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1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2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3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4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5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6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13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14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15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16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17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18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19 肖申克的救赎(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26

详细剧情

一场谋杀案使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蒙冤入狱,谋杀妻子及其情人的指控将囚禁他终生。在肖申克监狱的首次现身就让监狱“大哥”瑞德(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对他另眼相看。瑞德帮助他搞到一把石锤和一幅女明星海报,两人渐成患难 之交。很快,安迪在监狱里大显其才,担当监狱图书管理员,并利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帮助监狱官避税,引起了典狱长的注意,被招致麾下帮助典狱长洗黑钱。偶然一次,他得知一名新入狱的小偷能够作证帮他洗脱谋杀罪。燃起一丝希望的安迪找到了典狱长,希望他能帮自己翻案。阴险伪善的狱长假装答应安迪,背后却派人杀死小偷,让他唯一能合法出狱的希望泯灭。沮丧的安迪并没有绝望,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风雨夜,一场暗藏几十年的越狱计划让他自我救赎,重获自由!老朋友瑞德在他的鼓舞和帮助下,也勇敢地奔向自由。

长篇影评

1 )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摆脱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的过程

现在好象比较时兴将人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体制外的人通常有某种优越感,似乎自己的人格才是独立的.可实际上,真正愿意做体制外的人还是很少的,而且是很痛苦的.余杰北大硕士毕业后差一点进了他想进的国家图书馆作一个体制内的人,可由于他写了一些比较反体制的文章,最后还是被迫做了一个体制外的人,一个自由作家,所以他牢骚不断.

里面,那个图书管理员老布在被囚禁了大半生以后终于获得了自由,然而他在自由的世界中却不知所措,无时无刻不想回到那个剥夺他自由却让他习惯了的肖申克监狱,最后他终于上吊自杀了.于是,摩根•弗里曼演的阿瑞就发表了他对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这个词的见解,他将监狱说成一个institutionalization的场所,他说:

一开始你恨(hate)它,它剥夺了你的自由;接着你会慢慢的习惯( get used to)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离开它你将象老布一样不知所措.

相信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尤其是体制内的已经工作过许多年的人都很有感触.我们所在的那个叫做"单位"的地方又何尝不是一个institutionalization的地方?何尝不是一个监狱?

大部分的人就象老布,最终在这个institutionalization中沉沦了下去;

有些人就象阿瑞,差一点沉沦了下去,可是命运对他不薄,他结识了安迪这样的朋友,最后终于获得了自由,肉体的以及内心的自由;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象安迪那样,他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对自由的不死的向往,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不仅在监狱中做了许多别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为狱友们挣啤酒,为狱吏们们报税,建设监狱图书馆;最终他逃出了监狱,并将那个穷凶极恶的典狱长告翻,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其实,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摆脱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的过程,这个institutionalization不仅仅是我们身处的那个“单位”,更是我们内心里面无数的“监狱”。

2 ) Born Prisoners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还是在初中的时候,电视上一个电影欣赏节目。直到十二年之后才终于又看了第二次,认认真真的跟老婆一起看的。这十多年间耳边一直都能听到对这个片子的无穷赞美之词,今天又看到它在豆瓣上9.5分,IMDb上9.2分(第一名),确实让我非常感慨这个作品的特殊性。
我之前曾经说过,对电影这东西的作用本身定义的不同,导致了观众基本上以两种标准来评价一个电影作品,这两个标准大概上来说是没法共存的,所以我们看到票房高大众口碑好的电影基本上不会获得欧洲几大电影节任何奖项,而以戛纳为代表的获奖作品极少受到普通大众的一致欢迎,甚至大家认为戛纳是一群抽风的人评出来的神经病作品。事情总是有例外。这部片子是为数不多的确实是依靠艺术性和娱乐性这两个特质同时征服了所有类型的观众,如果它当年获得了金棕榈奖也绝对是实至名归,当然,在奥斯卡这种地方被《阿甘正传》这种作品压过也就不奇怪了,美国人是不会让艺术性发扬光大的,你看美国非独立制片作品入围过戛纳几次?这个情况很像我前后两次看这个片子的感觉,两次都被深深打动了,如果让我两次都打分,我肯定也都打满分,但是原因也肯定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我只是觉得“很好看”,而第二次的感觉,却可以让我写出这篇影评来。
有关于这个片子技术上的问题我不想多谈,因为这方面被专业或业余人士挖掘的已经够多了。本片不管是拍摄手法、构图、编剧情节,都有典型的美国文化成分,而且非常传统,可以说是教科书一般。Tim Robbins和Morgan Freeman这两个演员也是我比较赞赏的两个美国男演员。本片的Andy这个角色几乎就是为他而设的,忧郁深沉、思维缜密、心机深重、坚忍果决,而Andy在各个阶段不同的精神状态,也被Tim演绎的非常到位。而黑人老囚犯Red,在本片中也是一个典型的男配角,联系着整个剧本人物的大局,并且以一个群体领导者的形象,一步一步带领着众角色烘托出主角的轮廓。除了这个经典配角和当之无愧的最佳男主角之外,本片还有很多出色的配角,包括典狱长Norton和那位文盲“Dumb-ass”狱友Heywood等等。很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可以说没有女性角色,究其原因恐怕没有定论,但却值得寻味。
本片的情节安排也是比较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原著作者Stephen King用“石头”这个有些另类的线索勾画出这个故事。四个阶段的意境也被导演比较精致的表现出来。本片还有几个比较精彩的细节,比如当典狱长找到Andy藏有石锤的圣经,翻开后正好是《出埃及记》;Andy冒险闯进广播室播放的《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幕,正是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两人打算合写一封信,一起让花心的伯爵落入陷阱的计划。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本片的结尾本来并不是导演和原著的本意,而是在合伙人的压力之下强加上去的,甚至在拍完之后还一度企图剪掉,但是看到了试映时观众们对此反应甚好,才决定留了下来。这个插曲让我很有感慨,等下我在讨论本篇主题的时候细说。
关于这个作品的主题,是最被忽视或者误解的一点,很可惜,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里就要讨论一个现象,如今大众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利益驱动无限放大的环境下,动脑子思考似乎已经是相当不重要的一件事情。电影被大部分人当做是“娱乐”的工具,有人说是艺术?哦,好吧,管他的反正我就图个新鲜刺激痛快荷尔蒙高升我就满足了,至于闭幕后的更大的空虚,那就再找更多的垃圾来填补。电影很不幸有这样的遭遇,而文学等等就幸运多了,因为早在这浮躁的年代之前就已经被定义为“高级”的艺术,所以现代人面对严肃小说时选择的是闭着嘴绕开,也不敢理直气壮的鄙视它。没听说过有人敢大声宣布“小说就得是琼瑶那样的!”吧?电影是艺术,这个本不应该有疑问,就像琼瑶那也被称为小说,但人人都知道比起真正的小说要低一等一样,泰坦尼克号和古惑仔这样的如果勉强也被称为电影,也是必然要低一等的(我已经准备好挨骂了,反正习惯了)。
这部电影为什么也被浮躁的大众所喜爱呢?看一看豆瓣上的标签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信念、励志、自由(这个还稍微靠谱)。。。。虽然很可笑,但这也表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丝毫不动脑子的“看”完这部电影,张口而出的确实就是这些词汇,因为这是最最表面的一层东西。这些观众为主人公的遭遇打抱不平,为典狱长们的行为咬牙切齿,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情节引人入胜的、坏人都完蛋好人都欢喜的越狱片啊!荷尔蒙万岁!。。。我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这个片子的主题真的是这些,那它被阿甘正传这种东西打败也算是活该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个伟大的academy做出这种决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艺术家们折服呢?那就是这部作品完美而巨大的隐喻。一个真正的艺术品的价值,一定要欣赏者在安静地端详之后,从默默地思考当中领悟出来,这个价值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升华,让自己的双眼更加敏锐,让自己更清楚这个生命和心灵的方向。本片看起来像是Andy的一个传奇经历,但是他也只不过是整个舞台上一个理想化的个体而已,而这个舞台,和舞台所容纳的一切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其实一些比较重要的情节已经提示的很明显了,比如那个老图书馆管理员Brooks的情节,比如对应的Red的几句台词。这个电影的主题不是什么“自由”,更不是片中出现的“Hope”,这些概念更像是一种讽刺,或者说是另有所指。Shawshank监狱其实就是隐喻了这整个社会的制度,每个人都有各式各样的“罪名”,这些飞到身上来的罪都可以让你理所当然的埋葬在这个监狱里,制度说,你要上学,将来才能成才,于是我们就扔掉玩具和足球,被按着头扎进昏花的印刷字里,于是我们的童年就欣然被铐上手铐,制度说,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做快乐,于是走上社会后我们为了钱权二字而奔命、阴谋、背叛、谄媚、战争。。。于是我们的成年就被兴奋地套上脚镣。我们像Red的那些朋友们一样,手舞足蹈地在监狱里徘徊着,混迹多年后有口啤酒喝就已经满足,看着那些权势分子,像三姐妹那样的人,嘴里骂着却心想如果自己是他们也不错。典狱长为首的制度的化身,肆意的、理所当然的蹂躏着每个个体,不想接受的,就第一时间消灭,就像头天晚上被公然打死的囚犯,这件事美其名曰适者生存,胆敢挑战的,更是要坚决予以制裁,就像可爱的小Tommy,这件事也美其名曰维护安定。Heywood所代表的大多数人,除了对制度发发牢骚,却也很清楚那是碰不得的神,当Andy莫名其妙的放下刷子向神靠近时,在他们看来跟疯子无异。“我们都被‘制度化’了。”Red的这句台词是整个作品的点题之词。面对这个现象,几乎每个人也都跟Heywood一样,别说从没想过,就算听到别人说了也必是一脸茫然。Brooks不同,他深知所谓的“自由”、“希望”只能带领自己走向末路。我前面为什么说“自由”这个词还靠点谱呢,因为大多数人只不过以为这个自由就是Brooks得到的“自由”,这是他们追求的?影片后半部分Red已经领悟到了这一点,这是毫无意义的,他也把这个可笑的情景痛快的说给了第三次审核他的人们听。这一切的绝望最后碰到了救世主。一个看起来跟任何人都不同的家伙出现了,这个叫Andy的年轻人。这个角色我更喜欢把他理解为作者的一种极端理想的自我化身,他虽然精神强壮富有能力,但也曾经幼稚过,也曾被虚幻的“自由”所迷惑,当她看到更加残酷,应该说是更加真实的现实,领略到这“制度”的力量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绝望,反而更激起了打破这一切的火焰。当Andy用从没有过的激动的语调对Red描述未来的时候,恐怕Red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力量。没错,只要这制度存在一天,人们就只能是它的木偶而已,真正的自由,是必须要将这一切都毁掉才可以实现的,Andy最终代表了一种强大而美丽的理想做到了,但其实我们应该冷静的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乐观的故事结尾而已。Andy驾驶着庞蒂亚克飞驰在公路上,让人感觉到一种虚幻的解脱。而Red在意外的得到了并不再追求的“自由”之后,又跟Andy重逢就显得不太合理,在这个寓意上也解释不通。为了迎合“观众”而违心的加上的结尾,确实是一大遗憾。实际生活当中,最好的情况也只能是等我们到了老年,终于甩下手铐脚镣之后,看懂了想通了一切,再把它一字一句的说给天真懵懂的微笑的孩子们听了。
对于艺术电影来说,每个作品的主题甚至是一个智慧的人几年十几年的日常生活才能领悟到的。虽然有时候就像抽象画一样,每个人的领悟可能稍有不同,但只要你有经历,有思考,领悟到合理的有逻辑的道理都是正确的。有的人看到一个人听古典乐听到忘我,却不可理解,哪怕你让他别嗑瓜子,认真听,他想破头也不知道音乐里有什么。为什么呢?我曾对一个朋友说过,对于一个从来不思考、把周围的一切都想当然、让媒体来做自己的大脑的人,他在生活中经历任何事都不会去观察,更不会去质疑的,也就永远不可能看懂这部电影。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一部电影自己觉得好就可以了,没必要让别人知道。我没法同意,因为我很希望能分享我对于艺术的任何一点思考,并不是希望别人赞同我,只不过是想能够尽自己的能力,感染一些人,让这个浮躁的空气安静一些而已。
感谢每一个看完的人。

3 ) 思想改变人生

今天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才十五岁,那时阅片量少,所以没有怎么看到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只是觉得安迪好牛掰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今天重看经典,真是涨了不少知识。安迪的那种精神着实让人敬畏,即使你身在监狱里,即使被判了终身监禁,你也不能对生活失去希望

我觉得这或多或少与安迪的背景有关系。他曾是一个银行家,说明受过良好的教育,三观正。思想是重要的,正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梦想的力量让安迪二十年如一日在墙壁上凿出了一个救赎通道

而且凭借着对财务方面的知识,在监狱中风声水起,监狱长才看中了他,他才能搞到监狱长的赃款逃到墨西哥。并且把证据提供给报社,警察一锅端了监狱长和警卫长,以绝后患。可见知识的重要性

片尾安迪和瑞德的对话太经典了。当安迪说出自己想去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开一家旅馆了度此生的梦想时。可以说瑞德是懵逼的,这怎么可能呢?一个被判了终身监禁的人说出这句话就是在做白日梦吧!

这就是差距,思想的差距,价值的差距。

人被高墙困住不可怕,因为有些人是困不住的。羽毛丰满的鸟儿永远属于天空,关不住的。但是思想若被高墙困住,人也会深陷其中

4 ) 《肖申克的救赎》有哪些戳你泪点的情节?

老布出狱后的日子吧,就这个哭了,其他的都没有。蛮心疼的,被体制化的老布,就这样自杀了,就和那个乌鸦再也不回来一样,老布已经那么老了,只能被安排做那份工作还遭到讨厌,看他蹒跚的样子很心疼,不如在监狱里老死?或许吧,对于在监狱度过50年的老布来说,至少他会更踏实我真没什么泪点了,这部影片满不错的,看的很舒服吧,

5 ) 《肖申克的救赎》:1994—2007,希望就是现实

一、缘起

从来没想过给《肖申克的救赎》写一篇影评,也许是生怕暴露自己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初级影迷,也许是对这样一部无法复制的影片真的不愿去过多地提起。然而一场出其不意的重感冒让我只能卧床裹被,已没有了力气去消化我那些故作高深、一直收着却懒得去看的电影,不期然地拿起《肖申克的救赎》,没想着再去感动自己一把,只是北方冬天的午后,我们就这样莫名地重遇。

二、记忆

有一些电影可遇不可求。这“遇”只能是不期然地偶遇,有准备的相遇会让一切黯然失色。忘了是哪一年,我莫名地租来一张名叫《刺激1995》的VCD,那时不知道谁是蒂姆•罗宾斯,谁是摩根•弗里曼,还只知道整天追着刘德华、王菲打转,一切都像是老天的意旨,我就那么莫名地、无知无觉地、静静地看完了影片。

从此以后,我固执地相信了电影能够带来的一样感受,叫幸福。这幸福感在那一瞬间击中了我的全身——当安迪从肮脏的管道中逃出生天的那一瞬间,我不明所以、全身无力、无法言语。

三、微笑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我理解了安迪那安详而神秘的微笑。一次是为狱友赢得冬日里冰凉的啤酒,一次是给狱友播放天籁般的歌声。安迪的眼神虚渺而淡定,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微笑。他不惜用一个月的幽闭来换取的,不止是自由的感觉。

就像我再也不想被《勇敢的心》蛊惑一样,当华莱士喊出freedom的时候,那一瞬间虽然热血沸腾,但渐渐冷却后却显得无比苍白。我们需要自由么,我们仅仅需要自由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呢?

此刻,我只被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感动。

四、希望

这两个字如此庸常。然而安迪告诉瑞德,希望是人间至善。比生命可贵的也许是爱情,比爱情可贵的也许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贵的,只能是希望。

无论生命如何不堪,都不是可以绝望的理由。瑞德口口声声的体制化要了老布的命,而当瑞德也想要步老布的后尘时,安迪的话化解了他的宿命,不是么,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如此而已。

五、活着

为什么活着,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活着不由自主。然而怎么样活着,人的历史里却给出了泾渭分明的活法。安迪又给了我们一次为真善美而活着的理由,就像监狱长给了我们为假恶丑而活着的理由一样。真是智慧,是安迪一手建起的监狱图书馆,是他笼络监狱长和狱警的手段,没有智慧,他只能听天由命。善是爱与仇,是安迪为狱友们争取来的啤酒和音乐,是监狱长饮弹自尽时我们的击掌称快。美是希望,是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是爬出臭水管时的雨中重生,是墨西哥海湾安宁的蓝。

六、现实

现实是,我依然在病中,感冒虽然微小,可犯起混来也让人痛不欲生。这和安迪20年的隐忍没法比,更别说瑞德40年的宿命了。病可以治愈,命运呢?安迪不给我人定胜天的癔想,人怎么能胜得了天?安迪也不给我战胜自己的癔想,坐在凳子上的人如何搬得起凳子?

安迪让我相信了希望。他让我相信,即便挖掘地道的计划失败了,他依然会保留着希望;即便面对无法挽回的死亡,他依然有任谁也不能遏止的坚守,就像谁也夺不走他脑海中的莫扎特一样。

七、想像

所以有时候会想,如果这个片子是以悲剧结束会不会更好。凡俗如我,当然不会觉得更好。虽然那样也许更能体现出人性的伟大,却不是太让人伤感了么;虽然那样也许就能获得那个该死的奥斯卡了,却不是太残忍了么。虽然在绝望中看出的希望决不仅仅是什么逃生,我们却仍然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因为,与其说我们面对的是死,不如说我们面对的是生,在生的路上,希望就是现实。

就像那片湛蓝的海,原本就是我们生的地方。

6 ) 十年·肖申克的救赎

距离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和德拉邦特(Frank Darabont)们缔造这部伟大的作品已经有十年了。我知道美好的东西想必大家都能感受,但是很抱歉,我的聒噪仍将一如既往。

在我眼里,肖申克的救赎与信念、自由和友谊有关。

[1]信 念

瑞德(Red)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安迪(Andy)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所以安迪能够用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

——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安迪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2]自 由

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当安迪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怼,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丧失殆尽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克斯(Brooks),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可是布鲁克斯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假瑞德之口,斯蒂芬·金直指卑微。

布鲁克斯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而睿智如瑞德,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挤不出来。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 布鲁克斯一样离开。

要么忙着生活,要么忙着等死(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

[3]友 谊

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瑞德和安迪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如果我在肖申克,我会是谁?如果你在肖申克,你又会是谁?

我的新鲜公号

7 ) 《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救赎”了什么?

原文转自:我们都是肖申克里等待救赎的灵魂


01

“你来对地方了,这里人人都无罪。”

Red笑着对Andy说。

这个杀妻的银行家,因谋杀妻子和她的情夫,被判处终身监禁。

尽管被关进了这座叫肖申克的监狱,他依然极力否认。

犯人经过审判,被判处有罪,他们被关进监狱。

在这里,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好人,才能走出去。

监狱是惩戒他们的地方,也是救赎他们的地方。

可若想得到真正的救赎,前提是他们得承认自己有罪。

天主教教义里,基于对爱的违背程度,将人类的恶行归于七罪宗: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人是带着原罪降生的。

可世人不觉得自己有罪,就像肖申克里,犯人都自认无罪。

这世间又无疑不是一座巨大的监狱,围墙外面的是自由、幸福和爱。

我们都被关在肖申克里。

终其一生望着外面的世界,却死不悔改。

02

典狱长诺顿总是手持一本圣经,他训诫新来的犯人们,“把信仰寄托给神,把贱命交付于我。”

在肖申克里,他拥有绝对的权威,仿佛是神的化身,来教化这些邪恶之人。

就像他曾对Andy说,圣经里他最喜欢的是这句,“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跟着生命的光。”

可他那精致西装里藏着的是道貌岸然。

他靠着这些犯人们,谋取了一笔笔黑钱。

又靠着Andy,将这一笔笔黑钱洗白。

他自认为是主,这些犯人们的命运皆由他来书写。

因此,当Andy找到证人汤米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的时候,诺顿害怕贪污的事东窗事发,也无法接受从此再无源源不断的黑钱流入。

他气急败坏,让警备队长海利将汤米射杀,罪名是企图越狱。

黑账本藏在他那幅写有“主的审判迅速降临”挂画后的保险箱里。

他春风得意,又狂妄自大,他从未所知,自己早已触犯了七罪宗里最严重的罪责——傲慢。

他凶残,滥用权力,自诩为神,可终究不是神。

在肖申克里,他只审判别人,却从未审视过自己的内心。

权利蒙蔽了他的心,金钱遮住了他的眼,越陷越深。

这份傲慢最终将他反噬,主的审判迅速降临,肖申克成了他的临终之地。

03

Andy很特别。

这一点,从他刚到肖申克的时候,Red就发现了,“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

Andy的确与众不同。

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所描绘出的这个人物Andy,本身就是伟大的。

他坚毅,花费了快20年挖通了一所通往自由的隧道。

很多人都被Andy最终越狱成功,在艰难爬过那五百码肮脏恶臭的下水管道后,迎着雷雨,重新拥抱自由的那一幕感动到热泪盈眶。

我却被他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所深深震撼。

他为了扩建监狱的图书馆,在明知不可能的情况下,每周给州议会写一封信申请拨款,一连写了六年,最终获得了200美金的赞助和一些旧书的捐赠。

他笑了,说,“我只写了六年。”

Andy的坚持的确令人敬佩,可更可怕的是,他从未对自己的付出要求得到什么回馈。

他不需要胜利与成功去给予自己满足感和动力,他就是惯性一般地去做,任何的获得,仿佛都是意外之喜。

从此,他开始一周寄两封信,最终州议会决定每年给肖申克图书馆500美元好让Andy封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比起披着神的外衣,内里却是邪恶撒旦的典狱长诺顿,Andy更像是神的化身。

他来到肖申克受难,意为救赎众人的心灵。

他冒着生命危险,靠着自己银行家的从业经验,自荐为警备队长海利免费填写税单。

凭此,他为他的伙伴们赢来了一人三瓶冰镇啤酒。

“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Red和他的朋友们喝着啤酒,在这一刻,仿佛体会到了丢失已久的自由。

而Andy,独自坐在凉荫下,嘴角挂着一丝奇异的微笑,静静地看着他们享受这份自在。

他在州议会捐赠的旧物里,找到了一张唱片,冒着被关禁闭的风险,把音乐外放了出来,让整个监狱的人都听到了那首美妙的古典音乐。

Red说自己年轻时吹口琴,可如今没兴致了,在牢里也没意义。

Andy却说,“就是在这里才有意义,有音乐才不会忘记,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是完全属于你的。”

他扩建监狱里的图书馆,接洽读书会、慈善团体,论斤买入旧书。

越来越多的犯人们在这里读书、看报、听音乐。

他教犯人们识字,帮助他们考取高中文凭。

在人最没有自由,最得不到尊重的时候,Andy不断地给他们找寻生存的意义,这就是他19年牢狱生活里所做的事。

当汤米出现,可以作为证人洗刷他罪名的时候,他看到了重获新生的光。

可很快,这束光就被典狱长诺顿掐灭了。

诺顿命令海利将汤米射杀,这世上,再无人可以证明Andy是无罪的了。

19年的冤狱生活,他的余生,是否还要继续在监狱里度过?

在被关了2个月的独囚禁闭后,很多事,他想明白了。

“我太太说我是个很难理解的人,像一本合起来的书,整天这样抱怨。她很漂亮,老天,我是多么爱她啊,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对,是我杀了她,虽然不是我开的枪,但是我害她离我而去,她就是因我而死的。”

Andy对Red这样说着,更像是在忏悔。

Red安慰他说,“但你不是杀人犯,也许不算是好丈夫,可以后悔,但你无罪。”

Andy恍若圣人,所言所行隐隐似神,可他依然只是个凡人。

肖申克里的Andy看起来如此克制又冷静,可他有七情六欲,也带着原罪降生。

在得知妻子出轨,与那个高球教练厮混在一起,要和自己离婚之后,他抑制不住地暴怒。

他大醉,将子弹装进了枪。

尽管最终他没有杀人,可地上洒落的子弹和酒瓶碎片上沾满了他的指纹,他无力说清。

从踏进肖申克的那一刻起,他就从未承认过自己的罪行。

可十九年后,他却恍然大悟,不是我开的枪,却是我杀的她。

那条通往自由的隧道,他早已挖好,他在等待。

等待这一刻,“老婆和她情夫不是我杀的,我犯的错已偿清。”

他用十九年,救赎了自己。

没人可以关住他,除非是他将自己束缚。

十九年后的这一刻,他最终放下了仇恨,解放了自己。

他知道,是时候离开了。

04

Andy曾问过Red,为何叫这个名字。

Red只淡淡地回应他,大概因为我是爱尔兰人吧。

Red是英文单词救赎Redemption的前三个字母。

事实上,他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他代表着我们平凡的大多数人。

当Andy初入肖申克的时候,Red已经在这里待了20年。

他算是这里的老油条了,除了没有自由,在监狱里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起码不会受到欺负。

他有一帮朋友,也有着一点本事,肖申克里的人都要通过他去买外面的东西。

这样的人,在监狱里度过了20年,在他的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出一点戾气。

可他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犯了“懒惰”的罪。

这种懒惰不是指身体上的懒惰,而是怯懦,是固地自封,是不满眼前现状却依然安于现状,是一步步朝着不作任何承担的惰性生活迈进。

自由意味着责任,正因为如此,虽然我们都向往和追求自由,可事实上,我们都惧怕自由。

他对Andy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因为不抱任何希望,也就不会有失望。

因为大概率得不到,就在心里把它彻底否认,如此,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做任何努力和改变。

当年迈的布鲁克获得假释出狱,在监狱里待了五十年的他,已经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Red说,“监狱是个奇怪的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

可围住人、囚困人的从不只是监狱。

Red在他被监禁了30年的时候,申请假释再次被驳回,Andy送给了他一个礼物,是支口琴。

他希望Red终有一天走出肖申克的时候,不要走上布鲁克的老路。

他希望这支口琴能给他带来力量。

晚上熄灯后,Red反复抚摸着这支口琴,放到嘴边,最终还是没有吹响。

后来,Andy越狱成功,再后来,在Red服刑40年后,他终于获得了假释的机会。

在肖申克里待了40年,如今,他终于走出去了。

可像布鲁克一样,他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他也想过自杀。

即使离开了监狱,事实上,他也无时无刻不被肖申克囚禁着。

他最终没有死,是因为他心里还遵守着与Andy的约定。

他买了指南针,坐车去了巴克斯顿,找到了那棵大树,在树下挖出了Andy留给他的东西。

是一些钱和Andy写给他的一封信:

“既然走了这么远的路,干脆再走远一点吧,你还记得那个地方的名字,是吗?”

“记住,Red,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他违反了假释条例,私自出城,买了票,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

可这一次,他不再害怕了。

“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我激动得坐不住不停地想,自由人才会这么兴奋吧,踏上未知旅程的自由人。”

“我希望成功越过边界,我希望能跟老友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如梦中一般蓝。”

这一刻,他不再畏惧未知,只有对美好的憧憬。

这一刻,他挣脱了心中的枷锁,自由了。

这一刻,他终于走出了肖申克。

05

电影里有句经典的台词:“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它的每一片羽毛上都洒满了自由的光辉。”

自由对于人来说,究竟意外着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多少被那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试炼着,它们损害人类的灵性,让我们自己受伤,也伤害着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们。

我们终其一生与外界抗争,我们常常以为是外界的一切剥夺了我们的幸福与爱,我们恨关住了我们的肖申克。

可事实上,是我们自己一直在抗拒,是我们自己把幸福与爱推远,总是要到彻底失去的时候才去审视自己的内心。

Andy早就把洞挖好了,他却迟迟没走。

Red获得了假释,他拥有了自由,却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为那时的他们,心结未解。

当我们真正与自己和解,或许那时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否则,不过是逃出了一个牢笼,又进入到一个更大的牢笼里罢了。

就像有些鸟,即使飞出了牢笼,也一样被天空束缚着。

短评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这部电影没什么好说的,史上最完美的电影,没有一秒尿尿时间!

10分钟前
  • 小海
  • 力荐

没有人会不喜欢吧!书和电影都好。

11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力荐

一部没有爱情与美女的电影,却光芒四射

13分钟前
  • veronique
  • 力荐

人的生命不过是从一个洞穴通往另一个世界..然后在那个世界的雨中继续颤抖.i hope

1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策划了19年的私奔……

18分钟前
  • 711|湯不餓
  • 力荐

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被如日中天的《阿甘正传》掩盖了它的光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心中的地位已超越了《阿甘》。每当现实令我疲惫得产生无力感,翻出这张碟,就重获力量。毫无疑问,本片位列男人必看的电影前三名!回顾那一段经典台词:“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

22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超级喜欢超级喜欢,不看的话人生不圆满.

27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关于希望最强有力的注释。

32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还记得老brooks上吊自杀时心里有多难过。自由来的太晚,生命早已自行放弃。

33分钟前
  • 如是
  • 力荐

“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电影。”人人都这么说。但单纯从性别区分,就会让这电影变狭隘。《肖申克的救赎》突破了男人电影的局限,通篇几乎充满令人难以置信的温馨基调,而电影里最伟大的主题是“希望”。当我们无奈地遇到了如同肖申克一般囚禁了心灵自由的那种囹圄,我们是无奈的老布鲁克,灰心的瑞德,还是智慧的安迪?运用智慧,信任希望,并且勇敢面对恐惧心理,去打败它?经典的电影之所以经典,因为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希望的美好。

38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因为1994年台湾引进了一部比较卖座的老片The Sting,被错译成了《刺激》。到了1995年本片上映时,片商觉得其剧情与《刺激》有类似的地方(大概都属于高智商的复仇?),因此被译成了《刺激1995》,1998年又有一部片子Return To Paradise因为含有牢狱情节,被译成《刺激1998》!

41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不愧是好莱坞大片,一环扣一环,没想到最后不但逃生生天还偷偷把典狱长的贪污转移了出来,证据也送达了出去,帮助了曾经关心过自己的人,情节安排的巧妙,演员演绎的也好,是美国的,有爱国情节的我给打四分

42分钟前
  • 快乐人生
  • 推荐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肖申克的救赎》

46分钟前
  • 如小果
  • 力荐

这样的男人谁会舍得背叛。。。

47分钟前
  • 力荐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电影,豆瓣、时光网、IMDb各大电影网站都排名第一的电影。

48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有种鸟是关不住的.

51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一部没有女主,没有爱情,没有特技的好片子,也是很多大学英语老师喜欢放给学生看的片子,这部片子讲诉的就是一个很纯粹的故事,一次的救赎,换回了自由,也是一种信念驱使他这么做,这部片子是感人的,它也让很多人成长。

52分钟前
  • 挽梦忆笙歌
  • 力荐

不需要女主角的好电影

54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Hope is a good thing, and maybe the best thing of all.

56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