的一面,提醒着他要爱家人,要为了保护家人去做需要做的事。在生命接近结束的阶段,卡梅隆终于以杰克为镜子,对照着自己平时选择对外表现出来的负责、利他的形象,照出了内心深藏的“自我”。
克隆在影片中是技术手段,更是一个符号:它创造了让一个人和另一个自己对话的机会。杰克就是卡梅隆的复制,杰克自然做出的所有反应都是卡梅隆自己会做出的反应,因此,虽然卡梅隆和杰克分别侧重表现出了卡梅隆所承担的不同社会角色、不同面向的自己,但卡梅隆与杰克的互动也绝不只是简单的“与自己背后的那一面对话”,而是和另一个完整的自己对话。这可真真是“对立统一”啊……我很喜欢这种能从旁观的角度、全面看到另一个完整自己的机会。
重疾与死亡是一个引发卡梅隆利他心理爆发的契机、直接导火索,但其实影片还给出过一处卡梅隆日常与家人相处细节的铺垫,反映出一些埋藏在家庭生活中的危机。
是很小的一段情节:科研人员问卡梅隆“你在噩梦中反复梦到妻弟安德烈挂在树梢上,但是两年过去了,你都没有去看心理医生,也没有和家人说,这是为什么?”,卡梅隆保持沉默。后来杰克在争执中指出“你生气是因为你感觉是你被家人抛弃了”——这句话乍看令人费解,后来想明白了,是卡梅隆因为自己出于爱家人的原因而什么事都憋着不说,从而觉得是家人没有主动发现并关注到自己,将自我隐藏转化成了家人对自己的放逐。
——籍此,影片从疾病与死亡这个有些极端的命题,引向了更日常、泛用的讨论。人该如何获得幸福:在家庭中同样要处理好利己与利他的度,处理好个人在家庭中的两重身份,应当是一个“爱与被爱”相平衡的状态。否则被家人环绕,无论是极端利他还是极端利己,最终收获的是孤独。
【这种依靠双方的、纠缠不清的关系其实是我不愿意碰也轻易想不明白的,可是步入这种动态纷繁的、消长难判的“互动关系”也确实使我获得了快乐。我曾经在家过于利己、对外过于利他,这不好,还是应该平衡一下。】
说到这里,对卡梅隆的讨论重点/亮点全在对他两个自己的剖析上,但我好像很难评说或记住卡梅隆这个角色的形象。我们确实可以说,卡梅隆深沉而克制地为家人奉献,是一个内敛可靠的男人,同时也有他的脆弱——这确实是他的特质,是很难得的人格魅力构成,但这些似乎总觉得没有说到点上。
想要确定卡梅隆在影片叙事中的地位/方位,需要先从另外一个问题说起。
《天鹅挽歌》是一部将科幻融入日常的科幻片,但我们却会时不时地从中感受到一点微妙的不协调:这个世界的科技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总的来说,影片故事发生在近未来,这似乎是一个高科技轻度发展的社会,科技发展到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虚空电子屏幕、拥有智能隐形眼镜、玩VR游戏、驾驶自动化、列车里有自动售卖机器人的程度,但还不足以普遍治愈重疾,厨房、卧室、列车、街道、房地产商店中的陈设仍没有显示出很高的自动智能化水平。这使影片带上了一种日常、温馨的生活基调,但这其实不太符合我们对科技发展到“能够完美克隆一个人”水平的社会的一般想象。克隆人项目像是横空出世的、放置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场思想实验,而电子屏幕等要素的出现,是为了起到增添一点科幻氛围的作用,并使克隆人项目的存在看起来合理一些。
——卡梅隆的作用更主要是这场思想实验的承载者。卡梅隆是拥有幸福家庭、面临生死问题、愿意为家人倾力付出的一个代表。
影片没有过多着墨于独属于卡梅隆自己的幸福生活,没有就他与家人之间相互的情感羁绊做详细展开。卡梅隆的家人虽有一定的生动特性,比如妻子波比是音乐治疗师,这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职业,但总体而言,卡梅隆的幸福生活是一种经典配置:夫妻相爱且和睦、家里有孩子和狗、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社群中(比如影片非常和平地没有再添一笔跨人种的政治正确问题)、有亲属意外死亡。套路了,但套路得很有必要——抽象的“幸福家庭”使卡梅隆具有更广的代表性。作为一个传统的人物符号,除了带有一些必要的、能使人物吸引人注意力的生动特性,卡梅隆的形象越大众,越能使观众产生代入感,进而设身处地地跟随影片进入这场思想实验。
因此,与其说分析卡梅隆的形象,不如看看杰克。卡梅隆是一个利他心理的符号、广大普通人的代表,而克隆人杰克倒是一个更有新意的独立诞生的角色形象。
临近死亡的卡梅隆以自己对家人的爱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而新生的克隆人杰克也在确认自己诞生和存在的意义。
当调试完成后,杰克自然会接替卡梅隆继续生活,并践行卡梅隆寄予他的、同时也是他自然会自愿履行的对家人的责任,明白自己存在在世上是为了什么,毕竟他就是卡梅隆的完全复制。
杰克终将是自由的,即使杰克是替代卡梅隆存在的一个“人”而非全新、独立诞生的自己,按剧情设定,他也不是被造出来替卡梅隆照顾家人的工具。他将获得自主自己的人生的自由,虽然这个人生不能完全称得上是全新的,毕竟就是卡梅隆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即将继续的人生,但毕竟是由杰克来过的,而不会再是在卡梅隆的操控之下过的。
但在早期,杰克要攻克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存在的独立性和合理性。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刚诞生的杰克惶惑、不自信、不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现在这里。那种睁眼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的感觉,对我来说真是很有代入感,我代入的是我一次晕厥后起来的感觉:有一定的恐慌,但更让人难受的是彻底的茫然,是对之前自己为甚在这里的这段记忆的完全真空。——杰克不光是有关自己“从何处来”的记忆真空,脑子里还额外多了一堆不属于自己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记忆。
即使是在世上找不出另一个完全相同个体的人类,也仍会怀疑自己是否只是父母的副本,是过自己的生活还是要承载他们的期望,能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精神面貌还是始终会受家庭相处模式的影响,何况是作为和卡梅隆一模一样的副本的杰克——他迫切地需要确证自己的独立性,确证自己到底是不是个工具。当杰克戳着自己手上唯一区别于卡梅隆的痣一言不发时,他是否也在期待开启自己的人生?
杰克的幸运在于,只要度过初期的适应,他就天然继承了卡梅隆几十年的经验,并将在卡梅隆已然自洽的世界观中生活下去。而对于仍处在探索过程中的观众来说,杰克的沉默不安让我想起,每个人自诞生以来都在追问的“我是谁”,并只能依靠自己进行艰难不断的探索。【这段我的代入感可真强】
将死的对面是人的诞生与存续,这样的概念结构具有一种对称平衡的美感。卡梅隆代表的一面,是人为了什么而能赴死,而从杰克的一面看,人也要想清自己为什么而生。
杰克早期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发现自身的存续可能没有保障。
杰克是复制来的副本,面对本体卡梅隆时,站在杰克角度,观众可以体会到一种掌握了不该属于自己的人生、担心可能被随时剥夺的害怕。
个体只要存在,就有强烈的继续存在下去的本能,但好在,《天鹅挽歌》是一部颇为温情、所有人都在表示善意的科幻片,没有搞出克隆人占领人的生活、强烈争夺在这个家生活权利的情节。杰克是和卡梅隆同心协力、共同为了家人责任而诞生的,杰克也有对卡梅隆病情的爱护和同情,于是他愿意被关进橱柜,让卡梅隆违约和家人待上一段时间,补上之前因意外而没完成的最后三天享受,让卡梅隆完成告别;在影片的最后,杰克也让波比看着自己的眼睛,以自己为媒介,把波比的爱意传给卡梅隆。(好家伙,水仙真好嗑——什么都嗑真是会害了你啊!!)
须知,杰克在与卡梅隆的互动中始终承担着更大的风险。杰克的存在除了依赖高科技外,更依赖于卡梅隆的守约。卡梅隆和杰克之间始终是有一种微妙的不平等的,克隆人作为一种科技造物,天然处在更低的人权地位、更不容易被家人承认存在的正当性。卡梅隆在需要与家人联系时纵然需要时时注意行事小心,纵然可怜,但其实我感觉对杰克是更不公平的,毕竟最开始的一切选择和决定都是卡梅隆做的,他为了要达成他的愿望,谨慎不让自己暴露是应该的,但他也可以不满于让杰克获得他的生活,一个激动,干脆鱼死网破、与杰克同归于尽,杰克:我招谁惹谁了,你愿意就把我造出来了,你把我当什么了
但好在,卡梅隆和杰克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其的克制和理智,以及相当程度的爱人与利他。这使这部科幻电影始终笼罩在温和的人文主义光辉之下。
新的关键词出现了——“人”。杰克之足够像人类,这和我印象中其他作品里的克隆人或人工智能有不小的差别。正如前文所说,克隆只是技术手段,高科技并不是影片高亮华彩所在。当其他科幻片中(例如《Humans》等)时不时地需要反映一下人造人有异常、出了故障,或有超人的能力时,杰克在经历了调试和检测过程之后,便不再具有任何属于“科技造物”的故障和破绽,他就是一个代替了卡梅隆在正常生活的人了。人造物与科幻片始终与人的本质、科技伦理等人文话题紧密关联在一起,但当其他作品中人造人始终异质地存在于人类社会时,杰克的足够“正常”、足够像“人”正是他这一角色设计的新意所在。
我们通过前文对卡梅隆和杰克人物故事的分析,讨论了本片涉足话题的复杂性,例如利他主义、个人与家庭、人的诞生等……还有一个话题没有提到:科技对死亡与人性基本问题的解决能贡献多少?我们常说“肉身苦弱,机械/科技飞升”,可当科技真的能将这句笑言变为现实时,问题好像未必会如我们所料想的发展。
影片展示了克隆人项目的一个初期个案,却将想象留给观众。设想,当情节发展到这项技术应用普及开来时,这样的科技将创造出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和平欢乐的、没有疾病的,而背后另一个世界却藏满了痛苦的、孤独的病人。生离死别的悲剧解决了吗?好像解决了,可好像人的感情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嘛,两个世界之间越来越大的裂隙该如何弥合?
因此,我不认为这部影片是对卡梅隆之爱的歌颂,也不认为这是什么更高境界的爱。自愿把自己藏起来的病人也许能够劝说自己接受这一切,但没有人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毕竟,极致利他、无我的话,这个人可真的是要成圣了……
【确实没有一个只有喜和好的世界啊。如何把这两个世界合起来?病友的互助将是对家人感情的一种补充】
科技发展到这个地步的话,确如影片开头阶段科研人员所说,“让家人知情或不知情,无论选什么都是你替家人做的选择”。科技创造出的新的选择——我不愿称之为科技创造出新的“问题”,因为我要有些难过地承认,这个项目对我来说竟然确实很诱人。这个想法之所以让我难过的点在于,我明明知道家人是需要我并且爱我的,但我好像依然会觉得,如果我身患重疾的话,自己消失才是最大的贡献、自己的“存在”本身不具有意义。选择留下或选择消失也许都“没有错”,选择消失似乎还更加坚强、无私、伟大、为家人考虑,但另一方面(或者对某一部分人来说)这个选择似乎也反映了这个人没有足够的信心留下似的hhh
高科技/一个新事物诞生就自然带着它的进步与问题,“真正的悲剧恰是善与善的冲突”。以影片中的克隆人项目为例,克隆人科技虽被用于服务人类的需求,可它造出来的毕竟是个人啊;项目的科研人员是知道这点的,于是他们真能把卡梅隆完全控制住、不让他反悔,由此才能完全保证杰克的正常生活。科技所能给人类提供的解决方案,通常带着一种冰冷的慈悲,或者反过来,慈悲的冰冷,但总之义无反顾、难以回头、凛然决绝。
不过马克思也说“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诞生”——这只能作为一个信念啦,还需慢慢探索更现实周全的解决方案。不论最终的探讨将延伸至何方,只是目前,卡梅隆从他的角度,尝试对这道思想实验题给出了属于他的作答。
我本来以为卡梅隆与妻子打电话时提到的黄色骷髅头T恤衫、卡梅隆与儿子联机游戏时突然晕倒两处情节,会作为之后情节的铺垫,比如之后妻子和杰克聊天时发现这段记忆不对劲而察觉到异样,看到时不免感到紧张。但实际上,影片直至结尾也没有出现克隆人杰克被家人识破的戏码。
我本来以为电影会分别从卡梅隆/个人和他家人的角度探讨对待死亡的态度,比如先从个人角度呈现对人应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如何平衡爱家人与渴望从家人处获得爱等思考,之后克隆人被识破,家人由此表示他们爱的,且也有正当不应剥夺的权利去爱的,就是那个真正的原来的"你"啊……之类的。
——但是没有。更复杂的探讨必将伴随更深的感情波动,即便没有争吵,也一定有大喜大悲或剖白。没有了,点到为止,影片讲得克制(但不简陋),正如卡梅隆选择为他的家人做的这样。
这是一场平和的诉说。简化的日常生活感情、抽象的“幸福家庭”概念对我没什么说服力,但它使电影整体基调安静,确实安抚到了我……
这是一场温柔安静的献祭。一切如愿,活人的世界确保了安静顺遂。
这是一场对利他精神的极致呈现。不是说颂扬,只是冷静地呈现,带一些温柔的色彩。“天鹅之歌”,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将自己完全隐没之后,不论对错,尽己所能为家人做出了最大贡献。
如何判断编剧对这些技术有没有明显的立场指向呢?感觉这部影片是没有明显的立场指向的。它只是讲好了人物故事,仿佛一本传记,把思考留给观众,留下蕴藉的余韵。
或者也是因为,演员表演得足够到位。当卡梅隆最后将自己永远关进小岛,透过杰克的眼睛,接收到波比直直望进自己的眼睛说出的“我爱你”时,他看向波比的流泪如此悲伤,使观众强烈地升起一种“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的感觉。
影片中段有一幕是这样的:卡梅隆坐在那间有墙面投影的屋内,像看电影一样看(克隆人杰克帮助自己开启)的另一段人生,感受自己逐渐被剥夺、侵占的生活。这不是什么克隆人占领世界的戏码,卡梅隆在签合同、做出这个选择之后就明白这一切结果。在过程中,卡梅隆经常是绝望的,但义无反顾,到最后倒是不再绝望了,只是——我做了我想要做的事,完成了我关爱家人的愿望,科技让我得以做到之前即使想也做不到的事,并为我提供了足够周全的条件,可为什么我还是不开心呢。
到底是为什么呢?打动人的永远是对过程的呈现,将献祭的内部打开,让人看到美好和感动背后的东西。这个东西不一定是问题,而只是需要被看到的复杂的、将理性与感性混合在一起的事实。
我很多时候以为人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是自己能否承担做出一个选择所带来的伤害/后果,判断能承担这个结果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去就是了。可事实上更多时候,是中间的这个过程令人更加辗转反侧、经受精神的折磨,也正是这个过程会使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更多问题与思考暴露出来。
【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让我想起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查理·高登到底是一直傻着更悲惨,还是在清晰感受到自己逐步丧失智力的阶段更悲惨?我曾在有一次与同学讨论时认为是后者更加悲惨,因为这个阶段查理·高登需清醒地注视着从有到无、重新失去、钝刀割肉这个过程的发展变化,而自己也清醒地知道无能为力。——不过现在想想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或许人无论如何不该为了过程的残酷而放弃哪怕只有片刻的清醒。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了,就此停笔吧。】
回顾走过的旅程,有的遗憾,我们还可以尽力弥补;有的遗憾,我们早已没有机会。就像影片中卡梅十分愤怒地说到:“我还没做完。”还没好好地继续创作绘画艺术;还没好好地与妻子和好如初;还没好好与儿子和即将诞生的小baby……可能想做的更多,也正如妻子唱到: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虽然有缺憾,但也算是一种圆满,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好像卡梅一直未曾离开。
·
这是一部沉重中透露着优雅(就像影片名字),适合一个人慢慢观赏,当你看完,仍余音缭绕让你一直平静地慢慢思考,影片围绕着死亡、回忆、科技这些关键词,我们终将会离开,可你身边的亲人呢?他们怎么办呢?就算用高科技把我们经历的所有移植到另一个身上,你会放心吗?比如他们会相处融洽吗?然后你自己呢?最爱的人都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离开这个世界……你会怎么选择呢?
·
整个影片情感演绎很细腻,尤其是最后杰克留给卡梅的“礼物”,卡梅满是泪花的眼神充满了诚挚热烈的爱意,最后眼泪默默流下来,微微一笑,真是不动声色封神级别的演绎!衣服的选择也很有特点,卡梅穿着黑色衣服,象征着死亡,杰克穿着白色衣服,象征着开始。毛豆配酒的情节——喝酒文化,和中国很相似,再来一盘花生米
Swan song, swan sings the most beautiful song before they die. 光这么看片名定义,是Cameron 为家人做出了他能做到的最好的选择。
在瞒着家人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无声无息地彻底消失,对自己过于残忍和不公。可是,对家人来说,是自己的死难面对,还是知道真相更难面对?家人又真的没有能力走出这种悲痛来么?
这部电影,没有告诉人们怎么面对生死离别,反而是用替代品来继续一个人的存在,让家人活在被精心营造的温馨幻象中。
我一直觉得,智慧产品和人的区别,在于谁处于那个决定的位置。而这个电影,开始让这个决定权变得模糊起来。
如果人完全就像手机一样,报废了再用新产品,转移所有的内容,继续为使用者服务。而旧产品自然而然被遗忘忽略。这倒也无可厚非。
只是,这次手机的更换,使用者并不知情且被动更换产品,旧产品的处置,也是无声无息地自我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使用商品的家人,就成为了那个没有选择权的产品。
而选择成为产品的人,却还在决定家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世界没了你,本可以继续运行。但你,依然想要另一个你让世界按照你的想法继续运行。
人和产品之间反复横跳中,真的让人不得不想,人跟智慧产品还有什么区别么?
这个看似温情的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权”。妻子和儿子,因为毫不知情,所以可以活在一个继续美好的幻象中,连对死去亲人缅怀的权利都没有了。对家人来说,这完全就是楚门的世界。可是,他们想不想在楚门的世界里生活,都没有被过问。
只是,人到底何以为人?在完美地复制粘贴下,连情感依赖都做到了完美代替,人的存在又是一种什么意义的存在?
至少这个电影,让我更迷惑我之为人的意义了。
首先想夸的是,配乐一级棒!尤其结尾的曲子,再配上最后的剧情,感觉整个电影在我心中又拔高了几度。
看简介是关于未来科技下人们生活的改变,但细看,内容其实是细腻柔和的。在电影里,男主被一次次的安排在自然的大背景下,参天的树林,陡峭的崖边,无垠的湖畔,每一次都让我切身感受到生命的渺小和易逝。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会更安静,安静的去思考,安静的去说话,安静的接受即将离开的事实。我们能做的,想做的,不就是让身边的人幸福吗,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还在于男主的心理变化,从开始的犹豫,愤怒,到最后的接受。这世界上没有天生勇敢的人,只有为了爱选择勇敢的人,尽管很心痛,却还是在做着自己认为的对家人最好的安排,跟儿子喝了第一次酒,跟妻子最后拥抱了一次,虽然还很不够。
最后的情节,是另一处值得盛赞的地方。将两个男主角联系了起来,用共同爱女主的心在演绎和表达,那句“我爱你,一直,永远”是对眼前的人说的,也是对眼里的人说的。这样的安排,会让我的心里稍微好受一些,感觉男主的付出和选择得到了肯定。会想,或许,他这样选择是对的。
天鹅挽歌,吟的是这份决心和隐忍,是割舍与不安,以及懂得放开的手。
大家有没有那种两个苹果手机之间更替的感觉?一部黑色iphone8手机电池不行了,系统也经常卡一下,但是存着你所有的照片和数据,另外一部奶白色iPhone13已经镜像了数据,但是手机卡一直没从8里拔出来,直到一次大卡机,才不得不把手机卡插到13里,然后把黑色iphone8慢慢放进抽屉里,等待电池衰竭。。。善待你的手机
在平和的叙事线下只爆发了一段冲突,痛感却如同针扎一般细细密密在心上积蓄,直到影片的末尾喷薄而出…
“我爱你,卡梅隆特纳,一直是,永远都是。”
看前半段的时候,我思考的更多是伦理和道德的困境。Doc认为消除Jack的认知记忆就不存在欺骗,但是Jack存在的本身难道不是一种欺骗吗?善意的隐瞒难道不是对身边人的一种残忍吗?剥夺亲人知情的权利去替他们做选择真的是一种保护吗?…但不是所有事都是非黑即白,我们无法就这些问题给出准确的答案。
Jack和 Cameron在生物层面上也许可以看做同一个体,但我还是相信每个人、每个灵魂是具有唯一性的。总有一些东西是相貌、记忆、基因无法取代的。狗吠的片段,可能也是编剧心里无法回答的困境,所以他把这种思考抛给了观众。
看到后半段,我的关注点改变了。毫无疑问Cameron是自私的,他在嫉妒。他的爱伟大到愿意为了Poppy做一切事情但是却接受不了另一个“他”代替他去爱和守护,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纵使我爱你至深可我却要亲手将你推给他人。
这部影片给我们的答案是,人类的爱能够战胜自身的怯懦。但我想,看过这部影片的每个人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当有一天,科技真的发展到能够克隆人,我们会如何抉择?
在悄无声息的被遗忘面前,死亡并不可怕。
这电影,后劲儿太大…
烟雨瑟瑟,水涟漪
雾锁松山,
长叹长思
一朝良缘几度缠绵,
相忘难念几人悲凉,
再回首,泪眼婆娑。
直面生死,
水中镜月,
了却了世事无常,
一帘秋水,
谁知?
白衣唱挽,
一别,
无我。
When a loving husband and father is diagnosed with a terminal illness, he's presented with a controversial alternative solution to shield his family from his loss - replace himself with a carbon copy clone.
一部好的电影就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在不知不觉间随着主人公流泪了,自然到无所感知。在电影的结尾,看着Cameron和儿子告别,看着妻子的深情表白,我跟着Cameron的哭泣而情不自禁的流泪。如果复制一个自己,可以减少自己离去而对家人造成的悲恸,你会愿意复制一个自己吗?有一处重要台词我认为翻译错误 Cameron对妻子内疚时说"I drifted." 应该是 我疏远你了的意思,翻译成“我出过轨。”实在是大错特错,出轨应该是 "I cheated." 这是个不应该的错误。
咱就问一句,这种大病医保能报不?
真的一股苹果味,高级,政治正确,但也高级到无聊
这无疑是目前为止整个颁奖季最令人动容的作品之一。金球奖男主入围确定,奥斯卡男主入围预定,看来马赫沙拉阿里依旧稳若磐石。电影从「克隆人」的主题切入,却并没有过多炫目的科技加成(对那种眼花缭乱的东西我们已经审美疲劳了)。看似探索未来,实则在科幻与AI外壳的包裹下依旧是对生与死、原生家庭和父爱的探讨。在生死边缘面对「另一个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一曲天鹅挽歌,唱出的是对生存的向往,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死亡的无奈。挽的是人,歌的是情。若换做我们,此时此景,也会很难抉择。不得不点赞马赫沙拉阿里的表演,沉着大气,对人物性格解读充分,对角色的拿捏恰到好处。黑哥男配已经拿到手软了,期待本季能够击败马达史皇加菲小李子卷福等一众大咖,拿个男主扬眉吐气一把。拭目以待。(原来黑人之间的调情,只需要吃掉她一块巧克力即可)
《口吃》导演拿奥斯卡后第一部剧情长片。剧作结构依旧严谨,特别温情的讲述接受克隆人代替自己的生活的故事。相比《老去》在探讨生命逝去,这部与自己的生命告别更打动人,类型融合更能打动观众。暂甩进年度十佳列表。
看着自己无能为力,看着自己渐渐被代替,与最熟悉自己的自己尝试相处,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自己对话,为自己和自己着想。这是一部能让共情能力强的观影者如痴如醉的电影,情绪绵绵留长。马赫沙拉阿里的演技太厉害了,嘴角翘起1毫米都是戏。这部电影就是我常说的,看到第一个画面就知道会喜欢的那种。最后,请看着我的眼睛,说你爱我,因为我的眼睛中住着真正的我。
狗狗:发现了惊天秘密又说不出口憋死汪了
以爱之名,让爱延续传说天鹅在临死前的叫声特别动人,特别美。这部电影叫《天鹅挽歌》/《Swan Song》,看完后我觉得,这个名字取得真是贴切,真好。这部影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以极简的方式探讨了生命与死亡、何以为人,以及最重要的,什么是爱。在未来,如果有这样一个克隆体,它和你长得一模一样,拥有你完整的DNA以及所有的记忆,那么,你能接受它吗?又或者,你能接受你的另一半是这样一个克隆体吗?如果,这一切是以爱的名义进行,如果这一切能让爱在人死后仍能延续,那么,你会作何选择?这些问题非常复杂,且牵涉到人性、伦理、道德和法制等层面,想想就好,不用急着回答。至于我,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最好永远都不用知道。
太像apple tv能做出来的戏了,我的妈呀。把市侩老梗讲出性冷淡风可能也是现在的流行趋势吧。
不需要看剧情,看画面,看风景,看室内装饰,装修了。
特写,表情,谈话。这就是我要的一切了。
濒死之人,找机构克隆了一个自己,和妻儿继续生活。//科技发达到可以连记忆都复制的地步,依然连肿瘤也没法对付,有点迷惑——不过,转念一想,如今人类已经可以计划去火星了,但也没法彻底搞定COVID-19,也就没那么迷惑了。//在科技日益发展之时,道德,伦理的困境,肯定是越来越需要面对的,毋庸置疑,如果没有道德,伦理羁绊,人类跟其他生物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太伤感了。Cameron和Jack吵得要打架时 C突然癫痫发作 J却突然软下心来扶住他,并说“一定不能让她(Poppy)知道这个事”,看到这里突然好感动 原来克隆不克隆 所有的矛盾的基准点都是在不伤害P的前提下 这份爱真的好让人动容。最后C回到了家 和儿子碰杯和老婆最后的拥抱 还有J献给C最后老婆的表白 真的让人忍不住感叹这段感情的美。其实如果是我 哪有那么矫情自私 只要是那个人和自己最爱的人喜好相似外貌相似就已经开心得泪流满面 更别说完全一样了 如果真的有什么遗憾 那就是给那个人幸福的不是自己让人有点惋惜。PS男主好帅身材好好!
为什么阿里戴大金链子也这么性感?疑问:脑科技已然发达到连记忆与潜意识都可以移植的程度,为何纳米医学仍解决不了脑肿瘤的问题呢?即便一个人乐意从“我”这个身份里彻底退出,将自己的人生完全交托给“世另我”来完成,克隆人作为一种工具性的存在,人类就有权决定“它”的出生么?有权把它放置在预先规定好的命运路线里么?
我就知道我不用学开车!
5分钟音乐录影带的料硬要被煲成这么大锅鸡汤,就看你喝不喝得下去。
PRINCE ALI又有新作啦~一出手就是杰作😄虽然克隆人伦理被玩的有点烂,但这剧拍的如同舒缓清新的文艺小品,演技太好了😘他和Naomie Harris非常有化学反应
Apple TV+一贯路线,科幻外壳包裹的家庭温软核心。未来世界UI设计和家装风格保持Apple产品概念高度一致的平行质感,干净冷寂,为探讨弥留之际生死哲思的镜像对话构造透彻空明的氛围舞台。类似的以克隆人延续不治之症病躯身份的伦理辩题早在Klara and the Sun等很多文艺作品加以探讨,但本片无意挖掘更深向度的思考,始终紧扣天鹅之死悲鸣绝叫的题眼,细腻温馨的走马灯如脉脉流水贯通复制双生的对视之间。一块巧克力的尴尬邂逅和啤酒就毛豆的父子告别尤其动人。归根到底,仍然是一部小品文,Mahershala Ali优秀的演技使这个毫无新意的过时故事增添了许多可看性。Dumb Witness再现,备份重生绝对不是万无一失的白色谎言,我们只能止步于Cameron无憾又悲恸的那一行泪,被爱的配方满足。
硬科幻代表了无垠宇宙软科幻代表了哲学尽头我希望人类啊,不要虚妄地抬头只望着月亮,也不要紧盯着无数六便士的反光只是希望,因为快绝望
Ali演技真的稳,题材不新鲜了但真的靠演技加分了,接下来想看Ali演二逼🤪狗子看破一切。比起探讨克隆人这个概念和伦理问题,如何平静地、体面地和生命、自己拥有的一切告别,才是本片的重点。结尾好感人。都能克隆人、修正基因缺陷、传输记忆了,居然还不能治愈绝症,我不理解扣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